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
电子政务背景分析和网络建设现状

电子政务背景分析和网络建设现状第一篇:电子政务背景分析和网络建设现状一、电子政务背景分析1.1 电子政务的含义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从最初的办公自动化开始,逐步实现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各行政单位之间的电子化、网络化和集中化,通过不断的发展,确定了建设电子政务的政府信息化工程,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升政府部门的办公效率,实现各部门和协作单位的信息互通,为社会提供信息化的服务手段,最终以实现信息化设备为目标。
电子政务:用信息化手段履行政务,用信息化手段依法行政。
电子政务的实施,为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设备与技术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它使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
1.2 电子政务主要功能1.监督电子化:通过政府公务的电子化,将政府办公事务流程向社会公开,让公众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
2.资料电子化:服务于政府部门和科研教育部门的各种资料、档案、数据库也应上网。
政府部门的许多资料档案对公众是很有用处的,要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为社会服务。
公开政府部门的各项活动,可以使政府受到公众的监督,这对于发扬民主,搞好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有很大意义。
3.沟通电子化:在网上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并为公众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提供方便,公众可直接从网上行使对政府的民主监督权利。
4.办公电子化:网上办公是政府上网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通过办公电子化,不仅极大的方便了公众同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对于塑造政府形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5.市场规范电子化:政府上网,除了其相关职能和内容上网以外,应建立起各个部门相应的专业交易市场,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个体企业的资金、技术有限,需要政府为其建立起面向供需双方的专业化网上市场,这对于搞活经济,繁荣市场非常重要。
1.3 电子政务服务对象政府的服务型职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政府对公众的服务职能、政府对企业的服务职能、政府对政府的服务职能、政府对公务员的服务职能。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4-3解决问题: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瓶颈和发展战略问题关键词:工业化·信息化·电子政务·政府上网·战略规划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世界上最早开始和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
到了20世纪初期,主要欧美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发达国家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
新中国诞生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虽已大规模展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也迅速提高。
但同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突出地表现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依然较低,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仍然较高;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不够高等。
对于目前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处于落后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信息化并不象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那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政府坚定地去推动它。
我国80%的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但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低造成的。
面对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入世的挑战和网络经济的冲击,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将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 20世纪90年代,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成立国家信息化工组领导小组,朱鎔基同志与温家宝同志先后担任组长,确定了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1997年,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5年7月26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首次发表有关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政府文告――《 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系统全面总结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指出信息化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正在稳步提升。
1章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及动因

1.2 电子政府提出的动因
1.2.1 府信息化建设适应社会网络化发展需要
网络化是信息时代的标志。
实现信息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实现网络化。
P10.“在经济生活中,网络成为比资本更重要的一种经济发 展因素。”
1.2.2 政府树立全新形象、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1.2.3 政府转变自身职能、进行机构改革的需要 1.2.4 政府提升自身竞争力、顺应国际形势发展的 需要
(2)人的信息化
P5.智力型劳动者、专业知识的那里劳动者、知识型人才;
P5-6:(3)、(4)、(5)
1.1.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政府的构建创造条件 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 1.感测与识别技术
• 2.信息传递技术
•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
• 4.信息施用技术
P8第二段:如果对“电子政府”一次进行解 构的话,可以发现它有“电子”和“政府” 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前者 是技术工具范畴,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和稳定 性,以效率为基本目标取向。后者主要实现 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秉承社会公平的价值 理念,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 电子政府本身同时包括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两部分,其应然关系是工具理性必须为价值 理性服务,归属于价值理性。
• 第一章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及动因
1.1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1.2 电子政府提出的动因
1.1 电子政府提出的背景
1.1.1 信息时代的来临为电子政府构建提供机遇 1.1.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政府的构建创 造条件 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表现: (1)社会生活的信息化
P4.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信息大爆炸”;
浅谈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

( 四)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1 、 会计人员要搞好会计监督, 没有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不行的。 通 过对会计人员进行政治理论 _ 世界观, 人生观等方面 的教育来提高其
1 、 单位负责人必须摆正自己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位置。单
位 负责人 是实现 会计监督的领导者和宣传者 ,必须认真学 习并准确 把握 《 会计法》 的基 本精神 , 提 高 自己正确依法 组织和开展 本单位会
2 、 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即实现会计职务分离, 账钱分管, 账物分
管等,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清楚 。会计 岗位 设置中应注 意横向与纵 向 关系上 的相互牵 制作用 , 以便 相互监督 、 相互 制约 , 从而预防发 生错
3、 会计监督要走 “ 群众监督” 路 线, 发挥教代 会的监督 职能。首 先作为校务公 开的一部分 , 学校每年都在教代 会上作财务工作报 告,
思想觉悟, 树立起遵纪守法、 廉洁自律、 忠于职守、 严格监督、 实事求
是、 搞好核算、 精心理财, 优质服务的 良 好职业道德 。 2 、 提高会计人 员对新 问题 的判 断力 , 在 思想 上把会计监 督从单 纯的“ 检 查、 督促” 观念 中纠正过来, 克服那种单纯认为监督就是“ 管、 卡” 的陈腐观 点, 树立起会计监督是为发展服务 的指导思想。
为。”
、
政 府 再 造 之 风 席 卷 了 当 今西 方 世 界
政 府 再 造 就 是 对 公 共 体 制 和 公 共 组 织 进 行 根 本 性 的 转 型, 以大 幅 提 高 组 织 效 能 、 效率 、 适 应 性 以及 创 新 的 能 力 , 并 通
过变革组织 目标、 组 织激 励、 责任机制、 权力结构 以及 组织文
电子政务兴起的背景?

电子政务兴起的背景?浏览次数:6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1-6-30 18:25 |提问者:mytlxn最佳答案国际社会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新的电子政务形态,电子政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电子政务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之后,迅速扩散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电子政务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发展?主要原因有:(一)政府转型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在推动改革,改革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全球的现象,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
下面从两条线索来认识政府改革的背景。
第一条线索: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一起推动了“放松管制”的改革(现在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很多,国内曾经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制高点》,叙述了这一段政府改革的经历)。
它的主要背景是:战后各国加强了政府的宏观干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到了80年代初期,各国普遍地出现了通货膨胀加剧、失业率上升、国际收支恶化、财政赤字增加等情况,于是大家开始反思这种政府的干预是否有效?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当时出现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个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她刚上台的时候在国内威望不高,出于政治目的的考虑发动了“马岛之战”,这一仗打胜了,撒切尔夫人的威信就得到很大提高。
之后,撒切尔夫人开始在国内推动电信的非国有化、放松管制的改革。
第二个典型人物是美国总统里根,里根政府放松了金融、交通管制,放松了电信的管制,鼓励竞争。
第二条线索: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上台以后推动了新一轮的政府改革。
电子政务的鼻祖是美国总统克林顿,他并不是要直接建立电子政务,而是在改革政府的过程中发现电子政务可能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在那个时代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这一代政治家希望政府能够从传统的官僚主义体制中解脱出来,因为过去的改革都是使政府本身进一步完善。
庞大的机器越完善,其本身的基本动力就越不足,整个官僚体制精确了,运转得好像没有缺陷,但是它对民众、对社会的反应程度就降低了。
2、电子政务的背景分析及其现实意义

1995年以后,开启互联网全面的商业化。
信息革命的结果:信息社会出现
1956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事技术、管理和事务 工作的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全 球性的信息革命的开始,开辟了全球卫星通信的时代。
值得反思的新公共管理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的产生离不开以下两个条件, 两者相互融合促成电子政务的出现。
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 发展;目标群体可以通过多种接入方式与政府交流, 获得政府帮助;以及相关信息安全的法律建设等。
政府管理的改革。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步伐的加快, 政府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状况,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 和民族在未来全球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为 应对变化,提高自身竞争力,以政府精简、高效、 透明和务实为主线的政府改革,已经形成一股巨大 的全球浪潮。
1975年工程师罗伯茨制造了阿泰尔(Altair)-苹 果1号的原型。1976年,由三个合伙人集资9.1万 美元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到1982年,其销售额 已达5.83亿美元。
1.3 网络技术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 (The US Defense Department’s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ARPA)所执行的一项工作--ARPANET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进展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
信息产业成绩巨大
2.社会背景
2.1 全球化的影响
(1)信息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 政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取全球竞争优势提出 了挑战。
电子政务 开题报告

电子政务开题报告电子政务开题报告一、引言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和实施公共决策的一种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从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背景、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电子政务的定义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将政府的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和决策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一种方式。
通过电子政务,政府能够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透明的公共服务,实现政府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三、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电子政务的发展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对于信息获取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政府面临着提高效率、减少行政成本、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的压力,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四、电子政务的优势1. 提高行政效率:通过电子政务,政府能够实现行政流程的在线化和自动化,减少了繁琐的纸质工作,提高了行政效率。
2. 便利公众生活:电子政务使得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办理各类政务事务,无需亲自前往政府机构,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3. 促进信息共享:电子政务可以实现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了政府整体工作效能。
4. 增强政府透明度:通过电子政务,政府的决策和行政过程得以公开,提高了政府的透明度,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五、电子政务的挑战1. 信息安全问题:电子政务涉及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和政府敏感信息,信息安全问题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挑战。
2. 数字鸿沟: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不同,一些地区和人群可能无法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导致数字鸿沟的存在。
3. 技术更新和培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政府机构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并进行培训,以适应电子政务的发展需求。
六、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趋势1.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将能够更好地利用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提供更精准的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电子政务的现状电子政务是政府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提供公共服务,提升政府决策效率,加强政府与公民、企业、组织的互动和互信,实现政务数字化、智能化、透明化和服务化的一种行为。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数字化时代政府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
1.电子政务的背景电子政务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普及,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电子政务为政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改变了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
2.电子政务的现状中国在电子政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实现了政务一网通、政务服务“一次办好”、政务数据资源开放等重要成果。
电子政务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世界很多国家都已经建立了电子政务平台,逐步推进政务数字化、智能化和服务化的进程。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电子政务是未来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政务智能化政务智能化是指政府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分析和管理政务数据,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能力。
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重点将放在政务智能化的探索和应用上,政务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概念将成为未来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
2.政务服务化政务服务化是指政府将政务服务向社会开放、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模式。
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打造智能化、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模式。
3.政务数字化政务数字化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务流程、信息、服务等数字化转型。
政务数字化将使政府能够更好地处理政务事务,提高政务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保障公众利益。
4.政务透明化政务透明化是指政府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推动政务决策的透明化和公开化,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将致力于实现政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透明化,加强政务数据开放和交互。
5.政务路网化政务路网化是指政府将各部门的政务服务进行协同和整合,建立在线化的政务服务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
电子政务的实验报告

电子政务的实验报告电子政务的实验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子政务的实施旨在提高政府的效率和透明度,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服务。
本文将对电子政务的实验进行报告,探讨其对政府和市民的影响。
一、电子政务的定义和背景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政务和与市民互动的方式。
它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政府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政务事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子政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二、电子政务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电子政务的最大优势在于提高政府的效率和透明度。
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政府可以更快速地处理公共事务,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节约资源。
同时,电子政务也能够提供更方便的公共服务,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信息、申请办理事务,避免了繁琐的线下排队等待。
2. 挑战然而,电子政务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信息安全问题,政府在处理大量敏感信息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黑客攻击。
其次是数字鸿沟问题,一些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可能没有接触和使用电子设备的能力,因此可能无法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
三、电子政务的实验案例1. 在线办事平台政府可以建立在线办事平台,提供各类政务服务的在线申请和办理。
市民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提交申请材料,减少了传统线下办事的时间和成本。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更好地管理和跟踪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2. 电子投票系统电子投票系统可以提高选举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投票,避免了传统选举中的操纵和舞弊问题。
此外,电子投票系统还可以提高选举的效率,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消耗。
3. 开放数据平台政府可以开放一些非敏感性的数据,供市民和企业使用。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研究、创新和决策。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开放数据平台更好地了解市民的需求和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四、电子政务的影响和展望电子政务的实施对政府和市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分析:中国发展电子政务的时代背景

(1)电子政务建设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必然要求。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阶段。
在新时期下,对政府的服务和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执政的重点应该放在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上。
因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本身要求政府行政与时俱进。
(2)电子政务建设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必然要求。
在加入WTO前后,国内讨论较多的是入世对中国产业的冲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陈锡文认为由于没有考虑到倾销反倾销的因素,以前很多判断与实际情况差别都比较大。
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以后,发现加入WTO真正受到冲击最大的实际上并不是产业,而是政府管理本身,包括对政府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机制等的冲击。
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提高行政的透明度,要求依法行政,高效行政。
目前我们国家的执法机构已经把政府履行对WTO的承诺纳入一个执法和监管的范围。
因此,加入WTO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客观上也成为中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3)电子政务建设是中国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4)电子政务建设是发展信息产业、拉动内需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当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上升。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另外,政府通过外包工程,建立比较规范的服务模式,可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虽然电子政务有很大的风险,但电子政务又是解决目前政府工作中的一些困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机会。
所以国家领导对于电子政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电子政务提供的机会是:第一,目前我们在监管方面漏洞很多,利用电子政务这一工具来提高政府在税务、海关等领域中的监管已取得了相当成效;第二,推进政府工作勤政、廉政。
电子政务能有效地推进政务工作的公开与透明,有利于“公开、公平、公正”,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腐败,增加社会对政府的信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第三,推行电子政务将有利于改善政府对社会的服务,建立服务型政府,提高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的开放形象,更好地适应加入WTO之后的新形势。
电子政务期末复习论述题

电子政务期末复习论述题1.试论电子政务兴起的时代背景。
答: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状态和特征的反映。
信息社会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信息社会是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信息社会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的、信息资源被充分开发和利用和社会。
信息技术被全面应用于各个领域:①信息技术改变了传播知识和接受知识的方式;②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学分离;多媒体技术带来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网络教育突破了教学方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③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交互式学习、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
④信息技术改变工作方式:信息技术降低了工作强度;由集中办公向分布式办公转变:在家办公、移动办公、跨地域协作办公提供新的就业机会;⑤信息技术改变商务方式:电子商务,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
电子商务模式,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企业对政府的电子商务、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功能: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电子帐户、服务传递、意见征询、交易管理。
⑥信息技术改变生活方式: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
⑦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设计、融合、管理;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交通运输业:通信、管理、整合。
⑧信息技术深化企业管理: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
⑨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军事:战争形式、武器装备、军兵种结构、指挥系统、作战理论。
2.试分析信息化的影响。
答:①信息化的概念: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社会支持环境、效用积累过程。
信息化包含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
电子政务文化出现的背景

电子政务文化出现的背景向曾辉行政1001 20100037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电子政务文化正是基于电子政务这一平台而形成的一种以政务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的管理系统,以及公民通过自动化、网络化对大众政治的参与系统为基础的政务形式和行政管理思想。
因此,要追溯电子政务文化出现的背景,首先我们要看到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发展。
电子政务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综其产生的背景原因主要是基于两点,互联网和电子互动的发展以及西方政府转型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互动开始慢慢在全球普及。
在90年代初期,互联网的商业化运营为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平台,加之PC主机的普及,电脑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中,成为生活工作的有力工具。
这一系列的科技发展为电子政务的产出提供了必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90年代初期,西方各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政治危机,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危机、国内矛盾加剧、民众对政府强烈不满,各国新政府上台后都迫切希望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这些状况。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这一时期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采纳,建立高效、高质、低成本的服务型、高效型的新政府成为各发达国家的广泛共识。
正是基于这一的思想,新上台的克林顿政府成为电子政务首位“啃螃蟹”的政府。
1993年,克林顿政府在建立“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时提出要构建“电子政府”,1995年5月,克林顿签署《文牍精简法》,要求各部门呈交的表格必须使用电子方式,规定到2003年10月全部使用电子文件,同时考虑风险、成本与收益,酌情使用电子签名。
同时1996年,美国政府发动“重塑政府计划”,提出要让联邦机构最迟在2003年全部实现上网,使美国民众能够充分获得联邦政府掌握的各种信息。
美国成为最早实施电子政务的国家,通过这一有效方式,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民众满意度愈发上升,各国纷纷效仿。
电子政务发展与政府治理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电子政务发展与政府治理的现状与趋势分析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将政府公务、公共服务等业务进行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的行为。
在当今信息时代,电子政务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治理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电子政务发展与政府治理的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
一、电子政务发展的背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政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纸质办公方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电子政务的出现能够满足公众对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的期待。
二、电子政务的现状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各级政府纷纷推行政务服务中心、政府网站、电子政务平台等,提供交互式在线办理、网上支付、网上申办、网上查询等服务。
电子政务的实施改变了政府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能力。
三、电子政务带来的优势电子政务的推行,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高效,提高了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
同时,电子政务的推广也为公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提升了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此外,电子政务的推行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四、电子政务面临的问题尽管电子政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信息安全问题仍然是电子政务发展的痛点。
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平台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亟需加强,以防止信息泄露和黑客攻击。
另一方面,政务服务平台的用户体验有待提高,政府部门应注重提升服务水平,减少办事环节和时间。
五、电子政务的未来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的未来将呈现出更加多样的发展趋势。
一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政务服务将更加注重移动化应用,政府部门会积极推进手机APP应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政务。
二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政府将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供更精确、个性化的政务服务。
三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政府部门将通过智能化的机器人系统提供咨询和服务,提高用户体验。
电子政务概论

电子政务概论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成为了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改进政府运行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
通过电子政务,政府可以更高效地管理资源,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本文将从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背景、应用范围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电子政务的定义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支持政府运作的一种方式,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改善政府行政机关的决策、运行和服务能力。
它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电子政务服务等方面。
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和普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政府也面临着更大的管理和服务压力。
电子政务的出现为政府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便捷和可靠的管理方式。
电子政务的应用范围电子政务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政府各个领域的管理和服务。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中心建设等。
2.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包括政务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等。
3.政府数据开放:政府通过开放数据,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数据支持。
4.电子商务:政府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如在线缴费、电子证照等。
5.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政府通过门户网站,提供公共服务、政策信息、在线申办等功能。
6.电子政务服务:包括在线申报、电子证照、数据查询等服务。
电子政务的挑战电子政务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1.安全和隐私问题:电子政务涉及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成为重要的关注点。
2.数字鸿沟:在发展中国家,数字鸿沟可能导致部分人群无法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
3.技术更新和保障:电子政务需要不断跟进最新的信息技术,同时需要保障技术的稳定和安全。
4.沟通和培训:电子政务需要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沟通,并提供培训支持,以确保公众能够正确使用电子政务服务。
试论述产生电子政务的根源与背景

试论述产生电子政务的根源与背景(姓名:张晓磊学号:1011491002)“电子政务”这个概念最早出自于1993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所领导的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NPR)的两份报告。
随后便在世界各国兴起,那促使电子政务产生的根源与背景究竟是什么呢?我感觉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理论基础(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电子政务的产生源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因其具有渗透力强、高倍增性、对信息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强大带动性以及高创新性的特点,在全球得到迅猛发展,使得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和传播变得更为便利,政府、企业及公民个人之间的相对距离缩短了,管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变得密切了,从而增强了管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同时,信息技术也增强了公民和社会在信息和知识方面的占有量,从而削弱了传统政府的优势地位,对于传统的政府官僚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使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共同管理、民主管理、参与管理成为一种需求和可能。
而1979-1982年发生的那场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成了导火索,导致了传统的工业经济走向衰落,从而引发了社会变革,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改革。
为此,在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以信息技术、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为支柱,以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办公质量和效率为目的一门叫《办公自动化》(OA)的课程,在经济危机之后得到了迅速发展。
到了80年代后期,在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中设置了《办公自动化》(OA)这门课程。
而20世纪末MPA教育开始兴起的时候,开设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课程就是从信息技术角度阐述办公自动化的相关知识。
而此时,网络技术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互联网得到了普及,促使了电子政务概念的提出并真正在技术上成为现实。
到了2008年初,在MPA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改为了《电子政务》。
02电子政务概述

G to B 模式
G to B模式是指政府通过网络为企业提供精 练、快捷的政府服务。主要包括:
政府信息的发布 政府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如电子税收、电子工商 审批及证照办理、电子采购等 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对企业进行监管和服务
电子军务
电子司法
电子政务
外交部
教育部
财政部
信息产业部
政府
企业
居民
电子政务的行为主体
政府
电子政府
企业
居民
电子商务
电子社区
物理世界
数字世界
电子政务系统的构成
(二)电子政务的内涵
1、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 、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 2、电子政务的范畴涵盖政府机关内、外的管 、电子政务的范畴涵盖政府机关内、 理和服务工作。 理和服务工作。 3、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而非“电子”。 、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而非“电子”
信息交换 信息共享 业务协同
其中,信息交换、 其中,信息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是电 子政务由低向高实现系统的3不同层面 子政务由低向高实现系统的 不同层面
G模式 模式( G to G模式(续)
现阶段G 模式具体的应用, 现阶段 to G模式具体的应用,一般用下列 模式具体的应用 信息系统实现: 信息系统实现:
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
电子政务的实施为推动政府的职能转变,规范政务, 优化政府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和信息资源利用, 增强回应公众呼声和社会需求能力,提升政府管理 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6个方面:
增强政府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整合决策依据,实现决策支持 实施信息发布,提供丰富信息 加强沟通互动,有利服务公众 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公效率 发挥主导作用,带动国家信息化建设
电子政务发展前景

电子政务发展前景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来提供公共服务和执行行政职能的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在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中国也取得了许多成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综合分析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并探讨其带来的益处。
一、电子政务的定义和背景电子政务是指将传统的政务活动转化为电子形式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政府服务和提高行政效率。
电子政务的背景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对高效、便捷公共服务的需求。
二、电子政务的重要性电子政务可以帮助政府提高服务能力和行政效率,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满足民众的需求。
同时,电子政务还能够增加政府透明度,减少腐败和不当行为的发生,提高行政效能。
三、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相对滞后,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各级政府纷纷推出了电子政务平台,提供各类在线服务,如在线办理证件、查询政策等。
四、电子政务的挑战与问题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网络安全风险、数字鸿沟、传统行政体制的改革等。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存在资金不足、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
五、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的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电子政务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能够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六、电子政务的潜在优势电子政务的潜在优势包括提高政府效能、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公共参与、提升政府形象等。
通过电子政务,政府可以更加高效地运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七、电子政务的国际比较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政务相对滞后。
例如,爱沙尼亚通过建立数字居民身份证和电子投票系统使得电子政务达到极致,为居民提供最便捷的服务。
我国可以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
八、电子政务的风险与防范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风险,如网络安全风险和个人信息泄露等。
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提高信息保护能力。
九、电子政务的推动因素电子政务的推动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推动力度、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民众需求等。
浅谈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

浅谈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浅谈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提要] 本文分析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可使我们了解电子政务产生的起因、最初的目标和催生电子政务的主要条件。
对于认识电子政务,研究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府;信息;服务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一大领域,现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正在影响着国家经济、国家政治和国家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的欢迎。
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兴起有着其深刻的理论背景和丰富的实践背景。
一、政府再造之风席卷了当今西方世界政府再造就是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尽管具有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等特点,但在当前经济、政治、技术高速发展和环境变数日益增大的条件下,已显得日益笨重而繁琐;以电脑、网络、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政府运作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都不同程度地掀起了公共行政改革运动,其范围涉及制度、程序、行为及理念等层面。
变革的目标是重建政府的治理模式,实现政府再造。
西方国家大多主张施行公共管理,并以此作为政府再造的重要环节,塑造一个具有公共服务精神的政府。
二、国际社会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政府在政府公共管理方面,许多西方国家正在从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方向转变。
对于什么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Don Kettle 先生给出了如下的描述,他说:“以客户为中心的政府关注公众而不是官员,重视服务的效能而不是过程,它要以公共服务来塑造政府的行为。
”几年前,国际行政管理科学协会做了一个研究,它要求协会的成员列出行政管理方式变化的驱动因素。
结果,客户服务在财政因素之后高居第二位,高于其他因素如私有化、自我调节和可选择服务。
由此导致了关于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政府的激烈讨论。
电子政务的推行与应用

电子政务的推行与应用电子政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对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进行重构与升级,以实现政府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逐渐成为全球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推行背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电子政务的现状和展望。
一、背景推行电子政务的背景有三个方面:1、政府效能的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公民对政府行政效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在便捷性、快捷性和透明度等方面,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2、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
数字经济的兴起,正在彻底改变社会经济活动和全球政治秩序。
政府数字化转型是全球数字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各国提升竞争力和应对数字化挑战的必要手段之一。
3、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的重要性。
政府机构是最容易成为黑客攻击和网络病毒感染的目标,也是最需要保护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的机构之一。
电子政务可以加强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避免政府和公民的财产、人格和重要信息受到破坏和泄露。
二、应用现状电子政务的应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和推广。
比较典型的案例有:1、美国的。
是美国政府电子政务网络门户,整合了200多个联邦政府机构和1000多个地方政府,覆盖了2000多个在线服务项目,为公民和企业提供了便利的一站式在线服务。
2、新加坡的eCitizen。
eCitizen是新加坡政府的全球网络门户,提供了一系列高效便捷的在线服务,包括政务与业务查询、交易和支付、电子证照等多个方面。
截至2021年,eCitizen已经处理了4亿多次在线交易,是新加坡数字政府的杰出代表之一。
3、中国的政务服务网。
政务服务网是建设在国家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的一站式政务服务门户。
政务服务网整合了300多个政府机构和一万多个在线服务项目,为中国公民和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在线政务服务。
三、发展趋势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方面:1、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加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
[提要] 本文分析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可使我们了解电子政务产生的起因、最初的目标和催生电子政务的主要条件。
对于认识电子政务,研究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府;信息;服务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一大领域,现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正在影响着国家经济、国家政治和国家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的欢迎。
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兴起有着其深刻的理论背景和丰富的实践背景。
一、政府再造之风席卷了当今西方世界
政府再造就是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尽管具有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等特点,但在当前经济、政治、技术高速发展和环境变数日益增大的条件下,已显得日益笨重而繁琐;以电脑、网络、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政府运作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都不同程度地掀起了公共行政改革运动,其范围涉及制度、程序、行为及理念等层面。
变革的目标是重建政府的治理模式,实现政府再造。
西方国家大多主张施行公共管理,并以此作为政府再造的重要环节,塑造一个具有公共服务精神的政府。
二、国际社会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政府
在政府公共管理方面,许多西方国家正在从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方向转变。
对于什么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Don Kettle 先生给出了如下的描述,他说:“以客户为中心的政府关注公众而不是官员,重视服务的效能而不是过程,它要以公共服务来塑造政府的行为。
”
几年前,国际行政管理科学协会做了一个研究,它要求协会的成员列出行政管理方式变化的驱动因素。
结果,客户服务在财政因素之后高居第二位,高于其他因素如私有化、自我调节和可选择服务。
由此导致了关于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政府的激烈讨论。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省政府成立了公共服务重构秘书处,它的职责是制订组织机构改革的策略,以保证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的实施。
另一个创新是澳大利亚的中心链接系统,在那里联邦政府所有服务职能统一交给了中心链接系统,由中心链接系统把政府公务员的工作交给一个单一机构,让这个机构专司服务工作。
政府部门专注于制订政策的基本职能。
三、美国给世界树立了典范
美国是电子政务的倡导者和先驱者,在众多实施电子政务的发达国家之中,美国是起步较早、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实践经验丰富而卓有成效。
1992年,克林顿就任总统时宣布,他的政府将是一个电子政府。
当时,他的目的是要将美国联邦政府改造为一个“少纸的”政府,一个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政务的有效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政府,一个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内部业务流的“电子政府”。
经过近4年的努力,至1996年元月为止,联邦政府的员工减少了24万人,关闭了2,000多个办公室,撤消了近200个联邦项目和执行机构,联邦政府的开支则减少了1,180亿美元。
在对居民和企业的服务方面,联邦政府的200个部局确立了3,000多条新的服务标准,作废了16,000千多页过时的行政规章,简化了31,000多页的各种规定。
“电子政府”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四、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加入WTO后就正式加入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标志着我国进入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阶段。
加入WTO给我国带来机遇和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
与企业相比,我国政府受到的冲击最大。
因为:
(一)WTO要求政务活动的公开化。
这种公开化是指政府决策和行政行为。
除涉及国家安全及商业机密等不宜披露的信息外,都应通过适当的渠道和途径告知国际社会。
为了保证竞争的公开、公平和公正,WTO多边贸易规则体系要求建立开放的贸易体制。
要求各成员国政府必须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充分的法律规章和透明的规则程序。
(二)加入WTO要求政府运作的高效化。
加入WTO以后,对外交往将日益扩大。
各级政府在涉外经济贸易交往中的工作效率和运作状态,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形象。
WTO多边协议中的许多条款明确规定了各成员方政府的行为,必须遵守的时间期限,对我国各级政府的运作效率提出了明确的标准。
“入世”后,需要我国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提高整体效能,建立协调高效的政府运作机制。
(三)加入WTO后要求政府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为了保护国内的企业,政府曾经通过关税,贸易壁垒以及调整外汇汇率等手段来对经济活动施加的影响。
由于一些多边条约以及双边条约的签订,政府干预手段施行的空间被大幅度的压缩了。
为了改善经济环境,提高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政府所能做的是为国民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五、新经济的发展对政府的改造形成了压力
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发展对政府的改造形成了压力。
企业和居民希望通过“电子政务”与政府打交道更容易、更透明、更有效率。
进而实
现政府、企业与居民的一种新的伙伴关系。
企业和居民要求政府由多层次、多部门,以“管”为目的,向一个“智能的”、以“客户”为中心转变。
此外,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希望借助于电子政务的发展,赶上新经济的浪潮,吸引新经济的企业入驻(如西班牙的巴塞罗纳、意大利的艾米利亚——罗马拉);或者,借此扭转传统产业的衰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如英国的罗斯里、德国的不莱梅)。
六、全球化的竞争更加激烈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加快,使得各国政府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世界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展开激烈的竞争,包括资金竞争、人才竞争等。
竞争导致了资金、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地流动,集中流向政府服务环境更好的国家与地区,政府的改革与转型就成了提升政府的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1997年以前,因为美国当时的投资环境比较好。
大量的资金流入美国,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流向美国最多的是欧洲,美国流向拉丁美洲,基本是这样一个格局。
在“911事件发生以后,所有的资本流动几乎都是双向的,中国和亚洲成为资本流入的新的天堂。
其原因是投资环境在发生变化。
七、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电子商务在经历了一个发展热潮之后,已进入成熟阶段,正在向一个新的、更扎实的阶段发展。
伴随电子商务发展取得的很多新技术成果如电子密钥,电子认证系统,网上支付系统等均可用于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对政府提供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必须做出反应。
电子商务要与国家的金融体系、税收体系、海关体系的进行对接,需要电子政务的支持。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电子政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电子政务的发展给电子商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八、互联网的诞生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以办公自动化(OA),管理信息系统(MIS)为代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已在政务中得到广泛应用。
之所以不被称为“电子政府”,是因为这两者都是局部的,只处于政府机构内部改进范畴,并不涉及政府与社会的交往关系。
而互联网的影响是全局的,是一种全新的社会联结工具,创造了政府与居民、政府与企业全新的联系方式,造就了政府对社会服务职能重组的新机会。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对62个国家所进行的调查,89%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
互联网技术既是“电子政府”的技术起因,也是“电子政府”发展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贾转红.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2]张伟.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
[3]龙茂雄,张润彤.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流程再造[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