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交际技能训练的一种方法_谈_分组_蒋以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交际技能训练的一种方法

谈“分组”

蒋以亮

一、前言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精读课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教学层面:(1)机械模仿操练。学生从中对新的语言知识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2)言语技能操练。通过大量操练,学生对新的语言知识有较深的认识,基本掌握这些语言要素,从而获得一定的语言能力。

(3)言语交际技能操练。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设置的语言情景中,将所掌握的言语技能转化为言语交际技能。对前两个教学层面,我们研究较多。交际技能的操练,至今尚未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而它恰恰关系到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获得语言有两条途径:学习和习得。语言学习理论研究表明,学生在掌握第二语言过程中,有相当长的阶段同时进行学习和习得。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同时注意发挥学生自然习得的作用。进行交际技能操练,不仅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效,也为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下自然习得有机结合起了桥梁作用。它既能激发学生投身于汉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实践的兴趣,又能为学生具备这种实践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那么采用何种方法进行交际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通过课堂调查,认为分组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二、分组

教师使用的教材是初级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学院三系编),交际技能操练一般安排在一课结束之前,通过布置学生分组做一些综合练习来完成。每小组一般是3至5人。综合练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类:(1)初级阶段的前阶段:先让学生与同(邻)桌配对,熟读并能背诵课文对话以后,布置学生在原课文的基础上编情景对话,各组分别向全班表演。时间一般为15到20分钟。

(2)初级阶段的后阶段,即从语法技能训练进入成段表达阶段。先以全班集体讨论的方式回答课文中有现成答案的那些问题,然后布置学生讨论一些需要认真思考、综合课文内容,并可发挥的问题,再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情况。时间一般为45到50分钟。

小组讨论时,教师走下讲台,观察各小组讨论情况,回答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各种问题。

教学班级成员的组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来自多种国别,二是以某国学生为主。分组的原则是使各小组都有中坚力量,以保证每小组的活动都能正常运转,而且各组成员的综合能力相差不大。否则,组与组之间的差距会影响全班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绪。综合能力包括语言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此外,不同国别、性别、年龄、汉语基础、媒介语水平等也要兼顾。有时,有的学生悟性较差,交流难度较大,需要组内同学用媒介语帮助。小组成员应定期改变,要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变化而重新组合,并且促使学生广泛地相互接触。下面就分组的两类练习,各举一例。

1.甲班:总人数16。

1)教学内容:初级汉语课本第二册第三十一课(学生累计生词量约550个)。

(高开送走了张子强回家,走到门口儿,遇见了邻居王师傅)

王:高老师,您上哪儿了?

高:哟,是王师傅啊!我上车站送人去了。您上街了?王:没有。我刚下班,顺便洗了个澡。

(高开回到了家,他爱人在做晚饭)

王兰:回来了?

高:回来了。王:刚才门口儿的水果店里卖苹果。你回来的时候儿,看见了没有?

高:没有,我没看见。苹果好吗?

王:不错,老李买了好几斤呢!

高:明天咱们也去买几斤。

2)学生情况

国别韩国尼泊尔泰国日本以色列赞比亚爱尔兰芬兰人数4人3人3人2人1人1人1人1人性 别男:11人女:5人

年 龄30岁以上:3人2030岁:13人

文化程度硕士:1人大学:5人大学在校生:4人高中:6人

职 业公司职员:7人学生:9人

汉语基础来中国以前学了1到3个月汉语:5人零起点:11人

学习语言能力*较强:4人一般:8人较弱:4人交际能力*较强:6人一般:5人较弱:5人组织能力*较强:4人一般:6人较弱:6人

媒介语水平(英语)熟练运用:8人(其中包括1名英语为

母语的学生)

简单交流:4人不会:4人注:*表示该划分标准是根据学生情况而定的相对标准

3)分组 根据课文内容,按照前面所说的分组原则,把十六人分成四组。十六名学生中仅有两名来自欧洲,文化差异加上性格内向,使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关系比较疏远。分组时,特别注意把他们分别与组织能力较强,能用简单英语进行交流的同学分在一个组里,以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4)活动内容及要求 (1)或按照原课文,或在原课文的基础上改编对话,分角色练习。(2)尽量用上本课新语法点“了”(包括词尾“了”与句尾“了”)以及主要词汇,如副词刚、好、顺便;动词做、看见;量词斤。(3)准备时间:十分钟。(4)各组分别向全班表演。

5)活动情况 各组均按时完成了作业,他们的共同做法是把两段课文合成一课,一人旁白,三人分任三个角色。其中两组把课文中的人名换成了本组同学的名字,使对话增添了亲切感,会话情景更加自然。举其中一组为例,四名学生分别为A、B、C、D。

A:(介绍人物)他(B)叫高开,她(C)叫王兰,是高开的爱人,他(D)是他们的邻居。〔C插话:他

(B)是我丈夫。B接上:她(C)是我妻子。教室里

哄堂大笑。〕

D:高老师,您上哪儿了?

B:哟,是柳师傅啊!我上车站送朋友去了。您上街了?

D:没有。我刚下班,顺便洗澡了。

A:(旁白)高开回到家,他爱人在做晚饭。

(C把讲台当做切菜桌,右手当做切菜刀,做出

飞快切菜的动作,B走进家。)

〔又是一片笑声,切菜是C增添的表演动作,加

强了会话情景。〕

C:你怎么这么晚回来!你看几点钟了?

B:(看看表)哟,七点了。对不起,我上车站送朋友去了。

C:刚才,轮子说,门口儿的水果店里卖橘子,你看见了没有?

B:没有,橘子怎么样?

C:不错,很大,很甜,水很多。轮子买了好几斤呢!

B:明天咱们也去买几斤吧!

C:不行,明天要卖完了,你现在去买吧!

B:买几斤橘子?

C:三斤,你顺便再买两斤苹果。

B:好吧,再见!

学生们自始至终注意力都很集中,自己认真地练习,也认真地观看其他同学表演,兴趣很浓,课堂气氛十分友好。

6)教师小结 肯定了学生的成绩,同时指出一个句子有语法错误“我刚下班,顺便洗澡了”,应该说“我刚下班,顺便洗了个澡。”老师强调:(1)词尾“了”与句尾“了”用法的区别。(2)动宾词“洗澡”在强调动作完成时,“了”的位置以及对宾语的限制。在言语得体方面,指出“再见”这个词在两人分手时用,去门口儿买水果,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回来,不用说“再见”。

2.乙班:总人数16。

1)教学内容:初级汉语课本第三册五十七课;学生累计生词量1200个;课文:愚公移山。

2)学生情况:韩国学生7人,其他学生来自日本、印尼、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国。(其他情况略)

3)分组:按照分组原则,把16名学生分成4组,其中韩国学生7人分在4个组里,把他们中间平时关系比较密切或比较疏远的学生分在了不同的组里。

4)活动内容及要求 (1)讨论题:愚公要移山,他的妻子和智叟是怎么想的?有没有道理?你学了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想法?(2)用上本课语法点“连……也(都)”、“动词+得(不)+了(动)”、“只要……就”、“不管……都”、“只有”等。(3)讨论时间:三十分钟。(4)讨论结束后,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情况。

5)活动情况 各小组讨论都比较热烈,连在全班集体活动时从不发言的两名日本学生也参加了讨论。其中一名美国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向全班作了如下的汇报:

愚公要移山,他的妻子想,愚公年纪太大了,身体又不好,连一块石头也他挖不动,怎么能挖掉两座大山呢?智叟想,连山上的草都愚公拔不动,怎么能挖掉两座大山呢?我们小组有三种意见,有的人觉得,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说有道理。愚公是一个笨人,他不应该挖山,自己挖山很累,还要儿子、孙子都去挖山。愚公应该搬家,搬家是最好的办法。有的人觉得,他妻子和智叟怕困难,愚公的想是对的。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遇到困难都不要怕,只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只有我和他们不一样,我觉得,挖山可以,搬家也可以,只要他们认为有道理,就可以说有道理,他们都可以做他们认为有道理的事。

6)教师小结 肯定了学生的成绩,同时指出几个语法错误:(1)用“连……也(都)”结构强调宾语时,句中主语的位置。(2)“动词+不+了(动)”结构中,“了”和“动”意思的区别:不是说“愚公连山上的草都拔不动”,而是说“愚公连山上的草都拔不了”。这里,“了”是“完”的意思。

(3)“只有”表示“唯一”,而这里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因此,不能用“只有”。(4)“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说有道理”中,“说”是动词,应改为“愚公的妻子和智叟说的(话)有道理”,同样,“愚公的想是对的”,应改为“愚公想的是对的”。

三、分组与对外汉语教学

采用分组方法的班级,百分之百的学生赞同采用这个方法。从课上情况看,无论是学习成绩较好的还是较差的学生,学习热情都大为提高;从课下情况看,不少学生积极主动地走到中国人中间去进行语言实践。采用分组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实践汉语的机会,从而有利于他们把课堂上学到的汉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交际技能。

首先,分组的原则是尽量使同一组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