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十二) 明清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解析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 练习
第11讲明清时期的经济一、选择题1.(2018·淄博部分学校模拟,27)明初,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役,经常怠工、逃亡。
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
这一变化反映了()A.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削弱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雇佣关系逐步普及答案 A解析“以银代役”反映工匠的人身束缚降低,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故C项错误;这种关系不是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2.(2019·三明模拟)元朝匠户子孙世袭,被长期“鸠集”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工作,而到明朝初年,匠户除在规定时间服役外,其余时间都可以“自由趁作”。
这种变化()A.表明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说明匠户地位和身份的根本改变D.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兴起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元朝匠户子孙世袭,被长期‘鸠集’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工作,而到明朝初年,匠户除在规定时间服役外,其余时间都可以‘自由趁作’”,封建政府对匠户控制的松弛有利于手工工场的产生,故D项正确。
3.(2019·聊城模拟)成书于明朝末年的《温氏母训》指出,“治生是要紧事”,“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并且认为“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稿的公子”的地位一样。
这表明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家训重在灌输封建伦理C.经商谋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D.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答案 A解析据材料“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和“通文义的商贸……地位一样”反映原来士农工商的等级排序观念受到冲击,商业的地位提高,故A项正确。
4.(2018·成都模拟)晚明时期,盛行文人士大夫与陶工合作制作茶壶的风气,不仅要在壶身刻诗铭句,还要刻上文人名款和匠人名款。
这一风气反映出当时()A.瓷器制作技术的高超B.匠籍制度已经被废除C.传统等级观念的突破D.市民文化居主导地位答案 C解析从材料中文人士大夫也参与制作茶壶,可知反映出文人对手工业者的歧视减少,故体现传统等级观念的突破,故C项正确。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卷及答案: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2019·潍坊高三期中)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繁荣。
南翔镇是著名棉布贸易中心,“地不产米,仰食外郡”。
盛泽镇“四乡农民,重织轻耕”,盛泽丝绸畅销海内外。
这些现象表明该地区(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出现早期工业化特点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农民已率先成为市民B2.(2019·济宁高三期末)史载,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
这一变化(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B.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C.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D.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B3.(2019·蚌埠模拟)明末小说《醒世姻缘传》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也不管该穿不该穿,该住不该住,若有几个村钱(小钱),那庶民百姓穿了厂衣,戴了五六十两的帽套,把尚书侍郎的府第都买了住起……”这种现象可以反映当时( ) A.经济结构急速变动B.传统秩序受到冲击C.阶级矛盾日益激化D.民众娱乐生活丰富B4.(2019·太原高三阶段性测评)明清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型的工商业城市,与传统市镇相比其主要的区别是( )A.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不同B.城市的密度前所未有C.城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D.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A5.(2019·云南师大附中月考)孟子以前的政治家,大多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
重农抑商政策出的主要背景是( ) A.私营工商业发展B.秦朝统一全国C.铁犁牛耕的普及D.井田制的瓦解A6.(2019·吉林省阶段性统考)《唐律》规定:所有的商品交易都必须在政府划定的“令市”中进行,县城之下不得有“草市”。
这一规定表明当时唐朝( ) A.没有出现夜市B.严格控制商业发展C.市坊界线分明D.城市经济异常繁荣B7.(2019·亳州高三期末)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
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
第9讲⎪⎪元明清时期的经济知识点一农耕经济的发展1.农业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成就制瓷业①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②清代根据欧洲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③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丝织业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城镇商业繁荣①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增强③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商业市镇发展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四大商业名镇对外贸易发展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的一些丝织业中标志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性质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特点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发展缓慢1.“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明清时期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①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②消极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2.开放与海禁(1)明朝时禁时开:益,终因徒耗钱粮,于国无益而成绝响海禁仁宗即位之日就下诏禁止下西洋诸蕃国宝船,宣德年间,不仅不再建造远洋巨舶,下西洋的档案也被销毁松弛嘉靖中后期戚继光平息倭患后,海禁政策才又有所松弛,私人出海贸易得到默许,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使民间海上活动成为明代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②思想上:统治者愚昧自大;③军事政治上: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清斗争表现清朝初年,清政府将沿海居民内迁。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课时练习10 元明清前期的经济
课时规范练10元明清前期的经济一、选择题1.〔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改编)〕明朝蔡献臣所著《清白堂稿》记载,福建同安县“往时市肆绸缎纱罗绝少,今则苏段、潞绸、杭货、福机行市,无所不有者”。
由此可知,当时()A.长途贩运比较发达B.同安县是福建商贸中心C.福建丝织业发展快D.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2.(2018河南洛阳期中)明代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人多从事纺织业。
这种现象()A.说明了南北经济的差异B.推动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速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3.明万历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
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遥。
材料说明()A.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重心B.明朝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D.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4.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同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以防倭故也”。
材料主要体现了()A.倭患是实行“海禁”政策的重要原因B.明朝厉行“海禁”政策C.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贸易D.商品经济的日益衰落5.(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织作在城东,比户习织,其专业者不啻万家”,估计有织机12 000台。
据此可知,当时苏州民间丝织业()A.超过官营手工业B.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C.专业化特征明显D.推动了海外贸易繁荣6.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康熙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C.乾隆朝的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D.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引发了战争二、非选择题7.“重农抑商”的政策和理念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极大影响,也是当今经济史研究的热点。
2020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跟踪练习卷: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1.(2019·山东菏泽模拟)明中后期,过去“天下望其服而知贵贱,观其用而明等威”的规制日益为世俗所冲破,江南“迩来则又衣丝蹑缟者多,布服菲屦者少,以是薪璨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B.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等级观念变动C.政府经济管制的空前强化D.百姓生活习俗受到外贸繁荣影响答案 B2.(2018·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明代中后期,松江府的棉纺织业,苏州和浙江湖州、杭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江西铅山的造纸业以及景德镇的制瓷业闻名全国。
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范围扩大B.区域经济分工特点明显C.官营手工业生产水平高D.经济的重心进一步南移答案 B3.(2019·山东潍坊模拟)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送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
康熙六十一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这措施成为常例。
这说明清代()A.“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名存实亡B.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C.注重推动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D.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答案 B4.(2018·北京朝阳综练一)明代冯梦龙和凌濛初在“三言”、“二拍”中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也不再是为富不仁的不义之徒,而是表现出了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
这反映出()A.文学叙事方式出现创新B.文学创作摆脱了理学的束缚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商品经济繁荣引起观念变化答案 D5.(2018·山东名校联考)1727年,清政府推行开豁贱籍的政策,宣布取消山西乐户、浙江惰民、徽州伴当(仆人)、宁国府世仆等“贱民”的贱籍,户口统一编入正册,使“俾得兴奋向上,免至污贱终身、累及后裔”。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复习模式课时检测(十二) 明清时期的经济
课时检测(十二)明清时期的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历史学家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
下面历史现象可以作为这个结论的依据的是()A.一条鞭法实施后,白银货币普遍流通B.万历年间,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C.1567年,明朝政府允许民间从事海外贸易D.“商帮”的出现和长途贩运贸易发达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明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故B 项正确;A、C、D三项表述均属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非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排除。
2.(2019·孝义摸底)棉纺织业在明代成为小农家庭不可或缺、仅次于农业的副业生产,而且产量大、销路广。
当时的民营手工业采用雇佣劳动,甚至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明政府对经济的重视D.明代手工业技术进步解析:选A依据题干“雇佣劳动”可知,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表现,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3.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作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
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作物大量入市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雇佣关系开始出现D.农业生产关系调整解析:选D题目中并未体现大量经济作物的入市,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时间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得出在明朝出现了雇佣关系,但并非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材料“寮主经济”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测评手册-答案 (9)
单元小卷(十二)1.C[解析]依据所学,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促进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错误;据材料“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中国手工业发达,手工产品竞争力强,满足了西、葡的市场需求,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成为西、葡的白银流入国,而不是强调西、葡两国的明朝政府贸易伙伴地位,故D项错误。
2.B[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价格革命”,物价飙涨,但非最主要的影响,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这是其最主要的影响,故B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加速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但非最主要的影响,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价格革命”,但非最主要的影响,故D项错误。
3.B[解析]据材料“议会监督局来监督东印度公司的民政和军政”可知,东印度公司仍然掌控印度的民政和军政,但受到议会的监督,故A项错误;据材料“印度的一部分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统治……议会监督局来监督东印度公司的民政和军政”可知,东印度公司受到议会的限制,由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利,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甘地组织非暴力不合作斗争,故D项错误。
4.B[解析]“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为人文主义的代表,故A项错误;“富有人体之美”体现了人文主义,故B项正确;“古罗马柱式构图、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蕴含着和谐与理性”没有体现基督教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这座教堂体现的精神即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进行,故D项错误。
5.C[解析]“提倡因信称义,倡导王权至上”是马丁·路德的主张,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反对禁欲苦行”是文艺复兴者的主张,“追求民主政治”是启蒙运动者的主张,故B项错误;由题干中“破除强加在基督徒身上的禁欲主义的符咒,用人性的、感性的和个人主义的因素来充实和改造基督教”推知,人文主义者用人文主义来改造基督教,故C项正确;“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宗教自由”是启蒙运动者的主张,故D项错误。
通史版历史全国通用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1第5单元第12讲明清时期的经济
模块一第五单元第12讲明清时期的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安徽宣城高三上学期期末)在洪武年间,每过二三年就可以见到申谕海禁的记载。
例如,在洪武十四年、十七年、二十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三十年,都有这种严厉的申谕。
这说明洪武年间()A.中外海上贸易几近断绝B.闭关锁国已经形成C.民间对外贸易依然持续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解析:选C海禁政策是严格限制民间的对外贸易,洪武年间,对海禁严厉申谕,说明洪武年间民间对外贸易依然持续,故选C项;海禁政策是严禁民间对外贸易,并没有排除官方贸易,排除A项;闭关锁国已经形成是在清朝,排除B项;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2.(2019届广西桂林、贺州二模)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绸业市镇及其周边乡村的大部分自耕农,对农业并不重视,他们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反映出当地()A.传统生产模式的解体B.市民群体的发展壮大C.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D.新兴生产关系的发展解析:选C由材料内容可知,明中叶以来江南地区的自耕农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而不是以农业为主业,说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造成经济结构的变动,故选C项;中国古代传统生产模式是小农家庭个体生产,材料未体现家庭生产模式的解体,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明中叶以来江南地区农民的生产主业的变化,农民未脱离农业生产,因而与市民群体是否壮大无关,排除B项;明中叶以后的新兴生产关系是指雇佣与被雇佣的资本主义萌芽,这在材料中无体现,排除D项。
3.(2019届云南昆明高三复习诊断)永乐三年,郑和开始远航。
据不完全统计,在永乐年间,有60个国家245次访问中国,其中尼八刺(今尼泊尔)、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等六个国家的国王多次访问中国。
材料说明,明朝在郑和开始下西洋后()A.注重平等外交B.中外交往非常频繁C.废除海禁政策D.形成朝贡外交体系解析:选B据材料“在永乐年间,有60个国家245次访问中国……等六个国家的国王多次访问中国”可知,中外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故选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外交流频繁,而不是平等外交,排除A项;依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推进海禁政策,并未废除,排除C项;朝贡外交体系在明朝以前早已形成,排除D 项。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十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十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历史学家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
下面历史现象可以作为这个结论的依据的是()A.一条鞭法实施后,白银货币普遍流通B.万历年间,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C.1567年,明朝政府允许民间从事海外贸易D.“商帮”的出现和长途贩运贸易发达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明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故B 项正确;A、C、D三项表述均属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非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排除。
2.(2019·孝义摸底)棉纺织业在明代成为小农家庭不可或缺、仅次于农业的副业生产,而且产量大、销路广。
当时的民营手工业采用雇佣劳动,甚至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明政府对经济的重视D.明代手工业技术进步解析:选A依据题干“雇佣劳动”可知,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表现,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3.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作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
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作物大量入市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雇佣关系开始出现D.农业生产关系调整解析:选D题目中并未体现大量经济作物的入市,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时间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得出在明朝出现了雇佣关系,但并非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材料“寮主经济”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教师用书:阶段五课时2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含答案
课时2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考点一 农耕经济的发展1.农业 (1)租佃关系⎩⎨⎧①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②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③佃农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2)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3)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4)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2.手工业(1)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私(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手工业 成就⎩⎪⎨⎪⎧①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②明朝时广为流行焦炭冶铁。
③明清时创造出更为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瓷器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④清代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
⑤清代雍正年间,粉彩瓷器烧制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3.商业 (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3)工商业市镇兴起①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②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名镇有松江镇、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景德镇等。
③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4)会馆与 商帮⎩⎨⎧①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②出现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晋商和徽商、闽商、宁绍商人的势力最为强大。
明朝社会经济的新发展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
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
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
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条件: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五单元 第12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
目 录
课时过 关检测 主干知识
依托教材 高于教材
核心问题
训练设计
发掘高考 内化高考
把握主流 辐射多元
主
干
知
识
依托教材·高于教材
一、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1.农业
农耕技术
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 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灌溉工具 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一读图明史——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
[解读]
《南都繁会图》这幅写实风格的绘画作品为我们提供
了明代南京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最大的亮点有两个: (1)商业贸易的发达。画卷所绘的招幌匾牌,如 “ 西北两口皮 货 ”“ 立记川广杂货 ” 等招幌牌匾,说明南京是各地百货云 集、五方商民杂处的商业大都市。而“东西两洋货物俱全”的 招幌,则隐约地透露出了明代对外贸易的发达程度。
组织 因素
封建行会垄断本地区、本行业的业务,排斥外 来竞争,也限制本行业内部的竞争,不利于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传统文化以纲常名教为核心,重义轻利,重本 抑末,重儒轻贾;宗法观念也阻碍资本主义萌
[系统认知]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1)城市继续繁荣和商业市镇兴起。 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 贸城市,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 以江南地区为盛。 (2) 农产品商品化和手工业商品生产的发展及区域经济的 发展。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产品及其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 化的组成部分。 (3) 商品流通的活跃和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全国性的市场 网络进一步形成和整合。农产品、手工业品大量投放市场,国 内市场空前扩大,各地区间商品交换空前繁荣,联系加强。 (4)依然坚持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1 第4单元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第12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标要求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考点定位 1.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城市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2.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原因、代表人物、内容。
3.明清小说与戏曲、科技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表现。
主题一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经济的发展领域表现意义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引进提高了粮食总产量出现多种经营,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增加收入,推动手工业发展手工业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生产新的经营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白银大量流入长途和大额贸易得到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出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思维点拨商帮的形成明朝中期后,由于商业竞争的加剧,一些商人为壮大队伍、扩大资本、增强竞争实力,便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
他们凭借群体的力量,操纵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的商业贸易,从而赢得高额利润。
2.局限(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视角明清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材料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
……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
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
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根据材料,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长三角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农业:粮食作物种植减少,经济作物种植增加。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十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十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历史学家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
下面历史现象可以作为这个结论的依据的是()A.一条鞭法实施后,白银货币普遍流通B.万历年间,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C.1567年,明朝政府允许民间从事海外贸易D.“商帮”的出现和长途贩运贸易发达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明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故B 项正确;A、C、D三项表述均属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非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排除。
2.(2019·孝义摸底)棉纺织业在明代成为小农家庭不可或缺、仅次于农业的副业生产,而且产量大、销路广。
当时的民营手工业采用雇佣劳动,甚至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明政府对经济的重视D.明代手工业技术进步解析:选A依据题干“雇佣劳动”可知,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表现,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3.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作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
这反映了当时()A.经济作物大量入市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雇佣关系开始出现D.农业生产关系调整解析:选D题目中并未体现大量经济作物的入市,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时间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得出在明朝出现了雇佣关系,但并非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材料“寮主经济”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检测(十二)明清时期的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历史学家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
下面历史现象可以作为这个结论的依据的是()A.一条鞭法实施后,白银货币普遍流通B.万历年间,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C.1567年,明朝政府允许民间从事海外贸易D.“商帮”的出现和长途贩运贸易发达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明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故B 项正确;A、C、D三项表述均属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非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排除。
2.(2019·孝义摸底)棉纺织业在明代成为小农家庭不可或缺、仅次于农业的副业生产,而且产量大、销路广。
当时的民营手工业采用雇佣劳动,甚至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明政府对经济的重视D.明代手工业技术进步解析:选A依据题干“雇佣劳动”可知,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表现,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3.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作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
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作物大量入市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雇佣关系开始出现D.农业生产关系调整解析:选D题目中并未体现大量经济作物的入市,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时间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得出在明朝出现了雇佣关系,但并非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材料“寮主经济”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
4.有学者研究表明,明朝时期的倭寇其实大多数是中国人,他们由于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而且沿海地少、多贫瘠,无法依靠农业生存,从而转向走私成为海盗,甚至借倭寇名义骚扰沿海地区。
该学者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禁绝了民间的对外贸易B.扰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C.旨在维护官方对外贸易D.削弱了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解析:选B海禁是严格禁止而非绝对禁止对外贸易,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海禁政策扰乱了沿海地区经济秩序,影响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存,转而成为海盗,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海禁政策而非官方对外的朝贡贸易,故C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中外经济联系,故D项错误。
5.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
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
”该材料可证明()A.日本与欧洲勾结共同掠夺中国B.明朝与日本贸易情况复杂多样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其合理性D.明朝海禁导致日本海盗的盛行解析:选C“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不能体现与欧洲的联合,故A项错误;“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不能体现贸易的复杂多样,故B项错误;由“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可知,海禁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故C 项正确;由于日本海盗的出现才有了海禁政策,而不是海禁政策导致了这种现象,故D项错误。
6.(2019·惠州一模)明末清初张履祥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
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
该方案重在强调()A.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B.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解析:选A材料“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反映出以粮食、经济作物等复合式的生产结构,进行多种商品化的生产经营,即强调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来达到产量的优化,故A项正确;材料“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说明该方案强调的不是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农业产业结构,不涉及精耕细作技术,故C项错误;材料“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反映了商品化经营,已逐步超出了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的范畴,故D项错误。
7.明初,景德镇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很快衰落下去。
到清代,官窑仅6座,民窑的规模和产量远胜官窑。
这反映出景德镇制瓷业中()A.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落后B.雇佣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C.官私手工业的地位发生变化D.民营企业采用标准化生产解析:选C材料说的是景德镇制瓷业中官窑和民窑数量在明清两代的变化,没有关于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雇佣劳动的信息,故A、B两项错误;景德镇制瓷业中官窑和民窑的变化,表明官私手工业地位的变化,没有民营企业采用标准化生产的信息,故C项正确,D项错误。
8.有学者曾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息。
”结合下面图片,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太湖地区的丝织业始终居全国之首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C.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海港集聚地D.该地区已经成为新的经济贸易中心解析:选B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故A项错误;根据“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并结合图片可知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故B 项正确;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海港集聚地不符合史实,广州也是当时著名的港口,故C项错误;材料虽提到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但不足以说明苏杭地区成为新的经济贸易中心,故D项错误。
9.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现象从侧面表明该地区()A.人口增长降低了劳动力价值B.抑商政策阻碍生产技术革新C.专制统治制约商品经济发展D.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雇主增加雇佣工人的费用要低于进行技术革新的投入,这也就从侧面折射出明清时期迅速增长的人口使得劳动力价值降低,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根据材料不难得知,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显推动力不足,但这很明显属于材料正面所呈现而非侧面揭示,故D项错误。
10.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织作在城东,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估计有织机12 000台。
据此可知,当时苏州民间丝织业()A.超过官营手工业B.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C.专业化特征明显D.推动了海外贸易繁荣解析:选C材料仅涉及苏州民间丝织业的发展情况,并未提及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由材料“专其业者不啻万家”,说明苏州丝织业实现了专业化生产,故C项正确;B、D两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11.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矿工多系无籍流民,每年七月以后,窑主“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煤窑就暂时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
这表明当时()A.工场手工业规模大范围广B.矿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C.煤窑停工使流民大量出现D.窑主与矿工是隶属关系解析:选B材料体现不出手工工场规模,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矿工们有一定的时间可以休息,而且雇佣是自由的,反映了当时矿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因为流民很多,所以做工而不是因为窑厂停工,所以出现流民,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他们是雇佣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故D项错误。
12.(2019·安阳一模)明清时期实行永佃制。
永佃制有“田皮”(田面)和“田骨”(田底)之说,买卖田骨一般称为“大买”或“大卖”,买卖田皮一般称为“小买”或“小卖”。
由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A.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懈B.农民土地私有制占主导C.地主土地私有制受冲击D.土地产权交易活动频繁解析:选A材料表明租佃制度的普及与广泛,这是明清时期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的一种表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土地所有制形式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即使在永佃制之下,土地的所有权依旧归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并没有发生土地所有权的实质性改变,故C项错误;永佃制并不涉及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形成了所谓“草市”的新居民区。
……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例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把汴京城外的居民区划分为八个厢,重新设置官吏进行管理。
这是宋政府用行政手段将汴京城外的居民区正式纳入行政区划,承认其是汴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池外新居民区的普遍形成和发展壮大,说明城市的空间范围超越了城池郭墙的限制更广地延伸开来,城市的规模扩大了。
这些新城区并不只是居民区而已,同时它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
——摘编自陈宇光《宋代农村人口流动探析》材料二清朝统治末期,原有秩序渐渐松动,被突破的禁令越来越多,地域空间的划分逐渐模糊,内外城的区隔,甚至皇城与京城的界限也被打破,民人进入内城的情形越来越普遍,城市内部的流动性明显增强。
1914年,京都市政公所建立后,开始对城市实施改造,拆除城墙、规划市区道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城固有的封闭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各阶层混居,百业杂处的城市新形态。
……在清末,北京城南宣武门外的香厂地区就已经开始修筑道路,开辟新区。
京都市政公所建立后,选择香厂作为城市改造的示范区域,名“香厂新市区”,经过几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一处集商业、娱乐、餐饮等于一处的具有近代色彩和生活方式的新型城市街区。
——摘编自王健伟《清末民初北京的城市化进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
(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新市区的形成有何特点。
并简要分析近代新市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15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形成了所谓‘草市’的新居民区”,得出解决大量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缓解旧城区人口压力;据材料一“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重新设置官吏进行管理”,得出维护社会秩序;据材料一“这些新城区并不只是居民区而已,同时它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得出顺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增加政府财政税收等。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京都市政公所建立后,开始对城市实施改造,拆除城墙、规划市区道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城固有的封闭格局被打破”,得出拆除城墙,打破城市的封闭格局;据材料二“香厂地区就已经开始修筑道路……选择香厂作为城市改造的示范区域”,得出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为基础及与城市改造相关;据材料二“经过几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一处集商业、娱乐、餐饮等于一处的具有近代色彩和生活方式的新型城市街区”,得出形成具有近代色彩和生活方式的新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