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本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解读教材,了解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

2、根据他的主要经历分析项羽这一形象。

过程与方法

3、以《项羽本纪》为例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了解司马迁等人对项羽的评价,进而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教学难点:

了解司马迁等人对项羽的评价,进而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

《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

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

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

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

二、导入新课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的代表,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我们提起,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

那么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衰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在“垓下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是这样吗?(分析项羽来找答案)

三、以巨鹿之战、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为例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1)巨鹿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项羽最得意之战

学生齐读划线句子,

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思考:这段叙述的句式,节奏有什么特点?与所表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明确: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句式简短,节奏急促,写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而且抓住战士的心理(破釜沉舟),展示了他卓越、非凡的战斗力和号召力。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再读加点的段落: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思考:注意此处的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的作用

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不”、两个“莫敢”),通过各位诸侯在项羽的威严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反衬了项羽不可一世的霸王之气,给人想象,给人回味。

总结:勇猛善战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非凡的战斗力和号召力

将帅神威霸王之气

(2)霸王别姬

项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面皆楚歌,他意识到失败的命运无可挽回了,他惊慌失措,却又无计可施,只好借酒浇愁。在这时,项羽想到的不是他的天下,不是战争,也不是事业,他想到的是他的宝马和美人,他慷慨悲歌,热泪滚滚,左右随从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来(英雄穷途末路之哭)。这个盖世英雄此时显得过于儿女情长了。

豪气自信儿女情长

(3)东城快战

思考讨论:“东城快战”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项羽形象?

1.“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

夸张,神勇威猛

2.此段与巨鹿之战相比,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正面写项羽的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总结:威猛神勇身先士卒

(4)乌江自刎

—这一段对项羽言行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项羽什么样的性格和形象?

1、“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籍独不愧于心乎?”

—英雄骨气,重情重义,人格血性

—2、骏马赐亭长,头颅赠旧友

至死仍是一副重恩赏赐者的姿态

—3、“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和性格?

反复狡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

不愿偷生坚守尊严有血性

四、课外拓展

1) 对于谋士范增,虽尊为亚父,但是屡屡不采纳他的意见,气得范增说“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中,项羽私自改变向刘邦进攻的决定,同时对范增在席间屡次劝他杀死刘邦的暗示不表态(“默然不应”),致使刘邦最后逃离鸿门,丧失除掉自己这一劲敌的机会。

2)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开始他接受范增的建议要“击破沛公军”,可是听了项伯的三言两语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还同意刘邦前来谢罪。堂堂一军统帅,做事却“风吹墙头草”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不能说不是项羽的个人悲哀。

而项庄舞剑,项伯以“身翼蔽沛公”时,项羽却一味地姑息纵容,范增的计划因此再度落空,后来樊哙闯了进来,将项羽大骂了一通,按理说樊哙没有资格进会场,况且还带兵器,项羽应对他的擅闯宴会应予制止,但项羽并未将樊哙逐出。不料项羽非但没有发怒,反以欣赏口气连呼“壮士”,对他赐酒赐肉,礼待有加,使得后来刘邦有可能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金蝉脱壳、逃之夭夭。放过了一个绝妙的机会。尤其是樊哙借项羽“复能饮乎”的发问,指责项羽席间舞剑“欲诛有功之人”,项羽“未有以应”,而且非但不怪罪樊哙的放肆无礼,反而赐坐。(仁慈软弱,缺乏原则性)

3) 鸿门宴上,根本没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以为杀之无益;而刘邦亲自来请罪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认为杀之不武。

4) 鸿门宴上沛公逃席却安然接受刘邦的礼物(“置之坐上”)。(与范增对比:“置之地,把见撞而破之”)

5) 项庄舞剑意图寻机杀刘邦时,项伯不奏请,亦擅自舞剑,并暗中保护刘邦。项羽对此睁只眼闭只眼,未对项伯的行为加以制止。

-------------《鸿门宴》1)项羽入关以后,大肆掳掠。不但杀掉了已经投降过的秦王子婴,面且还在咸

阳城内大肆烧杀抢掠,火烧宫殿(特别是火烧阿房宫)。在秦都咸阳,坑杀秦降卒20万,把虏掠来的财宝美女带归彭城。“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这么明显的强盗行径,无怪乎后来令“秦人大失望”。《史记.项羽本记》)

【对比】刘邦入咸阳后,“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而且申明军纪,废除秦的严刑苛政,『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于是『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史记.高祖本纪》)。

总结:少年言志------ 语言描写--------- 超凡脱俗志向远大直率胸无城府

巨鹿之战-------直接描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非凡的战斗力和号召力------侧面烘托------ 将帅神威霸王之气

霸王别姬-------语言、环境、------儿女情长、自信

东城快战-------动作、语言、-----威猛、身先士卒

-----夸张心理、修辞------细节描写、环境----- 神勇、至死不悟乌江自刎------语言、细节、动作----英雄骨气、有血性

《史记》《鸿门宴》-----有勇无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残暴

五、司马迁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经久不衰的项羽形象,对于项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看看人们是如何评价项羽的。

1、司马迁在“论赞”中所说的“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把项羽看得同帝王一样。但司马迁认为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由此可见,司马迁并不完全是以成败论英雄,而是遵从历史,从实际出发,基本客观地评价了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