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

合集下载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自1996年以来,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转基因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和标准化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转基因食物在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争论和关于其安全性的质疑,转基因食品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为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

本文主要从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方面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分析讨论。

首先在食品食用安全方面,由于目前还无法从科学的角度证明转基因作物安全无害,因为某些副作用可能要在15至 20 年之后才显现出来,所以转基因食品现在还可能存在着一些隐患,包括毒性问题,过敏性反应问题,抗药性问题,有益成分问题以及免疫力问题等诸多隐患。

目前,世界各国开展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性评价,主要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

2003年以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了4个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标准,即《现代生物技术食品的风险分析原则》、《转基因植物生产的食品安全评价指南》、《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安全评价指南》、《转基因动物生产的食品安全评价指南》。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遵循以科学为基础、个案分析、实质等同性和逐步完善等原则。

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评价内容涵盖营养学、毒理学、致敏性及结合其他资料进行的综合评价。

虽然我们认为转基因食品会有食用方面的安全隐患,但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例因转基因食品而给人类带来危害的。

“巴西坚果事件”是因过敏而未被商业化的转基因案例。

1996年,美国的种子公司曾经把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基因转入大豆中,来解决大豆蛋白中蛋氨酸含量低的问题。

但是在对该转基因大豆进行安全评价时,研究者利用有巴西坚果过敏史的受试者血清,对该转基因大豆、巴西坚果和纯化后的2S清蛋白进行过敏原吸附实验、酶联免疫印迹,以及皮肤点刺等实验,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所以推测蛋白质2S清蛋白可能正是巴西坚果中的主要过敏原,证明了在从巴西坚果向大豆转移一个主要过敏原的过程中,同样也转移了它引发过敏的能力,能够在本来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个体中引发过敏反应网。

浅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浅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浅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是指使用基因技术,向植物或动物细胞中加入来自不同生物的基因,从而获得某种期望的性状或生产特定的农产品。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农业生产,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争议。

许多人认为,转基因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危害。

然而,还有很多人认为,转基因食品不仅是安全的,而且还有助于解决全球食品短缺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以期为读者提供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自1996年以来,经过20年的时间,世界范围内已有许多研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得出的结论一致: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的安全性相当,这是因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过程非常严格。

在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转基因食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监管程序,以确保食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安全性。

此外,欧盟还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强制标识和追踪制度,以保证消费者能够获得详细的食品信息。

其次,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有助于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转基因作物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可以减少农药使用,使农业生产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此外,转基因作物还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营养价值。

像黄金大米这种改变了稻米营养成分的转基因品种,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人口的营养水平。

这些优点说明了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具有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虽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已得到充分证明,但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遗传污染、生态扰动、对天然毒素和拟受体的过敏反应等。

此外,转基因技术和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也引发了一些关注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转基因技术可能加剧种子垄断和寡头垄断,这将影响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

综合上述内容,虽然转基因食品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争议问题,但我们认为,在强有力的规管体制下,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探究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探究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探究【摘要】转基因食品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农作物基因组的食品。

我国转基因食品市场规模庞大,但其安全性备受争议。

本文从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和特点入手,探究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现状及安全性问题,并分析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论述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和健康的影响。

结论部分将总结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本文旨在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探讨,促进相关政策的完善和食品安全的保障。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我国、现状、监管、影响、总结、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外源基因插入食品作物的基因组中,以改善作物的抗病虫性、耐逆性等特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转基因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全球粮食安全、保护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食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转基因食品在我国市场占有率较高。

随之而来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长期影响等方面存在着担忧和疑虑,这也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监管标准不够严格、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强等问题仍待解决。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也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国民健康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深入探究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提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对于维护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国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转基因食品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问题持续受关注的阶段,而转基因食品作为其中的一个争议点,更是备受争议和争议。

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研究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之间的区别。

是否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首先,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有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中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例如抗生素残留、重金属等,长期食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其次,转基因食品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周围的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例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农作物的杂交污染等。

这些影响可能会对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此外,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农民利益造成损害。

转基因作物通常需要购买昂贵的种子和农药,这可能会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农业生产的垄断化,对农民的利益造成损害。

因此,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首先,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性。

通过转基因技术,农作物可以被赋予抗虫、抗病的能力,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这对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其次,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善农作物的营养价值。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农作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从而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人们的营养水平。

这对解决全球营养不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此外,转基因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转基因作物可以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减少对土壤、水资源的污染,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对保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在这个辩题中,正方强调了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农民利益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反方则强调了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产量、营养价值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现实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食用的必要性一直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争论的焦点。

然而,正方的观点更符合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浅析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论文

浅析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论文

浅析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摘要:转基因技术在当前社会被人们广泛应用。

其安全性也被人们所关注,转基因食品也被人们所认可,文章从转基因技术安全性、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及其评价过程,以及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识等方面进行讨论,使人们正确的认识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科学性一、转基因技术的定义与应用1、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ic technology)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法、脂质体等。

转基因最初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即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体基因组内(一般为模式生物,如拟南芥或斑马鱼等),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达到揭示基因功能的目的。

[1]2、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上,使作物育种从杂交育种走向基因育种。

(1)抗性育种。

抗性育种包括抗病、抗虫和抗逆性作物的培育。

(2)抗病性。

1986年华盛顿大学Powell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将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CP)基因转入烟草,培育出了能稳定遗传的抗病毒植株。

(3)抗虫性。

目前,广泛应用的植物抗虫基因是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毒蛋白基因——Bt基因。

至1 997年初,在80种已经批准或即将批准的商品化转基因作物中,有2 1种是转Bt基因作物,其中以玉米、马铃薯、棉花为主。

我国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在完全不喷杀虫剂情况下,单产仍高于喷撒2—3次杀虫剂的国产棉,显示出了控制棉铃虫的极好前景。

(4)抗逆性。

抗逆性包括抗除草剂、抗寒、抗旱、抗热等。

2000年全球抗除草剂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的74%。

据日本《农业技术》报道:日本北海道生物研究所将小麦过氧化氢酶用电击法导入水稻(尤加拉、松马埃)中培育成耐低温水稻,与正常水稻相比,过氧化氢酶活性在25。

C时约提高4.5倍,在5。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第四节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核酸检测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连接酶链式反
应(LCR)、指纹图谱法、探针杂交法等。 蛋白质检测法:蛋白质单向电泳、蛋白质双向电泳、 ELISA、Western杂交分析。 酶活性检测法:
酶联免疫检测仪
PCR检测法简介:
一、基本原理 以特定的DNA片段为模板,利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为引物, 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底物,在耐高温DNA聚合酶作用下,经过变 性-退火-延伸3个阶段的多次循环,使模板DNA扩增。
工程或分子生物学技术(不包括传统育种、细胞及原生质体融
合、杂交、诱变、体外受精、体细胞变异及多倍体诱导等技
术),将遗传物质导入活细胞或生物体中,产生基因重组现象,
使之表达并遗传的相关技术
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 :遗传物质通
过转基因技术改变的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微生物、
转基因动物。
第三节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一、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
实质等同性原则: 如果某种新食品或食品成分与现有的食品或食品成分是 实质等同的,那么它们是同等安全的。 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目的,不是要了解该食品的绝 对安全性,而是要评价它与非转基因的同类食品比较的相对安 全性
除以上总原则外,应采取:
1、个案分析的原则 2、逐步完善的原则 3、在积累数据和经验的基础上,使监控管理趋向宽松化和 简单化的原则。
在科学上无法证明它有危险性,就不应该限制。
中国政府对于转基因食品也持谨慎的态度,对于市场上销售 的转基因食品,要求必须予以明确标识。
二、转基因食品的管理
国务院出台《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卫生 部出台《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配套的《转基因食品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探究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探究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探究1. 引言1.1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探究的重要性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探究的重要性在于,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转基因食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因此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亿万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牵涉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如果不加以正视和解决,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探究,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和国际贸易也具有积极意义。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2 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和特点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食品原料的基因进行人为改造,使其具有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这种改造可以使作物具有抗虫、抗病、耐旱等优良特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转基因食品的特点包括:1. 新特性: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可以向食品作物中导入新的基因,使其具有之前没有的性状或功能。

向玉米中导入一种抗虫基因,使其具有抗虫能力。

2. 改良品种:转基因技术可以帮助改良一些传统作物品种的性状,使其更适应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

向水稻中导入抗病基因,提高其抗病能力。

3. 高效性:转基因作物可以更快地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转基因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4. 科技含量高:转基因食品是现代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技术的产物,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特定性状的引入和表达,为粮食生产带来新的可能性。

2. 正文2.1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现状1. 监管责任主体不清:转基因食品的监管责任主体包括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存在监管重叠和责任不清的问题,容易导致监管工作的漏洞和脱节。

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论据

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论据

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论据引言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农作物进行基因改造的食品。

虽然一些人认为转基因食品是食品生产的未来方向,但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论据,并从科学、经济和社会角度来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潜在风险转基因食品引起争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潜在的健康风险。

以下是一些基于科学研究的论据:1. 突变潜在引起新的毒性转基因食品在基因工程过程中引入外源基因,可能造成突变。

这些突变可能导致新的毒性物质的产生。

研究已经发现转基因玉米中存在一种称为Bt毒素的物质,它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含量可能超过安全水平,对人体健康带来风险。

2. 不可预测的长期影响由于转基因技术还比较年轻,对转基因食品的长期影响尚不清楚。

一些科学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可能导致健康问题的出现。

3. 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外源基因的引入可能导致转基因食品触发过敏反应。

一些人对转基因食品中的新蛋白质敏感,可能出现过敏症状。

转基因食品的经济隐患除了潜在的健康风险外,转基因食品还带来了一些经济隐患:1. 农民依赖性增加转基因作物通常是为了提高产量、抗虫和抗草药性能而设计的。

这使得农民越来越依赖转基因种子和相关农药。

这种依赖性可能导致农民在经济方面面临风险,一旦种子价格上涨或转基因作物面临病虫害,农民的收入可能受到影响。

2. 大规模农业垄断转基因食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导致少数大型企业垄断了种子市场。

这种垄断可能阻碍农民和小型农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化。

3. 食品安全风险转基因食品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此外,基因污染的风险也存在。

基因污染是指从转基因作物到传统作物或野生植物中基因的扩散,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不可逆转的改变。

4. 市场扭曲转基因食品的存在可能扭曲市场,使得传统农产品的需求减少。

传统种植者和农民将面临收入减少的风险,可能导致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下降。

是否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首先,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许多科学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免疫系统紊乱等健康问题。

例如,法国科学家朱尔·莱布尔在研究中发现,转基因玉米可能导致肝脏和肾脏损伤。

因此,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举措。

其次,转基因食品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周围的野生植物和昆虫产生不良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一些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会导致农作物的多样性减少,从而增加农作物遭受病虫害的风险。

因此,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也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也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

转基因作物往往需要购买昂贵的种子,并且通常与跨国公司签订种植协议,这可能会使农民陷入依赖外部资本的困境。

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可以鼓励农民种植传统的非转基因作物,保护他们的利益。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首先,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

例如,转基因水稻可以抵抗虫害和疾病,从而提高产量。

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限制粮食产量的增长,加剧全球粮食危机。

其次,转基因作物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转基因作物可以抵抗病虫害,减少农民对农药的依赖,从而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导致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损害。

最后,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使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受到限制,影响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

总的来说,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不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

"食品安全是第一位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在一次讲话中提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风险,因此应该禁止食用。

饮食中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饮食中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饮食中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人们对其安全性的关注。

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种植或养殖过程中的生物基因进行改变,以提高产量、抗病性、耐旱性等特点。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人担心这种技术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食品在饮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可能的食品过敏反应转基因食品中引入的新基因可能产生新的蛋白质,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过敏原。

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对外源性蛋白质的一种异常反应。

一些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中的新蛋白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这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二、不可预见的毒理效应转基因食品中引入的新基因可能带来一些不可预见的毒理效应。

由于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监管有限,我们对于这些新蛋白质的作用机制和潜在风险了解还不完全。

一些实验表明,某些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动物器官的损伤、疾病的发生等不良影响。

尽管这些实验结果不能直接用于人类,但我们不能忽视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三、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转基因食品中常常引入抗生素抗性基因,这是为了帮助生物抵抗病毒、细菌等。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抗生素在人体中的疗效下降。

长期食用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食品可能促进抗生素抗性的传播,从而加大了细菌感染治疗的复杂性。

四、生态系统风险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风险。

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可能会导致传粉昆虫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此外,转基因作物可能对非转基因农作物产生交叉杂交,影响传统品种的纯度和多样性。

五、监管不足在转基因食品的研发和推广过程中,监管的不足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风险。

转基因食品的标签信息可能不充分或存在误导,消费者难以判断是否选择购买。

此外,监管部门对转基因食品的长期风险评估也存在一定的限制,这增加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综上所述,饮食中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尽管有一部分研究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安全无害,但我们不能忽视那些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是否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首先,转基因食品存在着未知的风险。

由于转基因技术的复杂性,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健康问题,例如过敏反应、毒性作用等。

因此,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其次,转基因食品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非转基因作物造成污染,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

而且,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会导致农作物的单一化,增加病虫害的风险。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此外,许多名人也对转基因食品表示了担忧。

比尔·盖茨曾表示,“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透明度,才能确定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这表明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性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

因此,基于对消费者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名人的担忧,我坚信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首先,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例如,转基因水稻可以增加产量、抗旱抗盐能力,有助于解决水稻产量下降的问题。

因此,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限制粮食产量,对世界各地的饥饿人口造成影响。

其次,转基因技术可以减少农药使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转基因作物本身具有抗虫、抗病能力,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有利于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导致农药使用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

此外,许多科学家也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表示了支持。

美国国家科学院曾发布声明称,“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

”这表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经过科学验证的。

因此,基于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科学家的支持,我坚信不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安全性评估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安全性评估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安全性评估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食品进行改良,使其具有特定的性质或特征。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生产方式和成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产生了关注和担忧。

因此,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指经过基因工程技术处理的食品。

在转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被引入到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变了其遗传性状。

常见的转基因食品包括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和由转基因食品加工制成的食品。

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1. 潜在风险:转基因食品引起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等。

2. 长期影响:对长期摄入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影响仍存在争议。

虽然目前没有具体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但也没有足够的长期研究来证明其安全性。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1. 基本原则: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基于国际上公认的原则: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必须确保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上没有明显差异。

2. 评估步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包括以下步骤:(1) 评估转基因食品的生物学特性和分析;(2) 确定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是否会导致潜在的风险;(3) 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毒性测试,以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 进行动物喂养试验,检查转基因食品的慢性毒理学效应;(5) 进行人类临床试验,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生物利用度;(6) 进行环境安全评估,确保转基因作物对环境没有不良影响。

3. 安全性评估机构:各国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相应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估机构,负责制定安全性评估的标准和程序,并监督和管理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上市。

四、转基因食品的监管与标识1. 监管体系:各国制定了转基因食品的监管规定,建立了监管体系,以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 标识要求:许多国家要求转基因食品在标签上明确标识,使消费者能够知道产品是否包含转基因成分,并自主选择是否购买。

是否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首先,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有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中的基因改造可能导致新的过敏原或毒素的产生,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例如,法国研究人员曾经发现,转基因玉米可能引发肝脏和肾脏的损伤。

因此,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其次,转基因食品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转基因作物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例如,转基因作物可能对周围的昆虫和动物产生毒害,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果大量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最后,转基因食品可能对农民的利益造成损害。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导致农民对种子的依赖性增加,使得传统种子品种逐渐消失。

这对农民的自主权和利益构成威胁。

因此,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综上所述,基于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农民利益的考虑,我们认为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首先,转基因食品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危机。

转基因作物可以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使用,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这对于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转基因食品可以改善食品质量,提高营养价值。

通过基因改造,可以使作物具有更高的抗性和营养价值,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食品选择。

最后,转基因技术是一种科学进步,应该受到鼓励和支持。

转基因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将阻碍这一技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对粮食产量、食品质量和科学进步的考虑,我们认为不应该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

名人名句:“我们不能因为恐惧而拒绝科学技术的进步,应该利用科学技术来解决现实问题。

”——比尔·盖茨。

经典案例:1999年,美国发生了一起转基因食品事件,明尼苏达州的一家公司生产的转基因玉米被发现混入了未经批准的转基因玉米。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基因技术的产生,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基因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

与此同时,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发了一系列广泛地思考。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是指利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非同种)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必然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转基因食品有分植物性、动物性、微生物食品与特殊食品四类。

它给人体带来的安全隐患往往体现在:毒性问题。

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基因的人工提炼添加进食品中。

提炼的时候,植物中往往原本微量的毒素增加;过敏反应问题,以往对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也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

将玉米的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之加入到这些食物中,由此导致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会出现对核桃、小麦和贝类食物同样过敏;营养问题。

转基因食品,在将一种基因添加进另一种食物的基因组中,这个过程极有可能会对食品原有的营养产生破坏: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

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食物或细菌中,它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

这种改良的食物,在体内有可能把抗药的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使原本对疾病有效的药物就起不到效果。

对生态的影响。

转基因食品,一方面可以说这种行为是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行为,对生态环境往往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它甚至有可能带来比核污染和石油化工污染更为严重的威胁。

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得人们餐桌上的食物,例如鱼类,体积变大、肉质更鲜美,但大量繁殖后的鱼类对其他鱼类生存会有所影响,进而破坏原有食物链等等。

但更多的科学家的试验表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赞同这个观点的科学家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首先,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科学家们也都抱有很严谨的治学态度。

生物转基因技术的食品安全问题

生物转基因技术的食品安全问题

生物转基因技术的食品安全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转基因技术已成为食品生产的重要工具。

然而,该技术也引起了很多争议和担忧。

人们对生物转基因技术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探讨生物转基因技术所带来的问题。

一、生物转基因技术的定义生物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生物体中,使其具有传统遗传法则下无法获得的特殊性状。

通过生物转基因技术,可以改良食品的品质、增加产量、提高农作物的耐性以及抵御天敌等。

二、食品安全问题1. 潜在的危险性由于生物转基因技术不可控的风险,生产出的基因改良食品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基因改良头发、皮肤、牙齿等先进医学产品的研发已经得到广泛关注。

但基因改良食品的处于未知的潜在危险性和大规模应用上,它对人类健康的长期影响还不明确。

2. 基因突变风险另外,生物转基因技术可能造成基因突变,导致营养含量、毒性以及其他特性的变化。

当人类从转基因食品获得这些突变时,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

3. 食品安全管理不完善转基因食品的审批、标识、监督等方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转基因的安全性标准存在争议。

另外,由于转基因食品生产的特殊性,国家食品监管机构制定的食品标识标准不够详细,对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存在限制。

4. 社会公众的认知度不足许多人对转基因食品的科学性、食品安全直接影响等方面了解不足。

为了提高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需要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消费观念。

三、措施和建议1. 加强食品监管鉴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突出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增强对转基因技术的审批、标识、监管力度,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食品生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2. 拓展食品科学领域研究在食品科学领域内,应积极拓展食品质量评估、食品毒理学研究等方面,提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质量和科学性。

3.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加强对公众的食品安全教育,提高人们的科学认识和食品安全意识,使广大公众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健康。

食品安全与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食品安全与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食品安全与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型食品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并分析相关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与背景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食品作物中,使其具备某种特定的性状或产出特定的产物。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传统育种方法在遗传改良中的局限性,并带来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耐病虫性的增强以及延长保鲜期等优势。

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广泛争议。

一方面,支持者认为转基因食品已经通过了严格的科学评估和监管程序,被证明与传统食品在营养成分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并且在实际消耗中没有发现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影响。

另一方面,反对者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因为转基因作物中可能含有过量的农药残留或产生未知的副产物。

三、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检测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检测是确保其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科学家们通过动物实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评估了转基因食品对动物的毒性、过敏性和营养学特性。

同时,各国监管机构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标准,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监管。

这些措施旨在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四、转基因食品的影响和应对措施转基因食品的引入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转基因食品的问世使得农作物产量得以大幅提高,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其次,转基因食品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估。

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一些国家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措施,要求转基因食品标识明确,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五、转基因食品的未来发展趋势转基因食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仍需进一步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新型的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改良中,其在遗传改良方面的优势可能会减少转基因食品争议。

转基因的利与弊

转基因的利与弊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优点:1.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2.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

3.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

4.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

5.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

6.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缺点:1.可能对蝴蝶等昆虫造成伤害。

2.可能影响周边的植物的生长。

3.可能使昆虫或病菌在演化中增加抵抗力,或产生新的物种,之后一样有可能会伤害作物。

安全性评估: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说法,争论的重点应在转基因食物是否会产生毒素、是否可通过DNA蛋白质过敏反应、是否影响抗生素耐性等方面。

第一,转基因违反自然,因而是有害的。

第二,植物里引入了具有抗除草剂或毒杀害虫功能的基因后,它们所提供的食物对人体是不安全的。

第三,推广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可能助长农民过量使用除草剂,从而使一些非主要作物受到伤害甚至灭绝。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一直把这类非主要作物当作补充食物或作为饲料。

美国渔类和野生动物管理署已发现有74种植物品种受除草剂影响而濒临灭绝。

另外,转基因技术有可能造成生物污染。

有的生物技术公司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对销售给农民的转基因种子作了“绝育”处理。

印地安那大学生物系副教授玛莎·克劳奇的研究表明,这种绝育基因有可能在无意中使其他作物也变成不育。

此外,有特殊功能的基因“流窜”到相近的野生植物品系中去,使之具有抗除草剂的能力而难以控制;或者使害虫体内产生抵御杀虫剂的抗体。

另外,有些小生物吃了具杀虫功能的转基因植物可能灭绝。

农业生产本身是一种有损环境的活动,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损害不会比传统农业更大。

植物自身具备了抗虫能力,农民可以减少喷洒杀虫剂,对环境和生物保护是有利的。

这类争论在短时间内不易得出结论。

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议应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

首先是新开发的品种本身还不完善,其于人体和环境的中长期影响尚待观察,人们表示担忧是有正当理由。

其次,总会有一些意识保守的人对新科技产物不习惯,拒绝接受。

阐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阐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阐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合起来,创造出新的生物品种,并将其运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和食品领域应用广泛,但是由于其涉及到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从安全问题的角度出发,对转基因食品进行阐述。

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1.1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相比,在营养成分、毒性、致敏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虽然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会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是由于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1.2 转基因食品对环境的影响转基因作物具有耐药性、抗虫能力等特征,但是这些特征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耐药性可能导致杂草变得更加顽强,抗虫能力可能导致非目标昆虫种群减少,影响生态平衡。

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估2.1 安全评估的流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估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实验室试验、动物试验、人体试验等。

其中,人体试验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要通过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进行。

2.2 安全评估存在的问题目前,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转基因技术本身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安全评估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其次,由于安全评估是由转基因食品生产企业自行进行的,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三、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3.1 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欧盟对转基因食品实行“严格审查、透明公开”的原则。

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所有转基因食品都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并标注成分和来源等信息。

3.2 美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美国对转基因食品实行“自我监管”的原则,即由生产企业自行进行安全评估和标识。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只负责对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和毒性等方面进行监管。

四、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4.1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审批制度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实行“审批制度”,即所有转基因食品必须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才能上市销售。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及安全性评价探讨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及安全性评价探讨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及安全性评价探讨随着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的曝光,食品安全已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类特殊产品,一直是食品安全的重点关注对象。

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及安全性评价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国的转基因食品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标签:转基因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1983年,世界上第1例转基因植物在美国培植成功,转基因技术正式诞生。

随后的近30年里,转基因技术迅猛发展,据有关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的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将增至6000万hm2,市场总收入将达3万亿美元,种子收入将达1200亿美元。

转基因食品的新时代已经到来[1]。

转基因食品不同于传统育种方法,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按照人的意图和目的去设计生物的性状,因此与传统食品的差异主要在于含有来源于其他生物体的外源基因。

对于新出现的基因组合和性状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等方面所知甚少,因此对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是完全必要的[2]。

1 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GMF)是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生产加工得到的食品及其相关产品。

转基因生物(GMO),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特定的外源基因导入其他生物中,或者改变某种生物的基因特性,由此改变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而得到的生物[3]。

1.1 优点品质优良的GMO可降低生产成本,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GMO 可以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值,缓解粮食危机;GMO最突出的作用是提高对疾病和害虫的抵抗力,可以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变食品原有的口感和风味,提高营养价值,同时满足不同人群的膳食需要。

1.2 安全隐患一是环境安全性,即GMO本身可能成为杂草,打破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二是食品安全性,包括:GMO中的致敏物质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容易产生并残留毒素,可引发急慢性中毒,甚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引起人体抗药性问题;转入目的基因后可能会破坏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降低食品营养价值,导致营养结构的失衡[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常超,伍金娥(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23)作者简介:常超(1976~ ),男,湖北宜昌人,硕士,主要从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风险性评估研究。

摘要:随着国际上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出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

本文就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作了分析,以便公正、客观地评价转基因食品。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性;安全性评价转基因技术是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之一。

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传统农业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

为了提高食物的多样性和营养性,研究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成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极大关注,由新技术开发带来的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害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热点。

目前,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还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对其安全性的争议也日趋激烈。

因此,全面分析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助于对转基因食品的公平评价和科学管理。

1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及安全性问题1983年,世界上成功培育了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烟草。

1993年,美国市场上投放了第一例转基因食品——晚熟西红柿。

1996年,转基因食品进行大规模生产并商业化。

自1996年以来,全球转基田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52倍,累计种植面积4.75亿hm2。

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从最初的6个增加到21个。

按种植面积大小排序,前3名分别是美国、阿根廷、巴西。

目前,转基因食品主要为植物性食品,转基因作物也主要集中在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番茄等作物上。

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转基因植物主要是抗虫、抗除草剂的品种。

科学家正在进行培育的还有抗旱、耐盐、改良品质、增加营养、医疗保健及生物能源用的植物。

据国际有关方面的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的转基因食物的市场总收入将达到3万亿美元[1]。

我国也在加快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开发和商品化应用的步伐,1997年,第一例转基因耐贮存番茄获准并商品化生产,2005年,我国转基田作物种植面积为340万hm2,排第5位。

我国市场上存在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来源于美国,特别是大豆、玉米及其相关产品。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农产品自由贸易,转基因食品正走向人们的餐桌。

自从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种植以来,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一直不断。

1998年8月,英国Rowett研究所的科学家Pusztai教授报道,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这种抗虫转基因马铃薯所产生的雪花莲外源凝集素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阻碍小鼠的生长[2],这是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最早提出的研究报告。

虽然英国皇家学会于1999年5月宣布该研究存在“漏洞”,但是该报道激起人们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危害人体健康的争论。

1999年5月,美国康耐尔大学Losey等人报道,在一种植物马利筋的叶片上涂上转基因Bt玉米花粉后喂养斑蝶,发现4d后斑蝶幼虫死亡率为44%,从而引发了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是否安全的争议[3]。

与此同时,加拿大Alberta教授和Saskatch-ewan教授报道转基因油菜田间发现了能够抗除草剂的油菜自播植物,成为“超级杂草”。

正是由于这些学术报告,激起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极大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4]。

2转基因食品对人食用后可能的影响2.1外源基因直接毒性问题转基因食品含有用DNA重组技术构建的外源基因,包括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

目的基因含有人们期望宿主中国食物与营养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No.6,20072007年第6期生物获得的某一或某些性状的遗传信息,标记基因是帮助对转基因生物体进行筛选和鉴定的一类外源基因,包括选择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

常用的选择标记基因包括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和除草剂抗性基因。

常用的报告基因有荧光素酶(luc)、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r)以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等[5]。

这些外源基因与常规食品中DNA在化学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异,均由4种碱基组成,进入消化道的DNA会被降解。

长期食用的历史证明,食品中的DNA及其降解产物对人体无毒害作用。

并且,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的含量本身很少,与消化道中存在的来源于常规食品中的DNA数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4]。

因此,WHO(1991)及FDA(1994)认为转基因外源DNA对人体不产生直接毒害作用。

2.2抗生素抗性风险问题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运用,大大简化了基因重组的操作步骤。

抗生素抗性基因随着食物进入人和动物体内的肠道微生物中,通过转化可能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

虽然很多报道指出标记基因水平转移给肠道微生物并表达的可能性极小,因为DNA从植物细胞中释放出来后,很快被降解成小片段,甚至核苷酸,并且DNA转移并整合进入受体细胞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成功率极低[6]。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充分的证据完全说明抗生素抗性基因不可能转移到微生物体内。

因此,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抗生素抗性风险要引起高度的重视[7]。

近年来,为了消除转基因食品中抗生素抗性的风险,研究者采取其他形式的标记基因如甘露糖作为选择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8]。

如果不使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转基因食品带来的抗生素抗性问题就迎刃而解。

2.3潜在过敏反应问题转基因食品中由于转入外源基因的表达,食品成分中可能含有新的蛋白质。

人体免疫系统对食品中特异性物质产生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发生过敏反应,如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对转入巴西坚果基因后的大豆产生了过敏反应[9]。

转基因食品中若含有一种新的外源蛋白质,无疑对某些敏感人群存在一定的致敏风险。

因此,即使转基因食品通过了安全性评价,对某些高敏感人群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致敏性。

其次,由于转基因食品中插入新的外源性基因可能激活或抑制宿主基因,使其特定蛋白质过度表达或过低表达。

如果宿主作物含有已知致敏蛋白质,则存在致敏原水平升高的可能性,使已存在的过敏反应加剧。

虽然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和美国环境保护局要求生产者报告转基因食品是否存在过敏性蛋白质,但仍有可能存在未知的过敏原[10]。

因此,转基因食品应加强过敏反应的安全性评价,尽量降低转基因食品致敏的风险性。

2.4潜在毒性问题由于基因具有多效性,遗传修饰在打开一种目的基因的同时,也可能提高食品中天然毒素,如马铃薯的茄碱、木薯和利马豆的氰化物、豆科的蛋白酶制剂等,给消费者造成伤害[11]。

此外,转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的插入,可能使原先关闭的基因被打开,产生一种新的毒素。

目前,还未见有关转基因食品潜在的中毒事件报道,但也没有足够的研究证实转基因食品不引起潜在毒性的发生。

2.5营养品质改变问题插入基因的效应无法完全预测,外源基因对食品的营养价值的改变也难以完全预料,如转基因食品中蛋白质组成发生了改变,能否被人体有效地吸收利用?能否保证人体的营养平衡?是否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蛋白质产物的表达性状发生改变,降低了某些营养成分的水平[12]?这些可能造成食品营养品质的改变超过了科学家对营养变化的预测能力,目前,还未见转基因食品对营养品质改变的负面报道,但存在这个安全隐患。

3转基因食品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3.1“超级杂草”问题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有些栽培植物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

若在这些地区种植转基因植物,转入的抗除草剂基因可以漂移到野生种中,并在野生近缘种中传播。

使得野生近缘种中含有一种或几种除草剂基因,在自然界中演变成难以铲除的“超级杂草”。

1995年,转基因油菜在加拿大失去控制,在种植后的几年里,其农田发现了拥有多种抗除草剂特性的野草化油菜的植株[13]。

此外,含有抗除草剂基因作物的种子无意洒落在其他作物的田间,转基因作物本身就是一种“超级杂草”,必然影响其他作物的生长。

3.2诱导细菌、病毒、昆虫抗性的产生和加速其变异问题植物基因工程中所用的许多基因是与抗虫或抗病性有关的,其直接作用对象是细菌、病毒、昆虫等生物。

长期种植转基因作物,有害的细菌、病毒、昆虫与其抑制因子接触,势必慢慢诱导细菌、病毒、昆虫抗性的产生,加速生物体的变异,使现有的抗菌剂、农药的防治效果降低或失效。

如大面积种植含Bt基因的抗虫棉,降常超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11低了Bt农药制剂的防虫效果[14]。

此外,通过诱变含有抗性基因的细菌、病毒可能将抗性基因转移给人的致病微生物。

目前虽没有直接的证据证实这一点,但临床上微生物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却是不争的事实。

3.3影响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问题转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可能扩散到亲缘野生型,造成“基因污染”,从而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墨西哥种植转基因玉米,通过调查两个偏僻山村发现转基因污染对农民的玉米品种的污染比率高达35%。

2002年4月,墨西哥国家生态研究所所长指出,转基因玉米使墨西哥玉米基因出现变化,玉米宝贵的生物多样性将遭到破坏[15]。

“基因污染”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可能造成个别物种的灭绝。

从生物技术原理推测,造成“基因污染”的概率极低,并且“基因污染”带来的后果也应具体情况而定。

但是,转基因食品确实有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隐患。

综上所述,转基因食品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确切地回答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只是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出现风险的概率极低,至今尚未出现转基因食品有害人体的直接案例。

因此,为了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做好安全性评价和风险性评估。

既不能以个别不利的研究结果来否定整个转基因食品,也不能对转基因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

目前,虽然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未形成统一的意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转基因的安全性在不同的国家会找到一个共识的平衡点。

我国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特别是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和风险性评估,客观、公正地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让转基因食品在安全的轨道上健康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1]李志亮,吴忠义,王刚,黄丛林.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报,2005,3:1-4.[2]Ewen SW,Pusztai A.Effect of Diets ContainingGenetically Modified Potatoes Expressing GalanthgusNivalis Lectin on Rat Small Intestine.Lancet,1999,354(9187):1353-1354.[3]Losey JE,Rayor LS,Carter ME.Transgenic PollenHarms Monarch larvae.Nature,1999,399: 224.[4]罗云波.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工业科技,2000,21(5):5-7.[5]贾士荣.转基因植物食品中标记基因的安全性评价.中国农业科学,1997,30(2):1-15.[6]Bettelheim A.Drug Resistant Bacteria:Can Scien-tists Find a Way to Control‘superbugs’?.CQResearcher,1999,9(21):473-496.[7]杨丽琛.转基因食品中标记基因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及对策.卫生研究,2003,32(3): 239-246.[8]王关林,方宏筠.植物基因工程(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711-713.[9]Nordlee JA,Taylor SL,Townsend JA,et al.Iden-tification of Brazil Nut allergen in Transgenic Soybeans.New England Journal Medicine,1996,334:668-692.[10]贾旭东.转基因食品致敏性评价.毒理学杂志,2005,19(2):159-162.[11]陈乃用.生物技术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4):53-59.[12]李宁.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毒理学杂志,2005,19(2):163-165.[13]Hileman B.UK Moratorium on Biotech Crops.Chemical&Eng News,1999,5(4):7.[14]Anomynous.Possible threat to monarch butterflyposed by Bt corn set off alarms for environmentalists,farmers and seed industry.Diversity,1999,15(1):17-18.[15]秦伟闻,邢莲莲.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研究进展.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1:51-54.中国食物与营养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