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3
记叙文阅读(共10篇)
记叙文阅读(共10篇)记叙文阅读(一): 记叙文的阅读练习及答案一)生命的补丁①不久前,女儿一双磨砂皮鞋晒在门口,不知被哪个缺德的人用刀片划了一个长长的口子,那是我们花了两百多元买的新鞋,上脚没几天就不能再穿,女儿难过得哭起来.我把鞋子拿到小区门口的皮鞋手工店,小学徒看了一眼说:没办法,除非换皮换帮.老师傅接过来看了看,说:你要是放心的话,我就在皮鞋上再多划几道口子,两只鞋子都划上.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老师傅说:这样看起来显得对称,是刻意而为,会显得别具一格,又不影响穿着.我还是不太理解,反正死马当做活马医吧,我把鞋丢下走了.第三天下班我顺便去取鞋,一眼就发现那双鞋,鞋子上果然又划了五六道伤痕,用铁锈红色的软皮补好,四周用的是粗针大线的细麻绳,针脚故意歪歪扭扭,显得质朴粗犷,与磨砂皮的风格一致,一双鞋看上去比先前更独特也更有趣,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更具审美品位,我连声夸道:师傅手艺真棒.②在流水线上打工的妻妹有一天拿出一件衬衫给我们看,那是一件白衬衫,因为不小心被钉子勾住,后背上撕出老大一个口子,她惋惜地说:一百多块买了件衬衫,才穿了三天就不能再穿.老婆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拿回家帮你补补看.结果三天后,再一次看到那件衬衫时,我惊呆了:所有不规则的裂痕和口子全被小心地用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或雾凇一样,美极了.为了强调这种效果,老婆特地还在树枝下用花棉布头拼贴了一个胖乎乎的小雪人和森林木屋.一件原来撕毁不能穿的衬衫,现在变得比原先那件更完美更独特.我赞叹道:太漂亮了,就像艺术品一样.老婆说:都是那个做皮鞋的老师傅给我启发.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③老婆的话也给了我更大的启发: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补丁作为一种缺憾是免不了的,包括人的生命,生命也是这样——伤害、残疾、病痛等等.伤口既已存在就无法回避,你不能指望展览伤口博人同情,那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你能做的和你该做的,就是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显现在这里——像被处以宫刑的司马迁、像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像耳聋的贝多芬、像瘫痪了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了一个最完美的“补丁”.(选自《读者》2023年第13期作者:黑白)1、如果将文题“生命的补丁”中的定语部分“生命的”删去,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3分)2、比较第①②段,用文中原文填空.(每小题2分,计4分)(1)第①段写的是,第②段写的是.(2)第①②段所写的两件事之间的共同点可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3、品读第③段以及画线处,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计6分)(1)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4位名人,他们的共同点可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2)你对这4位名人中的哪一位最熟悉请简要说说其事迹.(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一位具有这种精神的人物请将他或她的事迹简要地写在下面.4、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缺憾”或“伤口”你是怎样看待和处理的(4分)5、读了本文后,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想.请你将你的感想用简洁的、富有哲理的语言写在下面.(3分)(三)隔壁的字条我在杨柳青租房打工.一天回家,看到门上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上月电费,一共15.5元,隔壁.”我这才知道隔壁原来住着人,并且我们合用一个电表,塞条子是为了要我出另一半的电费.我赶紧拿了8元钱准备送过去,可一看铁将军把门,只好把钱用方便面袋装好塞进了门缝.第二天,我下班回来,刚打开门,就发现门缝里塞着那个方便面袋,里面装着2.5元钱和一张字条:“你刚来不满一个月,所以不应该收你全月的电费.”看了那几个字,我的心里一暖.哟,这人还挺较真儿,给他(她)小便宜,他(她)都不要……此后,我一直留心隔壁的一举一动,可奇怪的是,从来没听到过他(她)屋里有什么响动,也从来没有见过他(她)的庐山真面目.半个月后,我的煤快烧完了,连续几天到街上去等卖煤的,都没等到.附近的居民都说,一个月才来一次卖煤的.没法子,只好给隔壁的他(她)留了一张字条,问问哪儿有卖煤的.第二天我下班后,看见门口放着一袋煤,上面还用细铁丝穿着一张明码标价的字条,写着:“83×0.19=15.77(注:实付15元).”这样心细的一个人,我想她一定是女的,可又一想,四十多公斤的一袋煤,一个女人根本没法弄回来.既然不是女的,那就一定是男的了!于是我就想:如此心细的男人可真少有……老样子,我把买煤的钱塞进了他的门缝,当然少不了好处费,不算多也不算少——5元.谁知道,我的做法惹恼了他.隔天,我在门缝里看到了我那5元钱和一张怒气冲冲的字条:“小姐,你会不会算帐啊,有钱你救助失学儿童呀!”看得出来他是生我的气了,不然他的措辞不会如此严厉.想到我的做法伤害了他的好心,我很自责,愧疚地找了纸和笔,郑重地写上:“对不起!”顺便还画了一个流泪的小女孩.我的字条换来的是10块阿尔卑斯奶糖和一张温情脉脉的字条:“乖,不哭,告诉你一个秘密,门口的编织袋里有劈柴.”为了确定他的性别,更为了感谢他一直以来对我的关照,我给他回了张字条:“我也告诉你一个秘密,星期天我休息,你有衣服要洗吗”他的回复是:“谢谢,恕在下不能成人之美.”也许是怕拒绝会伤害我,他在字条的下端画了一枝小小的玫瑰,虽然画得不是很好,看起来像朵喇叭花,可我猜想他想表达的一定是玫瑰.那张字条让我胡思乱想了半天.他可真会说话,以为我是免费洗衣机啊,还成人之美.我也较起真儿来,在纸上画了一台洗衣机,旁注:“免费,不洗白不洗.”第二天,我在门前看到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两件格子衬衣,我发现衣服一点也不脏——他是怕拂了我的好意!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星期,一天早晨我起床后发现门上贴了两张字条,一张上面画着美丽的雪花,雪花的下面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儿,另一张上面写了一句话:“小心路滑.”我一看就明白是下雪了,他要我走路小心.下楼一看,外面果然白茫茫的一片,一般暖流顿时涌上了我的心头.我迫切地想一睹他的庐山真面目.第二天,我在他的门上贴了一张画,上面画了一个腼腆的女孩子,睁着好奇的眼睛说:“隔壁的,我想见你.”你猜怎么着,他的回复是一只龇牙咧嘴的恐龙,没有只言片语.我知道他是在告诉我他是一只恐龙,怕吓着我.于是我礼尚往来地画了一只吐着舌头扮着鬼脸的青蛙,言下之意是说我才不怕他呢.接下来的几天,.(选自《读者》2023年第14期,有删节作者:因恩)一、文本解读:请认真地阅读选文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文中的“他”与“我”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地写在下面.(4分)2、通过文中对“他”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性格的人.(3分)3、“他”的所作所为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一个方面为什么(3分)二、故事设想:因原文篇幅太长,选录时删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请你对故事进行一些猜想,回答下列问题.(10分)4、请你设想一下,“他”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迟迟不与“我”见面呢(3分)5、“接下来的几天”中,“他”与“我”之间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故事结局又会是怎么样的请你用简明的话概括你所设想的故事梗概.(4分)6、按照你上述的设想,请你写一段话作为文章的结尾,以此来点明全文的主旨.(3分)(五)礼物①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②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a.黯然.“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⑤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⑥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⑦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A⑧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⑨“嗨,珍妮,”老人b.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略带c.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B C(选自《读者》2023年第14期作者:[美]杰瑞·沃曼)1、速读全文,“礼物”在文中是指这样的东西.围绕这一“礼物”,文章讲述了一个的故事.(2分)2、第①段交代了.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有:(a) ,(b).(6分)3、“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于A-C处的哪一处为什么(4分)答:应归位于处.因为.4、品析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6分)(1)a处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这是因为,而b处老人又很“兴奋”,这是因为.(4分)(2)c处老人之所以“略带羞涩”,是因为.(2分)5、俗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请你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读者》杂志精品美文阅读与欣赏能力训练专辑(一)参考答案(一)生命的补丁1、不好.因为本文中“补丁”的含义除了指皮鞋和衬衫上的补丁外,还指生命的伤害、残疾、病痛等等这样的伤口,而且作者的本意侧重于后者.(3分.不求文字统一,意符即可,酌情给分)2、(1)将有长长口子的皮鞋修补得更独特更有趣将衬衫上的大口子补得像艺术品一样完美(2)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每小题2分,计4分)3、(1)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了一个最完美的“补丁” (2)(任选一位,简述其事迹即可)(2)如:海伦·凯勒、张海迪、居里夫人等(答案不唯一,只要所举人物与事迹真实一致即可)(每小题2分,计6分)4、(4分.答案为开放性.只要举例确凿,言之有理即可.)5、(3分.答案为开放性,只要能扣住文本,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即可,酌情给分)(三)隔壁的字条1、交电费时与“我”较真儿地实收;帮“我”买煤;“我”想为“他”洗衣服,“他”却“不能成人之美”;下雪天叮嘱“我”小心路滑……(4分.不求文字统一,只要能概述情节即可)2、细心认真、乐观豁达、善解人意(3分.意符即可)3、(3分.答案不唯一,只要回答符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4、(3分.答案为开放性,只要设想合情合理即可)5、(4分.答案为开放性,只要设想合情合理即可)6、(3分.答案为开放性,只要语言简明,符合所设想的故事并能揭示其主旨即可)(五)礼物1、珍妮圣诞节前为老人做的一件棉衣和送的一枝玫瑰约翰(珍妮)一家与卖菜老人之间相互关爱(每空1分,计2分.意符即可)2、自然环境和约翰一家的生活状况 a.点明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渲染文章气氛 b.为下文写约翰一家对老人的关爱作铺垫(每空2分,计6分.意符即可)3、C 用这句话作为全文的结尾,以“骄艳的玫瑰”喻指人物内心那种纯真的爱心,既给人以美感,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前空1分,后空3分,计4分.意符即可,按要点计分.)4、(1)他看到珍妮围裙上的补丁而想到了她的清贫,对她是否会买菜感到茫然老人意外地收到礼物而惊喜,能为别人送礼物而高兴(每空2分,计4分.意符即可)(2)老人觉得自己向一位女士送玫瑰表示爱心而很不好意思(2分.意符即可)(本题共计6分)5、(围绕“当你献出一份爱心时,你也可以拥有一份快乐和幸福”之意来谈理解,并言之有理即可)(2分.不求文字统一,意符即可)记叙文阅读(二):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小男孩儿咧着嘴笑得真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我要送给你一件礼物."妈妈笑了:"什么"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去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1、快速阅读短文,说说短文的主人公是谁,他做了哪几件事,为什么说这是个“美丽”的故事2、联系故事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记叙文阅读(三): 初中记叙文阅读试题答案急111记叙文阅读(四): 记叙文阅读问题及其回答思路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3、概括文章主旨.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7、比较阅读理解.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中考阅读常见的就是记叙文和说明文,议论文较少,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希望对你在学习和考试时有所帮助.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语句, 在文中找答案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记叙文阅读(三)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冲刺题组训练:记叙文阅读(三)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宝①老孙有一儿一女。
这一年,两个孩子都成家了。
儿子娶来了儿媳妇,女儿嫁到了女婿家。
②结婚后就要生孩子。
老孙叫过女儿说:“我们年纪都大了,没办法一块儿看俩。
你哥的甭说了,我们肯定得看着。
你的孩子,自己想办法吧。
”女儿点点头,没说啥。
③两个孩子相继出生,没差一个月,都是男孩儿。
老孙乐得脸上开了花。
他给孙子起名叫大宝。
想让外孙叫二宝。
女儿淡淡地说:“我家孩子不是宝,我们也不叫宝。
”果真没叫宝,叫晓晓。
④女儿把婆婆接来,照看孩子。
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了,婆婆着急忙慌地回乡下,跟公公团聚去了。
女儿和女婿只好自己带着孩子。
⑤有一天,老孙带大宝到小区的中心广场上去玩,见几个孩子正蹲在一个角落里看着什么。
大宝也要去看。
老孙拉住他:“蚂蚁打架,有啥好看?”听到他们说话,晓晓抬起头看到他们,叫了一声“姥爷”,接着看地上。
老孙说:“晓晓,姥爷带你去中心广场玩吧。
”晓晓说:“我们看蚂蚁搬虫子呢!”老孙嘟哝了一句:“闲的!”⑥大宝小声问他:“爷爷,蚂蚁怎么把那么大的虫子搬进小窝里呀?”老孙说:“搬不进去。
就是搬到窝门口,蚂蚁们都出来吃,把虫子吃完就得啦。
”()⑦上了学,大宝跟晓晓分在一个班。
⑧快到暑假的时候,大宝回来说,学校组织游学呢,有愿意去的报名。
老孙问他:“上哪儿啊?”大宝说:“景德镇。
”老孙从鼻孔里冷哼了一声:“一个做瓷器的地方,有啥好游好学的?”他指着碗柜里的碗,还有茶几上的茶杯,说道:“就这些东西,左看右看能看出花儿来?”()⑨转天碰到女儿,老孙说:“我看晓晓也挺听话的,不成暑假就放我们那儿吧。
”女儿说:“我们都给他安排好了,一个游学,一个夏令营。
”老孙没再说啥。
⑩有一天,老孙吃完晚饭出去遛弯儿,看到一辆消防车呼啸着往小区里开去,他赶着去看热闹。
到了地方,却发现是女儿家那个门洞,心就一下子揪起来。
却见两个消防员从楼里出来,后面跟着晓晓。
2022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真题训练附答案(3)
2022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真题训练附答案(3)马吴伯箫或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爱了马。
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复刚刚记事,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
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兴奋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人,说着就会渐渐儿长大的。
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握。
姐姐出阁了呢。
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
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远眺的。
远远听见了銮铃声响,隔着稀稀的杨柳,模糊望见了在立刻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爱得落泪,我们也愉快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
问着好,从伴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
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家乡的日子是好玩的。
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
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
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
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荣的。
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喽。
- .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
驰骋来回,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
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
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骑马的亲戚家人来人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
那些日子,家里最喧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
姑娘堆里,不是经常少不了戏请么?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遛几趟马。
孟春雨霁,滑達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上气息,直会沁人心脾。
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
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间或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
中考记叙文阅读技巧(3)——景物描写的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技巧(3)——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即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注意要紧扣中心)(1)渲染的气氛。
(可以填:喜悦、欢乐、热烈、宁静、祥和、严肃、紧张、肃穆、悲凉、孤独、寂寞、沉重)(2)烘托人物的心情(可以填:喜悦、愉快、欢乐、兴奋、平静、紧张、痛苦、悲凉、失落)(3)衬托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性格(可以填:纯洁、乐观、宽容、高洁、正直、豁达、善良、自私、阴险、奸诈、刻薄、粗俗、暴躁)(4)暗示某种意义,突出中心。
a、暗示故事结局是。
(美好的,圆满的,悲惨的)。
b、暗示社会生活是。
(美好的、幸福的、安定的、动荡的)。
c、暗示人物的命运是。
(悲惨的、人生道路充满坎坷的)(5)点明时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交代天气条件)(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蝶之生》)(6)交代故事起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的故事情节作铺垫)(如:《唐家寺的伞》。
(7)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活动的场景),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8)交代工作环境,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如:《那山·那狗·那人》(9)开篇写景,情景交融,由眼前的景物引起下文的回忆。
(倒叙的文章,如:《故乡的蓉树》《风筝》)(10)开篇写景,为后文的故事设置背景。
(如:《逃跑的火焰》《蝶之生》)(1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2)以景写人,用__ _ _(景)映衬人的___ __(精神品质),突出人物的形象(心理)。
(如:《宛如英雄》中“他的双手骤然在空中抓握成拳,一绺白发披到额前。
……午后的阳光映着老人的白发,他就像一位遥望天际的向导。
”——划线句以景写人,用午后的阳光映衬人的老人的白发,突出他不同寻常的形象。
)注意:每处景物描写,分析出2——3种作用来即可,考虑的顺序由前至后。
中考记叙文真题讲析3:我们跟着月亮走吧(含答案)
• ①母亲在月光下教育哥哥:②我和母亲在月光下给父亲送饭。
审题与判断题型
• 2.请赏析第①段加点词语的妙处。(2分) • 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
切。
题型:词语的鉴赏
题型及做题方法
• 2.请赏析第①段加点词语的妙处。(2分) • 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
了……感情。 • 答案: • 运用比喻,将木棉花比作火焰,比作跳动的火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棉花
火红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
规范答案
• 3.请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2分) • 一缕一缕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
• 比喻句的赏析: • 格式:运用比喻修辞,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内容/特点),表达了……感情。
预读文本
答题方法提示:
• 首先要有文体意识。 • 一、审题并判断题型; • 二、考虑该题型应采用的做题方法; • 三、结合内容,规范作答。
审题与判断题型
• 1.文章围绕母亲的“月光疗法”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
题型:概括内容
概括一件事
√ 概括多件事
补全情节
分析情感变化的Βιβλιοθήκη 程题型及做题方法题型:半开放性试题——文章的主旨
(1)原文寻找:记叙文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常起点明中 心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2)自行总结: 表 达 了 …… 情 / 赞 扬 了 …… 品 质 / 讲 明 了 …… 道 理 / 揭 示 了……社会现实(小说)
规范答案
•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 感受。(3分) 题型:半开放性试题——文章的主旨
经典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经典记叙⽂阅读及答案篇⼀:经典记叙⽂阅读及答案篇三:经典记叙⽂阅读及答案1.⼩⽓的⽗亲刘清⼭②⼀枚咸鸭蛋,就是他最好的菜了。
他⼀⼤早把咸鸭蛋磕开个⼝后,早晨吃,中午吃,晚上还吃,⼀根筷⼦在鸭蛋⾥轻盈地拨拉着。
⑤⽗亲并不以为然,他淡定地说:“做⼈哪,该⼩⽓时就得⼩⽓,该⼤⽅时,才能⼤⽅……”⑥其实,我⼼⾥也很清楚,⽗亲的⼩⽓情有可原。
那时我们村是个穷村,⽽我母亲⾝体⼜不好,这让他肩上的负担更加沉重。
但我仍然不能容忍他夏天穿着⼀件满是窟窿的汗衫等等注⼊此类的⾏为。
⑦⼤学学业我是在⽗亲有限的资助和⾃⼰勤⼯俭学中完成的。
毕业后,我回到⾃⼰的家乡,做了⼀名中学教师。
结婚的那⼀天,⽗亲在腰间摸索了好⼀会⼉,把紧握的⼿放在我的⼿间。
⑧在城⾥安家的我,⽇⼦慢慢好起来。
我每个⽉都要回乡下看望双亲。
⽗母在⼀点⼀点地变⽼,就像秋天的树叶在寒风中颤抖。
⑨我的孩⼦感冒,电话中⽆意间告诉了母亲。
第⼆天,⼀⼤早有⼈敲门。
我打开房门,没想到竟然是⽗亲。
⑩“您是怎么来的?”我赶紧把⽗亲拉进屋,递了⼀块⽑⼱给他。
“我,我骑着⼈⼒三轮车来的。
11⽗亲居住的村庄⾥我的住处⾜有⼋⼗多⾥路。
13 “不累,不累,……”15再回家的时候,我忍不住对母亲说:“现在⽇⼦都好过了,您就别让爸那么⼩⽓了!”16母亲的脸⾊变得严肃起来:“别⼈能说你爸⼩⽓,你不能说他!在我们村⾥,你是第⼀个⼤学⽣,你好好想想,当时乡邻都不舍得把钱投到孩⼦的学业上,只有你爸,不舍得吃,不舍得穿,⼀路把你供到了中学、⼤学……你见过这样⼩⽓的⽗亲吗?”17我听得⾯红⽿⾚。
是啊,⽗亲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该⼩⽓时⼩⽓,该⼤⽅时⼤⽅。
《做⼈与处世》2012年第1期1.⽂章第①段作者就写“⽗亲的⼩⽓,在我曾经度过童年、少年时光的村庄是⼩有名⽓的”, 这在全⽂有怎样的作⽤ ?(2 分 ) 3.⽂中第13段划横线的句⼦⽤了省略号,请你根据上下⽂发挥想象,推测⼀下⽗亲可能会说些什么?他为什么会这么说?(4分)5.本⽂主要采⽤了什么⼿法来刻画⽗亲的形象?有什么作⽤?(4分)答案4.①⽤省吃俭⽤的钱把⼉⼦⼀路供到中学、⼤学。
专题03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03:记叙文阅读(三)(五大考点:文章思路记叙人称主旨情感表达方式写作特色)考点11:文学作品阅读之梳理文章思路【考点分析】梳理文章的思路是文学作品阅读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梳理文章思路,要善于分辨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理清文章思路及整体结构。
阅读赏析时,首先要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线索,理清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其次,要弄清情节内在逻辑联系,理解作者情节设计的用心。
好的结构往往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错综复杂而又连贯统一。
梳理文章思路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请根据故事情节,补全相关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在方框内将情节补充完整。
3、纵观全文,“我”的情感(心理)发生了3次变化,请按顺序各用一个词语概括。
4、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完成填空。
【技巧点拨】阅读文章首先要理清文思、分清结构,这样文章的内容和思路也就清晰起来,为接下来更加深入地阅读品析奠定了基础。
答题时,要学会通过对文章语意层次的理解,抓“神”找“线”理清文脉;要关注文中起承转合处的描写,画线切割,还要养成着眼全篇的习惯,前后关联。
一、答题三部曲1.寻找线索、明确线索。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就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找线索的方法:(1)抓标志。
抓住时间标志的词语或地点方位标志的词语,文章线索常常就是以时间为线索或以地点(行踪)为线索。
(2)抓物品。
以物写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线索常常就是这个“物”,就是以“某某物”为线索。
(3)抓事情。
文章中写一件核心的事件,事件的发展过程就是文章的线索。
(4)抓细节。
反复出现的同一个细节(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同一种表情等)这些反复出现的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5)抓情感。
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语句及表达感情词句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2.划出能表示线索的标志性语句。
(1)划出与线索中的人、物、事情发展的时间等有关系的语句;(2)划出能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或对某一事物的认识、看法变化的语句;(3)如果是线索表达不够直白的文章,一时找不出头绪来,可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得到启示,然后再去寻找。
河南2014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3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3
太阳升高了。桥头的母亲抬手看了看表,喊道,孩子们,时间到了,该走啦!两个孩 子依依不舍地站起来,和男子挥手说再见。可是不一会儿,两个孩子再次飞奔而来, 每人给男子手里放了一张纸币。女孩说,妈妈说了,谢谢你陪我们玩得那么开心!男 孩说,谢谢你让我们有这样快乐的早晨! 谢谢你们,我也非常快乐。坐在地上的男子扒着栏杆摇晃着站起来,他伛偻着身子, 不停地挥手,谢谢,谢谢,告诉你妈妈,这是我来到这个城市最快乐的一天!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3
3. 从“话还没说完,女孩伸出细小的胳膊,绕住男子的脖子,男子犹豫了一下, 紧紧地抱住了女孩。随即,男孩也扑过去,三个人拥抱在一起。”这句话中找出几 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示例一:“绕住”“扑”等词语具体细致地展现了两个孩子拥 抱男子的感人情景,突出了孩子们的纯真善良。示例二:“犹豫”“紧紧”等词语 细腻地表现了男子内心的波动,写出了孩子的纯真善良带给男子的感动。(言之成 理即可。写出细节的词语,1分;具体分析,2分。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回答时要紧紧结合题目的要求,找出细节描写 的词语,可以是两个小孩子的动作,也可以是男子的动作。同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 做具体的分析,在品析中体会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心理感受。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3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三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3
备考满分挑战 聚焦河南中招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3
(2012年河南8到12题16分),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桥在水上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许多座桥,桥总是架在水上。
星期天清晨,一片宁静。我站在一座桥上看风景。 桥上没有行人,桥中央的栏杆旁躺着个男子。这几天,我每天从桥上走过,总能看见他 蜷缩在这里。 一辆红色小轿车出现在桥头边。车门开了,两个孩子从车里跑了出来,后面是一位中年 妇女。男孩六岁模样,女孩小一些。孩子们朝桥上跑来,女人站在桥头观望。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3篇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3篇一、概括内容要素归纳法(抓住“二主要”:人+事)(2)做了什么事或怎么了(3)补充起因、结果、时间、地点(有必要交待哪个便交待哪个)要求:语言简洁。
可以用反推文章内容的方法检验正确与否。
答案模式:××人+为了××目的(在××情况下)+××时间××地点+做了××事+结果二、明确中心(1)看标题(2)看首尾(3)看议论、抒情句三、记叙的线索(1)时间(2)行踪(3)人物(4)物件(5)事件(6)情感变化(7)见闻和感受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一些词语或一些事物;抒情议论句出现的关键语句。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模式: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四、分析词的含义和作用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五、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一些最突出、最重要的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顺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使行文曲折,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突出中心;内容集中,对比鲜明;(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待了……,使叙述更加充分,内容更充实;为下文的……做铺垫。
插叙和倒叙的区别:(1)把中心事件的结局或一些重要情节提到前边来,然后再顺着中心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是倒叙。
这种写法是先倒叙,后顺叙。
如果全文的结构是顺叙,中间插入了另一件事,显然它也可能是以前发生的事,但在全篇中仅是一个片段,而不是全文的中心事件,那么插入的这段事情就是插叙部分。
记叙文阅读三——文章词语含义
记叙文阅读三——文章词语含义记叙文阅读三——理解文章词语含义(1) 一、题库大搜集(一)一般位置词语含义1(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文章中加点词语出现两次,每一次各有什么含义。
(二)特殊位置词语含义:请你分析文章题目的含义。
(三)词语表达效果1(体会加点词语在文章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体会加点词语有怎么样的表达效果。
3(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妙处。
二、做题方法(一)一般位置词语含义1.公式:本义 +语境义2.例: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诡诈不可信+表现了孩子们的聪明和机灵3、练习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层层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地穿梭不停;超市里的霓虹灯在黑白电视机里闪着刺眼的白光,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呀。
我年少的心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市人呢,我想,如果父亲是城市人多好,那我也就是城市人了。
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旅游帽,洋气十足。
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就借住在我家。
有一天早上,她要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
我缠着要和她一起出去,于是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
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意思。
”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了,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她说:在四川的一座大山里,有一个小女孩,,,岁那年,母亲病逝;,,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
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公里外的学校上学。
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上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钱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
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可她一共贷了,,,,多元的助学贷款……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
中考记叙文阅读及答案10篇
中考记叙文阅读及答案10篇例【一】(2020·黑龙江绥化)阅读《鹅毛压得父亲喘》,完成下面小题。
①每到冬季,父亲都要去收鹅毛,此时乡下的养鹅人,都会把鹅毛拔下来卖钱。
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屯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
②天一黑,我就跟姐姐站在村口的冷风中,等待父亲的归来。
有一年,父亲身体特别弱,“鹅毛担子”一上肩,就大口大口地又喘又咳,为此每次看到父亲,姐姐便会飞快地跑过去,接过他的担子,父亲便如释重负,一下轻松很多。
年幼的我很是不懂,那鹅毛担子,分明很轻盈,我曾挑过几次,看似鼓囊囊的两麻袋,其实一点都不重,轻如鸿毛呀,可为何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压得他直喘呢?③晚饭后,父亲拨亮带玻璃罩的油灯,借着灯光,将收来的鹅毛,全部摊放在屋内,然后打开家里的所有门,让阵阵萧萧北风穿屋而过——他要一边拨弄,一边利用那又冷又硬的北风,将鹅毛中最轻,最软,也是最值钱,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
④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外飘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
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形单影只地被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地裹挟着,碰触着,吞没着……?他从不让我和姐姐帮忙,而让我们去学习。
⑤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我从不知其因。
我更不明白,为何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⑥母亲白天上工,晚上还要给有钱人做羽绒鞋,好赚些手工费,供我和姐姐读书,父亲分拣出的鹅绒,正是她做鞋时所需的填充保暖材料。
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羽绒鞋暖和得很,极受镇上的居民欢迎,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订做羽绒鞋的人很多,母亲要整宿地去做,天快亮时才能和衣躺会儿。
⑦更糟的是,我家的泥墙草屋,也在那年的一场暴雪中坍塌了,一家只能住进一间四面都漏风的草棚里。
晚上归来,母亲仍要在草棚里做鞋,父亲分过鹅绒后,还得去垒房子——取来半干半湿的田泥,赤脚将它们一脚脚地踩熟,踩得有黏性和劲道,之后再用它们去垒墙。
张阳中考记叙文阅读精编及答案之三
张阳中考记叙文阅读精编及答案之三别骂香蕉1有天下班回到家,儿子把我拉到玻璃餐桌旁,桌上摆着两只香蕉,颜色、个头○都相差无几,像孪生兄弟。
我猜测儿子的意思是,让我把香蕉吃掉;但他说的话却吓了我一跳,他说:“爸爸,你挑一个香蕉骂一顿!”2为什么要骂香蕉?试想一个刚下班风尘仆仆的中年男人,○来到家手还未来得及洗一把,就冲着一只香蕉开骂,这事传出去准会被人当作神经不正常。
所以,我觉得儿子出的这个主意也够馊的,但接下来他的一番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3儿子的确是想拿我做一个实验,○据他说,两只香蕉摆在一起,如果你挑一只冲它大骂30分钟的话,它会比另外一只没挨骂的率先皮肤黑掉,扒开吃它的话,味道也会不如另外没挨骂的那只。
骂它什么呢?总不至于将“无耻、混蛋”之类的词汇加注于它身上吧,想想一只香蕉也不容易,想想人家自热带不远千里而来,而且要被人类剥皮果腹,命运就够多舛的了,临死之前再挨顿臭骂,就算是香蕉,也会“死不瞑目”的。
4骂一只香蕉,无非说它样子难看、身材不挺拔、皮肤没光泽之类……可是,可○是,这些和香蕉有啥关系?但据说,有人真的做过这样的实验,被骂的那只香蕉果然率先“衰老”下去,而且口感发涩。
我不相信这样的试验有科学依据,如果非要做一1次实验的话,我宁愿夸奖一只香蕉,对它说一番赞美的言词,然后检验一下被赞美的那只香蕉,是否会更饱满和可口一些。
5后来读了一本书,一个日本人写的,名字叫《水知道答案》。
据说这是一本和○《时间简史》一样,是本神奇的科普读物。
我读到它的时候,它已经在很多国家畅销数年了。
这本书的内容,初看上去和骂香蕉一样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更离谱。
它写的是,作者通过拍摄水结晶,发现了这样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当水听到“爱”或..“感谢”,包括美好的音乐,都会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或者与乐曲风格相对应的浪漫、忧伤、明媚的样子出来,而如果被骂作“混蛋”,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
6这太神奇了!○而作者通过实验室拍摄的水结晶图片,似乎也在证实这个实验的真实性。
记叙文阅读专题24篇(含答案)
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共24篇)目录1.栅栏两边苹果甜 (2)2.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4)3.木刻猴子(林文义) (6)4.石崖上的枣树(刘成章) (9)5.雪白(王开岭) (11)6.家徽(余华) (13)7.消失的故乡(谢冕) (15)8.寻找(马德) (17)9.地铁客的风格(毕淑敏) (19)10.微尘远,山花近(秦锦屏) (22)11.老师! 老师!(阎连科) (25)12.继父(张亚凌) (27)13.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29)14.燃烧的木棉(梁惠娣) (31)15.《汉字书法之美》自序(蒋勋) (33)16.守候一株水仙(朱钟洋) (35)17.那些乡间的事物(贾维秀) (38)18.素颜如雪 (40)19.奇怪的西方记者(邓笛) (42)20.雕花烟斗(冯骥才) (44)21.炸豆(阿慧) (46)22.乡村一树寂寞红(杜忠书) (48)23.老汪栗子(明前茶) (50)24.杏荫井台(杨闻宇) (52)1栅栏两边苹果甜①艾尔和胡安住在普韦布洛村村口两幢并排的房子里,尽管他们的房子十分相似,但艾尔家的庭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苹果树,而胡安家却没有。
在艾尔看来,除了家人和好脾气,胡安拥有的东西很少。
②春天,苹果树蓬蓬勃勃地开出满树的粉色花朵;秋天,苹果树的枝头缀满红艳、甜美的果实。
这时,艾尔每天都会对着苹果树吹嘘一番:“我的苹果树开出的花最美丽,结出的果实最甜美,这使我成为普韦布洛村最棒、最幸福的人!”“那的确是棵很美的苹果树。
”胡安赞同地说,“你也让我们一同欣赏它的美丽,我感觉很开心。
”听到别人也从他的苹果树上获取益处,艾尔的幸福减少了一大半。
他越想越不高兴,为了独享苹果树恩赐的幸福,他悄悄地建造了一道高高的栅栏。
③尽管如此,有一年春天,艾尔还是沮丧地看到,苹果树的一根枝条已悄悄伸进了邻居家的庭院。
艾尔想:“我不能剪掉它,秋天它还会结出很多的苹果呢。
记叙文阅读练习(10篇,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训练10篇(一)行者⑴他总是深夜来访。
⑵我打量着这个行者――现在叫探险家。
我打量着这个从外貌到内心都与众不同的能人,这个异人。
我甚至心里有一种怀疑,是不是行者武松乘夜从蜈蚣岭突然来到了我的面前?⑶他的长发是武松式的长发,而不是现代派艺术家的长发。
他的这种长发,是一绺一绺的,不卷曲,无光泽,没有修饰美化的痕迹,披散在胸前、肩头,似乎没有梳开,像一股股粘住的绳子,蒙着汗尘。
他有一副经常垂下的眼皮和一个苍老的、多皱的、会做出各种表情反应的额头。
他说话的声音很小。
更多的时候,他是用额头上的反应来回答你。
⑷他是一个极古怪的人,貌古而神怪。
你无法看清他有多少岁,皱纹和活力、奇异的装束和强健的体魄在他身上交织着。
⑸他把自己从城市的人群中放逐出去,整整九年了。
⑹在两年多的岁月里,他用他的脚掌和心灵抚摸了一遍长城,从头至尾。
最后他留下这样一句真实感受,他说:“从我踏上寻找长城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再也不会找到家门了。
”⑺他还用76天时间牵了十几峰骆驼,独自纵穿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那是怎样的76天,他没有详细去说,他仅仅讲了一个细节。
当他最终走出沙漠时,他在沙丘上发现了一个烟头,他捡起来,放在鼻子上嗅着。
“我终于又闻到了人味儿!”他说,然后他划了一根火柴,点着这半支香烟,他吸到了另一个不知名姓的生命留在这上面的气味。
⑻行者为自己设计了18次行动,准备了43个目标。
他的这些目标任选几个刻在下面,都会令人感到强大的挑战性――长城丝绸之路黄土高原、神农架罗布泊喜马拉雅山、墨脱各拉丹东雪山、玉珠峰……⑼还有五大沙漠:巴丹吉林、毛乌素、腾格里、塔克拉玛、千古尔班通古特。
⑽一个人,在今天这样追求享乐、艳羡豪华的人世间,却给自己的生命摆出这样一系列豪迈、阔大的目标,他追求这样的“享乐”,艳羡这样的一类大自然的“豪华”,应该算得上是一位行者了。
⑾行者说:“给我十次生命,一百次生命,我做过的都不算什么。
对于宇宙来说,我们不算什么。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三)记叙线索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上了初中,如果要问语文试卷最难的是什么,就是阅读理解如何拿到高分。
阅读理解分数比值大,并且难以踩中拿分点。
那么有没有一些实用答题技巧呢?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几个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1)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1)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信息提炼要准确,表达的语言要精练信息的提炼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作答质量的高低。
这就要善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
这涉及到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有分清思路的能力,其次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再次是概括表达的能力。
能否精练地表达出来,反映出考生是否准确地筛选整合出了信息。
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答题,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因为很多时候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
目标:1.了解记叙文线索的概念、分类、作用、判断线索的方法;2.总结答题技巧。
3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初中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初中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专题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考点解读】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
●考点1:分析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xx人物形象。
2、请结合全文探究xx是个什么样的人?3、文中xx给你留下的最深形象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角度。
看题干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分析。
看是性格还是形象。
“形象”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
答形象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
2、联系文章内容,明确答题区域,筛选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精神品质)。
3、根据分析,分条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答题格式:1、他做了……事,表现了他……性格(品质)。
2、通过……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品质)。
◎例题示范从作者对阿长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七下《阿长与〈山海经)》)【分析】本题要求概括阿长的性格特点。
联系文章内容,明确答题区域,筛选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精神品质)。
本题可以从作者与阿长的交往中,抓住事件、对阿长的描写、对阿长的评价等分析人物形象:①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阿长地位卑微、身世不幸:②对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睡相粗俗、过年规矩等的描写中,表现阿长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等;③从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表现阿长纯朴善良、仁厚慈爱。
【答案】从作者对阿长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
●考点2:揣摩人物心理◎常见题型1.给“ⅹⅹ”情节配一段内心独白。
(50字左右)2. 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ⅹ段画线句子,发挥想象,将“ⅹⅹ”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
(60字以内)3.通过“ⅹⅹ”揣摩人物心理。
热点03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2023年中考语文专练
记叙文阅读(一)整体把握(一)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去除开头的结尾部分,也是顺叙。
)作用:文章先介绍事情的……结果,再介绍……,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这件事不可写长,否则是喧宾夺主;这件事要和中心有关,否则是旁逸斜出。
往往文章出题第几段属于哪种记叙的顺序,很肯定地判断是插叙。
)作用:◆(1)补充交代了(故事的背景)……;(2)衬托主要人物(性格、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3)突出文章主旨,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4)使结构更加紧凑;(5)结构方面作用,可考虑铺垫(为下文故事内容作铺垫)、对比、衬托、照应……(二)标题:1.标题的含义有两种:(1)浅层含义:字面意义(与文章的情节相关)(2)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与文章的中心主旨相关)2.标题的作用有六种:(1)贯穿全文的线索;(2)透露情感主旨,点明主题,统领全文;(3)表明写作对象;(4)关联主要情节;(5)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注:写作文时如果标题运用了比喻手法,作文内容往往侧重于比喻含义的书写。
(三)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运用了……的修辞,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情感/主旨(比喻的表达效果要落实到情感上。
)2.拟人: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物人格化。
+情感/主旨3.夸张:突出强调了……+情感/主旨4.排比: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 +情感/主旨5.设问:引人注意与思考,引出下文。
+情感/主旨6. 反问:加强语气,态度鲜明,突出强调了……+情感/主旨(四)人物描写(1)肖像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小学六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六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母亲的唠叨宋向阳春生三岁那年,父亲就出车祸走了。
在他的记忆里,只要和母亲在一起,总会听到她没完没了的唠叨。
母亲唠叨的时候,春生是不能走神的。
否则,母亲会叉着腰,用手点着他的脑门喊道:你拿我的话当耳旁风吗?在母亲的唠叨声里,春生长成了大小伙子,毕业后被分配到镇上做教师。
去学校报到那天,母亲老早就起来了,把他的衣服熨得平平展展。
过了一阵,母亲将饭端上桌子,见他还没穿衣服,便开始唠叨:起来啦,捂在被窝里想孵鸡仔咋着?往后你要带一群娃子上进呢,这样懒咋行?我说话呢,你明白没?春生赶忙爬了起来,嘴里答应着:妈,我知道了。
母亲坐在他的跟前,瞪着眼睛问他:你知道啥?成天吊儿郎当的,你知道啥?当老师可是天大的事,误人子弟哪行?人家爹妈把孩子交给你,你就要像对自己孩子一样。
春生一边穿衣服,一边大声地答应:妈,您放心吧。
春生吃完饭刚要走,又被母亲叫住了。
她猫下身子,把儿子左脚运动鞋带重新系了一遍,嘴里还说:看看你,鞋带系得松松垮垮,没一会儿就得开了,踩在脚下让人看了多不好,头一天上班,要给人留下好印象啊。
春生看着母亲头上又添了几缕白发,心里突然酸酸的。
春生结婚后,搬迸了学校的教师住宿楼。
只要一有机会,母亲的唠叨依然不折不扣地进行着。
这天,因为一件小事,春生和妻子发生了争吵。
回到老家,他一声不响地坐在炕头,脸上仿佛结了霜。
母亲皱了皱眉,盯着他的眼睛说:儿啊,跟你的媳妇闹意见了?春生说:吵了几句,没啥大不了的。
母亲拿了把凳子坐在他的对面,喝道:好日子过够了?人家萍子哪儿对不起你呀?春生道:妈,您别生气,我们没事儿。
母亲从他小时候一直说到结婚,语气慷慨激昂。
吐沫星子飞到了春生脸上,他却没敢去擦,时不时还要点点头。
即使这样,母亲仍然提醒他:我的话你要不进脑子,纯粹找打。
说完便伸过手来。
春生侧过脸,把耳朵对准了母亲。
第11讲 记叙文3——情节作用 记叙顺序 插叙作用 人称作用-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十一讲记叙文阅读(三)情节作用记叙顺序插叙作用人称及其作用一、情节作用二、记叙顺序及其作用记叙顺序主要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顺叙(1)顺叙的定义: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叙述,使文章条理清楚。
(2)顺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倒叙(1)倒叙的定义: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同一件事情)。
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2)倒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插叙(1)插叙的定义:(另外一件事情)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补充、铺垫、照应、说明,使情节有起伏,人物形象更丰富,内容更充实。
阅读时应特别注意交代起讫点的关键语句,或起过渡作用的语句。
(2)插叙的作用:三、人称及其作用1.第三人称(1)第三人称的定义:以“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的身份,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2)第三人称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第一人称:(1)第一人称的定义: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经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三)第二人称:(全文或某一句话)(1)第二人称的定义:用“你”或“你们”来叙述,常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文章中,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部分地出现,将第三人称变换为第二人称,用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
(1)第二人称的作用:谁敢动我的杨树蔡楠①白杨树替自己准备好了一口棺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
第三课时对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
教学目的:
能够应对中考记叙文阅读对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
教学过程:
一、明确考查内容
(一)考查写了什么——
1、对段落大意的理解
2、对主要内容或情节的理解
(二)考查为什么写——对主题或中心思想的理解
(三)考查怎么去写——对写作思路的理解
二、明确写作思路
(一)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二)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三)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三、中考链接
(一)阅读2010年山西省中考记叙文阅读《我们一样爱他们》,完成:第1题: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10字以内)
第6题:在小说情节展开过程中,年轻人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从选文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有点尴尬→()→()→笑了→()→满怀歉意
【答案示例——第1题:年轻人(抓阄)资助贫困生;第6题:慌乱、沉默、坚定】
【答题思路:审读题干+理清思路+紧扣文本。
】
(二)阅读2009年山西省中考记叙文阅读《溃散的黑暗》,完成:
第2题:在盲姑娘一步步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的情感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盲姑娘准备把书译成盲文,我“报之一笑”;盲文《人生遐想》出版,我对她“”;,我“为她捏一把汗”;她设法设计,我“。
”
【答案示例:刮目相看;盲姑娘孤身一人异域求学;供中国盲人使用的电脑软件;丝毫不怀疑】
【答题思路:审读题干+理清思路+紧扣文本】
(三)阅读2008年山西省中考记叙文阅读《8分23秒的震撼》,完成:第2题:阅读第④段,说说小牛遇到了怎样的危险
【答案示例:1、小牛被一只狮子扑进河里,几只狮子一起咬住它;2、小牛被一条巨鳄牢牢咬住尾巴,群狮与巨鳄争夺撕扯它。
】
【答题思路:锁定目标+规范语言+分点作答】
四、归纳解题技巧
细审题干、理清层次、紧扣文本、规范语言、分点作答
五、真题检测
《中考进行时》
67页《为爱挺直》第1、2、3题
59页《心灵折旧费》第1题
60页《一双脚上的修养》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