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的创新教学流程图

合集下载

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思维导图

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思维导图

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思维导图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并转换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信息的装置或设备。

传感器的分类按照感知的物理量分类•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磁场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按照工作原理分类•电阻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双金属式传感器•电子式传感器按照应用领域分类•汽车传感器•工业自动化传感器•医疗健康传感器•环境监测传感器•家用电器传感器•无人机传感器•物流传感器传感器的原理•传感器的原理基于物理、化学或生物量的特性,将其转化为可感知的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

传感器的工作过程1.感受环境信息:传感器接收周围环境中的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等信息。

2.转化信号形式:传感器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

3.信号处理:传感器对转化后的信号进行采样、滤波、放大等处理。

4.输出结果:传感器将经过处理后的信号输出给其他设备或系统,用于进一步分析、计算或控制。

传感器的应用•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气象、工业过程控制、建筑自动化等领域,用于监测和控制温度。

•湿度传感器常见于农业、气象、环境监测中,用于测量空气中的湿度。

•压力传感器常用于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用于测量液体或气体的压力。

•光敏传感器常用于光电开关、光电控制等系统中,用于检测光照强度。

•加速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手柄等设备中,用于检测设备的加速度。

•声音传感器常见于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用于检测和识别声音信号。

•气体传感器可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安全等领域,用于检测和测量大气中的气体含量和污染程度。

•磁场传感器常用于导航、车辆偏离预警等系统中,用于检测和测量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位移传感器常见于工业自动化、机械设备中,用于测量物体的位移、变形等。

传感器的未来趋势与发展•连接性增强:传感器将更多地与无线通信、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结合,实现互联互通的功能。

27张动图看懂各种传感器工作原理

27张动图看懂各种传感器工作原理

27张动图看懂各种传感器工作原理
27张动图看懂各种传感器工作原理
20小时前特种作业知识学习平台
布料张力测量及控制原理

直滑式电位器控制气缸活塞行程

压阻式传感器测量液位的工作原理

MQN型气敏电阻结构及测量电路

气泡式水平仪的工作原理

扩散硅式力传感器

应变加速度感应器

称重式传感器

荷重传感器用于测量汽车衡的原理

TiO2氧浓度传感器结构及测量电路

电位器式传感器

多孔性氧化铝湿敏电容原理

基本变间隙型电容传感器和差动变间隙型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工作原理

利用接近开关进行物体位检测的原理▼
光柱显示编码式液位计原理

差压式液位计

电容测厚仪

电容加速度传感器

频率差法测量流量的原理

空气传导型超声波发生、接收器的结构▼
超声波应用的两种类型

超声波探头的结构

超声波流量计的原理

超声波测量密度原理
▼。

高三物理下册《传感器及其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高三物理下册《传感器及其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4.成长记录:鼓励学生将反思与评价结果记录下来,形成个人成长档案,助力学生持续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会带一个声光控开关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工作原理。当学生尝试拍手或发出声音时,声光控开关会自动点亮,这将引发学生对传感器的好奇心。接着,我会提出问题:“这个开关是如何感知声音并作出反应的?”通过这个实验和问题,自然地引入传感器这一新课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实践过程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利用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传感器的性能和应用,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电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压敏传感器等常见类型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2.学习并掌握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电路连接方式,能够分析传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3.学会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数据处理分析传感器性能,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电路,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本案例从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入手,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及其在工程、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增强对传感器引导学生关注传感器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传感器工作流程图.doc

传感器工作流程图.doc

传感器工作流程图传感器工作流程图几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一、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ManifoldAbsolutePressureSensor),简称MAP。

它以真空管连接进气歧管,随着引擎不同的转速负荷,感应进气歧管内的真空变化,再从感知器内部电阻的改变,转换成电压信号,供ECU电脑修正喷油量和点火正时角度。

换言之,ECU电脑输出5V电压给进气压力感知器,再由信号端侦测电压值,电脑,当引擎在怠速时,其电压信号约1-1.5V,节气门全开时,则约有4.5V电压信号。

原理:进气压力传感器检测的是节气门后方的进气歧管的绝对压力,它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大小检测出歧管内绝对压力的变化,然后转换成信号电压送至发动机控制单元(ECU),ECU 依据此信号电压的大小,控制基本喷油量的大小。

二、曲轴位置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的作用就是确定曲轴的位置,也就是曲轴的转角。

它通常要配合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一起来工作确定基本点火时刻。

我们都知道,发动机是在压缩冲程末开始点火的,那么发动机电脑是怎么知道哪缸该点火了呢?就是通过曲轴位置传感器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来计算的,通过曲轴位置传感器,可以知道哪缸活塞处于上止点,通过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可以知道哪缸活塞是在压缩冲程中。

这样,发动机电脑知道了该什么时候给哪缸点火了。

原理:曲轴位置传感器通常安装在分电器内,是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传感器之一。

其作用有:检测发动机转速,因此又称为转速传感器;检测活塞上止点位置,故也称为上止点传感器,包括检测用于控制点火的各缸上止点信号、用于控制顺序喷油的第一缸上止点信号。

曲轴传感器主要有三种类型:磁电感应式、霍尔效应式和光电式。

1、磁电感应式:磁电感应式转速传感器和曲轴位置传感器分上、下两层安装在分电器内。

传感器由永磁感应检测线圈和转子(正时转子和转速转子)组成,转子随分电器轴一起旋转。

正时转子有一、二或四个齿等多种形式,转速转子为24个齿。

永磁感应检测线圈固定在分电器体上。

智能传感器 原理框图

智能传感器 原理框图

智能传感器原理框图
智能传感器原理框图如下:
[智能传感器原理框图]
1. 采集信号阶段: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中的物理量或化学量,如温度、湿度、光强等。

传感器通过感知元件将这些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

2. 信号调理阶段: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对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线性化处理,以提高信号质量和准确度。

3. 数据处理阶段:传感器内部的微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对经过信号调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些处理包括数字滤波、校准、数据压缩等,以获得更为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4. 数据输出阶段: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接口电路传输到外部设备或处理系统中。

传感器通常采用串行通信接口,如I2C、SPI
或UART,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5. 供电管理:传感器需要能源来正常工作,一般通过外部电源供电或使用电池等内部能源。

以上是智能传感器的原理框图,通过这一框图可以清晰地了解智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的教案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的教案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能够分析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解释传感器的定义,描述传感器在电子设备中的作用。

2. 传感器的分类介绍常见传感器的类型,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3. 温度传感器讲解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4. 压力传感器介绍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应变片、压阻传感器等。

5. 光敏传感器阐述光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使用演示法,展示传感器的工作过程和应用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课件和教学图片。

2. 准备实物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3. 准备示波器、电压表等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讲解传感器的定义,阐述传感器在电子设备中的作用。

3. 介绍传感器的分类介绍常见传感器的类型,让学生了解传感器家族。

4. 讲解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讲解热敏电阻、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5. 讲解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讲解应变片、压阻传感器等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6. 讲解光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讲解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等光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7. 演示传感器的工作过程和应用实例展示实物传感器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8.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9. 课堂小结10.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传感器的思考题和实践题,巩固所学知识。

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传感器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传感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通用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

通用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

通用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概念、作用和分类;(2)让学生掌握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3)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让学生体验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1)传感器的定义(2)传感器的作用(3)传感器的分类2.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1)温度传感器在空调中的应用(2)光传感器在自动开关灯中的应用(3)红外传感器在电视遥控器中的应用3.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电阻式传感器(2)电容式传感器(3)电压传感器(4)电流传感器4. 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1)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2)传感器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3)传感器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5. 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1)纳米传感器(2)无线传感器网络(3)智能传感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传感器的概念、作用和分类;(2)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3)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直观演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体验;4.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分享。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感器?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 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1)传感器的定义;(2)传感器的作用;(3)传感器的分类。

《温度传感器的原理》 教学设计

《温度传感器的原理》 教学设计

《温度传感器的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温度传感器及其特点。

学生能够掌握温度传感器在实际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热电偶、热敏电阻、热电阻等。

温度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和特点。

2、教学难点热电偶的热电效应原理及应用。

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曲线分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温度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让学生对温度传感器有初步的认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温度传感器的工作过程,加深对其原理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温度传感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温度传感器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温度测量相关的场景,如室内温度控制、冰箱温度调节、汽车发动机温度监测等,引出温度传感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20 分钟)介绍温度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其在温度测量和控制中的重要性。

讲解常见温度传感器的类型,如热电偶、热敏电阻、热电阻等,并分别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

以热电偶为例,详细讲解热电效应的原理,即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会产生电动势。

分析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即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及热电阻的电阻与温度的线性关系。

3、实验探究(20 分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热电偶和热敏电阻测量不同温度下的输出信号。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的创新教学流程图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的创新教学流程图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的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①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2第六章第1节《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P51-P55);
②新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教学流程图
(干簧管的实
环境下电阻值很大,强光照射下电阻值很小。

:光敏电阻能够把光照强弱这个光学量转换为)工作原理:光敏电阻在光照射下电阻变化的原因。

1.金属导线;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传感器概念,学生列举并讨论生活中的传感器实例,重点探究光敏电阻、金属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之后展开传感器应用设计活动,在对传感器的应
用方案的总结基础上转入开发传感器的创新思维发展阶段,对本节课的教学思想进行质的升华。

教后记。

传感器教学设计教案

传感器教学设计教案

传感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3. 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2. 教学重点:传感器的分类、原理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传感器实物、实验装置等。

2. 学具:学习手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好奇心和兴趣。

2. 知识讲解(1)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2)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3)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一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进行设计。

(2)实验演示:展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3)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传感器相关的设计题目。

4. 知识巩固5.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传感器及其应用2. 内容:(1)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2)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3)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

(2)列举三种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3)针对某一实际应用场景,设计一个简单的传感器应用方案。

2. 答案:(1)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传感器的分类: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3)传感器应用案例:温度传感器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压力传感器在汽车刹车系统中的应用等。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1 ppt课件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1 ppt课件

飞行的速度、加速度、位置、姿态、温度、气压、磁场、
振动测量;“阿波罗10”飞船对3295个参数进行检测,其
中:
温度传感器559个
压力传感器140个
信号传感器501个
遥控传感器142个
2专020家/11/2说4 :整个宇宙飞船就是高性能传感器的集合体 6
什 么
干簧管





防盗报警器
2020/11/24
D.信号处理系统每获得一次高电压就计数一次
A
2020/11/24
信号
R1 处理
R2
系统
21
2、热敏电阻
特性: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减__小__,
2具020有/11/2负4 温度系数
22
金属热电阻
铂电阻
2020/11/24
23
2020/11/24
24
例2、有定值电阻、热敏电阻、光敏电阻三
2020/11/24
9
干簧 管
一种防盗门报警电路
2020/11/24
10
人获取外界信息
视觉 嗅觉
机械自动化设备获取外界信息
光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
听觉
声音传感器
味觉
味传感器
2020/11/24
触觉
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11
1.传感器的定义: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生物信息
敏感元件 转换电路
4、传感器常用的敏感元件

1、光敏电阻









特性:光敏电阻对光敏感。当改变光照强度时,电阻的大小 也随着改变。一般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电阻值减小。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六章传感器3实验:传感器的应用(2)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2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六章传感器3实验:传感器的应用(2)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2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四个方面。
1.物理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形成对传感器的基本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推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与传感器相关的物理知识,如电路知识、信号处理等,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能力层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较为扎实,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存在不足;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对复杂实验操作过程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此外,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依赖课本和教师的指导,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针对部分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容易灰心丧气的问题,我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此外,我要充分利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设置合理的课堂提问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实验室用传感器设备
-数据采集器
-电脑及投影仪
-实验桌椅
-多媒体教学系统
2.课程平台:
-学校物理实验室
-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物理选修人教新课标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精品课件

物理选修人教新课标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精品课件

15
IB 3.霍尔电压 UH=k d (1)其中 d 为薄片的厚度,k 为霍尔系数,其大小与薄片 的材料有关. (2)一个霍尔元件的厚度 d、霍尔系数 k 为定值,再保持 I 恒定,则 UH 的变化就与 B 成正比,因此霍尔元件又称磁 敏元件.
16
• 4.霍尔效应的应用 • 霍尔效应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的测试和 研究中.例如,用霍尔效应可以确定一种 半导体材料是电子型还是空穴型.半导体 内载流子的浓度受温度、杂质以及其他因 素的影响很大,因此霍尔效应为研究半导 体载流子浓度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 利用霍尔效应做成的霍尔元件有很多方面 的用途.例如,测量磁场,测量直流和交 流电路中的电流和功率,转换信号(如把 直流转换成交流并对它进行调制,放大直 流或交流信号等).
13
• 2.霍尔效应的原理 • 外部磁场使运动的载流子受到洛伦兹力, 在导体板的一侧聚集,在导体板的另一侧 会出现多余的另一种电荷,从而形成横向 电场;横向电场对电子施加与洛伦兹力方 向相反的静电力,当静电力与洛伦兹力达 到平衡时,导体板左右两侧会形成稳定的 电压,
14
UH 设图中 MN 方向长度为 l2, 则 q =qvB.根据电流的微 l2 IB 1 观解释,I=nqSv,整理后,得 UH=nqd.令 k=nq,因 n 为 材料单位体积的带电粒子个数,q 为单个带电粒子的电荷 IB 量,它们均为常数,所以 UH=k d .UH 与 B 成正比,这就是 为什么霍尔元件能把磁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原因.
20
测定压 力F的 电容式 传感器
测定位
解题方法指导
对应学生用书P52
• •
• • • •
光电转换(光敏电阻的应用) 如图所示,R1、R2为定值电阻, L为小灯泡,R3为光敏电阻,当照射光强 度增大时( ) A.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B.R2中电流减小 C.小灯泡的功率增大 D.电路的路端电压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的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①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2第六章第1节《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P51-P55);
②新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教学流程图
(干簧管的实
环境下电阻值很大,强光照射下电阻值很小。

:光敏电阻能够把光照强弱这个光学量转换为)工作原理:光敏电阻在光照射下电阻变化的原因。

1.金属导线;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传感器概念,学生列举并讨论生活中的传感器实例,重点探究光敏电阻、金属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之后展开传感器应用设计活动,在对传感器的应
用方案的总结基础上转入开发传感器的创新思维发展阶段,对本节课的教学思想进行质的升华。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