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2-教学大纲12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2)教学大纲(第三版)[1]

政治经济学(2)教学大纲(第三版)[1]

《政治经济学》(Ⅱ)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 4010506二、课程名称(1)中文名政治经济学(Ⅱ)(2)英文名 Political Economics(Ⅱ)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经济贸易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四、大纲说明1、学时与学分数。

周学时2,16周共32学时;2学分。

2、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考试方式为全校统一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五、纲目第十一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及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难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手段。

第一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时间阶段(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一)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必然引起垄断(二)垄断组织(三)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及原因(一)国家垄断主义的概念(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二节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可分为四种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第三节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一、市场调节的局限及国家干预的目标(一)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主要表现(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二、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手段主要的政策措施:财政政策;货币信贷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三、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一)美国模式(二)德国模式(三)日本模式四、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后果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原因、表现、影响和矛盾。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表现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二、经济化全球的形成及其原因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矛盾一、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三、经济全球化的矛盾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自学,不做课堂讲授和考试要求)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做教学和考试重点。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

近代政治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

历史上,许多经济学都曾以“政治经济学”为题名,系统地阐述他们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思想理论。

目前,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所开设的政治经济学是特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创立的、为以后许多经济学家遵循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结合各时代社会经济实践所发展了的一套关于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的系统理论。

政治经济学课程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关系及其载体的分析入手,全面把握由社会生产关系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具体规律和现象。

政治经济学是学习经济科学所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所提供的是对社会经济机体结构的全面分析,经典作家曾把政治经济学称为“市民社会”的解剖学。

政治经济学以它特有的科学抽象法透过人们日常感觉经验的表面现象,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规律,从而提供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经济表面现象的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革命与经济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依据。

因此,学习政治经济学对深入理解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方针、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性质】政治经济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财经与管理类各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理论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主要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

政治经济学课程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和所揭示的客观经济规律,为其它经济类学科提供理论基础。

学习政治经济学课程,应具备一定的哲学、社会发展史、自然科学和经济发展史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是要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二是要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三是争取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并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战胜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正如列宁所说:“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

”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这门课是专业基础理论课,学好这门课不仅能够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是分析社会经济变化的利器,而且可以为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各种社会制度的本质,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将自己的命运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更加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基本原理,为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难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增强识别各种所谓的经济学理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术研究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通过分析研究,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一)内容导论(2学时)1.教学内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与管理类学科的十一门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与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

属于经济与管理类所有专业的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为下一阶段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有哲学、逻辑学、历史学、写作等相关知识。

掌握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1、2、3、4、5、6、7、11、13、15、16、17、18、19、21。

难点2、4、5、7、13、16。

其中10、12章,第六章的第3节、11章的第3节、20章的2和3节、21章的第2节属自学章节,课堂不作介绍。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哲学、历史文化学、逻辑学、写作等知识是学好本课程的知识准备,对社会经济热点的敏感性有利于经济理论的深刻理解。

以上课程应是本课程的前提或平行,而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国际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等是本课程的后续。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政治经济学》,逄锦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2.参考书:(资本主义部分),徐禾等编《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8月。

(六)教学时数:本门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

(七)考核:平时考核:期末考试:闭卷考试。

三、课程内容导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通过学习要弄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它的性质及其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它研究经济事物所使用的主要方法。

重点内容:1、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2、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和任务是揭示社会经济运动规律;3、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运用的根本科学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主要内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五、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旨在让学习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逻辑结构。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概念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领域1.2 资本主义制度的起源和演变1.3 需求、供给和市场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的关系2.1 经济体系与政治体系的联系和互动2.2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责2.3 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第三章:劳动力市场3.1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决定因素3.2 工资和雇佣决策的基本原理3.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市场失灵问题第四章:资本市场4.1 资本市场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机制4.2 利率和资本价格的形成4.3 资本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外部性问题第五章: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5.1 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5.2 跨国公司的产生、发展和影响5.3 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补偿和调整机制第六章:经济增长和发展6.1 经济增长的经典模型和现代理论6.2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6.3 发展政策的实践和评价第七章: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7.1 收入分配的测度和解释7.2 收入分配的经济学原理和政策干预7.3 贫困问题的定义、测度和解决办法第八章:货币和通货膨胀8.1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市场8.2 通货膨胀的影响和解决办法8.3 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理论第九章:国家债务和财政政策9.1 国家债务的测度和影响9.2 财政政策的管理和调整9.3 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理论基础结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变革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应对方式的展望。

启发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知识,理解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为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做好准备。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了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

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价值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3.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市场供求关系- 市场竞争与垄断- 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4. 政治经济学的政治体制-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公共政策与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比较5. 政治经济学的国际视野-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观点。

2.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和问题。

3. 小组研究:组织学生参与小组研究项目,提高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实际运用的理解。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政治经济学导论》2. 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概论》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与作业表现(占总成绩15%)。

2. 期中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3. 课程论文:撰写一篇政治经济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占总成绩25%)。

4.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七、教学团队主讲教师:XXX助教:XXX八、其他要求1. 学生参加课程前需提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课程作业和论文需按时完成,不得抄袭或剽窃。

3. 学生应保持课堂纪律,不得影响他人学习。

以上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安排仅供参考,教学团队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政治经济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大类基础课程,也是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规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整个理论架构,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分析和研究,从而为其理解、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6学时)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揭示经济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二、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抽象法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方法思考题:1、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4、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5、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第二章商品和货币(4学时)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三、商品的价值量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节货币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二、货币的职能三、货币流通规律第三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二、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三、价值规律的作用思考题:1、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2、如何理解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3、怎样理解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6、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6学时)第一节货币向资本的转化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第三节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一、工资的实质二、工资的基本形式思考题: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形成的?2、劳动力商品有什么特点?3、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4、资本的本质是什么?5、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6、在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7、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第四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2学时)第一节社会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三、资本积累第二节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二、相对人口过剩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思考题: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怎样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2、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是什么?3、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4、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是什么?第五章资本流通过程(6学时)第一节资本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三、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第二节资本周转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第三节社会资本再生产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社会总产品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思考题: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什么?2、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周期性爆发?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割(4学时)第一节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一、利润和平均利润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一、商业资本二、商业利润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一、借贷资本二、利息和利息率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四、股份资本和股息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一、级差地租二、绝对地租三、土地价格思考题:1、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为什么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利润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为什么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3、商业利润的来源和产生的具体途径是什么?4、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什么?5、银行利润的形成和来源是什么?6、资本主义的土地价格是怎样决定的?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4学时)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一、垄断的形成及其实质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三、垄断和竞争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四、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手段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危机的加深二、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思考题:1、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2、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什么?3、如何正确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作用和局限性?4、怎样全面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5、为什么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必然性、长期性和曲折性?第八章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4学时)第一节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一、生产的国际化二、资本的国际化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三、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四、经济全球化的作用第三节区域经济集团化一、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含义及组织形式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原因三、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作用第四节国际经济协调一、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二、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内容三、国际经济协调协调组织四、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思考题:1、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是怎样提高的?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3、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第九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三节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线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思考题: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2、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什么?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什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第十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作用第二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一、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三、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其他经济形式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制经济成分五、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第三节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一、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二、私营经济三、外资经济四、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五、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题:1、为什么要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如何体现?3、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混合所有制经济?4、为什么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及特点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性二、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三、加快形成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四、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市场法规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控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二、政府的经济职能三、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和目标四、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思考题:1、为什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什么特殊性?3、如何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四、参考书目1、马克思:《资本论》(1-3卷,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框架,促进深入学习和讨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评估和解释不同政治经济模式的优缺点;3. 强调政治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参与到当代政治经济问题的讨论中。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演讲、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和辩论不同的政治经济观点。

3. 个人研究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政治经济学领域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四、课程内容1.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1.1 政治与经济的概念和定义1.2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1.3 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经济理论2.1 供给与需求理论2.2 边际效用理论2.3 成本与效益分析2.4 市场失灵理论3. 政治经济体制3.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2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3.3 混合经济体制3.4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4.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4.1 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4.2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4.3 公共政策与社会公正4.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个人研究论文:对学生完成的个人研究论文进行评估,考察他们对政治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考试:设立中期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A. C. Pigou,《政治经济学原理》2. Joseph E. Stiglitz,《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学》3. Robert Cooter,《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政治经济学概述与课程介绍2. 第二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3. 第三周:经济理论4. 第四周:政治经济体制5. 第五周: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6. 第六周:复习与总结以上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的教学框架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of《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代码:22110100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2学期总学时: 72(讲课:72)总学分:4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一、课程简介《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类专业大学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其科学原理,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对象与方法、商品经济、资本与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任务等。

该门课程的开设为后续学习金融学、财政学等课程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一方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发展、各种矛盾的出现与激化使资本主义无法在内部解决,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规律;另一方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揭示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与各种经济范畴,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不同角度把握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客观要求与条件。

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判断(备注:毕业要求具体内容详见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内容:第一节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1. 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1. 经济规律与经济主体2. 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源与流1.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分化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生学习预期成果:通过讲授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分化。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英文名称:《Political Economics》(Capitalist)学 分: 2 总学时: 36实验(上机)学时: 无开课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资产评估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物业管理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的基本问题,了解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从而科学地认识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预修课程:无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章 节 内 容 学时 第一章 导论 2课时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政治经济学名称的由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的特点。

经济规律的类型和体系。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阶级性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6课时第一节商品商品的两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价值量。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三节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和作用。

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4课时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和区分及其意义。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况
(一)课程代码 6011304
(二)课程英文名 Political Economics Ⅱ
(三)课程管理院、系(教研室)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课程组
(四)大纲说明
1. 适用专业
全校经济学类各专业以及管理学类各专业,本科层次
2.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使学生了解政治经学(Ⅱ)的基本原理及其对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指导意义,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提高学生提高学生应用经济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是学科基础课,是经济学类各专业以及管理学类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政治经学(Ⅱ)的基本原理及其对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指导意义,提高学生运用经济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分、学时 2学分、32课时
5.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Ⅰ》
后续课程《宏观经济学》等其他专业课程
(五)考试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含考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环节)占30 %,期末考试占70 %。

二、教学内容纲目
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根本任务(4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根本任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难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主要矛盾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知识拓展,不做考试要求)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二、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第十一章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难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知识拓展,不做考试要求)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4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难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
第一节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二、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6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难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一、国民收入基本概念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四、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及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
二、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四、处理好收入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知识拓展,不做考试要求)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途径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6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对经济发展认识的演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点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
第一节对经济发展认识的演进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国际上对经济发展问题的认识
第二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经济发展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
第三节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知识拓展,不做考试要求)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经济职能(4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经济职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难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
第一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
一、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知识拓展,不做考试要求)
一、社会供求的矛盾运动和经济波动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四、中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
第十六章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秩序(4学时)(知识拓展,不做考试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秩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难点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三、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区域经济合作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一、贸易全球化
二、生产全球化
三、金融全球化
四、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四、选用教材、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编写组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2017年6月第3版)。

该教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制定者签名:系(教研室)负责人签名:主管教学院长签名: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