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声音的特性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

教案编辑专员:《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声音特性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三、教学难点1.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条件2.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不同乐器的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特性。

2. 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3. 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传播,如两个人隔墙传递声音等。

4. 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介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为何在嘈杂的环境中难以听清楚对方说话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改变声音的特性,如如何提高音量、改变音调等。

7.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编辑专员:六、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原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 器材:尺子、桌子、同学甲乙。

4. 方法:甲同学在桌子上敲击,乙同学用尺子测量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时间。

5.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声音传播速度的规律。

七、课堂练习:声音特性的应用(1)提高音量:在演讲时,如何使听众听得更清楚?(2)降低音调:在卧室里,如何减少楼来的噪音?(3)改变音色:在电话中,如何识别亲朋好友?2. 解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p〔一〕教材特点“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根底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局部内容。

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生疏,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理论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

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有趣地学习,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思路:〔1〕突出学生探究活动。

本节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时机。

〔2〕注重联络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表达,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

〔3〕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

二胡、长笛、箫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尤其是编钟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文化。

〔三〕教学重点探究音调、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四〕教学难点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含义,能区分它们;理解频率和它的单位赫兹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p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根底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

他们有进一步探究声音特性的欲望,渴望理解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但由于根底概念的缺乏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3.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特性的形成原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实验装置,如音叉、扬声器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不同声音特性的变化。
2.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声音特性的相关问题。例如,讨论不同乐器演奏时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原因;探讨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规律等。
2.设计评价指标,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改进意识。
3.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音乐演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不同声音,如钢琴、小提琴等,激发他们对声音特性的好奇心。
3.创设生活情境,如讨论手机铃声设置、音响设备调试等,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声音特性的应用。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方式以及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声音的特性,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含义。
2.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声音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让学生掌握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声音特性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它们与频率、振幅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声音的特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钢尺、鼓、锣、不同材质的纸板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声音的特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声音有哪些特性吗?它们有什么影响因素吗?2. 讲解声音的特性讲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解释它们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3. 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乐器和不同材质产生的声音的特性。

让学生通过实验,分析音调、响度和音色之间的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的结果,总结声音特性的规律。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和联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声音的特性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传播的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教学难点: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八、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声音的传播。

九、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声源(如闹钟)、隔音材料(如棉花)、测量工具(如米尺)。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十、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声音的特性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影响因素?2. 讲解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对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课程——《声音的特性》。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区分它们。

同时,我还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学会区分和辨别不同声音的特性。

3. 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实践应用。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乐器、声音材料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声音材料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听辨其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声音的特性。

2. 实践活动1:让孩子们用手指敲击不同的乐器,观察和记录它们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实践活动2:让孩子们用声音材料,尝试制作不同的声音效果,并分析其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五、活动重难点1. 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并能够应用到实际中。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声音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运用到实际中。

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部分孩子对声音的辨别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制作声音材料,或者进行声音特性的比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并能够应用到实际中。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环节的设计:我选择了播放一段孩子们熟悉的音乐作为课程的引入,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并让声音的特性以一种自然和亲切的方式呈现。

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说课-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说课-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说课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在教学设计中,我以"声音的特性"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索声音的奥秘,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和区别;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使用物理仪器测量声音的特性;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定义和区别;难点:声音特性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叉、尺子、气球、鼓等;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差异,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2. 实验一:让学生用尺子敲击桌面,观察和记录尺子振动的频率和声音的高低,引导学生理解音调的概念;3. 实验二:让学生吹气球,观察和记录气球膨胀的程度和声音的响度,引导学生理解响度的概念;4. 实验三:让学生用鼓敲击不同厚度的木板,观察和记录木板振动的幅度和声音的音色,引导学生理解音色的概念;6.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电话铃声、汽车喇叭声等;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特性和应用,如:如何提高音质的清晰度,如何设计隔音材料等。

五、活动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难点:声音特性的应用和拓展。

六、课后反思:在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鼓励学生进行声音特性的拓展研究,如: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设计一个隔音装置等,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我选择了三个简单的实验,分别是用尺子敲击桌面、吹气球和用鼓敲击不同厚度的木板。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声音的特性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材分析】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

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

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

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

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

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抽取与声音的特性有关的问题作为本节探究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声音的特性》 说课稿

《声音的特性》 说课稿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特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中的第二节内容。

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是声现象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后续学习声学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探究和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声音特性的概念,知道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对生活中的声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困难,如频率、振幅等。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影响因素。

(3)能够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生活中声音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2、教学难点(1)频率和振幅的概念。

(2)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声音的特性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引导他们探索和理解声音的特性。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特性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声音特性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音叉、尺子、气球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测量工具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引发对声音的兴趣。

2. 探索声音的音调:a. 让学生拿出一根尺子,放在桌子上,用手指轻轻拨动尺子,观察和听尺子振动产生的声音。

b. 引导学生发现,尺子振动快慢不同,声音的高低也不同,即音调不同。

c. 让学生用笔记本记录下不同振动速度下的音调。

3. 探索声音的响度:a. 让学生用手掌拍打桌面,观察和听拍打产生的声音。

b. 引导学生发现,拍打的力量不同,声音的响度也不同。

c. 让学生用笔记本记录下不同力量下的响度。

4. 探索声音的音色:a. 让学生拿出一只气球,吹起来后,用嘴轻轻挤压气球,观察和听气球振动产生的声音。

b. 引导学生发现,气球的振动方式不同,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c. 让学生用笔记本记录下不同振动方式下的音色。

b. 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记录。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声音特性的理解和运用。

2. 活动重点:声音特性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并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但在活动中,部分学生对于声音特性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辅导和指导。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能解释生活中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

会用波形图描述声音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对生活中声音特性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声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

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2.教学难点理解频率与音调、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对音色概念的理解以及音色在区分不同声音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包含多种不同特性声音的音频,如高音歌唱家的演唱、低沉的鼓声、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等。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这些声音中,你们能感受到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特性。

(二)讲授新课1.音调概念引入:再次播放高音和低音的音频对比,让学生感受声音高低的不同,引出音调的概念: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影响音调的因素——频率:介绍频率的概念: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Hz)。

实验探究:准备一些不同频率的音叉,敲响它们,让学生感受不同音调的声音,并观察音叉上标注的频率值。

然后用示波器展示不同频率音叉发声的波形图,引导学生发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生活实例:列举生活中与音调有关的例子,如吉他弹奏时,通过按不同的琴弦位置改变弦的振动长度,从而改变振动频率,使音调发生变化;男低音和女高音的音调不同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不同等。

2.响度概念引入:播放同一音频但音量不同的两个片段,让学生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引出响度的概念: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反思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主题:声音的特性教案及反思二、教学对象:初中物理学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区分3. 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4. 实验: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5. 课堂讨论:如何利用声音特性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特性。

3. 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一课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奇妙。

2. 讲解: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解释乐器的发声机制。

3. 实验: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的乐器,如笛子、鼓等,观察和分析乐器的发声原理。

第二课时: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区分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并区分。

2. 讲解:详细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和特点。

3. 实验:让学生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特点。

第三课时: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的速度。

2. 讲解:简要介绍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公式。

3. 实验:让学生进行声音传播速度的实验,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

第四课时:实验: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2. 讲解:讲解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

3. 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因素对音调、响度、音色的影响。

第五课时:课堂讨论:如何利用声音特性解决实际问题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声音特性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声音特性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相关推荐《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重点】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难点】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新课教学】活动一:音调(10分钟)利用2分钟阅读教材3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音调?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群学交流书中32页演示实验2分钟。

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频率的大小如何计算?2、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3、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4、声和声音有区别吗?5、根据小资料的内容回答,哪些动物能发出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发出次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能听到次声波?活动二:响度(10分钟)阅读教材34--35页响度部分,思考下列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交流2分钟)1、什么是响度?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3、什么是振幅?4、响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三:音色(10分)阅读教材35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1、什么是音色?2、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结论: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决定因素:物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

决定因素: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三、音色:声音的本来特色。

决定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十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十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十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知道乐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知道人的听觉范围,了解超声波、次声波。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1. 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 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音调阅读课本第32、3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2.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声音音调越低。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 20 到20220Hz;人们把高于20220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铁制容器,不断往铁制容器中倒水,同时用同样的力敲击铁制容器发声,倾听声音的变化。

可以发现:容器中水越多,水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听发出的声音;缩短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再以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听发出的声音。

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3.用尺子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刮梳子齿,刮得越快,可以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1.在学习声音音调的时候,首先应通过一些事例来帮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即音调高低)的含义。

如对蚊子的声音与牛的声音进行对比,蚊子声音要高些,但小些,牛的声音要低些,但大些。

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大小”与生活中常讲声音的“高低、大小”是有不同的。

2.在探究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音调高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保持振动的幅度不变(即每一次用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以避免声音响度不同对要探究的问题造成干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家长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协助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利用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作为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声音特性,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旋律优美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音调的变化,进而引出音调的概念。
2.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声音特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音调、响度、音色的知识分析具体问题。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关系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的现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直观感受。
3.重难点三: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将声音的特性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情境导入
-利用学生熟悉的乐器、音响设备等,播放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让学生在听觉体验中自然引入声音特性的学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1.判断题:设计一些关于声音特性的判断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实践题: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如水瓶琴、橡皮筋吉他等,演奏简单的旋律,感受音调的变化。
3.分析题:给出一些声音现象,如回声、共鸣等,让学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思和评价,给予针对性的反馈,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以学生们熟悉的音乐器材为例,如吉他、钢琴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乐器演奏相同的旋律,听起来却有不同的感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特性。
2.视频播放:播放一段包含各种声音的视频,如自然界中的鸟鸣、流水声,以及交通工具的引擎声等。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注意分辨不同的声音特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和掌握。
2.声音与振动的关系,声音传播的条件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3.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声音特性的感知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难点
1.声音特性与声波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施,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声音的特性,并为后续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音已有初步的认识,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并对其产生兴趣。然而,对于声音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声音特性的物理本质及其影响因素,学生们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在学科基础上,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机械振动和波的基本概念,为本章节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储备。但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声音特性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和区分3. 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4. 声音的应用和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区分。

2. 难点: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声音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特性。

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3. 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和区分:讲解三个声音特性的概念,并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4. 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讲解影响三个声音特性的因素,并进行实验验证。

5. 声音的应用和实例:讲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音响等,并分析其原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声音的数字化处理:了解声音的采样、量化、编码过程,理解数字声音信号的存储和传输。

2. 声音的合成与处理:学习声音合成的基本原理,了解常用的声音处理技术,如混音、效果处理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数字化处理过程,声音的合成与处理技术。

2. 难点:数字声音信号的编码方法,声音处理技术的应用。

八、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数字化处理和声音合成的基本原理。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音频编辑软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声音的合成与处理。

九、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音频处理实例,引发学生对声音处理技术的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2.2《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2.2《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5.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了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特性的概念。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反思与评价
在本节课的最后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对声音特性的探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应以鼓励和赞赏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每一个发现和尝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期待学生能够不仅掌握声音特性的知识,更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探究式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对声音特性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途径,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实践活动,如声音实验、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这些声音特性的应用。例如,我会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声音特性的含义和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在以前课本上是选学内容,目标层次是“了解”,新课本中定为比“了解”更深层次的“知道”,这就需要对其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提炼加工;可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以前那些,并未增加多少,该怎样处理呢?现在的课程目标中又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怎样才能完成达到呢?现成的方案没有,只有多次认真地学习《课程目标》,吃透其精神,在它的指导下完成目标,为此对于本节的教学我做了以下安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材分析】一、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实验器材】一、教师演示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二、学生分组钢锯条(25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白话文○(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

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声音的特性》课题引入学生听录音(带有自然界声音的音乐)学生由音乐中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给学生设立一个充满大自然声音的美妙环境,给学生一个想象的余地,由想象引出学生想要知道的问题,自然引入新课放录音(带有自然界声音的音乐)引导学生提问并记录学生的问题听录音并展开充分的想象提出问题课题探究一、学习相关概念:⒈概念引入: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⑵振动有什么特点?⒉依据学生讨论结果给出概念:⑴振幅⑵频率:说明:频率的不同、振幅的不同决定物体振动的不同。

物体振动的不同决定声音的不同二、声音的特性:㈠响度⒈演示:放一段音乐,将音量旋钮进行旋转,使音量发生变化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感受?引出响度的概念响度:声音的大小。

⒉引导探究: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首先将学生的未知概念引出,有利于学生下一步学习声音的特性时的顺畅性振幅和频率对学生来说十分抽象,利用形象的形体语言进行说明,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利用身边常见的实例进行教学,利于学生的理解将一个探究实验分成几步来进行,可以降低难度由复习声音的产生,引入相关概念,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振动的特点,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理解适当的利用身体演示什么是振幅,什么是频率,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演示提问引出响度概念引导探究:⑴利用同一器材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⑵当响度不同时,讨论并回答了解振幅、频率决定振动的不同感受音量的变化并回答问题:声音的响度变大知道响度依据引导进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注意控制变量法、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题探究⒊依据学生探究结果进行小结: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⒋示波器展示:响度不同时的波形⒌反馈练习:利用实验验证观点㈡音调⒈演示:利用自制橡皮筋小琴弹几个音阶,提出问题:你听出了什么不同?引出音调概念:音调:声音的高低⒉再次演示,引导观察:当音调变高的同时,橡皮筋有什么变化?⒊模仿橡皮筋小琴利用钢尺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⒋引导探究:音调和什么因素有关?⒌依据学生探究结果进行小结: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案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案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案6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特性》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分辨不同声音的特性,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生活经验能够感受到声音的一些基本特性。

但他们对声音特性的理解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深化对声音特性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能够分辨和描述不同声音的特性。

3.能够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2.难点:声音特性的辨别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声音特性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并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三个特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进一步验证和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如何判断远处的朋友。

6.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制作一份关于声音特性的手抄报。

8.板书(课后整理)板书内容: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3分钟,家庭作业2分钟。

总计:40分钟。

声音的特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特性》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和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音调与响度的因素,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示波器或计算机、乐器(有条件的老师或学校)学生准备:钢尺、鼓、音叉(256Hz和512Hz)和小锤、系线的乒乓球、铁架台、手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振动会发出声音,可是,在生活中,你听到过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吗?听到过蚊子发出的声音吗?你猜想是什么原因呢?鼓励学生对精彩回答掌声鼓励,然后乘势提出问题:刚才为什么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大?【导入新课】可见不同的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2.2声音的特性(设计意图:从学生习以为常但又不能科学解释的生活现象入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点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学生对问题很感兴趣,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

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听老师总结,步入本节课的学习之旅。

二、合作探究:【创设情境】播放男低音演唱的《送别》和女高音发出的《海豚音》。

让学生感受两首歌曲中声音有什么差别?欣赏音乐,说出感受:男歌手的声音比探究问题一:音调1、音调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提出问题】我们接触到的各种声音有的高有的低,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不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呢?【探究实验】如图,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强调:两次实验要用相同大小的力)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指导,让学生代表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并填写记录表格(答案见附件1)钢尺伸出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伸出5cm伸出10cm伸出15cm(设计意图:简单易操作,直观易感知,学生很容易将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联系在一起,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较低沉、浑厚;女歌手的声音比较尖细、清脆。

听讲,思考提出的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的越慢,声音越低沉,音调越低。

——钢尺伸出桌面越短,钢尺振动越快,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根据实验现象完成表格。

况,我们可以将声音的波形在示波器或计算机上展现出来。

分别把两个不同的音叉(256Hz、512Hz)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注意听音调上的差别以及观察声音在的波形上的区别。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通过观察波形图,易于把频率与音调关系密切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回眸】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在2min内振动了600次,蚊子在飞行时,翅膀振动在1min内振动了21000次,则它们的发声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听到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

仔细听不同频率声音音调的高低,同时观察不同频率声音波形图的疏密。

小组内讨论并总结:频率低,波形图稀疏,频率高,波形图密集。

思考,回答:5 Hz 350 Hz 蚊子探究问题二:响度1、响度【教师演示】分别轻轻敲击鼓面和用力敲击鼓面。

请学生辨别声音的变化。

点拨:物理学上把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实验,你猜想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探究实验】你的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说出声音的特征变化:强弱发生变化学生讨论,提出猜想:——可能与用力的大小有关——可能与振动的幅度有关分组实验,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小组2、影响响度的因素3、音调与响度的区别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乒乓球的作用是什么?点拨:物理学中在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音叉的振动的幅度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乒乓球摆动的幅度可以间接反映出音叉振幅的大小,这样我们就把音叉微小的振动给放大了,也便于我们直接观察,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得出结论】现在你能说出响度和振幅之间的关系吗?鼓励学生回答,总结出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渗透转换法。

)【情境演示】将手机铃声调到合适音量后,从讲台走到教室后面,再返回讲台。

同学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得出结论】上面实验说明了什么?生活中如何增大声音的响度?引导学生发言,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

)【反馈练习】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用力越大,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

倾听老师的讲述,理解记忆。

组内讨论,回答: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注意倾听声音的变化,回答:声音的响度会变化,思考,组内讨论回答:说明声音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生活中经常用喇叭减少声音的分撒。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D音叉波形图钢琴波形图长笛波形图【提出问题】针对上图,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板书设计】§2.2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一、亮点之处:1、本课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是以问题为主线,在新课导入和引导学生探究“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知识点时,都是首先创设问题情景,进而提出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二是以活动为主线,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设计探究方案,并积极参与、实际操作,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本节的名词、术语比较多且比较抽象,教学时以听声为导引,以生活为背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根据生活经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易于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课堂的趣味性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二、不足之处:1.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不够多,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如笛子、吉他的声音,有的学生根本没听过,生活经验的薄弱与物理知识的脱节会对本节教学有影响。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又由于本节课物理概念比较多,导致某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有些现象和结论能意会却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

附件1:钢条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的关系附件2:课堂检测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音调低,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小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高,响度小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轻声细语”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小3.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取走。

这里的“声纹” 记录的是人说话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者都有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当划得快时,纸片振动产生声音的音调________,当划得慢时.纸片振动得_______,产生的音调_______。

如图所示,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产生的音调比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产生的音调___________。

5.往热水瓶中灌开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_________变化来判断水是否灌满;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按键实质是改变电视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6.蜜蜂1min振动21000次,则蜜蜂发声频率是____,当它都从你耳边飞过时,你_______(“能”或“不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7.声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

先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再将敲响的甲、乙两个音叉分别对着话筒发出声音.在示波器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

通过对被形的分析,可知________音叉的音调高。

参考答案:1.A 2.A 3.C 4.高、慢、低、高 5.音调响度6.350 Hz 能7.乙附件3:作业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试着制作一件乐器,和同学们一起举办小小音乐会,看看谁的乐器有新意,谁演奏的好,说说你的乐器的原理。

参考答案:方案一: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

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ⅰ”的声音来。

方案二: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

用水蘸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