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2)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2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一种含义)有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本身最终决定,并由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的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的生产上去的劳动时间。
(第二种含义)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另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有矛盾的。
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这一角度来考察;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一角度来考察。
劳动价值理论,虽不是马克思提出,但前人并没有把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区别开。
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同时,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有关。
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
私人劳动必须要经过流通、消费过程来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
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产生了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的二重属性。
商品的流通和消费过程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使用价值的流通、消费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价值在流通、消费中实现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货币)✳✳✳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G)的起源和本质起源:货币是随着商品价值形态的变化而逐渐产生。
由简单的,个别的价值形式到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通过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即简单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价值形态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时商品交换的商品范围和交换者范围扩大了。
局限性:有些商品换不到想要的东西一般的价值形态绵羊由左边变到右边,变成一般等价物,是质的变化,充当了交换的桥梁可以理解为,出现了一个商品,这个商品是任何人都承认的,它可以换任何商品,也可以用货币形态(一开始是贱金属,后来交易规模变大,需要贵金属。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起源于商品。
金块和银块一开始不太好称量,还需要鉴定成色,随着频率越来越高,每一次交易都需要这样就变得非常麻烦➡规定了重量和成色之后变成铸币。
最早发行铸币的是私人银行家,使用信用来证明。
但是远距离就不会相信他➡国家发行铸币来保证货币重量和成色的可信度,促进了国家范围内的商品流通➡一开始是足值的,后来会磨损,但是现在人们不再关注这个问题了,现在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发挥媒介的作用➡纸币更方便携带,易于保存,代替了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为限。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是观念上的货币,需要货币本身就有价值)2.流通手段: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现实的货币,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数量不足导致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交换:W—W商品流通:W—G—W(如果G投入到市场的数量不足,就会导致供过于求,经济危机)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人类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是因为货币的一般等价物性质,需要币值稳定,通常来讲由于存款利息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钞票会贬值,不适宜贮藏)4.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利息等的职能(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资金链断裂导致连锁债务)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二)(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其主要形式是A.银行券 B.支票 C.期票 D.汇票A. √B.C.D.2.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是基于货币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用想象的货币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瞬间充当买卖媒介C.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可能暂时不用现金购买D.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随时退出流通A.B. √C.D.3.某资本家企业预付资本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剩余价值率为100%,其中可变资本每年周转2.5次,其年利润率为A.10% B.20% C.15% D.25%A.B.C.D. √4.某资本主义国家纺织部门原预付资本共计100亿美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月工资为2000美元,由于生产技术进步,纺织部门预付资本更新时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19:1。
这时,在不追加预付资本的情况下,纺织部门排挤出的失业工人为A.50万 B.30万 C.25万 D.20万A.B.C. √D.5.金融资本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它在经济上实现统治的形式是A.混合联合公司 B.个人联合C.跨国公司 D.参与制A.B.C.D. √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其微观基础是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 B.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A.B. √C.D.7.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后者是剩余价值B.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发生价值增殖C.前者不发生价值增殖,后者发生价值增殖D.前者价值增殖少,后者价值增殖多A.B.C. √D.8.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是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其现实基础是A.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B.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C.产业资本国际化 D.国际分工的水平化发展A. √B.C.D.9.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A.社会分工 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货币的产生A.B.C. √D.10.宏观调控的基本内容是A.实行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的结合B.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C.实现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D.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经济总量平衡A.B.C.D. √11.在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经济杠杆中,最有效的经济杠杆是A.汇率 B.利率 C.信贷 D.价格A.B.C.D. √1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A.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生产领域,又离不开生产领域B.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C.剩余价值产生于流通领域.但要以生产领域为条件D.剩余价值产生于生产领域,通过流通领域而增殖A.B. √C.D.1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 B.生产资料私有制C.纸币代替金属货币 D.劳动力成为商品A.B.C.D. √14.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D.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A.B.C.D. √15.如果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3500亿元,赊售商品价格总额240亿元.到期支付价格总额为30亿元,彼此抵消的支付总额为9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8次,当年实际发行货币为500亿。
政治经济学练习及答案(2)
2章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国家开放大学经济管理教学部王社荣第一部分学习要求重点掌握:1.名词:商品,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社会必要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2.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决定的关系;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5.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6.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掌握:1.名词: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熟练劳动,非熟练劳动,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2.价值形式的发展;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4.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
了解:1.一般经济规律及其特殊和个别表现形式;2.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命运。
第二部分习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首先是从()开始的。
A.资本主义私有制B.商品C.货币D.资本2.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数量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A.都具有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C.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3.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了商品的()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4.商品是()A.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C.不进入商品流通而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D.为他人而生产的劳动产品5.商品的二重性是指()A.价值与价格B.使用价值与价格C.使用价值和价值D.交换价值和价值6.商品的价值是()A.使用价值的内容B.交换价值的内容C.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格的表现形式7.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B.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C.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D.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10.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11.就不同部门而言,价值量的决定以()为计量单位。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docx
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家是拥有资本并能不断剥削工人的使用价值的人,是不是任何有货币的人都叫资本家?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任何一个资木家在开始他的剥削活动时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用这些货币来购买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这叫做原始资本,资本和货币的区别是什么?1、货币和资本的区别■当货币作为一般流通手段时,货币流通公式:W-G-W (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 ■当货币在执行资本职能时,资本流通公式:G—W—G、(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币) 这两种流通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区别:■(1)顺序不同。
它们在买和卖的顺序上是相反的,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3)在整个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4)内容不同。
商品流通的内容是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合占己需要的使用价值。
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
在质上没有区别,但是量有区别,收回的货币在量上大于付出的货币,资本流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
究竟什么是资木?■资木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应该是:G—W—G'。
G' =G+AG,即原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
这个增殖额就是剩余价值。
可见,资本流通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即实现了价值增殖,正是这种增殖,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木流通公式G-W-G z,概括了产业资木、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所以是资木的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G-W-G '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是资本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有矛盾。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先决条件:★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匕①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②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二要 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一)具体劳动
概念
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 动。
2.具体劳动的性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由不同种类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各种不同的作用。例如, 铁器是由铁匠的劳动生产的,木器是由木匠的劳动生产的。这些生 产劳动都是在特定的形式下进行的,都有不同的生产目的、劳动对 象、劳动手段、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 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 劳动时间。”(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23卷,第52页)。
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 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这里所说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 中等水平或部门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 度,是劳动的主观条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的商品价值是该种商品的社会价值。
使用价值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 系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 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不管社会经济关系怎么 变化,人们从商品的使用价值中,分辨不出 它是那种社会制度下的产物,使用价值本身 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二)交换价值
概念
商品通过买卖所具有的能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 即交换价值。
具体劳动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永恒条件。
不论在哪种社会形态下,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从事各种具体 劳动,生产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但是,具体劳动必须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具 体劳动和自然物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原因;第一,社会主义国家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 经济,各部门、各企业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社会中心来统一指挥和协调,这个统一的 社会中心。在社会主义阶段就是国家。 第二,全民本身是一个整体概念,全民占有意味着全体 劳动者作为一个同统一的整体,对生产资料占有,不是每个 劳动者个体占有的简单相加,因此,必须有一个代表社会利 益的社会机构来行使所有权,这样的机构在社会主义现阶段 就是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是全体劳动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的 代表者,通过社会主义国家掌握了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 才能在生产资料使用过程中,把劳动人民的长远利益和目前 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真正为全体 劳动者共同的、根本的利益服务。
5、生产资料四种权能的多样组合 在实际生活中,生产资料的四种权能是以复杂多样的形 式组合在一起。四种权能可以统一于一个主体,全部归一个 主体去实施(如国有国营);也可以被劈分、拆细、互相分 离、独立出去;也可以重新组合为统一组权能,如占有权、 使用权和部分支配权结合成经营权。 总之,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四种权能的统一与分合存在着 不同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组合,这其实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的不同实现形式。 ***说明:《企业法》规定:企业对国有资产具有占有、 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该法特地将企业的支配权规定为 “依法处分”,表明企业只能根据国家规定分享国有资产的 部分支配权,还有一部分支配权仍然掌握在国家手里。这是 将国有资产支配权劈分、拆细的典型例子。***
注意:这里的分析是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一)全民所有制的含义与特点
1、含义: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属于社会全体人 民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这种形式基本上实现了劳动者在 生产资料关系上的平等。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编辑ppt
41
考察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必须区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每个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实际耗费 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不同的物品其有用性不同则使用价值不同,一种商品可能 有多种使用价值。
物品的有用性寓于物品自身之中,同人们取得它所耗费的 劳动多少没有关系。
使用价值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考察:
从质的方面看,商品具有何种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 然属性决定的。
从量的方面看,任何使用价值都有一定的数量。
编辑ppt
16
• 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一个因素。商品必须具
——这个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编辑ppt
26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
系。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的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
的范畴;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 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为前提。
编辑ppt
7
商品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 关系商品化的经济形式
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条件
社会化生产是商品经济的物质基础
编辑ppt
8
商品经济的发展进程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和发达商 品经济阶段。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2)6 第六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
价值构成
c+v+m
社
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
会
总
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
产 品
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
实物构成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3、社会总产品的分配途径
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部分。 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 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后备 基金或保险基金。 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 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部分。 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国 民 收 入
消费基金
扩大再生产基金
非生产性建设基金
社会后备基金
国家管理基金
社会消费基金
文教卫生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
个人消费基金
非生产部门劳动 者劳动报酬基金
生产部门劳动者 劳动报酬基金
1、保持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适度增长。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比例要同国民收入 的实物构成相适应。
3、注意安排好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内部各 自的比例关系。
(2)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既有较高速度又平衡 协调的发展。
(3)社会一部分劳动者的收入是通过收取服务报 酬的形式,从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初 次分配得到的个人收入中转移到他们手中。
(4)为了应付突发事故和各种自然灾害,需要建 立社会后备基金。
(5)为了保证劳动者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解决劳 动者暂时困难,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和残 疾人的生活需要等。
第一节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 第三节 社会主义积累与消费 第四节 社会主义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
一、社会总产品 二、国民收入 三、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例 如
1只羊=2把石斧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
4
相对价值形式
——是指主动将商品的价值,相对的表现在作 为等价物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的形式。
等价形式
——是指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 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这样的商品叫做等价 物,也叫价值镜,即反映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 的商品价值的一面镜子。
5
理解这一形式要注意三点
(三)一般价值形式 ——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的表现在从商 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 商品上。它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前。
例 如
2把石斧 = 40公斤小麦= 2匹布 = 1克黄金 = X其他商品 =
1只羊
12
理解这一形式要注意二点
第一,从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的一般价值形式是一 次质的飞跃。它使商品之间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成 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在一般价值形 式下,各种相对价值形式都通过一般等价物来反映 自己的价值量,因而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对等,互相 表现为交换价值。 第二,在一般价值形式下,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变成社会劳动的唯一体现 者,因而商品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 的这种性质,便完全的、充分的表现出来了。
Political Economy
第二章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商品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使用价值 的表现形式;二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货币是 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原始社会末期以前
没有商品交换
生产力 发展
②前者是商品经济中自发产生的,不依赖于国 家权力,后者通常由国家规定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有价值,其价值随 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 作为价格标准,与劳动生产率没有关系 ④规定价格标准是为了使货币能够更准确的执 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B.销售阶段C.萧条阶段D.生产阶段2、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目的在于揭示( )A.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B.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C.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3、产业资本循环顺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C.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D.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4、资本集中( )A、是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B、是通过合并中小资本实现的C、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D、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5、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6、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
A.生产各种使用价值B.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C.生产剩余价值D.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7、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对( )的构成的划分。
A.货币资本B.商品资本C.产业资本D.生产资本8、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以( )为依据。
A.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B.资本的不同部分的物质要素不同C.资本的不同部分价值的周转方式不同D.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的方式不同9、商品资本的职能本质上是( )。
A.完成“惊险的跳跃”,把商品卖出去B.进行物质补偿C.收回商品中包含的价值D.实现剩余价值10、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 )。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售卖阶段D.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11、商品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是( )。
A. WB. GC. W’D. G’12、能带来剩余价值的资本运动是指( )的运动。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借贷资本D.固定资本13、货币资本循环形式产生的假象是(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关系的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旨在揭示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运行规律和社会矛盾,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理论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提取、阶级和剥削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之外的部分。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但被资本家占有和支配。
剩余价值提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
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是主要的社会生产方式,商品交换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
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的研究揭示了商品经济内在的矛盾和对立,为分析和理解社会经济运行规律提供了重要线索。
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提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不断积累资本和提取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这种资本积累的过程导致了贫富分化、社会不平等和阶级矛盾的加剧。
阶级和剥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另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作为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利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阶级和剥削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
它起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理论体系。
政治经济学试卷 (2)
政治经济学试卷1.商品价值的构成可以表示为()5-134[201304单选]A.C+VB.v+mC.c+mD.c+v+m(正确答案)2.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5-120[201304单选]A.购买阶段B.储备阶段C.生产阶段(正确答案)D.销售阶段3.折旧率是折旧费与()5-126[201304单选]A.固定资本原值的比率(正确答案)B.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的比率C.预付资本总量的比率D.预付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的比率4.生产价格的构成是生产成本加()5-136[201304单选]A.剩余价值B.利润C.平均利润(正确答案)D.超额利润5.考察资本循环要以()5-120[201307单选]A.借贷资本为对象B.商业资本为对象C.产业资本为对象(正确答案)D.生息资本为对象6.固定资本在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资本价值贬值,被称为()5-126[201307单选]A.物质磨损B.精神磨损(正确答案)C.固定资本折旧D.固定资本更新7.年剩余价值率的公式是()5-128[201307单选]A.M′=m/cB.M′=m/vC.M′=M/v (正确答案)D.M′=m/(c+v)8.公式I(v+△v+m/x)=II(c+△c)是()5-133[201307单选]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正确答案)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9.平均利润率形成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量()5-136[201307单选]A.等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B.大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C.小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D.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无关(正确答案)10.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5-124[201310单选]A.价值增殖中的作用B.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正确答案)C.资本循环中所处的阶段D.剩余价值分割中所占的份额11.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计算公式是()5-127[201310单选]A.(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预付资本总量(正确答案) B.(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预付可变资本总量C.(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预付固定资本总量D.(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预付流动资本总量12.以下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4-110、5-125[201310单选] A.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B.机器、运输工具等劳动资料C.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D.原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正确答案)13.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5-129[201310单选]A.社会预付资本B.社会剩余价值C.社会总产品(正确答案)D.社会总产值14.起点和终点都包含有剩余价值的资本循环形式是()5-121[201404单选]A.货币资本的循环B.生产资本的循环C.商品资本的循环(正确答案)D.固定资本的循环15.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5-124[201404单选]A.固定资本(正确答案)B.流动资本C.可变资本D.生息资本1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5-131[201404单选]A.I(V+m)=IIc (正确答案)B.I(v+m)>IIcC.I(c+v+m)=Ic+IlcD.II(c+v+m)=I(v+m)+II(v+m)17.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是()5-139[201404单选]A.级差地租IB.级差地租II(正确答案)C.绝对地租D.垄断地租18.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5-124[201407单选]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正确答案)B.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C.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D.它们在使用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19.考察资本循环要以()5-119[201407单选]A.产业资本为对象(正确答案)B.商业资本为对象C.借贷资本为对象D.流通资本为对象20.如果资本周转一次需要4个月,那么一年内资本周转次数是()5-124[201407单选]A.2次B.2.5次C.3次(正确答案)D.4次21.固定资本在有效使用期内,由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引起的资本价值贬值称为()5-126[201407单选]A.自然磨损B.物质磨损C.无形磨损(正确答案)D有形磨损22.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是指()5-131[201407单选]A.靠资本积累实现的扩大再生产B.靠增加劳动者数量实现的扩大再生产C.靠追加生产资料数量实现的扩大再生产D.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扩大再生产(正确答案)23.利润是()5-136[201407单选]A.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正确答案)B.成本价格的转化形式C.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D.新创造价值的转化形式24.与平均利润率相比,利息率()5-136、138(理解作答)[201407单选]A.高于平均利润率B.等于平均利润率C.低于平均利润率(正确答案)D.与平均利润率按反方向变化25.产业资本循环中发生了价值增殖的阶段是()5-120[201410单选]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正确答案)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6.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形态的是()5-124[201410单选] 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正确答案)C.商品资本D.银行资本27.在生产资料中既属于固定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5-124、4-110[201410单选]A.燃料B.原材料C.辅助材料D.机器厂房(正确答案)28.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5-128[201410单选]A.增加预付总资本B.增加预付可变资本C.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正确答案)D.提高剩余价值率29.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求追加消费资料,反映这一要求的前提条件是()5-132[201410单选]A.Ι(v+m)=ΙΙcB.Ι(v+m)>ΙΙcC.Ι(v+Δv+m/x)=ΙΙ(c+Δc)D.Ι(v+m-m/x)>Ι(v+m/x)(正确答案)30.生产价格的构成是()5-136[201410单选]A.生产成本加利润B.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C.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正确答案)D.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31.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投在机器设备上的资本属于()5-124[201504单选]A.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正确答案)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3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5-131[201504单选] A.I(v+m)=IIc (正确答案)B.I(v+m)>IIcC.I(c+v+m)=Ic+IIcD.II(c+v+m)=I(v+m)+II(v+m)1.产业资本循环中的货币资本是()5-119[201307多选]A.产业资本运动中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正确答案)B.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本(正确答案)C.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的资本(正确答案)D.商品资本的组成部分E.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2.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5-136[201307多选]A.各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正确答案)B.各部门内部各个企业的利润率完全相等C.各部门商品的价值和它们的生产价格完全一致D.各部门的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不一定完全一致(正确答案) E.各部门投入的等量资本会获得等量利润(正确答案)3.在资本周转中,生产时间包括()5-123[201310多选]A.购买时间B.劳动时间(正确答案)C.正常的停工时间(正确答案)D.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正确答案)E.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正确答案)4.衡量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指标是()5-123[201404多选]A.剩余价值量B.剩余价值率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资本的周转时间(正确答案)E.资本的周转次数(正确答案)5.资本周转时间包括()5-123[201407多选]A.流通时间(正确答案)B.劳动时间(正确答案)C.正常的停工时间(正确答案)D.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正确答案)E.自然力发生作用的时间(正确答案)6.货币资本是()5-119、120[201410多选]A.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B.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正确答案)C.产业资本循环的职能形式(正确答案)D.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的资本(正确答案)E.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7.资本主义银行利润()5-139[201410多选]A.由贷款利息的总和构成B.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正确答案)C.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构成(正确答案)D.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正确答案)E.由银行雇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8.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分割为()5-137[201504多选]A.产业利润(正确答案)B.商业利润(正确答案)C.利息(正确答案)D.银行利润(正确答案)E.地租(正确答案)1.简述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2)
第⼆章商品和货币 名词解释 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产的有⽤劳动产品。
2、商品⽣产:是以交换为⽬的⽽进⾏的⽣产。
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的进⾏⽣产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化为不同部门和⾏业的分⼯。
6、使⽤价值:是物品的有⽤性或效⽤,即物品能够满⾜⼈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体现了商品的⾃然属性。
7、价值:是在商品中⽆差别的⼀般⼈类劳动的凝结。
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8、具体劳动:是指⽣产⼀定使⽤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的和形式的劳动。
它反映的是⼈与⾃然之间的关系。
9、抽象劳动:指撇开⼀切具体形式的⽆差别的⼈类⼀般劳动。
它体现着商品⽣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1、个别劳动时间:是⽣产某种商品的各个商品⽣产者各⾃花费的劳动时间。
12、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
13、个别价值:是由各个商品⽣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
14、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劳动经验的丰富程度和劳动技术⽔平的⾼低程度。
15、劳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
16、简单劳动: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17、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定⽂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18、劳动⽣产率:指劳动的⽣产效率或能⼒。
通常由单位时间内⽣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时间来表⽰。
19、社会劳动:是指商品⽣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20、私⼈劳动: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产者的劳动是按照⾃⼰私⼈的利益和要求所进⾏的,其劳动具有私⼈性质。
2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货币
货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质
LOGO 您黄的河公交司通学名院称 YOUYReCllOoNwPARNiYveNrAME
本质
货币
货币无非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 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货币作为特殊商品的特殊性
货币作为价值的直接代表而存在,是表 现其它商品价值的材料,普通商品的价 值必须与货币交换后才能表现出来。
PA,B ZA ZB
相①对使价用值价形值式成为它的对立面
等价形式
(即相1对价)价值质值的的量表规:现定处形性于式相。对价值 方表②即③形形的◇相现式式数具私抽具交在的的量体人象有换对商商或劳劳人主,方品品比动 动类动主身AB例成成劳的的性动上关为为动价价。地。系它它的值值主把,的的表ZZ动自即AB对对现与间地身交立立形等交与价换面面式价换对值。
不足
商品的价值没有一个被社会公认的统一表现形式,等 价物是经常变换的,给商品交换带来一定的困难
13
会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 两把石斧
3kg茶叶
LOGO 您黄的河公科司技名学称院 YOYUeRlClOoNwPANRYivNAeMrE
1g黄金
20kg小麦
(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01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只是简单价值形式构成的总和,反映了交换
(四)货币形式
一般等价物的 职能固定的由 某种商品来承 担,这种商品 就成为货币, 从而一般价值 形式就发展成 为货币形式。
两把石斧= 20kg大米= 1件上衣= 3kg茶叶=
25kg粮食= 其它若干商品=
1g黄金
22
贵金属的特点
1、它本身也是包含一定价 值的商品
贵金属的特点 贵金属的特点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一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 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
一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力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化生产
体现形式
普遍化商品 经济
基本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 私有制
一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的占有
对生产资料 “一无所有”
无偿占有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二 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规模在原有基础上 的再生产。
根据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c、v、m,社会生产按社会总产 品的实物构成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
假定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是4000,可变资本为1000,剩余价值 率是100%,剩余价值为1000;
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是2000,可变资本是500,剩余价值率为 100%,剩余价值是500。
全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可以用下列图式表示:
Ⅰ: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
Ⅱ:2000c+500v+500m=3000(消费资料)
为使第二年能够按原来规模进行再生产,两大部类的 全部产品必须经过交换,才能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32 1
第一,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 第Ⅰ部类的4000c,这部分产品的实物形态是生产资料 。在年初开始生产的时候,第Ⅰ部类预付价值4000c的 生产资料,这些生产资料到年末结束生产时,全部被消 耗掉,变成社会的现实产品。在下年初社会生产再开始 时,必须用本部类内部的产品(即4000c)进行补偿, 具体办法是:4000c中的一小部分产品直接进入本企业 的再生产过程,作为生产资料补偿消耗掉的那些同种不 变资本要素。另一部分产品则要通过第Ⅰ部类内部各企 业的资本家之间的交换来实现补偿。
政治经济学思维导图(二)
政治经济学思维导图(⼆)⽣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形成内涵:只有⼀家或少数⼏家⼚商通过操纵价格完全控制了某种产品的⽣产或销售市场规模⼤操纵价格形成:⽣产集中到⼀定程度必然引起垄断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依然是商品经济,在私有制基础上使得竞争的形式和特点发⽣变化特点⽬的:操纵价格获取⾼额垄断利润规模程度更⼤竞争的后果更严重⾦融资本和⾦融寡头的形成内涵:⾦融资本是由⼯业垄断资本和银⾏垄断资本融合在⼀起⽽形成的形成:⾦融联系、资本参与、⼈事参与在⾦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了⾦融寡头⾦融寡头是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融寡头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在经济上:“参与制”—层层控股在政治上:“个⼈联合”—权钱交易在其他⽅⾯:建⽴政策咨询机构,掌握新闻科教⽂化等来控制和影响内政外交与社会⽣活垄断利润、垄断价格通过操纵价格获得的远超出平均利润的⾼额利润实现:通过操纵垄断价格垄断低价最⼤买⽅垄断⾼价最⼤卖⽅公式: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来源:垄断资本所获的的⾼额利润—来⾃⽆产阶级和其他劳动⼈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国内涵和形成内涵:国家政权和私⼈垄断资本融合在⼀起的形成: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是科技进步和⽣产社会进⼀步提⾼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盾的进⼀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形式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共有、合营的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垄断资本的再⽣产- 1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式宏观调节:国家运⽤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段,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平衡微观规制:国家运⽤法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反托拉斯法、公共事业规制、社会经济规制实质当资本主义的基本⽭盾带来的种种⽭盾问题,私⼈垄断资本⽆⼒解决时,就促使它利⽤国家机器成为为其服务的⼿段,是私⼈垄断资本为维护垄断通知和获取⾼额垄断利润,⽽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代表的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双重作⽤)积极作⽤有利于社会⽣产⼒的发展在⼀定范围内突破了私⼈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国家的收⼊再分配⼿段,是劳动⼈民⽣活⽔平有所改善加快了这些国家的化进程历史局限性⽆法消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盾⽆法从根本上解决基本⽭盾所引发的⼀系列⽭盾问题⾦融垄断资本的发展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随后,西⽅国家普遍⾛上了⾦融⾃由化和⾦融创新的道路⾦融⾃由化与⾦融创新是⾦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的重要制度条件⾦融⾃由化放松对银⾏利率的管制浮动汇率取消外汇管制⾦融市场相互开放促进⾦融市场的发展⾦融创新远期合约、期货、期权等⾦融机构开始突破原有的专业分⼯界限⾦融⼯具不断创新,融资⽅式的证券化趋势迅猛发展⾦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在⾦融垄断本的推动下,垄断资本主义的⾦融化程度不断提⾼⾦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幅上升实体经济的资本利润下降制造业就业⼈数严重减少⾦融垄断资本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 -展⾦融垄断资本发展的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经济过渡虚拟化,导致⾦融危机频繁发⽣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X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特征(多选)在经济⽣活中起决定作⽤在⾦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联盟已经形成最⼤资本主义⼤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分完毕实质获取⾼额垄断利润⽼殖民体系⽡解,垄断资本主义对世界的通知也有旧殖民转化为新殖民主义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由于科技进步、⽣产⼒的发展,使得各国的⽣产、贸易、⾦融紧密联系在⼀起,形成整体表现⽣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各国经济体制的变⾰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经济全球化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的过程体现了社会化⽣产的要求,⼀些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消极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 3 -化的影响消极影响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如何对待经济全球化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扬长避短)必须看到,当今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对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在世界经济的⼤海中,想⼈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员流。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资本循环与周转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四章资本循环与周转4.1复习笔记一、资本的循环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三个阶段,并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1)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资本的购买阶段①资本循环第一阶段的公式用A 代表劳动力,Pm 代表生产资料,G 表示预付资本。
资本循环第一阶段的公式是:A(G-W Pm 劳动力)(生产资料)⎧⎨⎩②资本的购买阶段是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资本购买阶段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时,资本由货币形态变成了生产要素的实物形态,为资本主义生产准备好了客观条件。
这时,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即告结束,资本进入第二阶段的运动。
(2)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资本的生产阶段①资本循环第二阶段的公式以P 表示生产过程,W '表示包含了剩余价值的商品,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和生产过程的进行。
资本循环第二阶段的公式为:A W ...P...W Pm⎧'⎨⎩②资本的生产阶段是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生产要素结合的特殊社会方式和特殊作用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仅发挥着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发挥着资本的作用,进而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即生产资本),具有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职能。
资本循环第二阶段的结束,就是第三阶段的开始。
(3)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资本的售卖阶段①资本循环第三阶段的公式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就是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阶段。
资本循环第三阶段的公式是:W -G ''商品(W ')不仅仅是商品,而且是商品资本(即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
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
W -G ''的运动过程,不仅是商品的价值形态变化的过程,还是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G '代表着价值增殖了的货币量。
②资本的售卖阶段是一个十分关键和特殊的阶段售卖阶段关系着这一次资本循环的终结,又关系着下一次资本循环的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
1.政治经济学(1)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2)研究对象: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及其规律)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2.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3.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的时间决定。
4.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5.货币的本质:上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6.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一定时期内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7.价值规律:(1)内容:a.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等价的原则进行交换。
(2)作用:(1)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自发的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3)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3)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a.简单商品交换时期: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曲线;
b.发达商品交换时期: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曲线;
c.垄断商品交换时期:垄断价格时而高于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时而低于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
(问题:生产价格和垄断价格是否违背价值规律?)
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1.资本的本质:就是(靠剥削工人而)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总公式:G-W-G’
3.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有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的先决条件是:剩余价值的产生,货币转化为资本,即不在流通领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根本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4.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5.预付资本:不变资本C购买生产资料可变资本V 购买劳动力
6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m / 可变资本v
7.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必要劳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所获得的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1.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即C:V)
2.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资本集中是把若干已经存在的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一个大资本。
第四章资本循环与周转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1)购买阶段——货币资本 A
(2)生产阶段——生产资本G -- W …P…W’---G’
Pm
(3)售卖阶段——商品资本
2. 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态的统一
(1)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2)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3资本周转时间: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4.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P114)
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在物质形态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价值却在多次生产过程中逐渐转移到新产品流动资本:在物质形态上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后,全部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考大题!)
1.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出发点:社会总产品
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所依据的两个理论前提
1)社会总产品或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生产部门2)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为c+v+m
3.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A.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基本条件:Ⅰ(v+m)=Ⅱc
2)派生公式一:Ⅰ(c+v+m)=Ⅰc+Ⅱc
3)派生公式二:Ⅱ(c+v+m)=Ⅰ(v+m)+Ⅱ(v+m)
B.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Ⅰ(v+△v+m∕x)=Ⅱ(c+△c)
2)Ⅰ(c+v+m)=Ⅰ(c+△c)+Ⅱ(c+△c)
3)Ⅱ(c+v+m)=Ⅰ(v+△v+m∕x)+Ⅱ(v+△v+m∕x)
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
第六章剩余价值分配
1.成本价格K=c+v 利润p=m 利润率p’=m/c
2. 【极重】P157.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道理)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平均利润=剩余价值总量/ 社会总资本
3.利息的本质: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凭借货币资本的所有权从货币使用者(智能资本家)那里取得的剩余价值
3. 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
1,级差地租
原因:对土地经营的垄断导致的超额利润固定化.
*级差地租Ⅰ:因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Ⅱ:是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从而形成较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2,绝对地租: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绝对地租:农产品价值超出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
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与经济全球化
垄断价格P195-P196
第八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1.基本国情: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
力之间的矛盾。
3.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4.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如何“为主体”,怎么“共同发展”?从国有企业改革谈起)
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经济机制内容:决策机制、信息机制、激励约束机制——“DIM”分析法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主要特征)由于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它还具有反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鲜明特征。
(在所有制结构上,在分配制度上,在宏观调控上)
3.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的内容
(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个“制度”和两大“体系”):
(1)建立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切实成为市场主体
(2)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4)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特征
(1)基本框架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特征
(2)基本框架借鉴和汲取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教训(3)基本框架是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
4.市场体系的特征(1)统一性(2)开放性(3)竞争性(4)有序性
补充:微观市场经济的特征:平等性、自主性、逐利性、自发性
第10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企业自主性特征:
(1)自主经营(2)自负盈亏(3)自我发展(4)自我约束
2.为什说产权界定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
(1)产权主体界定为市场交换创造了前提条件
(2)产权范围的界定对经济当事人发挥了激励约束作用——形成合理预期(3)明确的产权界定是微观基础平等性、自主性的物质前提。
3.国有企业固有产权不清、责权不明、政企不分、管理不科学的历史积弊
第13章宏观经济运行与政府的宏观调控
1.社会总供给公式:
社会总供给=国内供给+国外供给=国内生产总值+进口总值
2.社会总需求公式:
社会总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国外需求
=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流动资产投资需求+公共消费需求+个人消
费需求+出口总值
3.社会总供求的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一种基本平衡或均等的态势
4.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经济增长.d.国际收支平衡5宏观调控的政策及运用: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工具:a.法定准备金额b.公开市场业务.c.再贴现率(3)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