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课程改革
英国课程计划发展历程
英国课程计划发展历程
英国课程计划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早的政府干预到现今的全面改革。
以下是英国课程计划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 1870年:通过《普通学校法案》,政府开始对中小学教育
进行干预,确立了国家在教育领域的角色。
2. 1944年:通过《1944年教育法案》,建立了三个教育阶段:小学、中学和高级中学。
这一法案还建议引入全国标准的课程,推动教育普及化。
3. 1988年:通过《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引入了全国统一
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制度,确立了国家课程框架。
其中包括了核心学科,如英语、数学和科学。
4. 1997年:推出《国家课程初始阶段》,改变了过去过于学
科化的课程设置,鼓励跨学科教学和综合学习。
5. 2000年:引入了《课程2000》,重新设计中学阶段的课程,强调综合能力和人文科学。
6. 2010年:推出《全面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和就业技能。
强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学科的
重要性。
7. 2013年:实施《国家核心课程》,建立了一套全英国适用
的课程框架,保证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
8. 2020年:因COVID-19疫情,许多学校转为远程教育模式,英国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方针,确保学生在线学习的质量和平等。
总结:英国课程计划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改革,从政府干预到全面改革,目标是提供更广泛的教育机会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全国统一的课程框架确保了教育的公平性和一致性,同时也反映了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教育趋势。
浅谈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进步,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发展。
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素养,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就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应该加强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计划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而且要根据特定的文学背景和文学常识,确定英国文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并调整授课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内容和把握文学的主要观点。
其次,应该突出英国文学的历史传统。
英国文学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文学不仅包括文学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领域。
所以,教师在讲授文学作品的同时,应该着重讲授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
第三,实施活动化教学。
活动化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英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该大量使用活动化教学,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分析文学作品、探讨文学主题、尝试模拟文学作品事件等,以学习体验为主,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
最后,做好国外文学研究。
英国文学是由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作家组成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英国文学的时候,应该能够做好正确的文学分析和总结,并参加学术讨论。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观念,以期让学生在文学知识积累上更有所提高。
总之,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师要加强教学计划的制定,突出英国文学的历史传统,实施活动化教学,并做好国外文学研究,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改变英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浅谈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英国文学的教育一直刻印在中国学者的心中,受到了许多中国学子的喜爱。
随着文学教育的发展,英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英国文学发展的历程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关于英国文学教学改革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简单来说,英国文学课程的改革是指根据文学发展状况及学生实际需求,对英国文学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及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
首先,要根据文学的发展状况,提出新的课程安排,以更有效地诠释英国文学发展的历程。
课程安排要能够把握住文学发展本质,突出其脉络和发展特点。
具体来说,可从英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文体、技巧、意象等方面提出新的课程安排。
其次,英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改革。
教师可以把英国文学作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从中体会出文学作品的真谛。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等新媒体,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深入,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英国文学课程的课程体系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
完善课程体系,需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特点、文学作品质量及文学发展特点等方面考虑,综合这些因素,完善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学习成效。
同时,英国文学课程的考核也有必要改革。
有必要制定更加科学的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学作品,同时有效地评价学生的
学习成果。
总之,英国文学课程的改革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促进中国学者对文学研究的深入探究。
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究改革,才能使英国文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中国社会和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英国艺术课程改革
英国艺术课程改革
目前,英国正在进行一项旨在改革艺术课程的倡议。
这个倡议是为了确保英国的学生能够接受更全面、丰富和现代化的艺术教育,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审美观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改革措施:
1. 课程内容更新:将艺术课程的内容与当代艺术实践和技术发展保持同步。
这意味着加入新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并重视多元文化和社会问题。
2. 跨学科融合:鼓励艺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以促进创新和交叉学科的发展。
例如,在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技术、艺术与历史等领域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3. 实践导向: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和实践经验,通过实践项目、工作坊和社区合作等方式来提供更多机会,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并培养实际技能。
4. 评估方式变革:改变艺术课程的评估方式,减少传统的笔试和考试,更加注重学生的创作成果、个人项目和实践表现。
5. 师资培训与资源支持:提供更好的师资培训和资源支持,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教授艺术课程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这些改革措施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将艺术教育与现代社会和文化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这样的改革,英国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年轻人。
英国基础教育改革文件英文原件
英国基础教育改革文件英文原件
摘要:
一、英国基础教育改革背景
1.改革原因
2.改革目标
二、英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1.课程设置改革
2.评价体系改革
3.师资培训改革
三、英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及影响
1.实施过程
2.改革成果
3.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正文:
英国基础教育改革文件英文原件揭示了英国为了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一、英国基础教育改革背景
英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原因主要在于,对过去教育体系中发现的问题的回应,例如,课程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评价体系过于单一,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等。
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英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英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和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减少了理论课程的比例,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评价体系上,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项目制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
在师资培训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增加了教师培训的次数,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英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及影响
英国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都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氛围。
改革成果显著,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都有了显著提高。
英国课程改革和发展政策
一、英国课程改革和发展政策(1)60年代以前课程政策的发展教会控制教育是英国历史的一个基本特点。
封建时代的英国,全部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主要由罗马教廷属下的英国天主教教会所控制,国家不管教育,这种局面直到19世纪初才有所改变。
进入19世纪,由于产业革命带来的发展,要求广大的劳动群众的子女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以成为合格的劳动力。
这一实际需要促使英国于19世纪初开始施行国家直接管理教育的措施,并日益加强起来。
1833年,财政部长阿尔索普(LordAllhorp)提出教育补助金法案,由国会通过,法案决定每年拨款2万英磅协助建造学校。
1839年政府成立了枢密院教育委员会(CommitteeofPrivyCouncilonEducation)直接掌管监督已成为年度拨款的教育款项4的分配和使用。
新成立的委员会立即宣布有权视察一切接受公款的学校。
这是英国国家干预公共教育的开端。
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的第一任主席是詹姆士·凯(JamesP.Kay)。
虽然他任职仅10年,但他的工作却为初等教育课程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建议课程设置应多样化,丰富课程内容。
他鼓励各学校在"读、写、算"之外再开设其他课程,并加强道德教育和身体锻炼。
他还要求中止已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导生制",代之以全国性的"教生制"。
1856年,枢密院教育委员会改组为"教育局"(EducationDepartment),成为政府领导全国初等教育的机构。
19世纪下半叶,在基本上完成产业革命的基础上,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更加蓬勃发展,并处于与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之中。
初等教育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性也逐渐被政府所认识。
为了保证能够为全国所有儿童提供足够数量的和具备适当质量的小学上学,国会终于在1870年通过枢密院教育局长福斯特(W.Forster)提出的《初等教育法》(ElementaryEducationAct)。
浅谈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随着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英国高等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不断提高的要求。
英国文学课程作为英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改革的压力。
本文将主要介绍英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首先,要实现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推进课程学习内容的更新和完善。
在课程更新方面,除了培养学生掌握英国文学古典经典及其产生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之外,还需要囊括英语世界其他流派,如现代文学、新表达主义文学等,以扩大学生文化视野。
其次,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如文学分析和批评能力的培养,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此外,在英国文学教学改革中,要强调双向交流的培养,这不仅要求教师的解释技能,还要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时,要求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发现文本中的隐含信息,以及独立思考等,这些技能能够发挥学生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要加强教学环境的充实和改善,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应有不同的教学策略,采用视听教学方式,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学也要多元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学讲座、阅读会、文艺表演等形式,更好地运用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和体验,进而加强学生对文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英国文学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文学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更强的文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推动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性而复杂的过程,要改革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因材施教,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和双向交流,以及加强教学环境的充实和改善,从而实现教学改革的宏伟目标,更好地提高英国学生的文学素养。
英国课改
90年代
问题:要求过高,内容太多,学科缺乏严密性, 宗教教育被忽视,成绩目标体系繁杂,教学与考 试脱节。 改革的重点: 强调基础知识教育。 裁减课程内容,增加灵活性和多样性。 简化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 建立统一的课程管理和协调机构(学校课程与 评估局,教育标准局)。 设立增值指标,科学评判学校表现。 改进关键段4的评价。
4、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
理财 经营 可持续发 展 与工作相 关的学习
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理解和价值的发展, 使之能参与各种行动决策,提高生活质量
二、课程目标
4、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
理财 经营 可持续发 展 与工作相 关的学习
1、对工作机遇、工作要求的基本理解 2、把工作作为学习的背景,或者在学习中列举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观工作场所、开展职业活动、学习职业课程)
00年代
一、背景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内容
一、背景
1、英国大选,政府更替 2、过去的“快乐教育”使基础教育质量下滑 3、新颁布《1977教育法》,成立了课程与资格局,并 在教育大臣的要求下,向社会展开咨询
二、课程目标
1、促进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精神:自我意识的成长、发展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的 道德:明辨善恶、理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采取正确 社会:理解作为家庭和社会一员自身的权利与责任,处 文化:理解文化传统,欣赏美,表达美,尊重自己和别 优缺点、具有实现目标的意志; 行动的意志 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为了共同的利益与他们协作的能力 人的文化,表现出对别人行事方式的好奇
二、课程内容
英语
设计和 技术 信息和 交流技 术
科学
核心 课程
数学
地理
英语
历史
核心 课程 公民
英国的教育改革法案例(2篇)
第1篇1. 国家课程(National Curriculum):- 案例:法案要求所有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学校都必须实施国家课程,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技术、音乐、艺术和体育等科目。
- 影响:这一措施旨在确保所有学生接受标准化的教育,提高了教育质量,但同时也引发了对标准化教育的批评。
2. 直接拨款学校(Direct Grant Schools):- 案例:法案取消了直接拨款学校制度,这些学校原本是介于公立和私立学校之间的学校类型。
- 影响:这一措施导致了直接拨款学校的关闭,并使一些学校转变成自愿性质的学校。
3. 自愿性质学校(Voluntary-Aided Schools):- 案例:法案允许自愿性质学校继续存在,并给予它们更多的自主权。
- 影响:这一措施使得自愿性质学校在课程设置、宗教教育和资金方面拥有更多自主权。
4. 学校自主权(School Autonomy):- 案例:法案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包括课程设置、学校管理和财务管理等。
- 影响:这一措施旨在提高学校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但同时也引发了对学校自主权过大的担忧。
5. 教师培训(Teacher Training):- 案例:法案对教师培训体系进行了改革,包括设立教师培训学院和教师教育学校。
- 影响:这一措施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6. 地方教育当局(Local Education Authorities,LEAs):- 案例:法案削弱了地方教育当局的权力,使其更多地扮演监管和资助的角色。
- 影响:这一措施旨在提高教育体系的效率,但同时也引发了对地方教育当局权力削弱的担忧。
这些案例和改革措施体现了《1988年教育改革法》在英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虽然该法案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争议,但它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2篇以下是一些关键点:1. 国家课程:法案规定,所有学校都必须教授国家课程,包括数学、英语、科学、历史、地理、技术、艺术、音乐、体育和宗教教育。
英国数学课程改革
英国数学课程改革英国数学课程改革1982年,由柯克克罗夫特(W.H.Cockcroft)博士为首的英国国家教学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数学算数”的报告,这是英国数学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Cockcroft报告》(后面简称《报告》)的问世标志着英国乃至世界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进展。
《报告》的核心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后——成人生活、就业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报告》对上述三种数学需要进行了具体的讨论,阐述了为满足这三种需要学校数学应有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论述了进行良好的教学所需的多种条件和支持。
《报告》认为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因是“数学可用来作为一种传递信息--表示、解释和预测信息的强有力的手段”;第二个重要原因是“数学在其他领域的重要意义”;此外还有一原因是“数学内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报告》对数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提出建议。
《报告》认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所学的数学课程既要有相同之处也要有所区别。
相同之处体现在,所有学生都会接触到的数学共同的核心内容,《报告》还具体列出了数学课程内容的“基础表”,认为它应成为面向所有学生的数学大纲的一部分。
差别之处体现在对于不同的学生,额外增加的内容在深度、评价方法和教学目的方面有所侧重。
关于数学教学方法,《报告》强调数学教学要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强调让学生成功地发展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强调更好地发展个别化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能力学习的学习需要。
《报告》关注数学“应用”,强调数学教学要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认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应用所学的概念与技能,如何利用它们去解决问题。
《报告》还指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计算器的使用对基本的计算能力没有产生任何负面的影响,儿童从早期起学习使用简单的计算器是明智的。
国家数学课程一、数学课程基本理念1989年国家数学课程基本理念包括:1、数学对于大众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利用数学交流信息和思想,完成一系列的实际任务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数学是探索新世界的工具,数学的应用过程是生动的、具有创造性活动的过程;3、数学的技巧,诸如两位数加法、解方程等是重要的,然而它们仅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具有良好的数学观;4、数学具有欣赏的价值,应该使儿童有机会探索与欣赏数学本身的结构,数学欣赏能给学生带来智力活动体验和探索经验的兴奋;5、数学内容应该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英国课程改革及对我们的启示
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114 学法教法研究我园混龄交往活动已开展多年,在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我们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部分场景,打造了能让幼儿体验、活动的12个场馆,如:DIY 美食馆、爱心服务馆、贝贝影院、泡泡育婴馆、小小建筑室、小邮局等。
在生活馆活动中,我们打破班级界限,让全园孩子们自主的选择活动的生活馆,在一个个模拟的生活情景中激活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感受,灵活的交往、对话、应用。
在开展混龄教育过程中,我们也总结出一些促进家园共育发展的策略。
一、利用家园资源,为混龄活动提供物质和经验准备在混龄交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利用家庭资源至关重要。
幼儿园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材料的支持与准备,但光靠教师来准备、收集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他们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
如:在“小舞台大剧院”中,老师为馆内打造了一个T 型舞台,同时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服饰、乐器、梳妆台等材料。
每次活动,孩子们会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快乐的装扮和表演。
但在活动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成品服装太多,孩子们自己换装比较麻烦、困难;表演时不知道该如何展示自己会更好……于是,我们将孩子们在馆内活动的照片、视频通过家长会或Q 群的形式,向家长介绍生活馆活动的内容,动员家长一起收集生活馆相关活动材料,如:与孩子一块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环保服装,收集各种围巾、帽子、头箍、领结、面具等,大量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拓宽了孩子的思路、活动中更富创意。
同时,我们还鼓励孩子和家长一同观看T 台表演的一些视频或杂志,了解演员们是如何自信展示自己的。
通过与父母一块观看视频,孩子们懂得了一些展示的简单技巧,并在活动中自信、大胆的展示自己。
比如,在“贝贝影院”中,孩子们刚开始对看电影特别感兴趣,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没有了最初的热情。
经过思考,我们决定尝试进行一些改变,例如:请家长帮助我们收集一些与各种节日相关的影视内容,并注意做到及时更新;鼓励家长和孩子把身边的一些快乐的、有意义的事情拍成微电影并轮流播放,让孩子也体验自己当主角的乐趣等。
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案例
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案例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国内外课程改革成为了各国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下面列举了10个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案例,以展示不同国家在课程改革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1. 芬兰教育课程改革芬兰在课程改革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他们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取消了传统的科目分类,鼓励跨学科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 新加坡教育课程改革新加坡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他们引入了“思维导图”和“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3. 美国STEAM教育课程改革美国推行的STEAM教育课程改革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整合在一起,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4. 英国教育课程改革英国的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等。
他们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5. 日本教育课程改革日本教育课程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他们引入了“探究学习”和“项目学习”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
6. 韩国教育课程改革韩国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他们引入了“设计思维”和“创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7. 加拿大教育课程改革加拿大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他们引入了“项目学习”和“社区服务”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
8. 德国教育课程改革德国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他们引入了“实践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9. 澳大利亚教育课程改革澳大利亚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英国教改课改
二、发展历程
二战前 二战后 70年代后
12
一、二战以前的英国基础教育
(一)《1902年初等教育法》 1、取消根据1870年《初等教育法》设立的学区学校委员会,新设立两 类地方教育当局:第一类是郡和郡自治市议会;第二类是人口在两万 以上的城区。 2、授权根据本法成立的地方教育当局选举产生地方教育委员会。其大 部分成员应是地方议会成员。 3、《1902年教育法》采纳了大多数教会人士的建议,规定民办学校有
会分别开始制定各学科各主要阶段的成绩目标及相应的评定安排。 (3)督导制度的改革。
21
22
(1)主要目标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主要内容 (3)主要特点
(一)主要目标
《1988教育改革法》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全国统一课程应注重 平衡性和宽广性,要实现促进学生在精神、道德、文化、智力
和体力方面的发展;要为学生将来成年生活中的机会、责任和
年教育法》。该法规定:英国法定的公共教育体系由初等教育、中等教 育及继续教育三个连续的阶段组成;确定郡和郡自治市为负责三个阶段
公共教育的地方教育当局;改组民办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将它们纳入公
共教育体系。 1963年《普洛登报告》是以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儿童中心的进步主义教
育观闻名于世。该报告认为:不论是出于就业的目的还是出于个人发展
公立学校。 (2)设立国家统一课程。所有公立学校必须开设英语、数学、科 学、历史、地理、技术学、艺术、音乐、体育和现代外国语。 其中前三门为核育改革法》的基础上,全国推行国家统 一课程和全国统一考试,并继续在立法上贯彻注重质量、多样化、增加 家长的选择权、加强学校的自主权及提高学校的责任心等重要原则。如
4. 宗教教育
宗教教育是国家课程体系中学校基本课程的重要组成 部分。英国主要信仰基督教,学校制定教学大纲时,不仅 参照基督教的原则,而且兼顾其他宗教和非宗教的信仰系 统。教会对公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2007 年 9 月 10 日,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在英国的信 仰学校共同发表了关于 21 世纪英格兰学校的共同理想与 宗教性质的联合声明(要进一步确认政府、宗教群体和学 校之间的承诺,继续携手合作,以改善学生的生活机会, 建立沟通的桥梁,以更大的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为建立更 加公正和有凝聚力的社会作出贡献);2004 年 10 月 28日, 英国推出了首个全国性质的中小学宗教教育法定大纲,以 支持在学校提供高质量的宗教教育。
第一组.英国基础教育改革
90年代英国初等教育的改革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1)推行直接拨款公立学校政策。英国直接拨款公立学校政策的实施 充分体现了英国政府削弱地方教育当局权力,加强对初等教育的中央控 制的趋势。 (2)推行全国统一考试。《1988年教育改革法》颁布后,根据当时的
教育和科学部制定的时间表,英国全国课程委员会和学校考试评定委员
新一轮的课程标准强调四项目标:(1)精神方面的发
展:自我成长,发展自己的潜能,认识优缺点,具有实
现目标的意志。(2)道德方面的发展:明辨善恶,理
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采取正确行动的意志。(3) 社会方面的发展:理解作为集体和社会成员自身的权利 和责任,具有人际关系的能力。(4)文化方面的发展: 理解文化传统,具有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
资格享受地方税补助,但是这种补助主要用于民办学校世俗教学的开
支,民办学校的基建、修缮和改建费用仍由所属教会机构负责。 4、地方教育当局对公立和民办初等学校实施统一管理。
6
(二)1902—1918年间初等教育的发展
1、这一时期英国初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教育福利政策的建立。 (1)1904年,英国颁布了新的初等教育法规,提出初等学校的目标是: 使儿童的性格得以形成和强化,发展他们的智力;充分利用学年内可 以利用的时间,根据儿童的不同需要,帮助他们从实践和智力上适应 本来的工作生活。 (2)1918出台《费希尔教育法》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教育重新
12
2、《1988年教育改革法》涉及初等教育的主要改革措施有: (1)改革初等教育的管理体制,英国初等学校一直由地方教育当
局开办和维持。《1988年教育法》颁布后,地方教育当局对中
小学教育的控制逐渐受到了挑战。该法规定,任何由地方教育 局管理的郡立学校或民办学校经家长投票同意后提出申请,并
浅谈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由于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必要对英国文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改革的措施包括增加多样性的课程内容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并利用网络视频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本文通过对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环境,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认为这些改革措施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英国文学课程的学习效果。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改变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传统的英国文学课程难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
目前英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固化,注重传统文本的学习,缺乏新颖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部分:改革措施针对英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应该做出以下改革措施:1.增加多样性的课程内容和技巧:英国文学课程应该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加入更多的新颖性和多样性的课程内容,如新闻、网络文本、小说、诗歌等,发挥各种技巧的作用,如比较、分析、解释等。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通过实践和活动,以及引导学生注意有创意的思考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通过把握文本的主题和结构,加强作品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4.利用网络视频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通过使用网络视频,实时传输知识和文本,节省课时,并且运用数字技术,研究传统文本和习作中关键词的使用,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第三部分:效果分析上述改革措施有助于鼓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英国文学的认识,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
此外,通过改革,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更全面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打造更完善的英国文学学习体验。
第四部分:总结从上文可以看出,英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必要的,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应该采取积极的改革措施,如增加多样性的课程内容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并利用网络视频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国文学的效果。
当代英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探析
展望未来,英国成人教育改革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 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成人教育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为了应对这一趋势, 英国政府需要继续深化成人教育改革,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 性。还需要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以推动英国成人教育 的持续发展。
总之,英国成人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英国政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继续努力解决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和挑战。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促进英国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谢谢观看
课程设置与改革
在当代英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课程设置与改革是核心内容之一。英 国政府认为,教育应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其综合素质,因此大力推动课程改 革。
目前,英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除了传统的学科教育,学 校还开设了许多综合性课程,如“科学”、“艺术”、“体育”等。这些课程旨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此外,英国政府还积极推动学校开展跨学科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2、经济因素: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 壮大,他们对传统教会经济特权的抵制和对世俗利益的追求也日益强烈。同时, 由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 上帝的信仰也逐渐减弱。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国王开始 推行宗教改革,以摆脱教会对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4、家长反馈:家长定期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生活习惯,为 学校教育提供参考。
学生评价改革对学生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全 面地反映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避免了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其次,评价改革有 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 学习效果。最后,评价改革还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英国中小学课程改革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0世纪80年英国国家课程改革的原因
经济的原因:经济的滑坡,需要加强教育,课程改 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育问题:教师在历史上一直比任何国家都享有更 大的自治权,而与其他国家相比学生整体上成就水 平很低。另外课程过于专业化,不够平衡。 政治的需要:使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证书、资格 等问题在整个欧共体内部得到承认;保守党派为了 削弱共党的力量,拉拢另外选民群体。③
英国中小学课程 改革与发展
初等教育学院 段丽莎
二战前英国中小学课程的回顾
封建时代的英国,教会控制教育是英国历史 的一个基本特点。全部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主 要由罗马教廷属下的英国天主教教会所控制, 国家不管教育,这种局面直到19世纪初才 有所改变。 ① 进入19世纪,由于产业革命带来的发展, 要求广大的劳动群众的子女必须接受一定的 教育,以成为合格的劳动力。
六七十年代英国中学课程
进入60年代,在保存文法中学和公学的前提下改良 现代中学成立。随后综合中学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 迅速展开这样,在英国就形成了以综合中学为主体 的体制。它的发展,改变了英国中学课程结构,也 使课程目标综合化了。在战后初期,政策中心是机 会均等和社会协调,旨在减少社会阶层之间的屏障。
1944《巴特勒法案》(TheButlerAct)
它是英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将课程的决定权 授予学校,没有规定全国统一的课程。学校开设什 么课程,开设多少,由校长和教师决定。课程表现 出很大的灵活性,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 课程政策一直没有改变,直到80年代末。 确立了三轨中学并存的局面,由此出现的阶级差别、 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1988年国家课程实施后的变化
课程控制从校本课程到国家课程的变化; 教学活动从教师自治到目标定向的变化; 课程模式从儿童中心到学科中心的变化; 课程评价从形成性评价到终结性评价的变化。 ④
英国课程改革
二、21世纪英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内容
(一)小学课程改革
21世纪以来,英国小学课程始终在不断变革。 2009年4月,英国前教育标准局总督学 Jim Rose 爵 士负责制定了《小学课程独立评估:总结报告》, 就小学课程如何适应21世纪国际化发展提出了相应 的措施和建议; 同时,报告表示,英国的国家课程 应该予以保留。
(二) 20世纪60-70年代英国中小学课程改革
20世纪60年代,小学课程发生了许多突 破性的变化。70年代后期,又围绕加强政府 教育控制的问题开展了教育大讨论,教师的 权力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受到关注。
中学课程按学生年龄分组,不同能力的学生学 习的科目和内容不同,大量开设选修课。中学分为 三个阶段:1-3年为第一阶段,4-5年为第二阶段, 6-7年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基本上是必修课,第 二阶段用于“核心课程”的平均时间为47%,而选 择性课程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可供选修的课程门 类也很多。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科目设置, 课程由学校决定。
(三)1988年英国中小学课程改革
1988年7月29日英国颁布了《1988年教改革法》, 该改革法有关课程的条例规定开设全国统一课程,这 种全国课程包括“核心课程”数学、英语、科学和其 它“基础科目”,包括历史、地理、工业、音乐、艺 术、体育和一门现代外语,按照统一的课程要求,根 据核心课程和十个标准,对学生在 7 、11 、14 、 16岁四个阶段的成绩做出评定。16岁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首次实行于1988年,同时 成立了全国课程设置委员会。
一、二战后英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内容
(一)1944年英国中小学课程改革
1944年英国通过了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巴特勒教育法》。该法案将课程的决策权授予校长 和教师,规定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教科书和教学方 法为学校自己的事情。并出现了三轨中学体制和相应 的三轨课程体系,三轨中学体制把中学分为文法中学、 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
英国基础教育改革文件英文原件
英国基础教育改革文件英文原件一、英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与目标近年来,英国政府对基础教育进行了多次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培养创新精神和全球化素养等为目标。
英国政府认为,基础教育改革是实现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新世纪伊始,英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基础教育改革文件,旨在为英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英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1.课程与教学改革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英国政府对课程进行了整合与优化,强调学科交叉与实践能力。
同时,英国政府鼓励学校实施个性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评估与考试制度改革英国政府对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降低考试压力,强调过程性评价。
此外,政府还引入了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成长。
3.师资培养与培训英国政府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鼓励优秀教师从事教育事业。
4.教育资源配置与整合英国政府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实现教育公平。
同时,政府鼓励学校与企业、社区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5.学生资助政策英国政府实施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的学生能够接受优质教育。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奖学金制度,激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6.家长参与与家庭教育英国政府提倡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同时,政府鼓励家庭教育,为家长提供亲子教育指导和支持。
三、英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效果与挑战英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城乡教育差距缩小等。
然而,改革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队伍不稳定等。
四、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启示与借鉴英国基础教育改革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是加强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推进考试制度改革,降低考试压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积极性;四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五是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参与度,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944年英国中小学课程改革
1944年英国通过了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巴特勒教育法》。该法案将课程的决策权授予校长 和教师,规定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教科书和教学方 法为学校自己的事情。并出现了三轨中学体制和相应 的三轨课程体系,三轨中学体制把中学分为文法中学、 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
二、21世纪英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内容
(一)小学课程改革
21世纪以来,英国小学课程始终在不断变革。 2009年4月,英国前教育标准局总督学 Jim Rose 爵 士负责制定了《小学课程独立评估:总结报告》, 就小学课程如何适应21世纪国际化发展提出了相应 的措施和英国中小学课程改革
1995年,英国开始实施《提高中小学水平计划》 1996年,英国政府发表了基础教育白皮书《学会竞 争: 14-19岁青少年的教育和培训》,要求所有的 初中都能向学生提供“普通职业教育课程”五年级 的第一级。
1997年5月2日,英国政府开始了面向21世纪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经过两年的努力,1999年7月, 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出台,从2000年9月开始实施。 面向21世纪的新课程内容包括:开设12门核心课程; 提出学校课程的价值和目的;构建了国家课程、宗 教教育以及其它全国性的教育框架;实现四项课程 目标;提出六项基本技能。
2008年,资格与课程发展局成立,负责包括开 发和制定《课程》,并连带负责与“国家测验”相 关的一系列事物。《你的孩子,你的学校,我们的 未来:建立21世纪的学校制度》(2009年)白皮书 在保证教育经费正常的投入外,鼓励学校间的合作, 使经费流向处境不利的学生群体。保守党执政后, 发表了《教学的重要性:2010学校白皮书》,赋予 教师更多权力,支持校长强化权威等。2011年,英 国国家教育部进行新一轮《课程》修订,教育质量 监控系统官僚性、控制性和规范性等特征被重新审 视。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英国中小学课程改革
1、1993年改革 1993年8月,《国家课程及评价》的调查报告出台, 政府就此对国家课程进行调整,并从1994年9月起实 施新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这次改革的内容一是强 调基础知识教育;二是裁减国家课程内容,增加多样 性和灵活性的选择;三是简化评价的范围和方法;四 是建立统一的课程管理和协调机构;五是设立增值指 标,科学评判学校的表现;六是改变四个关键阶段的 评价。
英国在 20世纪 60年代就开始在中学阶段开 设计算机课程,2000年 9 月修订的国家课程中, 将信心技术课程改名为信息交流技术课程。经过 长达7年的实践,英国于2007年重新公布了新的 中学信息交流技术课程方案,并于2008年9月开 始正式推行。
2003年的中学课程改革提出:14-19岁这一阶段 需要加入更多的职业教育课程。2005年,中学课程 改革将新的专业证书纳入进来,新课程要求建立适 当的专业证书新体系,实现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教育 更好的整合互补,进而实现社会各领域对学生的综 合需求。2007年的“14-19岁改革”提出,在英语、 数学和信息通讯技术这三门课程中融入实用技能, 设立新的实用技能标准和证书。
在此报告的基础上,2010年2月,英国课程与资 格局发布《小学新课程简介》,同时制定了《国家 小学课程手册》。2011年,英国小学新课程改革最 突出的革新就是把之前依据学科制定的11门课程改 为六大学习课程,基于小学阶段的六大学习领域的 每个学习领域都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优越的学习资 源和条件。
(二)中学课程改革
(三)1988年英国中小学课程改革
1988年7月29日英国颁布了《1988年教改革法》, 该改革法有关课程的条例规定开设全国统一课程,这 种全国课程包括“核心课程”数学、英语、科学和其 它“基础科目”,包括历史、地理、工业、音乐、艺 术、体育和一门现代外语,按照统一的课程要求,根 据核心课程和十个标准,对学生在 7 、11 、14 、 16岁四个阶段的成绩做出评定。16岁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首次实行于1988年,同时 成立了全国课程设置委员会。
(二) 20世纪60-70年代英国中小学课程改革
20世纪60年代,小学课程发生了许多突 破性的变化。70年代后期,又围绕加强政府 教育控制的问题开展了教育大讨论,教师的 权力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受到关注。
中学课程按学生年龄分组,不同能力的学生学 习的科目和内容不同,大量开设选修课。中学分为 三个阶段:1-3年为第一阶段,4-5年为第二阶段, 6-7年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基本上是必修课,第 二阶段用于“核心课程”的平均时间为47%,而选 择性课程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可供选修的课程门 类也很多。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科目设置, 课程由学校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