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线束长度设计标准规范
汽车线束长度设计标准规范
汽车线束是指汽车中用于传输电信号和电力的电缆组装,包括了导线、绝缘材料、电缆护套和连接器等组成部分。
线束的长度设计对汽车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标准。
首先,汽车线束的长度设计应遵循汽车电气系统的布线规划。
通常情况下,布线规划会考虑到电源位置、电器设备的位置以及线束的布局等因素,以确保线束能够正常连接各个电器设备并传输电信号和电力。
其次,汽车线束的设计应遵循线束的最佳长度原则。
线束过短可能导致连接困难、让线束紧绷并受损,而线束过长则容易造成线束交叉、纠结等问题。
因此,线束的设计应保持适当的长度,以避免对系统性能和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汽车线束的长度设计还应考虑到线束的自重和传输损耗。
过长的线束会增加线束的自重,加大车身负荷和油耗,同时也会增加线束内的电阻,对电信号传输造成损耗。
因此,在设计线束长度时需要综合考虑车身的负荷和能源消耗,以及线束的传输性能。
最后,汽车线束的长度设计还应考虑到线束的安装和维修便利性。
过长或过短的线束会增加线束的安装难度和维修成本,因此,线束的设计应符合标准尺寸,以便于安装和维修操作,并确保线束在车身中的固定和保护。
综上所述,汽车线束长度的设计应遵循汽车电气系统的布线规划,保持适当的长度,考虑线束的自重和传输损耗,同时兼顾线束的安装和维修便利性,以确保线束能够正确连接各个电器设备,并在传输电信号和电力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这些设计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将有助于提高汽车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汽车线束布置注意事项
汽车线束布置注意事项随着现代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上的电路数量与用电量显著增加,从而使大量线束在有限的汽车空间中如何更有效合理布置已成为汽车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本文以汽车线束布置为中心,对汽车线束布置注意事项作概要介绍。
一、线束固定点布置合理,固定可靠(1)根据线束在整车上的实际安装位置,为了避免线束的低垂、移位,考虑线束的重量、固定方式和固定位置的方便性,线束必须有足够、合理的固定点和固定方式进行固定。
(2)据线束的走向、车身的具体形状设置固定点,在没有支点的直线距离上两固定点间距一般不大于300mm;在钝角拐点位置可布置一个固定点;在直角拐点需布置两个固定点;锐角拐点在线束中避免出现。
(3)据线束的形状、外径大小选择固定卡扣的类型和大小,并满足承受线束重量的需要。
(4)在和其它线束、电器件连接的插接件位置,在插接件前不大于120mm的合适位置,考虑设置固定点。
(5)考虑在支点位置的干线上设置固定点,固定点距离支点不大于100mm。
(6)在固定卡扣的安装方向上,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以方便卡扣的安装、拆卸。
二、外观整齐、成束配置(1)线束布置应沿边、沿槽(车身上设计的走线槽),避免线束直接承受压力。
驾驶室内不得有线束外露;在可以观察到线束的位置,如:机舱部位,设置醒目的吸引点或醒目的颜色,在此安装的线束不突出、不显眼。
(2)排列方式在投影方向上,按横平竖直的棋盘式排列,避免斜线布置。
(3)与管路的间隙均匀,与周围零部件的间隙合理。
三、线束避免与周围部件干涉(1)不直接和车身锐边接触,一要留有间隙,二要增加保护避免车身锐边损坏线束外部绝缘层,导致短路事故;(2)安装在振动或运动部件上时,应视实际情况预留长度。
此预留长度根据部件振动幅度、运动件的最大运动行程确定。
保证预留长度能够不使振动在线束上转递、不使线束承受拉力。
线束长时间承受振动传递或拉力则可能导致线束内部接点/插接件端子间出现虚接现象。
汽车车门线束的布置原则与作法
汽车车门线束的布置原则与作法汽车车门线束是指连接车门内部各个零部件的电缆集合体。
车门线束的布置对于整个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良好的车门线束布置必不可少。
一、车门线束的布置原则1.保证线束的安全性车门线束的布置应当避免出现割裂、磨损、摩擦、异物进入等情况。
线束应根据车门的开合动作和施加的力量合理地布置,防止在打开或关闭车门时,线束被卡住或直接受到挤压,从而造成故障。
2.保证线束的可靠性车门线束的布置应当避免线束产生过大的张力,以减少线束在运动中的摇晃和振动,从而确保线束状态的稳定性。
同时,车门线束应尽量降低线束的长度,在连接处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减少连接处的断电风险。
3.保证线束的易维护性车门线束的布置应当方便维修和更换。
所以,布置应尽量简单,能够直观地看到线束的布局和各个零部件的连接情况。
二、车门线束的作法1.布局设计车门线束的布局应该合理,采用尽量短的长度,并且依据车门开合、关闭的动作规律,避免将线束放置在易磨损的位置。
同时,线束应该使用特定的材料进行保护,确保其避免与车门内部其他部件摩擦,避免损坏。
2.固定方式车门线束的固定方式应该符合车门的科学道理。
在每个固定部位,使用专用的固定装置固定线束,以确保线束的安全和稳定。
3.瞪眼长度车门线束的长度要保持一定的瞪眼长度,以避免线垢太长在车门打开和关闭时磨损和缠绕的情况。
4.缆线材料车门线束的材料应选用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材料,以确保线束的性能更加可靠。
5.线束保护车门线束的保护系统应该采取可靠的措施,以确保线束的完整性。
使用专业的保护装置,对于线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要避免使用铁线、尼龙带等易于损坏线束的保护装置。
综上所述,车门线束的布置原则和作法对于整个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厂家需要十分重视线束的布置,并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操作,从而确保线束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同时,应定期检查和维修车门线束,以保护其正常运行。
客车线束基本设计
线束的基本设计1)线束应沿着边、槽、梁部位走线,以避免线束承受压力;2)为了降低线束的长度,尽量选择H型布线;3)在线束过锐边或者穿孔时,应注意保护;4)布线时应尽量远离或者避开热源;5)确保与运动期间有安全距离;6)车身外部插接件应注意防尘防水;7)不允许出现大于300mm的悬空布线;8)插接件应避免垂直布置,以防尘防水;9)线束布置应避开燃油管路;10)门线束的孔应低于车身的孔。
,采用熔断丝保护时,用电设备的最大持续电流应小于熔断死额定电流的0. 8 备。
电线束是汽车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导线及绝缘包扎材料等组成。
一、电线束的组成1.电线束为了便于安装、维修,确保电气设备能在最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将全车各电气设备所用的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电线通过合理的安排,将其合为一体,并用绝缘材料把电线捆扎成束,这样既完整,又可黑。
2. 电线截面积与色标的正常选择1)电线截面积的正确选择车上的电气设备根据负载电流的大小选择所用电线的截面积。
长时间工作的电气设备可选用电线实际载流量的60%;短时间工作的电气设备可用电线实际载流量的60%-100%o2)电线色标的选择为了便于识别和维修,电线束中的电线采用了不同的颜色。
为了在电路图中标注方便,导线的颜色均用字母表示,其代表的颜色在各线路图中均有附注。
二、电线束线路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汽车线路常见的故障有:插接件接触不良、导线之间的短路、断路、搭铁等。
产生原因有以下儿个方面:1)自然损坏电线束使用超过了使用期,使电线老化,绝缘层破裂,机械强度显著下降,引起电线之间短路、断路、搭铁等,造成电线束烧坏。
线束端子氧化、变形,造成接触不良等,会引起电气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2)山于电气设备的故障造成电线束的损坏当电气设备发生过载、短路、搭铁等故障,都可能引起电线束损坏。
3)人为故障装配或检修汽车零部件时,金属物体将电线束压伤,使电线束绝缘层破裂;电线束位置不电气设备的引线位置接错;蓄电池正负极引线接反;检修电路故障时,乱接、乱剪电线束电线等,都可以引起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其至烧坏电线束。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发布时间:2023-02-17T03:15:38.358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19期作者:程一鑫、张洪宁[导读] : 作为汽车电能传输“大动脉”的线束,随着市场对汽车安全可靠性的日益关注而受到行业广泛的重视。
程一鑫、张洪宁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保定 071000摘要: 作为汽车电能传输“大动脉”的线束,随着市场对汽车安全可靠性的日益关注而受到行业广泛的重视。
线束作为汽车的血管与神经系统,对于汽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作用。
线束的安全性是汽车整车安全性的基础保障,其技术发展对于汽车整车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引言汽车线束包含了传送电信号和低电压设备运行所需电能,承担着安全可靠地传输驱动车辆行驶所需电能的重要使命,对于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都具有关键且重要的作用。
1整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随着800V系统的日渐普及,线束的技术要求也将进一步提升,对于整车线束布置带来新的挑战。
线束的布置需要考虑电磁兼容性(EMC)、干扰源,连接线束建议远离易干扰部件及其连接线束,最好可以单独布置。
线束与易干扰部件的连接线束的距离应超过10 cm,同时,将线束布置在金属车身的凹槽、夹角,或者紧贴金属车身布置可以有效降低电磁干扰。
如何控制线束的工作温升,在满足载流量条件下尽可能减小线束截面积,这对于线束的安全使用和车内空间的布置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了线束布置的失效模式,在布置设计时才能有针对性地规避问题,以下分别从工艺要求、布置走向要求、温度要求、防水要求、线束胶套开发要求、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搭铁要求等方面论述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1.1 工艺装配要求束线走向排布应避免尖锐边缘,避免被线束刮伤。
用于组装线束的相邻模块应具有尺寸、颜色、槽等防错保护。
除特殊情况外,不建议使用颜色进行防错保护。
钢板间距应至少为通过线束和分支的最大模块尺寸的1.3倍。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摘要:汽车线束系统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和重要的工程,要兼顾插接器的匹配选型、整车管线布置等多个方面。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并满足整车性能要求,以及整车的使用工况、周边环境和用户驾驶习惯等多个因素,选择最优的线束布置设计方案。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关键词:汽车;电线束;轻量化;设计方法引言随着汽车自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汽车线束的质量、体积也随之增大。
为了确保整车电器设备能够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保持可靠的连接,将全车各电器设备使用不同规格、颜色、耐温等级的导线及护套、端子,通过合理的布线并充分考虑装配及维修的需要,将整车所需的导线连接整合,再通过定位件、保护管等部件按照合理的工艺捆扎到一起,就形成了线束。
1汽车线束概括及特点车身线束也叫做地板线束,即主要布置在汽车地板上,也是贯穿汽车主体的一种线束。
从产品角度看,车身线束的质量在整车线束中较大,长度最长,卡扣、扎带数量最多;从工艺制造上来看,因车身线束较长,工装模具也是较大的一种;从设计角度来看,由于其在内饰板、地毯等下方布置,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见的,无法直观判断损坏程度,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其防护;从装配角度来看,车身线束在装配顺序上是比较靠前的位置,是在内饰一工位装配,其所需要的工时也是线束中较多的[1]。
2电线束产品分析电线束由导线、护套、端子、熔断丝、继电器以及其他能够起到绝缘、保护、固定、密封等作用的零部件组成。
与现代自动化生产工艺不同,汽车电线束产品是管理密集、劳动力密集、零部件密集为一身的特殊产品,能够实现自动化工艺的工序有限,对过程管控能力、品质保证能力及操作人员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
各个系别的整车已经形成体系,那么与之配套的零部件自然各成体系,线束产品亦不例外,车系不同,线束产品中使用的零部件亦不相同。
构成线束产品实体的零部件种类大约在20类以上,如护套、端子、电线、定位件、雨塞、熔断丝盒、继电器、橡胶件、管材、胶带以及泡沫条等,其中按照使用部位不同,使用的零部件材质亦不相同。
汽车线束设计标准
汽车线束设计标准一、导线规格导线材料:汽车线束应采用耐高温、耐磨损、抗拉强度高的导线,如聚氯乙烯绝缘软线或聚氯乙烯绝缘软护套线。
导线截面积:根据负载电流、电压和敷设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积。
导线颜色:导线应采用规定的颜色编码,以便于识别和安装。
二、线路布局走线方式:汽车线束应采用合理的走线方式,如直线、曲线、交叉等,以确保线路顺畅、美观、安全。
固定位置:线路应固定在汽车结构上,以避免移动或震动对线路的影响。
线路距离:线路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线路之间不会相互干扰。
三、端子规格端子材质:汽车线束应采用导电性能好、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如铜或铜合金。
端子形状:根据连接需求,选择合适的端子形状,如圆形、方形等。
端子标识:端子应采用规定的颜色编码或数字标识,以便于识别和连接。
四、连接器规格连接器类型:根据连接需求,选择合适的连接器类型,如插头、插座、端子排等。
连接器材质:连接器应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塑料材料,以确保连接器的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
连接器标识:连接器应采用规定的颜色编码或图形标识,以便于识别和连接。
五、保护措施导线弯曲半径:导线弯曲时应保持一定的半径,以避免导线受损或电气性能下降。
固定保护:线路应固定在汽车结构上,以避免移动或震动对线路的影响。
同时,对于易受机械损伤的部位,应采取额外的保护措施。
防干扰保护:对于易受电磁干扰的线路,应采取屏蔽、滤波等防干扰保护措施。
六、颜色标识主色:汽车线束的主色应采用黑色,以区别于其他部件的颜色。
辅助色:为便于识别和安装,可采用其他辅助颜色编码标识线路或连接器。
辅助颜色编码应符合行业标准或企业规定。
图形标识:可在线束上印制图形标识,以便于快速识别线路的功能和用途。
图形标识应清晰明了,遵循统一的设计规范。
七、安装规范安装位置:汽车线束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线路安全、美观、耐用。
紧固方式:在线束连接处应采用合适的紧固方式,如螺栓连接、压接等,以确保线路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是指在汽车的整车设计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布置和安装车辆线束,将电气线路连接起来,保证汽车各个功能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个良好的线束布置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电线的损坏和短路等问题。
下面是汽车线束布置设计的一些指南和注意事项。
1.确定线束安装位置:在进行线束布置设计之前,首先要确定线束的安装位置。
为了提高线束的可靠性和易于维修,应将线束尽可能远离热源、震动源和其他潜在的干扰源。
同时,还要确保线束与其他零部件之间有足够的间隙,以免相互摩擦和损坏。
2.细分线束布局:根据车辆的功能系统和电气设备的布置,可以将整个线束细分为若干个子线束。
每个子线束负责特定的功能或设备,这样可以方便维修和故障排除。
同时,还要合理分配线束的长度,避免过长或过短,以免增加线束的阻抗和损耗。
3.路线选择和固定:为了保证线束的安全和可靠,要选择合适的线路路径,并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将线束固定在车身上。
这样可以避免线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晃动和振动,减少对线束的损坏和磨损。
4.弯曲半径和保护措施:在进行线束布置设计时,要注意线束的弯曲半径和保护措施。
线束的弯曲半径应符合制造商的要求,以避免线束断裂和导线磨损。
同时,还要使用合适的保护措施,如软管、橡胶套和护套等,保护线束免受外部环境和其他零部件的损害。
5.电磁干扰和屏蔽:在现代汽车中,由于电子设备的增加和功能的复杂化,电磁干扰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减少电磁干扰,应采取适当的屏蔽措施,如金属屏蔽带、屏蔽罩等。
同时,还要合理选择线束的布置位置,避免线束与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
6.安全防护和易检修: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易于维修,在线束布置设计中要注意安全防护和易检修。
对于一些潜在的故障点,可以设置保护装置,如保险丝和断路器等。
同时,还要确保线束的易于检修,如标识和编号,方便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
7.综合考虑:在进行线束布置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车辆的整体布局和功能需求,以及线束的重量、长度、导线规格等因素。
线束设计规范
3、导线选择的其他注意事项·········································································23
(二)接插件的选择··································································································2
1、接插件的种类····················································································2
1、波纹管··································································································11
2、PVC管·································································································11
附图1整车线束布置示意图
附表1线束间对接的分支回路统计表(根据各车型实际情况增减)
序号
插座
插头
实际需求针脚数
车身过孔尺寸
接插件数量
是否需防水
备注
线束名称
线束名称
1
司机门线束总成、
前围仪表线束总成
车身板金;车门板金
整车线束布置规范
整车线束布置规范前言为提供整车线束布置方法和合格判定标准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所管理。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编制:校核:审定:批准: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整车线束布置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整车线束的布置原则以及降噪处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M1类汽车整车线束布置。
2、整车线束布置环境划分2.1电线束布置区域按照干湿区划分,可分为:干区、湿区。
2.2电线束布置区域按照温度区划分,可分为:高温区、低温区。
2.3一般整车线束布置区域呈复合特征,整车布置区域一般可分为:高温湿区、低温干区、低温湿区等区域,如图1所示。
图13、整车线束基本构成3.1、车用线束组成车用线束由接插件、电线、胶带、固定卡、线束保护套(如:护线盒、橡胶波纹管等)等部件组成,线束包含一条主线束和多条分支线束,成枝状分布,如图1所示。
43521图21—接插件2—固定卡3—橡胶波纹管及堵盖4—护线盒5—电线3.2、整车线束基本组成图3整车主线束一般按照线束所处的位置,如发动机舱、驾驶舱、底盘、顶蓬、车门、行李箱等位置将线束大致划分为:4、整车线束布置要求4.1、整车线束布置外观要求4.1.1、机舱线束要尽量布置到看不到的地方,线束颜色尽量采用不显眼的颜色并与周围环境颜色融合。
4.1.2、机舱线束尽量成束布置(集合配线),在不能成束布置时,多线束走线时尽量平行走线,线束间的间隙应均匀,尽量不走斜线,避免空中飞线。
4.1.3、车内线束必须有效隐藏,不能有任何可见线束。
4.2、整车线束布置总体要求4.2.1、线束布置对本体特征要求4.2.2、线束布置一般要求4.2.2.1、尽量避免线束通过法兰边、翻边、金属过孔或者尖锐物旁边,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4.2.2.2、尽量避免线束与运动部件捆扎在一起布置,如无法避免时必须保留运动余量,余量长度为:部件运动行程+20mm。
整车线束安装要求标准
整车线束安装要求标准
整车线束安装是汽车制造或维修中必不可少的工序,它对汽车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整车线束安装的要求标准:
1. 线束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组装,每个线束应具有明确的标识和编号,以便于安装和维护。
2. 线束的长度应符合车辆实际的布局,线束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设计规定,以确保线束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过度弯曲导致破损。
3. 线束表面应清洁,无油污、灰尘和其他杂物,以便于接头的良好接触。
4. 线束连接点应采用可靠的接头和端子,连接点应紧固牢固,无松动和脱落现象。
5. 线束布放应符合车辆实际的布局要求,线束应与车身其他零部件相互固定,防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振动。
6. 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确保每个线束无短路、开路、过热等异常情况,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整车线束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每个环节都要经过精心安排和认真执行,以确保汽车性能和使用寿命。
汽车线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范文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
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
因此,如何提高汽车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且汽车线束制造厂家不再单纯地搞线束后期设计和制造,和汽车主机厂家联合进行前期开发成为必然的趋势。
笔者根据几年来从事线束设计和制造的经验,谈谈线束的一般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
一、整车电路设计(一)电源分配设计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世界各国的汽车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
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或30电)。
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这些件即使汽车发动不起来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到站点维修等。
如:发动机ECU及发动机传感器的工作电源、燃油泵的工作电源、ABS控制器的电源、诊断接口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或巧电)。
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发动机工作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发电机的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
如:仪表电源、制动灯电源、安全气囊电源等。
发动机起动时卸掉负载的电源(一般称为ACC电源)。
这部分电器件一般所带的负载较大,且在汽车起动时不必工作。
一般有点烟器电源、空调电源、收放机电源、刮水器电源等。
(二)线路保护设计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
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断路顺和易熔线。
1.熔断器的选取原则发动机ECU、ABS等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大,另外,易受其他用电设备千扰的电器件必须单设熔断器。
发动机传感器、各类报警信号灯和外部照明灯、喇叭等电器件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也较大,但该类电负荷对相互间的干扰并不敏感。
因此,这类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首先,汽车高低压电线束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电线束的选材必须符合汽车行业的相关标准,如ISO6722、SAEJ1128等。
选材应考虑到电线的导电性能、耐高温性能、耐磨性能等因素,并满足汽车行业的相关要求。
2.电线束必须符合汽车电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电线的导电能力、电流负载能力等。
必须根据车辆的具体需求和功能,确定电线束的截面积、绝缘材料以及电线束的长度等参数。
3.电线束设计应考虑到安装、布线和维修的方便性,以提高工作效率。
电线束的布置要合理,尽可能减少长度,并保持电线的整齐、集中、平行,以便于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
其次,高低压电线束的设计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电线束的外径和绝缘厚度。
外径和绝缘厚度要考虑到电线在车辆中的布置位置,以及受到的机械、温度和化学腐蚀等因素的影响。
外径和绝缘厚度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电线束的绝缘性能和耐久性。
2.电线束的结构和布线方式。
电线束的结构应选择合适的编织方式或保护套管,以提高电线束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
布线方式应根据车辆的布线结构和相对位置来设计,尽量减少电磁干扰和噪音。
3.高低压电线束的安全性设计。
在高压线束中,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以防止电击和火灾等风险。
这包括使用绝缘材料、隔离装置和过载保护等,以确保电线束的安全可靠运行。
最后,高低压电线束的设计还需要满足相关的测试和验证要求,确保其符合汽车行业的标准和规范。
根据ISO6722和SAEJ1128等标准,电线束的设计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耐热、电气性能和抗干扰等测试,以验证其质量和可靠性。
总之,汽车高低压电线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选材、布线、安全性和测试等要素,以确保电线束的性能和可靠性。
只有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才能为汽车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汽车线束三维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
汽车线束三维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
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提高,汽车上的电器配置、功能也越来越多,所以连接各个电器件的线束也越来越复杂,成为当代汽车故障的多发环节,也因此在汽车设计和生产制造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如何提高汽车线束的综合性能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汽车线束的整体设计中,三维布局是前提。
本文将重点阐述这部分。
1汽车线束设计流程汽车线束的设计流程见图1,详细分析如下。
1)由主机厂电气工程师提供整车电气系统的功能,电气负荷及相关的特殊要求,电器件的状态、安装位置,线束与电器件对接的形式。
图1 汽车线束设计和制造流程2)根据电气原理图对每个电气子系统及回路进行电源分配,其中包括搭铁点的分配。
并绘制相应的整车电气原理图。
3)绘制三维线束布置图。
4)根据各子系统电器件的分布情况,确定线束的布线形式及在汽车上的走向;确定线束的外保护形式及过孔的保护;并根据电器件本身的插接件确定线束上与其对接的端子和护套的型号:绘制二维线束图。
5)根据冻结的三维线束布置图和原理图,校核二维线束图;确认无误后方可发图,经认可后试制、生产。
2线束三维布局走向设计线束的走向布局及分段,是根据车身钣金的具体情况,结合全车电器件的分布综合来考虑的。
线束的走向分段不可拘泥某种形式,而是要在车身钣金能够满足线束布置的前提下,从整车电气角度来考虑其分布走向。
1线束三维布局走向的主要原则下面详细介绍线束三维布局走向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原则。
1)装配工艺性好线束的走向分段设计一定要满足易于装配这个前提,尽量不要给总装增加过多的工序,可考虑分装,如门线、仪表板线等:同时,要考虑最好不要使用特殊工具就可以完成装配。
2)可维护性好这一点是与第l点相呼应的,不仅仅要易于装配,在售后维修方面,也要易于拆卸,不可以因为要维修某个电器件需要拆下某段线束,而拆除其他多个零部件,否则就将增加不必要的维修工时。
线束布置国标
线束布置国标是指汽车线束在车内布置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以下是对线束布置国标的详细介绍:一、线束的固定和保护线束在车内布置时,必须固定牢固,防止其移动或脱落。
同时,为了防止线束受到刮蹭、挤压或磨损,需要使用护套、护盖等保护措施。
二、线束的排列和布局线束在车内必须排列整齐,不能相互交叉或缠绕。
同时,为了方便维修和检查,线束的走向应该明显,易于识别。
此外,线束不能影响驾驶员的操作和视线,也不能靠近热源和电器元件,以防止其损坏或短路。
三、线束的接口和连接方式线束的接口和连接方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不能使用不合格或老化的线缆和插头。
同时,插头和插座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接触良好,不会产生电火花或短路。
四、线束的长度和位置线束的长度必须适中,不能过长或过短。
同时,线束的位置应该便于安装和维修,不能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此外,为了防止意外拉扯或损坏线束,应该在适当的位置加装固定装置。
五、电气盒的配置电气盒是用来保护和固定线束的重要装置,必须安装在车内合适的位置。
同时,电气盒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电流容量和保护等级,以防止线束损坏或短路。
六、其他注意事项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其他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例如,线束不能跨越车轮或发动机等关键部位,以防止其受到损伤或变形。
同时,线束不能靠近高温部位,如排气管等,以防止其燃烧或损坏。
此外,线束的颜色和标识必须清晰可见,以便于维修人员识别和维修。
总之,线束布置国标是为了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而制定的标准规范。
在遵守这些标准的前提下,线束的布置应该简单明了、易于维护和检查。
同时,为了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定期对线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浅析汽车线束布置设计及原则
浅析汽车线束布置设计及原则汽车线束布置设计及原则汽车线束是汽车电气系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负责连接各种电子设备和电气元件。
线束布置设计是制造汽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线束的布置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则,以确保车辆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
那么,汽车线束布置设计及原则是什么呢?一、线束布置的基本原则1.可靠性:线束布置必须考虑到车辆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振动和震动,并且必须保证线束不会松动或断裂。
同时,需要考虑到线束耐高温、耐低温、耐湿度等特性。
线束在开车过程中可能会遭受物理或环境的损害,因此必须要有适当的保护措施。
2.可维护性:线束的布置必须确保易于进行后期维护和更换。
这个原则包括确定线束的位置、以及固定线束的方式等。
这些设计所采用的连接器和传感器的容易访问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元件必须经常维护、检查和更换。
3.美观度:线束布置还需要注重购买者对汽车设计的美观度和很好的外观。
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线束的颜色、形状和布置方式。
在线束布置过程中,需要利用原有的汽车外形和空间布局,同时要充分利用宽域的车身,以充分发挥布置的优势。
4.空间利用:线束布置需要考虑车辆的空间,必须遵守汽车装配所需的最小线束长度,线束必须正确安装在车内,以确保没有线束短缺或剩余部分。
二、线束布置的设计步骤1.确定需要连接的设备:汽车电气系统中需要连接的设备数量众多,线束布置设计必须在第一步中清楚地确定需要电气连接的设备。
2.设计汽车的装配图:设计师需要根据汽车的装配图来着手设计线束的布置。
3.确定各种设备的连接方式:每种设备的连接方式不同,需要指定连接器的类型和大小。
4.确定线束的长度:根据图纸设计的线束长度需要考虑到汽车的布局,在设备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隙,确保恰当的导线长度。
5.确定线束的布置路线:考虑到线束的连接器位置和连接路径,以及线束尺寸和重量,设计师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布置路线,包括线束穿过车体的位置和方式。
6.确定线束的大小:线束的设计非常关键,带宽太大或太小都会对系统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前舱线束布置经验
前舱线束布置经验1、右轮毂包处线束布置时避免和发动机皮带、悬置等零部件干涩,与零部件距离间距至少35mm。
2、发动机过度到整车上电源线束、发动机线束和换挡拉索等零部件距离至少50mm,和冷却管间距至少30mm。
3、保险盒下方出线要和悬置固定点在Z向上错开,间距至少30mm,避免线束与其干涉,有烧车风险。
4、蓄电池负极线束布置时考虑蓄电池的震动,与周边件要保留震动雨量,搭铁线和周边钣金留至少10mm间隙。
5、发动机线束和机舱线束对接接插件必须固定在车体上。
6、变速箱自带线束和机舱线束对接接插件必须固定在车体上。
7、发动机至整车过度段在整车上至少2个固定点或护线盒固定。
8、发动机上的线束过度到整车上需考虑震动余量,避免拉扯线束,需至少留有超过数据长度30mm的冗余量,且和周边零部件间距至少30mm。
9、变速器搭铁线长度需大于200mm。
10、避免在前防撞横梁上布置线束(发电机、启动电机等大电源),防止撞车时把线束撞断导致断电和起火。
11、线束避免经过高温区域(80℃以上),如排气管附近,不然需使用耐高温导线材料或者增加锡箔纸。
12、电源线束必须有外保护措施(波纹管、防磨套管等)。
13、发动机轮系周边若要布置线束,间隙需留到35mm以上。
14、机舱内接插件要求水平放置,如不能水平放置,需做防水处理。
15、接插件应布置在不易溅水区域。
16、机舱线束穿入驾驶室的线束要求机舱区域线束低于驾驶室区域,机舱侧邻近固定点必须低于胶套,避免水顺着线束流入驾驶室。
17、搭铁点布置要避免被水、泥浆或其他污染物污染。
18、搭铁点的压接部位要用热缩管保护。
热缩护套必须将压接部分完全包裹,热缩管不能侵占搭铁片的使用部分。
19、搭铁分支不要用绒布胶带等吸水材料包裹。
20、搭铁选择车身大件搭铁。
21、ECU两个搭铁点间距至少30mm。
22、若水管要穿过胶套进入驾驶室,水管走向和主线束走向应保持一致。
23、线束布置不能在空调管路间穿插。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01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1.1.1线束总体设计本篇主要介绍有关汽车线束布置的内容,对新车型线束的布置起指导作用,它概括了新开发车型的线束的固定,走向,分布及其相关附件的选用;同时,也对相关的车型的线束进行了总结,可以用作后续开发车型的参考。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线束的总体布置;2、前舱线束的布置;3、发动机线束的布置;4、仪表线束的布置;5、室内地板线束布置;6,四门线束布置;7、空调线束布置;8、安全气囊线束布置9、顶棚线束布置10、后保线束布置适用于公司整车线束的开发,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所涉及的线束布置方法需要不断的更新,以满足不同车型的开发要求。
1.1.2 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一、概述线束是电器的神经系统,对整车电器电子功能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相关的边界条件,对车身、动力总成、仪表台、底盘、内饰件必须充分、系统的了解,充分考虑各相关件对线束布置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相关件的设计提出相应合理的要求。
同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整车的温度分布和震动,避免线束通过高温区,避免线束剧烈震动。
二、整车电器件的布置分布在整车中,前舱的电器件或者相关件有:动力总成(包括其上的所有传感器和执行器)、启动机、发电机、蓄电池、压缩机、冷却风扇、灯具、ABS 控制器、轮速传感器、雨刮洗涤系统、环境温度传感器、喇叭、防盗喇叭、风扇控制器、电器盒及其他开关和传感器等。
同时,前舱中的温度较高,且运动件较多,在设计线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情况。
在仪表台的部位通常有:HV AC、音响系统、安全气囊、仪表电器盒、BCM、ECU、TCU、制动开关,电子油门踏板、离合器开关、点烟器、备用电源及各种开关件(如组合开关、报警开关等);地板部分主要的电器件有:电动座椅及加热,电子油泵、安全带开关、后轮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等;顶棚的电器件有:顶灯、电动天窗等;门上的主要电器件有:扬声器、电动窗、门锁、及相关的开关件等;后行李箱部分的电器件主要有:后BCM、停车辅助装置、后尾灯、后雨刮、高位制动灯、行李箱灯等。
汽车线束设计原则
汽车线束设计原则汽车线束是汽车电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将各种电器设备进行连接和供电的作用。
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汽车线束的高质量和优越性能,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汽车线束设计原则。
首先,汽车线束设计需要考虑电流负载。
汽车线束中传输的电流通常较大,因此设计时需要合理选择导线的截面积和材料,以确保能够承受所需的电流负载。
此外,还需要根据电流负载来确定线束中的线径和线数,以确保线束良好的散热性能和导电性能。
其次,汽车线束设计需要考虑电磁兼容性。
由于汽车电器设备众多且功能复杂,线束中可能会有很多不同频率的电磁干扰源。
因此,在设计线束时,需要合理布置和绝缘线束,以减少电磁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注意对地电阻的控制,以减少接地干扰。
第三,汽车线束设计需要考虑环境适应性。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会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运行,如高温、低温、湿度等极端环境。
因此,在设计线束时,需要选择适应不同环境的材料,并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以确保线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正常运行。
第四,汽车线束设计需要考虑安全性。
汽车是一种复杂的机械设备,其线束系统也需要遵循相应的安全规范。
设计时需要注意线束的安装位置和固定方式,以确保线束不会与其他零部件发生碰撞或磨损。
此外,还需要合理安排线束的走向和布线,以减少潜在的故障和短路风险。
最后,汽车线束设计需要考虑可维护性。
线束在汽车的使用寿命中可能会发生故障,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易于维护和更换。
合理的标识和编码线束的颜色和功能可以有效地减少维护时间和成本。
此外,合理的布线和连接方式也可以方便检修和更换。
综上所述,汽车线束设计需要遵循电流负载、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原则。
只有在考虑到这些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线束设计,才能获得高质量、高性能和可靠的汽车线束。
汽车线束制造商和设计师需要密切合作,充分了解汽车的需求和规范,以确保线束的设计和制造符合要求。
汽车线束设计规范,值得收藏
汽车线束设计规范,值得收藏1接插件规划与选择1、接插件的规划(1)首先需要根据开发车型的实际情况,规划出车型的整车线束大体布置示意图,其次根据车型配置将布置图尽量细化到用电器,此时暂可不考虑用电器的具体位置,只要区分出大体位置,即机舱、车门、前地板等区域即可。
见附图1。
(2)依据上面的布置图,以及车型的配置表,估算出各条线束间对接的分支回路数目。
见附表12、接插件的选择(1)接插件的种类接插件的结构形式①、防水接插件要达到防水、防尘的效果。
一般可分为整体密封和单孔密封,后者较为常用;采用的密封材料可为:橡胶密封塞和注胶密封,前者较为常用。
②、带挂接机构的接插件,优点是使接插件的固定更为方便,避免了接插件无固定而产生噪音,使连接更可靠。
可分为直接挂接和卡扣挂接两种。
③、带卡锁机构的接插件,其优点是使线与线间或线与电气件间的连接更为牢固,防止松动。
一般用在发动机上、雨刮电机等颠簸震动的环境。
④、带压线盖的接插件,它可保证插接件插入的端子尾部压接的导线不在插接件根部时出现不必要的晃动,减少插接件震动对导线的剪切力,提高线束的品质。
(2)接插件选取原则:①插接件选取要保证与电器件的良好接触,使接触电阻降为最低,提高可靠性,优先选用双弹簧式压紧结构的插接件。
②根据导线的截面积和通过电流的大小合理选择插接件的尺寸。
③在发动机舱、底盘等较恶劣的环境下对接的护套,由于温度、湿度偏大且存在着很多腐蚀性气体和液体,因此一定要选择防水性护套,其空位需用防水堵密封。
同时还应注意护套材质的选择,如阻燃等性能。
④尽量避免在同一对接区域使用同一种护套,若无法避免,则需通过不同颜色加以区分。
⑤基于汽车外观的整体协调性,在发动机舱中应优先选用黑色或深色的护套。
⑥为减少线束对接用护套的种类和数量,优先选用混合型件,使装配固定方便。
⑦车门线束与车身线束对接时,其最好选用带卡锁机构的插接件,保证在车门频繁的开闭中,避免出现对接松脱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1.1.1线束总体设计本篇主要介绍有关汽车线束布置的内容,对新车型线束的布置起指导作用,它概括了新开发车型的线束的固定,走向,分布及其相关附件的选用;同时,也对相关的车型的线束进行了总结,可以用作后续开发车型的参考。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线束的总体布置;2、前舱线束的布置;3、发动机线束的布置;4、仪表线束的布置;5、室内地板线束布置;6,四门线束布置;7、空调线束布置;8、安全气囊线束布置9、顶棚线束布置10、后保线束布置适用于公司整车线束的开发,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所涉及的线束布置方法需要不断的更新,以满足不同车型的开发要求。
1.1.2 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一、概述线束是电器的神经系统,对整车电器电子功能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相关的边界条件,对车身、动力总成、仪表台、底盘、内饰件必须充分、系统的了解,充分考虑各相关件对线束布置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相关件的设计提出相应合理的要求。
同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整车的温度分布和震动,避免线束通过高温区,避免线束剧烈震动。
二、整车电器件的布置分布在整车中,前舱的电器件或者相关件有:动力总成(包括其上的所有传感器和执行器)、启动机、发电机、蓄电池、压缩机、冷却风扇、灯具、ABS 控制器、轮速传感器、雨刮洗涤系统、环境温度传感器、喇叭、防盗喇叭、风扇控制器、电器盒及其他开关和传感器等。
同时,前舱中的温度较高,且运动件较多,在设计线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情况。
在仪表台的部位通常有:HV AC、音响系统、安全气囊、仪表电器盒、BCM、ECU、TCU、制动开关,电子油门踏板、离合器开关、点烟器、备用电源及各种开关件(如组合开关、报警开关等);地板部分主要的电器件有:电动座椅及加热,电子油泵、安全带开关、后轮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等;顶棚的电器件有:顶灯、电动天窗等;门上的主要电器件有:扬声器、电动窗、门锁、及相关的开关件等;后行李箱部分的电器件主要有:后BCM、停车辅助装置、后尾灯、后雨刮、高位制动灯、行李箱灯等。
对于不同的车型,由于配置的不同,以上的电器件或有增减,但是对于同类型的车而言,基本的分布位置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对电器件大概位置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对线束的布置也是至关重要。
三、整车线束的基本分类在整车的线束中,我们可以将线束分成这样的几个部分:前舱线束总成、发动机线束总成、变速箱线束总成、仪表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门线束总成(四门不同)、顶棚线束总成、后行李箱线束总成、电瓶正负极线束总成、安全气囊线束总成。
但是,线束的划分和整车的结构和装配工艺有很大的关系,不必拘泥于以上的划分形式。
力求达到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布局美观。
同时,线束设计时,尽量采用模块化,减少回路。
此外,根据具体车型可以采用转接线等形式的局部线束的设计。
目前基本线束的名称如下:前舱线束总成、发动机线束总成、ECU线束总成、电瓶负极线束总成、喷油嘴线束总成、仪表线束总成、室内地板线束总成、安全气囊线束总成、顶棚线束总成,左前门线束总成、右前门线束总成、后背门线束总成、除霜正极线束总成、除霜负极线束总成。
四、线束的几种基本走向在线束的布置中,通常有H,L,E,R 型等多种布置形式,这些布置形式指的是在线束的布置走向中,类似于这些字母的形状或者变形形状,多数情况下是这几个字母的变形。
这些总体的布置方式各有各的适用之处,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即可。
在后面具体的介绍中,有较为详细的阐述和比较。
图一图二图一、H型与E型结合;图二、E型和L型结合五、线束总体布置应考虑的问题和需要输入输出的文件线束的总体布置应在整车的P2 阶段介入,需要的输入文件有:整车电器件的配置表、电器件的二维布置图、整车的外形图,及整车的布置结构,如动力总成的布置(横置、纵置,前置、后置等),左舵还是右舵等基本情况。
了解整车电器件的功能属性,特殊要求(包括和其他件间的位置要求,和电器电子特性要求)。
及整车的装配工艺。
并根据以上的基本数据得出整车的高温区域,震动区域,及强电磁干扰区域(如点火线圈、雨刮电机等),并将这些初步的结论运用到线束的总体布置中。
在对以上所有的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以后,进行线束的总体布置。
要求线束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把主要的电器电子元件初步连接起来,并确定大概的线束划分方法。
在方案设计阶段,我们至少需要做出两种以上的方案来进行分析评审。
在方案形成以后,和总布置及车身部门讨论方案的可行性,确定车身能否做出线束需要的结构或形式来满足线束的要求。
然后,再确定两种及以上的方案再进行分析评审,并确定主要方案和备选方案。
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线束的走向,过孔,固定,及温度震动等,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尽可能的在设计初期考虑周全,避免以后出现颠覆性错误。
此阶段十分重要,需要和各相关部门及工程师充分讨论,明确输入输出信息。
把以后所有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解决完毕。
前舱线束布置一、概述前舱线束的布置在整车线束的布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反映整车线束的布置水平。
前舱线束所处的环境最为恶劣,要考虑防水、隔热、震动等等因素,需要对线束做好充分的保护。
同时,前舱线束最易被用户看到,需要具备良好的隐蔽性和外表的美观性。
以下具体说明线束布置的内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前舱基本的电器件前舱主要的电器件有动力总成及其附件部分(也有发动机后置的车型,目前奇瑞发动机均为前置),ABS系统,灯具,雨刮洗涤系统,电源系统,中央电器盒(也可以置于室内)及其他一些电器件三、前舱线束的基本走向前舱线束布置:(n型布局)前舱线束从左侧进入前舱,然后沿左纵梁及防火墙分布,如图中红线所示。
在中配置的发动机前排气,线束沿防火墙和两侧布置,离排气管较远。
同时,线束基本采用普通扎带固定。
前舱布置:(n型布局)如图中红线所示,线束从右侧进入前舱,同样沿防火墙布置。
但是在发动机为后排气,防火墙区域温度较高,所以部分线束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
线束的固定也都采用扎带和P型卡固定。
前舱线束布置:(n型布局)从图片上可以看出,该车的前舱线束沿左侧纵梁布置,并设计线束槽布置定位,同时取消部分前舱线束的波纹管。
其前舱布置整洁,线束保护良好,但成本相对较高。
前舱线束的主干部分沿两侧的纵梁及防火墙布置。
在布置的过程中,应保证线束固定可靠,远离热源,同时尽量使线束不外露,保持美观。
的前舱布置:(u型布局)如图所示,前舱布置中,将ECU线束和前舱线束分开,ECU线束(粉红线)从右侧进入前舱,同样沿防火墙布置;前舱线束(红线)从左侧进入前舱,沿左纵梁及前保横梁分布。
发动机为后排气,防火墙区域的温度较高,线束采用了波纹管包扎;线束的固定采用大多采用螺柱式扎带固定。
四、前舱线束应注意的问题在前舱线束的布置中,由于前舱环境较为恶劣,零部件众多,空间相对狭小,所以在布置前舱线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前舱线束的走向、保护及固定。
应注意的问题有:前舱热场的分布,过钣金的保护,线束的固定定位,线束和运动机构的干涉,接插件的固定,线束的包扎方式,周围零部件安装时是否与线束干涉等。
仪表线束的布置一、概述仪表台集中全车大部分的操作开关和显示装置,聚集了多个控制单元,同时,线束对接的部分也往往设计在仪表台的两侧,所以,仪表台线束是整车最为复杂的线束之一。
在线束设计应给与充分的重视和考虑。
二、仪表台的基本电器件在仪表台中,主要有以下的电器件:HV AC、音响系统、安全气囊、仪表电器盒、BCM、ECU、TCU、制动开关,电子油门踏板、离合器开关、点烟器、备用电源及各种开关件(如组合开关、报警开关等)。
三、仪表线束的基本走向下图为的仪表线束布置,沿仪表台横梁布置,各分支点固定在仪表台横梁及相关的支架上:四、仪表线束布置应注意的问题仪表线束大都沿仪表台横梁布置,也可和室内线束合为一体,但是在仪表台线束的布置中应考虑的问题如下:首先,仪表线束插件众多,是整车线束中插件最为集中的部分,所以在布置线束的时候要做好各插件的区分,避免相同插件的使用;如有则用布置或者颜色区分开来;其次,线束的装配,在仪表线束的装配中,采用不同装配方式,就应采用不同的线束设计布置方法,如对接件,搭铁的位置,线束分支的固定等;再次,很多的开关都是在仪表台装好以后再将开关装上,这样在线束设计的时候,必须把这些线束留长,裕度放大。
最后,仪表台下对接件多,需要充分考虑其固定,必要时应设计线束槽和线束支架。
室内线束的布置一、概述室内线束是全车最长最大的线束,它贯穿整个车身,是在整车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布置的线束。
他所牵涉到车身问题最多,所需要考虑的过孔问题也最多,在设计布置室内线束的时候,要对车身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整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车身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以利于线束的布置。
二、室内的基本电器件室内部分的电器件相对较少,如电动座椅及加热,电子油泵、安全带开关、后轮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等,位置也相对分散。
三、室内线束的基本走向由于室内线束分别很广且起到连接各个线束的中介作用,该线束的布置方式随配置变化有较多种布置方式,如下表所述:下图为室内线束布置,为典型的H型线束结构,室内沿两侧纵梁布置,两侧的线束再经座椅横梁成为一体。
油泵线束从后座椅下通过。
线束采用扎带固定,部分使用海面胶条固定。
下图为的室内线束布置图,从中可以看出,室内线束同样沿两侧纵梁布置,但是在两侧的纵梁上,车身设计有固定卡子,线束和护板共用卡子,并且有利于线束的保护,在室内线束中多处采用已有的结构设计支架或者线槽固定线束或者插件。
四、室内线束布置应注意的问题室内线束和车身的关系最为密切,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车身的问题也最多。
在设计室内线束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车身过孔,室内线束会经过多个过孔,所以在设计的初期就应考虑这些过孔的位置及结构形状,同时也要考虑该位置和其他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其次,室内线束路径和固定问题,在室内线束中,应重点关注A 柱、门槛压板、座椅横梁、B 柱、C 柱、后座椅下部、后门开启拉线等区域;再次,室内线束大多采用布胶带、或者PVC 胶带缠绕,但是在局部的区域,如果过板金,则需要考虑保护;还有需要考虑和其他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后座椅和下部通过线束的空隙是否足够。
动力总成线束设计一、概述动力总成线束包括发动机线束和变速箱线束,动力总成上传感器和执行器众多。
在布置动力总成线束时,要充分考虑这些传感器的位置关系,并利用动力总成上的固定点或者利用其上的固定点设计支架来固定线束。
二、动力总成的基本电器件动力总成的电器件主要是其上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包括曲轴位置传感器、相位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爆震传感器、水温传感器、油温传感器、电子节气门、怠速控制阀、碳罐电磁阀、点火线圈、喷油嘴、EGR、CBR、涡流控制阀、高压油泵、压力温度传感器、增压压力传感器、位置开关、倒车开关等,在自动变速箱上,通常会将多个传感器集成一个对外的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