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20套中考模拟试卷】甘肃省兰州市天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兰州市天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现向甲杯中加入m克Mg,向乙杯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有一只烧杯中仍有金属未溶解,则甲、乙烧杯中原有H2SO4的溶质质量x 应为( )
A.98m
g
24
≤x<
98m
g
65
B.
98m
g
24
>x≥
98m
g
65
C.
98m
x=g
24
D.x<
98m
g
65
2.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16 X 5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5
D.X值为28
3.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1是化学变化,过程2是物理变化
B.甲是混合物,乙和丙都是纯净物
C.上述变化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引起过程2的原因可能是温度降低
4.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5.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6.人体内的一些液体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A.血浆7.35-7.45 B.胆汁7.1-7.3
C.胃液0.9-1.5 D.胰液7.5-8.0
7.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

如果把Y和Z分别放人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Z>Y>X
B.X>Z>Y
C.Y>Z>X
D.X>Y>Z
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9.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B.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阴离子
D.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得到电子
10.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里,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A.只有Ag B.Fe、Zn C.Fe、Ag D.Ag、Zn、Fe
11.小明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两个氮分子:2N2;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③
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S;④两个铁离子:2Fe3+;⑤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g;⑥+2
价的镁元素:Mg2+。

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⑤B.①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⑥
12.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水是由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14.气体X 可能是氢气、甲烷中的一种或两种。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已知: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X 中一定含
有的气体是_____。

15.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

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除CO外,还有_____可以还原Fe2O3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

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的目的是_____。

16.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t1 ℃时,将25 g丙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g。

t2 ℃
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

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将100 g 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______g 水。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写出装置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
称:_____;实验室中既能制取氧气,又能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为_____(填字母),写出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若用C装置收集气体,当观察到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然后将集气瓶取出正放在桌面上。

要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还需要E装置,则E装置应盛放的物质是_____。

1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是_____。

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
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室用盐酸和锌粒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若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其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

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从_____端进入(填“b”或“c”)。

若要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则D装置中可放入的试剂有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B碳酸氢钠溶液如图F,甲瓶中充满二氧化碳,乙中液体是水,实验前K关闭,将胶头滴管中的浓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打开K,观察到乙中_____的现象。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的办法如下: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如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_____。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求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详解】
设与mg镁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与mg锌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y,
2442
Mg+H SO=MgSO+H
2498
mg x

9824
=
x mg ,x=
98m
g
24
2442
Zn+H SO=ZnSO+H 6598
mg y

9865
=
y mg ,
98m
y=
65

由此可以得出相同质量的镁和锌,镁可以消耗更多质量的硫酸,所以剩余金属一定是镁,那么
要使镁有剩余而锌完全反应,则原来硫酸质量x的取值范围为:98m
g
65
≤x<
98m
g
24。

故选:B。

2.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质量总和,反应后增加的是反应物,减少的是生成物。

【详解】
A、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则甲是生成物,丁增加了24g-4g=20g,则丁是生成物,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丙可能没参加反应或是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
8g+32g+5g+4g=16g+X+5g+24g,则X=4g,则反应表达式是+
乙甲丙,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者没参加反应,故B正确;
C. 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丁增加了24g-4g=20g,则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
8:20=25:,故C正确;
D、在密闭容器中,则有8g+32g+5g+4g=16g+X+5g+24g,则X=4g,故D不正确。

故选D。

3.C
【解析】
【详解】
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过程1甲中分子形成乙中新的分子,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过程2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B、甲中含有两种分子,即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乙丙中只有一种分子即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正确;
C、无法通过反应微观示意图推测该反应是否为吸热还是放热,选项错误;
D、过程2分子间距离变小,可能是由于降温所致,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C。

4.A
【解析】
【详解】
A.根据模拟模型可知,反应前有两种分子,反应后生成了一种分子,即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正确;
B. 反应后出现了一种新分子,即该反应有1种生成物,此选项错误;
C. 根据模拟模型可知,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
D. 根据模拟模型可知,反应后有1个剩余,所以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6:2=3:1,此选项错误。

故选A。

5.C
【解析】A. 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不写,错误;
B. 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3,错误;
C.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正确;
D.
,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错误。

故选C。

6.C
【解析】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

其中呈酸性的是胃液。

故选C。

7.D
【解析】
【详解】
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活动性最强;Y和Z分别放人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说明两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H>Z,综上所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Y>Z,故选D。

【点睛】
检验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越容易反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2、金属与酸反应,反应速率越快,则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3、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能反应,则单质金属的活动性就强于盐中金属的活动性。

8.A
【解析】
【详解】
A、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常用于人工降雨,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 错误;
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会渐渐停止,故C错误;
D、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可以是氮气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理解和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C
【详解】
A、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A正确;
B、17号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正确;
C、该粒子是原子,C错误;
D、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得到电子,D正确;
故选:C。

10.C
【解析】
试题分析: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里,搅拌,因为铁的活动性大于银小于锌属于能置换出银,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Fe、Ag。

故选C.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11.B
【解析】
试题分析:①两个氮分子:2N2,是正确的表示;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是错误的表示,应该表示为O3;③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S,是错误的表示,应该为S2-;④两个铁离子:2Fe3+ 是正确的表示;⑤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g,是正确的表示;⑥+2价的镁元素:Mg2+是错误的表示,应该为。

故答案选择B。

考点:化学符号的含义
12.D
【解析】
【分析】
盛有可溶于水的气体的试管,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气体溶于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水性越强,试管内的液面越高;不易溶于水的试管内没有液体。

所以观察图形可知,甲气体易溶于水,丙气体不易溶于水,乙气体处在甲气体和丙气体之间,据此判断ABCD的正确与否。

【详解】
A、丙气体是不易溶于水的,故错误;
B、应是甲气体比乙气体更易溶于水,而不是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故错误;
C、甲气体易溶于水,我们只能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甲气体,而无法判断可否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故错误;
D、丙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正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分子原子离子水分子铁原子氯离子与钠离子
【解析】
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
14.CO2+Ca(OH)2CaCO3↓+H2O CH4
【解析】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实验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X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氢气燃烧只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因为气体X 可能是氢气、甲烷中的一种或两种,所以X 中一定含有的气体是甲烷。

15.(1)CO或H2(2)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尾气处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4)排除管内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发生爆炸
【解析】
【详解】
(1)除CO外,还有H2、C可作还原剂,还原Fe2O3;
(2)实验中可观察到红色粉末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3)由于实验开始之前、结束之后都要通一氧化碳,为防止污染空气,要进行尾气处理;
(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的目的是排除管内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发生爆炸。

16.70 =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150
【解析】
(1)t1 ℃时丙的溶解度为40 g,即25 g丙加入到50 g水中只能溶解20 g的丙,所以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 g+50 g="70" g。

(2)t2 ℃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所以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的提纯方法有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4)溶液稀释前后总质量不变,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100 g×10% = x×4%,解得x="250" g,所以需要加入的水的质量为250 g-100 g="150" g。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长颈漏斗BD 2H2O2
2
MnO
2H2O+O2↑在水面以下盖上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
【解析】【分析】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名称为长颈漏斗。

(2)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
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
2222
MnO
2H O2H O+O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
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BD。

(3)若用C装置收集气体,当观察到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接下来的操作是:在水面以下盖上玻璃片,然后将集气瓶取出正放在桌面上。

(4)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

【点睛】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8.长颈漏斗 A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2KClO3
2
MnO
Δ
2KCl+3O2↑
Zn+2HCl=ZnCl2+H2↑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 A 瓶内水下的玻璃管口有气泡冒出
【解析】
【详解】
(1)仪器a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会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发生装置要选择固固加热型的,即A 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所以填:A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KClO3
2
MnO
Δ
2KCl+3O2↑
(3)实验室用盐酸和锌粒制取氢气的同时也会生成氯化锌,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其改进后可通过开、关活塞来实现将固体与液体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反应的发生或停止,所以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要从c通入。

要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利用氯化氢的性质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不用碳酸氢钠的原因是碳酸氢钠与氯化氢反应时会生成新的杂质气体二氧化碳,所以填:Zn+2HCl=ZnCl2+H2↑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 A (4)如图F,甲瓶中充满二氧化碳,乙中液体是水,实验前K关闭,将胶头滴管中的浓NaOH溶液挤入
瓶中,振荡,由于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导致左侧瓶内压强减小,打开K ,乙瓶内的空气被吸入甲瓶,乙瓶内压强也减小,大气压将空气由玻璃管压入乙的瓶内,所以可以观察到乙中瓶内水下的玻璃管口有气泡冒出。

所以填:瓶内水下的玻璃管口有气泡冒出。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4g 62.5% 14.6%
【解析】
【详解】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第一次加入10g 盐酸,剩余6g ,减少的质量是8g ﹣6g =2g ,故第二次加入10g 盐酸减少的也是2g ,故m =6g ﹣2g =4g ;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4次加入10g 盐酸后,固体剩余物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剩余的3g 固体不和稀盐酸反应,应为杂质。

故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8g-3g 8g
×100%=62.5%; (3)设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 。

322210073
2g 10CaCO +2HCl =CaCl +H O g x
+CO ⨯↑ 1002g =7310g x
⨯ x =14.6% 答: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4.6%。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五十中学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B.加热液体
C.取用液体D.读出液体的体积
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钙的核电荷数是20
B.镁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电子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D.每个周期结尾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3.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4.水是重要的资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为防止水污染,应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C.活性炭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5.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
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
C.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6.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BaCl2、MgSO4、稀HNO3、NaOH
B.稀HCl、NaNO3、K2CO3、Ba(NO3)2
C.K2SO4、Ba(NO3)2、Na2CO3、稀HCl
D.NaOH、KCl、NaNO3、CuSO4
7.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
8.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

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可作散热材料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D.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9.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

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
10.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化学密不可分。

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最清洁的燃料_____;②实验室最常用的溶剂_______;
③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④发酵粉成分之一的小苏打_____。

铅蓄电池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铅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__能;
②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据此可知,铅蓄电池在放电时,溶液的pH不断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从材料分类角度看,塑料是一类_______材料;(填“合成”或“复合”)
④废硫酸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可以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某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1.96g,如果该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变成白色沉淀,则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小手拉大手、创建文明城”,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盘锦的天更蓝了、辽河水更清了。

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来检验辽河水是软水还是硬水。

生活中烧水的水壶常常出现水垢,可用厨房中的___________除去水垢。

电解水实验,常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在家庭煤炉燃烧煤时把做成蜂窝煤,这样做便于燃烧的原理是____________,用过的废弃物煤球放到污水池中,发现有去除异味和色素的效果. 废弃物煤球的作用与净水器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填有关物质及相关性质);为了减轻对大气的污染,好多家庭用上了更为清洁的燃料—天然气,试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为_____℃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丙三种物质中,_____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t3℃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甲物质,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__(填字母)
A 甲、丙都是饱和溶液
B 所含溶剂质量:甲=丙
C 溶液的质量:甲>丙
D 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时,对铝和铝的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与氧气作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的表面。

(1)
金属的活动性
甲同学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氯化镁溶液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镁的_________。

金属与酸的反应
①铝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单质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图中从a点到c点曲线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铝片与pH相同的足量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结果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很多。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两片铝片的大小、质地等不一致的原因,于是将某铝片从中间切成两等份,再分别放入p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结果仍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得多。

此实验方法是____。

乙同学提出,可能是与稀硫酸反应的铝片表面有氧化膜的原因,大家一致表示反对,因为__________。

丙同学对比盐酸和硫酸的化学式之后,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你认为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猜想,大家一起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如果该实验能证明猜想,则加入的两种溶液的溶质化学式分别为
A_______,B_________。

16.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对课本上“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怀疑。

(如图)
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蒸馏水中,发现钠块立刻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滴入酚酞溶液后水变成红色;
③往硫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又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_____。

从②中,你能得到钠的哪些物理性质信息?(任写一条)_____。

写出③发生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是_____。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较强金属不一定能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D
【解析】
【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