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思考论文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摘要]新课改下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不切实际、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语文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
现在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关键词]课改现状思考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两段教学建议:“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新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好几个年头,应当说,新课改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广大教师都在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尝试。
但从我们农村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很多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不切实际、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的现象,而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语文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
现在的农村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切实际语文教学是一门具有极强艺术性的学问,要突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然而,很多语文老师尤其是像我们农村中小学的不少老师,因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每天接触的只是课本和教参,很少参加一些专业学科教学经验的交流活动,从而导致教学观念陈旧,教法传统,处理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欠缺,教学效果当然可想而知。
再加上我们农村中小学部分老师进取心不强,安于现状,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长此以往,原本生动活泼的语文课也被我们的语文老师教得索然寡味。
1、课堂教学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实效。
初中语文论文7篇2
初中语文论文7篇(2)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讲,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
这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把握不够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将语文作为科学的工具与人文性对立起来,知识与能力不能相容。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具有人文的性质,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
一些教师没有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起来,而是看做语文学习的两个方面,从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教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时代的发展同步。
初中语文教学的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范例。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不能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安排中,为了应付中考对部分课文死记硬背,而不是出于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阅读教学设置不合理初中语文阅读没有形成正确教学理念和思路。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给出阅读的思路,仅仅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字词,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犯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错误,没有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
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课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无法总览课文的全局。
(五)初中语文教学以中考为中心,阻碍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成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
在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依然围绕教学大纲开展,对课外的知识只是轻轻点水,忽略不提。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索摘要: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
本文分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164-01近年来,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城市初中学生相比还存在着许多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普及与推进,不符合当前语文教育需求,必须进行改革。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心理世界,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过程、状态,让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其中,探求语文的魅力,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现状分析1、教学理念整体滞后,不适应新课改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了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不力,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担心课堂教学改革会影响学科教学成绩,存在观望等待的思想。
2、学生学习被动,“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3、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不高,社会适应性较差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教学层面还停留在课本知识教学上,教学内容和策略往往局限于书本,局限于背诵、熟记等。
无法多层次,多角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使得许多初中学生语文成绩虽然很好,但是语文整体素质不高,很难通过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4、教材研读与处理能力不够,教学有效信息把握不准教师对文本内涵与外延缺乏深度挖掘,对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缺乏整体关照,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缺乏整合利用。
怎样搞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怎样搞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不仅改善了基础教育的实施环境,而且使农村教学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村学生的素质获得了明显的提高。
然而,较于城市教育教学环境,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对学生的提升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亟待得到有效改善,这应当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与思考。
一、建构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以及互动学习模式的完善都有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倡导互启、互学的状态,注重个体与集体智慧的结合,通过合作模式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的优势互补效应,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例如学习古诗《渡荆门送别》时,由于初中生的诗歌思维想象能力与鉴赏能力都相对较弱,不容易体验到诗中的美与情感,所以可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古诗,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选择小画家、朗读家、翻译家等小组,分别以特有的形式表达对诗的感悟。
在此期间,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给予评价指导,然后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在关键处点拨和调控。
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
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只有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学习才能被学生轻松接受。
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就会把学习看成是自己内在的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愉快的体验,就能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主动进行知识探索。
如教学《沁园春·雪》时,首先教师用幻灯片展现气势磅礴的北国雪景图,再让学生从视、听等多角度进入情境,感受雪景带给人们的深远意境,从而使学生在脑际中的图像得到充实和深化,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最后教师导入。
这样艺术性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促使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创新教学实施论文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实施提起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场面,任凭你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沫横飞,学生在下面却是另外的的一番景象,老师说老师的,学生说学生自己的,甚至有些学生常常听了就想睡觉,更别提掌握什么文章内容了。
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就显得更为严重了,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一方面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落后;另一方面,农村学生的素质跟城市的学生比起来,比较差。
如何扭转这种课堂现象,这着实是一件让每个农村初中语文老师头痛的事。
本人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要从语文老师本身着手,因为现在很多农村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还是老的那一套,课堂没有创新。
而创新恰恰是培养学生的灵魂,是当今教育教学的根本。
因此,我认为要想让创新教学贯穿于整个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农村学生的性格是比较含蓄的,不是属于表现型的那一种,所以有很多学生跟我说,他们其实也很想举手回答问题,但又怕答错了被老师批评和同学嘲笑。
所以慢慢地就形成了课堂里沉闷的气氛,只知道埋头听课。
这时,老师应当脱去神圣的外衣,走下讲台,让学生走上讲坛。
针对这一现状,同时结合农村学生胆小、害羞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常常有意识地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不管是否正确,先大加表扬,确立他们的自信心,然后再指出正误。
比如,我在文言文的教学上,就经常采取这种方法,先让他们自己读课文,找出生字词,然后能够流利的朗读出来,这是第一步骤;接下来,让他们对照课文注释,把课文通译一遍,把不懂的字词句找出来;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疑问,老师跟学生一起来解答。
这样,师与生的关系不再是教与受,而是变成了共同探讨,如此,课堂气氛岂有不热之势。
二、以激发兴趣为切入点诱导创新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学习中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创新意识才能得以激发。
怎样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摘要】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初中语文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但是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正在不断缩短二者之间的差距。
针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双主体的教学相长等策略,可提高初中农村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一、农村语文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对于农村初中而言,由于受到多方条件的综合约束,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在因素,相对于城市初中的学生而言,在知识视野、资源的可获得性等方面都与城市学生存在一定差距。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语文教学方法、有限教学资源的组织和利用等则直接影响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 教学主体存在问题在广大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中,存在两大不良倾向。
一部分是老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深谙语文教学中的考试重点,有高效地指导学生应试。
但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这部分老教师往往很难适应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另一部分是年轻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敲定不准,虽然在教学媒介、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方面创新有余,但是很难做到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往往是重形式轻内容,很难达成高效课堂。
2. 教学方法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求对于老教师而言,往往习惯于“讲授+问答”的方式,这种语文教学结构模式陈旧,教学过程呆板划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难以做到教学相长。
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过分重视在教法、媒介等层面的创新,忽视对于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介、教学方法等外在物质的有效嫁接与融合的研究,一味追求没有内容的创新,这也势必会造成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流于形式。
3. 教学资源没有得到优化应用一方面,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等资源在广大农村的普及,农村学生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和易获得性都在空前的增强,网络、影视等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极易获得的资源,这为农村初中语文学习资源的拓展提供了物质准备。
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思考论文
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探讨,指出实施有效教学是关键。
关键词:高效教学;情趣;语言所谓高效教学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借用各种辅助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尽可能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笔者认为:一、问题设置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由此可见,提问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同理可见,如果课堂上学生围绕目标,积极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曾作如下探索:1.精心设计问题上课伊始,教师就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例如:笔者在讲《土地的誓言》时,设计如下问题:本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标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读了本文以后你是怎样理解“誓言”的?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活跃,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马上进入学习本课的情景,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篇文章的主旨。
2.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提问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发问,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发现规律,让学生体验“做饭的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带着教材走向教师,为自己的终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咬文嚼字品语言我们都知道,语文姓“语”,文本是作家的心声,作家的感情态度都蕴含在字里行间。
语文课堂教学其实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对话、碰撞的过程。
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架空分析,不能把“答案”硬塞给学生。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的语言因素,让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家的感情和态度,从而读懂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1.抓住重要字、词,浅文深教《散步》这篇文章通俗易懂,学生通过朗读全文,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
这时,教师要浅文深教,要让学生从作品的语言因素入手,通过对语言因素的分析,感悟作品中表达出来的亲情。
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论文
谈谈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初中原来普遍存在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保打天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语文教学成绩与城区相比,差距日渐趋大。
那么,如何探索出一条有效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新路子,成了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转变教育思想,改变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思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实行“满堂灌”“填鸭式”,学生被动接受,少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以“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封闭课堂,学生丧失了主体性和独立思考、交流的机会。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必须转变固有的教学思想,践行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讨论问题、纠正错误、梳理知识、总结方法、寻找规律、形成系统,变“满堂灌”为“启发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由“苦学”到“乐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要重视以下四点。
一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熟悉学生语文基础的前提下,制订出科学有序的语文教学目标。
制订的目标应以学生“学会”为出发点,以学生“会学”为最终归宿。
二是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问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提问的质量要少而精,难度应面向大多数学生,内容要能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具有启发性,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有效的评价,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反思过程,巩固提高。
基于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自主学习模式论文
基于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自主学习模式【摘要】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
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但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环节不完整;学生活动不充分;课堂点评与指导不到位。
基于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构建自主式教学模式,应营造宽松活泼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实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
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
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因此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爱动性,依赖性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
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
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和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忽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环节不完整首先是部分教学环节的缺失,如课堂导入、课堂小结、课堂板书、拓展训练、作业布置等环节经常被教师简省;其次是环节之间缺少过渡与照应,各个环节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再次是教学的各环节之间缺少一条清晰的教学线索,教学内容散乱,逻辑性不强。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_共10篇.doc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_共10篇范文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关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跟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奇异的活力。
但是,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偏远乡村。
有的学生,即使考分高,但实际读、写、听、说能力差,不如人意,书面表达能力尤其低下.写作水平稍高的学生,写出的文章也难以逃脱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框框,缺乏创见和想象力,缺乏真情实感;而另一部分学生,写张检讨也是错字连篇,冗长而罗唆,学生视野狭窄,积累很少,理解能力差,碰到阅读中的选择,,完全是凭着感觉连猜带蒙.许多初中毕业生,话说不好,文章写不通.家长对子女的学生也极不重视,认为读书没什么出路,又花钱,还不如混个初中毕业就去打工,这样还可以凭体力挣钱.养活自己,帮助家里。
还有部份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无人管教,爷爷奶奶、伯伯叔叔又管不住,对孩子的言行没有约束,想干啥就干啥,所以,孩子们就更无心学习。
现状是如此,但我们要的找找教学方面的原因。
一、脱离实际生活语文本身同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灿烂绚丽,同时,它又是最切实际的,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着的。
现在的语文课,尤其是农村初中语文课,变成了空中楼阁。
以作文为例,有的初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习惯于写毫无意义的范文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摘要】初中语文学习在一个人总的学习中起了基础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指导初中语文的学习教育部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
总体能力不高的农村初中学生占了初中学生的很大比例,对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因此,农村教育工作者要着力解决此问题,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学兴趣学习方法感情注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课题,农村初中的学生能力总体不高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受办学条件及农村发展实际的影响,学生接触的课外读物少阅读量小,教材中有些篇目也不符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讲课比较传统,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给学生认识字词句,片面机械的课文分析,还有学生们感到味同嚼蜡的作文训练,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摘要】目前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我们可以这样形容:“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
”最终的结果是“高耗低效”。
其原因在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教学效率极其低下。
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在下面却听得头昏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课堂充实,教师也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却不尽人意,恰恰是低效教学的表现。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
”在农村,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相对显得单调、沉闷。
针对这种现状,必须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发展,减轻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为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
下面谈几点粗浅之见。
一、优化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氛围在中国,“师道尊严”由来已久,它牢固地横亘在国人心里,认为“敬则服,畏则从”,如此为师,便是得道。
尤其在农村,这样的心理更为突出。
殊不知如此的“师道尊严”会扼杀学生的个性自由和创新精神,这样的教学课堂只会是一潭死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缺乏同孩子的友谊,在精神上同孩子没有共同点,教育就会在黑暗中迷失路径。
因此,我们必须优化师生关系,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知道者”而不是“管理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融入学习氛围中去。
二、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学法指导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改革任务,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主战场。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内容、学有所获。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
”因此教师授生以“鱼”,不如授生以“渔”。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后进生转化与策略论文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后进生转化探究与策略由于农村初中办学条件较差,服务区优生外流,很多班级学生的结构比例失衡,课堂教学质量较低。
这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农村初中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如何教育转化这些后进生,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以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难题。
因为,它事关农村普九成果的巩固,事关农村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农村初中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工作,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要想解决好后进生问题,大面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宜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分析成因,以利对症下药“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
后进生的成因非常复杂,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家庭的因素,也有学生个人的因素,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又各不相同,要想成效显著,既要了解共性,更要摸清个性。
就后进生形成的共性原因来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父母教育的缺失我这几年任教的班级,据统计约90%以上的同学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其中60%以上是父母均在外,而负责监护他们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不仅年龄大,而且文化层次低,又是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溺爱往往让他们只知对孩子的生活极力照顾而忽视了对孩子学习上的严格要求。
2.社会环境的影响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不好的。
除影视媒体所宣传的暴力、色情等因素,平时学校周围无人监控的网吧、游戏厅,家庭成员以及村民整天无所事事的打牌赌博,因大学生近年就业压力增大而产生的新的读书无用论等等,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的迅猛时期,体力增长,精力旺盛,自我意识强烈,但心理水平却并未同步协调发展,做事仅凭兴趣,心理极易波动,得不到恰当的引导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心理原因。
后进生形成的个性因素就更为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除智力因素外,还有诸如家庭的变故、伙伴的影响、父母教育不当,甚至以前老师的落后的教学方法等。
让自主学习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扎根开花”[论文]
让自主学习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扎根开花”透过农村初中语文学习的现状,在遵循语文学习主体内化、自我构建的原则的基础上,从改变观念、养成习惯、指导方法等层面探究了农村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是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受师资素质、风俗习惯、考评体系等影响,农村教师教学思想陈旧,创新意识淡薄,接受新理念和新方法相对较慢。
有的教师认为,在农村推行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不出教师的教学成果,学生家长会有很大意见;部分教师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费时费力,还会打乱整体教学计划,影响整体评价。
课改在农村教育中遭遇较大阻力,对课改持观望态度的教师不在少数。
农村初中教育的课堂教学新瓶装老酒:教师仍习惯于“填鸭式”地教,学生仍“被灌输”地学;在知识与能力上,教师更强调知识点的掌握和经验的沿袭,很少培养学生作为建构者的主动性和能力。
由于学生自主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使得农村语文教学内容渐渐虚空,教学效果呈现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极大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均衡发展。
农村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广大阵地,也是整体素质教育的薄弱地带,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农村语文教学体系呢?一、改变观念,转变角色思想决定观念,观念支配行动,行动改变现状。
现代语文教育强调学的行为,而不是教的行为,语文教学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
学习语文是一个不断接纳外在语言,内化转换、自我建构的过程。
农村初衷语文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老师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实现学习主客体角色转换,在教学中确立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切切实实把学生当成学习主体。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我校在汲取多种课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学、交、导、评、测”五步教学模式。
在2008-2009学年的第一学期,七年级八个平行班中的四个班采用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学习质量明显提高。
教师利用暑假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在2009-2010学年,全校所有班级均进行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下面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学、交、导、评、测”五步教学模式的情况阐述如下。
一、”学、交、导、评、测”五步教学模式1、学——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下自学、预习语文知识中浅显易懂的内容,如一般的记叙文、现代文等,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
对于散文、文言文等较为抽象的内容,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精心设计学案,针对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导向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达到初步理解知识的目的。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创设情境。
2、交——交流预习成果可分为两个层次:(1)小组之内交流个人预习成果,进行自我补充;(2)在教师组织下进行预习成果展示,即进入新课讲解环节。
学习小组的编排,是在开学初由班主任确定的,综合考虑了学习习惯、成绩、性格、身高等多种因素,把四个学生的座位排在一起,基本是前后两排。
由于每个小组中都至少有一到两位优秀生,他们在组内交流时往往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可以有效地帮助同组成员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有显而易见的两个好处:一是针对性强。
因为一个教师面对一个班内五十多个学生,要想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真的是有心无力。
采用这种兵教兵的方式,能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是加强了学生之间的联系沟通,促进同学关系更加和谐,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各个小组在教师的组织下发言,小组间进行预习成果展示。
3、导——对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补充、纠正、引导、释疑教师应主要讲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回答不了的问题和提出的疑问,以及他们在展示时忽略掉的内容。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现状与对策论文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与对策【摘要】给自己松绑,还学生自由,从语文教师做起。
语文教师是语文学习的先行者、促进者,他应该成为文学欣赏的策划者、师生对话的组织者和语文”合唱”的指挥者。
教育家杜威指出:”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现状对策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会时不时地碰到各种各样的尴尬状况。
面对各种各样的尴尬,我们又曾有过怎样的思考?也许,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还无法完全消除这样那样的尴尬,但只要我们用心思考,悉心实践,毫无疑问,这样的尴尬无疑会越来越少。
现状一、无声的课堂在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得天花乱坠,而下面的学生无动于衷的现象。
是老师讲得不精,还是学生厌学,还是?面对这样的现象,不知老师们都是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对策一: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沉闷的课堂上,笔者有时会偶尔来一个小幽默,然后大多数学生都会露出可爱的笑脸,当继续讲题目时,课堂的沉闷会稍微缓解一些。
笔者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不缺少苦口婆心的劝学,不缺少细致入微的分析,不缺少持续扎实的读练,但所有这些并不能催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明显的结果。
因而,我们不难看出,语文学得不错的学生面对勤勤恳恳、不丝一苟的语文教师,并没有多少感激之情。
著名作家吴伯箫先生生前十分关心语文教学,曾对语文教学提出过言之灼灼的忠告:”现在的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阅读原文上。
”为什么不能在紧张的语文学习中抽出一点时间、挪出一方空间,让学生进行轻松自由的自主阅读呢?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在谈到如何提高美国人母语识字读写能力时,特别推荐一种阅读方法——随意自愿阅读。
读自己喜爱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不要求在每章阅读后做思考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再去找另一本。
这样的自愿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令人神往。
在《读书的艺术》一书中,林语堂先生也有过类似的妙论:”什么才叫做真正读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读,这者才叫真正的读书,这才是不失读书之本意”、”所谓学习,就是喜爱。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摘要】初中语文学习在一个人总的学习中起了基础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指导初中语文的学习教育部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
总体能力不高的农村初中学生占了初中学生的很大比例,对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因此,农村教育工作者要着力解决此问题,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学兴趣学习方法感情注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课题,农村初中的学生能力总体不高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受办学条件及农村发展实际的影响,学生接触的课外读物少阅读量小,教材中有些篇目也不符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讲课比较传统,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给学生认识字词句,片面机械的课文分析,还有学生们感到味同嚼蜡的作文训练,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要想大幅度提高农村学生语文水平,就要真正落实到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
”我们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就让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感受到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和审美的熏陶。
农村初中语文学习也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实施教育,提高农村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1 培养同学们学习语文兴趣1.1 精心准备设趣导入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要精心准备每天的课程,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设趣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认真兴奋地学好本节课。
因此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全力设计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导语。
例如,名言警句导入;歌曲导人;故事导入;也可由影视导入??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因“材”设备。
1.2 巧设问题投石击浪在学习课程时要教会学生怎么质疑和解决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摘要:新课改已迫在眉睫,我作为一个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这几年中也在不断尝试教学改革。
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创新精神是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宽语文教学内容,给学生留有创新空间,营造创新氛围,使学生能在广阔的语文知识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关键词:新课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h319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在这股春风的洗礼下,我们的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率先举起了改革的大旗,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我作为一名偏远县城小镇上的普通农村语文教师,在这几年来的教学中,积极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并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
现将自己一些粗浅的体会写出来,以期与语文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我认为语文是一门运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一门学科。
新课改就是要更换教学新理念,还原语文的人性美和趣味性,把语文教学活动构建成培育创新人才的”立交桥”,使学生能在广阔的语文知识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钻得进去就会有成效。
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1.语文课堂教学调控变”封闭”为”灵活”。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脱离实际,阻碍和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把原来封闭的教学内容在课内整体开放。
例如在讲完郑愁予的诗歌《雨说》后,我要求学生以《雨》为题完成片断训练。
有的同学提出把这个环节改个时间来完成,理由是:”下雨的时间我们一起去听雨,认真观察,细心体会,才能写出好文章。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一节课,孩子们的思维应该是愉悦地向着教学目标流动。
要使教学到达这一目的,课堂上我们就必须营造出使思维朝着既定目标流动的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学中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某一个性特征而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对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
因为文学作品一般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它具有很强的生动性、感染性和思想性,对课文的理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因此,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心理现象,是配合特定思维有效流动的良好心理环境。
一节课能否营造出和谐、科学的心理环境,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为孩子们学习的动机源于自身内部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常常取决于对需求的满足。
我们在课前对孩子们的需求应做好了解。
主要方法有:可通过孩子们的日记了解,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谈心、发等形式了解,也可让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出。
例如讲?羚羊木雕?时,孩子们建议:这篇课文内容不难,只是篇幅太长,不知课文的思路与构造,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行。
于是我采纳了孩子们的意见,只使用了图解的教学方法,就使孩子们轻松愉悦地上好了这堂课,提高了课堂实效,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局面。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以课堂为载体,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互动,使孩子们有效掌握知识,进而提高能力。
从语言方面看,语言是情感交流的一种工具。
我们广阔语文教师要真正提高上好每一节课的意识,只要这样才能使教师树立起威信,在学生内心深处建立起信任的根底,让孩子们认为你是最棒的。
由于师生情感上做到了有效统一,孩子们都愿意与你亲近,都敬仰与尊重你,都愿意为您争光,您还愁教不好他们吗?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前奏曲和集结号。
好的导入能够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它就像一把开启孩子们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因此,我们要力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
简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弊端和解决方案论文
简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解决方案【摘要】笔者认为提高农村初中教学水平要以农村为依托,开发农村教学的潜力,发展特色教学,从而解决笔者门在多年语文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解决方案笔者从工作经验中总结出了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农村角度以更好的开展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为目的提出了解决方案。
一.存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1. 因循守旧,缺乏创新。
以上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语文老师授课总是遵循先背景再段意然后中心思想最后交代写作特点的老套路;第二,照本宣科,缺少个人见解。
例如教材上认为记叙文的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教师就以这来指导学生阅读,在学生提问题时也是以这些生搬硬套连少一样都不可以。
两种表现会导致丰富多彩的教材变得枯燥无味,且共性是以不变应万变、不能因人制宜,这样会使师生关系僵化,教学效率降低。
有些教师认为语文好教的原因是有现成的“教参”“模式”。
2. 喜内厌外,缺少空间。
语文教材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于它的时代性和生活色彩,语文教学之所以离不开课外生活也是由它的特性决定的。
课外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广阔的平台,在课外,每一个角落都是学习平台,都可以进行大量的语文学习活动。
因此,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于课外学习。
喜内厌外是指教师注重课堂学习缺乏有意识的引导课外学习。
表现一:不创造指导学生课外学习的机会,只是仅有的传统名家名篇的教学。
表现二:缺乏责任感。
认为教师的责任仅限于课堂,对于学生课外所学及遇到的问题障碍不闻不问。
有些教师所说的“观察生活”也仅限于口头上,从不做出正确的引导。
3. 重理轻实,缺乏实践。
理论知识不等于实践能力。
重理轻实会导致“高分低能”的出现,也会违背语文教学的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最终目的。
书本知识丰富的同时也要懂基本常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也不能忽视能力的培养,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
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
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
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
现今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
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
”我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
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
学生心中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
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
园这一重点文段。
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
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
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
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这堂课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完成了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任务,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在上《语言的实际应用》时,我设计了一组模拟招聘,并穿插原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杨澜(现主持凤凰卫视中文台《杨澜工作室》节目)在应聘《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时的出色答辩。
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打破了课堂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地溶入课外
知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中的某些情节、人物等。
这些都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的教育思想。
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在上《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一段时,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同桌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学生边朗读、边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古文语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转换角色,充当导演,让学生充当演员。
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演员(学生),调动各种因素,让舞台(课堂)充满光彩,使演员投入其中,乐在其中。
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
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等。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
而学习的质量,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
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尤如一潭死水。
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
例如,在上《周总理,你在哪里》的课文朗读指导中,我怀着对革命前辈深深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同诗人一起去高山旁、大海边、森林中寻觅亲人,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的情景。
教师入情入境,拨动着学生感情上的心弦,起到了使学生见诗人之所见,思诗人之所思和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的作用。
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
在
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