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 月经过少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赵绍琴临证400法》妇科证治·月经过少(三法)】64
【《赵绍琴临证400法》妇科证治·月经过少(三法)】64 月经过少(三法)
(一)养血益气以治其本,补心安神治在心脾
血海不足,经事量少,色淡且稀,面色不荣,头昏且胀,心悸而夜不成寐。
用养血益气方法。
当归10克熟地1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白术10克太子参10克阿胶10克(烊化)桂圆肉30克
加减法:
若血虚心悸不安时,加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料豆衣10克、炒枣仁10克。
若中阳不足,胃纳不佳时,加党参10克、炙甘草10克、黄芪10克、陈皮6克、半夏10克。
(二)补益肝肾治在下元,养血和营从本治疗
肾虚下元不足,经血衰少,血色淡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暗红,脉沉细。
可用补益肝肾方法。
当归10克熟地10克山药10克补骨脂10克桑寄生15克仙灵脾10克杜仲10克山萸肉3克
加减法:
若下元虚寒,下肢逆冷时,加仙茅10克、淡附片3克、吴萸4克、肉桂粉1.5克(冲)。
病势好转之后,改用丸剂,或做膏滋药,每服1~2匙(参阅附篇“膏滋药方配制方法”)。
(三)疏气机以通其络,调八脉活血祛瘀
气血郁结,胞络受阻,月经衰少,色紫有块,少腹胀痛,舌质暗红,脉沉弦涩。
用行气活血通络方法。
旋覆花10克(包)元胡粉1克(冲)当归10克没药3克刘寄奴10克炮姜1.5克炒官桂1.5克桑枝30克
加减法:
若气滞甚者,方中加用苏梗10克、香附10克、木香3克,或用片姜黄6克、白檀香3克、紫降香3克、丝瓜络10克。
对血行滞涩者,也要根据热郁、气滞、寒凝及冲任失和的情况,从脉、舌、色、症各方面,详细分析,酌情选用相应药物。
试论月经过少的中医治疗方法
明显改善 , 末次月经时间为 1 O 月l 1 日, 月经量较前好转 , 色较红 。守前 方加减用药继续治疗 2 个 月, 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6 讨 论
,
.
全部病例均排 出妊娠 、生殖器 官肿瘤及生殖器结核病 引起 的月经
过少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医认 为 , 引起 月经过少 的原 因虽 然较多 , 但发 病虚多实少 , 以肾 虚为本 , 或禀赋素弱 , 或少年肾气未充 , 或多次人流 、 药流等 , 以致 肾气 不
凌源 , 1 2 2 5 o o )
【 摘 要】 目 的观察 中药人 工周期疗法治疗月经过 少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 中药人 工周期( 经后期 、 经间期 、 经前期 、 月经期) 治疗 本病 1 1 0 例 。结果总有效率 9 3 . 6 4 %。结论本方法对 肾 虚 型月经过 少具有补 肾益精 、 养血调 经的功效。 【 关键词 】 月经过 少; 中药周期疗法; 治疗应 用 【 中图分类号 】 R 7 1 1 . 5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1 6 0 ( 2 0 1  ̄ 0 1 — 0 1 7 6 — 0 1
足, 精血不充 , 冲任血海亏虚 , 经血化源不足而致经行量少 。张 晓丹教授
2 治 疗 方 法 采用 中药人 工周期 疗法 , 经后期 : 滋肾益阴 、 养血填 精 , 药用 : 菟丝
子、 山药 、 茯苓 、 制首 乌、 山萸 肉、 巴戟天、 香附 、 女贞子 、 旱莲草各 1 O g , 熟 地2 0 g , 百合 3 0 g , 肉桂 3 g , 炙草 6 g ; 经间期 : 滋肾补 阳、 调气活血 , 药用 :
妇科 月经过少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月经过少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版)。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
2.西医诊断:参照《妇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二版》(丁曼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9年)(1)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减少或经期缩短或二者合并存在。
(2)经妇科检查、妇科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及MRI(垂体)等检查无异常。
(3)性激素检查显示正常或异常。
3.月经量估计标准:月经量估计根据月经失血图法计算。
(二)证候诊断1.肝肾不足证:经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性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
2.肾虚血瘀证:经量少,色紫黯,质稠,有血块,小腹痛,块下痛减,腰膝酸软,足跟痛,头晕耳鸣,舌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弦或涩。
3.肾虚痰湿证:经量少,色淡红或淡黯,质粘腻如痰,带多粘腻,胸闷呕恶,形体肥胖,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腻,脉沉或滑。
4.肾虚肝郁证:经量少,色黯红,有血块,乳房胀痛,胸胁胀痛,时叹息,少腹胀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白,脉弦或沉弦。
5.气血不足证:经量少,色淡红,质稀,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伴小腹空坠,头晕眼花,食少、纳差,舌淡苔白、脉细弱。
6.胃热津亏证:经量少,色鲜红,质粘稠,口干舌燥,知饥不欲食,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有裂纹,少苔或剥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肾不足证治法:滋补肝肾,养血调经。
推荐方药:①左归丸合一贯煎加减。
山药、生地、山茱萸、北沙参、枸杞、牛膝、当归、石斛、龟板胶、鹿角胶、菟丝子等。
②归肾丸加减。
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等。
月经减少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主诉:月经量减少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诉半年前感冒后出现月经量过少,色淡,质稀,周期正常,伴有头晕眼花,心悸气短,日服中成药乌鸡白凤丸后无明显改善,贫血貌,体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既往史:无三高,无输血史,无传染病。
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证属血虚证治疗:悬灸穴位:第一天:关元,神阙,内关,各穴灸15分钟第二天:膻中,涌泉,三阴交各穴灸15分钟每日加灸八髎穴10分钟,循环灸2个月,灸7天停2天。
病例2主诉:经行量少1年余。
现病史:患者1年前刨宫产第二胎后,出现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常感胸闷,呕吐,带下量多,黏腻,自行服中成药少腹逐瘀丸,症状稍有好装,停药复发,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滑。
既往史:既往剖宫产1次。
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证属痰浊证治疗:悬灸取穴:第一日:丰隆,解溪,命门,各穴灸10分钟第二日:关元,三阴交,膻中,各穴就20分钟每日加灸神阙穴10分钟。
循环灸一个月,每灸7天停1天,灸2个月经量正常。
病例3主诉:月经量少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诉近半年以来出现经量偏少,经色淡黯,经期尚正常,头晕耳鸣,经期腰骶酸痛,夜尿多,面容憔悴,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既往史:身体状况可,无传染病史,无三高。
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证属肾虚证治疗:悬灸穴位:第一日:命门,神阙,八髎穴,各穴灸10分钟第二日:三阴交,关元,涌泉,大椎,各穴灸20分钟循环灸:灸10日停2日,连续灸3个月,诉经量已正常,经期无明显不适。
头晕耳鸣症状消失。
病例4主诉:经血量少6月余。
现病史:患者6个月前因小产后出现月经量少,色暗红,有血块,伴有经期乳房胀痛,小腹胀痛不适,自行于药店购买益母草颗粒,服药后效果不明显。
观其面色晦暗,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既往史:剖腹产一子,人工流产一次,无其他遗传病。
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证属血瘀证治疗:悬灸取穴:第一天:关元,太冲,膻中,大椎,各穴灸10分钟主诉:月经量少3年余。
妇科月经过少疾病的诊治
妇科月经过少疾病的诊治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
古籍有称“经水涩少”“经水少”“经量过少”。
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m1为月经过少。
本病一般周期尚正常,但有时也与周期异常并见,如先期伴量少,后期伴量少,后者往往为闭经的前驱症状。
西医学中子宫发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及计划生育手术后导致的月经过少可参照本病治疗。
月经过少早在晋代王叔和《脉经•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中有“经水少”的记载,认为其病机为“亡其津液二金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以“四物四两加熟地黄、当归各一两“,治疗“妇人经水少血色和者”。
明代万全《万氏妇人科•调经章》根据体质虚实,提出“瘦人经水来少者,责其血虚少也,四物人参汤主之”,“肥人经水来少者,责其痰碍经隧也,用二陈加苜归汤主之。
”李梃《医学入门•妇人门》认为因寒因热均可导致月经过少,处理也有差别,如“来少色和者,四物汤。
点滴欲闭,潮烦脉数者,四物汤去茸、地,加泽兰叶三倍,甘草少许……内寒血涩来少……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牡丹皮、葵花”。
《证治准绳•女科•调经门》指出:“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虚则补之,涩则濡之”。
以上诸家论述,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丰富了月经过少的内容。
【病因病机】本病发病机理有虚有实。
虚者多因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内生,痰瘀阻滞冲任血海,血行不畅发为月经过少。
临床以肾虚、血虚、血瘀、痰湿为多见。
1肾虚禀赋素弱或少年肾气未充,或房劳伤肾,以致肾气不足,精血不充,冲任血海亏虚,经血化源不足以致经行量少。
2.血虚素体血虚,或久病伤血,营血亏虚,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脾虚化源不足,冲任血海不充,遂致月经量少。
3,血瘀感受寒邪,寒客胞宫,血为寒凝;或素多忧郁,气郁血滞,均使冲任受阻,血行不畅,经血受阻致经行量少。
4.痰湿素多痰湿,或脾失健运,湿聚成痰,痰阻冲任,血不畅行而经行量少。
医案:“月经量少”的中医治疗
医案:“月经量少”的中医治疗医案月经量少患者:裘某,女,28岁,2017年12月5日初诊。
刻诊:月经量少已有1年多了,每次2~3日就结束了,不孕。
头痛,眠差,梦多,腰痛。
饮食二便尚可,脉滑微数,舌淡红苔薄。
辨证:血亏肾虚,心肾不交。
处方:当归补血汤合四物汤加减。
生黄芪45g 当归25g 川芎30g 白芍30g 熟地黄45g 杜仲30g 续断30g 菟丝子30g 鸡血藤15g 陈皮10g 细辛3g 生麻黄6g 香附子10g 甜叶菊1g 生姜6片大枣3枚7剂。
水煎服,每日3次。
12月21日复诊,头痛和腰痛已愈,月经未来,仍然梦多,脉浮滑,舌淡苔白。
调方:生黄芪45g 当归25g 川芎10g 白芍15g 熟地黄45g 杜仲30g 益母草30g 菟丝子30g 鸡血藤30g 陈皮10g 细辛3g 生麻黄6g 香附子15g 白术15g 甜叶菊2g 生姜10片大枣3枚7剂。
水煎服,每日3次。
之后,患者反馈,月经已来,量比以往略多。
梦少了。
继续调整。
——古道瘦马医案古道瘦马按:一诊血虚肾亏故用重剂峻补,生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杜仲、续断、菟丝子,兼活血通瘀。
川芎、白芍重用治头痛;二诊时头痛已愈,所以减量,腰痛消失去续断,继续加益母草补肾生精,增强雌激素水平,所以月经量有所增加。
两诊已经达到效果,效不更方,继续。
徐飞按:此病患头痛,眠差多梦,月经稀少分明一派厥阴血亏之症。
厥阴肝经循阴器抵小腹,过胸胁入巅顶。
肝血充足则能上行生乳,下行生经,肝血一虚则下难生经。
肝又藏魂,肝血不足则魂不收藏,徒生焦躁,自然失眠多梦。
肝血一燥,龙雷之火自然上冲巅顶而痛。
四物汤为养肝之神品,当归汤又补血之圣剂,合而用之如滂沱之滋,大润肝木之燥。
肝为将军之官其性最急,血燥既久易化生郁结,故以香附,陈皮开郁。
经云“诸气膹郁,皆属于肺”,以麻黄,细辛宣扬肺气,则肝郁更易散也。
病患又有腰痛之楚,选药杜仲,续断,菟丝之类既能补肾强腰镇痛,又可增添雌激素以助化经。
月经量少的中医治疗
月经量少的治疗月经量少(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均称为“月经过少”。
属月经病。
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常伴体重增加。
该病发生于青春期和育龄期者可发展为闭经,发生于更年期者则往往进入绝经。
病因病理月经量少是指月经来潮时经量较正常人为少,多因血虚、气滞、血瘀、寒凝血脉、痰阻等原因所致。
月经过少的病因病理有虚有实,虚者多因素体虚弱,大病、久病、失血或饮食劳倦伤脾,或房劳伤肾,而使血海亏虚,经量减少;实者多由瘀血停,或痰湿壅滞,经脉阻滞,血行不畅,经血减少。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也少者,称为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
一般认为经量少于30毫升,即为月经过少。
本病常为闭经的前驱表现。
月经过少可与周期异常并见,如经期量少或后期量少。
如属口服避孕药或肌注避孕针而导致月经过少,则应停药,并可参照本病论治。
月经过少的诊断,一般是指连续发生二次以上。
如一贯正常的,突然过少者,应注意是否受孕早期的先兆流产,或异位妊娠所表现的少量阴道出血,必须进一步做有关检查以鉴别。
常见原因:1、过度节食的女性会发生月经量少。
2、作息无度的女性容易发生月经量少,因为女性在经期受寒冷刺激,会使盆腔的血管过分抽缩,就会出现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的症状。
3、生闷气或遇到刺激和心理创伤,都容易导致少女月经量少。
月经少还可能有以下原因:常见的是分泌原因,如各种激素分泌异常或不排卵等;另外可能是子宫膜本身的原因,如子宫膜结核引起膜病变或人工流产、刮宫引起子宫膜薄、先天性子宫小等。
辨证分型基本类型本病临床分血虚、肾虚、血瘀和痰湿四型。
血虚: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头晕眼花,心悸无力,面色萎黄、下腹空坠。
舌质淡,脉细。
肾虚:经少色淡,腰酸膝软,足跟痛,头晕耳鸣,尿频。
舌淡,脉沉细无力。
血瘀:经少色紫,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
舌紫暗,脉涩。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月经过少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月经过少(草案)1 范围本《指南》修订了月经过少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月经过少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修订》。
月经过少 hypomenorrhea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不足30ml,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
月经过少亦称为“经量过少”、“经水涩少”、“经水少”。
3 诊断3.1 诊断要点3.1.1 病史[1,2]人工或药物流产史;宫腔手术史;口服避孕药史;结核病及其患者接触史;过度减肥史;工作压力大或精神过度紧张;肥胖;过度运动;宫内节育环史。
3.1.2 症状[3]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减少,行经时间缩短,甚至点滴即净;月经色淡红或暗红。
3.1.3 体征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及排除妊娠等[4]。
3.1.4 辅助检查[2,5,6,7]3.1.4.1 B型超声检查了解子宫情况。
3.1.4.2 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测定E2、P、FSH、LH、PRL、T、甲状腺功能(FT3、FT4、TSH)以了解生殖内分泌功能。
3.1.4.3 妊娠试验排除妊娠。
3.1.4.4 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有无黏连、子宫内膜厚度与形态等。
3.2 鉴别诊断[5,8]3.2.1 胎漏有停经史,阴道少量流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或小腹下坠,妊娠试验阳性。
3.2.2 异位妊娠妊娠后常有不规则少量阴道流血,可伴有腹痛。
血β-HCG测定及B型超声检查可助鉴别。
3.2.3 激经受孕初期仍按月行经,经量少于既往,无其他症状,又无损于胎儿,待胎儿渐长,其经自停,妊娠试验阳性。
4 辨证4.1 辨证要点[5,8]根据月经的色、质、周期及有无腹痛,结合全身症状、舌脉辨其虚实。
4.2 证候[5,8,9]4.2.1 肾虚证[10,11,12]经量渐少,甚至点滴即净,色淡暗,质稀薄;面色晦暗或有暗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质淡,舌苔薄,脉沉弱。
第六节月经过少方
第六节月经过少方一、西药治疗子宫发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的治疗,可用小剂量人工周期治疗。
己烯雌酚0.25毫克(或结合雌激素0.3毫克)于月经第5日开始,每晚顿服,连服20日,至服药第16日,每日加用安宫黄体酮10毫克,连用5日,两药同时用完,停药后2~7日月经来潮,于月经第5日开始下一周期治疗,一般连续治疗3个周期。
结核性子宫内膜炎,采取抗结核治疗。
宫腔部分粘连的治疗方法为,分离粘连后施以小剂量人工周期疗法。
二、中药治疗1.营血亏虚经来量少,或点滴而净,色淡,质稀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气短无力,心悸怔忡,皮肤不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滋血汤加减:补血益气,和血调经【组成】党参15克、山药24克、炙黄芪20克、茯苓15克、川芎6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熟地20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经来点滴即净,加枸杞15克、阿胶15克、制首乌15克;兼气短懒言,唇爪色淡,为气血两虚之证,可重用黄芪30克以上,另加白术12克、大枣9克、生姜6克;兼食少便溏者,加陈皮12克,谷芽、麦芽各15克,砂仁9克;兼心悸失眠,为心脾两虚之证,加枣仁15克、龙眼肉12克、茯神10克。
2.肾精亏虚经量素少或渐少,经色黯淡或色鲜红,或伴月经初潮过迟,或伴月经周期延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小腹冷痛,舌淡、苔薄少津,脉沉细。
归肾丸加减:补肾益精,养血调经【组成】菟丝子15克、杜仲15克、枸杞15克、熟地20克、山药24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当归12克。
【加减】经色鲜红,兼见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者,是肾阴不足之证,加玄参20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15克、丹皮10克;月经初潮过迟,经来偏少色淡,为肾阳不足证,加巴戟天10克、淫羊藿12克、鹿角胶10克;夜尿频多者,加益智仁12克、覆盆子15克;兼畏寒肢冷,小腹冷痛者,加肉桂6克、补骨脂12克、乌药10克、小茴香10克。
3.寒凝血瘀经来量少,色紫黯有血块,或伴月经周期延后,少腹冷痛或胀痛,得热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月经过少病中医诊疗方案
月经过少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分型1.肝肾不足证:左归丸合一贯煎加减(山药30g、生地25、山茱萸20、北沙参15、枸杞30、牛膝15、当归12、石斛15、龟板胶18、鹿角胶18、菟丝子20)中成药:六味地黄丸2.肾虚血瘀证: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菟丝子25、杜仲20、枸杞25、山萸肉18、当归15、熟地20、山药30、茯苓18、桃仁10、红花10、白芍18、川芎18)中成药:调经促孕丸3.肾虚痰湿证:寿胎丸合二陈汤加减(菟丝子25、桑寄生20、续断20、巴戟天20、陈皮18、法半夏15、茯苓15、苍术15、薏苡仁12、生山楂12、枳壳15)中成药:五子衍宗丸合二陈丸4.肾虚肝郁证:调冲方加减(仙茅25、仙灵脾20、菟丝子25、川断20、柴胡18、白芍18、当归15、熟地20、鸡血藤25、羌活15、穿山甲9)中成药:逍遥丸5.气血不足证:八珍汤加减(党参30、茯苓20、白术18、熟地25、山药30、菟丝子20、杜仲20、枸杞子20、川断20、鹿角胶20、山茱萸20、当归12、何首乌20)中成药:八珍益母丸6.胃热津亏证:玉女煎加减(石斛20、生地20、知母15、麦冬20、牛膝12、益母草25)二、治疗方案1、耳穴:内分泌、内生殖器、肾、肝、脾、神门、皮质下等。
1周更换2-3次,3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
2、中药外敷:当归20、川芎20、桂枝15、鸡血藤30、泽兰18、薏苡仁20、苍术18、透骨草25、羌活20、巴戟天25随证加减。
敷于下腹部或腰骶部。
QD,每次30分钟,以14天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
若有妊娠要求者经前1周停用。
3、穴位贴敷:三阴交、足三里、子宫、气海、关元、肾俞、命门等;4、经络导平:双子宫(+)=足三里、三阴交(—)。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目录
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15 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19 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23 月经过少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26 胎萎不长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30 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33 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37 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中医诊疗方案(试行)…540
减
减少 1/3
2/3 以上
积分
分
□轻度≤12 分 □中度 13~24 分 □重度≥25 分
舌质 □ 1. 舌紫黯,有瘀斑 2. 舌质红 3. 舌淡红 4.其他(请写上内容
)
舌苔 □ 1.苔薄白
2. 苔薄黄 3. 黄腻
4.其他(请写上内容
)
脉象 □ 1. 脉沉弦涩 2. 脉细数 3. 滑数 4.脉沉细弱 5.其他(请写上内容
□1.质稀 2.质稠偶有
□痛不可忍,反复发
较多血块 3.混
血块
作,辗转不安
杂黏液
痛经
□无
□偶有轻微疼痛
□中度疼痛
腰腹胀痛
□无
□偶有腰腹胀痛
□ 中 度 腰 腹 胀 □腰腹胀痛不可忍,
痛
反复发作
五心烦热
□无
□手足心发热
□手足欲露衣 □手足欲握冷物则 被外,时而心烦 舒,心烦不宁
大便秘结
□无
□便干难解
□ 大 便 秘 结 , □腹胀,大便硬结,4 3~4 日一行 日以上一行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琥珀散(《医宗金鉴》)加减。三棱、莪术、丹参、寄奴、乌药、元胡、 当归、生地、琥珀、肉桂、赤芍等。 中成药:散结镇痛胶囊、丹莪妇康煎膏等。 2.寒凝血瘀证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推荐方药:少腹逐瘀汤(《金匮要略》)加减。小茴香、干姜、肉桂、当归、川芎、 赤芍、没药、蒲黄、五灵脂、延胡索、三棱、莪术等。 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艾附暖宫丸等。 3.湿热瘀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推荐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减。丹皮、黄连、当归、川芎、生地、赤 芍、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黄柏、红藤、薏苡仁、三棱等。 4.痰瘀互结证 治法: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推荐方药:丹溪痰湿方(《丹溪心法》)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苍术、白术、半夏、茯 苓、滑石、香附、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熟地、白芍、海藻、昆布、贝母、三棱、 莪术、水蛭、荔枝核、夏枯草等。 中成药:散结镇痛胶囊。 5.肾虚血瘀证 治法:益肾调经、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归肾丸(《景岳全书》)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 杜仲、菟丝子、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延胡索、三七等。
妇科 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错后天数 天(填具体数值,如月经周期 36 天,则计 1 天)
月经量、色、质 月经量
月经色、质
次症 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 面色无华 失眠健忘
0分
1分
经量正常
经量减少 1/3
色质正常
色淡红 质清稀
无(0 分)
无
无
无
无
2分
3分
经量减少 1/2
经量点滴即止
色淡
色淡黯
质稀薄
质稀薄如水
有(2 分)
有
有
有
有
阴户干涩 大便干燥
舌象 脉象
无
有
无
有
舌淡,苔薄白,记(+)。舌质正常,记(-)
脉细弱或沉细,记(+)。脉平,记(-)
(2)肾虚肝郁证
主症 月经周期
表 2 肾虚肝郁证症状轻重分级表
0分
2分
4分
6分
正常
月经周期错后
月经周期错后
月经周期错后
(21~35 天)
1 天~7 天
8 天~14 天
15~55 天
(36~42 天) (43~49 天) (50~90 天)
证候积分=
治疗前证候积分和-治疗后证候积分和 治疗前证候积分和
× 100%
(三)分级量化标准
1.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1)肾虚血亏证
主症 月经周期
表 1 肾虚血亏证症状轻重分级表
0分
2分
4分
6分
正常
月经周期错后
月经周期错后
月经周期错后
(21~35 天)
1 天~7 天
8 天~14 天
15~55 天
(36~42 天) (43~49 天) (50~90 天)
妇科 月经过少病中医诊疗方案
月经过少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版)。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
2.西医诊断:参照《妇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二版》(丁曼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9年)(1)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减少或经期缩短或二者合并存在。
(2)经妇科检查、妇科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及MRI(垂体)等检查无异常。
(3)性激素检查显示正常或异常。
3.月经量估计标准:月经量估计根据月经失血图法计算。
(二)证候诊断1.肝肾不足证:经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性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
2.肾虚血瘀证:经量少,色紫黯,质稠,有血块,小腹痛,块下痛减,腰膝酸软,足跟痛,头晕耳鸣,舌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弦或涩。
3.肾虚痰湿证:经量少,色淡红或淡黯,质粘腻如痰,带多粘腻,胸闷呕恶,形体肥胖,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腻,脉沉或滑。
4.肾虚肝郁证:经量少,色黯红,有血块,乳房胀痛,胸胁胀痛,时叹息,少腹胀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白,脉弦或沉弦。
5.气血不足证:经量少,色淡红,质稀,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伴小腹空坠,头晕眼花,食少、纳差,舌淡苔白、脉细弱。
6.胃热津亏证:经量少,色鲜红,质粘稠,口干舌燥,知饥不欲食,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有裂纹,少苔或剥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肾不足证治法:滋补肝肾,养血调经。
推荐方药:①左归丸合一贯煎加减。
山药、生地、山茱萸、北沙参、枸杞、牛膝、当归、石斛、龟板胶、鹿角胶、菟丝子等。
②归肾丸加减。
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等。
月经过少中医辨证治疗证型方药
月经过少中医辨证治疗证型方药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量明显减少,少于平时正常月经量的1/2,或行经时间仅1-2天,甚至点滴即净,连续2个周期或以上。
从中医角度而言,月经过少的病机有虚有实,虚者常见于肾虚和血虚,实者常见于血瘀和痰湿。
建议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口服中药调理治疗。
1、肾虚证:常表现为经行量少,经色淡,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腹凉,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等。
临床上可应用归肾丸加减治疗,常用药物有熟地、山药、山茱萸、菟丝子、茯苓等;
2、血虚证:可见月经量少,经色淡,质稀,伴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弱等。
可以应用滋血汤加减治疗,常用药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人参、山药、黄芪等;
3、血瘀证:可出现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伴有小腹胀痛不适,舌质黯,有瘀点或瘀斑,脉沉弦等。
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如桃仁、红花、熟地、当归、香附等;
4、痰湿证:可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稠,形体肥胖,胸脘满闷,倦怠乏力,舌胖有齿痕,脉弦滑。
临床上可应用六君子加归芎汤加减,常用药物如陈皮、法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等。
中医对月经量少的辅助治疗
中医对月经量少的辅助治疗月经量少是指女性每次月经排出的血量较少,这对许多女性来说可能是一个困扰。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在治疗月经不调和调理女性生殖系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下面将介绍中医对月经量少的辅助治疗方法。
一、中医理论解析中医认为,月经量少多与肝血不足、脾胃虚弱、肾气不足、经血瘀滞等有关。
根据病人具体症状,中医可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二、药物治疗1. 补血药物:中医常用当归桂枝汤、四物汤等补益气血的方剂来治疗月经量少。
这些草药富含铁元素,可以促进血液生成,增加月经量。
2. 温经药物:中医认为寒凉的体质容易导致月经量少,因此可以采用温经药物来改善体质,如艾叶、姜黄、桃仁等温热的草药。
3.活血化瘀药物:对于月经量少伴有经血瘀滞的患者,中医常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刺激血液循环,如川芎、丹参、红花等。
4.调理脾胃药物:中医认为脾胃虚弱会导致气血不足,从而引发月经量少。
故可采用补益脾胃的草药,如党参、黄耆、白术等。
三、饮食调理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在治疗月经量少的同时,适当调整饮食也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食补:适当食用补血的食物,如红枣、黑豆、黑芝麻等。
此外,还可以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等,有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
2. 忌寒凉食物:避免过食寒凉性食物,如冰淇淋、生冷饮料等,以免伤害脾胃功能。
3. 合理搭配:饮食要平衡,合理搭配各类营养,避免偏食。
四、中医养生调理1. 保持情绪平稳:情绪波动会对月经产生一定的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调理月经量少很重要。
2. 适量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月经量少的状况。
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逆行气血。
3. 避免过度劳累:长时间的工作或聚会会使身体疲劳,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调节。
五、其他中医疗法1. 针灸疗法:中医认为针灸可以调整气血的流动,通过调节脏器功能来改善月经量少的症状。
2. 中药熏洗:通过用温热的中草药熏洗下腹区,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月经量少。
妇科月经过少诊治方案
妇科月经过少诊治方案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称为月经过少。
多以血虚、肾虚、瘀血、痰湿为常见病因,以血海不充、血不畅行为基本病机。
【诊断与鉴别】(一)诊断要点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甚或点滴即净。
(二)类证鉴别激经也称盛胎,多见于妊娠初期(孕三个月之前)阴道少量出血,是孕后按月行经而致阴道有规律的下血现象,多无其他不适,胎儿发育不受影响,一般不需治疗,常随胎儿增大而出血自止。
【辨证论治】(一)常见证治1.血虚证候经来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伴头晕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淡红,脉细。
治法补血益气调经方药自血汤加减。
药用人参10g(另煎),山药10g,黄芪20g,茯苓10g,川芎l0g,当归20g,白芍20g,熟地黄20g。
2.肾虚证候经来量少,色淡红或暗红,质清,腰酸足跟痛,头晕耳鸣,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
治法补‘肾养血调经方药归肾丸加减。
药用菟丝子l0g,杜仲l0g,枸杞子l0g,山茱萸15g,当归15g,熟地黄l5g,山药l0g,茯苓9g。
3.血瘀证候经来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质紫暗有瘀点,脉细涩或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用桃仁l2g,红花12g,川芎l0g,当归l0g,白芍l0g,熟地黄l0g。
4.痰湿证候经来量少,色淡红,质粘腻,或胸闷呕恶,或带多粘腻,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燥湿调经方药苍附导痰丸加减。
药用茯苓20g,半夏l0g,陈皮l0g,苍术15g,香附9g,胆南星l0g,枳壳l0g,生姜5g,神曲9g,甘草6g。
(二)针灸疗法以关元、气海、三阴交为主穴。
血虚加脾俞、足三里;血瘀加中极。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常用中成药益母草冲剂,用于血虚之月经过少。
大黄廑虫丸,用于赢瘀之月经过少。
肾气丸,用于肾虚之月经过少。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月经过少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月经过少月经过少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减少,甚至到达只有少量滴沥的情况。
中医认为,月经过少通常是由于气血不足、真火上升、气滞血瘀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下面是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中的一些治疗月经过少的方法。
1.补充气血中医认为,气血不足是月经过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补充气血可以促进月经的正常排出。
一些常用的中药如当归、川芎、党参等都具有补充气血的作用。
此外,饮食也应注重补充养分,如多吃一些富含铁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猪肝、菠菜、柠檬等。
2.调理气机气滞血瘀是月经过少的常见原因之一、气滞不畅导致经血不能正常排出,容易导致月经过少。
因此,调理气机可以帮助月经恢复正常。
一些常用的中药如香附、柴胡、青皮等都具有活血理气的作用。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可以帮助气机畅通,如散步、瑜伽等。
3.清火化真真火上升也是月经过少的常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真火上升导致经血受损,容易导致月经过少。
因此,清火化真可以帮助月经恢复正常。
一些常用的中药如黄连、黄芩、丹皮等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此外,饮食也应尽量避免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减少火热刺激。
4.调整情绪情绪不稳定也是月经过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会导致气机紊乱,从而影响月经的正常排出。
因此,调整情绪可以帮助月经恢复正常。
一些常用的方法如保持良好的休息、听音乐放松、与朋友交流等。
5.针灸治疗针灸疗法在中医妇科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月经过少。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月经量减少的症状。
一些常用的穴位如关元、足三里、太溪等。
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月经过少的中医诊治
3 1 从 肝 论 治 中 医理 论 认 为 肝 主 谋 虑 , 而 言 之 , 在 提 . 换 肝 高 机体 抗 应 激 能 力上 起着 重要 的作 用 。尽 管 情 志活 动 统 属 于
心 , 主神 志 为 高 层 次 的调 控 , 主 疏 泄 为辅 助性 调 节 。没 有 心 肝
肝 的调 节 , 主 神 志 的功 能 就 无 法 顺 利 进 行 与 实 施血 为 本 , 经 以血 为 物 质 基 础 , 血 来 源 于 脏 腑 , 月 而
故 月经 不 调 与 脏 腑 功 能 及 气 血 失 调 密 切 相 关 , 别 是 与 肾 、 特 肝 、 有 着 直 接 关 系 。月 经 是 肾 气 、 癸 、 任脉 、 宫 协 同作 脾 天 冲 胞 用 而产 生 的 一 种 生 理 现 象 。 肾 为 先 天 之 本 , 藏 精 , 血 同 主 精 源 。 肾 中精 气 充 盈 到 一 定 程 度 , 先 天 之 精 化 生 的 天 癸 在 后 则
3 辨 治
月经 过 少 病 位 在 肾 、 、 , 病 机 是 脾 肾 虚 弱 、 郁 不 肝 脾 其 肝 畅 , 有 瘀 血 或 痰 湿 , 虚 实 夹 杂 之 证 。治 疗 宜 通 过 补 益 肾 挟 属
精 、 脾益气 、 肝理气 、 血 化瘀 、 湿 除痰使 冲任充盈 、 健 疏 活 利 胞
月 经过 少 的 中 医诊 治
王妞 妞 , 郭 金 , 亚梅 李 ( 成都 中医药 大学 , 四川 成都 6 0 7 ) 1 0 5
[ 键词 ] 月经过少; 医 关 中 [ 图分 类 号 ] R 1 .1 中 7 15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编号] 10 文 0 8—8 4 (0 9 1 —16 —0 8 9 2 0 )1 2 7 2 22 检查 . 妇 科 常 规 检 查 , B 测 量 以 及 有 关 生 殖 内 分 泌 BT
月经量少。月经过少的中医药治疗熟地、泽兰、菟丝子、当归、香附、牛膝、枸杞子、益母草
月经量少。
月经过少的中医药治疗熟地、泽兰、菟丝子、当归、香附、牛膝、枸杞子、益母草月经过少的中医药治疗近况(pdf)月经过少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症,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炎、性腺功能低下及人工流产术后导致的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同时并见,如不及时调治,可发展为闭经、不孕,故及早治疗本病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生育能力、延缓衰老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月经过少的进展概述如下。
1 辨证施治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有虚有实,虚者多因精血亏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因瘀血内停,或痰湿阻滞,冲任壅塞,血行不畅而月经过少。
临床以肾虚血虚、血瘀痰湿为多见。
林芸等[1]根据滋养肝肾,养血活血的原则,选用熟地、鸡血藤、山萸肉、当归、白芍、枸杞等制成加味养精种玉汤加减治疗肾虚型月经过少30例,总有效率为93.3%。
黄世芬[2]运用自拟益肾固经汤,处方以六味地黄丸加肉苁蓉、菟丝子、枸杞子等补肾药物治疗月经过少31例,总有效率达96.77%。
王东梅[3]认为月经过少以肾虚为主,治以补肾养血活血,在养精种玉汤的基础上加菟丝子、枸杞子、续断、川牛膝补益肝肾,填精益髓,临床疗效满意。
高艳蕊[4]用自拟养血调经汤,以补气益肾之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等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本病,有效率为96.67%。
韦丽君[5]采用滋肾养肝通络法治疗月经过少30例,以一贯煎合二至丸加减,服至经前2~3天,改服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味,总有效率为93.3%。
吕云宵[6]用疏肝养血补肾法治疗育龄期妇女月经过少58例,以舒肝解郁的柴胡、香附,养血活血的丹参、当归,补肾的菟丝子等加减治疗,总有效率为91.4%。
王桂花等[7]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经为其治疗原则,方用通瘀煎加味,于每月行经前1周开始服用至经后,每日1剂,连服3个月经周期,治疗48例,总有效率为91.7%。
月经量少2
月经过少临床医案总结王某,女,40岁。
初诊时间2000年5月8日。
主诉:月经量少3年。
初诊:患者自2005年行人工流产后术出现月经量较前明显减少,周期30天,经期2~3天,色暗红,有块,经行小腹胀。
LMP:2009年4月21日,量少,色红,有块,3天净。
自流产后血压升高,最高200/120mmHg,服降压药后效不佳,2009年4月19日尿蛋白(+)。
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时有头胀头痛,胸闷乏力,双下肢轻度水肿。
纳可,眠差,多梦,小便调,排尿无力。
舌暗,苔白,少津,脉沉涩。
G3P1L1A2。
中医诊断:月经过少。
西医诊断:月经量少。
辨证分型:肾虚血瘀,肝阳上亢治法:补肾活血,平肝息风。
处方:枸杞子12g,菊花12g,生地黄12g,熟地黄12g,山药12g 酒萸肉12g,茯苓12g,黄芩6g,柴胡12g 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泽兰12g,钩藤30g(后下),丹参18g,川牛膝15g,香附12g,炙甘草6g。
12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09年5月23日):患者服上药后,血压缓慢恢复正常。
现血压130/90mmHg。
LMP:2009年5月23日,量可,色鲜红,有少量血块,小腹坠痛,腰酸。
现经行第1天。
患者平素心烦易怒,牙龈肿痛。
纳可,眠差,多梦,小便调,大便黏而不爽。
舌红,苔白,脉沉涩。
处方:血府逐瘀口服液1支,每日2次,口服。
三诊(2009年6月5日):LMP:2007年5月23日,量中,色红,少血块,伴腰酸。
月经第1天小腹坠痛。
纳、眠可,二便调。
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血压正常。
处方:枸杞子12g,菊花12g,生地黄12g,熟地黄12g,山药12g,酒萸肉12g,茯苓12g,黄芩6g,柴胡12g,生龙骨30g (先煎),生牡蛎30g(先煎),泽兰12g,钩藤30g(后下),丹参18g,川牛膝15g,香附12g,百合20g,甘草6g。
14剂,水前服,日1剂。
后患者未来诊,电话随诊,月经已恢复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过少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版)。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
2.西医诊断:参照《妇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二版》(丁曼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9年)
(1)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减少或经期缩短或二者合并存在。
(2)经妇科检查、妇科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及MRI(垂体)等检查无异常。
(3)性激素检查显示正常或异常。
3.月经量估计标准:
月经量估计根据月经失血图法计算。
(二)证候诊断
1.肝肾不足证:经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性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
2.肾虚血瘀证:经量少,色紫黯,质稠,有血块,小腹痛,块下痛减,腰膝酸软,足跟痛,头晕耳鸣,舌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弦或涩。
3.肾虚痰湿证:经量少,色淡红或淡黯,质粘腻如痰,带多粘腻,胸闷呕恶,形体肥胖,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腻,脉沉或滑。
4.肾虚肝郁证:经量少,色黯红,有血块,乳房胀痛,胸胁胀痛,时叹息,少腹胀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白,脉弦或沉弦。
5.气血不足证:经量少,色淡红,质稀,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伴小腹空坠,头晕眼花,食少、纳差,舌淡苔白、脉细弱。
6.胃热津亏证:经量少,色鲜红,质粘稠,口干舌燥,知饥不欲食,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有裂纹,少苔或剥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肾不足证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调经。
推荐方药:
①左归丸合一贯煎加减。
山药、生地、山茱萸、北沙参、枸杞、牛膝、当归、石斛、龟板胶、鹿角胶、菟丝子等。
②归肾丸加减。
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安坤赞育丸等。
2.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化瘀,活血调经。
推荐方药:
①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萸肉、当归、熟地、山药、茯苓、桃仁、红花、白芍、川芎等。
②紫丹饮加减。
丹参、熟地、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当归、川断等。
中成药:得生丸、调经促孕丸等。
3.肾虚痰湿证
治法:补肾化痰,除湿调经。
推荐方药:
①寿胎丸合二陈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续断、巴戟天、陈皮、法半夏、茯苓、苍术、薏苡仁、生山楂、茺蔚子、枳壳等。
②五子苍附芎归二陈汤加减。
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苍术、制香附、川芎、当归、茯苓、陈皮、法半夏、鸡血藤、生山楂等。
中成药:五子衍宗丸合二陈丸等。
4.肾虚肝郁证
治法:补肾疏肝,养血调经。
推荐方药:调冲方加减。
仙茅、仙灵脾、菟丝子、川断、柴胡、白芍、当归、熟地、鸡血藤、羌活、穿山甲等。
中成药:七制香附丸、逍遥丸(颗粒)等。
5.气血不足证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熟地、山药、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川断、鹿角霜、山茱萸、当归、何首乌等。
中成药:八宝坤顺丸、八珍益母丸(胶囊)等。
6.胃热津亏证
治法:泻火滋阴,养血调经。
推荐方药:
①玉女煎加减。
石斛、生地、知母、麦冬、牛膝、益母草、泽兰叶等。
②瓜石汤加减。
瓜蒌、石斛、玄参、麦冬、生地、瞿麦、车前子、益母草、马尾连、牛膝等。
(二)针灸治疗
1.基本治疗
主穴:三阴交、关元;
配穴:肝肾不足证配肾俞、太溪、肝俞、太冲;
肾虚血瘀证配肾俞、太溪、中极、地机;
肾虚痰湿证配肾俞、命门、中脘、阴陵泉;
肾虚肝郁证配肾俞、太溪、期门、太冲;
气血不足证配脾俞、气海、足三里、膻中。
兼头晕耳鸣者,配风池、百会;
兼腰膝酸软者,配大肠俞、阳陵泉;
操作:以上穴位选用针灸治疗仪治疗。
除肝肾不足外,可酌情加用灸法。
一般每周治疗2~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视病情需要,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三)耳穴
选取内分泌、内生殖器、肾、肝、脾、神门、皮质下等,每次选用3~5穴,采用毫针刺法或压籽法。
1周更换2次,3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
适用于各个证型月经过少者。
(四)中药外敷
外敷方:当归、川芎、桂枝、鸡血藤、泽兰、薏苡仁、苍术、透骨草、羌活、巴戟天随证加减,将其放入大小适中的布袋,温水浸湿后,隔水蒸30~40分钟。
选用微电脑仿生治疗仪,敷于下腹部,亦可热敷于腰骶部。
1日1次,每次30分钟,以14天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
若有妊娠要求者经前1周停用。
适用于各个证型月经过少者。
(五)食疗(备选治疗方案)
1.肝肾不足证
两地膏:由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白芍、阿胶、白蜜。
前五味煎取浓汁300毫升,另用白开水将阿胶烊化,兑入药汁内,加白蜜,置文火上调,候凉,装瓶。
每服20毫升,每日3次。
2.肾虚血瘀证
当归乌鸡汤:乌鸡肉、当归、熟地黄、枸杞子、益母草。
将当归、熟地黄、枸杞子、益母草纱布包好后,与山鸡肉共炖熟后,加调味品后食肉喝汤。
3.肾虚痰湿证
杞断薏豆汤:枸杞子、川续断、薏苡仁、赤小豆。
以上四味煎煮20分钟后入槐花蜂蜜兑服。
4.肾虚肝郁证
归芎佛手杞子汤:当归、川芎、佛手、益母草、枸杞子、山药。
以上四味加鸡肉或猪肉,炖汤。
5.气虚不足证
杞归芪桂汤:枸杞子、当归、黄芪、桂圆肉。
以上四味加鸡肉或猪肉,炖汤。
6.胃热津亏证
参山石荷汤:北沙参、山药、石斛、荷叶,以上四味加银耳、冰糖,炖汤。
(六)护理调摄
1.避免精神紧张及过度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2.规律作息时间。
3.经期禁食寒凉之品。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月经量≥30ml,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
显效:月经量增加≥70%;或经量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
有效:30%≤月经量增加<70%;
无效:月经量无变化。
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前证候积分和-治疗后证候积分和
证候积分= ×100%
治疗前证候积分和
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值减少≥95%。
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70%,<95%。
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30%,<70%。
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证候积分值减少<30%。
(二)评价方法
1.依据分级量化标准,在患者治疗的不同时间对症状、舌、脉情况进行评价。
2.结束治疗时,按照疾病疗效标准和中医证候疗效标准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