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一、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两种。

1. 可数名词可数名词是指可以数出个体的名词,可以有单数和复数形式。

单数名词表示一个,复数名词表示多个。

2. 不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是指不能数出个体的名词,只有单数形式。

不可数名词表示抽象概念、物质等。

二、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和反身代词。

1.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用来表示人的身份或角色,包括主格代词和宾格代词。

2. 指示代词指示代词用来指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距离,包括指示代词、指示副词和指示形容词。

3. 疑问代词疑问代词用来提问,包括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

4. 不定代词不定代词用来表示泛指的人或事物,包括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

5. 反身代词反身代词用来表示动作的施事同时也是受事的人或物,包括反身代词和反身形容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的词语,可以修饰名词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1. 形容词的用法形容词可以作为定语、表语和宾补。

2.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容词的比较级用来表示两者之间的比较,最高级用来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的比较。

四、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行为、状态或变化的词语,包括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1. 实义动词实义动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动词,可以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变化或状态。

2. 系动词系动词是指用来连接主语和表语的动词,表示主语的状态、性质或特征。

五、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1. 副词的分类副词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和疑问副词等。

2. 副词的位置副词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末,具体位置要根据句子的需要来确定。

六、介词介词是连接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关系的词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向、原因等。

1. 常见的介词常见的介词包括在、向、从、跟、为、因、与等。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一、句子成分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初中语文中语法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中语法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中语法知识点总结语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语言表达规则的总称,它研究的是语言的结构和组织规律,是传递信息的手段。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好语法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正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准确、贴切,既使自己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也使人们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种表达。

因此,初中语文中的语法知识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下面就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语法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词的分类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可以独立使用或者附着在其他词上使用,并且具有不同的词性。

在初中语文中,主要包括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动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等。

名词:表示人、物、事、地点和抽象概念的词,可以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代词:代替名词或名词词组的词。

形容词: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或特征的词。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目的、方式等。

数词:表示数目、次序或比例关系的词。

量词:用于表示事物的数量或分量的词。

动词:表示动作、状态或行为的词。

介词: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之间的关系。

连词:用来连接单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感叹词:用来表示感叹的词。

二、句子成分句子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它是用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完整语言单位。

在初中语文中,句子通常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成分。

主语:句子的主题,通常是名词、代词或数词等,是谓语的说明对象。

谓语:句子的说明主语的部分,通常是动词或动词短语。

宾语:动作的承受者,通常是名词、代词或句子。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或词组。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或词组。

补语:说明主语或宾语的状态或性质的词或词组。

三、时态和语态时态是指动词表示的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通常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和过去完成时等。

语态是指动作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通常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全)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全)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词性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名动形数量代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副叹介助连拟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二、实词:名词动词形词数词量词代词1、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2、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开始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找出来。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语法是语文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掌握好语法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的归纳:一、名词1.名词的分类:具体名词、抽象名词、集体名词等。

2.名词的数:单数和复数形式的变化。

3.名词的格:主格、宾格、属格和定格。

二、代词1.人称代词:一、二、三人称的主格和宾格形式。

2.物主代词:表示所有关系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3.指示代词:这、那、此、彼等的使用。

三、动词1.动词的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2.动词的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

3.动词的语气:祈使句、陈述句、疑问句等。

4.动词的非谓语形式: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等。

四、形容词和副词1.形容词和副词的基本用法和比较级、最高级形式的变化。

2.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等。

五、介词1.常见的介词及其使用场景。

2.介词短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

六、连词1.并列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如和、与、或等。

2.连接副词:表示因果、条件、让步等关系的词语,如因为、如果、虽然等。

七、句子成分1.主语:句子中的说明行为者或主题的部分。

2.谓语:句子中说明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部分。

3.宾语:句子中接受动作的人或事物的部分。

4.表语:句子中说明主语状态、性质或特点的部分。

5.定语:句子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部分。

6.状语:句子中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部分。

7.同位语:句子中对名词或代词进行解释、说明的部分。

8.补语:句子中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部分。

八、句子结构1.简单句:只包含一个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2.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相同的句子组成的句子。

3.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的句子。

4.主从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构成的句子。

5.定语从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

6.状语从句: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从句。

7.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或表语的从句。

初中的语法知识点总结

初中的语法知识点总结

初中的语法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法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掌握了语法知识点,才能在写作和阅读理解等方面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下面是初中语法知识点的总结:一、句子成分:1.主语:句子中表达动作的主体,用来回答“谁”。

2.谓语:句子中表达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部分,用来回答“做什么”。

3.宾语:接在及物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或接受者,用来回答“谁或什么”。

4.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用来回答“哪一个”。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成分,用来回答“怎样”“在哪里”“什么时候”等问题。

二、句子种类:1.简单句:只含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

2.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简单句不加连词连接而构成的句子。

3.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的句子。

4.疑问句:询问信息、观点或表示请求的句子。

5.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建议或禁止的话语。

6.感叹句:表达强烈情感或感叹的句子。

三、时态和语态:1.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性动作、事实或客观真理。

2.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3.一般将来时: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4.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

5.过去进行时: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

6.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

7.过去完成时: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或动作之前已经完成的动作。

8.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强调动作的结果。

四、名词:1.可数名词:可以用单数或复数形式出现的名词。

2.不可数名词:只能用单数形式出现的名词。

3.具体名词:表示可以直接感观到的事物。

4.抽象名词:表示无法直接感官认识的事物。

5.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6.名词所有格:表示名词的所有关系,通过在名词后加上“’s”或“’”。

五、代词:1.主格代词:在句中作主语或表语。

2.宾格代词:作动词的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或介词的宾语。

3.物主代词:表示所有关系,分为形容词性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初中语文语法大全》(共34张PPT)

《初中语文语法大全》(共34张PPT)

句子 种类
结构 分
①动词谓语句:你改悔吧! ②形容词谓语句:我气量大.
单句
主谓句
③名词谓语句:每人一盏灯. ④主谓谓语句:我的讲义,你能抄
八下
下来吗?
21页
①动词非主谓句标志极了. 谓句 ③名词非主谓句:一盏灯!
①因果复句
因果类复句 ②假设复句
九上29页 ③条件复句
句子
句子:
1、概念:由短语或词构成,是具有特定句调,能够表达一 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2、标志:
〔1必须具有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意思.
〔2必须具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在书面上有一个句末标点.
3.例如:
雷锋是我们时代的杰出代表〔短语
雷锋是我们时代的杰出代表!〔句子
同学们,你们懂不懂这个问题呀?
懂!
〔1北风呼呼叫,大雪纷纷飘. 〔2外面叭叭地响起枪声.
作句子 的成分.
〔3河水哗哗地流着.
〔4咣,门被什么人踢开了. 〔5轰隆隆!外面传来一声炮响.
作句子.
看谁判断有对又快: 连词 形容词
动词
量词
1.左拉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脸庞.
名词
名词 数词 形容词 副词
助词
副词
介词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
名词
四、助词;
1、概念: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2、种类:看前面可知有结构助词、情态助词、语气 助词.
3、语法功能:和别的词语共同构成句子成分.
〔1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2大家都[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3李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结构助词
看下面的例子:
语气助词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全面复习(词类、短语、句子)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全面复习(词类、短语、句子)

`初中语法知识( 1)——词类、短语、句子一、词类区分(一)实词:实词:是拥有实在乎义,并且能够独自充任句子成分的词。

名称意义名表示人或事物表示时问词表示方向表示动作、行为表示发展变化动表示心理活动表示存现消逝词表示使令表示可能、意向表示趋势表示判断形表示事物状态容表示事物性质词表示事物形状实数表示确数表示概数词表示序数词量物量词动量词词代人称代词疑问代词词指示代词副表示时间表示围表示程度词表示语气表示肯 / 否认象声词模拟事物声音叹表示叹息、呼喊、应答等词词例说明雷锋、白、鲁迅、课桌、海燕、同志学生计算机法律一般名词昨天、昨年、夏天、夜晚、礼拜天时间名词上、下、南、北、里、外、中间、屋里方向名词走、打、吃、学习地方名词发展、扩大、提升爱、厌烦、担忧、惧怕、喜爱、希望、感觉存在、发生、发展、出现、变化、死亡、消逝派、让、严禁、命令使令动词愿意、应当、应当、能够、能、能够、会、肯、敢、要能愿动词上柬、进来、上去、出去、上、下、来、去、回、出、进、下去、过去趋势动词是、成为、属于判断词快、激动、娴熟、轻松好、冷、伟大、聪慧圆、高、平展、笔挺三、万、四分之一几、很多、五六十第一、初六、老大根、架、双、寸、吨用在名词前改、顿、趟、阵用在动词后我、她、你、自己谁、哪儿、多少、如何这、那、这样已经、以前、刚、刚才、正在、将要、立刻时间副词只、都、全、不过、单单、一概、一共、总合、一齐、一味、几乎、一起围副词很、最、极、挺、顶、太、真、分外、更、更为、愈发、过于程度副词终究、莫非、恰恰、几乎、大概、居然、其实语气副词必、一定、必然、务必、不、没、没有、未必、不用、难免肯/ 否认副词呼、叭、哗哗、嘤嘤嗡嗡、咣、轰隆、呀、叽叽喳喳、哈哈、啊吆哇表示伤心、难过:唉、哎哟不一样其余词表示愤慨、歧视:呸、哼发生组合,单独成句。

有些表示吃惊:哎呀、咦、啊叹词的汉字表示呼喊:喂、嗨写法不固定。

表示应答:嗯、哦、晤如:“啊”因为音变又写表示愉悦:哈哈、嘿嘿成“呀”“哪”。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句子结构、词类、词序、语法成分和语法功能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初中语文中常见的语法知识的汇总。

一、词类1.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机构、日期、数字等的名称。

如:学生、书本、北京、医院、八月、五十。

2.动词:表示动作、状态、行为等。

如:跑、看、读、写、吃。

3.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的词。

如:蓝色的、好看的、高大的。

4.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

如:很、非常、有时候。

5.代词:代替名词的词。

如:他、她、我们、这、谁。

6.数词:表示数量的词。

如:一、二、三、十、百、千。

7.介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位置、方向、时间、原因、方式等关系。

如:在、上、下、为了、因为。

8.连词:用来连接句子、短语和词组等。

如:和、但是、因为、所以。

9.感叹词:用来表达情感或表示感叹的词。

如:哇、好、太好了、好美啊。

二、句子结构1.主谓结构:句子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如:我跳舞。

2.主谓宾结构:句子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

如:小明吃苹果。

3.主、谓、宾、定、状结构: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构成。

如:我送给妈妈一束鲜花。

4.并列句:句子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分句构成。

如:我喜欢唱歌,他喜欢跳舞。

5.主从复合句:句子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

如:我知道你在做作业。

6.祈使句:用来表达请求、命令、建议等。

如:请你帮我一个忙。

三、时态1.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性、习惯性的动作或状态。

如:我每天都吃早饭。

2.现在进行时: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

如:他正在写作业。

3.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如:昨天我去了公园。

4.过去进行时:表示过去其中一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

如:他昨天下午三点钟正在睡觉。

5.将来时:表示将来要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如:明天我去北京。

四、语法成分和语法功能1.主语:句子中的主要说话者或动作的发出者。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全)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全)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全)表示事物状态的:快乐、悲伤、兴奋、疲惫。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形容词一般作定语修饰名词②形容词可以和“得、地”连用,构成状语③形容词可以和“是”连用,构成表语练: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形容词找出来。

那是一所简陋的小学,但是老师们都非常用心,孩子们也都很聪明、勤奋,他们的笑容是那么灿烂、快乐。

山上的空气也是那么清新、宜人。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基数词:一、二、三、四、五……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数词的语法特点:①基数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②序数词一般用来表示顺序,作定语或表语练: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数词找出来。

这所小学只有一间教室,里面有二十多个孩子,他们都是山村里的孩子,他们是这个小学的第一批学生。

5、量词:表示事物数量的词个、只、张、条、本、页、头、件、座、辆、粒、颗、棵、支、根、块、片、双、对、顶、台、处、位等。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一般和数词搭配使用,表示数量②量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练: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量词找出来。

每个孩子都有一本课本,一支笔,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颗心。

这些简单的物品,却是他们研究的全部。

形容词:好,美丽,清,静,悲凉数词:几,许多,八千多,一,丝量词:个,只,次,年,日子代词:我,我们,咱,咱们,你,你们,您,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谁,什么,哪里,多少,这,那秋天无论在哪个地方都是美好的,但是美丽北国的秋天特别清静、悲凉。

形容词可以通过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而大多数形容词可以用副词“很”来修饰。

数词可以表示确数(如分数、整数和倍数)和概数(如几、许多),还可以表示序数(如第一、老三)。

数目增加时可以用分数或倍数表示,但是数目减少时只能用分数。

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包括数量词和动量词。

数量词表示事物单位,如个、只,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如次、回。

量词通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前,表示动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后。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梳理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语法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掌握好语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写作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初中语文常见的语法知识点。

一、词类1、实词(1)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如“学生”“书包”“北京”“友谊”等。

(2)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如“跑”“吃”“喜欢”“是”等。

(3)形容词:用来描述或修饰名词,如“美丽的”“聪明的”“高大的”等。

(4)数词:表示数目或顺序,如“一”“第一”等。

(5)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如“个”“只”“辆”等。

(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如“我”“你”“他”“这”“那”等。

2、虚词(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程度等,如“很”“非常”“已经”“常常”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与它们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如“在”“从”“对于”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如“和”“但”“因为”等。

(4)助词:包括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啊”“呀”“呢”等。

(5)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如“啊”“哎呀”“喂”等。

二、短语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并列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如“老师和同学”“调查研究”“美丽大方”等。

2、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中心语是名词的叫定中短语,如“伟大的祖国”;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的叫状中短语,如“非常漂亮”“努力学习”。

3、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宾语是动词的支配对象,如“写作业”“踢足球”“热爱祖国”等。

4、后补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组成,补语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如“跑得快”“红得发紫”“看了一次”等。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一、名词1.名词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按性质分可分为实词和虚词;按形式可分为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按意义可分为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等。

2.单数与复数形式:名词的单数和复数的变化规则。

3.名词的所有格:名词所有格的形式及使用规则。

二、代词1.代词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按指示和诠释分类,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反身代词等。

2.人称代词:主、宾、定、物主代词等的使用规则。

3.指示代词:指示代词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4.疑问代词:疑问代词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三、动词1.动词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概念及使用规则。

2.动词的时态:动词的时态形式及使用规则。

3.动词的语态:动词的语态形式及使用规则。

4.动词的语气: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的动词语气的使用规则。

四、形容词与副词1.形容词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形容词与名词的关系,常见形容词用法。

2.形容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及使用规则。

3.副词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副词与形容词的关系,常见副词用法。

五、介词与介词短语1.介词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介词的概念及常见介词词义。

2.介词短语:介词短语的基本结构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六、连词1.连词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的概念及使用规则。

2.并列连词:常见的并列连词及其使用方法。

3.从属连词:常见的从属连词及其使用方法。

七、数词与量词1.数词及其分类:常见数词及其用法。

2.量词及其概念:常见量词及其用法。

3.数词与量词的搭配:数词和量词之间的正确搭配方法。

八、语序1.主谓一致的基本概念及规则:主谓一致在句子中的使用规则。

2.宾语与谓语的触腮关系:宾语与谓语的位置关系及使用规则。

3.成分的排列顺序:成分的词序及使用规则。

九、句子成分1.主语与谓语:主谓的概念及使用规则。

2.宾语:宾语的概念及使用规则。

3.表语与宾语补足语:表语与宾语补足语的概念及使用规则。

4.定语:定语的概念及使用规则。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一、词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一)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完整版)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汉语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字、词、短语、单句、复句和多重复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名词可以表示人或具体/抽象事物、时间、处所和方位。

动词可以表示动作、存现、发展变化和心理活动,也可以是使令动词。

形容词可以表示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质和状态。

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以及分数、概数和倍数。

量词可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包括物量词和动量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和叹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补充、强调等作用。

副词是一类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汇。

它们可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肯定否定等。

例如,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等都是表示程度的副词。

介词是一类用在词或短语前头,合起来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的词汇。

例如,从、自、自从、于、至、往、当、当着、朝向、趁、由、随、随着、沿、沿着、顺、顺着等都是表示时间、方向、处所的介词。

连词是一类用来连接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能表示某些逻辑关系的词汇。

例如,和、跟、与、同、或、既等是连接词和短语的连词,而要么、何况、况且、与其、宁可、然后、以致、于是、因为、所以、如果、就、虽然、但是、只有、才、只要、就等是连接句子的连词。

助词是一类附在词、短语、句子后头起辅助作用的词汇,一般读轻声。

例如,的、地、得、着、了、过等都是常见的助词。

其中,的用在定语后边,地用在状语后边,得用在补语前边,着表示正在进行,了表示动作完成,过表示早已完成。

语气助词在中文中,有很多语气助词,如“呢”、“吧”、“啊”、“吗”、“嘛”、“罢”、“么”、“了”、“哇”、“啦”、“哪”、“呀”、“哩”。

其中,“啊”常常要同前面的词连读,所以最好将“啊”写成“哇”、“呀”或“哪”。

叹词和拟声词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可以表达惊讶、赞美、埋怨、叹息等感情。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局部能够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实行使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自、从、以、当、为、按照,因为、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能够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全面复习(词类、短语、句子)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全面复习(词类、短语、句子)

初中语法知识(1)——词类、短语、句子一、词类划分(一)实词: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而且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时间、方位,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可以作状语:例如:[今天]咱们开个会。

[屋里]他们几个正在开会呢。

能被数量词、不被副词修饰,指人的名词+们表示复数,不能重叠(重叠后成为量词性质。

如:人人、家家、年年、天天、队队,表示“每一”的意思。

)2、动词:在句子中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多数能带宾语;动词后面一般可以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助(能愿)动词在句子中一般做状语、趋向动词可做补语。

他[能]来吗。

你现在[应该]做作业。

3、形容词:大部分都能作定语,也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词,有的可作状语、补语,不能带宾语。

多数可受程度副词“很、太、非常”等的修饰,并且都可以修饰名词性成分。

(激烈)的战争开始了。

你坐下来,[慢慢]说。

这花〈美丽〉。

他走得〈慢〉。

4、数词、量词:数词经常和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定语或补语。

(万里)长城去。

〈一趟〉医院。

5、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

副词都能作状语、补语。

6、代词:代词和它所代替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大致相当,就是说所代的词语能做什么句子成分,那个代词就能作什么成分。

7、象声词:模拟声音,可以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主要作状语。

8、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感叹词或独立成句。

所、时间、条件等。

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总要组成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主要作状语,有的还可以做补语、定语。

例如:在阅览室看书对人民负责同他说话按客观规律办事比过去更好他[在家]休息 [沿着山路]往前走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大家反复研究了[对这个问题]的处理2、连词: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不能成为句子成分。

3、助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后面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4、语气词:普通话中最基本的有六个:的、了、呢、吧、吗、啊。

常考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

常考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

常考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第四部分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第五部分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完整版)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1.汉语的发展顺序汉语的演变过程: 字词短语单句复句多重复句2。

词性实词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一、名词意义及词例:1、表示人或者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

表示人或具体事物:学生河流水果衣服表示抽象事物:教育交通事物战争和平语法科学民主道德表示时间:昨天晚上黎明秋天将来刚才表示处所:郊区附近到处左近表示方位:东西南北中里外上下前头后头东面西方上边下边以前二、动词意义及词例 :A。

表示动作、行为。

例如:走打说作保护分析赞成旅行B。

表示存现、发展变化。

例如:有存在出现消失灭亡增加缩小扩大下降发展C。

表示心理活动。

例如:爱恨想忘记觉得感到希望羡慕憧憬回忆情愿D。

表示使令,简称使令动词。

例如:使叫让请派要求命令禁止推选委托任命允许三。

形容词意义及词例:A。

表示事物的形状、颜色. 例如:高大粗细圆长弯曲宽广鲜红雪白狭窄笔直B.表示事物的性质。

例如:好坏优秀恶劣诚实虚伪狡猾美丽高尚伟大朴素C.表示事物的状态。

例如:迅速敏捷匆忙平静悠闲混乱愉快轻松痛苦疲倦急噪四。

数词数词的分类:基数词和序数词.(1)基数词:表数目的多少, (一、二、三)十、百,千,万。

(2)分数(二分之一)(3)概数(几、许多、三十上下)(4)倍数(五倍,五十倍)数目的增加可以用倍数或分数来表示数目的减少只用分数表示(5)序数词:表序数。

如:第一、初五、老大。

五。

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分类:①物量词A 个体量词:只个件间所座B 集合量词:对双群伙帮副批C 不定量词:点些D 度量衡量词:寸亩斗克立方米人次E 借用量词: 杯盘碗桶瓶身手笔刀口屋子堆封卷捧张担铲②动量词A 表示动作行为的量:次趟回遍下阵番遭顿六。

代词A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您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人家大家B 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 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C 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 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虚词分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

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写在括号
里。( B )
A 他给我带来了一小朵雏菊和一根
青草。(宾语)
B 人类语言的
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
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主语)
C 这回我们没有在办公室里停留。
(状语) D 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
的山坡上。 (补语)
5.选出下面成分分析正确的句子( B)
A 鲁迅先生(主语)以“时间就是 生命”(状语)律己(谓语)。
: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意 义,不作短语或句子成分(只有 副词可以作状语),它们的基本 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的分类是以虚词所表示 的不同语法意义或语法关系为标 准的。虚词可分为副词、介词、 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及短语, 表示 范围、时间、程度、语气、 情势等等的词,如: 都、很、起
二、词: 能够独立运用的最
小的语言单位。分为实 词、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 能 够作短语和句子成分, 能够独立 成句。
根据实词的不同意义和不同 作用, 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 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如学生、品质、早晨、附近等。 人的姓名和专业术语当然也是 名词。
码、向来、常常、净、只、又、 再三、更、越、也、还、不、竟 然、居然、屡次、猛然、逐渐、 仍旧、确实、简直等。
介词是与名词、代词等组成介宾 短语,表示方向、时间、处所、 对象、原因等等的词,如: 从、 自、往、朝、在、当、到(方向、 处所或时间),把、对、对于、 为(对象或目的),以、按照 (方式),比、跟、同(比较), 被、叫、让(被动)。
例如:
(1)广 大 人 民 干 得 <热 火 朝 天。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
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因为A,所以B”、“既然A,就(那么)B”、“因此”等。
例: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不气馁。
(7)假设复句
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如果(倘若)A,就(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假如”、“假使”、“要是”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类型。
(1)并列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既A,又B”、“不是A,而是B”、“也A,也B”、“一方面A,一方面B”。
词 实词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表示1、人名;2、处所;3、时间;4、方位;5、事物;6、抽象概念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
表示1、动作行为;2、存在变化;3、心理活动;4、可能、意愿;5、趋向;6、判断
形容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表示1、形状;2、性质;3、状态〔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
表示为:〈〉
例:(他)肚子疼得〈厉害〉。他坐〈在桌子旁〉
独立成分: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的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惊讶、感叹、模拟语气等。
表示为:△
例: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
1、单句
一、短语的种类
词和词组合成短语,主要有六种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和介宾短语。
1、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与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关系,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种短语称为并列短语。
例如:报纸杂志老师和同学调查研究唱歌跳舞
2、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用()表示定语,[]表示状语。)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例如:吃晚饭卖豆浆夸奖我
4、动补短语
动补短语是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处所等。有些补语前头要用结构助词“得”,有些补语不能用“得”。(用〈〉表示补语)
例如:盛〈满〉吓〈跑〉洗得〈干净〉睡〈在床上〉
和动补短语相类似的,还有由形容词和补语组成的短语,补语对形容词表示的性质、状态起补充说明作用。
例: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变动。常用的关联词语:“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
例:他们俩手牵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常用的关联词语:“不但(不光、不只、不仅)A,而且(并且、还、又)B”、“尚且A,何况B”。
例如:暗得〈很〉大得〈多〉冻得〈麻木〉
5、主谓短语
两个词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这种短语叫主谓短语。(用表示主语,表示谓语)
例如:养分多举止稳重天气名词性短语组合成介宾短语。起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的作用,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例如:从明天开始在新的岗位上工作睡在床上
助词 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分为:1、结构助词;2、动态助词;3、语气助词
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一般都是单用,位置可在句子的前、中、末,语句的意思不变
拟声词 摹拟声音
词汇 单义词 只表示一个意义
多义词 表示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
一个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是最初的常用的基本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是比喻义
复杂短语的层次划分:
例如:
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并列
偏正
偏正
偏正
介宾
动补
巩固练习: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二、句子及句子成分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的类型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复句分为单重复句和多重复句两类。
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间有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关系可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几种成分。此外还有独立成分。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主干)。
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反义词 表示的意义或者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短语:
词和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也称词组)。组合不限于两个词,有时是三个或多个词,如“中学语文”是两个词,“中学语文教材”是三个词,“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就是四个词。词和词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组合成不同的短语,如“学校管理”和“管理学校”;也可以借助不同的虚词组合成不同的短语,如“父亲的母亲”和“父亲和母亲”。
例如:(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了,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句子成分
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表示为:()
例:(漂亮的)女孩爱吃冰激凌。
状语: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表示为:[ ]
例:他[用扫帚]扫地。她[十分]漂亮。[那天晚上],他[没]来上晚自修。
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虚词 副词 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
连词 起连接作用;表示:1、并列关系;2、选择关系;3、条件与副词配合使用
介词 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主谓句: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主谓句的具体类型有很多种,我们这里只研究比较常见的主谓宾式和主谓式)
例:我们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主谓宾式)
他[非常]健康。(主谓式)
(他的)病症消失了。(主谓式)
注:主谓宾式的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这样,后面才有可能带宾语;主谓式的句子中的谓语可以是形容词或动词,但动词是不及物动词。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归纳
字 形声字 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另一部分表示自的读音
表示字义的部分叫形旁(义符);表示字音的部分叫声旁(音符)
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音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意义相关、表示属于同一类事物的字
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
(象形字)①用概括的线条描画实物形状
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情”。
表示为:
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表示为:
宾语:宾语在谓语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
表示为:
例:我喜欢打球。
定语: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
例: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
(8)条件复句
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无论(不管)A,都(也)B”等。
例:只有党风在正,才能事业兴。
多重复句的分析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用“”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依次类推。
例: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出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的关联词语:“或者A,或者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不如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