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思维和表达的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必须做出选择——选择“涌上心头”的其中 一个观点和与之紧密相关的思想材料。 严格的把关程序——相关性判断。不相关的或相关 度不高的,就要坚决“忍痛割爱”。
例文:《电影入殓师和中日关系》
http://jfsheng.blogbus.com/logs/38574471.html


修改稿
我的回复:
少wenku.baidu.com按:

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属于收敛型运思。 它所体现的思维的集中, 第一,集中于对象――也就是新闻事件; 第二,集中于论点――也就是集中于对 新闻事件的判断。
判断所体现的思维特点
判断是一种最直接、最集中、最有效 率的认识形式和认识过程。 以联想对比:它是发散式的,离开了 对象,而不是指向对象自身的。

什么叫“表达观点”?

“有我” 有对象 有我对对象的看法(认识、判断)
“程子林在解读日前公布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 分规定》时表示,突出表现在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所谓 的政绩,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统计调查对象 篡改统计资料,也有统计对象为了骗取荣誉、利益编 造虚假数据。 ” ——有吗?
新闻评论的语言有没有可辨识的特征和规律?

“这面墙是白色的。” “这个问题的性质是严重的。” “黑熊事件是精神健康的危险信号。”
“事实上,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各界讨论已经很 多,大学排行榜只是透视这一问题的多棱镜。有人办 大学,有人评价大学,都是正常社会必要的生态。进 而言之,如何评价大学需要一个科学的系统标准,而 之前曾在一段时间内占主导地位的单向度评价指标, 显然不够科学。在此意义上,大学排行榜这类民间机 构的评估行为,其存在有一定的民间基础和社会需要, 问题的关键在于管制和规范的缺席。”
评论写作经验--从判断开始形成篇章
马少华:
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它的写作有其特点: 几乎全文围绕着作为中心论点的判断。我们就 可以从这一个判断开始训练——尝试对任何一 个新闻事件作出自己的判断。 然后考虑:哪些判断是无争议的?哪些判断 是有争议的?哪些判断是无传播价值的?有传 播价值的?试着对那些有争议也有传播价值的 判断做出论证。由此形成篇章。


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拜读你的文章,我感觉你的思 维挺开阔自由。但作为一篇议论性的文章,这篇《电 影入殓师和中日关系》却写得过于散,看不到明显、 确定的认识线索,容易使我在阅读过程中迷失。 明显、确定的认识线索,需要作者在开头和过程中 不断地提起示和和敷设。 容易使人迷失的因素,则可能是为了论证一个环节 的必要性,而插入的内容太多。这涉及到不同成分合 适的比例关系。比如,你由上海殡仪馆418个岗位空缺 吸引了5000名大学生这个消息想到了日本对待入殓师 的态度,再此由想到日本电影《入殓师》,这个线索 是清楚的。但是,“说《入殓师》这部电影之前,有 必要先说说中日之间的纠葛”——此后六个段落就脱 离了原来可以接受的主线,因为,读者并不一定接受 把重述中日纠葛作为了解《入殓师》这部电影的前提。
写作训练经验--写作促进思维


人类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只有 以某种方式将思想表达出来——说出 来或写下来,我们才能够准确地把握 自己的思想。(第2页) 大多数人刚坐下来开始写作时, 可能对他们要想表达的思想还只有一 个模糊的想法,甚至根本不知如何下 笔。在你不得不用话语或文字将你的 思想用符号表示出来之前,你很可能 无法准确地了解你自己的思想。甚至 连你认为已经构思好的第一个思想, 写出来可能都不是十分准确。(第15页)
第二层:新闻评论的内容与传播特点

(1)表达观点(传播内容) (2)大众传播 (传播渠道) (3)新闻议程 (传播节奏)
参考:新闻评论四个构成要素说

1、基于新闻报道的事实或者社会热点 2、意见性的言语 3、有明显可辨别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结构 4、发表在新闻媒体之上。
( 我的研究生翟钟磊论文《当代新闻评论中学者写作研究》)
评论写作经验——论证形成篇章结构



就如Nowwag/Schalkowski所 说,“与其说评论是强调观点的 描述方式,不如说评论是论证观 点的描述方式。 ” 提出观点,说明得出这一观 点的理由,并证明它是正确的、 有道理的,就构成了评论篇章的 “论证性结构”。 “评价”是篇章最核心的行为, “论证” 是篇章第二级的行为。
( 我的研究生翟钟磊论文《当代新闻评论中学者写作研究》)

第三层:新闻评论的思维与表达特点

集中 连贯 有效率
两种思维:

(周姬昌主编:《写 作学高级教程》)
“发散式运思是主体有目的地围绕一点生发, 或受外界信息刺激,引起向四面八方扩散,造 成想象和联想,使信息沟通起和联结起来,产 生新的形象性和观念性信息。”
(p170)

要写出一篇好的评 论,仅有一个观点是不 够的。你要展示你手边 能够掌握的这个话题的 相关知识、背景材料, 以及你对特定主题的敏 感,而专业技术则帮助 你把这篇文章写得值得 一读或值得一听.
A.
DOUG NEWSOM & JAMES WOOLERT, MEDIA WRITING.
想一想
(马少华《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与写作》2009年第3期



参考——关于新闻评论的“新闻议程”

……虽然文中没有明确写明新闻由头,但 是发表时机契合媒体报道热点,所议所评之事 是当下社会关注热点,比如2008年4月10日, 程美宝发表《查阅公共档案:公民有权,政府 有责》,评论英国档案馆如何公开透明对待公 众查阅档案,符合当时媒体报道《政府信息公 开条例》之契机,也被看作为新闻评论。


叶圣陶:
议论的总旨在于表示作者的见解。所 谓见解,包括对于事物的主张或评论, 以及驳斥别人的主张而申述自己的主张。 凡欲达到这些目标,必须自己有一个判 断,或说“这是这样的”,或说“这不 是这样的”。既有一个判断,它就充当 了中心,种种的企图才有所着力。所以, 如其没有判断,也就无所谓见解,也就 没有言论这回事了。
例文:

《泼熊事件是精神健康的危险信号》(北青报社评) 《苏必胜,德必败》(解放日报社论)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shelun/2009/02-28/008@023023.htm
《最好的道歉是避免“躲猫猫”悲剧重演 》(新京报社论)
集中——观点的集中

Editorial and Persuasive Writing: Opinion Functions of the News Media.1979

One author has noted: There is nothing so clarifying as writing things down. One may go so far as to say that a man does not know what he thinks until he writes it down. Then, he reads it over, he finds out for the first time what his own thoughts really are.

所以,你虽然在六段之后说到“说了这么多,是为 了去除我们看日本电影时候的隐形眼镜。”——试图 把读者带回原来的线索,但已很难了。因为阅读,就 是一个冒险的过程,人们在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支配。 再到后面,你更是在电影和日本社会这两个层面上展 开,而离开了原来议论大学生就业的线索。也很难以 标题中的“中日关系”来概括。在大学生就业、日本 电影和对中日关系的议论之间,并没有一条逻辑的线 索。 如果你只是把上海的那条消息作为一个由头的话, 那么你至少应当对你究竟要议论什么做出明示和概括。 而不是迳自带着读者去作思想的漫游。


集中的反面是分散。初学者一般出现 最多的问题,正是观点的分散。 观点和与观点相关的材料呈分散状态, 一篇评论读后给人的印象就不深,似乎 什么都谈到了,却哪一个都没有说清楚。 甚至使人不知所云或不得要领。
集中——思考的集中

为什么会“散”? 一个新闻可以触发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的思考, 也会自动的连结作者记忆中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上 的思想材料。

什么是写评论的“专业技术”呢?
写作训练经验--写作促进思维

有学者说:“在任何情况下,说和写 都帮助思想变得更加清晰。”
“没有任何东西比写下来更清晰 了。以至于人们可以说,一个人只有 写下来,他才知道他想的是什么。更 进一步,当他读到他写下来的东西, 他才第一次发现他自己的想法真正是 什么。”
(转引自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
范荣康:评论写作的三种毛病

以述代论 以引代论 以喻代论
少华按:述、引、喻,都不 足以表达观点。

观点可以从语言中看出来吗?请看下面——




“上海世博会将于明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市中心 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举办。” “大学自重,大学排行榜自清。” “……但舆论显然已经触发,真相彻底为武书连收取赞 助假造排名的嫌疑所取代,加之教育部“不赞成、不支持 大学排行榜,反对借此向高校拉赞助”的表态,大学排行 榜瞬间遭受公信的灭顶之灾。” “程子林在解读日前公布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 定》时表示,突出表现在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 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统计调查对象篡改统计资料, 也有统计对象为了骗取荣誉、利益编造虚假数据。” “从目前情势看,民间机构造假必将丧失社会公信力, 自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新闻评论思维和表达的特点
(2009,马少华)
新闻评论教学的基本假定

观点写作是有规律和技术的 学习观点写作也有一些规律和经验


Writing comment is easy. Ask yourself what you think about a subject and write it down. Job down. Now ask yourself another question. When was the last time you read a leading article all the way through? Or even started one? Spilling out opinion may well be easy, but getting people to read them is much more difficult.
(案例:《论雷峰塔的倒掉》)

“收敛运思,就是集中、回拢运思的对象 性客体,经过筛选、摒弃和淘汰与运思目标无 关的信息,对有关的尤其是主要的信息进行分 析、综合与概括。”
论雷峰塔的倒掉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 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 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 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然而一切西湖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雷峰塔。 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 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 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 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 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 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 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 非他造塔的时侯,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活该。

关于新闻评论的“新闻议程”

在内容中:应该包含一定的新闻信息。 在节奏上:应与新闻报道的节奏相应和(时效性) 理由:新闻评论的受众,往往就是像新闻报道的受众。 人们阅读新闻报道,自然会对报道中涉及的事实的意 义、价值、可能性、相关性、矛盾性、冲突性等一系 列问题的答案产生期待。新闻评论就是满足这种期待 的。 所以,新闻评论不应该是没有针对性的空发议论,或 针对陈年旧事的议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