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龙归片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韶关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

2012年4月

目录

1.规划概况 (1)

2.污染源分析 (11)

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1)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4)

5.环境保护措施 (15)

6.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16)

1.规划概况

1.1基本情况

(1)规划名称: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龙归片区

(2)规划实施地点: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

(3)规划规模:555.9公顷。

1.2园区位置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龙归片区位于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的西北侧,北面为国道G323线,紧邻京珠高速公路龙归出口,北临南水河(乳源河),南面为县道X318线及石曹山,规划区域交通较便利。园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5′,北纬24°23′。

1.3规划布局及发展规划

1.3.1用地规划布局及发展规划

1.3.1.1 用地性质

本产业转移工业园用地内的用地由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等构成。

1.3.1.2用地规模

(1)用地规模

龙归片区拟开发面积共555.9公顷。

(2)人口规模

规划用地范围内人口主要为就业人口构成。根据对全国工业开发区的研究分析,大约每平方公里的就业人口为0.8~1万人。龙归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产业,辅助发展环保涂料等产业。每平方公里按0.8万人考虑,本转移园总规划总人口为约45000人。

1.3.1.3开发时序

龙归片区用地总规模555.9公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一次规划实施,入园企业与其配套的环保设施及污水处理厂同时设计、同时施、同时投入使用。1.3.2用地规划

1.3.

2.1规划设计原则

遵循韶关市对规划区强度开发的控制要求,合理利用周围自然生态条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注重规划区建设的协调统一,包括用地功能布局、道路交通联系以及景观风貌建设等方面,使其成为武江区龙归镇中心镇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提供合理优化的用地布局和便于操作的土地细化方案,创造有个性的舒适宜人的生产空间,突出园区新形象。

1.3.

2.2功能分区

规划园区将建设成为一个以工业生产为主导的,具有一定居住、商业服务及物流的相对独立城市单元,规划根据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三大组团,既南部工业组团和北部居住组团、物流组团,形成以北部居住组团为核心,物流组团、工业组团围绕其相对独立发展的空间格局。

1.3.

2.3用地布局

北部居住组团:规划居住用地主要用于南部工业组团需迁移的几个村的村民安置用地。

北部物流组团:规划在北部园区东面安排仓储物流用地和商业金融用地,充分利用规划地段的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南部工业组团:在规划区的南部布置工业用地,主要安排二类工业用地,少量居住用地,并配置少量仓储物流用地和市政设施、行政办公、文体娱乐、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土地利用平衡见表1.3-1.。

表1.3-1 规划土地利用平衡表

2.5.3道路交通规划

1.3.3.1交通发展策略

规划区交通处理重点是加强规划区南、北三个组团之间的联络,内部交通处理好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尽量减少两者间的相互交叉与干扰。车行系统的组织与网格加环状用地布局紧密结合,以国道G323线和县道X318线之间的连接道路为纵向主干道,形成整个片区道路网络,发挥道路的最大使用效果。

建立等级明确、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统,通过用地布局,结合对周围山林绿地的利用,形成相对独立完整成网络的步行系统。

1.3.3.2道路网系统

规划区主体道路系统可概括为“一纵一横加两环”。一纵指规划区内连接国道G323线和县道X318线道路;一横即东西走向的国道G323线;两环指围绕规划区南部工业组团、北部居住组团、北部物流组团三片整体用地形成的环形道路。片区内车行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

主干道:包括园区纵向主要道路,构成整个片区的道路网骨架。道路红线宽为30米,采用两块板的形式。

次干道:包括园区两条环形主干道及组团内部主干道,一般联系各功能区,起到辅助运输、划分边界和景观过渡的作用。红线宽度为20米,采用一块板形式。

支路:主要用于局部地段的用地划分和局部地块的交通出入。支路红线宽度为14米,采用一块板形式。

步行交通:步行交通沿道路绿化带布置,步行系统深入到各个片区及地块内部,将绿化用地与步行交通有机地联系起来。

1.3.3.3交通设施

为适应未来生产、生活产生的机动车交通量的要求,规划中对交通设施的考虑主要是机动车停车位的安排。规划区停车分为社会集中停车及各地块专用停车两类。规划区按合理分布半径设置集中停车场两处,一处位于规划区南部工业组团内的纵向主干道东南部,令一处位于北部仓储物流区国道323线南侧。

1.3.4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1.3.4.1绿地规划原则

规划区具有优良的外部生态条件,因此在园区规划与开发建设时应贯彻生态优先的观念,作为构建园区综合吸引力的一种手段。园区绿地系统的布局应体现保护生态环境,善用自然资源的原则。以山体绿化为骨干,预留生态建设用地,把园区建设成独具特色,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工业园区。

研究规划区内绿地资源的景观及生态价值,确立控制点,有效组织规划区绿地系统,合理设置生态公园、防护绿地,基本实现绿地系统的网络化,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其生态效益。

1.3.4.2规划措施

1、保留规划区内的地形特征点,用作生态公园绿地,绿化与场地平整建设不得破坏其天际轮廓线。

2、园区内主要道路的两侧设置10~15米的生产防护绿带,国道323线靠园区一侧、广乐高速公路两侧、主干道两侧及乳源河两岸设置一定宽度的生产防护绿带。

3、根据园区内现有的变电站留出高压走廊用地。

4、各地块绿地主要指标按表二有关规定制定,不得低于地块控制指标中有关规定值。

1.3.4.3植物配置原则

1、园区工业大道绿带植被分布以常绿乔木为基础,减少维护管理费用,重点地段布置特色与景观绿地。

2、广场、公园绿化宜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点缀景观树种。

3、公共、防护绿带以常绿乔木界定边界,绿带中央布置景观树与花坛、草坪。

4、交通性道路绿化选择树形整齐、四季常绿、大苗成栽、管理方便的树木;生活性道路绿化选择抗性强、病害少、树冠大的树木,林草结合。

绿地景观规划见图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