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研究
中国制造2025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现实发展研究

中国制造2025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现实发展研究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为了加速这一进程,中国政府在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将中国从世界制造业的加工中心变成创新中心。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2025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现实发展状况。
一、历史文化背景中国制造的成功源于中国传统的工匠文化。
在中国古代,手工业是很重要的行业,而且在手工业中,各种独具特色、精巧绝伦的产品层出不穷。
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制造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制造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逐渐从独立生产向参加国际分工转变。
这一转变的标志是中国制造业开始接受西方技术和机器生产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中国制造业掌握了很多基本技术和工艺,但仍然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
二、现实发展状况随着计划的实施,中国制造业正在展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的同时,也使中国制造业更具竞争力。
具体来说,中国制造业的重点是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
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需要将目光投向价值创造的方向,更加注重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中国制造业需要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掌握更多核心技术,这就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另外,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高科技领域也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如云从科技、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
这些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有趣的成果,并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到产业协同发展的阶段。
这一阶段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至关重要。
在这一阶段,中国制造业需要通过不断提升产业协同能力,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以便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方向转型升级。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背景、意义、挑战和前景。
一、背景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制造业的重要一环。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如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环保标准低、生产效率不高等。
此外,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
因此,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旨在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等方向转型升级,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意义1. 推动产业升级。
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将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等方向转型升级。
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方向发展,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面对国际竞争。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要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和智能化转型。
推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同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提升经济实力。
推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可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经济实力。
通过引领制造业发展,提升中国国际制造业的声誉和规模,成为更加富有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国。
三、挑战1. 技术创新。
中国制造2025要求制造业必须实现技术水平提升,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这将需要中国企业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技术交流,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促进自主创新。
2. 人才培养。
中国制造2025要求提升制造业的人才水平,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
这将需要中国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并将人才培训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
3. 环保要求。
中国制造2025要求推进制造业向绿色制造方向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瓶颈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瓶颈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崛起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现象。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制造商必须面对着诸多的瓶颈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应对这些问题,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品质和竞争力,成为了当前中国制造业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
瓶颈问题一:成本问题制造业中最大的瓶颈问题便是成本问题。
中国制造业现在依然以廉价为主要优势,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海外产业的投资,但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缺乏创新等等。
同时,制造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制造商必须面对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高等一系列困难。
如何降低成本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减少浪费等方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供应商体系,降低原材料价格,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降低工人的流失率和培训费用,优化劳动力使用,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
瓶颈问题二:创新能力不足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依然缺乏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主要生产一些廉价的中低端产品,很难在产业链上寻找到自己的地位。
这是因为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多数以低成本为优势,流程标准化、大规模生产、价格竞争是主要特点,缺少研发、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提高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需要顺应市场变化,加强技术研发、产品革新和创新管理,研发出具有专利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
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科技团队,加强研究机构和产业的协作配合,把研发团队与产业链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重塑中国制造的形象。
瓶颈问题三:人才短缺在制造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短缺成为了阻碍中国制造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当前,中国制造业人才的整体水平较低,从事高端制造业的专业人才极为稀缺,加之劳动力稳定性不高和管理人才不足,导致制造业面临着人才瓶颈的突出问题。
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需要从多维度出发。
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也在快速的进步。
在这个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制造业在逐渐转型升级,引领着产业的发展新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制造业依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传统制造业创新面临的挑战传统制造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传统制造业在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的时候显得比较脆弱。
主要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制造业缺乏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依赖于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和物质资源实现经济增长;2. 传统制造业缺乏品牌和市场营销方面的能力,不能满足当代市场对多样化、创新和个性化的需求;3. 环保、安全等问题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产能过剩和转型升级的挑战,经济效益往往很难保证。
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中国传统制造业必须要采取新的发展路径,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努力。
二、传统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路径1. 加强科技创新创新是推动一个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因素,传统制造业的创新是要在充分认识前沿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技术路径。
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科技创新的道路必须深入到产品开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各级政府应该制定更加有效的创新政策,培育人才,推广先进技术,并提高传统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 发扬传统文化优势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在制造业的创新方面,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和智慧也是一种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在产品设计和营销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和哲学可以为传统制造业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出路。
3. 重视品牌建设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信誉的权威评判,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传统制造业应该注重品牌建设,不仅仅要考虑技术方面,更要注重口碑的管理,因而可以实现稳定的销售和客户的忠诚度。
通过品牌的推广,传统制造业可以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品牌成为传统制造业加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摘要: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
机械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基础性地位,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并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本文梳理了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机械制造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技术资料管理不规范、机械设备维护不到位、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通过加强机械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加强科学的生产管理来改善这些问题。
本文探讨了机械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中国机械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向世界制造强国发展。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优化策略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企业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机械走向智能化,整体制造水平全面提高。
但由于近年来全球疫情的影响,加上国内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基础设施越来越少,导致大多数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产能过剩,大量应收账款无法回收。
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必须正确认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项目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促进企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1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1.1管理不够科学自动化机械制造主要是在机械设备中设置相应的系统指令,从而有效地指挥和监控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工作。
机械自动化的具体应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机械自动化设备的质量和寿命、设备管理等,这将大大提高机械自动化应用的复杂性和难度,而且还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来维护这些设备,因此会影响机械自动化的应用。
此外,在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中,设备管理和符合标准要求的管理措施的缺乏,导致使用环境日益混乱。
受上述管理不科学等因素的影响,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1.2缺乏高水平的机械制造专业技术人才专业的机械制造技术人员往往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大量的实践经验,所以一个合格的机械制造技术人员需要三年的时间开始,五年的时间成为辅修,八年的时间才有能力负责的人才培养周期较长。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状况对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中国制造业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通过研究和分析,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进一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包括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四、研究结果1.发展态势:中国制造业近年来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角色。
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
2.存在问题:尽管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压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一些领域的制造业仍然处于低端和劳动密集型阶段,亟待进行技术升级和转型。
3.产业结构优化:优化产业结构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需要加大对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
4.创新驱动:创新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
需要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5.人才培养:人才是实现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需要加大对技术工人和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技术水平。
五、研究结论通过对中国制造业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面临问题和挑战。
2.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创新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技术水平。
六、研究建议1.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3.加大对技术工人和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一、引言中国制造业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就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报告旨在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二、中国制造业的现状1. 制造业的地位和贡献中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很大比例做出了贡献。
它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 制造业的规模和产能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许多行业的产能已经世界领先。
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3. 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许多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备受关注。
特别是在高铁、电子设备和新能源等领域,中国取得了重要突破。
三、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1. 环境污染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 低附加值产品占比高中国制造业仍然存在着大量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问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
这导致了利润率较低,竞争力不够强的局面。
3. 高能耗和低效率部分制造业企业的能源消耗量较高,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加剧了对能源的需求,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 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业将积极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政府将加大环保力度,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2. 技术创新和提升附加值中国制造业将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研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
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 数字化和智能制造中国制造业将大力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制造,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五、结论中国制造业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成就、经验与问题研究

r o n me n t s s t a b l e , b u i l d i n g he t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p u b l i c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 e n c o u r a g i n g t h e i n i t i a t i v e o f he t l o c a l g o v e r n me n t s , nd a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 nd a t e c no h l o g y p r o g r e s s c o n t i r b u t e a l o t t o t h e a c h i e v e me n t s o f ma nu f a c t u r i n g i n Ch na i . Me a n wh i l e . he t r e a r e s t i l l s o me
St u d y o n Ac h i e v eme n t s , Ex p er i e n c e s a n d Pr ob l e ms
o f Ma n u f a c t u r i n g De v el o p men t i n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n a
b e e n s e t u p i n Ch na i , wh i c h p l a y s a v i t a l r o l e i n t h e wo r l d . P e r s i s t i n g i n r e f o r m nd a o p e n i n g — u p , k e e p i n g he t s o c i a l nd a e c o n o mi c e n v i -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摘要】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研究,具体包括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面临的挑战、结构调整与升级路径探讨、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发展策略以及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冀望能够总结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为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将给出结论部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展望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与实施路径,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制造业发展现状,挑战,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创新,成果总结,未来发展,政策建议。
1. 引言1.1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意义中国制造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也能够促进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
研究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还能够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路径。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1.2 研究背景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价值链重组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时代背景和环境。
中国制造业在迎接新一轮全球产业格局变化的也在顺应国内市场需求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制造的推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正在经历着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

产能经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方红军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摘要:在整个装备制造业当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指其中最具有高技术含量,创新价值,有着高附加值的一类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可以为国防建设、资源开发、网络通信及交通运输等领域提供满足其多元需要的高端技术装备,因而能更好的推动此些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本文结合当前实况,就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当前发展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最后指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可以为其他学者在此领域的继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现状;发展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4-0301-02当前,积极发展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不仅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还是推动技术发展及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迫切需要,除此之外,它也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经济转型,强化创新力的重要驱动力。
当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虽然面临着许多机遇,但同时也需要应对诸多挑战;因此,要想在今后新的竞争当中,更好的占领发展机遇,赢得主动权,需要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动改革开放与创新,将我国的自主创新动力给激发出来,突破各种核心技术发展瓶颈,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垄断,提升高端制造装备的研发能力,增强自主发展水平,强化制造工艺水平,提高国际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1]。
本文对当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所存在问题及具体应对措施作了详细剖析。
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早在2014年,在例行召开的装备工业会议当中,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指出,截止2013年底,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总体产值上,已经达到了20万亿元,相比于2008年,乃是后者的2.3倍,年均增速达到了17.4%,而在全世界装备制造业当中所占比重达1/3,因而在各个国家中位居首位[2]。
2016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为1.6亿千瓦,其在全世界总发电量中所占据比重为65%;而在造船完工量方面,已突破6千万吨,在世界范围内的占比为47%;在汽车产量方面,已经成功突破3千万辆,达到了3104.7万辆,在世界当中所占比重是26%;而在机床方面,总产量为101.4万台,在全球中所占比例为41%[3]。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中国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国家对制造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国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国际竞争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涉及到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装备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在高端装备领域,国家加大了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和生产多种高端装备的能力。
在航空航天、高铁、核电、电网等领域,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3.市场开拓的成效逐渐显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出口额稳步增长,一些企业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国内市场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1.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尽管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技术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尚需加强。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制约,给装备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仍存在短板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一些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测试等环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影响力。
3.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加大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需要从技术、质量、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4.产业结构和布局亟待优化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细分领域缺乏国际竞争力,产业发展不够均衡,需要加大对一些薄弱环节和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5.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包括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碳排放等,需要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我国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而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是机械工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生产模式的引进,近年来,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策略之中,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但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技术。
现代设计技术主要包括:现代设计方法,设计自动化技术,工业设计技术等;二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精密成型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表而改性、制模和涂层技术;三是制造自动化技术,其中包括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柔性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检测及信号识别技术和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技术等;四是系统管理技术,包括工程管理、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以及现代制造模式(如精益生产、CIMS、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等)、集成化的管理技术、企业组织结构与虚拟公司等生产组织方法。
(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先进制造技术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首先是一项面向工业应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新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相对传统制造技术在应用范围上的一个很大不同点在于,传统制造技术通常只是指各种将原材料变成成品的加工工艺,而先进制造技术虽然仍大量应用于加工和装配过程,但由于其组成中包括了设计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管理技术,因而则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全过程。
中国制造2025政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中国制造2025政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中国制造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大力发展,已经走过了30多年时间。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之一。
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从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蓝图和目标。
这个文件的出台引领了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这篇文章将从中国制造2025政策背景下,谈谈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和意义中国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的制造业重要“工厂”。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呈现出不少问题,面临内外多重挑战,如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环境污染等。
为了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文件。
该文件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转移等手段,带动产业升级,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向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需求主要源于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
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和国内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压力日益增大。
另外,我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低附加值”局面,已经难以为继,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因此,借力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移,促进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稳定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约为30.27万亿元人民币,占GDP近28%,对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仍然处于“规模化、低效益、粗放式发展”阶段。
面对未来的挑战,制造业必须转型升级。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提高国家竞争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
先进制造业发展调研汇报

先进制造业发展调研汇报“十二五”时期,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赶超突破的关键发展时期。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工业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省出台一系列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尤其是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以打造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目标,统筹产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破解发展瓶颈,强力组织推进,实现全市先进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近几年,我市大力培植四大主导产业战略,以造船及海洋重工业、汽车及零部件加工业、葡萄酒加工业等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逐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制造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支撑力量。
到20XX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50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高于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5亿元,实现利税114亿元,利润总额98.55亿元。
其中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69.7亿元,增长11.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4.3%,比年初高0.25个百分点。
造船重工产业。
全市船舶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2家,拥有30万吨级船坞1个,万吨级以上船台5个,可生产集装箱船、散货船、化学品船、全回转拖轮、工程驳船、大型导管架、海洋工程模块等产品,全市造船能力达到10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装备加工能力15万吨,我市已成为全省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
20XX年1-5月份,造船重工产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亿元,利润1.15亿元,税收7231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32.6%;20.7%;36.3%。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依托北方奔驰分公司和蓬翔汽车两个产业龙头,加快项目引进和建设,大力发展整车生产和配套项目,努力打造省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现有整车及零部件企业88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0XX年1-5月份,汽车及零部件加工产业生产重卡12170辆,改装车3718辆,车桥36156万根。
中 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其现状、成就、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手工业时期,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制造业始于新中国成立后。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通过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增长。
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制造业凭借成本优势和庞大的市场,迅速融入全球产业链,成为“世界工厂”。
二、中国制造业的现状1、规模庞大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涵盖了众多行业领域,包括电子、机械、汽车、钢铁、纺织等。
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一些领域,如高铁、5G 通信、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制造业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同时,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3、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传统制造业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兴产业如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蓬勃发展。
4、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但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速度加快。
三、中国制造业取得的成就1、推动经济增长制造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2、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业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扩大,部分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3、促进技术进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推动了整个国家的科技进步。
4、保障国家安全制造业的发展为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保障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四、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1、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一些关键领域,如芯片、高端数控机床、航空发动机等,我国仍依赖进口,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2中 2016年 第5期(总第523期)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28【产业经济】 Industrial Economy2015年对于制造业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特别是纺织业,冲击地措手不及。
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2.3%,没有达到年初预期的增长7.5%的目标,这已是外贸增速连续第三年未达既定目标。
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进口12.04万亿元。
而2015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1.5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9%。
其中,出口6.57万亿元,增长0.9%;进口4.96万亿元,下降15.5%;贸易顺差1.61万亿元,扩大1.5倍。
作为中国制造业第17类的纺织业今年经历了巨大冲击。
多家纺织龙头企业濒临破产,就人们熟知的有亚洲最大的PTA 生产企业华联三鑫深陷破产困境,而中国最大印染企业江龙控股集团也面临破产危机。
作为“中国第一纺织重镇”的柯桥县最近有多家龙头企业不断传出停产的消息。
至今,危机并没有止步,当地停产的龙头企业不断出现,“板块状”塌陷危机的征兆正日益显现。
首当其冲的是华联三鑫,这家曾经的亚洲最大PTA 生产企业,有包括华联控股在内的多家企业提供了93笔保证担保,华西集团、精工集团为部分担保提供了反担保。
从表面上看,多家龙头企业相继陷入困境是由于当地非常普遍的互保模式。
展望集团、加佰利这两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企业为华联三鑫提供的担保额分别至少达到20亿元和15亿元。
当地的8家企业给江龙控股提供了担保,其中最大的一家浙江雄峰进出口有限公司提供了4.5亿的担保,加上浙江稽山印染有限公司、浙江五洋印染有限公司,这三家企业给江龙控股提供的担保占到了其借款总额的80%以上。
而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目的是为了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性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关键领域和支柱产业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经历了极为迅猛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然而,不可避免地增长速度放缓,现在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产能过剩。
本文将分析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原因1.投资过剩过去十年,由于中国赶上了一场基础设施和工业化的热潮,制造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大量的投资流向了制造业领域,引发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政府的产业政策鼓励制造业扩大产能规模,而高额的投资和低利润的环境使得企业不得不追求规模效应和生产效率,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2.缺乏差异化由于过去长期的快速增长,很多企业都在同一领域中竞争。
由于他们缺乏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也相对低廉。
这导致企业之间进行低成本竞争,而不是通过不同的创新和技术提升来提高竞争力。
这直接影响到产品差异化和品牌价值的提升,从而导致了过剩的产能。
3.国际市场不景气中国的出口市场一度被视为增长的关键力量。
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和北美市场疲软,出现了不确定性和消费降级。
这降低了出口市场的需求,并导致一些行业出现生产过剩的情况。
4.环保和劳动生产力成本升高由于政府对环境保护和工人权益的重视,工业生产要求更高的环保和劳动保障。
这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和制造业能力的下降。
由于一些企业未能及时加强技术创新和提升生产效率,以适应这些变化,他们面临成本上升和盈利下降的困境。
二、应对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对策1.开放创新市场中国应该不断地加强开放战略,以寻求新的市场和机会,扩大产品差异化,提高品牌价值。
中国应该加强对外贸易伙伴的联系和降低障碍,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加入国际市场。
2.技术升级与创新中国应该加强对自主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建立全面强大的创新体系,提高制造能力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政府应扶持技术与创新,提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而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中心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是国内外企业投资的热门区域。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探究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制造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现状分析1. 优势明显,但存在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核心区,拥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人力资源等发展基础。
该地区的制造业以轻工业为主,尤其是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机械设备等领域表现突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占全国的比重近三成,并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经济结构单一、环保压力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这些问题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 发展动力有所降低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增速逐渐放缓。
其中,众所周知,在当前的技术竞争环境下,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所在。
而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主要发展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也受到了技术创新方面的挑战。
3.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当前,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压力,竞争已经变得日益激烈。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区域经济的差异性,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较为薄弱。
这既是由于传统产业的过度扩张所引起的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等问题,也是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的不足所造成的。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在当前的情况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企业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同时又需要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科学的规划和战略安排。
因此,下面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1.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研究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研究一、引言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然而,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改变,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及面临的挑战。
二、中国制造业现状及挑战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等导致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
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日益严重,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传统制造业企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获得市场份额。
三、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为了应对上述挑战,中国制造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加强研发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同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绿色发展:加强环保意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通过绿色发展,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国际化战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向世界。
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四、结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战略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然而,转型升级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南京市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南京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京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策略方法影响启示南京市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制造业发展对于全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制造业创新与发展研究

中国制造业创新与发展研究首先,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虽然中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高铁、移动支付等,但同样存在技术创新瓶颈。
这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上的缺乏和依赖进口的情况。
中国制造业仍然依赖国外技术,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和核心设备的进口。
因此,中国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级人才,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方面亟需加强。
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传统的低成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需要通过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模式创新等手段来提高竞争力。
同时,中国制造业还需加大绿色制造的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第三,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亟需提高。
虽然中国在一些领域有一些重要的创新成果,如5G技术、无人驾驶等,但整体上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中国制造业创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前沿技术的突破;二是创新环境不够优化,企业创新动力不足。
因此,中国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改善科研评价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创新。
最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面临着贸易摩擦的风险,如近年来中美贸易争端的升级,对中国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其次是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不高,与国际大品牌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快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制造业创新与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等方面。
为了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创新与发展,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加强合作,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研究目前,中国制造业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中间阶段。
宏观上看,我国制造业发展很快,以至于现在有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说法。
这种说法有两个依据:一是制造业对我国出口的贡献;二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
我国已完成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此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飞速发展为特点,产业结构轻型化,我国已将加工制造业在这一阶段发展到极致,“世界制造工厂”并非浪得虚名,但也仅仅局限于消费品领域。
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对中国制造也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措施,希望有助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1.中国制造业的现实状况1.1制造业全球增长最快中国制造业产量微弱领先美国,2010年刚刚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
据美国研究机构HIS的计算,2010年世界制造业总产出为10万亿美元。
其中,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
联合国统计署也证实了HIS的计算。
在产量上,中国制造业2010年时的确成了世界第一。
据香港电台报道,汇丰12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重上50以上的扩张水平,由10月终值的49.5升值50.4,创13个月新高。
分项指数方面,产出分享指数初值亦创逾1年新高,由10月终值的48.2升至51.3,。
另外,新出口订单指数升至2年最高位。
1.2制造业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受全球经济复苏及外汇市场人民币升值影响,2010年以来我国进口贸易总值增长迅猛。
据海关总署网站数据显示,1-12月累计进出口总值达29727.62亿美元,实现同比增长34.7%,较上年同期增加7655.43亿美元。
1.2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随着外商投资的产业链延伸和配套规模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逐步增多。
中国的部分行业已开始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标准或引进外国技术、资金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竞争能力提高。
外商投资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珠江三角洲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承接IT产业的转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2.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分析2.1我们在资源、能源产业的发展规模和产能已经位居全球领先地位,但是阻碍重重。
我们在纺织、服装、钢铁、电解铝、电器、水泥等行业,产能和产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在汽车、造船、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也已经接近世界首位。
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值得欣慰,但是,要维系这个制造系统的运行,需要保证原料和能源的供应,需要保有并拓宽市场渠道。
目前我们已经面临的危机是:国际供应的原材料和能源价格连年上涨,国外市场非关税壁垒日益严重。
2.2 我国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80%掌握在外资手里。
我们制造出了产品,但是,利润的大部分给外资拿去,我们只是做些加工贸易的装配工作。
比如,我们的DVD机芯,我们计算机的主板芯片,我们汽车的电子芯片,我们机械设备的数码操控系统,还有我们使用的品牌和技术标准,都要仰仗外资提供,我们每制出一个产品,就要给外资拿去一块相当丰厚的利润。
等于是我们的制造业在为外资出苦力,我们吃的是草,挤出的奶给了外资,而且,一旦外资不提供这些东西给我们,我们就要停产。
2.3 我们的制造业技术粗放,典型的特征是:高耗能、低附加值。
2007年,我们的钢铁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40%,水泥占到全球产量的50%,电解铝占到全球产量的16%,我们能耗比高达30%,可我们创造的价值量却只占全球的6%。
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模式,在牺牲环境、徒耗资源的前提下,依赖低廉的人力成本得以暂时的兴盛,可这种兴盛毕竟只能是暂时的,一定走不远。
并且我们的制造业没有可以预期的前途和可持续的发展前景。
我们的企业只注重定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不注重技术研发,不敢于创新,技术上的瓶颈已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往往是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刚刚投产不久,就已经落后于他人,产品的盛行期十分短暂。
2.4我们的企业规模不大,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在世界上有足够影响力的制造业群体。
我们的产品标准和行业标准混乱,导致内需产品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企业各自为战,恶性竞争,互不能发展壮大。
2.5 制造业订单正在加速向外流失。
中国外贸制造业企业面临着低端“被蚕食”、高端“上不去”的尴尬局面,尤其是低端加工制造业订单正在加速向外流失。
海关总署公布的上半年进出口数据显示,1~6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7036.7亿美元,其中出口8743亿美元,同比增长24%。
6月单月出口增速为17.9%,连续3个月下滑,显示出口增长在外需放缓的形势下继续减速。
3.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3.1要密切关注原料和能源问题,要把握原料和能源供应的主动权。
我们的政府和企业要通过收购、参股等方式,尽快掌控国际原料和能源市场。
我们有那么多外汇储备,而且它还一天天地贬值。
我们应该抓紧把这些面临贬值的美元换成铁矿和油田,这样一来控制了主动权,二来,这些储备可是一定会升值的。
3.2积极学习吸收,抓紧研发创新,掌握核心科技。
我们要想独立发展壮大自己的制造业,就要在与外资合作的同时,积极学习吸收,抓紧研发创新,争取早日摆脱外资的束缚。
决不能满足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一时繁荣而忘记居安思危,我们的政府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我们的企业要有长远规划与准备。
我们应该改变观念,把一味满足于制造升级为乐于创造。
一旦我们可以创造出全新的产品的时候,真正属于我们的经济强盛时代才算来临。
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勤于学习,自主创新!这只是观念和原则,具体的应对措施是:(1)要鼓励技术研发部门积极与企业合作,尽快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使企业的发展的前景更加明朗,更有希望。
(2)要给勇于创新的企业支持和鼓励,比如在一些重点工程和国有企业采购项目中对国内创新技术予以优先采用或减免税待遇等等。
(3)要把国内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做好,使企业的创新成果不被侵害。
有了创新技术,我们的企业就有了发展前景,那么我们的制造业自然也就有了辉煌的明天。
3.3 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低耗能,集约型产业。
政府应增加节能环保产业投入,企业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研发环保节能产品,使节约渗入每一项产品的制造过程。
这里也就是经济学中的激励理论,激励是指人们做一项活动时所附带的奖励和惩罚。
奖励即边际收益,而惩罚即边际成本。
对激励做出反应,是指当激励发生变化时,人们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由于人们通过权衡某一活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来制定决策,因此当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发生变化时,人们的决策也会发生变化。
当政府增加投入,减少该方面是税收,企业采取激励政策,就是高新技术的支持。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目前中国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国际比较优势已经确立,但是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据竞争优势,一方面必须优化现有的产业结构,建立符合国际产业发展趋势。
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抢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加强优势产业的技术含量,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优势产业结构自身的升级。
一是将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二是鼓励技术创新,发挥后发优势,促进产业结构的高效化3.4突出产业定位 发挥产业集群效益集群区域内形成外部效应集群内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起使区域实现了规模生产企业之间高度的分工协作使整体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提高市场需求巨大交易能力增强使整个产业集群获得一种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人们在做出理性选择是权衡成本和收益,但此成本和收益并非总成本和总收益,而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所谓边际量,是指增量。
因此,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活动所导致的成本,而边际收益是增加一单位活动所带来的收益。
集群化使得边际成本不增反减。
集群化发展的现实理由——对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应的追求,产业集群内众多的媒介企业在产业上具有关联性,能共享诸多产业要素,包括专业人才、市场、技术和信息等,一些互补产业则可以产生共生效应,集群内的企业因此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双重效益。
在集群内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外部效应表现在共享公共资源、技术管理方法快速扩散、市场集聚和辐射作用方面中小企业也可以从集群的庞大销售网络中分享中间品和最终消费品在营销方面的外部经济效应这样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此外集群形成后通过树立“区位品牌”在消费者中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扩大市场竞争优势。
同时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群内企业可以利用集群的优势选择产品差异化战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3.5唯有提升才有出路。
如今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外贸、内销“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
站在十字路口,中国企业必须走价值提升之路,唯有加快结构转型才能冲破瓶颈。
相比于在中国开设旗舰店的国外产品芭比娃娃、Apple等可以发现,中国产品附加值不高,位于国际产业链的边缘。
中国是世界工厂,但并不是世界级工厂。
中国的产品形象和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中小企业并非依靠技术创新,而主要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和数量竞争,缺少全球式的品牌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具备国际视野,推出制造资本的国际化路线图,同时亟待推进钻、精、深、细的发展,提升企业品牌。
低成本、价格战、恶性竞争是中国制造业这些年走过来的主要路径,但是长远来看,压缩成本不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最具潜力、最具前景的一条路,相反价值创新——考虑投入更多的成本获得更高的附加值才是明智之道。
4.小结 综合来看,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并与技术创新融于一体是我国制造业得以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世界制造业市场是广阔的,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必须把握机会,找到自己与发达国家制造业方面的差距,并根据自己的国情加以改进,为中国制造业和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以期尽快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地位。
相信,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未来真正的世界制造业强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机经网专题/manufacturing/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