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教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章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章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章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青岛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温度与内能(课时1)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温度、内能和热量。

“温度”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小学科学课基础上进行的,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内能”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学生把分子动理论和机械能中的动能和势能作类比引入的,给出内能的单位及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的热传递。

“热量”这部分内容是通过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之一——热传递延伸而得出的,教材最后安排“加油站”,让学生了解传递有三种形式和条件。

本节教材授课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温度,第二课时学习内能。

二、教学/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1)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科学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2)会使用温度计测温度,会正确读取温度值。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遇到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三、重点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1、教学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为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及指导下主动的,积极的探索,用自己的实践去亲自感悟。

教学过程体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教师用和蔼的笑容和充满激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模式:透镜式教学法3、教学评价方式:(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交流及时给与鼓励(2)通过分组实验,对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集体主义、创新意识给与积极评价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本次教学需要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电化辅助教学。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12.2热量与热值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12.2热量与热值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12.2 热量与热值【教学目标】1.知道热量的定义、符号和单位.2.知道热量与内能和温度的关系.3.了解并掌握物体吸热或放热与质量和温度的关系.4.知道热值的定义,会用Q=qm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燃烧的效率.【教学重难点】1.理解热量与内能和温度的关系.2.会用公式Q=qm进行计算,了解燃烧的效率.【教学过程】一、什么叫做热量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度量呢?热量是物体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当仅有热传递时,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2.符号:热量通常用符号Q表示,吸热时Q吸,放热时Q放.3.单位:焦(J)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来的热量约为103J4.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一个物即使试温度很高,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多.不能说一个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只能说一个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二、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段内容是通过对水加热的实验,让学生认识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实验既可以巩固加深学生对热量概念的理解,又为下节课学习比热容打基础.活动1:实验之前,应先提出问题: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事实猜想.进行猜想可以为后面的实验研究定向,同时对最终理解实验结论具有铺垫作用.活动A按照教材设计进行即可.活动B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如何控制变量.为方便计算,同时考虑到课堂上加热的时间有限,取100g、200g、300g的水即可.对质量不同的水进行加热时,如果用酒精灯作热源,要保证每个酒精灯的火焰大小、燃烧情况基本相同.得出结论后,教材给出了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里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适当扩展一下:1kg砂石温度升高1℃时,需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1kg砂石温度升高10℃,需吸收多少热量?10kg砂石温度从10℃升高到100℃,需吸收多少热量?与水对比,你有什么发现?这样会对后面学习比热容作好铺垫.三、燃料的热值热值是表征燃料完全燃烧时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是选择燃料的主要依据.热值问题可以从生活中需要大量的热量引出.例如,通过阅读教材或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判断属于上面的哪一类.再提出思考讨论题:这些不同燃料燃烧的过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交流后,教师及时总结,明确燃料燃烧过程都要放热,但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相等.为了表示燃料燃烧时这种放热本领的不同,物理学中引入了热值的概念.至此可以顺势给出热值的定义和单位.常见燃料的热值表比较简单,类似的表格前面见过多次,可以让学生阅读表格,谈谈有什么发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燃料的热值表示的含义,知道表示气体热值时单位常用J/m3,在常见燃料中氢的热值是最大的.有关热值的计算公式比较简单,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题目或者教师另选类似的题目进行练习.这里的计算只为帮助认识热值,不必扩展更多更深.燃烧的效率问题和污染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只是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或只由教师讲述,都显得比较枯燥,难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更不能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效果.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视觉信号来突出这个问题,如用挂图或多媒体投影展示锅炉烟囱、蒸汽机车冒黑烟等类似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燃烧存在哪些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最后归结到燃烧效率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指出燃料不能完全燃烧会浪费燃料,降低效率,造成污染.还可回扣到热值定义中的关键词“完全燃烧”,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限定.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燃料燃烧所产生热量的流向,知道哪些是有用的,哪些被浪费掉了,进一步理解效率的意义.在比较普通家用煤炉、普通燃煤锅炉和现代化锅炉的效率时,通过多媒体投影、挂图展示相关情景,可以产生更加形象化的效果.教师还应加以引申,让学生知道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目标.活动2: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热值概念的理解,运用热值概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的第1个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可以个人活动,也可小组活动.第2个问题应与课后课外活动1结合起来,布置每个学生回家完成.就一个班级而言,最好有不同燃料结构的家庭调查进行对比,以丰富学生对我国家庭燃料结构与节能措施的认识.一定要让学生实际进行调查,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中“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信息浏览栏目对西气东输作了简单介绍,是希望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现实中的重大问题.西气东输是我国近年来重要的工程项目之一,是解决东部能源紧缺的重要举措,对东部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让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搜集有关信息,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共享.课外活动1:是一个以调查、访问、观察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性活动,意图是希望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我们周围普通人生活的变化和发展,感受社会的不断进步,进一步激发学生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热情.实际教学中,对不同层次、不同条件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也可结合研究性学习课程,将它作为一个课题,组织小论文评选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自己也要带头进行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课外活动2: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数据表,从中提取有用信息,通过计算来分析讨论有关饮食、运动和身体成长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关注自身的发育和发展,并形成运用数据来分析和判断生活现象的意识,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于第1个问题,由于需要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计算,因而具有一定的难度.建议按性别将男、女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活动,得出若干结果,再进行汇总.以13~15岁年龄段的女生为例,每天需要淀粉0.56kg,而16岁的男生则每天需要淀粉0.70kg.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即可.第2个问题则可以结合当前我国青少年大量出现的“小胖墩”、“豆芽菜”这类亚健康体形的原因展开讨论,也可以与本章其他内容综合在一起,让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参与讨论交流.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要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和身边的实际,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自己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健身意识.以上两个活动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绝佳素材,老师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活动,切实有所收获.【课堂小结】1.热量: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2.当仅有热传递时,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3.1kg纯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4.热值: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优秀教案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优秀教案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内能的概念,学会利用内能原理进行计算;2.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3.能够运用热力学知识解决与内能和热机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热机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2.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3.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变化规律。

三、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是研究热和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物理学科,包括内能、温度、热量、功等基本概念。

内能的概念内能是宏观物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之和,它与物体的质量、结构、温度等因素相关。

内能的计算方法内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U = \\frac{3}{2}nRT $$其中,U表示内能,n表示摩尔数,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

内能的变化内能的变化包括外界对系统进行的热量变化和系统对外界进行的功变化。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内能变化等于热量变化加上功变化:$$ \\Delta U = Q - W $$其中,$\\Delta U$ 表示内能的变化,Q表示外界对系统的热量变化,W表示系统对外界的功变化。

2. 热机的工作原理及效率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的器件,包括蒸汽机、内燃机、轮机等。

热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温差进行热能传递,从而驱动工作物质运动。

热机效率热机效率是指热机输出的功与吸收的热量的比值,一般用以下公式计算:$$ \\eta = \\frac{W}{Q_H} $$其中,W表示输出的功,Q H表示吸收的热量。

3.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领域中的具体表述,它指出一个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和对外做功的代数和。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应用于热机的能量分析和热水平衡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内能、热机等热力学概念及其应用。

2. 归纳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整理归纳内能、热机等概念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应用方法。

第十二章内能和热机导学案

第十二章内能和热机导学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智升学校物理导学案设计课题主备 《第十二章 内能和热机》课型:新授课 课时: 审核:—— 组别:~陈甲卯 班级 评价【学习目标】 参与:姓名:- 家长签名:笔记、批注【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第十二章内能和热机一、内能: 1、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 能。

2、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 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 块。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 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 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 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 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 机械运动 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 分子 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 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二、内能的改变: 1、 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一一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

(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 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 会减 少。

②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 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内能与热机教案

内能与热机教案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1课时教案
备课学校:执笔人:
课前:提前下发与本课时对应的基础知识“复习导航”。

课中:
一、基本知识回顾(约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课前完成的本课时“复习导航”看课本上与本讲内容对应的部分。

【教师点拨】提醒学生关注本课时的重点概念。

1、区别“温度”、“内能”、“热量”
2、理解比热容;比热容的大小反映了什么。

3、物体吸、放热的公式
4、计算燃料燃烧放热的公式。

二、学案导学(约22分钟)
【基础回顾】部分
学生活动(约5分钟):做完【基础回顾】部分的题目。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17分钟左右):让学生重点讨论【基础回顾】第3、4两题
三、【我的收获】(约5分钟)
1.如何区别“温度”、“内能”、“热量”?
2.改变内能的方式及各种能量的转化
四、【随堂练习】(约10分钟)
【随堂练习】1至7题学生展示;
五、【小测验】约5分钟)
复习下一课时内容:。

初中初三物理上册《内能与热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三物理上册《内能与热机》教案、教学设计

小窍门。 作业要求: 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注重思考过程,提倡创新思维。 2. 实验报告要规范、清晰,步骤详细,数据准确。 3. 图形绘制要求工整、美观,表述清楚。 4. 计算题要列出详细的计算过程,注意单位的转换。 5. 拓展资料阅读和读后感要真实、有深度,体现出学生的思考。 6. 家用电器节能分析要结合实际,具有可行性。
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 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的计算。 - 能量守恒定律在内能和热机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 内能概念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 热机效率的理解,以及影响热机效率的因素分析。 - 实验操作中的精确测量和数据处理的技巧。 (二)教学设想 1. 针对重点内容的设想: - 采用直观的实验演示和动画模拟,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内能的概念和内能与温度、热量的 关系。 - 通过对热机模型的拆解和组装,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 理解。 - 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内能和热机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2. 针对难点内容的设想: -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内能理解上的难题,教师适时 给予指导和反馈。 - 设计一系列热机效率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数据分析,探索影响热机效率的因素, 培养学生实证思维。 - 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难点,教师应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并鼓励学生多次实践,以提 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3. 教学策略: - 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寻找答案。 -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 设计分层作业和评价,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不同难度的任务和挑战,使每位学 生都能获得成就感。 4. 教学评价: - 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不仅通过书面测试,还包括口头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展示等 多种形式。 - 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学内容: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内能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内能的兴趣。 教学过程: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个热水袋,提问:“为什么热水袋可以让我们感到温暖?” 引导学生思考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接着,提出问题:“在冬天,我们常用暖气来取暖,那么 暖气是如何将热量传递给我们的?”从而引入内能的传递和转化。 2. 教学内容:回顾之前学习的能量知识,为学习内能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带领学生回顾机械能、电能等能量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内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 联系与区别。

内能与热机 -完整版教学设计

内能与热机 -完整版教学设计

内能与热机一、物体的内能1、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而不是指单个分子的能量。

(2)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物体质量、温度和体积,因为质量决定了分子的数目,温度决定了分子热运动的快慢,而体积与分子势能有关。

同一物体条件下:①同体积: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②同质量: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内能越大。

※重要考点:温度影响物体的内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①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微观)机械能:是整个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宏观)。

②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密切相关;物体的机械能与温度无关。

③物体的内能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温度,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内能永不为零;物体的机械能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相对位置和速度,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可能为零。

④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

(4)内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对物体做功,它的内能增加,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它的内能减少,是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热辐射。

热传递的条件:①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传递到温度一致时热传递停止。

②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内能(即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能量,温度升高。

※考点:做功和热传导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3、热量: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

(1)热量本身不是能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多少热量,也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教学教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教学教案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12.1 认识内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2.能简单描述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知道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4. 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重点:改变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内能概念。

装有适量冷、热水的烧杯(400ml)各一只、铁丝一段、压缩空气引火仪、酒精灯、锤子、铁砧、砂纸等。

一、引入课题展示汽车、火车、拖拉机、轮船、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让学生看图比较,讨论交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

交流、归纳要点:⑴都需要燃烧燃料;⑵最后都产生动力,带动其他机器工作。

引导:它们都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内能来产生动力的。

那么,什么是内能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什么是内能1.阅读课本p22,交流讨论:(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对于物体具有内能,你是怎样理解的?(2)同一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为什么说“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每小组向全班汇报一个问题;教师及时点评总结。

探究点二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1.内能是可以改变的。

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可以改变,内能也是可以改变的。

2.怎样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1)活动:每个小组准备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纸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并实际操作,改变铁丝的内能。

学生汇报操作方法,对各种不同方法梳理归类,明确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2)分析课本图12——3,12——4,判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3.用做功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演示:压缩空气引火(2)列举生活中的有关事例,并进行分析解释。

4.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各自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定义:①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叫做传导;演示实验:热传导②对流——靠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演示实验:热对流③辐射——热由物体向外发射出去叫做辐射。

第十二章第2节内能热传递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第2节内能热传递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教案:第十二章第2节内能热传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的第2节,主要涵盖了内能和热传递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热传递的原理及其方式;3. 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4. 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内能和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影响因素;2. 使学生了解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能够分析实际案例中的热传递现象;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难点: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实际案例中热传递现象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热量计等);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冬季取暖为例,让学生思考取暖过程中热量的传递方式。

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影响因素,如温度、质量、状态等。

3. 原理讲解: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如烧水、做饭等,让学生了解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热量在不同物体间的传递过程。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内能和热传递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热传递的原理、方式;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内能和热传递的关系。

答案:内能是物体分子运动的能量,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在生活中,例如烧水时,热量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从火焰传递给水,使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2. 题目:请简述热传递的原理及其三种方式。

答案:热传递的原理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温度相等。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分别是: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振动传递;对流,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温度与内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学会正的确的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器、温度计,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阅读法,科学探究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温度教学程序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学生1.导入演示实验:学生上台来体验并进行描述,引出温度含义。

学生描述测体温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过渡到新课。

提问:温度是表示什么的量?(得出温度定义)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大可靠。

在同一室温下,用手去摸大理石,感觉有点凉;去摸毛衣和棉被,会感觉暖和。

所以不能凭人的感觉去判断温度,那如何才能准确的测量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观看同学做实验。

仪器:温度计有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实践中体验。

2.温度计的构造和特点让学生结合温度计和课本上图1—34说出温度计的构造,教师强调观察的顺序(由内到外,由上到下?)温度计上刻度的单位?温度的常用单位:摄氏度℃ 正确的读法?30℃、—60℃ 0℃、100℃、—100℃,学会比较—30℃和—40℃、—60℃和25℃、45℃和90℃的大小。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教案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教案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了解热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3.掌握计算热机效率的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热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三、教学内容1.内能的概念和特点:–内能是物质微观粒子内部所具有的能量;–内能与温度和物质的质量有关;–内能可以通过物体的热量变化来改变。

2.内能与热机的关系:–内能是热机工作的基础;–内能的增减与热机的热量交换有关。

3.热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热机有吸热过程、做功过程和排热过程组成;–热机效率是衡量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板书和图示,向学生介绍内能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2.实验观察: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内能变化和热机工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

3.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热机效率的影响因素,讨论并总结计算热机效率的方法。

4.练习演算: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五、教学资源1.教学PPT:包含内能和热机的相关知识点、示意图和实验设计等内容。

2.实验器材:热机模型、热工装置、温度计等。

3.教辅材料:《初中物理教学参考书》、《实验指导书》、《练习题集》等。

六、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引入热机的工作原理,引发学生对内能和热机的认知。

2.理论讲解:使用PPT讲解内能和热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实验观察: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装置,观察内能变化和热机工作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4.讨论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内能与热机的关系,并讨论计算热机效率的方法。

5.练习演算: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巩固理论知识。

6.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内能和热机的理解。

新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 内能与热机【创新教案】12.1 认识内能

新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 内能与热机【创新教案】12.1 认识内能

12.1认识内能一、教学目的: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2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三、教具准备:红墨水、玻璃杯、热水、冷水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由已学过的机械能知识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二)、内能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大,内能越多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此此种运动又叫热运动.(四)、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能,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机械能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教材图14-3所示两幅图片展示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图片、阅读图下文字,知道改变物体内能可以采取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准备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布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并实际操作,改变铁丝的内能。

学生可能会想出许多办法,如用热水烫、用酒精灯烧、来回弯折铁丝的某一部位、用锤子敲打铁丝的某一部位、把铁丝在砂布上来回摩擦等。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展示时,对各种不同方法,要引导学生梳理归类,使学生明确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例题: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A.机械能一样大B.乙的机械能大C.内能一样大D.乙的内能大答案:选项B、C (五)、小结内能与温度有关(六)、作业五、教学后记:。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二章第二节热量与热值(表格式)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二章第二节热量与热值(表格式)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二节热量与热值量度,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描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描述。

没有热传递,就没有内能的转移,也就不存在“热量”问题。

2.联系: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热量可以用来量度内能转移的多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将发生改变,但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但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体一定有吸热或放热现象。

教师导入: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那么同一个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二、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活动1 探究水的吸热与其温度变化、质量的关系启发学生分析、讨论该问题需分两步完成:A.探究水的吸热跟温度变化的关系1.实验器材:铁架台一个、酒精灯一盏、温度计一支、量筒一个、相同的烧杯几个、钟表一只。

2.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1)组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用量筒量取100mL即100g水倒入烧杯中。

(3)用酒精灯对水加热后,选取一个温度作为起始温度,开始计时,并将水每升高相同温度(例如5℃)所用的时间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记录:实验中水的起始温度为25℃。

3.分析与论证:100g水温度每升高5℃,加热时间均为3min,这表明每升高5℃时,水吸收的热量相等。

4.得出结论:同种物质,当质量一定时,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B.探究水的吸热跟它的质量的关系1.实验器材:铁架台一个、酒精灯一盏、温度计一支、量筒一个、相同的烧杯几个、钟表一只。

2.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1)组装实验装置。

(2)用量筒分别取50mL(50g)、100mL(100g)、150mL(150g)、200mL(200g)水装入四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

(3)用酒精灯分别对四个烧杯中的水加热后,选取一个温度作为起始温度(例如25℃),开始计时,分别把升高相同的温度(例如5℃)所用的时间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记录:实验中水的起始温度为25℃。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优秀教案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优秀教案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优秀教案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2)知道物体内能的组成(3)知道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分析分析一:教材先由所学知识推出分子动能的存在,并说明分子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再又分子力说明分子势能的存在,最后总结出内能的概念分析二:分子势能在微观上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宏观上表现为体积),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此时增大分子间距离,分子力作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力为斥力,此时减小距离,分子力还是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由此可见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一定为零,因为分子势能是相对的。

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分子势能可与弹性势能对比学习,分子相距平衡距离时相当于弹簧的平衡位置,但对比学习时,也要注意两者的区别。

分析三:比较两物体内能大小,需要考虑到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和分子总个数。

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温度越低,分子平均动能越小。

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宏观上表现为体积)有关,分子间距离改变(宏观上表现为体积改变),分子势能改变,但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体积)的关系比较复杂: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即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因此我们不能单从体积的改变上判断分子势能如何改变,而是往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分析四:机械能与内能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同一物体,机械能是由其宏观运动速度和相对高度决定的,而内能是由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和聚集状态决定。

例如放在桌面上静止的木块温度升高,其机械能不变,而内能发生了改变。

教法建议建议一:在分析物体内能时要充分利用前三节所学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由旧有知识推导出新知识。

建议二:在讲分子势能时,最好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类比学习。

建议三:在区分机械能与内能时,最好能举例说明。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全章教案(整理版)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全章教案(整理版)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温度与内能【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热现象之后,进一步探究热现象本质的开始篇,由此开始了解内能,了解热的本质。

所以本节课在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课程标准中,本节温度只要求学生能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知道常见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认识物理与社会的关系,从热岛效应让学生了解环境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温度是一切热过程的表观,又是生活中的最熟悉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一,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即已接触过关于温度的概念,了解了常用温度单位及其标定方法。

内能跟8年级时所学的看不见的运动有一定的联系,这要求学生要重拾旧课本,使知识前后连通。

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因为内能与分子的热运动相关,而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紧密相联,故将内能的概念的建立放在温度之后,并用与机械能作类比的方式来建立,限于初中学生的认识与能力,改变内能的途径是通过生活事例与实验分析来认识的。

(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过程与方法: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科学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一只,演示温度计一只,三只烧杯,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热现象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新课教学〗一、温度1、引出温度的概念。

2、提出自学要求,在课本上划出温度的概念,常用单位及单位符号。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二章《12.2内能热传递》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二章《12.2内能热传递》

教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 内能热传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内能热传递》。

本节主要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热传递的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热传递的条件:温度差。

4. 热传递的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能描述内能的改变方式。

2. 掌握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能解释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热传递的微观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冷水、金属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冬天用热水取暖、夏天用冷水降温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原理探究:通过实验演示和微观解释,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分析热传递过程等。

6. 知识拓展: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能和热传递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热传递。

热传递的条件:温度差。

热传递的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 认识内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焦耳。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知道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4. 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2)通过温度高低来判断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3)改变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内能概念。

装有适量冷、热水烧杯(400ml)各一只、铁丝一段、压缩空气引火仪、酒精灯、锤子、铁砧、砂纸等1课时一、引入课题展示各种热机图片,如汽油机、柴油机、汽车、火车、拖拉机、轮船、喷气式飞机、火箭等,让学生看图比较,讨论交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

交流、归结要点:⑴都需要燃烧燃料;⑵最后都产生动力,带动其他机器工作提示:热机实质上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内能来产生动力的。

由此引出本章课题《内能和热机》。

那么,什么是内能呢?二、新课教学:ww w. xkb1.c om(一)什么是内能1.阅读分析,充分交流讨论:思考:⑴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对于物体具有内能,你是怎样理解的?⑵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相同,为什么?⑶同一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⑷为什么说“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每小组向全班汇报一个问题;教师及时点评总结。

(二)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1.内能是可以改变的。

物体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是可以改变,内能是可以改变的。

2.怎样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1)活动:每个小组准备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纸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并实际操作,改变铁丝的内能。

学生汇报展示时,对各种不同方法,梳理归类,明确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2)分析课本图片,判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3.用做功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演示:压缩空气引火(2)列举事例,分析解释。

列举生活中的有关事例,并进行分析解释。

4.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各自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定义:①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叫做传导;演示实验:热传导②对流——靠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演示实验:热对流③辐射——热由物体向外发射出去叫做辐射。

演示实验:热辐射(2)阅读、思考并讨论:图中三种情况各是通过哪种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传导、对流和辐射这三种热传递方式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热量都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不同点:传导是热沿着物体传递,物体并不运动;对流是靠物体(液体或气体)流动传热;辐射不需要媒介,热直接射出去。

(红外线或电磁波)(3)列举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事例。

(三)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是等效的。

例:想办法使水的内能增加。

并引导学生判断是属于做功还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等效问题:内能增减是效果,做功和热传递是方法。

1.内能:概念、单位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3.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是等效的。

基础训练12.2 热量和热值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2.知道当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跟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升高的温度相 同时水吸收的热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了解热值的概念,会根据热值来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教学重点:热量的概念,热值及燃料选择。

教学难点:热量的概念。

1课时一、通过复习、引入新课1.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热传递的的实质:思考:是不是任意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都会发生热传递呢?相同点:内能都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二、新课教学(一)什么叫热量1.热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注意:(1)热量是为了描述和量度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而引入的,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

(2)一个物体的温度即使很高,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多;反之,物体的温度低,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少。

如果没有发生热传递,即它的内能没有改变,就谈不上热量。

(3)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内能增加,吸收热量。

2.热量的表示符号和国际单位制单位:热量是内能变化多少的量度,其单位应与内能单位一致。

(二)探究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思考: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的多少的关系。

1.提出问题: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2.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事实进行猜想。

问题讨论:1.在家用燃气将初温相同一壶水与半壶水都烧开,它们温度变化量的关系如何?谁吸收的热量多(你是如何判断的)?2.将初温相同的一壶水烧成温水与烧成开水,水温的变化量如何?谁吸收的热量多?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得出: 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也越多。

3.研究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定量关系按照教材设计进行实验。

4.结论:(1)水吸收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

(2)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实验得出:1kg纯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5.拓展训练:(1)1kg水温度升高1℃时, 吸收的热量是4.2×103 J。

则:2 kg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2 kg水温度升高10℃需吸收多少热量?(2)1kg砂石温度升高1℃时,需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与水对比,你有什么发现?1kg砂石温度升高10℃,需吸收多少热量?10kg砂石温度升高10℃,需吸收多少热量?10kg砂石温度从10℃升高到100℃,需吸收多少热量?(三)燃料的热值1.燃料:(1)从生活中需要大量的热量引出热值问题(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并分类。

(3)思考讨论题:不同燃料燃烧的过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交流后,教师及时总结,明确燃料燃烧过程都要放热,但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相等。

2.热值:表示燃料燃烧时放热本领。

热值的定义: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的单位:焦耳每千克3.查看热值表,回答问题:(1)哪一种燃料的热值最大?说说它表示的意思(2)火箭为什么用液态氢做燃料?练一练:(1)查一查酒精的热值是多少?说说它表示的意思。

(2)3kg的酒精完全燃烧一半可放出多少热量?剩余酒精的热值是多少?(3)3kg的酒精完全燃烧可放出多少热量?4.燃烧的效率问题和污染多媒体投影展示锅炉烟囱、蒸汽机车冒黑烟等类似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燃烧存在哪些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最后归结到燃烧效率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指出燃料不能完全燃烧会浪费燃料,降低效率,造成污染。

引导学生分析燃料燃烧所产生热量的流向,知道哪些是有用的,哪些被浪费掉了,进一步理解效率的意义。

比较普通家用煤炉、普通燃煤锅炉和现代化锅炉的效率时,通过多媒体投影、挂图展示相关情景。

引申:让学生知道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目标。

1.热量的概念: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2.物质吸热多少与的它的质量及温度的升高的量的关系。

3.热值的概念:4.根据热值来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基础训练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1.通过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会进行简单的吸热问题计算。

4.能尝试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有关的现象。

5.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并提高他们分析、归纳能力。

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难点:探究不同物质吸、放热性能不同的实验,现象分析水、煤油各80g、易拉罐2只、温度计1支、酒精灯1盏、火柴1盒、铁架台1套、秒表1只、多媒体设备、量筒(100ml)1只2课时一、投影几幅图片,由学生分析沙漠地区某一天的气温变化以及同一天同一纬度某一海滨城市的气温变化。

提出问题:同一天这两个地方的温差为何如此之大?激发学生思考,进而提出课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活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1.提出问题: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是否有关?2.猜想与假设(只有两种可能):(1)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2)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无关;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提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有关,可能与物质种类也有关系,实验时,为了验证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讨论)方法研究:控制变量法。

具体做法:(1)如何选取物质:选取相同的两种不同物质,如水和煤油。

(2)如何使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3)如何比较水和煤油哪个升温更快?(4)如何判断温度的变化?(5)在考虑了上述几个问题后,谈谈你的思路。

(学生交流与讨论、发表见解)5.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根据你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把你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下来:6.分析论证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即不同物质吸热本领不同。

(二)比热容(符号:c)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差异呢?引导学生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即必须让质量相同,温度升高也相同。

很明显:如果质量都取1kg,温度都升高1℃,比较起来最方便。

进而引入比热容概念。

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它由单位、温度、热量的单位复合而成,类比速度等物理量的单位组成,组合出比热容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训练)。

3.速查比赛:(1)比热表中比热容最大的物质是:;它的比热容是:,其物理意义是:。

(训练)1g水的比热容是:;1kg水的比热容是:;由此可见: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

(2)冰的比热容是;可见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不同。

4.算一算:(1)2 kg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2)2 kg水温度升高10℃需吸收多少热量?(3)从你的计算过程中,你能总结出物质吸热计算公式吗?(比热容的符号为c)写出它的数学表达式:。

(4)比较砂石和水的的温度变化:质量均为2 kg 的砂石和水,它们都吸收7.36×104J的热量,升高的温度各是多少 ?(学生计算,在评价的过程中谈解题的规范性要求)5.分析活动开始时留下的悬念:同一纬度的沙漠地区与海滨城市温差大的原因?(三)生活·物理·社会1.分析海陆风的成因2.水稻育秧问题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你能解释原因吗?3.三峡蓄水后,对上游的气候会不会产生什么影响?1. 比热容的概念2. 吸、放热问题计算3.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有关的现象基础训练12.4 热机与社会发展教学目标1.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2.了解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提高读图视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