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阶级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2.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
3.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形式等方面。
二、生产与再生产理论1.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指人们利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2.再生产: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和扩大。
它包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
3.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通过积累和投资等方式,使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它包括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形式。
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价格、供求等市场因素来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计划为指导,通过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3.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公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四、分配与消费理论1.分配:分配是指社会产品在各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
它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种形式。
2.消费: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
它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种形式。
3.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与生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而生产又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五、阶级与国家理论1.阶级:阶级是指由于人们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
它具有特定的共同利益和对立利益。
2.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它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概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制度、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政策的一门学科。
它旨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分为两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价值与价格价值是商品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体现,而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它调节着社会资源的配置。
三、货币与信用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信用是借贷行为的总和。
货币政策和信用政策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信贷规模等因素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
四、国民经济循环与增长国民经济循环是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连续运动。
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生产率的提高。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五、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旨在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发展。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调节总需求,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
六、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关系是指各国在经济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国际经济关系愈发紧密。
对外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是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运行规律和政策。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总结: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2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一种含义)有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本身最终决定,并由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的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的生产上去的劳动时间。
(第二种含义)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另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有矛盾的。
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这一角度来考察;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一角度来考察。
劳动价值理论,虽不是马克思提出,但前人并没有把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区别开。
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同时,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有关。
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
私人劳动必须要经过流通、消费过程来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
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产生了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的二重属性。
商品的流通和消费过程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使用价值的流通、消费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价值在流通、消费中实现的过程。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府与经济相互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学科,涉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就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个知识点是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指社会中规定政治权力分配和行使以及规范政治行为的体系。
最常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
民主制度强调公民的参与和政府的责任,以及选举制度、司法独立等制度保障;专制制度则注重政府权力的集中和统一,以及官僚体系、公安机构等制度保障。
政治制度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制度会对市场经济、财政政策、劳动力市场等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二个知识点是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指经济活动组织和全社会的经济结构,包括产权制度、市场机制、企业组织等方面。
经济制度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
市场经济是一种典型的经济制度,它强调市场供需关系的自由调节和竞争的自由进出,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经济效率。
计划经济则是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制度,通过国家计划来指导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不同的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三个知识点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
通过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增加公共支出可以促进投资和就业。
财政政策能够对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逆周期调节可以调整经济波动。
第四个知识点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利率调整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可以影响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汇率等,从而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第五个知识点是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的交叉点,反映了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和就业情况。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技能水平、教育程度、就业机会等。
政府可以通过就业政策、职业培训等措施来调整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政治经济学练习及答案(2)
2章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国家开放大学经济管理教学部王社荣第一部分学习要求重点掌握:1.名词:商品,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社会必要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2.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决定的关系;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5.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6.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掌握:1.名词: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熟练劳动,非熟练劳动,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2.价值形式的发展;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4.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
了解:1.一般经济规律及其特殊和个别表现形式;2.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命运。
第二部分习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首先是从()开始的。
A.资本主义私有制B.商品C.货币D.资本2.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数量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A.都具有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C.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3.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了商品的()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4.商品是()A.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C.不进入商品流通而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D.为他人而生产的劳动产品5.商品的二重性是指()A.价值与价格B.使用价值与价格C.使用价值和价值D.交换价值和价值6.商品的价值是()A.使用价值的内容B.交换价值的内容C.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格的表现形式7.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B.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C.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D.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10.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11.就不同部门而言,价值量的决定以()为计量单位。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docx
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家是拥有资本并能不断剥削工人的使用价值的人,是不是任何有货币的人都叫资本家?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任何一个资木家在开始他的剥削活动时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用这些货币来购买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这叫做原始资本,资本和货币的区别是什么?1、货币和资本的区别■当货币作为一般流通手段时,货币流通公式:W-G-W (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 ■当货币在执行资本职能时,资本流通公式:G—W—G、(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币) 这两种流通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区别:■(1)顺序不同。
它们在买和卖的顺序上是相反的,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3)在整个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4)内容不同。
商品流通的内容是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合占己需要的使用价值。
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
在质上没有区别,但是量有区别,收回的货币在量上大于付出的货币,资本流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
究竟什么是资木?■资木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应该是:G—W—G'。
G' =G+AG,即原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
这个增殖额就是剩余价值。
可见,资本流通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即实现了价值增殖,正是这种增殖,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木流通公式G-W-G z,概括了产业资木、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所以是资木的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G-W-G '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是资本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有矛盾。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先决条件:★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匕①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②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二要 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一)具体劳动
概念
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 动。
2.具体劳动的性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由不同种类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各种不同的作用。例如, 铁器是由铁匠的劳动生产的,木器是由木匠的劳动生产的。这些生 产劳动都是在特定的形式下进行的,都有不同的生产目的、劳动对 象、劳动手段、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 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 劳动时间。”(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23卷,第52页)。
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 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这里所说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 中等水平或部门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 度,是劳动的主观条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的商品价值是该种商品的社会价值。
使用价值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 系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 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不管社会经济关系怎么 变化,人们从商品的使用价值中,分辨不出 它是那种社会制度下的产物,使用价值本身 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二)交换价值
概念
商品通过买卖所具有的能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 即交换价值。
具体劳动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永恒条件。
不论在哪种社会形态下,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从事各种具体 劳动,生产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但是,具体劳动必须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具 体劳动和自然物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原因;第一,社会主义国家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 经济,各部门、各企业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社会中心来统一指挥和协调,这个统一的 社会中心。在社会主义阶段就是国家。 第二,全民本身是一个整体概念,全民占有意味着全体 劳动者作为一个同统一的整体,对生产资料占有,不是每个 劳动者个体占有的简单相加,因此,必须有一个代表社会利 益的社会机构来行使所有权,这样的机构在社会主义现阶段 就是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是全体劳动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的 代表者,通过社会主义国家掌握了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 才能在生产资料使用过程中,把劳动人民的长远利益和目前 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真正为全体 劳动者共同的、根本的利益服务。
5、生产资料四种权能的多样组合 在实际生活中,生产资料的四种权能是以复杂多样的形 式组合在一起。四种权能可以统一于一个主体,全部归一个 主体去实施(如国有国营);也可以被劈分、拆细、互相分 离、独立出去;也可以重新组合为统一组权能,如占有权、 使用权和部分支配权结合成经营权。 总之,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四种权能的统一与分合存在着 不同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组合,这其实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的不同实现形式。 ***说明:《企业法》规定:企业对国有资产具有占有、 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该法特地将企业的支配权规定为 “依法处分”,表明企业只能根据国家规定分享国有资产的 部分支配权,还有一部分支配权仍然掌握在国家手里。这是 将国有资产支配权劈分、拆细的典型例子。***
注意:这里的分析是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一)全民所有制的含义与特点
1、含义: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属于社会全体人 民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这种形式基本上实现了劳动者在 生产资料关系上的平等。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编辑ppt
41
考察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必须区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每个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实际耗费 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不同的物品其有用性不同则使用价值不同,一种商品可能 有多种使用价值。
物品的有用性寓于物品自身之中,同人们取得它所耗费的 劳动多少没有关系。
使用价值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考察:
从质的方面看,商品具有何种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 然属性决定的。
从量的方面看,任何使用价值都有一定的数量。
编辑ppt
16
• 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一个因素。商品必须具
——这个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编辑ppt
26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
系。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的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
的范畴;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 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为前提。
编辑ppt
7
商品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 关系商品化的经济形式
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条件
社会化生产是商品经济的物质基础
编辑ppt
8
商品经济的发展进程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和发达商 品经济阶段。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关系的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旨在揭示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运行规律和社会矛盾,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理论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提取、阶级和剥削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之外的部分。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但被资本家占有和支配。
剩余价值提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
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是主要的社会生产方式,商品交换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
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的研究揭示了商品经济内在的矛盾和对立,为分析和理解社会经济运行规律提供了重要线索。
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提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不断积累资本和提取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这种资本积累的过程导致了贫富分化、社会不平等和阶级矛盾的加剧。
阶级和剥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另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作为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利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阶级和剥削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
它起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理论体系。
政治学中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知识点
政治学中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知识点政治学中的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相互关系的重要领域,旨在理解政治力量对经济决策的影响以及经济力量对政治过程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政治学中的几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政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存在的阶级矛盾和资本积累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基础对政治和社会的决定性作用,强调经济利益对政治行为的影响。
二、利益集团与利益协调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利益集团和利益协调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利益集团指的是由共同经济利益或政治目标所联系的人们组成的团体,对政治决策产生影响力。
而利益协调则是解决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实现政治经济平衡的过程。
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政治经济学分析的重要内容。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引导和调节的角色,通过政策和法规来干预经济运行,保护公共利益。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的积极引导,也需要避免政府过度干预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全球化与政治经济学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视角。
在全球化过程中,国家主权、经济发展模式、资源调配等都发生了变化,政治经济学需要适应新的全球背景下的问题和挑战。
五、制度分析与政治经济学制度分析是政治经济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旨在研究经济和政治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行为的影响。
制度安排对于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政治经济学分析需要考虑不同制度下的政治经济效果。
六、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研究政治行为的经济学解释。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个体在政治决策过程中是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行动的,政府行为也是由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结果决定的。
总结起来,政治学中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知识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益集团与利益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球化与政治经济学、制度分析与政治经济学以及公共选择理论等。
2024年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四篇)
2024年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一、引言政治经济学是对经济现象与政治现象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究和分析的学科,它研究民主政治和市场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国家和经济之间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它们对社会和个人福祉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使我深入了解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关系,并且学习到了一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在这篇学习心得中,我将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过程1.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我选择学习政治经济学是因为我认为这门学科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经济和政治的复杂关系,让我能够更深入地探究和分析社会现象。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政治经济学对于理解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非常重要。
这门学科不仅帮助我理解了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影响,还使我对社会和个人福祉的影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先通过课堂学习和阅读教材来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了解政治经济学中的主要概念、理论和模型。
(2)案例分析:我通过阅读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经典案例,研究国家和经济之间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它们对社会和个人福祉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案例,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
(3)研究论文和学术文章:我通过阅读学术论文和相关的学术文章,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方法,了解学术界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3. 学习成果和收获通过学习政治经济学,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1)理论知识的提升:通过学习政治经济学,我掌握了丰富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了市场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了解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原因和方式,以及它们对社会和个人福祉的影响。
(2)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通过学习政治经济学,我学会了用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政治经济学 学科
政治经济学学科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资本、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它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运动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必然走向灭亡的一般规律。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社会科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其他两个组成部分为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中的经济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旨在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探究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机制,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政治经济学在学科分类上属于理论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学术研究中,政治经济学涉及广泛的主题,如阶级和阶级斗争、资本和剩余价值、国家和市场、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等。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也有助于我们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和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
总之,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经济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视角和方法,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主要概念:1. 生产: 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 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 生产关系: 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 生产方式: 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 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即经济规律。
2. 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 生产起决定作用, 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 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 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 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政治经济学思维导图(二)
政治经济学思维导图(⼆)⽣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形成内涵:只有⼀家或少数⼏家⼚商通过操纵价格完全控制了某种产品的⽣产或销售市场规模⼤操纵价格形成:⽣产集中到⼀定程度必然引起垄断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依然是商品经济,在私有制基础上使得竞争的形式和特点发⽣变化特点⽬的:操纵价格获取⾼额垄断利润规模程度更⼤竞争的后果更严重⾦融资本和⾦融寡头的形成内涵:⾦融资本是由⼯业垄断资本和银⾏垄断资本融合在⼀起⽽形成的形成:⾦融联系、资本参与、⼈事参与在⾦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了⾦融寡头⾦融寡头是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融寡头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在经济上:“参与制”—层层控股在政治上:“个⼈联合”—权钱交易在其他⽅⾯:建⽴政策咨询机构,掌握新闻科教⽂化等来控制和影响内政外交与社会⽣活垄断利润、垄断价格通过操纵价格获得的远超出平均利润的⾼额利润实现:通过操纵垄断价格垄断低价最⼤买⽅垄断⾼价最⼤卖⽅公式: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来源:垄断资本所获的的⾼额利润—来⾃⽆产阶级和其他劳动⼈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国内涵和形成内涵:国家政权和私⼈垄断资本融合在⼀起的形成: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是科技进步和⽣产社会进⼀步提⾼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盾的进⼀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形式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共有、合营的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垄断资本的再⽣产- 1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式宏观调节:国家运⽤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段,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平衡微观规制:国家运⽤法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反托拉斯法、公共事业规制、社会经济规制实质当资本主义的基本⽭盾带来的种种⽭盾问题,私⼈垄断资本⽆⼒解决时,就促使它利⽤国家机器成为为其服务的⼿段,是私⼈垄断资本为维护垄断通知和获取⾼额垄断利润,⽽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代表的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双重作⽤)积极作⽤有利于社会⽣产⼒的发展在⼀定范围内突破了私⼈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国家的收⼊再分配⼿段,是劳动⼈民⽣活⽔平有所改善加快了这些国家的化进程历史局限性⽆法消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盾⽆法从根本上解决基本⽭盾所引发的⼀系列⽭盾问题⾦融垄断资本的发展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随后,西⽅国家普遍⾛上了⾦融⾃由化和⾦融创新的道路⾦融⾃由化与⾦融创新是⾦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的重要制度条件⾦融⾃由化放松对银⾏利率的管制浮动汇率取消外汇管制⾦融市场相互开放促进⾦融市场的发展⾦融创新远期合约、期货、期权等⾦融机构开始突破原有的专业分⼯界限⾦融⼯具不断创新,融资⽅式的证券化趋势迅猛发展⾦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在⾦融垄断本的推动下,垄断资本主义的⾦融化程度不断提⾼⾦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幅上升实体经济的资本利润下降制造业就业⼈数严重减少⾦融垄断资本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 -展⾦融垄断资本发展的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经济过渡虚拟化,导致⾦融危机频繁发⽣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X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特征(多选)在经济⽣活中起决定作⽤在⾦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联盟已经形成最⼤资本主义⼤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分完毕实质获取⾼额垄断利润⽼殖民体系⽡解,垄断资本主义对世界的通知也有旧殖民转化为新殖民主义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由于科技进步、⽣产⼒的发展,使得各国的⽣产、贸易、⾦融紧密联系在⼀起,形成整体表现⽣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各国经济体制的变⾰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经济全球化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的过程体现了社会化⽣产的要求,⼀些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消极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 3 -化的影响消极影响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如何对待经济全球化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扬长避短)必须看到,当今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对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在世界经济的⼤海中,想⼈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员流。
00《政治经济学》 导言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经济体制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统称,有什么 样的生产关系,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两者相互影响制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需要研究那些反映特定社会性质 的生产关系,又需要研究那些反映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 制及运行机制。
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加工劳动 对象,使之发生预定的变化,满足人们生产生 活需要的活动。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物质资料生产的三要素
1. 劳动者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劳动对象
a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生产物 b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
3. 劳动资料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为: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三、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为: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 动生产力发展。 (2)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 阻碍生产力发展。
(一)生产力 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资料和劳动者(人和物的因素)
生产力中也 包括科学
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二)生产关系 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就是生产关系。
(经济关系)
狭义生 产关系
分配 关系
交换 关系
消费 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英发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4.物质资料生产是:A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B.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8.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强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9.经济体制是特定生产关系在一定阶级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它反映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强调人们之间的经济组织关系。
10.A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性质,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
B经济体制既受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C经济体制能动的反作用于经济制度。
D两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1.生产关系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和形式,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2.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细胞。
3.简单商品经济是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条件:A.社会分工;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的价值。
6.使用价值是指商品通过交换满足他人的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7.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半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8.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的比较的基础。
9.使用价值是价值、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0.具体劳动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种属性。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石是剩余价值学说。
12.商品的价值是由凝结在商品中抽象劳动量决定的,劳动量使用劳动时间来表示。
13.决定商品价值量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4.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不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生产该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15.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16.部门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来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17.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的进本矛盾;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是对工人工作日进行划分所使用的概念。
18.商品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19.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商品自身;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
20.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2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出现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外在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22.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本质上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23.货币的职能:A.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B.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同步);C.储藏手段(足值金属货币);D.支付手段(在清偿债务或支付税金、租金、工资中的职能。
不同步。
);E.世界货币。
24.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代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25.货币经历A非金属货币、B金属货币、C纸币、D信用货币等几个发展阶段。
26.纸币:A是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的;B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C是市场经济中主要的货币存在形式;D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27.信用货币:A以信用关系为基础;B是从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C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信用证券,尤期票、汇票、支票、银行券、电子货币等具体形式;D它的出现一方面促进了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债权债务关系更为复杂化。
28.纸币流通规律要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29.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反之通货紧缩。
3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A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可见,价值观律实际上是价值如何决定与如何实现的规律。
31.简单商品条件下,价值规律的重要作用:A自发调节资源配置,促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合理配置;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促进生产的发展;C引起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优胜劣汰,在一定条件下带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32.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外在表现。
33.市场机制包括a价格机制b竞争机制和c供求机制。
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34.创造价值的劳动包括A直接生产劳动、B科技、C管理劳动。
35.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A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是劳动,财富生产的源泉是劳动和自然物质;B价值的物质载体是财富,价值创造要以财富生产为前提。
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1.货币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A流通形式不同,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流通形式是商品——货币——商品;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形式是货币——商品——货币。
B流通媒介不同,商品流通的媒介是货币;资本流通的媒介是商品。
C流通程度不同,商品流通是先卖后买;资本流通是先买后卖。
D流通内容不同,商品流通的起点和终点是不同质的使用价值;货币流通的起点和终点是同质的价值,但量上不等,终点的价值量大于起点的价值量。
E流通目的不同,商品流通中,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是获得某种使用价值;资本流通汇中,资本家的目的是使价值增值。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等价交换与价值增值的矛盾。
3.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是说明剩余价值如何产生。
4.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也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部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劳动。
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它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样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它包括劳动这样或自身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繁衍后代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接受教育、培训支出的费用等三部分;它还包含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劳动者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受到各国经济文化水平和自然历史条件的制约。
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9.所谓价值增值就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个一定点便是工人创造起劳动力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
10.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出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11.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工人的剩余劳动,本质上体现的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
12.资本时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本质是在物掩盖下的社会生产关系。
13.依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4.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之转移价值,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不仅在生产出劳动力价值,而且还实现了价值的增值。
15.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意义: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16.货币、机器、商品等只有成为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
17.使用价值的源泉: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和劳动者的具体劳动。
18.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是劳动。
19.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m’=m/v;还可以表示为: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20.剩余价值率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又称剥削率。
21.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2.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商品。
雇佣工人在市场出卖的是劳动力不是劳动。
23.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先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
2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A前者是在生产技术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后者是以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基础的;B两者都是成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本质上都是靠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剥削程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2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6.超额剩余价值:A是指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它产生于个别资本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C它的来源人是工人的剩余价值。
27.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A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是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本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B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C每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是全社会的资本家普遍的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因,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果。
28.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9.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30.资本积累的必然性:A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B资本家之间相互竞争的外在压力。
31.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正比;B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正比;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正比。
D预付资本的大小。
32.剩余价值识字班恩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33.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A资本积聚:指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B资本积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的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大资本。
资本集中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杠杠来实现的。
3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A资本急剧增长比较慢,但是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资本集中增长比较快,但不会是社会资本总额增大,只是改变社会资本总额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B资本积聚加速资本集中,资本集中便于资本积聚;两者相互促进,使得单个资本不断增大,资本有机构成迅速提高。
3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36.商品价值包括: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
W=C+V+M。
C是物化劳动的价值,是借助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取得生产资料价值;V+M是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V是劳动力价值,他在生产过程中不是专以其价值,而是有活劳动把它在生产出来。
37.成本价格K=C+V。
38.成本价格是剩余价值表现为耗费资本的增加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