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公共文化发展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赋能的影响逻辑和发展面向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赋能的影响逻辑和发展面向一、内容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也不例外。
本文将围绕“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赋能的影响逻辑和发展面向”旨在探讨数字化如何影响和改变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方式、用户体验以及其发展趋势。
1. 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与重要性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其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通过制定法律、政策和规划,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行为。
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
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动力,对于推动文化产业升级、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对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数字化赋能的概念与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赋能已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数字化赋能,就是运用数字技术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方式、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这种赋能不仅涉及文化内容的数字化转换,更包括管理方式、服务模式、传播手段的全面升级。
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索
流程以及人力资源配备方案。让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事
[2] 周菁齐,徐草 .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域下农村基层图书馆
业,能够拥有统一严格的管理标准。在必要时,相关管理人员 服务创新路径探析——以杭州市萧山区图书馆为例 [J]. 图书馆
还可以根据图书馆开设经营的发展现状,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和 工作与研究,2015,06:74-77.
部门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之中累积的文化服务建设经验尚浅。 划的主要发展方式。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实现公共图书馆与社
在具体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之 会上其他类型生产服务行业的文化资源共享。通过采用电子图
中仍及存在着大量的弊端和问题现象 [1]。
书下载传阅的方式,尽可能拓宽图书文化资源在社会上的传播
受到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影响,与中部平原 时效以及传播范围。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建设,提供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相比,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公共 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
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建设水平依旧较为落后。地区之中收藏的图
结论:
书数量和种类均不能达到国家在公共文化发展规划当中的最低
设工作的开展秩序混乱、无章可循。
认知观念,在结合社会实际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采取更加现
二、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代化的建设管理技术应用手段。只有工作人员能够制定合理的
( 一 ) 设定服务标准,构建统一管理体制
管理对策,才能实现公共文化建设的均等化发展。
服务的标准有序与否,是能够保障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
想要全面优化和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
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对建 化建设,还可以通过实现连锁公共文化管理的发展模式,尽可
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前言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为各类文化具有公共性、普惠性需求的社会各阶层提供的公共性或公益性文化服务及其产业活动。
公共文化服务在现代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对人民生活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本文主要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1.公共文化服务的范畴公共文化服务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公共艺术馆、公共电影院、公共文化中心等,以及文化惠民项目、文化惠企等公益性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服务活动等。
2.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特征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特征包括公益性、普惠性和面向全体人民等。
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普惠性,面向社会各个阶层,为大多数群众提供服务;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也应该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服务,不应出现针对某个人群的特殊服务现象。
3.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不少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以公共图书馆为例,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方面,1999年有1.3万个,到2019年增加到3.2万个,每千人拥有图书馆借阅量也有显著提高。
此外,我国公共博物馆、公共电影院、公共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也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进。
三、公共文化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1.推进数字文化服务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数字文化服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一大趋势。
数字文化能够大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降低运营成本和经济压力,进一步满足人们理性消费和多元需求的要求。
2.强化文化公共产品生产能力提升文化公共产品的生产能力,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创新和提升质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3.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下乡计划尤其是针对偏远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等社会薄弱环节和群体,需要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优势,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下乡计划,真正实现公益性和普惠性。
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文化消费的不断升级,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或政府向社会提供的文化产品、服务、设施和场所,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不仅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和文化人才培养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已经建成遍布全国。
大量的文化产品也经过改革的力量不断得到提升,同时,政府也相继推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满足民众的需求。
此外,公共文化服务也已经开始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服务,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变。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规模和数量虽然不断增加,但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质量不一且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有的地方还面临着文化设施“一设百宝,无人问津”的现象。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质量不高,文化产品过于单一、一味追求数量,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深度,很难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此外,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也无法满足当今数字社会下人们的更高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的问题与挑战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的本质是文化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充分。
现代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已经形成了一种全球化的格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品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而且,在文化市场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文化“商品化”的倾向,大量的文化产品趋于同质化、平庸化和泛滥化,文化生态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面对上述问题,公共文化服务的改革需要着眼于文化生态的重构,重点是从提高文化供给质量、满足多元化需求、强化公共意识和促进文化自信等方面入手。
此外,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也应该积极引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文化产业的品质水平,推进数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为广大人民提供便捷、高效和优质的文化服务。
中国公共书馆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公共书馆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公共图书馆是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政府税收来支持。
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
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
这类的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2019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比上年末增加20个;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57796人,比上年末增加194人。
目前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虚拟网的建设快速发展,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网络已全面联通,以国家图书馆为核心,以省级数字图书馆为主要节点,覆盖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已经基本建成。
201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1699.67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6.5%;计算机22.58万台,其中供读者使用的电子阅览终端14.57万台,均与上年基本持平。
图书总藏量111781万册,比上年末增长7.3%;电子图书86557万册,增长7.0%;阅览室座席数119.07万个,比上年末增长6.6%。
2019年,全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发放借书证8627万个,总流通人次90135万,公共图书馆将以文献、信息、知识服务为基础服务,汇聚世界智慧,积淀文明,传播文化,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成为公众阅读、交流与分享的城市公共空间。
把公众、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提供者、公益性与民间性组织、政府机构等众多群体连接起来,为他们提供公共交流平台与互动机制;为公众终身学习提供信息资源、空间和服务,促进公众对知识的追求、创新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根据文化部印发的《“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202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文献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网络等新技术应用更加普及,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加强,政策法律保障更加有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众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公共文化服务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但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衡、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对象局限性大等。
因此,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1、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1)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分配不均衡。
一方面,大城市在公共文化资源的建设和投入方面比中小城市更具优势,公共图书馆、文化中心、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数量也更多。
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的公共文化资源相对较少,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机构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有待提高。
2)服务内容单一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内容相对单一。
绝大多数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内容以展览展示为主,缺少对文化体验、文化创意、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服务。
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内容应该更加多元化,充分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3)服务对象局限性大虽然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对象面向全社会,但在实际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常去公共文化机构参观展览、借阅图书等活动的主要人群是学生、老年人和文化爱好者,而对于其他社会群体,如残疾人士、外来工人等,他们的文化服务需求也更加紧迫。
2、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趋势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1)数字化趋势数字化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资源的储备和建设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向。
数字化技术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服务内容,同时也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普惠和便利。
2)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是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公共文化机构应该不断创新文化服务的方式、内容、形式和模式,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一些博物馆、图书馆采用创新的展示方式,增强了文化体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多元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应该多元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加强与观众的互动联系。
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提供平等、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本文将探讨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现状1.服务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范围逐步扩大,不仅覆盖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传统领域,还向社区、学校、农村等基层延伸,并涵盖了广播电视、电影、游戏、网络等多个领域。
例如,针对青少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设立了大量的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示范点等设施,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和教育。
此外,各地政府也积极推行“数字城市”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2.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趋势。
政府逐步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职业化、专业化的管理,采取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例如,很多图书馆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管理,通过自助借还书系统、电子阅览室等方式,提高了读者的体验感和服务效率。
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也更加注重接地气、贴近生活的服务体验,注重参与性、互动性和创新性。
3.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扶持也逐步加大。
各级政府逐步增加文化预算,支持文化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文化产业发展。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图书馆等机构不断推出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政策,为文化创意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发展趋势1.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未来,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中,从而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
例如,电子书、数字展览、数字化文物等新型文化产品将覆盖更多的人群,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多元供给的发展趋势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多元供给的发展趋势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是城市居民基本文化需求的有力保障,也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生活品质逐步提高,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出质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传统的供给模式也出现了很多弊端。
文章在分析社区文化服务的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社区文化服务中存在供给主体单一化、公共文化创新不足、服务效能较低等问题,并且从多元供给的角度分析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标签: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城市社区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几乎对所有公共服务涉及到的領域都实行大包大揽的大政府作风,政府自然而然也成为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唯一主体。
改革开放后,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层次化发展,这与单一化的政府供给模式形成了矛盾。
因此探索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化需求趋势,以及倡导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多元供给模式,都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在多元供给的发展趋势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构建完善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多元主体一起参与,共同发力,让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开展更多跨界合作。
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依托公共财政的支持,由多元主体协同向社区居民供给公共文化服务。
同时政府要促进各主体之间的合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供给中,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激发社区公共文化的活力。
一、彭州市东湖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及问题(一)彭州市东湖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本文通过访谈社区居民以及咨询社区工作人员,对东湖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现状进行了分析。
1.由政府直接供给彭州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由政府制定供给的目标,根据社区人口密度制定供给的标准,主要还是采用的直接供给的模式。
政府将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划拨到街道办,由街道办制定具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东湖社区自2000年以来先后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等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确实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一些公共文化服务已经不符合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
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公共文化服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能激发人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增强人们的文化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本文将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或非营利组织向社会提供的文化服务,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阅读社区等。
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图书馆事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根据国家图书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书馆总量达到40.6万个,藏书总量超过16亿册。
此外,各地政府也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建设,扶持民营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虽然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设施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
目前,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科技、设备、运营等方面距离信息化、现代化还有不少距离。
由此可见,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建设仍需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趋势1. 强化数字化发展。
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数字化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不可或缺的部分。
各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当把握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机遇,加强技术投入,推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开发,为民众提供一系列便捷的文化服务。
同时,也要探索并实现数字化服务与实体文化服务相融合,最大限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率和便捷性。
2. 推广文化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加大文化产品开发的投入力度,推广和推出更多元、更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和审美的文化产品。
例如,可以在图书馆设置相关的互动展区,通过举办特色文化消费活动、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文化建设,增强市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
3. 引入创新理念和技术手段。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挑战和变化。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一直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服务不足、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水平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等对策探讨。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现状的建议和实施方案。
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强调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性和潜力。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可以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对策、分析、改善、建议、实施方案、发展趋势、总结、重要性、展望1. 引言1.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提出改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建议。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分析: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对匮乏,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文化活动内容单一,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
农民对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导致了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不够充分。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策探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增加文化产品供给。
应加强对农民的文化宣传教育,培养他们的文化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整个农村社区的文化水平。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改善的建议:建议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升服务水平和影响力,让农民在享受文化服务的也能参与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策的实施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策略,注重培训师资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广科技手段等措施,以确保农村文化服务建设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影响了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建设
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建设
0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 策建议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提供符合群众需求、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 化服务内容,如地方剧目、民间艺术、文化 展览等。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监管,提高服务标准,注 重服务效果,确保群众获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社会监督
鼓励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督,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共同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 设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基础设施建 设、资金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效,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02
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能化水平。
数字化服务内容
鼓励公共文化机构开发数字化 文化产品和服务,如数字图书 馆、数字化博物馆、在线艺术 教育等,满足公众对优质公共
文化服务的需求。
数字化传播渠道
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数字 传播渠道,扩大公共文化服务 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公共 文化服务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强化政策支持和资 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 入,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多元化 的投入机制。
创新服务方式和内 容
未来,我国应积极探索创新公共 文化服务方式和内容,提供更加 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服务,满 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 需求。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 作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公共文化服 务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 验,提高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的水平。
我国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践模式及发展趋势
关键 词 : 共 文 化 ; 公 实践 模 式 ; 文化 设 施 ; 文化 服 务 中 图分 类 号 : 17 文 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066 5 (0 0 0 -090 G2 A 10 -12 2 1 )30 6 -4 .
联 合 国于 16 9 6年 1 2月 1 日通 过 了 《 济 、 6 经 社 会、 文化 权利 国际公 约》 以下称 《 ( 公约 》 , 文化方 )其
新 湖 北 公 共 文化 服 务 体 系建 设 研 究 ” 20 0 7 [0 93 ]
作 者 简介 : 陈 波 (9 8一) 男 , 北 应 城 人 , 中 师 范 大 学 国 家文 化 产 业研 究 中心 专 职 研 究人 员 , 士 , 17 , 湖 华 博 主要 从 事 公 共 文
探 讨公 共 文 化 服 务 体 系 问 题 的 专 著 。该 书 首 次 从 政策 的理论 基点—— 公 民文化 权利 以及 中国当代 政 治背 景—— 建设公 共 服 务 型政 府 , 论述 构 建 公 来
采取 的步骤 应包括 为保 存 、 展 和传 播科 学 和文 化 发
所必需 的步 骤等 。 此后 , 民文化 权 利成 为继 公 民 ” 公
我 国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践模 式及发 展趋势
陈 波 ,胡 小 红
( . 中师 范 大 学 国家 文 化 产业 研究 中 心 , 汉 4 07 ; 1华 武 30 9 2 海 南 大 学 三 亚 学 院 社 会发 展分 院 , 南 - i 5 20 ) . 海 - l 7 0 0 'l ;
近年来 , 于公共 文 化 服务 体 系建 设 的理 论 与 关 实践 思 考 的 文 章 大 量 出 现 。通 过 检 索 C K ,0 6 N I2 0
村级文化基地建设现状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趋势--以岳阳市文化志愿者及其村级文化建设为例
启动“ 三千文化志愿者下 乡镇( 社 区) 活动” ( 被文化部评 为“ 文化 志愿者基层服务年 ” 示范项 目) , 标 志着这一模式将逐渐 辐射到
“ 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完善 的公共
全市各县 ( 市、 区) 、 乡镇和村一级 。
( 二) 办班 培 训
文化 服务体系。2 0 1 0 年1 1 月, 文化部在 云南昆明首次 召开 《 全 国村 级文化建设座谈会 》 , 推 广村级文化建设典 型经验 , 部署村 级文化建设工作 , 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十八届三 中 全会 通过《 中共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再 次强调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 。 可见 , 加强公 共文化服务 体系建设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总体 布局的重要 内容 , 是实 现经济 、 政治 、 文化 、 社会协调发展战略布局的重大安排 ; 做好基 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 已经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 大繁 荣和构建具有 中国特色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的题 中之义。 于本文中, 笔者结合 自 身工作实际 , 以岳阳市群 众艺术馆 的
( 三) 搭 台演 出
愿者在村级文化建设 中的重要性 ,探索研 究文化 志愿者与基 层
公共文化服务 的发展趋势 。
一
、
村级文化基地建设现状
通过辅导、 培训打下的扎实基础 , 岳阳市群众艺术馆指导和 扶持组建 了金秋艺术团、 秋韵艺术 团 、 红叶艺术 团等一批艺术水
社 区万家乐” 、 “ 社 区邻里乐 ” 和 “ 十一五” 时期 , 岳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 取得 了重要 准较高 的基层文化团队。还 以 “ “ 欢乐潇湘 ” 等 品牌 活动为平台 , 为广 大基层文化志愿者 提供展 突破 , 公共财政投入大幅度增 长 , 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类型之一。
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或社会团体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的服务。
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图书馆、博物馆、剧场等文化机构,以及各种文艺作品、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音乐作品等等。
公共文化服务将文化和艺术带到了人们身边,促进了文化传承、文艺繁荣和人民精神文明的建设。
那么,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呢?一、公共文化服务现状1.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情况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机构的数量和面积,以及文化产品的种类和质量等。
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图书馆总数达1.2万余个,博物馆达4282个,文化馆达11386个,影剧院达4106个,这些公共文化机构的面积和藏品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各类文化节庆和文艺演出活动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2.公共文化服务的使用情况公共文化服务的使用情况体现了文化服务的普及度和受众群体。
据《2019年公共文化服务购买与使用状况研究报告》数据,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次数近400亿次,人均服务次数为28.2次。
同时,各类文艺作品的观看和阅读量也在不断增加。
各类文化机构和产品的普及,加之人们自身文化需求的提高,都导致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使用量在扩大。
3.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情况文化服务质量是客观反映服务内容和形式是否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重要因素。
目前,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情况还有待提高。
一方面,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在追求设施和藏品的完善的同时,普及和服务质量不足,一些地区公共文化馆、博物馆等还存在短缺和质量不高的问题。
另一方面,文化产品的质量也不尽理想,如有一些作品缺乏人文关怀和艺术价值等诟病。
二、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趋势1.服务内容不断拓展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也日益广泛。
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在过去,文化活动往往都是由私人或团体组织举办的,而现在,许多国家都积极推行公共文化服务,以使更多人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然而,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本文将就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公共文化服务包括了许多方面,例如博物馆、图书馆、文艺演出、文化活动等。
然而,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在某些地区的发展还并不充分。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公共文化服务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投入,导致当地文化水平的提升较为缓慢。
其次,有些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还存在着问题。
例如,博物馆的展览质量和文物的保护,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和服务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的种类和质量也需要得到提升。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趋势公共文化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受到几个方面的影响:1.数字技术的影响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的文化服务已经成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形式之一。
例如,图书馆和博物馆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更多人能够访问和了解它们的资源。
此外,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的传播提供了更多途径。
2.社会多元化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个体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元化。
因此,公共文化服务必须适应这种多元化的需求,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
例如,文化服务可以增加不同的语言版本、形式和风格,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3.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中,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以图书馆为例,如何保障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通过机制创新,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延长文献馆藏的使用寿命等方式,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进行重点扶持,以提升当地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
地方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开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472021年第6期总第384期VIEW ON PUBLISHING地方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开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文/迟宇辰 张选中 姜珊2014年至2021年,“全民阅读”已连续8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党和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
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将全民阅读列为“国家八大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同时下设“书香中国”系列活动、社区阅读中心、数字农家书屋、公共数字阅读终端、儿童阅读书包发放计划、使命阅读发放计划、盲文出版工程、实体书店发展等八个子项目。
201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通过,对健全我国文化法律制度,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尤其是引领全民阅读工程全面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兴技术赋能和数字信息时代的双重作用下,各地公共图书馆不断采取创意升级举措。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65万个农家书屋和10万个职工书屋,各类读书会活动遍及全国,对新时代全民阅读事业的纵深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1]。
随着新兴技术和阅读载体的迭代升级,数字阅读已然成为全民阅读的主要方向。
2020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较2008年增加了54.8%。
地方公共图书馆把握数字阅读趋势,引领全民阅读事业创新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本文结合湖南图书馆的发展实践,对地方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的开展现状予以分析,并就未来趋势进行科学探讨,以期为全民阅读事业的纵深推进提供有益启示。
一、地方公共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服务的现实意义首先,全民阅读是促进个人发展、提升人文素质的有效举措。
近代以来,图书馆的创立对改变人们的知识观和阅读观产生了积极作用[2]。
1949年以来,“推动国民阅读,树立文化风尚”始终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举措。
2017年7月,《“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明确指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这对地方公共图书馆强化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能,努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加速全民阅读事业纵深推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共文化机构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公共文化机构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刘超婷(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梅山镇综合文化站),福建南安362321)摘要: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为行之有效的推动文化建设的整体成效,为更好的优化文化建设力度,应该充分依托于公共文化机构的核心作用及效能,充分全面的推动公共文化的整体建设质量,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当前,公共文化机构在管理实践中,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
为更好的发挥它的核心效能,应该明确其管理现状,结合管理问题,积极采用科学全面的管理对策,以此来全方位提升公共文化的整体建设成效。
关键词:公共文化机构;管理现状;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6-0263-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6.124一、引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纳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格局,五位一体发展的总体格局决定了国家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全方位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为更好的提升文化建设的整体成效,充分全面的发挥文化建设的核心功能,必须依托于公共文化机构来开展文化建设工作。
当前,公共文化机构管理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公共文化机构的功能还有待挖掘。
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精准全面的把握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现状,积极全面的分析管理问题,行之有效的提升管理成效,综合立体的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核心促进作用。
二、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为深入全面的推动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应该充分全面的明确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性,依托于科学全面的改革措施,全方位推动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当前,公共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
浅析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陈栋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10期摘要:公共事业管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新产物,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对公共事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期许,对传统公共事业管理提出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现状;趋势中图分类号:DF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044-02公共事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仅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也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根本保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发展的步伐加快,涉及到大规模、复杂性的社会经济、政治及公众生活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重视,促进了公共事业的规范性发展。
但同时,公共事业的发展,也面临较多压力与障碍亟待改善。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一)忽略市场的调控作用。
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思想中已形成了与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相配套的观念,而事业单位提供的各种服务与产品,都属于社会福利性及公益性,没有充分体现市场化和商品化。
这些理念既是在传统事业管理中形成的,也是对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如实反映,由此造成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与社会经济缺乏必要的联系,影响了公共事业的商品化经营与发展,同时也制约了“非事业”产业的经济增长速度。
(二)改革目标不明确。
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创新尚属于开拓性事业,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参考。
因此,在公共事业管理改革初期,基本大胆采取“实验性改革”方式,且改革目标不明确。
由于改革模式的模糊,缺乏科学界定与合理划分,也没有及时调整“政事”各方的权责利关系,因此不能做到有规划、有步骤地简政放权。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自发性,既不能改变传统事业根据,也无法真正解决存在的问题,更没有做到政事分离,反而将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职能混淆,造成体制的冲突与混乱。
年度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
年度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年度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服务水平。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文化服务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现状分析1.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全民阅读促进工程实施方案》等,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1.2 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地纷纷加大了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量逐年增加,分布更加合理。
一些新型公共文化设施如数字图书馆、智能博物馆等也逐渐投入使用,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文化服务。
1.3 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提供传统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
如“文化进万家”、“全民阅读月”等活动,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
二、未来趋势展望2.1 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未来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
政府部门应充分考虑地域差异、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以确保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
2.2 提升服务品质和水平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未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需要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水平。
这包括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设备设施的更新换代、优化服务流程等方面。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等,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定制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3 深化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普及率大幅提升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普及率的关键举措
加大文化设 施建设力度
增加文化场馆数 量
加强文化宣 传推广
提高文化服务知 名度
加大文化产 业投入
促进文化产业发 展
优化文化服 务体系
提升文化服务质 量
2024年文化服务普及率提升预 期
01 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打造更多优质文化活动
02 推广文化科技融合
引入互联网+文化模式 Nhomakorabea● 04
第4章 公共文化服务普及率 提升的效果评估
文化服务普及率 提升情况分析
在公共文化服务普及 率提升的情况下,覆 盖面得到扩大,更多 人受益。受众群体逐 渐增加,包括不同年 龄层和社会群体。反 馈意见也变得更积极, 人们更愿意参与文化 活动,体验文化魅力。
社会文化氛围改善
文化艺术活 跃度提升
01 确定效果评估指标
建立科学评估体系
02 提出改进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服务策略
03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推动公共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 05
第5章 公共文化服务普及率 提升的社会影响
文化服务对社会 的意义
文化服务的意义在于 促进文明进步,增强 社会凝聚力,培养国 民文化自信心。通过 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 务的普及率,可以更 好地实现这些目标, 推动社会向着更加文 明、和谐的方向发展。
● 01
第1章 2024年公共文化服 务普及率大幅提升的背景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普及率提 升意义
提高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激发文化创新活 力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普及率的重要意义。通过 提供更多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可以让社会各个群 体都能够享受到文化的乐趣,促进社会的发展和 进步。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公共文化发展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吴刚
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15期
摘要: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保证文化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工公文化软实力,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坚持与时俱进。
本文根据新形势下公共文化发展工作的现状,分析了新形势下公共文化发展工作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公共文化主旋律科学发展观
2011年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少数人员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出现了迷茫,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加强公共文化建设。
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新形势下公共文化发展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公共文化的涵义
公共文化是指公共场所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以及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公共场所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行业文化。
其涵盖范围之广,是一个公共场所总体水平、综合实力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产生于一个公共场所全体职工的整体精神素质,不仅带有这个公共场所的烙印,并且通过职工的整体精神素质对公共场所各个方面的工作起着正或反的影响。
同时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和谐的改革,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都不断赋予公共文化新的内容,给公共文化烙上时代的印迹。
公共文化必须反映时代精神,必须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公共文化要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人道主义为指导,发扬毫不利己,先人后己的精神,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
2.新形势下公共文化发展工作的现状
2.1价值观陈旧落后
是否有利于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是检验公共文化建设成效的首要标准。
但是员工价值观念的转变却是一个相当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在传统价值评判标准的影响还根深蒂固、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尚未为人们共识的情况下,当改革损害到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好处时,他们就会从改革的“支持者”和“拥护者”变成顽固抵制变革、煽动不满情绪的破坏因素,其后果既加重了公
共改革的成和阵痛,也阻碍了公共文化建设的进程和运作,对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效应。
2.2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我国公共文化建设还存在生搬硬套,流于形式的问题。
公共文化要坚持“一切着眼于建设”的方针,持之以恒,务求实效。
但是一些企业为了赶时髦、宣传自己和应付有关方面的检查评比,却屡屡重复以往熟悉的“五分钟热度”的做法,既没有将公共文化建设纳入企业长远发展的总体规划,也没有认真建立相应的操作机构作为组织保障,而是仅仅将公共文化建设看作“编外任务”,宣传起来轰轰烈烈,而实际上却只是实用主义的花架子和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为“文化”而“文化”,自然少有成效。
这种形式化倾向,是导致企业家、管理层和广大员工对公共文化建设认同感很低的重要原因,因而无法通过文化的力量来整合企业资源和促进企业高效有序运行。
3.新形势下公共文化发展工作的发展趋势
3.1坚持主旋律
(1)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公共文化建设。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统领公共文化建设,毫不动摇地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是在服务手段上,坚持增加文化服务手段和文化设施建设的科技含量,使之成为先进思想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
(2)坚持实现个人聪明才智和集体创造力的和谐统一。
文化建设要实施人本化管理,营造有利于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的文化环境,倡导平等原则、团队精神、民主管理,培植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不断有效地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高效率的环境与和谐共进的局面。
3.2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战略必须要完善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经济投资与公共场所条件的改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场所必须不断地改善硬环境和软环境,方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2)经济投资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只有进行经济投资,才能开展新的科学技术,寻求边缘专业,才能加强专科特色建设,才能开展工作人员的培训、学术交流和研修,才能引进人才,引进国内、外新的科学技术手段,从而整体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3)经济投资与公共场所的发展规模。
只有进行经济投资,才能扩大公共场所规模,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改善公共场所基础设施,加强公共场所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3.3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公共文化建设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具体实践。
它要求公共场所更新服务观念,调整服务方向,增加服务内容,简化服务程序,优化服务环境,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其中服务理念现代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既要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从局部到全身、从个体到群体、从心理和行为科学的广阔领域,它将不断的改善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4坚持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人类科技进步的标志,是科学发展的象征,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一项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都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因此人类社会应以科学的态度积极探索未知的世界,张开双臂拥抱科技文明的到来。
同时要把科学伦理建设纳入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建设之中。
实践证明,伦理道德的合理性与一切科学的合理性一样,均属于历史的范畴。
其体现的只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范围的道德准则,而不是亘古不变的绝对戒律。
道德只有从实际出发,维护了人类整体的、根本的利益时才能发挥其现实的合理性。
因此,我们应该跳出传统伦理思维的羁拌,从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考虑个人的利益,而且考虑如何公平的分配和使用有限的科学技术资源,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文化建设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成为现代公共场所管理的先进意识和管理理念,使公共文化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张少春.公共财政与文化体制改革湖南[J].求是,2007年第11期.
[2] 郭磊.文化体制改革:随风潜入夜[J].公共文化,2006年第5期.
[3] 董青.浅谈市场经济下的公共文化建设[J].中国公共场所管理,2006,21(9):60.
[4] 张祥辛.公共文化的功能初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12(1):22-23.
[5] 孙小教.关于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思想初探[J].天中学刊,2012年第3期.
[6] 莫之许.文化体制改革的逻辑[J].董事会,2011年第1期.
[7] 韩东升.2011:文化体制改革全面破冰[J].领导之友,2011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吴刚(1963-),男,籍贯:浙江省杭州市,职称:馆员,学历:专科,任职于杭州市萧山区文化馆,现为萧山区文化馆工会主席,长期从事大型活动策划、舞美、音响、灯光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