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基础知识参考PPT

合集下载

常见中草药ppt课件

常见中草药ppt课件

24
26.水芹菜野菜之一。伞形科水芹菜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压,失眠。如自 己采摘,须注意另有一种毒芹,植株粗壮,一般生长分散,而水芹菜则在水边或湿地成片生长。
25
27.天胡荽别名:破铜钱、鸡肠菜、盆上芫茜等,伞形科破铜钱属。药用全草。性寒,味苦辛。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 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损伤。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塞鼻或捣汁滴耳。选方:一、治 肝炎发黄:鲜天胡荽五钱至八钱(干的三至五钱),茵陈蒿五钱,煎汤服,日服三次。二、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天胡荽一至二两,白糖一两,酒 水各半煎服,每日一剂。三、治阳黄黄疸及小儿风热:天胡荽捣 烂,加盐少许,开水冲服。四、治小儿夏季热:鲜天胡荽适量,捣汁,每服三至 五匙,每日服五、六次。五、治痢疾:天胡荽、蛇疙瘩、刺梨根、石榴皮,煎服。六、治肾结石:天胡荽一至二两,水煎服。七、治小便不通: 鲜天胡荽一两,捣烂挤水,加白糖一两服,或煎水兑白糖服。八、治小儿疳积:天胡荽五钱至一两,蒸鸡肝或猪肝吃。九、治缠腰蛇(带状疱 疹):鲜天胡荽一握,捣烂绞汁一杯,加雄黄末一钱,涂患处,一日二次。十、治耳烂:鲜天胡荽捣汁涂。十一、治百日咳:天胡荽五钱,捣烂 和蜜糖开水冲服。
31
33.紫云英别称: 翘摇、红花草、草子等烹饪美食鲜嫩的紫云英可以食用,可清炒,亦可做汤;烹饪方法参同南瓜苗、豌 豆苗。药用价值中药名:翘摇(紫云英子) 别名:苕子菜、沙蒺藜、红花草、摇车、野蚕豆、小巢菜。气味:辛、平、 无毒。主治:破血、止血生肌。利养五脏,明耳目,祛热风,令人轻健,久食不厌,补人。止热疟,活血平胃。
22
24.荠菜是一种最常见的野菜,既可炒食、凉拌,又可作饺子馅。又名:护生草、香田荠、揽鼓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药用全草。性平,味甘。 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三经。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用法与用 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捣敷或捣汁点用。 选方:1、治痢疾:荠菜叶烧存性,蜜汤调服;或全 草二两,水煎服。 2、治阳症水肿:荠菜根一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3、治内伤吐血:荠菜一两,蜜枣一两,水煎服。 4、治崩漏及月经过多: 荠菜一两,龙芽草一两,水煎服。5、治小儿麻疹火盛:鲜荠菜一至二两(干者八钱至一两二钱),白茅根四至五两,水煎,可代茶长服。

中药基本知识PPT课件

中药基本知识PPT课件
• 土壤矿物质约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 90%以上,土壤有机质约占固体总 重量的1~10%,一般在可耕性土壤 中约占5%,且绝大部分在土壤表层。
-
24
土壤微生物 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 生动物等。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土壤中的微生 物:一是分解植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 料,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且形成腐殖质, 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二是分解矿物质,以利植物吸 收利用;三是土壤中的固氮菌微生物,能固定空气中 的氮素,提供给植物吸收利用。 土壤中的有些微生物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或使土壤 中的养分受到损失,或使植物得病。
-
8
• 黄芪 • 产地 正北芪产地有浑源、应县、广灵、繁峙、宁武 • 等; 绵黄芪产地有绵县、方山)。 • 功效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 主治 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
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 热消渴
-
9
• 党参
• 产地 (潞党参产地有平顺、陵川、黎城、武乡、壶关、 襄垣、长治;台党产地有五台、五寨、代县、应县、天镇 等)。
-
25
土壤水分是土壤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土壤微生物活动、 植物生长最主要的水源。北方人常称为土壤墒情。
农谚有: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土壤水分主要来自于降水、灌溉或方缺水的旱地约占52%。
-
26
土壤空气存在于土壤中气体的总称,基本上来自于大气,也 有少部分产生于土壤中生物化学过程。土壤空气存在于无 水的土壤孔隙中,它的含量取决于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 量,土壤空气的组成与大气相似,具有二氧化碳含量高、 氧气含量低、相对湿度高、含还原性气体、组成和数量处 于变化中。 对植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微生物活动及养分转化都有 极大的影响。生产上采用深耕松土、破除扳结、排水等措 施,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是临床上经常选用的药物组合。
• “相畏” :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 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 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 用的典型实例。
•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 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 而言的。如上所述,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 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 南星的毒。
中药学 知识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 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梅花鹿
蝉蜕
代赭石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 和矿物,而天然药材的分布、采集和生产,
毒性
• 西汉以前的“毒药”,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即总括药饵之词。东汉以后主要指对机 体有损害性的有毒之药。
• 药物毒性的产生,主要与其毒性的大小 和剂量有关。此外,还与贮存、加工、 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和使用时 间的长短有关。
正确对待无毒的药物
• 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 会引起中毒反应。如若剂量过大,服 用过久等,仍有产生中毒反应的可能。
苍术药材
人参原植物
人参药材 (东北人参)
人参 饮片
五味子
(北五味子)
砂仁原植物
砂仁药材
(广东砂仁)
云南三七原植物
三七药材
地黄药材
(河南地黄)
• 药物的入药部分与采集季节的关系
• 1、根、根茎、块茎和鳞茎。(阴历二、八月) • 2、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

常见的中药介绍PPT课件

常见的中药介绍PPT课件

• 5.治某些皮肤癣。将生姜切成片和力擦患处,每日2~3次。
• 6.胃寒疼痛、消化不良、胃口不好:姜汤或放红糖、大枣趁热 服。
• 7.风寒初期、慢性寒凉咳嗽:姜糖水煮沸,稍凉时服。一日 2~3次。
• 8.受凉腹胀气多、腹痛拉泻:生姜、醋同服。
• 9. 风湿病患者,每次取生姜皮末半勺冲酒饮用,可以缓解症
第48页/共89页
48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与应用】 1.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本品发汗力较弱,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或在
其他辛 温解表剂中,作辅药使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2.温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本品有“呕家圣药”之称。胃热呕吐,可配伍
黄连。捣 汁炮制他药,以增强止呕作用。
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 根。主产于美国、加拿大。 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等 地都有较大面积的栽培。 国产的叫种洋参。
与人参是同门兄弟,同科植物
第8页/共89页
8
加工时去头去尾
第9页/共89页
9
• 切片或研粉用。 • 【性味归经】 甘、微苦, • 凉。归心、肺、肾经。 • 功用: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第10页/共89页
山药
【来源】薯蓣科薯蓣
的根茎
【功效】 补脾养胃,
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成分】皂苷、多 糖 药食两用
第26页/共89页
26
丹参
【来源】唇形科丹参的根和根 茎。 • 【功效】 活血祛瘀,通经
止 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 【成分】丹参酮等。 •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
当 归、川芎、白芍、熟地
第27页/共89页
第23页/共89页
23
• 【功效与应用】 •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中草药科普ppt课件

中草药科普ppt课件

.
10
当归
当归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 中药之一。具有补血和血, 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 、 抗老防老 、免疫 之功效。
.
11
冰片
冰片,又名片脑、桔片、艾片、 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 梅花脑、冰片脑、梅冰等,是由 菊科艾纳香茎叶或樟科植物龙脑 樟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并重结晶而 得。亦有用松节油经一系列化学 方法工艺而得。
中草药
.
1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中草药?
.
2
中草药概述
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按其来源分植物药、动物
药和矿物药三类,《中药大辞典》载药5767种, 其中植物药4773种,动物药740种,矿物药82种,
因植物药最多,故又称中药为“本草”。 中草药种类繁多,命名也非常复杂,但都有一定来历和 意义,有些中药还具有多种别名。命名常根据产地(川 贝)、形状(木蝴蝶)、颜色(红花)、气味(木香)、 滋味(甘草)、生长季节(夏枯草)、入药部位(葛根) 等。 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草药
.
3
薄荷
薄荷,土名叫“银丹草”, 为唇形科植物,即同属其他 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 河旁,根茎横生地下,是一 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 物。全株青气芳香。叶对生, 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 暗紫棕色的小粒果。
.Hale Waihona Puke 4薄荷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 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 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 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 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 皮疹和湿疹等。光朋温室采 摘的薄荷又是春节餐桌上的 鲜菜。清爽可口。平常以薄 荷代茶,清心明目。在中国, 薄荷主要以江苏、安徽两省 产量最大。
.
17
灵芝
灵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 形、半圆形或近圆形,为多 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 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 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 (ji)气短、虚劳咳喘。

常见的中药知识 ppt课件

常见的中药知识  ppt课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收集。将驴皮置水中漂泡,去毛,切成小块,放于锅中加 水煎熬 3 昼夜,待液汁稠厚取出,过滤,浓缩至稠膏状,冷凝后切成长方块。 性 味 归 经 : 平 ; 甘 ; 归 肺 、 肾 、 肝 经


功能主治:补血,止血,滋阴润肠。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多种出血证; 阴 虚 证 及 燥 证 。



药用部位:为膛螂科动物大刀螂、南方刀螂、小刀螂、广腹螳螂等的全体。 药 材 性 状 : 气 微 , 味 微 咸 、 涩 。
采收加工:夏、秋季间捕捉,晒干。净制:除去杂质;切制:用水烫死, 晒 干 或 烘 干

。 经








功能主治:定惊止搐;解毒消肿。主小儿惊痫抽搐;咽喉肿痛;疔肿恶疮; 脚 气
对于日常小感冒,其实是有妙招的。。。
喝过妈妈熬的姜汤的,有没有??
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中药都有所接触的,感冒了可以喝姜汤发汗, 板蓝根缓解症状,贫血的时候要吃大枣,血压低要多吃鸡蛋,补 脑要吃核桃,早起一杯淡盐水治疗便秘。。。
还有什么??你可知道??
感冒了?? 找医生??
西瓜霜

三金桂林西瓜霜的主要作用是喷剂清热解毒,消肿 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 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口腔溃疡, 小儿鹅口疮及轻度烫火伤与创伤出血。
规格:每袋装3克(无蔗糖)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 一日3~4次。 3~6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 肿痛、口咽干燥。
999感冒灵颗粒

性状:本品为浅棕色至深棕色的颗粒,味甜、
微苦。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4)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使 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的配伍方法称相畏。 (5) 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叫 相杀。 (6) 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减 弱,甚至消失的一种配伍谓相恶。 (7) 相反——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即谓之相反。
(2)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4)酸碱中和:如氨茶碱、碳酸氢钠与山楂、山茱萸、乌梅 等配伍。 5)产生毒性反应:如溴化物、硫酸亚铁与朱砂安神丸、六 神丸、人丹等配伍。 6)拮抗作用:如黄连素与六神丸、六应丸、回春丹等配伍。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2)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7)产生酶促作用:如鲁米那、苯妥因钠、降糖灵与含乙 醇的国公酒等配伍。 8)产生酶抑作用:如痢特灵、优降宁与人参再造丸、大 活络丸、半夏露等配伍。 9)作用类似,易致中毒:如西药强心苷与万年青、救心 丹、活心丸等配伍。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1、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二)采集
一.植物药 (1) 全草:在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2) 叶类:在花蕾将放或盛开时采收。 (3) 花及花粉:在含苞未放时采摘花蕾。 (4) 果实及种子:在成熟时采摘。 (5) 根及根茎:在初春或秋末采收。 (6) 树皮及根皮:在春夏之间采剥。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3、年龄、病情、体质: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者用量 宜小。(讲讲新开河人参用法用量) 4、季节与地域:解表药夏季用量宜小,冬季用量宜大;在 严寒冬天的北方用量重;南方用量宜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返回本节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中药材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28
药材产地加工的常用方法
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使 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这种方 法习称“发汗”。 如厚朴、玄参、续断等。 干燥
干燥的目的:及时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 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可根据不同 的药材选择不同的干燥方法。 干燥的方法:晒干、烘干、阴干、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等。
槲寄生
忍冬藤
6
(一)植物类:皮类药材
• 多在清明到夏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采集,此时植物体内液汁较多、 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树皮易于剥离,同时有效成 分含量高,如杜仲、厚朴。 • 根皮在冬季采收,如牡丹皮、地骨皮。有些药材取 皮,可在取伐木材时收。 根皮、树皮的采收,容易损害植物生长,应注意采 收方法,树皮不可整圈剥,否则破坏输导系统,造 成树木死亡;根皮是挖根后再剥取。
38
药材的产地加工
*动物类药材 因动物的种类不同或相同动物因产地、时间的不同, 其产地加工方法各有差异。 • 一般要求加工处理必须及时得当(清选、干燥、冰冻 或加入防腐剂等)。 *矿物药类 其产地加工主要是清除泥土和非药用部位,以保持药 材的纯净度。
39
药材的产地加工
• 此类药材多数在捕捉后用沸水烫死并晒干,如斑蝥、土鳖虫等 • 全蝎在产地加工时,通常用10%食盐水浸泡后加热煮沸,至全蝎脊背 抽沟、全身僵挺、色泽光亮时取出,置通风干燥处晾干即得 • 蜈蚣在捕后烫死,及时选用与虫体长宽相近的竹签,将虫体撑直,然 后暴晒使其干燥,若谜阴雨天,可用无烟炭火烘干,温度一般不宜超 过80℃ • 一般动物鳞甲、骨骼等必须在干燥前去筋肉,如鳖甲、龟甲等 • 药用虫卵或虫瘿者,则需经过蒸煮后,杀死内部虫体,以免来年春暖 花开时孵化成虫,破坏药材,影响疗效,如桑螵蛸、五倍子等 • 部分动物类药材还需分别进行去头、尾、足、翅、鳞片、内脏、残肉、 皮膜等的加工,如乌梢蛇、蕲蛇等。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PPT课件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PPT课件
一般来讲,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温热 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
7
➢ 五味 五味一般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此外还有淡味、
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 称五味。 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 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 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 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 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
-
1
■ 中药的概念 ■ 中药的炮制 ■ 中药的性能 ■ 中药的配伍 ■ 中药的用药禁忌 ■ 中药的煎服方法
-
2
一、中药的概念
中药是在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以后,人们对我国传统医药学 的称呼,是与西医相对而言的。
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 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还有动物药(如蛇胆, 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 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少数中药源于外国 (如西洋参)。
-
10
中药的归经
➢ 归经就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部位。治某经 或某几经的病,就归这经或这几经。归是作用的 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统称。
➢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 证为依据来确立的。
➢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 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 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 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 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 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药 名】:益母草
• 【来 源】:中为药双材子叶基础知识
植物药唇形科植物益母 草的全草。
• 【功 效】:活血,祛 瘀,调经,消水。
• 【主 治】:治月经不 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 产后血晕,痰血腹痛, 崩中漏下,尿血,泻血, 痈肿疮疡。
4
• 【药名】:车前草
中药材• 基【来础源知】识:为车前科植
物五味子的果实。
• 【功效】:敛肺,滋肾,
生津,收汗,涩精。
• 【主治】:治肺虚喘咳,
口干作渴,自汗,盗汗,
劳伤羸瘦,梦遗滑精,
久泻久痢。
15
• 【药名】:王不留行
中药材•基【础来知源】识:为石竹科植物
麦蓝菜的种子。
• 【功效】:行血通经,催 生下乳,消肿敛疮。
• 【主治】:治妇女经闭, 乳汁不通,难产,血淋, 痈肿,金疮出血。 通经下乳:用于经闭及乳 汁不下。王不留行治乳汁 多而不通;如乳汁少之虚 证,则需配用补益气血之 药。
消肿散结。 • 【主治】:痈疽,瘰
疠,乳痈,丹毒,风 热感冒,温病初起, 温热入营,高热烦渴, 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18


• • • •桔柴 梗胡
防三 风七
人甘板 参草蓝
延怀 胡牛

根索膝 础


19
• 【药名】:牛膝
• 【来源】:中为苋药科材植基础知识
6
中药材基• 【础药知名识】:青蒿
• 【来源】:为菊科植 物黄花蒿的全草。
• 【功效】:清热;解 暑;除蒸;截疟。
• 【主治】:主治暑热; 暑湿;湿温;阴虚发 热;疟疾;黄疸
7
• 【药名】:穿心莲
• 【来源】:为中爵药床科材植基础知识
物穿心莲的全草。 • 【功效】:清热解毒;
泻火;燥湿。 • 【主治】:主风热感冒;
髓炎。
22
中药材基• 【础药知名】识:甘草
• 【来源】:为豆科甘草 属植物甘草的根和根状 茎。
• 【功效】:清热解毒, 润肺止咳,调和诸药; 炙甘草能补脾益气。
• 【主治】:主治咽喉肿 痛,咳嗽,脾胃虚弱, 胃、十二指肠溃疡,肝 炎,癔病,痈疖肿毒, 药物及食物中毒。
23
• 【药名】:人参
• 【来源】:本中品药为五材基础知识
• 【来源】:中为药蔷薇材科基础知识
植物龙芽草的地上部 分。
• 【功效】:收敛止血, 止痢,杀虫。
• 【主治】:主咯血; 吐血;尿血;便血; 赤白痢疾;崩漏带下; 劳伤脱力;痈肿;跌 打;创伤出血
10
中药材基•础【知药识名】:紫花地

• 【来源】:为堇菜 科植物紫花地丁的 全草。
• 【功效】:清热解 毒;凉血消肿。
温病发热;肺热咳嗽; 百日咳;肺痈;咽喉肿 痛;湿热黄疸;淋证; 丹毒;疮疡痈肿;湿疹; 毒蛇咬伤
8
中药材基•• 【【础药来知名源识】】::细为辛马兜铃
科植物辽细辛或华细 辛的带根全草。 • 【功效】:祛风,散 寒,行水,开窍。 • 【主治】:治风冷头 痛,鼻渊,齿痛,痰 饮咳逆,风湿痹痛。
9
• 【药名】:仙鹤草
• 【主治】:主用于 疔疮肿毒;痈疽发 背;丹毒;毒蛇咬 伤
11
• 【药名】:金钱草
• 【来源】:中为药唇形材科基础知识
植物活血丹的全草或 带根全草。
• 【功效主治】:清热, 利尿,镇咳,消肿, 解毒。治黄疸,水肿, 膀胱结石,疟疾,肺 痈,咳嗽,吐血,淋 浊,带下,风湿痹痛, 小儿疳积,惊痫,痈 肿,疮癣,湿疹。
21
• 【药名】:板蓝根
• 【来源】:为十中字药花科材植基础知识 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
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
根。
• 【功能主治】:清热,解
毒,凉血。治流感,流脑,
乙脑,肺炎,丹毒,热毒
发斑,神昏吐衄,咽肿,
痄腮,火眼,疮疹,舌绛
紫暗,喉痹,烂喉丹痧,
大头瘟疫,痈肿;可防治
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
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
12


• • • • •
连决王五肉 材
翘明不味豆 基
子留子蔻 础



13
中药材基• 【础药知名识】:肉豆蔻
• 【来源】:肉豆蔻科 肉豆蔻属植物肉豆蔻 的干燥种仁。
• 【功效】:温中行气, 涩肠止泻。
• 【主治】:用于脾胃 虚寒,久泻不止,脘 腹胀痛,食少呕吐。
14
• •
【【药来名源】】::中五为药味 木子兰材种基植础知识
中药材基础知识
1
• • • • • • • • • •
中 药 金 紫 仙 细 穿 青 淡 车 益 薄 知 材 钱 花 鹤 辛 心 蒿 竹 前 母 荷 识 草 地 草 莲 叶 草 草
基 丁 础
2
中药材基•• 础【【药来知名源识】】::薄为荷双子
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 薄 荷或家薄荷的 全草或叶。 • 【功 效】:止痛止 痒、散热,辟秽,解 毒。 • 【主 治】:治外感 风热,头痛,目赤, 咽喉肿痛,食滞气胀, 口疮,牙痛,疮疥, 瘾疹。
加科植物人参 的干燥 根。
• 【功能主治】:大补 元气,复脉固脱,补 脾益肺,生津,安神。 用于体虚欲脱,肢冷 脉微,脾虚食少,肺 虚喘咳,津伤口渴, 内热消渴,久病虚羸, 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心力衰竭,心原性休 克。
物车前、大车前及平车 前的全草。
• 【功效】清热利尿;凉 血;解毒。
• 【主治】主热结膀胱; 小便不利;淋浊带下; 暑湿泻痢;衄血;尿血; 肝热目赤;咽喉肿痛; 痈肿疮毒
5
• 【药名】:淡竹叶
• 【来源】:中为药禾本材科基植础知识
物淡竹叶的全草。5~6 月未开花时采收,切除 须根,晒干。 • 【功效】:清心火,除 烦热,利小便。 • 【主治】:治热病口渴, 心烦,小便赤涩,淋浊, 口糜舌疮,牙龈肿痛。
物牛膝的根。
• 【功能主治】:生用 散瘀血,消痈肿。治 淋病,尿血,经闭, 难产,胞衣不下,产 后瘀血腹痛,喉痹, 痈肿,跌打损伤。熟 用补肝肾,强筋骨。 治腰膝骨痛,四肢拘 挛,痿痹。
20
中药材基•础【知药名识】:延胡索
• 【来源】:为罂粟科 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 【功效主治】:活血, 散瘀,理气,止痛。 治心腹腰膝诸痛,月 经不调,癥瘕,崩中, 产后血晕,恶露不尽, 跌打损伤。
16
• 【药名】:中决药明子材基础知识
• 【来源】:为豆科植 物决明的成熟种子。
• 【功效】:清肝,明 目,利水,通便。
• 【主治】:治风热赤 眼,青盲,雀目,高 血压,肝炎,肝硬化 腹水,习惯性便秘。
17
• 【药名】:连翘
中药材•基【础来知源识】:木犀科植
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 【功效】:清热解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