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新课标)】

合集下载

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通过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尊重自然、科学应对自然灾害的意识,促进人地关系的和谐。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其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3.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提升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未来参与防灾减灾工作打下基础。

4.区域认知:了解不同地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差异性,理解其在区域防灾减灾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重点•地理信息技术(GIS、RS、GPS)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及效果分析。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地理信息技术概念与实际防灾减灾工作相结合,理解其在实际操作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地理信息技术介绍、应用案例视频、图表等)。

•相关新闻报道、研究报告、技术手册等阅读材料。

•GIS软件演示或模拟操作平台(如条件允许)。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探讨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实践操作,利用GIS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灾害监测和救援的新闻报道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提问:“这段视频中,地理信息技术是如何帮助进行灾害监测和救援的?你还知道哪些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教学1.地理信息技术概述•介绍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通过图表和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这些技术的运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2.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灾害监测:利用RS技术进行灾害前兆监测,如地震前的地壳形变、洪水前的地表积水等。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案例分析:以2013年我国四川芦山地震为例,详细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在地震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灾害案例,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该案例中的应用。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灾害的特点、危害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应用。
2.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
3.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案例分析中的应用方法,提高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我国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增强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认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实际防灾减灾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二是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三是学生动手实践,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防灾减灾案例分析。
在案例背景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实际案例,如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2013年我国四川芦山地震等,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提高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增强学生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3.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明白科技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我们要注重将地理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六章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信息技术软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学校、社区等实际资源,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5.教学关注点:
-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
3.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4.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学习兴趣较浓,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设计应注重以下几点: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原创,切勿抄袭。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2.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灾害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实时监测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过程。
-预警预报:利用GIS分析历史灾害数据,为政府部门提供预警信息。
-灾害评估:利用GIS分析灾害影响范围和程度,为救援决策提供依据。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讨论主题: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提炼出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技巧和方法。
5.总结反思,巩固提高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思考题:
-结合本节课内容,思考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优势与不足。
-分析我国近年来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的成果,探讨地理信息技术在其中的作用。
2.实践操作题: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定。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结合家乡的地理环境,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息技术在国内外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应用。
-了解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4.分析报告题:
-选择一个典型的自然灾害案例,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救援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撰写一篇分析报告。
5.小组合作题:
6.总结反思: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对具体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原理和操作过程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3.掌握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制定等方法,培养实际操作技能。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2. GIS、RS和GPS各自发挥了哪些作用?
3.地理信息技术在案例中存在哪些局限性?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从其他小组的观点中汲取灵感。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判断GIS、RS和GPS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地理信息技术(GIS、RS、GP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特别是它们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作用。
-重点强调GIS在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方面的操作流程。
-难点在于遥感技术的图像解析和GPS定位技术在灾情监测中的应用。
2.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实际案例,提出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2.填空题:补充完整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害预警、救援和灾后重建等环节的应用。
3.实操题:利用GIS软件,处理和分析一个模拟的灾情数据。
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过程。
-设计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灾害发生时的决策过程。
2.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使用多媒体演示GIS、RS、GPS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场景。
-结合学校条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实操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评价不同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效果和效率。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实操技能和课后作业等。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提问方式: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自然灾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2)你知道哪些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作用?
(3)为什么我们需要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3.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GIS、RS和GP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思维活跃,对新知识充满探索欲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
2.部分学生对GIS、RS和GP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详细讲解和实例演示;
3.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团队协作意识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教学评价:
(1)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2)实施多元化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小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学策略:
(1)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监测、预警和减灾中的应用方法和过程;
3.学会使用GIS软件进行简单的空间数据分析,如地图制作、空间查询和缓冲区分析等;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实际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3.提醒学生关注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科技创新意识。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你认为自己在学习这些技术时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你对未来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有何期待?
5.阅读拓展资料,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选取一个感兴趣的领域,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 GIS、RS、GPS在防灾减灾中有哪些具体应用?
b.这些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c.你认为这些技术在未来的防灾减灾中还会有哪些创新和发展?
2.各小组讨论完毕后,进行汇报和分享,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提供一组地震灾害遥感影像,要求学生利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完成以下任务:
a.确定地震灾害范围。
b.评估地震灾害损失。
c.制定救援计划。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3.树立科技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兴趣。
4.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贡献力量。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积极作用。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参与意识。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影响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探索欲望。然而,由于地理信息技术属于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深入理解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字数不少于1200字。
4.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交流: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
-如何提高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效果?
-讨论结束后,每组提交一份总结报告。
5.结合课堂所学,设计一个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的演示或实践活动,进行课堂展示。要求如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在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为防灾减灾工作服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重难点: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类型及其工作原理;如何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防灾减灾领域。
-解决策略: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实物模型展示和实际操作演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
-重难点:利用遥感、GIS等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防范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以致用,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贡献力量。
4.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应用的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4.掌握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点,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通过课堂讲解、互动问答、小组合作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地理信息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动手操作相关软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分组合作,互动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拓展思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防灾减灾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 GIS技术:详细讲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组成、功能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如灾情分析、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制定等。
4.实际案例: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成功案例,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3.案例展示:展示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实际案例,如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GIS在洪水预警系统中的作用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准确说出三种主要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书本活动,能够较为准确是阅读遥感影像,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明确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树立求真务实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难点: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出示“北斗用户机”图,导入。

“5.12”汶川地震摧毁了当地的交通、通信设施,地震灾区瞬间成为信息孤岛,外界无法及时得知受灾情况,这使得救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约8小时后,首批武警官兵到达地震重灾区,并使用北斗用户机实时传递灾情,这是地震重灾区发出的第一束生命急救电波。

北斗用户机是一种什么设备它通过什么渠道传送灾情?【新课讲解】(一)遥感技术师:看上图,这是台风的遥感图片,我们目前用于监测台风的技术就是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你可以从中了解到什么?比如说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所以遥感要用一定的装备和技术获得地物的信息。

生:不直接接触地物。

师:那么遥感与传统实地调查等信息获取手段相比,具有什么优势?(根据下面给出的材料总结一下)【材料】航摄飞机高度可达10km左右;陆地卫星轨道高度达到910km左右。

一张陆地卫星图像覆盖的地面范围达到3万多平方千米,约相当于我国海南岛的面积。

我国只要600多张左右的陆地卫星图像就可以全部覆盖。

实地测绘地图,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重复一次;陆地卫星4、5为例,每16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

不受高山、冰川、沙漠和恶劣条件的影响。

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取得所需的信息;不仅能利用可见光波段探测物体,而且能利用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波段进行探测;不仅能探测地表的性质,而且可以探测到目标物的一定深度;微波波段还具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遥感技术获取的信息量非常大,以四波段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图像为例,像元点的分辨率为79×57m,每一波段含有7600000个像元,一幅标准图像包括四个波段,共有3200万个像元点。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同步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同步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教师结合实例,讲解遥感技术、GPS定位、GIS分析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应用场景。
4.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相关的课题。
2.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3.成果与挑战:总结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取得的成果,如提高灾害预警准确性、优化救援方案等,同时指出当前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如数据不足、技术成熟度等。
4.教育意义: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识,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进步。
4.结合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4.教师针对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案例亮点
1.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本案例紧密结合学科和课本内容,以自然灾害为背景,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防灾减灾领域。教师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解答,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方法。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协作分工、团队合作的意识。

【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理必修第一册第6章第4节教学设计第6章自然灾害第4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目录一、学习目标二、必备知识三、情景探究探究一:遥感技术探究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探究三:地理信息系统第6章 自然灾害第4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一、学习目标1.通过不同案例,选择合适的地理信息技术。

2.通过图文材料,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二、必备知识 (一)遥感技术1.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

3.应用(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

(2)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遥感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②遥感技术不能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

(×)③遥感能发现突发性自然灾害。

(√)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含义: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

2.系统组成⎩⎪⎨⎪⎧空间部分——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部分——信号接收系统3.特点: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4.应用通过信号接收设备,进行精确定位,帮助用户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5.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成及主要工作过程6.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

(×) 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对灾情进行评估。

(×) (三)地理信息系统1.概念: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功能⎩⎪⎨⎪⎧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3.应用:对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特点、优势及局限性。此外,我还将强调以下几点:
1.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提高自身防灾减灾意识。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2.实践操作:利用GIS软件和遥感图像进行灾害分析操作。
-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结合实际地形图和遥感数据,进行灾害风险模拟和分析。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模拟:设计模拟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情景,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地理信息技术。
-通过模拟灾害救援行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快速响应和决策的能力。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能够描述GIS、RS和GPS的核心功能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学生能够识别和解释地理信息数据,如卫星图像、地形图和灾害分布图。
7.评价多元化,鼓励创新: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小组报告、个人作业、操作考试等,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思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和台风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然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接着,我会提出问题:“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如何提前预警、有效监测和及时救援?”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 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害预警、救援、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实际应用,包括GIS、遥感、遥测等技术。

2. 难点:结合具体灾害实例,深入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优势和局限。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 搜集相关案例和数据,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展示。

3.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实际应用。

4. 准备模拟灾害场景的道具和设备,以便进行实际演练。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起首,我们需要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那就是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我们将会了解到一些基础观点,例如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作用的。

2. 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我们将起首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并列举一些常见的地理信息技术,例如GIS(地理信息系统)、GPS(举世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和GNSS(举世导航卫星系统)。

这些技术如何被用于防灾减灾中,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3.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了解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包括灾害的种类、影响以及如何减少灾害的影响。

通过讨论这些内容,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必要性。

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我们将讨论如何应用GIS进行灾害预计、灾害影响评估、灾害救援和恢复等环节。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如何应用遥感技术和举世定位系统进行灾害监测和评估。

5. 案例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我们将选择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这些案例将包括灾害预计、灾害影响评估、灾害救援和恢复等环节。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2.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害预警、灾情监测、救援调度等环节的实际应用案例;
3.结合案例,讲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如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评估灾害损失等;
4.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发展状况,激发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灾害案例,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分析;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在防灾减灾领域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的生产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地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GIS、RS、GPS等;
2.引导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梳理关键知识点和技能;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着重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4.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选择一个自然灾害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制定防灾减灾预案;
本节课以我国近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为背景,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引导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害预警、灾情监测、救援调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地理素养,使他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防灾减灾作出贡献。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学期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学期
4.倡导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增进学生对国家防灾减灾政策的理解,提高作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安全事务的积极性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地理知识,对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影响有初步了解。然而,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学生的认识尚浅。因此,教学中需关注以下学情: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堂所学的地理信息技术原理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选择一个你熟悉的自然灾害案例,运用GIS、RS、GPS等技术,设计一份针对该灾害的防灾减灾方案。要求方案内容包括灾害预警、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等环节,并分析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2.撰写一篇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应用的小论文,不少于800字。论文内容需包括: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作技能。
2.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防范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自然灾害风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其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应用。
4.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应用的小论文,提高其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能力。
- GIS: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领域,重点讲解其在灾害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方面的作用。
- RS:介绍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如何通过遥感图像获取灾害信息,分析灾害影响范围。
- GPS:讲解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何在防灾减灾中实现精确定位。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灾害案例,讲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方法。
3.能够运用GPS确定灾害发生地的准确位置,并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分析灾害成因及影响范围。
4.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预警和救灾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方法。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启发式教学、情境创设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提升地理学科素养,为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了解我国防灾减灾政策及地理信息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4.组织学生参加防灾减灾知识竞赛、实地考察等活动,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实践体验。
-教学案例:以我国某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为例,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灾情监测、预警、救援等环节的应用。
2.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学习任务:利用GIS软件分析某地区的灾害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理信息技术(GIS、RS、GP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方法。
2.学会使用GIS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够利用遥感图像识别灾害隐患区域。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

一、课标、教材、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设计本节为高中人教版地理1最终一节内容,作为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它是前四节内容的延长。

本节的三个条目分别对应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名称,逐个介绍每种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设计与资源开发〔1〕教学内容分类依据认知层次,可将地理学问分为地理感性学问和地理理性学问两大类。

〔2〕教学内容设计谋略心理学讨论说明,同学学习事实性学问要经受两个思维过程,首先是感知对象;其次是记忆与想象。

地理事实性学问的设计谋略是:第一,开发地理实地观看点、地理形象直观教学手段或地理教材、语言表述等课程资源作为同学获得地理事实的感知对象。

其次,有步骤、有方案地引导同学感知被感知的对象,此步骤或方案可以老师引导下制订,也可以是同学自己制订。

第三,通过上述过程,在同学头脑中逐步形成了地理事实的记忆或想象形象可以再现地理事实,也可以联想地理事实,从而开展同学的记忆和想象力量。

第四,通过重复或练习的方式让同学把握地理事实,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对记忆的材料进行组织及合理支配练习时间来促进更有效的学习。

概念教学的具体方法:一,重视地理直观手段,在学习地理概念过程中的作用;二,重视规律思维在地理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加工作用;三,关注生活中形成的阅历性概念;四,发挥地理与词的抽象作用;五,重视概念群的教学。

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规律就是从现象到原理、从表层到深层、由浅入深、由事实到规律。

如本课的重点是同学了解三种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即他们在防灾减灾中的功能,那么应当从三种技术的视频、图像等,生活中的使用等表象的,熟识的事物入手,渐渐深化学习三种技术工作的原理,具体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2.教学内容资源开发教学内容资源开发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已有教学资源为基准,依据目标性原那么、问题性原那么、真实性原那么、相关性原那么、帮助性原那么、探究性原那么等,从专业书籍、网站、日常搜集、同学制造等途径猎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特点和相互关系。

2.举例说明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作用。

3.通过舟曲泥石流的案例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地理信息技术进行防灾减灾救灾的具体程序和方法。

4.了解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增强对我国技术发展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强化国家认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有关自然灾害的预防及救援,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
1.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师: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动航空遥感飞机,从6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像。

专家们对图像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存在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

处理后的图像被传递到救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

在防灾减灾中我们可以采用哪些地理信息技术?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第六章自然灾害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出示:遥感工作示意图
师:我们先来介绍第一种信息技术——遥感。

遥感的英文全称为“Remote Sensing”,意为“远距离感知”,是指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板书)遥感(RS)
出示:遥感技术视频、遥感工作流程图
师:观察两种不同的遥感方式和工作流程图,思考并回答:
1.为什么遥感图片能够展示较大空间范围的地表情况?
生:(可能的答案)距离远,拍摄角度广……
2.遥感技术需要借助飞机、卫星等运载工具,试分析运载工具的运行高度会对遥感结果产生哪些影响?请讨论完后完成表格。

生:(可能的答案)速度变慢、图像清晰度变低……
出示:表格信息
出示:舟曲卫星遥感图、台风卫星云图、山东烟台沿海填海造陆区遥感图像
师:结合大家看到的三幅遥感图像,请思考人工实地调查与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调查两种方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请将比较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生:(可能的答案)人工调查比较费时费力,遥感调查能调查人类难以到达的地区……
出示:表格信息
师:与传统实地调查等信息获取手段相比,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还能够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出示:四个台风形成过程的卫星云图、向日葵8号拍摄的台风山竹视频影像、汶川地震后堰塞湖形成的遥感图像、98年洪水分布遥感图
师:观察自然灾害的遥感图像,思考并回答:
1.在三张遥感图像中,分别可以读出哪些信息?
生:(可能的答案)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海洋、陆地、云团、台风位置和势力范围;堰塞湖图上可以看出随时间变化堰塞湖面积大小的变化情况;洪水图上可以读出洪水发生的地点、影响面积、农田淹没面积等……
2.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主要应用于哪些自然灾害?
生:(可能的答案)干旱灾害、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地震、森林火灾、农业病虫害……
3. 自然灾害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的阶段,遥感技术分别对防灾减灾的作用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发生前实时监测,发生时了解灾情,发生后为救援和援建做准备……
出示:表格内容
师: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
电导航定位系统。

(板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出示:目前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和GPS工作原理图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
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可能的答案)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三部分构成。

2.目前有哪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生:(可能的答案)目前有4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分别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定位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有哪些?(获取信息的地域范围、速度、时间等方面)
生:(可能的答案)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出示:GPS手持接收器界面信息图
师:读图,思考并回答:
1.接收器能够接收哪些方面的信息?
生:(可能的答案)经度、纬度、速度、海拔高度、时间……
2.基于提供的信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定位、导航、对时……
出示:北斗导航系统介绍视频
师:观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视频,思考:
1.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系统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可能的答案)精度更高、采用主动式与被动式结合,具有短文本播报功能……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救灾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主要的作用是实时定位和导航,提供准确的受灾地点,为救援队进入失去联系的灾区提供位置和导航信息……
出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抗灾救灾中的作用
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抗灾救灾中的作用:
灾害发生时:(1)灾情的实时监测、灾害发生地点的准确预报等方面。

(2)受灾人员及时发出求救信号。

(3)救灾人员赶赴受灾现场的导航和通信联络。

灾害发生后:(1)提高减灾效率和救灾物资空投的准确度。

(2)灾后的通信联络、减
灾过程中的灾情跟踪、监测等。

师:在地理信息技术中还有一个功能更加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它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简称GIS。

(板书)地理信息系统
出示:图层叠加示意图
师:读图层叠加示意图,讨论并回答:
1.在图层叠加盒中的中国轮廓图上分别叠加中国地形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我国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地区在哪里?
生:(可能的答案)中西部山区,西南山区……
2.若想获知某一次泥石流灾害过后房屋建筑及交通线的损毁情况,需要哪些图层进行叠加分析?
生:(可能的答案)该区域公路线分布图、铁路线分布图、人口分布图、房屋建筑密度图……
3.与传统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处理速度快,信息内容全……
师:与传统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以数值形式储存地理空间数据,比纸绘地图精确,便于保存;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查询、计算及数据更新,其速度远非手工绘图可比;它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的地图数据综合在一起进行各种分析。

出示:GIS三维模拟洪涝灾害和舟曲泥石流灾害GIS分析图
师:阅读教材,思考1.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生:(可能的答案)数据输入与处理、制图与产品输出、空间查询及分析、数据存储与管理。

2.在灾害发生时、发生后,地理信息系统如何发挥作用?
生:(可能的答案)灾害发生时对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计算损失情况;灾情评估;设计救灾路线等;灾后为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出示: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师:我们主要依据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为减灾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师:阅读教材中“温州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案例,思考并完成:
1.温州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立的依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哪项功能?
生:(可能的答案)地理信息系统的叠加分析功能。

2.绘制该预警信息系统工作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生:(可能的答案)利用雨量站、水位站和气象云图提供各种地理信息与地形、交通、遥感应相等不同的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得出结论。

3.该系统对防灾减灾的作用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实现对灾害的预报预警。

师:在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功能后,接下来大家进行上机实操,感受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方面的真实应用。

活动步骤:
请大家打开电脑上的arcgis软件,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1.阅读灾前与灾后的遥感图像,分析可以获取到的信息;
2.对比灾前和灾后的遥感图像,在灾后图中勾勒出泥石流灾害范围;
3.叠加灾区住宅分布图、人口密度图等,估算泥石流灾害影响范围;
4.按照受灾程度的不同,将交通线的损毁程度用不同颜色在图上进行标注;
5.设计并绘制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
6.总结活动中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哪些功能。

生:小组展示成果并汇报
师:大家做的都非常好,通过刚才的上机实操,相信大家对于地理信息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我们来比较一下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各自的特点和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完成以下表格,并试着在板书的基础上绘出三者之前的关系。

出示:三种技术各自的特点和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板书)完善板书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三种地理信息技术,并了解了这三种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应用。

大家在动手操作舟曲泥石流案例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了地理信息技术在确定灾害影响范围与评估受灾情况方面是如何具体实施的。

三种技术都有自己明确的特点,但又相互补充,为防灾减灾工作的精准高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支持。

希望大家在课下对三种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通过不断实践提高地理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