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公开课ppt课件14完美版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12《渔家傲秋思》课件(18张PPT)
纳兰性德 〔清代〕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 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 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活动四、联读,鉴美篇
1.全班齐读。 2.学生个人风采展示读 3.通读词作,理解这首词的大意并体会到词人怎 样的情感? (方法指导:看题目,看作者,看背景,看意象, 看关键词句。)
活动三 通读,悟情思
上阙写了哪些景,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上阙写了哪些景,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抒情,苍凉悲壮中透露出激越奋发的
基调,集中表现了戍边将士的拳拳报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各种边塞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一起响起。
明 词之意
西北边境秋天的风景十分奇异,大 雁向衡阳展翅飞去,毫无留恋之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各种边塞特有的 声音,随着号角一起响起。
层峦叠嶂之间,长烟直上,落日斜照 着紧闭的孤城。
明 词之意
喝一杯浊酒,想起远隔万里的家乡, 可是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日 无法预计。 羌笛声悠扬,夜深霜重,在外征战的人 难以入睡,将军和士兵的头发都白 了,默默流泪。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还记得我? 树叶被风出的沙沙作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 梦一样遥不可及。
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 高远望。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 更加冷落凄凉。
词的上片写边塞深秋,一片肃杀萧索景象,渲染 了凄清冷寂的氛围;下片点名佳节思亲之意,结 句又承之以景,借大雁南归烘托反衬此刻的寂寥 伤情况。
活动二、再读,品词意
1.自由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解,疏通词意。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最新ppt课件
这种情怀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其他文化中引起广
泛共鸣。
THANKS
感谢观看
情感表达
探讨诗人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变化, 由起初的悲凉、惆怅到最后的壮志难 酬、忧国思乡之情,深入体会诗人的 内心世界。
经典名句解读
名句列举
选取诗词中的经典名句,如“人 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等句, 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赏析。
名句内涵
深入挖掘名句所蕴含的哲理和人 生感悟,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 的深刻意义,并学会欣赏和借鉴 。
06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
Chapter
中西方边塞诗词比较
题材差异
中国边塞诗词多描写战争、征戍、边地风光等,情感深沉;西方 边塞诗词则更多关注探险、拓荒、殖民等,风格浪漫。
表达方式
中国边塞诗词注重意象和象征,语言含蓄;西方边塞诗词则直抒胸 臆,情感奔放。
审美取向
中国边塞诗词追求壮美、崇高之美;西方边塞诗词则更加欣赏自然 、原始之美。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最新ppt课件
目录
• 诗人与作品背景 • 诗词内容解析 • 艺术手法探讨 • 主题思想阐释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
01
诗人与作品背景
Chapter
范仲淹生平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 世影响深远。 范仲淹一生著作丰富,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其中《 岳阳楼记》更是千古名篇。
和平的深刻关切。
时代背景及历史意义
北宋时期,中国处于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范仲淹作为北宋名臣,其诗 歌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意义。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PPT课件
描绘景象和表达情感分析
01
分析诗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象 ,如秋色、雁阵、长烟等,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
02
探究诗词表达的情感,如思 乡之情、报国之志等,引导 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03
通过对比分析其他同类型诗 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 诗词的独特之处和卓越成就
。
03
艺术手法与审美特点探讨
典型意象运用和象征意义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自我反思能 力。
THANKS
欧阳修《秋声赋》
01
以秋声为主题,展现秋天的萧瑟和悲凉,与《渔家傲·秋思》有
异曲同工之妙。
苏轼《念奴娇·中秋》
02
以中秋为背景,抒发对明月的赞美和思念之情,与范仲淹的词
作在情感表达上有所呼应。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03
描写山行所见秋景,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范仲淹的忧国忧
民情怀相呼应。
不同风格流派对比欣赏
讨论主题可包括诗人的情感表 达、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诗歌 的韵律和节奏等。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 的看法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 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或感悟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渔家傲·秋思 》后的心得或感悟,可以是对诗歌内 容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共鸣、对个 人生活的启示等。
针对学生的分享,给予积极的反馈和 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秋天诗词比较
01
东方秋天诗词
以中国为代表,强调意境和情 感表达,如《渔家傲·秋思》中 的悲壮情怀和对家国的忧思。
02
西方秋天诗词
以英美为代表,强调对自然景 色的描绘和赞美,如济慈的《 秋颂》中对秋天丰收和美景的
渔家傲秋思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 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的孤城,夕阳 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
• 作用: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 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采 用 PP管 及 配 件: 根据给 水设计 图配置 好PP管 及配件 ,用管 件在管 材垂直 角切断 管材, 边剪边 旋转, 以保证 切口面 的圆度 ,保持 熔接部 位干净 无污物
1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 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 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对一 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 共4分
1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2分) •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
采 用 PP管 及 配 件: 根据给 水设计 图配置 好PP管 及配件 ,用管 件在管 材垂直 角切断 管材, 边剪边 旋转, 以保证 切口面 的圆度 ,保持 熔接部 位干净 无污物
范仲淹
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 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 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采 用 PP管 及 配 件: 根据给 水设计 图配置 好PP管 及配件 ,用管 件在管 材垂直 角切断 管材, 边剪边 旋转, 以保证 切口面 的圆度 ,保持 熔接部 位干净 无污物
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峰峦连绵,暮霭四起,落日低垂,边 塞的孤城在黄昏中闭上城门。描 写了一幅苍茫空远、辽阔孤寂的 塞外落日孤城图。
采 用 PP管 及 配 件: 根据给 水设计 图配置 好PP管 及配件 ,用管 件在管 材垂直 角切断 管材, 边剪边 旋转, 以保证 切口面 的圆度 ,保持 熔接部 位干净 无污物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最新ppt课件pptx
2024/1/28
9
关键意象及象征意义探讨
关键意象
分析诗歌中出现的关键意象,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 阳雁去无留意”等,探讨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2024/1/28
象征意义
探讨诗歌中运用的象征手法,如“长烟落日孤城闭”所象征 的战争残酷和孤独无助,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和主 题思想。
关注社会现实
范仲淹的诗歌不仅关注渔家生活,还 广泛涉及社会现实,通过描写战乱、 灾难等场景,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 的深切关注。
抒发忧国忧民情怀
诗歌中充满了浓郁的忧国忧民情怀, 范仲淹借渔家之口抒发对时局的担忧 和对民生的关切,体现了诗人强烈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传承爱国情怀
范仲淹的诗歌在传达忧国忧民情怀的 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爱国情怀,引 导人们关注国家命运、为民族振兴贡 献力量。
10
03
艺术手法与审美价
值
2024/1/28
11
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运用
对比
词中运用了多处对比,如“衡阳雁去无留意”与“燕然未勒归无计”相对比, 突出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和报国之志的矛盾。
夸张
词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运用了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荒凉 和孤寂。
2024/1/28
12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之美
对豪放词的启示
词中的豪放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对后世 的豪放词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促进了豪放词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
14
04
文化内涵与民族精
神
2024/1/28
15
渔家文化在诗歌中体现
描绘渔家生活场景
范仲淹的诗歌通过对渔家生活的 细致描绘,展现了渔家独特的文 化风貌,如渔舟唱晚、海天一色 等景象,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渔
2024年度《渔家傲秋思》课件ppt完整版
10
重点字词解释与注释
2024/3/23
长烟
01
荒漠上的烟。
归无计
02
还没有办法回去。
羌管
03
羌族的笛管乐器。
11
重点字词解释与注释
2024/3/23
霜满地
比喻夜深寒重,胡须都沾上了霜珠。
人不寐
战士们睡不着。寐,睡。
将军白发征夫泪
互文,意为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燕然末勒归无计”,将 军征夫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亲人的思念之情。
02
报国之志
同时,课件也着重展现战士们的报国之志。通过展示战士们奋勇杀敌、
守卫边疆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们坚定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激发观众的
爱国情感。
03
情与志的交融
课件将思乡之情和报国之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战士们内心世界
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观众在感受战士们思乡之情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
诗中刻画了将士们坚守边疆、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展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 感。
2024/3/23
通过赞美边塞将士的忠诚和勇气,诗人传达了忠君报国是每个人应尽的职责和使命 。
23
边塞将士艰辛生活反映
诗中描绘了边塞地区的荒凉景象和将 士们的艰苦生活,如“塞下秋来风景 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句,生动地 表现了边塞的荒凉和孤寂。
2024/3/23
28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方法指导
知人论世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 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
该诗。
2024/3/23
品味语言
通过赏析诗歌的语言特 色,如炼字、修辞手法 等,来感受诗歌的艺术
魅力。
想象画面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优秀课件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优秀课件•课件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艺术手法与特色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目•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互动环节与课堂小结录01课件背景与作者简介创作年代创作地点情感表达词人在西北边塞的军中帐里。
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0302 01《渔家傲·秋思》背景介绍北宋时期,范仲淹在贬官外任时创作。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生平简介范仲淹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曾主持“庆历新政”,致力于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
政治成就范仲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诗词均有很高成就,尤以散文著称。
文学成就范仲淹生平及成就概述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时代背景北宋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民族矛盾尖锐。
范仲淹等有志之士力图改革,振兴国家。
文学地位《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沉的爱国情怀和豪放的诗词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被后人誉为“边塞词”的典范之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2文本解读与赏析全文朗读及录音播放全文朗读提供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语调、停顿和重音。
录音播放配合背景音乐和情境图片,营造浓郁的诗词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重点字词注释与翻译重点字词列出诗词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等重点字词,进行详细的注释和解释。
句子翻译提供诗词中难句、佳句的翻译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含义和表达技巧。
意境描绘与情感表达意境描绘通过描述诗词中的景物、人物、情感等元素,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诗词所营造的意境。
情感表达分析诗词中的情感线索和表达方式,探讨作者通过诗词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03艺术手法与特色分析豪放派诗歌风格特点气势磅礴词中描绘的景物和抒发的情感都具有宏大的气势,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句,展现出豪放派诗歌特有的磅礴之美。
直抒胸臆词人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不掩饰、不造作,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等句,情感真挚而深刻。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优秀课件
征人夜深不能入睡。寐,睡。
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征的士兵。
译
喝一杯浊酒,想起万里之外的故乡,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的
文 打算无从谈起。幽怨的羌笛声悠扬,秋霜满地,征人深夜不能入睡,将
士的头发都白了,眼里流出思乡的热泪。
课文精讲
词牌名
此词押“i”韵:异、意、渔家傲·秋思
结构梳理
渔家傲·秋思
上片: 雁去 写景 长烟
浊酒
下片: 抒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羌管
白发
边声 千嶂 落日 孤城 归无计
肃杀、荒凉、 形势严峻
思乡忧国 壮志难酬
人不寐 凄凉、悲壮、 慷慨、悲愤
征夫泪
主旨归纳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象的 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 表达了他们思乡忧国的情怀,含蓄地表 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 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范仲淹到延州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 筑防御工事,始终处于守势,不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 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孤城闭”三个字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整体感知
朗读《渔家傲·秋思》,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sài
起、里、闭、计、地。
题目。“秋”,点明季 节;“思”即忧思之情, 表明所要表达的情感。
地点 季节 统领全景
塞下 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 森严的特殊背景。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第12课《渔家傲 秋思》课件(3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精读课文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 和牢固。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城”是孤 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 孤独无靠。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而城的坚固与否,更重 要的还在于把守它的驻军。因此,在词的下阕,作者就把边防军人推向 画面中心,集中笔墨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
角:军中的一种乐器 千嶂:崇山峻岭 孤城闭:点明战事吃紧戒备森
严的特殊背景。
译文: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特 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 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 照,孤城紧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 未立。燕然:即燕然山,在今 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 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 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 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谢谢欣赏
凝” ➢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
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来” ➢ 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江苏吴县 (今扬州)人,谥号文正。代表 作:散文《岳阳楼记》,词《苏 幕遮 怀旧》,诗《江上渔者》 等。
运用典故,借雁去衡阳的典故,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既反映了诗人思归念 亲之情,又反衬了边地的荒凉,为下文做铺垫。
(2)“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典。这是全词的核心,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和征夫们的的 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课件
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情感 和寓意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渔家傲秋思的背景、作者、 诗词赏析等
鼓励学生将诗词中的情感和 寓意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提
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 学习和研究诗词提高诗词鉴
赏能力
05
教学资源与作业布 置
THEME TEMPLATE
教学资源
讲解渔家傲秋思的创作背景 和主题
介绍渔家傲秋思的背景和作 者
分析渔家傲秋思的语言特点 和艺术手法
引导学生理解渔家傲秋思的 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文本细读
分析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 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讲解背景:介绍《渔家傲秋 思》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阅读文本:让学生阅读《渔 家傲秋思》理解诗歌大意
讨论交流:让学生讨论诗歌 的主题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
教学评价:通过 课堂提问、课后 作业等方式对学 生的学习效果进 行评价
04
教学过程详解
THEME TEMPLATE
导入新课
引入话题:秋天 季节变换引发学 生思考
展示图片:秋天 的景色让学生感 受秋天的美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提问:秋天的特 点让学生思考秋 天的特点
引出课题:渔家 傲秋思让学生了 解诗歌的主题
整体感知
课件:PPT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教材:相关教材如《渔家傲秋思》教材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提供教学资源和讨论平台
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等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如阅读、写作、讨论等以巩固学习成果
作业布置
阅读理解:阅读《渔家傲秋思》理解诗歌内容 写作练习:根据诗歌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诗词创作:模仿《渔家傲秋思》的格式创作一首诗词 课堂讨论:讨论《渔家傲秋思》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课件(共32张PPT)
这首词分为上下阕,写的内容各是什么 ? 上阕:写景,展现了一幅荒凉凄清的
边塞秋季风光图。
下阕: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 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 之情,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情怀。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范仲淹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导入新课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的忧国 忧民的济世情怀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 除了文学家这一身份为人称道外,范仲淹 还是一名武将,他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 我们就通过《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领 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合作探究
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悲凉、孤寂、思乡。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写作背景
北宋仁宗即位后,国家逐渐形成积弱积贫之势,表面 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了 重内轻外的政策,对内加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 在边疆上长期放松戒备,武备松弛。宝元元年(1038)西夏 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但事起仓促,将不知 兵,兵不知将。以致每战辄败。在这种情况下,范仲淹移知 延州,可以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到 任后,他一方面加紧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 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在暂时稳定 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战后城寨 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这首题为“秋思”的 《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优质课件
名句理解
1、《渔家傲·秋思》中的“_塞__下__秋__来__风__景__异_,_衡__阳__雁__去__无__留__意__”,借用 “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渲染了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 2、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 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千__嶂__里____,_长__烟__落__日__孤__城__闭___。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浊__酒__一__杯__家__万__里__,燕__然__未___勒__归__无__计_”, 词句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故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 之情。
译文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故乡, 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不能早做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士兵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 须发都变白了, 出征的士兵久戍边塞,因思乡而泪湿双目。
诗词鉴赏
炼字:“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
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 的西北边疆。
《 渔家傲·秋思》
文学常识
范仲淹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诗词原文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写作背景
范仲淹于康定元年至庆历三年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 延州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 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 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 “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诗诗词 鉴 赏 词 鉴 赏
用典:借用“燕然勒石”的典故,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 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思念相距万里的故乡,却没有 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到达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表达了词人既期望杀敌报国又思亲念乡的复杂感情。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合作探究 1.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
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1)气候之异。“衡阳雁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
的家乡吴地大不相同。 (2)边声之异。“四面边声连角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 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3)边城之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事吃紧 、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也异于中原城市华灯初上的景象。
作者简介:
范仲淹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苏
州吴县人,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存世。他 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散文《岳阳楼记》的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也是一位 优秀词人。词仅存五首,其中,《渔家傲 · 秋思》写边塞 风光,苍凉悲壮。
背景介绍:
宋仁宗时,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 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 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 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 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 破胆。”这首边塞词就作于此时。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边塞 特有的奇异风光,和我们曾经学过的哪两句 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中考链接
同样是写塞外风光,这首词与王维《使至塞上》 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 光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这首词选取“千峰” “孤城”“长烟”“落日”“边
边界要塞之地,
指景物与江
这里指西北边疆。 南一带不同。
塞下秋来风景异,
即“雁去衡阳”的倒装,
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
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衡阳雁去无留意。
西北边疆秋天的 风光和中原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 了,一点也没有 停留之意。
第12课《渔家傲-秋思》课件(共1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比读
1.都是边塞诗,王昌龄的边塞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呢?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创作背景:在盛唐时期,吐蕃、 突厥曾经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朝 的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 将士们都希望可以打败边疆的敌族, 使天下太平,并且在这个时代立下 战功,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 感染,于是王昌龄就写出了《从军 行》来表达边塞将士的宏伟壮志。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西北边疆秋来风景与中原不 同,大雁南飞衡阳,无半点留 恋之意。四周边塞的各种声音 连同军中号角一同响起,崇山 峻岭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 孤城紧闭。浊酒一杯遥寄万里 思乡绪,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还乡的打算无从谈起。听惯了 幽怨的羌笛,见惯了秋霜满地, 征人夜深不能睡,将军白发长, 士卒热泪泣。
2.男生、女生齐读,请学生点评。
朗读的节奏明显, 有感伤、忧愁、悲壮、沉重
品读
词中你读到了哪些意象或典故,并感悟到怎样的意境或 情感?
示例: 在“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中,我读到“衡阳雁”这个
意象。 脑海中似乎浮现的是这样一个画面:词人立于茫茫荒漠间,
抬头仰望所看见的是排排大雁振翅南飞,而那也是词人家的 方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情感)
词中你读到烘托出一种怎样的环境特点? ②“连角起”点明当时一种怎样的状况? 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怎样的意境? ④“孤城闭”暗示当时边塞处于什么状况之下? ⑤“浊酒”“燕然未勒”寄寓了哪些情感? ⑥“羌管”有何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htt旅p://w思ww:.ywz羁x8.c旅om 之思。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1、上阕描写了怎样的秋景?
上阕描写了碧云、黄叶、绿波、翠烟、青山、 斜阳等景象,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 映 。描绘出一个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拓展延伸
• 美酒浇开诗之花,美诗溢出酒之香,正是酒, 使诗人逸兴遄飞,追风逐电;正是诗,使美 酒频添风雅,更显芳泽。 你能否列举一些与酒有关的诗词, 并说说其抒发的感情吗?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谢谢!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沉郁雄浑
美文共析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 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芳草:古人多以草喻离情别绪 。
黯: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指思乡之愁苦令人黯然 销魂。
3.如何理解“将军白发征夫泪”?
明确: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
久戍不归而白发,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
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
伤流泪。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小结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描写边 塞的战地风光,抒发了作者报国立 功的英雄气概和壮志难酬、思乡忧 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 战士的艰苦生活。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听
读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塞下:边 界要塞 之地,这里指西
大雁向衡阳 译文:
飞去。湖南衡阳 县南有回雁峰,
北边疆。
相传秋末冬初大
塞下秋来风 雁向南至此不再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
南飞。
景异,衡阳雁去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 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 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 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 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 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 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 相思泪。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下阕抒发了作者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渔家傲 秋思
苏幕遮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授课者:xxx
解题:
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 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 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 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 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 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 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 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 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 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 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 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景全异,向衡阳飞
无Hale Waihona Puke 意。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 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
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
角:军
的声音。
中的号 角。
四面边声连
方传来的边地悲声 随着号角响起。重
角起,千嶂里,
重叠叠的山峰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嶂并:列像的屏山障峰一。样 长烟直上,落日斜
照,孤城紧闭。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衡阳雁去
渔 家
上阕写景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异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傲
借
长烟落日
范
景 抒
家万里- 归无计
仲
情
抒发思乡、
下阕抒情 羌管悠-霜满地 报国、壮志
淹
泪
燕然未勒
难酬之情
苍凉悲壮,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 大地。将军和战士不能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比喻夜深
入寐,每日哀伤落泪, 直等到头发花白也难以 回归。
寒重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探究问题
1.塞下秋景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表现了作者和征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译文: •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
然:山名,即今内蒙古境内之 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
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
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 还。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 未刻上平定的功绩,归 家之日无法预计。羌人
羌笛,是羌族的一种 乐器发出的凄切之音, 常让征夫怆然下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