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
(完整版)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
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明人张^首先明确地用婉约、豪放的概念来概括词中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对于词的婉约与豪放的特点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
(一)题材内容不同婉约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以儿女情长、欢爱离别为第一主题,不太涉及民生大计,而是歌咏那些在居于正统地位的“诗”中不宜歌唱的主题。
豪放派词作题材广阔。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
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词一出现,就以“艳情”为宗旨,这就确立了诗庄词媚、诗雅词俗的分野。
这一分工,给了士大夫一个发泄情欲的途径,尤其天然的合理性和反封建性,因此,题材主题上多以描写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生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是都市繁华、艳月歌舞等市井文化的产物,娱乐色彩比较浓厚。
自词之诞生,直至柳永发挥至极致,“词为艳科”的俗的属性就这样天坛合理地存在着、发展着。
但如果任其从俗媚俗地发展下去,势必为士大夫等正统文化的代表们所不满,甚至会毁掉这一新兴的诗歌体裁。
而就在此时,苏轼“以诗为词”,标举“词是古人长短句诗也”的倡导,并非要抹煞次的特殊审美趣味,他指示要用诗之雅来改造词之俗,提倡词的品格,使之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因此出现了后来的豪放词,词的风格日趋变雅,并且多以军情国事等题材为主,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这便是婉约词与豪放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不同。
(二)艺术表达方式不同婉约词表达上侧重含蓄婉约,并不像豪放词那样直抒胸臆,这主要是与其题材内容有关。
婉约词适宜合于音乐,演唱男女情爱的内容,婉转柔美,轻歌曼舞,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它的艺术美展示出来。
试想,在酒宴樽前,灯红酒绿之下,依红偎翠之时,如果真请关西大汉来高歌政治风云,大谈治国安邦之道,岂不大煞风景!这一切都恰恰是所谓遣宾娱兴的需要。
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区别
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区
别?
1.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
2.(1)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3.(2)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就拿婉约派中成就最著的李清照来说吧,明明面对着国破家亡、穷愁潦倒的严酷现实,却抱定“词别是一家”的艺术偏见,生怕在词作中流露出一丝半点。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
最突出的是苏轼,苏轼充分发挥词这种独特语言文学样式的长处,利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响亮;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4.(3)表现手法不同,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而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
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区别1
抒情则直写胸臆。
此可比较李清照《声声慢》与
苏轼《念奴娇》便知。
而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荡,纵横潇洒,造成
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固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
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2
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区别。
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风格之辨析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中宋词是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之一。
宋词以其精致的语言、深情的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宋词中,婉约与豪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本文将详细分析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风格之间的区别和特点,以及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婉约风格婉约的定义婉约是指一种温和、柔美、委婉的风格。
它以精致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为特点,通过隐喻、比喻、拟人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深情和意境。
婉约风格的特点1.轻柔细腻:婉约风格以轻柔细腻的笔触展现情感,不夸张、不直接,而是通过微妙的描写和间接的表达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2.委婉含蓄:婉约风格追求含蓄的表达方式,往往使用隐喻和比喻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3.柔和意境:婉约风格通过诗情画意的描写,创造出柔和的意境,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
4.人文关怀:婉约风格注重表达对人生的关怀和对社会的思考,关注人性的善恶和生活的真实。
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首词以清新的意境和婉约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李清照《如梦令》:“罗帐暖,床帐凉。
梦里梦见你,梦醒泪沾裳。
”这首词以细腻的语言传达了女性对爱情的思念和眷恋。
豪放风格豪放的定义豪放是指一种大胆、激情、奔放的文学风格。
它以生动活泼、直接坦率的表达为特点,注重对情感的直接爆发和积极的表达方式。
豪放风格的特点1.激情奔放:豪放风格强调情感的直接表达,不加掩饰,让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激情和冲动。
2.形象生动:豪放风格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和情境,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的热情和激情。
3.自由奔放:豪放风格崇尚自由和无拘无束的表达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文学规范,大胆创新,充满个性。
4.爱情豪放:豪放风格在爱情词中尤为突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和对爱情的狂热追求。
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不道闲情是旧时,奈良天子今王师。
婉约派 豪放派区别
婉约派豪放派区别宋词两大风格:婉约派,豪放派。
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
”徐师曾的说法与张綖相近。
婉约与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是宛含蓄之意,辞意婉约。
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香软”的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柔美的轨迹。
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软媚”、“绸缪宛”、“曲折委婉”,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
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如《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
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
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
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
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
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
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与豪放派的不同婉约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婉约,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转和谐,语言圆润清有一种柔婉之美。
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欧阳修、秦观、周邦李清照( 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 著名的女词人)等。
豪放派豪放派,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格流派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王安石、苏轼、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 苏辙都曾用“豪放” 一词衡文评诗。
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 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是苏轼。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以后遂相沿用。
婉约派诗代表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处。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李清照( ),今山东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 ), 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早期生活优裕,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 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能诗,留存不多,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完整版)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
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我觉得应该注意历代评论家、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拓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见《后山诗话》等)。
评价苏轼的褒贬双方都众口一词,可见此说是有道理的。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很赞同中国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的说法:“词的诗化,并不是取消词作为独立文学样式的体制和格律,而是意味着词的题材的扩大,作家个性更鲜明的呈现和语言的革新。
”我想基于此还加上音律的突破一条,从题材、形式(包括音律、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试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词风作一粗浅的分析比较。
至于两派词人各自身世经历、才学性情等对其词风形成的影响,限于篇幅,略去不谈。
一、题材:“樽前”“花间”与“塞外”“江天”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
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
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不朽名作。
到南宋辛弃疾,又有了新的发展。
在此不赘言。
婉约派那么多词人,那么多词集,词作总数达数千首之巨,但即使是统统加起来,就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以及题材范围而言,恐怕还远不及苏轼一个人的三百多首词之广阔!二、形式:削足适履与革新突破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
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
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
主要是风格的不同: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扩展资料
豪放派: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婉约派: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婉约词与豪放诗:两种文学风格的比较
婉约词与豪放诗:两种文学风格的比较引言婉约词与豪放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
婉约词以细腻、委婉、含蓄为特点,而豪放诗则更为奔放、豪情激荡。
本文将对这两种文学风格进行比较和探索,由浅入深地探讨它们的起源、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对后世文学影响等方面。
一、起源背景1.婉约词的起源:婉约词起源于南朝时期,主要流行于唐宋时代。
2.豪放诗的起源:豪放诗起源于魏晋时期,开展于南朝宋代。
二、特点比较1.婉约词的特点:•细腻描写情感,表达内心真挚之情。
•着重意境营造,追求雅致和典雅之美。
•文字华丽精炼,意境优美。
2.豪放诗的特点:•挥洒自由不羁情感,追求奔放真实之美。
•用词豪放张扬,直抒胸臆,抒发心中所想。
•倡导自由创作,破除限制,追求个性表达。
三、表现形式对比1.婉约词的表现形式:•多采用双调和长短句相结合的方式。
•注重音韵和韵味的表达,以古乐府为韵脚。
2.豪放诗的表现形式:•运用各种格律、韵脚与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技巧丰富,在布局、语言运用上灵活自由。
四、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婉约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婉约词风格影响了宋代文人,并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婉约派艺术风格。
2.豪放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豪放诗激励了唐宋以及明清时期的文人追求创新精神与个性表达。
•留下大量的优秀作品,对后世文学刮起了一股自由奔放的风潮。
结论婉约词与豪放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种不同而鲜明的创作风格。
婉约词以细腻、委婉为特点,注重意境营造,而豪放诗则追求奔放、直抒胸臆之美。
它们在表现形式、对后世文学影响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这两种风格都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两大诗派: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对比
唐代两大诗派: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对比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
在唐代诗坛上,有两个著名的诗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这两个诗派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追求。
豪放派1. 创作风格豪放派强调自由奔放、激情四溢的创作风格。
他们倡导直抒胸臆、恣意挥洒笔墨,讲究气魄、豪气和壮丽。
他们以“长于写景”、“得心应手”的特征而闻名,善于用大胆的笔触描绘自然山水景色和人物形象。
2. 代表人物杜甫和李白是豪放派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
杜甫以其丰富多样、感情深厚的作品而著称,他常常揭示社会现实不公与人民苦难,并加入自己的悲愤之情。
而李白则以其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和超凡脱俗的形象而被世人所津津乐道。
婉约派1. 创作风格婉约派注重细腻、温婉、柔美的创作风格。
他们以情感内敛、含蓄委婉为特征,讲究词句之间华丽流畅、构思巧妙。
他们追求诗歌之美,强调音韵、意境和修辞技巧, 崇尚静谧雅致的氛围。
2. 代表人物王之涣和孟浩然是婉约派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
王之涣的诗歌清新自然,典雅唯美,它展现了与众不同的心灵世界;孟浩然则以其纯真简朴、无拘无束的写作风格而闻名,并能通过淡泊明志来抒发身世之感。
对比分析豪放派和婉约派在创作风格上存在明显区别。
豪放派更加奔放激情,描绘山川河流时更加壮丽震撼;而婉约派则注重情感内敛,描绘自然景物时更加细腻温婉。
在内容上,豪放派的诗作常常涉及社会现实、人民苦难等问题,而婉约派的作品则侧重于展示内心世界、表达对生活之美的感悟。
在代表人物上,杜甫与李白是豪放派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他们以其磅礴气势和豪迈情怀而闻名。
而王之涣和孟浩然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其纯净清新和含蓄委婉的风格成为后世称颂的楷模。
总体来说,唐代豪放派与婉约派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和创作风格。
他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了中华诗歌文化,并带给我们无尽的艺术享受。
豪放派与婉约派诗词的风格差异
豪放派与婉约派诗词的风格差异1. 引言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其中,豪放派和婉约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派,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生的不同态度。
本文将探讨豪放派和婉约派在主题、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所体现的明显差异。
2. 豪放派诗词豪放派是一种奔放而激情四溢的诗歌风格,代表作品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迥》等。
豪放派在主题上常以英雄壮志、爱国情怀为中心,展现了雄浑豪迈、激烈激昂的情感。
其写作手法常采用直接明朗、雄辩粗犷的语言风格,通过运用夸张修辞和铺陈手法来表达作者内心激动之情。
3. 婉约派诗词婉约派是一种温柔细腻、别具一格的诗歌风格,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婉约派在主题上注重描写情感与内心体验,强调人生哀愁、离愁别恨等细腻情感的表达。
其写作手法常采用含蓄而细致的语言风格,以典故和象征手法来传递作者纤微之感。
4. 风格差异(1)主题差异:豪放派注重英雄壮志、爱国情怀等阳刚之情,而婉约派则更偏向于描绘内心情感与离愁别恨等阴柔之情。
(2)写作手法差异:豪放派喜欢运用夸张修辞和直接明朗的语言,力求展示出激动奔放的气势;而婉约派则倾向于含蓄而细致的语言,通过深邃隐晦和象征手法来表达微妙的情感。
(3)情感表达差异:豪放派的诗词往往充满激情和豪迈,通过直接而强烈的表达来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而婉约派则更加注重细腻、委婉地表达内心哀愁与离别之情。
5. 结论豪放派和婉约派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两个极具特色的流派,它们在主题、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呈现明显差异。
豪放派注重英雄壮志与激烈中国社会风云变迁之情,而婉约派则更偏向于描绘纤微离愁别恨之情。
无论是奔放激昂还是温柔细腻,这两种风格都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婉约词和豪放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大风格,是由唐代文学大师韩愈和李白所代表的两个极端。
婉约词清新秀丽,委婉含蓄,往往表现出一种柔软的美感,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如梦令》等;而豪放词则锐利有力,富有激情和张力,表现出一种豪迈飞扬的气息,代表作品有《将进酒》、《庐山谣》等。
在古代文学中,婉约词和豪放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式结构方面:1.韵律特点婉约词一般采用细腻的韵律,常常采用平仄相间的韵脚来营造出悠扬抒情的韵味。
而豪放词则更加注重韵脚的疏松和变化,常常采用多音字和一韵多词来增加节奏的变化和节奏感。
2.节奏感和音调变化婉约词往往表现出一种柔软的美感,节奏上以缓慢而柔和为主,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豪放词则充满激情和张力,音调变化较大,节奏感也更强烈,如唐代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句型和字词选择婉约词往往采用短小精悍的句型和字词,表达出内心的真挚情感,如唐代李之仪的《渡汉江》:“岸芷汀兰荫,沙鸥翔集饮,水村山郭酒旗风,摇曳春色中。
”而豪放词则喜欢用豪放大气的语言来表现情感,如唐代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二、题材主题方面:1.人物形象婉约词往往以苍白瘦弱的形象作为表现对象,表现柔弱妇人或皓月当空的意境,如唐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误入藕花深处。
”而豪放词则喜欢以热血男儿为表现对象,表现英雄的豪情壮志,如唐代杜甫的《赤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情感主题婉约词主要表现出柔软美感的情感,如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美人如玉,剪不断,理还乱,是云中,谁寄锦书来?”。
而豪放词则主要表现出英雄豪情或悲壮气氛,如唐代李白的《庐山谣》:“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浅谈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浅谈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词大略可分婉约与豪放。
然而这两大派别如何形成,各自有什么特点?讨论一下也很有必要。
我很孤陋,不知当代学界对此有没有专题的研究,我只根据我的理解“自定方圆”,讲错了请大家包涵并批评。
一、词的形成及豪放与婉约的分流中国的诗,最初都是歌。
《尚书。
尧典》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足以说明诗和歌的关系。
《诗经》都是用来演唱的,汉有乐府,唐有教坊。
总之,诗与歌,密不可分。
词从什么时候形成?有人说远在梁朝就有了,但不可确证。
应该是起源于唐正确。
唐教坊的乐师感到过于规整的五言七言的诗句难以尽情表达情感,于是,就在原诗的基础上予以增减字数,就形成了最初的长短句。
我见过一首据说是唐人改编的王维的《阳关三叠》:渭城朝雨,一霎浥轻尘。
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
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
休烦恼,劝君更进一杯酒。
人生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
莫遣容仪瘦损。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
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
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如果此词确是唐教坊乐师改编,那么就可以推断,词就是这样产生的。
不必拘泥于词来源于民间的陈说。
1899年,敦煌石室发现了一大批唐代珍宝,其中就有著名的《敦煌曲子词》,其年代作者皆不可确考,手法也还有些稚嫩,大多是民间的作品。
可见,唐时,词这种文学形式在民间已经很流行了。
真正有年代可考并可信的,是唐代的张志和《渔歌子》,韦应物《调笑令》,白居易《忆江南》《长相思》,刘禹锡《忆江南》《潇湘神》等。
这些都是非常优美的真正的小词。
(传说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忆秦娥》,不予采信。
)词的成熟,是晚唐五代时的事。
五代人编了两本词集:一本是《尊前集》,我没见过原书,没有发言权,从略。
一本是《花间集》,这是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
其作者以蜀人为主(18个作者有14个与蜀有关),词有500余首,主要是供士大夫宴会间演唱的,故名《花间集》。
婉约词和豪放词的区别
五、体现在语言上
婉约派因为铺叙凄婉哀伤之景,抒发缠绵悱恻之 情,他们旳语言富于色彩感、形象感,显得清新、漂 亮、精致、典雅,音调比较低沉、悠缓,节奏较为缓 慢,在音韵上流转如珠而有泉水叮咚之美。如“绿肥 红瘦”、“红衰翠减”、“人比黄花瘦”、“一丝柳、 一寸柔情”、“凄凄惨惨戚戚”等;
豪放派因为以诗为词,好发议论,他们旳语言富 于政论性、生机感,显得精确、跳荡、质朴、洒脱, 音调比较高亢、昂扬,节奏较为急促,在音韵上敲金 戛玉而有金石铿锵之美。如“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肝胆皆冰玉”、“仰天长啸,壮怀剧烈”、“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语言风格旳差别就明显地 显示出了两派词风旳差别。
四、从体现手法上看
两派具有共同点,这就是,托物寄意,即小喻大,比兴 象征是他们常用旳体现手法.
从描写景物来看
婉约派多用细腻、优美、柔和旳笔调,白描旳手法, 尽情地描摹;
豪放派则是驰骋巨锋,从大处落笔,粗线条勾勒。
• 婉约派词中旳景物一般都是春花秋月、梧桐细雨、 斜阳薄雾、烟柳红楼,显得清淡雅致、迷朦凄婉, 给人以空灵隽幽之感;
嚣之病,筋爪毕露,面目可憎。王国维说:“东坡之 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 之效捧心也”,我深然其论。要想处理这个问题,还 是我那句老话:读书、养气!
婉约词以巧、以柔胜。若不能守度,则柔如无骨, 风格卑下,如寒虫之号于西风。 写婉约词,尤要戒之旳是:千万莫堕入轻薄之恶道! 婉约词多写子女情长,最要发乎情,止乎礼义。点到 而止,莫要放纵。莫叫那些不好旳东西玷污了神圣旳 诗词。
豪放词与婉约词区别
感性认识:
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 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 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 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 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 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豪放派词人大多是有着一种英雄情结的人。他们 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有着比较远大的抱负。他 们也往往是一些情绪化的人,当理想和现实出现落差 ,就容易愤激。他们多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众疾苦 ,敢于抨击时政。如韩愈言:“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 他们大多是这样的一些敢怒敢恨的怒目金刚。
婉约派词人则多性格冲淡平和。他们大 多安于现状,对政治不很敏感。用一句人们 常说的话就是,这类词人往往“风云气少, 儿女情多”。风花雪月,儿女情长,是他们 笔下经常性的题材。
三、从词的形式上看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视音律为 法度,视 “珠圆玉润”、“无一字无来处”为法宝。 以周邦彦、贺铸为代表的“格律词派”更是登峰造极 。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 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最突出的是苏轼,苏轼打 破了“词必协律”的陈套 。“横放杰出,自是 曲子中缚不住者”(见《复斋漫录》引晁补之语 。
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
词风:豪放、粗犷。
典型意象: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豪杰、 高山大江等
题材:多样,国家大计、民族兴衰、人民疾苦 、个人抱负等。
婉约派: 代表人物:柳永、秦观、李清照。 词风:婉约、柔美。 典型意象: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梧桐芭蕉、 杨柳细雨。 题材:单一,多写相思、离愁。
苏轼 三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婉约派代表人物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别恨”:晏殊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情长”:柳永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李煜
豪放派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 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 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 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 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 律。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 篱。
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 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 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无意不 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 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 等都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大江东去”) 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婉约派词人则多性格冲淡平和。他们大 多安于现状,对政治不很敏感。用一句人们 常说的话就是,这类词人往往“风云气少, 儿女情多”。风花雪月,儿女情长,是他们 笔下经常性的题材。
二、从题材上看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 后来的吴文英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 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绝大部分是写伤 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 之类。
三、从词的形式上看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视音律为 法度,视 “珠圆玉润”、“无一字无来处”为法宝。 以周邦彦、贺铸为代表的“格律词派”更是登峰造极。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 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最突出的是苏轼,苏轼打 破了“词必协律”的陈套 。“横放杰出,自是 曲子中缚不住者”(见《复斋漫录》引晁补之语。
婉约诗派与豪放诗派的艺术风格对比
婉约诗派与豪放诗派的艺术风格对比引言文学是一座广阔的殿堂,其中承载着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婉约诗派和豪放诗派是两个重要的流派,它们代表了不同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对婉约诗派与豪放诗派的艺术风格进行对比,探讨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定义和起源婉约诗派婉约诗派是中国南朝时期的一种诗歌艺术流派,以婉约、细腻、柔美为主要特点,追求情感的深沉内敛和意境的丰富多变。
它的代表作品有《声声慢》、《青玉案·元夕》等。
豪放诗派豪放诗派是中国唐代的一种诗歌艺术流派,以豪放、奔放、豪迈为主要特点,追求情感的奔放张扬和意境的磅礴浩荡。
它的代表作品有《登高》、《长恨歌》等。
词句表达方式对比婉约诗派的词句表达方式婉约诗派的词句表达方式以柔美、细腻为主。
它追求语言的含蓄和委婉,注重运用诗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等。
它善于通过细微的描写和暗示来表达情感,给人一种闲适、柔和的感觉。
举个例子,苏轼的《赤壁赋》中有一句“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这句词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衣襟展开得畅快淋漓来表达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豪放诗派的词句表达方式豪放诗派的词句表达方式以豪放、奔放为主。
它追求语言的张扬和直接,善于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和句式。
豪放诗派注重抒发个体情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坦然和豪迈。
举个例子,杜甫的《登高》中有一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这句词句通过形象的描写和豪迈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登高的豪情。
情感表达方式对比婉约诗派的情感表达方式婉约诗派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内敛、含蓄为主。
它运用微妙的情感描写和暗示,将复杂的情感抽丝剥茧地表达出来。
婉约诗派注重情感的深沉和内在的细腻,通过一些细节的描写和意境的营造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举个例子,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有一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句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深思念。
豪放诗派的情感表达方式豪放诗派的情感表达方式以豪放、奔放为主。
豪放派与婉约派对比
h
9
• 注意:
• 1、豪放词人也写婉约的作品,婉约词人也 会写豪放格的不同,没 有高下的区别。
• 沈去矜说:“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于移情, 晓风残月,大江东去,体制虽殊,读之皆 若身历其境,惝恍迷离,不能自主,文之 至也。”
一家”说。
h
7
小结
• 豪放派词: •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 词风:豪放、粗犷。 • 典型意象: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
豪杰、高山大江等。 • 题材:多样,国家大计、民族兴衰、人
民疾苦、个人抱负等。
h
8
• 婉约派: • 代表人物: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 词风:婉约、柔美。 • 典型意象: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梧桐芭
h
5
•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 针对苏轼提出的“自是一家”说,李清照提出 词“别是一家”。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人认为词 本是不同于诗歌的一种艺术形式,如果不 注重特殊的格律、音韵和音乐要求,就会 失去其独立性,沦为“句读不葺之诗”,从而 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h
6
苏轼的“自是一家”
“自是一家“出自苏轼在其给朋友的一封信 《与鲜于子骏书》:“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 风味,亦自是一家”(《苏轼文集》卷五三)。苏 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 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 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 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 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 发展方向。其后,受其影响,李清照提出了“别是
h
1
•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 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 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 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 之绝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明人张綖首先明确地用婉约、豪放的概念来概括词中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对于词的婉约与豪放的特点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
(一)题材内容不同婉约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以儿女情长、欢爱离别为第一主题,不太涉及民生大计,而是歌咏那些在居于正统地位的“诗”中不宜歌唱的主题。
豪放派词作题材广阔。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
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词一出现,就以“艳情”为宗旨,这就确立了诗庄词媚、诗雅词俗的分野。
这一分工,给了士大夫一个发泄情欲的途径,尤其天然的合理性和反封建性,因此,题材主题上多以描写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生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是都市繁华、艳月歌舞等市井文化的产物,娱乐色彩比较浓厚。
自词之诞生,直至柳永发挥至极致,“词为艳科”的俗的属性就这样天坛合理地存在着、发展着。
但如果任其从俗媚俗地发展下去,势必为士大夫等正统文化的代表们所不满,甚至会毁掉这一新兴的诗歌体裁。
而就在此时,苏轼“以诗为词”,标举“词是古人长短句诗也”的倡导,并非要抹煞次的特殊审美趣味,他指示要用诗之雅来改造词之俗,提倡词的品格,使之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因此出现了后来的豪放词,词的风格日趋变雅,并且多以军情国事等题材为主,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这便是婉约词与豪放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不同。
(二)艺术表达方式不同婉约词表达上侧重含蓄婉约,并不像豪放词那样直抒胸臆,这主要是与其题材内容有关。
婉约词适宜合于音乐,演唱男女情爱的内容,婉转柔美,轻歌曼舞,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它的艺术美展示出来。
试想,在酒宴樽前,灯红酒绿之下,依红偎翠之时,如果真请关西大汉来高歌政治风云,大谈治国安邦之道,岂不大煞风景!这一切都恰恰是所谓遣宾娱兴的需要。
而豪放词表达起来喜欢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
对于“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的豪放词来说,其深邃的思想,高雅的情趣,引人深思的哲理,“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艺术风格,足以使人倾倒,故无暇无须作太多的辞藻修饰。
这两种表达方式,无所谓孰是孰非,都是为其主题而服务的,各有各的长处。
试想,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去表达儿女情长,或用婉约含蓄的方式去抒发壮志豪情,那势必会大大消减它们的艺术性,令人读起来十分别扭。
(三)意境味道不同婉约词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主题的消遣娱乐性质注定了婉约词要和音律结合起来,和着节拍唱和,因此比较柔美,甚至奢华。
内容上强调对风花雪月,离别伤感,故国情怀的表达,使得婉约词必须敏感细致,崇尚艺术的美的境界,这样才有它的存在价值。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种闲情逸致的小资情调,是一种柔和的美,读起来很美妙,回味起来更美,经得起推敲。
豪放词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磅礴,有气势,像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它不像婉约词那样重视音律的谐婉,豪放词不拘守音律,内容比较充实。
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
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豪放词与婉约词比较宋词中的婉约、豪放问题,是一个关乎到如何认识宋词的整体成就、发展规律及词人在词史上地位的问题。
不管你是否同意这种两分法,这都是词学研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近年来,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报刊发表的文章有十几篇,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
但是,不管是赞成这种两分法(或理解为两种基本风格,或理解为两种流派,或理解为阳刚与阴柔两种美学范型),还是否定这种两会法(或认为婉约、豪放只是多种流派的两种,或认为二者只是多种风格的两种),都对以下两个问题注意不够。
一是用婉约、豪放的明确概念来论词,尽管源于明人张yán@①,但对词中这两种创作倾向的认识则是从宋代就开始了的。
二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前人在论述这一问题时的出发点,即词中婉约、豪放问题的提出是与诗词的体性之辨相联系的。
这两点是相互关联的。
因而我们把它放在一起论述。
一最早意识到宋词中有两种不同创作倾向的是欧阳修。
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云:“范文正公(仲淹)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
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
而这种被欧阳修讥讽的“穷塞主之词”,正与欧阳修写的诗若合符契。
《隐居诗话》云:“晏元献殊作枢密使,一日,雪中退朝,客次有二客,乃欧阳学士修、陆学士经。
元献喜曰:‘雪中诗人见过,不可不饮也’。
因置酒共赏,即席赋诗。
”是时西师未解,欧阳修句有“主人与国共体戚,不惟喜乐将丰登。
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
此诗因“颇述边镇之劳苦”,而惹得“元献怏然不悦”。
被人称为“开宋代豪放词先声”的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被欧阳修讥为非“本色”的“穷塞主之词”,有趣的是,欧阳修却冒着权贵不喜的风险用诗写“边镇之劳苦”。
在欧阳修看来,诗词有别,“分工”明确,范仲淹的“穷塞主之词”,若是言志之诗,自是当行本色,若填入小词,则不免旁门左道了。
到了苏轼,有意创立一种新词风,以与传统词风相对抗,使词中的两种创作倾向更为明显。
这一现象立即引起了词学界的注意。
王直方云:“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曰:‘少游诗似词,先生词似诗’”。
〔(1)〕苏轼的另一个弟子陈师道也说:“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2)〕十分明确地指出苏轼所代表的创作倾向就是词的“诗化”,他所创作的“豪放”词就是与“本色”词相对的“诗化”词。
其后的李清照也批评苏词“皆句读不葺之诗耳”。
〔(3)〕而从肯定苏轼的创作倾向的一些议论来看,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胡寅云:“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舆台矣。
”〔(4)〕王灼说:“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
或曰:‘长短句中诗也’,为此论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
诗与乐府同出,岂当分异?若从柳氏家法,正自分异耳。
”〔(5)〕二人都指出苏轼的新词风与《花间集》、柳永词为代表的传统词风迥别,而苏轼的“乐府(词)”却与诗“岂当分异”?尽管王灼不同意别人视苏轼词为“长短句中诗也”,而他自己却恰恰视苏轼词为“长短句中诗也”。
我们再看宋人对“豪放”词风的另一代表辛弃疾的议论。
范开《稼轩集序》说,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
”这种把词当作“陶写”“经济之怀”的工具的创作主张,与“诗言志”的传统一脉相承。
而潘fāng@②说得更为明确:“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
”〔(6)〕从宋人的论述中不难看出,他们把范仲淹肇其端、苏东坡开其风、辛弃疾集其成的词的创作倾向,看作一种与传统词风相对的词的“诗化”倾向,他们所创作的词自然就是有别于“本色”词的“诗化”词了。
明人张yán@①首先明确地用婉约、豪放的概念来概括词中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徐师曾就张延的看法进一步发挥说:“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
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
否则,虽极精工,终乖本色,非有识之所取也”。
〔(7)〕词重抒情,尤其是重在表现超出“礼义”规范的情感,不同于“言志”之诗。
因“婉约”词“旖旎近情”,符合“词贵感人”的特质,故“当以婉约为正”。
而“豪放”词趋向于诗的“言志”传统,较少抒发超出“礼义”规范的个人情感,故“虽极精工,终乖本色”。
而王世贞的看法则更为明确。
他说:“词须婉转绵丽,浅至儇俏,于闺詹内奏之,一语之艳,令人魂绝,一字之工,令人色飞,乃为贵耳。
至于慷慨磊落,纵横豪爽,抑亦其次,不作可耳。
作则宁为大雅罪人,勿儒冠而胡服也。
”〔(8)〕那种“婉转绵丽、浅至儇俏”的婉约词,以抒发违背“大雅”的情感、追求审美快感为己任,而不同于文学史上的任何一种文学。
而“慷慨磊落、纵横豪爽”的豪放词,以词体的形式,表达了诗的内涵,故王世贞称之为“儒冠而胡服”。
元明清三代肯定苏轼词风的人,也总是把苏轼词与“风骚”、“六义”相联系,把它与诗相提并论。
元代叶曾为《东坡乐府》写的序中就说:“公之长短句,古《三百》篇之遗旨也……东坡先生以文名于世,吟咏之余,乐章数百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真得六义之体。
”清人陈廷焯几乎说了同样的话:“东坡不可及处,全是去国流离之思,却又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所以为高。
”〔(9)〕就连苏轼自己也公开承认自己的词是“古人长短句诗也”。
他在《与蔡景繁》中说:“颁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
得之惊喜,试勉继之”。
而辛弃疾更是“果何意于歌词哉”,而把词当作“陶写之具”,以抒发满腔忠愤。
因而,我们把苏辛为代表的创作倾向,称之为词的“诗化”,把“豪放”词视为“诗化”词,恐怕不是厚诬古人吧。
二宋词中之所以会形成婉约与豪放两种创作倾向,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
首先,这两种创作倾向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
婉约词风的定型时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从繁盛走向衰落的晚唐五代。
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仍,时运衰颓,朝不保夕。
这使文人们“致君尧舜”、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失去了实现的外部条件,他们由追求社会政治价值转而追求自我价值,追求内在情感的满足和审美快感。
晚唐诗人李商隐就公开批评“周公孔子之道”,他说:“盖愚与周孔俱身之耳”,所以“夫所谓‘道’者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耶”?〔(10)〕在他看来,人皆有“道”,而非周孔所能垄断。
进而提出文学的功能在于独抒“性灵”,张扬人性:“人禀五行之秀,备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
”〔(11)〕那种外在的“政教人伦、修齐治平”,在他们看来,远不如痴男怨女们的缠绵悱恻,歌宴舞席上的声色之娱更令人销魂荡魄。
文学回归到人本身,被压抑了几千年的人的“七情”成为文学的真正主题。
畸形繁荣的城市经济(成都、金陵等),为这种艺术趣味提供了物质基础。
商业经济繁荣,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到处是绮罗香风,歌宴舞席,正需要融音乐性、抒情性、愉悦性为一体的词这种文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