(完整版)汽车碰撞安全

合集下载

第八讲-车身结构分析汽车碰撞安全

第八讲-车身结构分析汽车碰撞安全

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腹部评分
1
该部位最高得分为 4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假
人腹部得分通过测量假人相关指标而产生,其评价指
标为腹部力,其对应最高分为 4 分,采用高性能限值和
低性能限值来计算。
2 高性能限值: 腹部力
1.0kN低性能限值: 腹部力
2.5kN
大小腿评分
1、大腿
1高性能限值:大腿压缩力 3.8kN; #
量不超出127mm
前视
侧视
抗压传递路线图
车门铰柱静力强度测试
按照国标GB15086-2013规定
1 车门铰柱可承受11000N的纵向载荷,铰柱机构不脱开; 2 车门铰柱可承受9000N的垂直向载荷,铰柱机构不脱落。
车顶抗压强度
对汽车碰撞性能提出的要求
翻滚试验示意图:台车
对汽车碰撞性能提出的要求
我国参照欧洲的ECE R94法规制定了国家强制标准GB 11551-2003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 11551-2003
40%正面碰撞
(1) 试验车辆 40%重叠正面冲击固定可变形吸能壁 障。碰撞速度为 63~65km/h;
(2) 偏置碰撞车辆与可变形壁障碰撞重叠宽度应在 40%车宽±20mm 的范围内。
(1)移动台车前端加装可变形吸能壁障冲击试验车辆 驾驶员侧,移动壁障行驶方向与试验车辆垂直,移动壁 障中心线对准试验车辆R 点,碰撞速度为(试验速度 不得低于 50km/h);移动壁障的纵向中垂面与试验车 辆上通过碰撞侧前排座椅R 点的横断垂面之间的距离应 在±25mm内。
(2)在驾驶员位置放置一个EuroSID II 型假人, 用以 测量驾驶员位置受伤害情况。在第二排座 椅被撞击侧放置SID-IIs(D 版)假人,用以测量第二 排人员受伤害情况。(详见第四章规定的碰 撞试验方法)

汽车碰撞安全保证措施

汽车碰撞安全保证措施

汽车碰撞安全保证措施汽车碰撞安全保证措施是为了减轻汽车碰撞事故的严重程度,保护驾乘人员生命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碰撞安全已经成为汽车设计和制造的重要考虑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汽车碰撞安全的保证措施。

1.防护结构设计:汽车的防护结构是指车身的结构设计,包括前部、侧部以及后部的结构设计。

车身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减少驾乘人员受到的冲击力。

同时,车身还应设计优化的变形区域,将碰撞能量吸收到变形区域,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2.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装置,当车辆发生碰撞或意外情况时,安全气囊能够迅速充气,并形成类似气垫的结构,保护驾乘人员免受碰撞造成的伤害。

现代汽车通常配备前排、侧排以及头部安全气囊,以提供更全面的碰撞保护。

3.安全带系统:安全带是最常见的被动安全装置,通过限制驾乘人员在碰撞时的身体运动,减少对头部、躯干和四肢的伤害。

现代汽车普遍采用三点式安全带,即两个肩带和一个腰带的组合,以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

4.防锁死制动系统(ABS):ABS是一种主动安全装置,通过调节车轮的刹车力度,防止车轮锁死,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在紧急制动或避免碰撞的情况下,ABS能够使车辆保持在更好的控制状态,减少碰撞的发生和程度。

5.车辆动态稳定控制系统(ESP):ESP是另一种主动安全装置,通过感知车辆的横向和纵向状态,及时调节车辆的制动力和动力分配,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ESP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减少打滑、侧滑等失控状况,提供驾驶员更好的操控感和减少碰撞风险。

6.前碰撞预警系统:前碰撞预警系统通过使用雷达、摄像头等感知设备,实时监测车辆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并提供可视或听觉警报,引导驾驶员采取适当行动。

这些系统可以大大降低前方碰撞的发生率,从而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总之,汽车碰撞安全保证措施是通过设计和应用各种主动和被动安全装置来保护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汽车碰撞安全基础

汽车碰撞安全基础

汽车碰撞安全基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必需品。

然而,汽车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碰撞事故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侵害。

因此,汽车碰撞安全已经成为汽车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基础问题。

汽车碰撞安全可以分为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

被动安全主要包括车身刚度、安全气囊、安全带、车身形状等汽车结构设计方面的因素。

而主动安全则是通过安装反应速度快、能够对驾驶员进行预警、主动避让的各种先进安全辅助系统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被动安全1.车身刚度车身刚度是指汽车在发生碰撞时不易发生变形、扭曲和变形的能力。

车身刚度越高,汽车在发生碰撞时所受的冲击力就越小,从而减轻乘员的伤害。

因此,现代汽车在设计时都会注意增加车身的刚度。

2.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是一种安装在汽车内部,用来保护驾驶员和乘员身体的袋状装置。

安全气囊能够在发生碰撞时快速膨胀,并且尽可能使身体受到的冲击力减小,从而减轻受伤的程度。

3.安全带安全带是一种固定在汽车座椅上的安全装置,主要通过将身体固定在座位上来保护驾驶员和乘员。

在发生碰撞时,安全带能够减轻身体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减少潜在的伤害。

因此,无论是驾驶员还是乘员都应该系好安全带,以确保出行的安全。

4.车身形状车身形状也是汽车碰撞安全中很重要的因素。

现代汽车设计中注重通过车身的形状设计来减缓碰撞时的冲击力。

而且,车身形状还能够对行人碰撞造成的伤害减轻。

因此,在汽车设计中注重车身形状的规划是提高汽车碰撞安全的关键之一。

二、主动安全1.主动安全辅助系统主动安全辅助系统包括多种安全技术,目的是为了让驾驶者拥有更好的行车体验,并能够在突发情况下快速的做好准备。

这些系统主要有自适应巡航控制(ACC)、预览系统、盲区监测系统、车道保持系统、自动泊车系统等等。

这些系统能够帮助驾驶者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避免出现危险。

2.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目的是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快速地减速和停车。

汽车碰撞安全法规

汽车碰撞安全法规
第二章 汽车碰撞平安法规
主要内容
交通事故概况
1.汽车交通事故概况
• 1.1 汽车交通事故与汽车平安的关系 • 1.2 现代汽车平安保障体系 • 1.3 汽车平安技术主要内容
3
1.1 汽车交通事故与汽车平安的关系
汽车交通事故定义〔中国〕: 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意外造成的
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一些统计数字
• 美国:1972-1994年,304万人死于汽车交通 事故,是该国1972年以来战争死亡人数的 3 倍。
• 日本:2021年3月11日 , 日本东北部发生9级地 震引发海啸, 死亡人数1.5万人 , 9506人失踪。
25

1.2 现代汽车平安保障体系
• 亡羊补牢

从汽车诞生的那天起,就埋下了
认证制度 详细便于操作
表 1 美国 FMVSS 中有关被动平安性的法规:
条款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内容 内部碰撞乘员保护Occupant protection in interior impact 头部约束Head restraints 司机与转向机构碰撞保护 Impact protection for the driver from the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转向机构后移量Steering control rearward displacement 窗玻璃材料Glazing material 门锁及约束部件Door locks and door retention components 座椅系统Seating systems 乘员碰撞保护Occupant crash protection 安全带部件Seat belt assemblies 安全带固定点Seat belt assembly anchorages 保留Reserved 风挡玻璃安装Windshield mounting 儿童约束系统Child restraint systems 侧碰撞保护Side impact protection

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及措施概述

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及措施概述
重要性
汽车碰撞安全性是衡量汽车安全 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乘 员和行人的生命安全。
汽车碰撞安全性的法规与标准
法规
各国政府和汽车行业组织都制定了一系列汽车碰撞安全性的法规和标准,以确 保汽车的安全性能。
标准
常见的汽车碰撞安全性标准包括欧洲的ECE法规、美国的FMVSS法规和中国的 C-NCAP标准等。
汽车碰撞安全性 设计及措施概述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汽车碰撞安全性概述 • 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 • 汽车碰撞安全性措施 • 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及措施的应
用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汽车碰撞安全性概述
汽车碰撞安全性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汽车碰撞安全性是指车辆在碰撞 过程中对车内乘员和行人的保护 能力。
在某次事故中,由于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和 措施的应用,使得车内乘客在碰撞中受到的
伤害程度较低,减轻了医疗负担。
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及措施在某项技术中的应用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提升安全性能
在某项技术中,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和措施的应用使得该 技术的安全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了 更好的保护。
经验
在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和措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如采用高强度材料、优化车身结构、增加安全气囊 等,这些经验为进一步改善汽车碰撞安全性提供了有 力支持。
展望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及措施将 朝着更加智能化、主动化的方向发展,如采用先进的 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 ,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
汽车碰撞安全性措施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车辆设计、生产工艺、成本等因素,以确保在提高安全性的 同时不会对车辆的其他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碰撞安全应急处理措施

碰撞安全应急处理措施

碰撞安全应急处理措施简介在碰撞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碰撞安全应急处理措施,以帮助人们在面对碰撞事故时能够正确应对。

碰撞安全应急处理措施1. 保持冷静在发生碰撞事故时,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

当人们处于冷静状态时,能够更好地思考和应对紧急情况。

2. 检查人员伤情在发生碰撞事故后,首先应该检查车内人员的伤情。

如果有人受伤,应该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如止血、保护受伤部位等。

3. 警示其他车辆在发生碰撞事故后,应该立即警示其他车辆。

可以通过开启警示灯、使用红色警示三角牌等方式来提醒其他司机注意事故现场。

4. 移动车辆到安全区域如果碰撞事故导致车辆无法行驶,应该尽量将车辆移动到安全区域,避免阻碍交通,并减少二次碰撞的风险。

5. 采取必要的交通措施在进行应急处理时,应该采取必要的交通措施,如设置路障、指示标志等,确保事故现场的安全。

6. 收集证据在碰撞事故发生后,应该尽快收集事故现场的证据,如拍照、录像等。

这些证据可以在后续的调查和理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7. 联系保险公司如果碰撞事故导致车辆受损,应该及时联系保险公司,报案并进行理赔。

8.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碰撞事故导致严重伤害或纠纷产生,可以考虑寻求法律援助。

律师可以为您提供法律建议,并在需要时代表您进行诉讼。

结论发生碰撞事故时,能够正确应对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不仅可以减少人员伤害,还可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碰撞安全应急处理措施,以应对紧急情况。

汽车碰撞安全标准

汽车碰撞安全标准

汽车碰撞安全标准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事故频发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汽车碰撞安全标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车辆结构强度、车身刚性、安全气囊系统、行人保护以及碰撞试验等方面来探讨汽车碰撞安全标准的相关内容。

1. 车辆结构强度车辆结构强度是汽车碰撞安全标准中的基本要求之一。

车辆的结构强度越高,就可以更好地抵御外界碰撞力,减少驾乘人员的伤害。

作为汽车制造企业,应根据国家规范和标准,确保车辆的构架和主要零部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同时,对于脆性部件的安装位置和连结方式也需要合理设计和布置,以减少碰撞时的断裂风险。

2. 车身刚性车身刚性是汽车碰撞安全标准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高强度车身设计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

钢铁、铝合金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材料的选择对于车身刚性至关重要。

此外,车身的装配质量也是影响刚性的因素之一,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和装配精度对于提高车身整体刚性非常重要。

3. 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系统作为汽车碰撞安全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车辆碰撞时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减轻驾乘人员的伤害。

在汽车设计中,合理配置和布置气囊以及预判和感知碰撞的传感器系统都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安全气囊系统的作用,对于相关硬件和软件的可靠性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4. 行人保护除了车内乘员的安全外,行人保护也是汽车碰撞安全标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行人保护包括车辆的前部设计、行人保护气囊系统以及车身涂装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车辆外观设计和前部构造,可以减少行人在意外碰撞中的受伤风险。

同时,行人保护气囊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也是提高行人碰撞安全性的重要方式。

5. 碰撞试验碰撞试验是验证汽车碰撞安全标准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新型车辆的正面、侧面和后面等方向的碰撞试验,可以评估车辆在不同碰撞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这些试验包括偏置碰撞、车辆翻滚和车辆与固定障碍物等情况。

汽车安全正面碰撞法规介绍

汽车安全正面碰撞法规介绍
碰撞能量吸收
汽车应具备有效的碰撞能量吸收能 力,通过溃缩、变形等方式吸收碰 撞能量,以减少对乘客的冲击。
碰撞试验及评定标准
碰撞速度
碰撞试验通常在特定的碰撞速度 下进行,如56 km/h或64 km/h ,以模拟实际行驶中的碰撞情况

碰撞角度
碰撞试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对撞 、侧面碰撞或斜向碰撞,以评估 汽车在不同碰撞情况下的安全性
提高汽车安全性
法规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增加乘员的安全保障。
推动汽车产业技术进步
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也推动了汽车产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了国 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02
法规主要内容解析
汽车安全标准
车辆稳定性
汽车在发生碰撞时应保持稳定 ,避免因车身翻滚或失控对乘
客造成伤害。
乘客保护
汽车应配备安全带、气囊等乘客保 护装置,以减少碰撞对乘客造成的 伤害。
VS
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汽车安全 正面碰撞法规的研究将不断深入,未来将 更加注重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应用研究, 以及复杂工况下的碰撞法规制定等。同时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汽车 安全正面碰撞法规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自 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汽车安全正面碰撞法规介绍
2023-11-09
目 录
• 法规背景及目的 • 法规主要内容解析 • 法规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 法规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 • 法规实施建议及展望 • 结论
01
法规背景及目的
法规背景
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 ,交通事故频发,因此制定汽车安全正面碰撞法规势在必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动 信号 视野 电子辅助 车身耐撞性 乘员约束系统
汽车碰撞过程
• 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 一次碰撞
• 一次碰撞后,汽车速度迅速降低,乘员因惯性向前运动, 二次碰撞 并与车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或仪表台等物件发生碰撞
• 人体软组织器官和骨骼的撞击 三次碰撞
人体伤害主要发生在二次碰撞
结构耐撞不是汽车撞不坏,而是车辆结构逐步变形吸收能量,车毁人不亡
结构耐撞性与约束系统不是相互独立作用,汽车结构吸能必须叠加在约束系 统上才能取得保护乘员的作用
结构耐撞性
• 汽车结构产生塑性变形吸能,提供合理的减速过程, 并保持足够的乘员生存空间
乘员约束
• 座椅、安全带、气囊,通过约束乘员降低乘员与内 饰碰撞的速度
行人碰撞保护设计要点: ➢ 下肢:保险杠刚度,保险杠与防撞
梁之间的吸能空间 ➢ 头部:发动机罩刚度,发动机罩盖
下方吸能空间(与发动机、电池等 的间隙) ➢ 髋部:发动机罩盖、格栅下方吸能 空间
行人碰撞保护设计
常见的网络评论
——汽车撞不过自行车? ——汽车前保险杠一般是塑料材质,是为了在低速碰撞事故中保护行人和非机动车而设计 的,在中低速碰撞中肯定撞不过自行车。
目录
一、汽车碰撞安全基础 二、汽车碰撞安全设计 三、汽车约束系统 四、汽车碰撞安全测试 五、汽车轻量化与碰撞安全
约束系统
约束系统
安全带 儿童座椅 安全气囊 座椅 方向盘
安全带
两点式 三点式 四点式
2014年法规乘用车已不能再使用 最常使用,保护性能优良 乘员保护性能最好,但实用性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AIS简明创伤分级标准
轻度创伤
中度 重度,可痊愈,伴随可逆转损伤(骨折)
车辆可进入市场 销售的法规底线
严重,可生存,伴随永久性不可逆转损伤(残疾)
极重、死亡
目录
一、汽车碰撞安全基础 二、汽车碰撞安全设计 三、汽车约束系统 四、汽车碰撞安全测试 五、汽车轻量化与碰撞安全
汽车碰撞安全实现途径
汽车碰撞安全实现途径:结构耐撞性+乘员约束
汽车碰撞安全
2016-5-14
目录
一、汽车碰撞安全基础 二、汽车碰撞安全设计 三、汽车约束系统 四、汽车碰撞安全测试 五、汽车轻量化与碰撞安全
汽车安全问题
全球交通事故: ➢死亡人数:124万/年 ➢受伤人数:3000万/年 ➢每25秒有1人因交通事故死亡,每1秒有1人因交通事故受伤 ➢对年龄低于34岁的群体,交通事故是第一死亡原因
正碰力传递路线
侧碰撞安全设计
设计挑战: ➢车门迅速变形,很高的侵入速度 ➢与正面碰撞不同,侧面缓冲空间很小
应对措施: ➢设计横向承载结构,尽快地将侧向碰撞力从被撞 击侧传递到对侧 ➢优化侧围结构,有效控制侧围的变形方式,避开 乘员易被伤害的区域 ➢限制作用到乘员身上的载荷峰值
• 在车门内布置限力装置 • 侧碰气囊,泡沫缓冲垫 • 在车门与乘员相互作用过程中用分散的力把
前碰撞安全设计
变形区
永久变形, 吸收碰撞动 量;确保合 理的减速度
过渡区
合理的刚度, 引导载荷传 递,尽可能 截断车辆前 部变形
安全区
尽可能刚硬, 保证乘员生 存空间
前碰撞安全设计
安全区
过渡区 变形区
前大梁溃缩设计
Side View
最前段, 轴向溃缩
中段, 弯曲变形
后段,控制 向上的扭转
Top View
安全气囊
正确使用安全气囊: ➢ 气囊设计的初衷在于和安全带配合使用,不是单独使用; ➢ 气囊设计应用爆炸原理(每一个安全气囊就是一个小炸弹),峰值展开速度
350km/h,乘员必须在安全带的保护下,等气囊充分展开后再与之接触; ➢ 气囊设计为对准一般身高的成人胸部和头部,但对体型较小的乘员,气囊可
能会只撞击到他们的头部(导致颈椎折断)——儿童应远离气囊; ➢ 坐在距离气囊至少250mm以外的位置; ➢ 调整方向盘倾角,使气囊对准胸部而非头颈部; ➢ 对于正确使用汽车约束系统的乘员,多数情况气囊的伤害都很小,安全气囊
撞不坏的车未 必是好车
• 乘员的减速完全等于车辆的减速,约束能=0
• 乘员动能全部由车辆结构变形吸收
以上两种情况都不利于乘员保护。
车辆结构与约束系统耦合
碰撞波形:碰撞发生后,车辆减 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减速度)在 时间上的函数,碰撞波形体现了 车辆结构的刚度
车辆的结构变形并不能把加速度(减速度)完全降低到合理范围内,一些结 构(如发动机)在被压溃时加速度仍然会高达40g;
Y
Y
翻滚
Y
Y
行人保护
儿童保护 安全辅助
腿部+头部 Y Y
头部
Y
非必须,可加分
Y
非必须,可加分
Euro-NCAP
Euro-NCAP(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 • 碰撞测试结果分成员保护、儿童保护系统、安全辅助、行人保护 • 对各项测试都提出一个获得相应星级的最低门槛,避免有些车型虽然某项测试得分很
目录
一、汽车碰撞安全基础 二、汽车碰撞安全设计 三、汽车约束系统 四、汽车碰撞安全测试 五、汽车轻量化与碰撞安全
各国NCAP认证标准
Euro-NCAP:欧洲汽车碰撞安全标准,世界公认的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汽 车碰撞权威认证标准。它由欧洲各国汽车联合会、政府机关、消费者权益组 识、汽车俱乐部等组织组成,不依附于任何汽车生产企业,所需经费由欧盟 提供。凡于欧洲销售之新车,均需至Euro-NCAP进行撞击测试。
NHTSA(US-NCAP):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协会,美国政府部门的汽车安全 的最高主管机关。其权威性和公正性,受到美国本土和在全球范围内的消费 者认可。
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由汽车保险企业组织成立的非赢利性组织, 致力于通过独立的调研和碰撞试验,降低汽车碰撞事故的发生。IIHS只会选 择最低配车型进行测试,如果厂家有要求,可以对选装后的高配车重新测试, 但是成绩必须与低配车型一起公布。
各国NCAP评估项目
EURO-NCAP
NHTSA
IIHS
J-NCAP
正面碰撞
40%偏置
100%全宽
40%+25%偏置
100%全宽+40%偏置
侧面台车 碰撞
90°MDB
27°MDB
90°MDB
90°MDB
C-NCAP 100%全宽+40%偏置
90°MDB
侧面柱撞
90°Pole
75°Pole
鞭打试验
Y
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 在全球交通事故中,儿童死亡人数占1/10,是0-17岁儿童致死的第二位原因 ➢ 儿童乘员特点:骨骼、韧带等韧性好,但强度和模量低,脑部在动载荷下易受到伤害
儿童安全座椅在中国并未得到很好的 普及,儿童乘员在车内并未得到很好 的保护 ↓ →.5kg的婴儿 会产生110kg的冲击力,成人的双臂 根本无法挽住
使用成人安全带:
织带勒脖子,紧急制动 时织带的作用力甚至可 能危及儿童生命
使用三角调节器:
不再勒脖子,但把腰带 提高到柔软的腹部,加 大了安全带的作用间隙
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 儿童乘员必须坐后排! ➢ 儿童乘员必须被约束! ➢ 儿童乘员不应使用成人安全带!
CRS
上固定点
ISO-FIX
➢ 国外交通数据表明:儿童如果约束适当, 多为轻伤。
安全带
➢ 安全带是最有效的乘员保护装置, 能在碰撞、紧急制动、翻滚中约束 乘员
➢ 通过乘员身上最强的部位——肩和 骨盆接受约束力
腰带应当佩戴在髋骨上,而不是腹部
安全带——卷收器与限力器
卷收器:收卷织带,并带有加速锁止功能,允许使用较低的速度抽出织带, 超过一定速度时锁止
限力器:通过释放出一定量的安全带的织物使安全带的力维持在限制的水 平,从而限定安全带的作用力,减轻胸部载荷
环境 27%
Vehicle Crashworthiness Interface Handling Lighting Crash Warning …
车辆 12%
其它 4%
驾驶员 57%
Driving Skill Mood Cellphone Drink/Eat Chat Good View Tire …
低,但其他得分高照样取得高星级的情况 • 各项限值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高,是一个在不断变难的动态标准。
正面碰撞
速度km/h 障碍物 重叠
EURONCAP
64 可变形
40%
NHTSA
56 刚性 100%
驾驶员主观因素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汽车安全性能体系
汽车安全
主动安全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 主要与汽车的制动性、行驶稳定性、操纵性、动 力性、信息性以及驾驶员工作条件等相关
主动安全
被动安全也就是本教程 所要讲的“碰撞安全”
被动安全 被动安全是事故发生后减小后果的安全对策。 在汽车碰撞过程中,汽车保护乘员和行人免受伤 害或降低伤害程度的能力
可变形扭杆 限力器
可变形齿条 限力器
安全带——预紧器
预紧器:在碰撞初始时刻,消除安全带的松弛量,减少乘员相对车体的初始 自由行程,保留有效生存空间。主要是爆炸式的,一般5ms预紧80mm左右。
注意:为了确保舒适,安全带通常情况下 是比较松弛的,但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安 全带应尽量贴近人体,不留余量
事故损伤容限
政府强检法规:车辆进入市场销售必须满足的最低标准; NCAP:进入市场的新车安全评价,对事故损伤的容限一般要高于法规要求(不 是所有新车都会参与NCAP评价)。
政府安全法规的红线:50-60km/h碰撞事故中,乘员不致残、损伤可痊愈。 ——能否提高安全保护的标准? ——受社会经济因素制约,高的安全标准意味着高的汽车制造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