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五首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2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戴望舒
意象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核心意象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情感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风雨吟
芦荻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duò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1941年12月
请同学们跟录音朗读《萧红墓畔口占》《风雨吟》这两 首抒情诗,圈画出诗中的意象,完成下面表格。
风雨吟
芦荻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风雨吟》风 雨 郊原 房舍 Nhomakorabea意象
年轻舵手的心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1941年12月
核心意象
年轻舵手的心
情感 表现出诗人的迷茫和忧惧不安,又 体现出经验不足的“我”力图关怀 社会命运、做出努力的思想。
请同学们跟录音朗读《断章》《统一》这两首哲理诗, 圈画出诗中的意象,完成下面表格。
任务二:
细说意象,体会情感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朗读《月夜》这首抒情诗,圈画出 诗中的意象,完成下面表格。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意象 核心意象
情感
《月夜》
霜 风 月光 树 一株顶高的树
展现出“五四运动”前夕一代青 年的个性觉醒,以及追求人格独 立和思想自由的意识
任务一:
初读诗歌,提出疑问
初读诗歌,提出疑问
《萧红墓畔口占》
点拨式旁批
是自言自语,又是在寂寞地倾诉。诗
句简短却意味深长。
《风雨吟》
提问式旁批
短诗五首PPT
《夜泊牛渚怀古》
总结词:怀古之作
详细描述: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牛渚夜泊时的怀古之情。通过描绘古战场、明月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 古代英雄的敬仰。
03
五首短诗的创作背景与意 义
《静夜思》的创作背景与意义
创作背景
李白在扬州旅舍的月夜下,看到 明亮的月光,联想到远方的家乡 ,创作了这首诗。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登 高远眺的景象的描绘,表
达了豪情壮志。
风格
深邃悠远:诗歌所表达的 情感深邃悠远,引人深思
。
《望庐山瀑布》的艺术手法与风格
艺术手法
01
比喻:将瀑布比作银河, 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壮丽 。
奔放不羁:诗歌语言奔放 不羁,意境开阔,给人以 奔放不羁之感。
02
03
04
05
06
夸张:诗人运用夸张的手 法,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 观。
风格
形象生动:诗人对瀑布的 描绘形象生动,让人仿佛 身借用了古代典故,增 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风格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夜泊 牛渚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
怀古之情。
沉郁顿挫:诗歌情感沉郁, 意境深远,给人以沉郁顿挫 之感。
含蓄蕴藉:诗歌所表达的情 感含蓄蕴藉,引人深思。
《登鹳雀楼》
总结词
登高远眺之作
详细描述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场景,通过描绘黄河、云海等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豁达情怀。
《望庐山瀑布》
总结词
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通过描绘瀑布的磅礴气势和飞流直下的景象,表 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夜泊牛渚怀古》的创作背景与意义
统编(部编)版初三语文9年级下册 第1单元《短诗五首》教学课件(共41张PPT)
统一
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表现 主题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怎样理解 “繁多是个谎言”?
品读诗歌感悟诗意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繁多是个谎言”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戴望舒
萧红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戴望舒的凭吊情深意切,你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这深厚的情谊了吗?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我等待着”, “我”在等待什么呢?
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香港被日本占领,戴望舒因宣传抗日被日本宪兵抓进监狱,受尽折磨,出狱后,他发现原来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帮助,早已纷纷离开,只留诗人孤身一人。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如果有来生,要化成一阵风,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歌朗诵会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月 夜
沈尹默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开中国白话诗歌之先河。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沈尹默《三弦》 沈尹默《鸽子》戴望舒《雨巷》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鲁 藜《泥土》顾 城《远与近》艾 青《我爱这土地》
与诗相伴且吟且行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结合“卷”“奔”“海”“舟”“舵手”等词语,想象描绘诗歌的画面。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风”“雨”象征意义?“大地” 深层内涵?
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表现 主题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怎样理解 “繁多是个谎言”?
品读诗歌感悟诗意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繁多是个谎言”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戴望舒
萧红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戴望舒的凭吊情深意切,你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这深厚的情谊了吗?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我等待着”, “我”在等待什么呢?
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香港被日本占领,戴望舒因宣传抗日被日本宪兵抓进监狱,受尽折磨,出狱后,他发现原来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帮助,早已纷纷离开,只留诗人孤身一人。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如果有来生,要化成一阵风,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歌朗诵会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月 夜
沈尹默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开中国白话诗歌之先河。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沈尹默《三弦》 沈尹默《鸽子》戴望舒《雨巷》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鲁 藜《泥土》顾 城《远与近》艾 青《我爱这土地》
与诗相伴且吟且行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结合“卷”“奔”“海”“舟”“舵手”等词语,想象描绘诗歌的画面。
品读诗歌 感悟诗意
“风”“雨”象征意义?“大地” 深层内涵?
新统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优质ppt教学课件
1.朗读诗歌,圈画出重点字词并解释。 (1)漫漫:(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2)舵手: 掌舵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3)埋没: 使不显露或不起作用。 (4)装饰: 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2.选词填空。(填序号) (1)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 B (A.站着 B.立着 C.站立), 却没有靠着。 (2)你却卧听着海涛 A (A.闲话 B.说话 C.闲聊)。 (3)你 B (A.装扮 B.装饰 C.装修)了别人的梦。 (4)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 C (A.袭来 B.冲来 C.奔 来)。 (5)因为一切果实并无 B (A.差别 B.差异 C.差距)。
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 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 《风雨吟》中的“来”“海”。
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 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 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合作探究
品韵,感受形式之“新”。 1.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月夜》全诗每句均以虚词“着”字结尾,形成统一的结构 韵律,构成反复,并通过第三、四句的长短变化,带动诗歌的节奏, 读来错落有致。
《萧红墓畔口占》每行字数大体相等,形式较为整齐,其中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两句诗放一行,节奏富于变化。
《萧红墓畔口占》示例:“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 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 友人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 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断章》示例:“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该句中主客体处于“装饰”与“被装饰”的关系中,却相互不知道, 让人感到有种“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无奈和失望。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60张PPT)
明确: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只要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 着叶的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统 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 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 存在的认知规律。
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具 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 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 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 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 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
风雨吟
芦荻
【芦荻】1912年生,现代 走近作者
诗人。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 南海。曾与人合编刊物。1956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任暨 南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桑野》 《驰驱集》《芦荻诗选》等, 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著 作行世。本诗写于1941年。
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戴 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 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以后,原先 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 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 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 地、寂寞地等待、等待……过了多年, 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萧红。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跋山涉水,友谊深厚;
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
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 斗精神。
思考
• 如何理解“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着,却没有靠 着”这两句适当深刻含义?
• 《月夜》每一句末都有“着”,是否重复?有何作 用?
•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_____的坚强性格和____的奋 斗精神。
• 却字并没有贬低树的高大,同时凸显出我的(傲 然自立)。
• 不重复。“着”字是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突出特色。 这四个“着”字的恣意铺排,是引发诗意的源泉。“ 着”放在句尾,在整体上起到了一种很好的平衡作 用;同时,着的音节显示了某种坚韧和执着,形 成了与诗的主题相得益彰的效果。
《短诗五首》PPT教学课件
3 短诗五首
C
C.《断章》通过主客位置的流转,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人生悲哀。D.《风雨吟》中的“我”像一个缺乏经验的年轻舵手,忧思满怀,不知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3 短诗五首
[解析] 《断章》通过主客位置的流转,表现出了世间人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5.说说你对《月夜》中的“树”和《萧红墓畔口占》中的“红山茶”的理解。
3 短诗五首
[答案]在《月夜》一诗中,于“霜风”“月光”里,“树”傲然独立,象征着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不妥协、不退缩的独立人格追求。在《萧红墓畔口占》一诗中,诗人以色彩绚烂的“红山茶”隐喻和赞扬亡者生命之灿烂,人格之高洁;同时,也映照出悼者内心的庄严与热烈。
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风雨吟》一诗的第二小节。
3 短诗五首
结构图示
3 短诗五首
独立不倚
语谈情浓
主客流转
忧惧不安前途迷茫
期盼和平
3 短诗五首
考点聚焦体味诗歌中蕴含的哲理考点解读:体味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是中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重要考点。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歌,不仅意境优美,内容丰富,而且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认真阅读,仔细体味,既可以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又能对我们的人生有所启迪。
3 短诗五首
答题技巧:(1)联系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2)赏析诗歌形象,体会诗歌所蕴含的哲理。(3)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领悟诗歌所蕴含的哲理。答题模式:这首诗运用……的手法,借助……意象,阐述了……的道理。
3 短诗五首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漫歌》《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等。
C
C.《断章》通过主客位置的流转,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人生悲哀。D.《风雨吟》中的“我”像一个缺乏经验的年轻舵手,忧思满怀,不知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3 短诗五首
[解析] 《断章》通过主客位置的流转,表现出了世间人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5.说说你对《月夜》中的“树”和《萧红墓畔口占》中的“红山茶”的理解。
3 短诗五首
[答案]在《月夜》一诗中,于“霜风”“月光”里,“树”傲然独立,象征着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不妥协、不退缩的独立人格追求。在《萧红墓畔口占》一诗中,诗人以色彩绚烂的“红山茶”隐喻和赞扬亡者生命之灿烂,人格之高洁;同时,也映照出悼者内心的庄严与热烈。
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风雨吟》一诗的第二小节。
3 短诗五首
结构图示
3 短诗五首
独立不倚
语谈情浓
主客流转
忧惧不安前途迷茫
期盼和平
3 短诗五首
考点聚焦体味诗歌中蕴含的哲理考点解读:体味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是中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重要考点。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歌,不仅意境优美,内容丰富,而且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认真阅读,仔细体味,既可以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又能对我们的人生有所启迪。
3 短诗五首
答题技巧:(1)联系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2)赏析诗歌形象,体会诗歌所蕴含的哲理。(3)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领悟诗歌所蕴含的哲理。答题模式:这首诗运用……的手法,借助……意象,阐述了……的道理。
3 短诗五首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漫歌》《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等。
部编版《短诗五首》PPT优质课件
2.谈谈你对《萧红墓畔口占》中“到你头边放一束 红山茶”一句含义的理解。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萧红 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 睡等复杂的感情。“红山茶”是诗人使用的隐喻, 这一隐喻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对萧红的赞美与激赏, 既寄托着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着她红山茶般高 洁、朴素的生命。
树 ” , 寥 寥 几 笔 就 把 三 个 意 象 勾 勒 出 来 , 又 使 诗 中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它既写了思慕追求,又深刻细微,止当所止,虽然有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也不陷
的 “ 我 ” 的 卓 然 独 立 于难以自拔的境地。此诗的感情率真、淳朴、健康。
5.《统一》中怎样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这句话是比喻的说法。世间万物各有各的特点,也 就呈现出“繁多”的表象。但在作者看来,所有的 叶子和花从本质上又是一样的。所以,繁多只是一 个空洞的数量,究其本质,都是同一事物。
达标训练
【基础过关】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哪一
鉴赏品析
的
形
象
,
在
“
霜
风
”
“
月
光
”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的 一 “ 吹 ” 一 “ 照 ” 中 , 显 得 越 发 清 晰 生 动 , 写 意 3.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解析】诗人由现实生活中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由实到虚。“现”字与首句的“明” 字相照应,准确地描摹出夜空中星星闪现的过
《短诗五首》PPT免费课件【精选推荐课件】
2.白描手法的运用,又使诗中“我”的卓然独立的 形象,在“霜风—明月”的“一吹—一照”中,显得越 发清晰、生动,写意传神,颇有韵致。此外,诗以动词 “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尾 “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于散文之美。
鉴赏评价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是怎样表现出这种思 想的?
《月夜》这首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 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 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 “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也即是五四前后的 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 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拓展延伸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 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 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风雨吟》这首诗可能写于20世纪30年代后 期。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一个广东诗人, 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应该十分熟悉。 《风雨》一诗的立意,在当年应该很新颖。它将自然的 风雨、社会的风雨以及心中的风雨融合在一起。
芦荻(1912—1994),原名陈 培迪,广东省南海县人。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旗下高 歌》《田园新歌》《海南颂》等。
聂鲁达,智利当代诗人。13岁开 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 《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 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 智利诗坛。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创作主题,一个 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他早期的爱 情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鉴赏评价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是怎样表现出这种思 想的?
《月夜》这首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 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 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 “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也即是五四前后的 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 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拓展延伸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 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 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风雨吟》这首诗可能写于20世纪30年代后 期。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一个广东诗人, 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应该十分熟悉。 《风雨》一诗的立意,在当年应该很新颖。它将自然的 风雨、社会的风雨以及心中的风雨融合在一起。
芦荻(1912—1994),原名陈 培迪,广东省南海县人。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旗下高 歌》《田园新歌》《海南颂》等。
聂鲁达,智利当代诗人。13岁开 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 《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 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 智利诗坛。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创作主题,一个 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他早期的爱 情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短诗五首》PPT[课件整理]教学教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手法多样,语气委婉。诗人托物咏志,以霜风、 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 “我”。而白描手法的运用,更使诗中“我”显 得卓然独立。此外,诗中动词“照”“靠”押韵, 却在每行诗末缀以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 节奏舒缓自然。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随口吟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手法多样,语气委婉。诗人托物咏志,以霜风、 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 “我”。而白描手法的运用,更使诗中“我”显 得卓然独立。此外,诗中动词“照”“靠”押韵, 却在每行诗末缀以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 节奏舒缓自然。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随口吟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3 短诗五首课件(共33张PPT)
《统一》 (聂鲁达)
是这一朵” 对个体差异性,回归统一性的
本质思考
在诗歌的话语中感受历史前行的力量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等待着,长夜màn màn( 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 涛闲话。
(2)明月zhuāng shì( 装饰 )了你的窗子,/你zhuāng shì( 装饰 )了别人的梦。
3* 短诗五首
1. 诵读诗歌,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
的哲理。 3. 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
《短诗五首》中,前四首为中国新诗,末一首为外 国诗。节奏韵律是诗歌重要的文体特征,新诗建行自由, 押韵更加宽泛,句式自主性强,自由浪漫,朗朗上口。
《月夜》 《短诗五首》—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 “月光明明的”
— —
霜风的冷寂之感 有了生机
月光的冷清之感 有了亮色
诗人并没有
《萧红墓畔口占》
寞 “走的六长小途时”寂—回得应到,热于烈是的
《短诗五首》
(戴望舒)
只有等待
伤逝之作,真挚的怀念在诗
中平静地流淌
《(卞断之章琳》)
()
A. 这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
其内容新颖、内涵丰富的缘故。(删去“的缘故”)
B. 到顺德大良秀丽典雅的清晖园和清幽自然的凤岭公
园游览,是我们这次春游的归途。(把“归途”改为
“旅途”)
C. 参观科技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还能够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把“培养学生 热爱科学的情感”和“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 互换位置)
第一个画面 第二个画面
—“看”和“风景”构成联系 —由“装饰”建立起关联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63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主旨概括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去拜谒萧红墓的经 历和感想,表达了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 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思念与缅怀,对生 命之旅深沉的感慨与反思。
断章
biàn
卞之琳
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虽然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
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 境。请你找出来。 “站在桥上的你” “楼上看风景的人” “桥”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如何理解“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 “长途”强调距离之远 “寂寞”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
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 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不说“墓畔”而说 “头边”,蕴藏着诗人 痛惜萧红的早逝,希望 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 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 复杂的感情。
显示出“五四”时期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 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主旨概括
诗歌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表现了 “五四”时期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强大 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 解放的奋斗精神。
“口占”,随口吟成,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 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看过诗题, 再读诗篇本身,短短四行,既无沉痛的语言,也不见 泪水的痕迹,给人的印象并不强烈。
(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所有...是...” “所有...无非...”
“整片...是...” 不仅在诗句上构成对应, 在句式上也较为统一,
呈现一种整齐美。
比较阅读,总结共性
1.与《梅岭三章》相比,它们在形式上、语言上的“新”表现在哪里?
形式新:
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 韵律上,押韵比较自由,但是一般会遵循一定 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短诗五首(共28张ppt)
海涛( tāo )
装饰( shì )
霜风( shuāng ) 寂寞( mò ) 舵手( duò )
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 属的东西,使美观。
舵手:掌舵的人。
寂寞:孤单冷清。
自主 探究
品味课文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月夜》:在清冷中不乏坚守。
《萧红墓畔口占》:虽孤寂、悲凉而 又充满惋惜、敬佩。
《月夜》:对比衬托(环境与人物的对比、反衬; 树与人的对比、正衬)和隐喻。
《萧红墓畔口占》:象征(红山茶)与反讽(闲话)。
探究 特点
总结手法
《断章》:对举互文和隐喻。 《风雨吟》:动静结合、隐喻象征。 《统一》:铺垫、衬托。
检测小结
这五首短诗中,你认为哪一意象最能触动你?
《月夜》中的“我”与“顶高的树”并立,却不依 靠树木,立于天地之间,展现着自我的风姿和人格的 独立。
自主 探究
品味课文
《统一》:主要的意象是叶、花、果实、树木、大地。 叶、花、果实、树木这些意象是从数量和形体等形式上 认知的。对“整片大地是一朵花”的认知,可从本质与 哲理等内涵上去理解,其中蕴含着“一花一世界”的禅 意。前几个意象铺垫蓄势,后一个意象势成定格。
合作 探究
探究旨意
这几首短诗,诗人直面他们所处的时代,各 自表达了什么主旨?
《月夜》:在寒冬月夜的清冷中,诗人追求 人 格独立,像一棵笔直的树,立于天地间。
《萧红墓畔口占》:走出悼亡的孤寂、惋惜, 探索人生的奥秘,获得一份超然的宁静。
合作 探究
探究旨 意
《断章》:自然之美,蕴含哲理——人不 应被一些世俗观念束缚,而应透悟人生与 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短诗五首》PPT课件下载[优秀课件资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感知课文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感知课文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感知课文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短诗五首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名片和写作背景,理解五首诗歌的 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画面感。
(3)理解诗人们所处的时代特色,引导学生体会 诗歌中真、善、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关注自我、 关注生活、关心人民的意识和情感。
预习检测: (1)诵读全文,体会诗中情感。 (2)作者名片和写作背景。
小组合作探究——赏读诗歌
五首诗中你最喜欢哪首诗?请向大家推荐,并说 明推荐理由(可从修辞、意象、语言、炼字、思想 感情等方面进行推荐)
我的赏析
月夜
全诗共四句,第一句以风吹写动,第二句以月照言静,前 两句在动静交融中烘托出萧瑟苍凉的氛围。诗人写“风”而仅 用“霜”字加以形容,既点明了晚秋时节的时间背景,又传达 出“吹着”的“风”寒意逼人的触觉感受。第三句由写物过渡 到写人,抒情主人公“我”被赫然推到读者面前,由此开拓出 全诗的新气象。“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一句,是对 “我”的描写更是“我”发出的“独立宣言”,诗人用“并排” 形象地写明“我”如何“立着”,其中含有“我”与“树”齐 头并进之义,借写“顶高的树”突出“我”的高大。
《月夜》里,“我”的发现、“我”的觉醒、“我”的张 扬正是“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表现。而最后一句“并 没有靠着”与第三句“并排立着”相呼应,进一步彰显了在寒 冷寂寞的环境中“我”的独立与自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的思 想得到了更为明晰的表现,诗歌的精神主旨也上升到新的层次。
感知课文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感知课文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感知课文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短诗五首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名片和写作背景,理解五首诗歌的 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画面感。
(3)理解诗人们所处的时代特色,引导学生体会 诗歌中真、善、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关注自我、 关注生活、关心人民的意识和情感。
预习检测: (1)诵读全文,体会诗中情感。 (2)作者名片和写作背景。
小组合作探究——赏读诗歌
五首诗中你最喜欢哪首诗?请向大家推荐,并说 明推荐理由(可从修辞、意象、语言、炼字、思想 感情等方面进行推荐)
我的赏析
月夜
全诗共四句,第一句以风吹写动,第二句以月照言静,前 两句在动静交融中烘托出萧瑟苍凉的氛围。诗人写“风”而仅 用“霜”字加以形容,既点明了晚秋时节的时间背景,又传达 出“吹着”的“风”寒意逼人的触觉感受。第三句由写物过渡 到写人,抒情主人公“我”被赫然推到读者面前,由此开拓出 全诗的新气象。“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一句,是对 “我”的描写更是“我”发出的“独立宣言”,诗人用“并排” 形象地写明“我”如何“立着”,其中含有“我”与“树”齐 头并进之义,借写“顶高的树”突出“我”的高大。
《月夜》里,“我”的发现、“我”的觉醒、“我”的张 扬正是“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表现。而最后一句“并 没有靠着”与第三句“并排立着”相呼应,进一步彰显了在寒 冷寂寞的环境中“我”的独立与自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的思 想得到了更为明晰的表现,诗歌的精神主旨也上升到新的层次。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4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 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 性格和奋斗精神。
诗歌赏析
3.分析《月夜》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白描手法使诗中“我”的卓然独立 的形象,在“霜风”“明月”的一“吹 ”一“照”中,显得越发清晰、生动, 写意传神,颇有韵致。此外,诗以动词 “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 一个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节 奏舒缓自然,富于散文之美。
诗歌赏析
1.《风雨吟》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 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 “海”“舟”“舵手”等等,想象画面并描绘出 来。
“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 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 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 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 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 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萧红一生身世坎坷,1942年1月22日, 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得不到正常的治疗, 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
朗读诗歌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诗歌赏析
1.“口占”是什么意思?“口占”一词有着怎样的 意味?
诗歌赏析
3.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 ?还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中的风雨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 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 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 ,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磨难 。
统一【智利】聂鲁达作名片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 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 歌》等。
写作背景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
诗歌赏析
3.分析《月夜》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白描手法使诗中“我”的卓然独立 的形象,在“霜风”“明月”的一“吹 ”一“照”中,显得越发清晰、生动, 写意传神,颇有韵致。此外,诗以动词 “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 一个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节 奏舒缓自然,富于散文之美。
诗歌赏析
1.《风雨吟》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 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 “海”“舟”“舵手”等等,想象画面并描绘出 来。
“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 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 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 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 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 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萧红一生身世坎坷,1942年1月22日, 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得不到正常的治疗, 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
朗读诗歌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诗歌赏析
1.“口占”是什么意思?“口占”一词有着怎样的 意味?
诗歌赏析
3.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 ?还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中的风雨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 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 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 ,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磨难 。
统一【智利】聂鲁达作名片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 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 歌》等。
写作背景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自主 探究
品味课文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月夜》:在清冷中不乏坚守。
《萧红墓畔口占》:虽孤寂、悲凉而 又充满惋惜、敬佩。
2020/10/13
11
自主 探究
品味课文
《断章》:赞美人生的自由与超越。
《风雨吟》:为“人生”“社会”“民族” 深深忧虑。
《统一》:赞美生命异而各美、同而共融。
2020/10/13
《风雨吟》:在时代的风雨中,每个人都 应肩负使命,奋发有为,在搏击中实现价 值。
2020/10/13
20
合作 探究
探究旨意
《统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用变 化的眼光去看万物,万物是纷纭的;用统一 的眼光去看万物,万者即一,共同构成一个 有机的、和谐的整体——世界。
2020/10/13
21
探究 特点
18
合作 探究
探究旨意
这几首短诗,诗人直面他们所处的时代,各 自表达了什么主旨?
《月夜》:在寒冬月夜的清冷中,诗人追求 人 格独立,像一棵笔直的树,立于天地间。
《萧红墓畔口占》:走出悼亡的孤寂、惋惜, 探索人生的奥秘,获得一份超然的宁静。
2020/10/13
19
合作 探究
探究旨 意
《断章》:自然之美,蕴含哲理——人不 应被一些世俗观念束缚,而应透悟人生与 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2020/10/13
8
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
墓畔( pàn )
海涛( tāo )
装饰( shì )
霜风( shuāng ) 寂寞( mò ) 舵手( duò )
2020/10/13
9
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 属的东西,使美观。
舵手:掌舵的人。
寂寞:孤单冷清。
2020/10/13
《月夜》:短诗清晰地勾勒了一幅“月夜”场景, 意象有霜风、月光、高树和“我”。前两者以“境” 为主,凄清;后两者以“象”为主,独立。
2020/10/13
14
自主 探究
品味课文
《萧红墓畔口占》:静态的意象共有四个(长途、红 山茶、长夜、海涛),各有象征意味——路长情浓,红茶 艳美,长夜含情,海涛寓意;动态的意象也是四个(走, 放,等,听)——前三个动态是写诗人,后一个动态写故 人,前后形成对比。
概括特点
读了五首短诗,你能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吗?
(1) 都是早期白话诗,都很精短,既有 对古代诗词的传承,又有走向新诗的创新。
(2) 诗中的意象均鲜明、具体、生动, 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20/10/13
22
探究 特点
概括特点
(3) 诗的形式和表现手法都十分灵活, 追求一种表达上的自由。
(4) 多与当时黑暗的政治背景相联系, 体现一代人不屈的抗争精神与不懈追求。
12
自主 探究
品味课文
几位诗人有着怎样共同的生活背景?
他们都生活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时期,都 有学习先进文化的经历,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拘 泥守旧,而是追求创新。他们的作品在语言和风格 上都一反过去的拘束,表现得朴素自然。
2020/10/13
13
自主 探究
品味课文
短诗中的意象各有哪些?各自有什 么特点?彼此有怎样的联系?
2020/10/13
4
学情 诊断
作者简 介
戴望舒(1905-1950)
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 代诗人、翻译家。 主要作品: 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 岁月》等。
2020/10/13
5
学情 诊断
作者简 介
卞之琳(1910-2000)
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 主要作品: 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 历》,合集《汉园集》等。
2020/10/13
6
学情 诊断
作者简 介
芦荻(1912-1994)
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 主要作品: 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2020/10/13
7
学情 诊断
作者简 介
聂鲁达(1904-1973)
智利当代著名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 文学奖。 主要作品:《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 的歌》《漫歌》等。
2020/10/13
25
检测小结
这五首短诗中,你认为哪一意象最能触动你?
《月夜》中的“我”与“顶高的树”并立,却不依 靠树木,立于天地之间,展现着自我的风姿和人格的 独立。
《萧红墓畔口占》中的“红山茶”鲜艳夺目,充满 生机与活力。“红山茶”孕育着这首诗的感情深度: 细腻,深沉,节制,委婉中蕴含着激情。
2品味课文
《断章》:前两句构成“看风景”画面——有 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后两句构成 “明月装饰”画面——有明月、有窗子、有梦。 两幅画面,两个时空,同为相对关系,透出哲学 思考。
2020/10/13
16
自主 探究
品味课文
《风雨吟》:风、雨、海、舟、大地、郊原、房 舍、年轻的舵手构成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寓示着风雨 飘摇的时代。自然界的风雨暗示着社会的风雨、心中 的风雨、政治的风雨。
2020/10/13
23
探究 特点
总结手法
作者们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
分别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月夜》:对比衬托(环境与人物的对比、反衬; 树与人的对比、正衬)和隐喻。
《萧红墓畔口占》:象征(红山茶)与反讽(闲话)。
2020/10/13
24
探究 特点
总结手法
《断章》:对举互文和隐喻。 《风雨吟》:动静结合、隐喻象征。 《统一》:铺垫、衬托。
2020/10/13
17
自主 探究
品味课文
《统一》:主要的意象是叶、花、果实、树木、大地。 叶、花、果实、树木这些意象是从数量和形体等形式上 认知的。对“整片大地是一朵花”的认知,可从本质与 哲理等内涵上去理解,其中蕴含着“一花一世界”的禅 意。前几个意象铺垫蓄势,后一个意象势成定格。
2020/10/13
沈尹默 的书法用笔挥洒自
如,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笔墨跌宕起伏,浓淡相间, 有欧阳询之神韵,带赵孟頫 之骨肌,深受众多文人墨客 的赏识。
2020/10/13
3
学情 诊断
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
原名君默,浙兴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 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 《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短诗五首
2020/10/13
1
课时目标
1.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味 诗歌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2.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画 面,理解其意境美。
3. 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早期白话诗的共同特点,激 发对现代诗歌的审美情趣。
2020/10/13
2
学情 诊断
情境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