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工业化设计评价方法简介2011
新加坡绿色建筑评分标准-非居住类新建住宅
BCA Green Mark for New Non-Residential Buildings Version NRB/4.0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框架‐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分数分配—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分类分数 最少30分能源相关要求 第一部分:能源效率NRB 1-1 建筑外壳的热性能-ETTV (A) 使用于空调领域12NRB 1-2 空调系统 30(A)合计-NRB 1-1到1-2 42NRB 1-3 建筑外壳-设计/热力参数 (B) 适用于除了停车场和公共区域的非空调领域35NRB 1-4 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20(B)合计-NRB 1-3到1-4 55NRB 1-5 采光 (C)一般适用于所有领域6NRB 1-6 人工照明 12NRB 1-7 停车场通风 4NRB 1-8 公共区域的通风 5NRB 1-9 升降电梯和电动扶梯 2NRB 1-10 节能实践和特点 12NRB 1-11 可再生能源 20(C)合计- NRB 1-5 到 1-1161第一部分能源效率分数合计(A)+(B)+(C)116(最多)(II)其他绿色要求最少20分第二部分:水效率 NRB 2-1 节水装置10NRB 2-2 水的实用和泄露检测 2NRB 2-3 灌溉系统和景观 3NRB 2-4 冷却塔耗水量 2第二部分水效率分数合计 17第三部分:环境保护 NRB 3-1 可持续建筑 10NRB 3-2 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8NRB 3-3 绿地提供 8NRB 3-4 环境管理实践 7NRB 3-5 绿色交通 4NRB 3-6 制冷剂 2NRB 3-7 雨洪管理3第三部分环境保护分数合计 42第四部分:室内环境质量 NRB 4-1 热舒适 1NRB 4-2 噪声级1NRB 4-3 室内空气污染物2NRB 4-4 室内空气质量(IAQ)管理 2NRB 4-5 高频镇流器2第四部分室内环境质量分数合计8第五部分:其他绿色特性NRB 5-1 绿色特性和创新 7第五部分其他绿色特性分数合计 7绿色标志分数: 190(最多)新加坡绿色标志获得等级和必要条件绿色标志分数绿色标志等级90分以上(包含90分)白金级85 ~ <90 黄金+级75 ~ <85 黄金级50 ~<75 认证级非居住类建筑必备条件准则安装空调的建筑(1) 建筑外墙设计中,外墙热传导值(ETTV)计算方法和准则是依据建筑外墙热性能守则和这个标准。
新加坡绿建评价标准
14
3.1
10
3.2
6
3.3
9
3.4
公共交通 促进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的使用,以减少个人车辆的使用,应提供离最近地铁或 轻轨的道路。
3.5
制冷剂 通过减少臭氧消耗物质和温室气体的释放,减少对臭氧层的潜在破坏和全球变 暖。 (a)使用臭氧消耗潜能值为0的制冷剂或全球变暖潜能值小于100的制冷剂(1分) (b)在有制冷剂或其他包含制冷剂设备的房屋内安装制冷剂泄漏检测设备(1分)
27
A 1.1 -1.2 绿建评分总计(假设90%区域为空调覆盖) 适用于非空调区域(非空调区域≥10%的楼面面积)
建筑外墙 - 设计/热力参数 利用被动式太阳能提升外墙的热力学表现 (a)最优建筑朝向以减少冬季热损失,并减少夏季的能量获得。 得分=10-0.2*(建筑朝向和最优朝向之间的角度)(最多12分) (b)(i) 减少东/西/北朝向窗户。 得分= 10-0.1*(东/西/北幕墙平均WWR的百分比) (b)(ii) 有效的西侧窗遮阳,遮阳面至少30%(适用于HSWW和HSCW区域) 得分=0.1*(有遮阳设施的西侧窗户区域占整个西侧墙面区域的比分比) (i)(ii)总分12分 (c) 更好的外墙和窗的热透射率(U值) 得分=0.04*(U值比基准少的外墙和窗占总墙面区域的百分比)(5分) 基准:在GB 50189或DB或DB中说明了墙,窗和屋顶的U值 (d) 更好的屋顶热透射率 每减少0.1 W/m2K得2分(最多5分) 基准:屋顶U值在GB50189或DB中可见
2
5.1
7
高影响项目 2分 中影响项目 1分 低影响项目 0.5分
总分
157
N:非得分 D:可能得分 Y:确认得分 NO.
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 节能类
新加坡设计标准
新加坡设计标准新加坡设计标准是针对建筑、工程、规划和设计领域的一系列规范和指南,旨在确保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安全、可持续、高效和舒适。
根据新加坡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的要求,新加坡设计标准涵盖了各种方面,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工程、环境设计等。
以下是关于新加坡设计标准的详细介绍:建筑设计标准新加坡的建筑设计标准包括了建筑物的规划、布局、外观和功能。
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习惯、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
新加坡设计标准还规定了建筑物的安全要求,包括在火灾、自然灾害和其他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设计和设备要求。
结构设计标准结构设计标准主要涵盖了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施工要求。
新加坡的结构设计标准要求建筑物的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在使用寿命内能够安全使用。
还包括了对材料使用、荷载设计、地基设计等方面的规定。
机电工程标准机电工程标准包括了建筑物的供水、排水、电力、通风、空调和消防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在新加坡,这些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一定的能效要求,以确保建筑物的高效运行和节能。
环境设计标准环境设计标准包括了建筑物的绿化、采光、降噪、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在新加坡,建筑物的环境设计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注重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新加坡的设计标准致力于在建筑、工程、规划和设计等各个方面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物的品质和性能,同时也要求专业人士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保证符合最新的标准和法规。
新加坡设计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执行,有力地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新加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绿建评价体系介绍
新加坡绿建评价体系介绍
新加坡绿建体系包括了绿色园区、绿色建筑、绿色基建、绿色公园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其制定参照了美国LEED认证体系,打造了热带LEED体系,随着实践发展目前新加坡绿建体系已经发展到V4,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与完善。
它的绿建评价标准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气候与环境条件,尊重具体条件特色,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了绿建标准的功能与作用。
为了推动新加坡绿建的发展,新加坡建设局成了绿建培训结构,对绿建领域的人员进行培训与认证,同时政府对开发商、设计单位进行奖励措施,鼓励实践者对绿建的发展贡献,政府也制定了强制性要求,要求2012年以后的新建公共建筑必须为绿色建筑。
强制与鼓励措施并行,又有培训作为辅助,新加坡的绿建体系对我国的绿建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新加坡设计标准
新加坡设计标准新加坡作为一个高度现代化和规范化的国家,对于设计标准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新加坡的设计标准不仅涵盖建筑设计,还包括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设计等多个方面。
在新加坡,设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都非常严谨,以确保新建工程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美观性。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新加坡的设计标准。
一、建筑设计标准:新加坡的建筑设计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建筑外观、建筑材料、建筑环境、建筑节能等方面。
首先是建筑结构,新加坡建筑结构设计标准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并结合当地气候、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在建筑外观方面,新加坡注重建筑的整体美观性,建筑外墙材料的选择、颜色搭配、建筑比例等都受到严格规范。
新加坡也非常注重建筑环境,包括绿化设计、景观布置、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以确保建筑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在建筑节能方面,新加坡的设计标准着重考虑节能设备的应用和建筑能效设计,以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二、城市规划标准: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标准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它涉及到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在土地利用方面,新加坡严格控制土地的使用,合理规划土地的用途,确保城市的有序发展。
在交通规划方面,新加坡的设计标准注重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性和便捷性,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在公共设施方面,新加坡要求各种公共设施的设置必须便利、美观、安全。
在环境保护方面,新加坡的设计标准非常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限制工业污染、开发绿色空间、改善水质等多个方面。
三、建筑材料标准:新加坡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它涉及到建筑材料的品质、安全性、环保性等多个方面。
新加坡要求使用的建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以确保建筑的安全稳固。
在建筑材料的环保性方面,新加坡非常注重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能,鼓励使用再生材料、低碳材料、无毒无害材料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分析解析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分析解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工业化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其快速、标准化和模块化的特点备受瞩目。
因此,关于工业化建筑的评价标准和导则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工业化建筑的评价导则,进行分析和解析。
工业化建筑的评价标准与导则工业化建筑的评价标准和导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施工效率工业化建筑的快速和标准化是其最大的特点,因此施工效率是其评价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常来说,工业化建筑的施工效率是传统建筑的5倍以上,这也是其优势所在。
2.质量稳定性在工业化建筑中,由于建筑构件的标准化生产和模块化设计,使得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小。
因此,工业化建筑的质量稳定性比较高,而这也是工业化建筑能够被市场接受的重要条件。
3.环保可持续性环保和可持续性也是当今社会对于建筑行业的重要要求。
对于工业化建筑而言,其生产和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污染、排放等问题和传统建筑相比,更容易得到控制和规范,从而可以更好地兼顾环保和可持续性产业的发展。
4.安全性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危险的行业,安全问题是关乎生命的大问题。
对于工业化建筑而言,其施工和使用阶段的安全问题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和保障。
5.经济性建筑成本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建筑由于标准化生产和模块化设计的特点,相较于传统建筑更具经济性和成本优势。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分析在对工业化建筑的评价标准进行了解和掌握后,我们需要对其评价导则进行深入的分析。
施工效率是工业化建筑的优势之一,因此在评价导则中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工期:在评价工业化建筑施工效率时,需要对工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对,以此来确定施工进展是否符合预期要求。
2.施工方式:工业化建筑的施工方式通常采用流水作业的模式,因此需要细致地分析施工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以此来优化施工方式,提高施工效率。
3.人员分配:在工业化建筑施工中,人员分配是关键。
孙国伟(新加坡裕廊国际总规划师中国项目新加坡工业化发展经验
孙国伟:(新加坡裕廊国际总规划师<中国项目>新加坡工业化发展经验提到新加坡这是一个很小的岛国,没有淡水也没有石油,但是取得举世瞩目经济成就,在整个发展中,工业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新加坡工业发展的一些经验。
我的介绍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工业化的历程。
新加坡现在和过去截然不同的风貌,从建国出1965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发展,才有今天的成就,新加坡的经济经过40年的发展到2008年新加坡总人口484万,创造了国内生产总之1790亿美元的水平,人均达到36390美元,去年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变成负数,但是新加坡已经打造了一个多元化经济体,从建国开始,工业化比例不断增长,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20%到25%之间。
新加坡的工业发展历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各个阶段发展重点各不相同,从建国初期的六十年代为了创造就业机会,主要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力求最大限度的解决就业,实行全民就业。
到七十年代注重发展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比如电子业和造船业等等。
同时也开发了大量的工业园区和厂房。
到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基础逐步稳固,政府开始重组经济结构,将制造业朝高附加值,资本密集型方向转型,到了九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比如市化工产品、芯片、生物医药产业。
从九十年代后期到2000年,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开始发展起来,为了寻求更高的经济增长政府投下巨资支持研发以及创新。
新加坡工业发展的历程其实就是一个工业不断提升的过程,推动工业主要的部门是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
贸工部下面有四件法定机构,其中包括国家科技研究所、国家企业发展局,经济发展局、裕廊集团、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我们裕廊集团主要角色在参加新加坡总体规划、配合经济发展战略,制订国家长远工业发展计划,土地需求以及分配。
我们也负责新加坡所有工业园区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
成立四十多年来,裕廊集团在新加坡已经开发了45个工业园区,六千六百公顷的工业地产,以及为七千多家跨国与国内企业建设了工业厂房以及450万平方公里的标准厂房。
新加坡绿色建筑评分标准 非居住类新建住宅
BCA Green Mark for New Non-Residential Buildings Version NRB/4.0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框架‐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分数分配—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分类分数 最少30分能源相关要求 第一部分:能源效率NRB 1-1 建筑外壳的热性能-ETTV (A) 使用于空调领域12NRB 1-2 空调系统 30(A)合计-NRB 1-1到1-2 42NRB 1-3 建筑外壳-设计/热力参数 (B) 适用于除了停车场和公共区域的非空调领域35NRB 1-4 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20(B)合计-NRB 1-3到1-4 55NRB 1-5 采光 (C)一般适用于所有领域6NRB 1-6 人工照明 12NRB 1-7 停车场通风 4NRB 1-8 公共区域的通风 5NRB 1-9 升降电梯和电动扶梯 2NRB 1-10 节能实践和特点 12NRB 1-11 可再生能源 20(C)合计- NRB 1-5 到 1-1161第一部分能源效率分数合计(A)+(B)+(C)116(最多)(II)其他绿色要求最少20分第二部分:水效率 NRB 2-1 节水装置10NRB 2-2 水的实用和泄露检测 2NRB 2-3 灌溉系统和景观 3NRB 2-4 冷却塔耗水量 2第二部分水效率分数合计 17第三部分:环境保护 NRB 3-1 可持续建筑 10NRB 3-2 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8NRB 3-3 绿地提供 8NRB 3-4 环境管理实践 7NRB 3-5 绿色交通 4NRB 3-6 制冷剂 2NRB 3-7 雨洪管理3第三部分环境保护分数合计 42第四部分:室内环境质量 NRB 4-1 热舒适 1NRB 4-2 噪声级1NRB 4-3 室内空气污染物2NRB 4-4 室内空气质量(IAQ)管理 2NRB 4-5 高频镇流器2第四部分室内环境质量分数合计8第五部分:其他绿色特性NRB 5-1 绿色特性和创新 7第五部分其他绿色特性分数合计 7绿色标志分数: 190(最多)新加坡绿色标志获得等级和必要条件绿色标志分数绿色标志等级90分以上(包含90分)白金级85 ~ <90 黄金+级75 ~ <85 黄金级50 ~<75 认证级非居住类建筑必备条件准则安装空调的建筑(1) 建筑外墙设计中,外墙热传导值(ETTV)计算方法和准则是依据建筑外墙热性能守则和这个标准。
新加坡DfMA和PPVC建筑技术简介
新加坡DfMA和PPVC建筑技术简介2017年5月,龙光集团与南山集团组建的联营体,以超过10亿新元(50亿人民币)的地价中标Stirling Road项目,这是新加坡地价首次超过10亿新元的纯住宅项目,堪称狮城“地王”。
2017年12月14日,大南洋(中国建筑(南洋)发展有限公司)有幸成为“地王”的建造者,它也是迄今为止最大最高的PPVC项目!一、什么是PPVC?PPVC技术,新加坡官方全称“Prefabricated PrefinishedVolumetric Construction”,又称“厢式预制装配系统”(或“预制预装修厢式建筑”,或“3D模块化建筑”,以下简称PPVC),是将整间房间,在预制工厂进行加工,完成结构与装修(包括地面、墙面、吊顶等)部分并形成独立模块后,进行现场吊装的建筑技术(图1)。
这是建筑产业划时代变革的新技术,建造更加精细化,像造汽车一般造房子。
图1二、PPVC的优势首先,大大提高建筑生产力。
PPVC的最大精要,以“快”蔽之。
根据官方预测,该技术最高可提高50%的建筑效率,大大减少人力成本,降低工人数量。
其次,大大减少环境污染。
因其生产主战场由项目转至工厂,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噪音及粉尘污染,也将大大减少。
施工更安全、品质有保障!三、PPVC在新加坡PPVC与新加坡政府的渊源,追溯至2014年11月。
授标Yishun Avenue 4综合发展项目,这也是新加坡第一个由政府强制要求使用PPVC技术的项目。
自此,PPVC技术进入被政府大力推广新时代。
截至目前,在政府售地计划下,共授标14个PPVC技术的项目。
到目前为止,新加坡大约15~20%的建筑公司已经采用DfMA(制造与装配设计)技术。
到2020年,它的目标是将采用DfMA(制造与装配设计)技术的项目提升至40%。
当前大约一半的政府土地出让地块都需要采用PPVC。
另外,在接下来的两年,35%的组屋单位,都将采用PPVC新技术!四、DfMA简介DfMA是英文design for manufactureand assembly的缩写,即“便于制造与装配设计”,以下简称“制造与装配设计”,以下简称DfMA。
新加坡工业园发展模式演变(第一至三代)
武吉巴督工业园
高密度车辆无障碍通行式工业厂房 高密度车辆无障碍通行式工业厂房
面积 :1.8公顷 容积率 :2.5 -集装箱车辆坡道的垂直交通,增加了可开发面积,有效的提升土地价值。 -缩小开发规模:吸引那些不能负担大型地块的业主。每个厂房的面积可以小 到只有150平方米。
工业园区规划设计
- 与居住区分离的大型工业区、低容积率、低密度的开发模式 - 靠近住宅区的小型轻工业区和多层厂房 案例: 案例: 大士工业区 笼东工业区的多层工业厂房 宏茂桥的低密度联体式工业厂房
案例: 案例:TUAS工业区 工业区
规划特点: 规划特点 与居住区分离的大型工业区、 低容积率、低密度的开发模式。 产业类型:一般制造业 产业类型 地块划分: 地块划分: 0.8-1.0 ha 容积率:1.0-1.4 容积率 道路系统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网格状,考虑集装箱车辆 的通行 配套设施: 配套设施:基本设施如水、电 厂房形态: 厂房形态:独立式厂房
案例:宏茂桥的低密度联体式工业厂房 案例:宏茂桥的低密度联体式工业厂房
规划特点: 布置在居住区周边的 规划特点 无污染小型工业区(维修业) 容积率 : < 1.0 楼层数 :2 层 道路系统:网格状,集装箱车辆一般不能 道路系统 够直接通行
芽笼东
宏茂桥工业区
第二代 1980s
经济发展背景: 经济发展背景:
零耗能建筑设计策略及使用评估浅析一一以新加坡SDE4为例
图2 新加坡温度、湿度及日照时数统计图1 SDE4大楼南立面图3 建筑通风策略示意S D E 4采用的策略是最大限度的被动设计和最佳主动设计策略的结合,分别对应建筑的造型设计与综合冷却系统。
在这里重点阐述与节能有关的策略,被动设计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形态与围护结构;主动设计则主要包括通风、制冷和照明。
2.2.1被动设计策略建筑的被动设计概括起来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二是尽量减小太阳辐射对建筑的热量传递。
为了实现前者,首先在建筑布局阶段将建筑长边沿当地盛行风的垂直方向展开,从而形成最大迎风面。
另外,在建筑空间的布置上,建筑师没有像常规建筑那样创造一个严重依赖空调的密封环境,而是将建筑体量顺应自然通风方向分解成较小的体量,以创造一个多通道空间,使自然风有更好的穿透力。
此外,每层的三面都有公共露台,与植被融为一体,提供了舒适的室外工作环境,也使自然风在进入室内前稍稍冷却。
(图3和图4)在降低太阳辐射方面,首先建筑短边面向东西方向,最大限度减少日晒。
同时,对于建筑围护结构,东面和西面的立面都装配了穿孔铝板,以保护内部玻璃围护结构在上午和下午时分免受直接太阳辐射。
此外,巨大的悬挑屋顶使南立面免受密集的入射太阳辐射。
南立面的所有玻璃都可以完全被悬垂物所遮挡,从而提供一个凉爽的室内环境。
这些被动措施既允许高质量的光线和自然通风进入室内,同时有效减少了热量的传递。
(图5)2.2.2综合冷却系统通常在热带国家,大约60%的能源负荷由空调系统消耗,这意味着提高空调系统的使用效率是减少能源使用的一个相当有效的策略。
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利用有利的室外环境因素,例如宜人的自然风,以便采用各种冷却选择,避免传统的密封冷却建筑的僵硬操作模式。
换句话说,空调的使用应该限制在必要的情况下,并采用更智能的方式,这可以被认为是能源效率的最大化。
基于这些批判性的思考,S D E 4采用了综合冷却系统,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被动冷却(自然通风),另一方面采用创新的机械系统提供适应性的热舒适。
新加坡的工业发展和园区规划经验讲义
484 1,838 37900
263
129 2.3
10
新加坡的经济和工业发展历程
开拓型 / 技术企业型
资本 密集型
科技 密集型
1990s
2000s
技能 密集型
1980s
劳动力 密集型
1970s
1960s
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推动了经济和工业 的发展和转型,是一个有效载体和运作平11 台
1960s : 劳动力密集型
教育 组团
商业组 团
居住组 团
绿化带
仓储组 团 一类工业 组团
绿化带 高速公路
二类和三类工业
组团
码头
海岸
14
裕廊工业园区
城区 裕廊港
基本情况:
面积:约65平方公里
开发时间:1962—至今
功能定位:
新加坡最大的综合工业区、世界第三大 石化炼油中心和工业港为主,并以相应 城市功能加以支撑的港区城一体化的综 合产业新城。
东南亚地区最适宜从事研发的理想 之地;
新加坡全球竞争力排名提升的重要 因素之一; 主导产业:
生物科技、微电子学、机器人等方 面的研发
新加坡科学园 II 期和 III 期
科学园
科学园 I期
科学园II期
科学园III期
新加坡国际商务园
新加坡国际商务园基本情况: 面积:37公顷, 功能定位: 企业研发测试中心、区域总部、 商业教育等; 主要企业:创新科技、宏基、 欧洲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 英华美教育等;
8
扎根本土 --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的建设
9
新加坡经济概况
人口(万人)
(亿美元) 国际收支差额
(整体平衡)(亿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额(亿美元) 失业率(%)
开放的_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_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分析
作者时匡为苏州工业园区总规划师、高级建筑师、特评一级注册建筑师(江苏, 215006)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分析时 匡张 应 鹏提要 工业园区的规划充分借鉴了新加坡成功的城市规划经验,保持并强化了古城区以及沪宁城市带良好的形态关系,在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功能的分布与交织、住区的组织与引导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力图使其具有开放的城市结构,为城市和地域的持续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开放结构 持续与发展 城市发展轴 有盖走廊 生态住区 邻里中心ABSTRACT T he planning o f SIP has w ell draw n o n the successful ex perience o n urban pla nning of Singa-por e .It r etains and st reng thens go od st ructure betw een the SIP and o ld distr ict along w ith it betw een t he SIP and the Hu -N ing Cit y Belt .It has m ade a a ct ive and effectiv e study on the land dev elo pment and utilization ,the dist ri-but ion and inter w eaving o f functions,t he for m and inter wea ving of residential distr icts,etc,hasing the o pening city structur e.It pr ov ides the t heo ret ical basis fo r the continuity and dev elo pment o f cities and reg io ns.KEY WORDS Opening str uctur e, Co ntinuity and development, T he ax is of city dev elo pment , Cov ered W alkw ay , Ecoty pe r esident ial area , N eighbo ur hoo d center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新加坡的城市环境也是有口皆碑——有着花园城市的美誉。
简述介绍新加坡公寓项目绿色建筑评估系统
简述介绍新加坡公寓项目绿色建筑评估系统摘要:介绍新加坡的公寓项目绿色建筑评估系统,评估指标,具体量化考核标准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估,标识可持续;环保;能源效率建筑工业向与环境更友善协调统一的建筑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此,新加坡也在2005年推出了绿色建筑标识系统,以促进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提高建设方,设计方,建造方从项目开始论证,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的环境意识,而不仅仅局限于建造过程.对于公寓项目,政府从2010年也推出了公寓绿色建筑评估系统,来更好的鼓励在公寓住宅方面更广泛使用绿色建筑技术和设施,使整个建筑达到环保节能节耗的目的。
本人有幸参与了新加坡一个高档公寓项目TRIZON的绿色建筑申请工作,对于新加坡公寓项目绿色建筑评估系统有了一点粗浅认识,想在这里就其评估的具体分项和量化指标做一点介绍,希望对绿色建筑,尤其是公寓项目实施绿色实践起一点指导作用。
一、公寓绿色建筑的优点绿色建筑评估(BCA GREEN MARK)在房地产市场提供了有意义的不同标识,它是一个公司在环境设计和绩效方面的获得国际公认的最好实践的标杆,对公司形象,建筑物的出租和再售价值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的绿色标识主要有以下好处:1)在水电使用上有利于费用减少2)减少潜在的环境影响3)提高室内健康环境质量和提供有效的工作场所4)指出清晰的不断提升的方向二、绿色标识的申请发展商,业主,政府机构等要向新加坡建屋局提交申请以表明他们有兴趣参加绿色标识评估计划并填写申请表,建屋局会对此做一个评估简报,说明评估的重点,要提交的资料,认证的标准等.在评估后期,项目团队要提交从设计,建造,管理,运行等方面的报告,文件等证明资料,以证明该项目符合绿色建筑的意图并达到认证标准。
三、绿色标识的评估评估主要从以下5个关键区域进行:1.能源效率2.水利用效率3.环境保护4.室内环境质量5.其他绿色特征及创新在以上关键区域中,与能源节约相关的建筑活动最少占到30分,其他水利用,环境保护,室内环境质量,其他绿色特征及创新总计最少占20分,也就是说,能源节约始终是绿色建筑的最关键最核心的指标.以下是五个关键区域的量化评估指标。
东南亚城市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模型——以新加坡为例
1导言 1990年代以来,东南亚国家社会经济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城市的变化尤其显出惊人的速度。
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随着东南亚区域服务产业的高速发展,城市职能向国际流通中心和服务中心转型,除了为生活服务的零售商业、餐饮娱乐、文化服务等快速发展外,金融证券、贸易办公、财务法律咨询等知识型服务业也在不断上升,这些服务行业逐步向城市中心地区集聚,同时参与城市中心体系的摘要 本文以东南亚地区特大城市为例,针对土地集约利用矛盾最突出的功能区——城市中心展开研究,从城市空间角度出发构建城市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模型。
以定量研究为基础,分别从建筑、用地和交通三个集约利用角度和多项评价因子出发,采用逐项量化对比研究的方式横向展开,建立城市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模型,并通过城市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模型从建筑,用地和道路等多方面剖析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中心区AB S TR AC T Ta ke a m e g a c ity in S outh-Ea s t As ia a s a c a s e s t ud y,th is p a p e r东南亚城市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模型*——以新加坡为例Eva lua tion Mode l of Int e ns ive La nd U s e in Urb a n Ce nte rs杨俊宴1 杨扬2 唐雯3Y a ng J unya nY a ng Y a ngT a ng We n调整与重组,使东南亚各大城市中心区的集聚在规模和等级上都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作为人口高密度聚集的城市发展模型,东南亚城市的空间集约利用模式与我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值得进行空间模型研究。
反观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城市,中心区的空间集约利用程度低,空间浪费现象严重:一方面表现在非城市中心公共设施类的用地比例过多,如残存的老式住宅或封闭大院占据了更适宜商业开发的土地,以低密度的建e s ta b lis he s a la n d e va luc a tio n m od e l to e va lu a te th e p e r fo r m a nc e of in te n s ive la n d u s e in c it y c e n te r a r e a .B a s e d o n q ua nt ita tive m e th o d s ,th is m od e l is d e ve lope d from th e a ng e ls of c ons truc tion,la nd us e a nd tra ns po rt,to ge the r with nine e va lu a tion fa c to rs.Th ro ug h its la n d u s e m od e l,th is p a p e r s umm a r iz e s the d riving forc e s of inte ns ive la nd us e f rom the a nge ls of c ons truc tion,la nd use a nd tra sp orta tion.K E Y W O R D S in te n si ve la n d u s e ;e va lua tion mod e l;c i ty c e nte r*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项目编号:NC ET-08-0114;江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 B K201122687;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批准号:2011KB09。
新加坡预制建筑标准-解释说明
新加坡预制建筑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新加坡作为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面对着迅猛的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效率,新加坡采用了预制建筑技术。
预制建筑是指在工厂中预先制造好建筑构件,然后将它们运送到现场进行组装和安装。
这种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现场施工具有许多优势。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加坡预制建筑标准,旨在了解预制建筑在新加坡建筑行业中的发展历程、优势以及标准的重要性和应用。
预制建筑标准是确保预制建筑安全、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规范,对于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将会回顾新加坡预制建筑的背景,包括其发展的动力和背后的原因。
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新加坡预制建筑的发展历程,以及该行业所取得的成就和突破。
接着,我们将探讨新加坡预制建筑的优势,包括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环境友好等方面。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新加坡预制建筑标准的重要性,指出标准对于确保预制建筑的安全、质量和可靠性具有关键作用。
我们还将讨论现有标准的应用情况,并探讨新加坡预制建筑标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了解新加坡预制建筑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预制建筑在解决城市化挑战和提升建筑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
同时,这也为其他国家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新加坡预制建筑标准的相关内容。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新加坡预制建筑的背景进行概述,介绍预制建筑在新加坡的发展历程,并阐述预制建筑的优势。
这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新加坡预制建筑标准的重要性。
我们将分析标准在预制建筑行业中的作用,探讨标准对于建筑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会介绍新加坡目前应用的预制建筑标准,并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加以说明。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新加坡预制建筑标准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等级尺度法评价新加坡投资环境
等级尺度法评价新加坡投资环境中文摘要:新加坡是一个面积仅有690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的城市岛国,自然资源稀缺。
但在短短三四十年间,新加坡的经济却实现了腾飞,一跃而成为如今亚洲经济的小巨人,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外资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采用等级尺度法对新加坡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详细分析新加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吸引外资的。
关键词:新加坡投资环境等级尺度法新加坡,位于东南亚地区,面积约690平方公里,人口约有400余万,为一城市岛国。
自然资源较少,但拥有天然的深水港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世界第二大繁忙港口。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的经济实现了腾飞,现已从当初贫穷混乱的一个小国发展成亚洲经济的小巨人,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新加坡已成为亚洲新兴的四个工业化国家之一,而且还是连接五大洲与四大洋的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电子工业中心及炼油中心。
新加坡经济成就的取得,当然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积极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便是其中之一。
与亚洲其它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及东盟的马来西亚、泰国乃至与中国相比,外资在新加坡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最为巨大。
纵观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历程,新加坡工业化的实现主要是依靠外资完成的,而且新加坡促进工业化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从鼓励外国投资者的角度制订的,因此可以说,新加坡实现工业化的秘诀就在于引进外资。
吸引外资,需要良好的投资环境,本文拟对新加坡的投资环境进行介绍并予以评价。
下面分别从新加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新加坡投资硬环境1.基础设施建设。
新加坡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深水港,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自1986年起,进出新加坡港的船只和吨位连续数年居世界第一位。
在空运方面,新加坡是东南亚航空转运中心,有两个机场,其中樟宜机场在世界上排第13位。
新加坡的通讯设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100%采用数据网络,1990年即实现了通讯的综合化。
用等级评分法评估新加坡和韩国的投资环境
国际投资——韩国和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摘要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不断在全球扩张,同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国际投资活动也日益频繁起来。
本文通过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对于新加坡和韩国这两个国家进行了投资环境的评估,并且站在海尔企业的投资立场上,在这两个国家进行投资选择。
关键词国际投资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韩国新加坡海尔1.1论文的思路和方法在国际投资中,如何选择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一直是困扰着企业的一个难题。
狭义的投资环境是指国际投资的经济环境,即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产业结构、外汇管制和货币稳定状况等。
广义的投资环境是指除经济环境外,还包括自然、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对投资发生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
分析一个国家投资环境的好坏当然是需要从上述几个方面的去分析,在国际上也有着几种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放法,例如:冷热对比分析法、投资环境动态分析法、投资障碍分析法、闵氏多因素评估法、等级尺度法等等,本文重点通过投资环境分析法(罗氏等级评分法)对于新加坡和韩国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最后对海尔的国际投资作出一个决策。
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是美国学者经济学家罗伯特·斯托伯提出的。
这种方法是从东道国政府对外国直接投资者的限制和鼓励政策着眼,注重软环境的研究,具体分析析了影响投资环境的微观因素。
他对一国投资环境的一些主要因素,按对投资者重要性大小,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再按各种因素对投资者的利害程度,确定具体评分等级,然后将分数相加,作为对该国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
这些因素分为如下八个方面,根据这八项关键项目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程度的不同而确定不同的等级分数,又把每一大因素再分为若干个子因素,按有利或不利的程度给予不同的评分,最后把个因素的等级得分加总作为对其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
1、资本撤回2、允许外国所有权比例3、外国企业与本国企业之间的差别待遇与控制4、币值稳定程度5、政治稳定程度6、给予关税保护的态度7、当地资本的供应能力8、年通货膨胀率2.1资本撤回Capital repatriantion1、新加坡只有时间上的限制——8新加坡税收体系简单低廉,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个人所得税税率只有中国的一半,无资本税,且实行区域征税(即海外收益汇回新加坡免税),资金可在主要金融中心自由流动。
工业设计概论 证法
工业设计概论证法
工业设计概论证法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工程学、美学、心理学、材料学等。
因此,对于工业设计的研究和实践,需要运用多种证法来进行分析和评价。
工业设计需要运用实证证法。
实证证法是指通过实验、观察、测量等手段,对工业设计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例如,对于一款产品的外观设计,可以通过实验来测试不同颜色、形状、材料等因素对用户的感知和喜好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优的设计方案。
工业设计还需要运用比较证法。
比较证法是指通过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比较,来确定最优的设计方案。
例如,在设计一款家具时,可以对不同的材料、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最适合用户需求的设计方案。
工业设计还需要运用归纳证法。
归纳证法是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例如,在设计一款智能家居产品时,可以通过对已有的智能家居产品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智能家居产品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和规律,从而指导具体的设计实践。
工业设计还需要运用演绎证法。
演绎证法是指通过已有的理论和规律,来推导出具体的设计方案。
例如,在设计一款汽车时,可以通过已有的汽车设计理论和规律,来推导出具体的汽车设计方案,从
而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工业设计需要运用多种证法来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用户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的工业化设计评价方法简介亚洲混凝土协会工业化建筑体系委员会主席土木工程学博士陈振基新加坡国独立后经济快速发展,住房问题被放在首位。
1961年,河水山的贫民窟发生大火,多达16,000人流离失所。
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政府公屋,廉价提供给民众。
直到今天,建屋发展局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建造公屋和新镇,全国高达87%的居民居住在公屋里。
进入1980年代的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政局稳定。
失业率低至3%,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以8%的速率增长。
由于国内劳动力匮乏,所以新加坡的劳动力大部分由临近国家输入。
半熟练和低成本的外劳导致建筑业生产率过低,工程质量也难以保证,这种情况引起了新加坡政府的重视。
为了保持建筑业的竞争力和长期增长,政府决定进行一些根本性的改革,以提高建筑业的效率。
原来提高生产率的方法集中在一些较低层次的做法上,包括控制外劳比率和申请外劳的配额,以及征收外劳劳工税等等。
这些做法虽然限制了对外劳的需求,但建筑业的发展需要一些更高层次的做法,新加坡的建屋发展局(现在改为建设局,简称BCA)抓住了设计环节,认为建筑设计可以决定是否可以在施工期间使用高效率的方法,也就是要求设计出更容易建造的房屋,这就是推进工业化(或称为预制化)的方法,在工厂内按既定的工艺,把建筑构件预制好,这类构件如同所有工业化产品一样,制造过程划一,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然后运到现场安装。
这些预制厂往往设在马来西亚境内,这种情况与香港诸多工业利用大陆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的情况很相似。
新加坡政府早在2000年就制定了一份规范,全名是“Code of Practice on Buildable Design”(易建设计规范)。
buildable来源于buildability(易建造性)。
和constructability (易施工性)一样,是新出现的建筑名词,国内近几年有人开始研究。
新加坡将buildability译为易建性,buildable Design译为易建设计,本文作者觉得将buildability译为宜建性较合适,意思是适宜于建造。
为尊重新加坡行政当局的译法,本文沿用易建性的译法,是否合适,欢迎同仁指教。
易建性设计的概念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通过设计竞赛、交流会、讲座等多种形式推广,有数百家公司通过各种活动得到实际经验,在政府工程中得到了验证和认可。
但在私人项目中却进展缓慢。
后来政府决定以法规的方法对所有新的建筑项目实行“建筑物易建性评分”规范,并在2001年元月1日起执行。
该规范规定建筑面积在5,000m2的项目必须满足最低的计分(score)要求,成为政府审批建筑项目的一项要求。
此规范在2002、2004和2005年多次修订,现在执行的是2011年版。
马来西亚也仿照新加坡的方法制定了自己的易建设计规范,内容极为接近。
新加坡的规范中主要规定了不同建筑物的易建性的最低计分(score)要求,以及送审程序和计分方法。
本规范中几个专业术语原文的解释如下:Buildability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design of a building facilitates ease of construction. 易建性—一个建筑物容易建造的程度。
Buildability Score—The score for buildability computed in accordance with Buildable Design Appraisal System as set out in the Code of Practice. 易建性计分—根据本规范易建设计评分体系计算得出的易建性计分。
Labour Saving Index—A value given to a particular building system which reflects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in site labour productivity associated with the various structural and wall systems. A labour saving index is also given for the use of prefabricated reinforcement/cage in cast in-situ components. 劳动力节约指数—为某种建筑体系计算出的数值,反映不同结构体系或墙体体系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在现浇构件中使用预制钢筋/钢筋笼也可给予劳动力节约指数。
责任主体1,建筑物的业主、建筑师、结构师、承包商和其他介入设计和施工的人员必须熟悉有关易建性计分的法定要求。
设计人应熟悉易建设计评价体系(Buildable Design Appraisal System,简写为BDAS),以便在诸多建筑体系和产品中选择以满足易建性最低计分要求。
2,业主有责任聘请有资格的人士做易建设计。
从事设计和施工的有资格的人士应保证符合易建性要求。
有资格的人士应联合申报设计达到的易建性计分,并保证施工按该设计进行。
易建性计分要求易建性设计评价体系可参见本标准原文的附录。
一个项目的易建性计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结构体系(最高50分)。
根据所用结构体系评分。
第二部分—墙体体系(最高40分)。
根据所用墙体体系评分。
第三部分—其他易建设计特点(最高10分)。
根据标准化、模数尺寸和预制构件的使用评分。
此外,如果项目中使用了预制的整体卫生间/厨房,或者预制庇护间,第三部分内可以加分。
一个项目的得分最高为100分。
图注:两种不同的结构体系,左图为框架体系;右图为大板体系图注:预制庇护间。
新加坡政府要求每个住户单元内必须设有庇护间,以应急需。
这类庇护间在楼面铺好后即整体吊装就位(作者2012年6月摄于新加坡某工地现场)易建性最低计分对于新建和改建/加建的工程,根据建筑物种类不同和建筑面积数,规定了新建工程的易建性最低计分(见下表)。
从此表可看出,工业建筑的计分要求最高,原因是这类建筑标准化程度高,易于易建。
新建工程种类易建性最低分,建筑面积为2,000m 2~5,000m 25,000m 2~25,000m 2≥25,000m 2有地产权的住宅 60 (57) 65 (59) 68 (62) 无地产权的住宅 67 (64) 72 (65) 75 (68) 商业用房 69 (65) 74 (72) 77 (75) 工业用房 69 (67) 74 (74) 77 (77) 学校64 (64) 69 (69) 72 (72) 文化用房及其他60 (60)66 (66)69 (69)注:表中数字前者为2011年的要求,括弧中为2005年的要求。
必须说明,表1的最低分是逐渐提高的,比如:有地产权的住宅1996~1998年期间,平均分数只有46。
2002年提高到52~58,2005年为57~62,2011年提高到60~68,可见易建性要求在逐步提高。
改建/加建的工程易建性最低分可以降低。
另外,如果项目是在2005年9月1日至2011年7月14日前送审的,易建性最低分可按2005年的标准执行,2011年7月15日后送审的,则执行新标准。
如果建筑物是两种种类综合的,规定可以按加权比例计算。
建设局设立了一个申诉委员会,专门受理申请豁免项目,比如老城区的翻新工程、宗教庙宇和专门的公用设施安装项目可以不受本法规的限制。
申诉委员会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和严格的条款考虑和审批。
规范的编制和推广在编制易建设计规范时,建筑业的反馈意见非常重要。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组建了两个委员会负责该法规的编制和平稳执行。
这两个委员会由新加坡发展商协会、建筑师协会、工程师协会和测量师协会的代表联合组成。
建筑业的代表参与十分重要,因为这表明这个规范是建筑业共同协商和努力的结果。
在委员会开会前,BCA实际上已经从四个主要行业方面收集了大量的原始初步意见,包括设计师、承建商、预制件和钢结构制造供货商等。
这些反馈意见有助于委员会集中解决主要问题和规范开始执行时可能产生的小问题。
为了顺利执行易建设计规范,BCA举办了多个培训班,先后有数百名专业人士参加了这种培训班。
BCA还主办一系列的讲座和交流会,出版了一本综合性的小册子,作为培训计划的一部分。
另外也向房屋购买者推广该项计划,以期望易建型的房屋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接受,特别是预制隔墙。
为此,BCA在公共场所如购物中心等地举办展览会,以介绍预制隔墙和其他易建系统和产品。
图注:预制空心隔墙板BCA还出版了一些书籍和辅导资料,以帮助建筑业人士熟悉易建设计规范,这些出版物包括:1,预制混凝土和预制钢筋建筑指导2,预制钢筋手册3,结构预制混凝土手册4,尺寸标准化指导。
在公共房屋项目上得到成功后,BCA在私人住宅项目上也推广建筑预制件。
报告表明,使用预制混凝土件并不会限制和影响建筑的外形和色彩设计。
早期用预制件的建筑外墙相对单调,没有特色。
随着预制技术的发展,建筑师在表面装饰方面有了很多选择。
许多技术例如喷砂、酸洗、抛光、琢毛等可以造成所需的建筑效果。
今天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比过去的更加有色彩和生气。
图注:立面丰富的政府建公屋(作者2011年摄于新加坡)BCA的另一个报告是对三个新加坡住宅样板工程的调查报告。
该报告讨论了将这三个工程从现浇混凝土转为预制混凝土的可能。
报告显示,对发展商和购物者来说,预制设计和施工都是可行的方案。
但发展商和设计师认为,没有必要选用全预制建筑系统。
在许多情况下,最好的方案可能是综合了预制和现浇技术的设计方案。
这个经验对刚刚起步踏上预制技术的国家或地区也是值得参考的。
易建设计评分体系易建设计评分体系是BCA提出的,用来考核建筑设计对劳动力使用的影响。
评分体系反映在易建性计分值上。
易建性计分值越高,施工时消耗的劳动力越少。
低于最低计分值的设计,建设局不会批准图则。
建设局指出,易建性设计评分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劳动力和提高施工质量,也提倡设计的多样化和创造性。
实际上有许多例子证明,独特而有特色的设计一样可以得到较高的易建性设计计分。
易建性设计评分体系的目的也并非单纯地推行预制化,固然预制化的易建计分值较高,但现浇结构可能也会得到较好的计分。
这是新加坡推行这套评分体系必须解释的,以防止有人挑战这个制度。
该局提出,易建设计最重要的考虑是所采用的建筑体系,可归纳为3S原则,即Standardization标准化、Simplicity简单化和Single integrated elements集成化。
标准化就是结构构件、尺寸和节点的重复性。
简单化是把结构体系设计得简单,避免使用复杂的模板,减少人工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集成化就是把几种有关的功能组成一个构件,比如预制PC外墙板、整体卫生间就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