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植树的牧羊人 第一课时
七上语文植树的牧羊人 第一课时
自学指导(8分钟)
开始闯关: 第一关:我快故我行(2分钟) 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第二关:我思故我明(2分钟) 划分段落层次 ,概括文章内容。 (谁)在 (哪里) 几十年如一日的 (什么事),把 荒漠变为 。让住在这里的人过上了 的生活。
自学指导(8分钟)
第三关:携手凌绝顶(小组讨论4分钟) 1、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 文中着重写了“我”几次见牧羊人?分别看 到了什么景象? 2、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3、感悟文章中牧羊人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 的人。
为牧羊人仿写一则颁奖词
示例3:感动中国获奖人物支月英颁奖词: 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 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 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课堂小结
植树的 牧羊人
三、写作特点: 对比、首尾呼应 四、牧羊人 的形象
当堂训练: 阅读《一个牧羊人的奇迹》,
并回答1、2、3小题。
第二关:我思故我明
1、概括文章大意
牧羊人 (谁)在 阿尔卑斯山地 (哪里)
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选种、种树的工作 (什
么事),把荒漠变为 绿洲 ,让住在这里的
人过上了 幸福、舒适 的生活。
第二关:我思故我明
2、尝试给文章分层
第一部分(1): 开门见山,作者对牧羊人慷慨 无私、不图回报精神的评价。
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 “你曾经见过的最平凡、最难忘的人是谁?” 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篇让人震撼的故事 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 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 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 后再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 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 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
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讲解精选课件PPT
坍塌( tān )
戳( chuō )
酬劳( chóu )
山毛榉( jǔ ) 白桦树( huà )
薰衣草( xūn ) 废墟( xū )
预习诊断
2.解释下列词语。 (1)干涸: 干枯,没有水。 (2)酬劳: 用钱物酬报答谢出过力的人。 (3)坍塌: 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4)不毛之地: 不长草木的地方。 (5)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6)沉默寡言: 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7)连锁反应: 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荒原、光秃秃的山, 狂风怒吼、没有溪水
树木成林、挺拔茂 盛,有了溪水
一片沃土、生机勃勃、 微风飘香、泉水流淌、 重建新村、人民幸福
13
快速阅读课文,
• 探究:1、文中的牧羊人种了哪些树? • 2、他又是怎样种树的? • 3、文章的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
什么作用?
2021/3/2
14
2021/3/2
15
2021/3/2
16
再次阅读课文
• 探究:文章中的牧羊人给作者留下什么样的
印象?请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概
括,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
的人
?
2021/3/2
17
2021/3/2
18
2021/3/2
19
初识人物
1.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你认 为最为感人的情节 ,并说 说令你感动的理由。
2.谈谈你对牧羊人这一人物 形象的初步印象。你感觉他 有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学习 的?
2021/3/2
1
激趣导入
一片几千公顷的荒山,几十年的 时间被一个人一点一点全部栽上了树, 荒山变得有了生机,大家相信这是事实 吗?
13、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
自学检测一(6分钟)
1、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gān hé( 干涸 )了, 2、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tān tā ( 坍塌 )了。 3、趁这个机会,我páo gēn wèn dǐ (刨根问底 ),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4他还是chénmòguǎyán(沉默寡言)。
2、完成P74页表格。
③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没有私心的人, 从“‘这个山坡是你的吗?不是’ 他一心一意 把一百颗橡实都种了下去”看出;
④他是一个有着非凡毅力和坚定信念的人;从“战 争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
2、牧羊人到山上种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交代 属于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种树的原因:他先后失去了儿子和妻子,他与羊 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牧 羊人认为“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 命”。 记叙顺序:插叙; 作用:交代了牧羊人上山种树的原因,表现牧羊 人热爱大自然、积极乐观的品质,使文章内容更 加丰富,结构更为紧凑。
(比喻追究底细),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2)自从开渠引水之后,从前的_不__毛__之__地_ (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就成了肥沃的良田。 (3)他是一个 慷__慨__无__私_ (充满正气,不吝啬)的人, 总是会想尽办法帮助其他人。 (4)他依然 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不声不响)。
3.课文首尾两段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 论)
课前提问
14 植树的牧羊人
中国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刘壮志 议课时间:第9周 授课时间:第10周
走进作者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 家、电影编剧。作品《植树的男人》 (选入课本改名为“植树的牧羊 人”)虽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 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 的森林再生作出了贡献。
《植树的牧羊人》精品教案(第1课时)
《植树的牧羊人》精品教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2.结合关键词句,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全面提取信息,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课前预习:自读文章,标记关键词语,对于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会解释的词语查字典解决;熟读课文,标清段落序号,在自己喜欢的、有疑问的或有独特思考的地方写出批注;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了解写脚本的要求,根据任务做好分工。
2.课上: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情况下,探究文本,形成自己的认识,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设计学生活动,情境任务导入播放动画片《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动画片是加拿大动画大师弗雷德里克·贝克花费五年时间手绘了约两万张图片做成的,这部片子获得第六十届奥斯卡(1988年)最佳动画短片奖等三十多项国际电影奖。
你们知道吗,这部优秀的影片改编自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创作的一篇文章,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牧羊人的故事。
板书:植树的牧羊人我们先来了解作者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开火车读词语请默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板书初遇再次最后课文按照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组前面完成初遇牧羊人的情况,后面高原,第二组再次。
第三组最后。
第四组任选一个【设计意图】理清文章思路。
预设:3.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高原的情况是逐渐变化,这都是谁的功劳呢?没错,牧羊人,是他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的种树换来的结果。
那这篇课文是如何刻画这位牧羊人的?谈谈你对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请到课文中画出表现人物的词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PPT课件
2020年10月5日
16
2020年10月5日
14
总结拓展
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植树的牧羊老人与我国寓言中的哪 个老人精神相通?请同学们继续思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 问题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吧!
2020年10月5日
15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我选读的内容是第_____段,从 _______(文中词句)读 出了牧羊人 __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等)。
2020年10月5日
10
例1: 我选读的是第5段,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 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这句 话中,可以看出牧羊人热爱生活,干净整洁,做事情一丝不 苟,非常认真。
2020年10月5日
11
例2: 我选读的是第11段,从“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 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牧羊人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把承受孤独的痛苦 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大爱,他看起来是那样淡定、从容、宁静、安详。。
2020年10月5日
这篇课文写了“我”旅行缺水的无助与茫然,也写了_____
这篇课文写了
,也写了
这篇课文写了
,也写了
这篇课文写了
,也写了
2020年10月5日
7
这篇课文写了“我”旅行缺水的无助,也写了“我”得到牧羊人的帮助; 这篇课文写了牧羊人严实牢固的石头房,也写了他干净整洁的餐具、房 间、地板; 这篇课文写了牧羊人安静忠厚的大狗,也写了他仔细平静地挑选橡子; 这篇课文写了牧羊人一心一意种橡子,也写了他在阿尔卑斯山种橡树的 缘由;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摘取关键词,结合牧羊人的事迹,分析牧羊人的形象。
能力目标:
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情感目标:
学习牧羊人慷慨无私,不求名利,不图回报的精神。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多媒体出示三张分别是荒漠、植树、荒漠绿洲的图片。
荒漠要变成绿洲,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任务,然而有一个人他做到了,他一个人默默地植树,默默地奉献,将荒地变成沃土,惠及上万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植树的牧羊人。
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概括文章内容
1.文章写“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自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一访牧羊人,画面一:废弃的村庄;。
七年级语文上册14植树的牧羊人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植树造林的意义》:一篇介绍植树造林对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文章,让学生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2. 课后探究:
要求学生课后自主阅读以上推荐文章,并选取一篇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结合课文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环保和奉献精神的读后感,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感悟牧羊人的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通过阅读《植树的牧羊人》,学生将能够运用文学语言描述牧羊人的事迹,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学生将能够发展批判性思维,提升思维的深刻性;通过欣赏牧羊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学生将能够在审美鉴赏方面得到提升;同时,学生还将能够理解并传承课文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c. 实践作业报告: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报告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实践经历和感悟,给予鼓励和具体的改进建议,如对学生的实践行动、观察和思考进行评价和指导。
2. 作业反馈:
a. 阅读理解作业:及时批改学生的阅读理解作业,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如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和指导。
b. 写作练习作业: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细致的批改,关注学生的写作思路、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具体的改进建议,如对学生的观点表达、论证方法和语言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
3. 实践作业: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和社区的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让学生将牧羊人的精神付诸实践,亲身体验并感受环保和奉献的意义。
4.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后阅读的心得和感悟,讨论牧羊人的精神如何影响和启示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第1课时课件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过程安排
1.默读课文,可用“
”圈画结构层面的重点语句
和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
结构层面的重点语句指的是总起句、总括句、过渡句、点题句、前
后呼应句等。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具体到本文,指的是交代“我”
与牧羊人见面时的语句以及表现牧羊人和荒原情况变化的语句。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第1段
总起议论: 大方无私、难得的好人
牧羊人情况
高原情况
1913 年
一个人住在石房
第2—12段 初见牧羊人 子里;牧羊,同时种
树;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气; 一片废墟;狂风 呼啸;干旱缺水。
身体更矫健了;
树木成片;鲜
一次大战后
第13—17段 再见 牧羊人 减少羊的数量,开始 嫩挺拔的白桦树富
1953年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策 划了一个征稿专题活动:你曾经见过 的最平凡、难忘的人是谁?
编辑部陆续收到投稿,其中让▪乔诺 的《植树的牧羊人》尤其震撼人心。今天 就让我们走近这位“植树的牧羊人”,感 受他的情怀。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了解作者
文化身份 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2.初读时,圈点勾画可用于回答以上问题的语句,并加以整合,有助于迅 速梳理文意。
3.根据勾画的语句,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文章记述了一个名为艾力泽·布菲 的牧羊人,从 1910年开始,在荒原中数 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种树,重建美好 家园的故事。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植树的牧羊人课件 第一课时
合作探究
1.为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老人心存善念荒山苦植树 第二部分:老人十年植树已蔚然成林 第三部分:老人创造奇迹改变了环境 第四部分:老人健康长寿荒地成沃土
精讲解疑
1、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 的变化为线索,将人物的活动放在一 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以突出人物 的品质,以及生命的价值。
达标测评
1、给下列词语注音
慷慨(
) 干涸(
)
坍塌(
(
)
薰衣草(
) 滚烫(
)
光秃秃(
)
作业布置
本课生字词三遍。
同学们!再见!
●
●
◆词语集注
慷慨:大方;不吝惜。 光秃秃: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 废墟:城镇、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干涸:干枯;没有水。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张扬: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 溜达:散步,闲走。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琢磨:思考;考虑。 微薄:微小单薄;数量少。
背景链接
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片荒芜、 破落、毫无生气的荒原。只有很少的人在这儿过着冷漠、孤独的 生活。有一个牧羊人,他一边牧羊,一边每天都种100棵橡树。 由于气候不好,种十万棵树,最终只有一万棵长成大树。尽管如 此,牧羊人没有气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每天种树。森林的规 模不断扩大,渐渐地,这个地区有了雾气、水分、溪水、村庄、 泉水、笑声,整个地区都活了起来。作者为老人的见识、胸怀、 坚持而感动,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以做纪念。
14 植树的牧羊人
·七年级上册
课时目标
激趣导入
第一课时-《植树的牧羊人》
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来理清文章脉络,能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2、能结合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情节。
3、通过比较朗读说说牧羊人给高原带来哪些巨大变化。
学习过程:一、导入图片中的人物大家认识吗?他被誉为西藏“树痴”,出于对绿色的渴望,他从2004年开始在西藏山南市扎囊县充堆村建起了当地第一个苗圃,开始学种树,到目前为止,他450亩的基地育苗树种达56个,包括经济林木、绿化林木等类型的各种苗木260余万株,年均出苗40多万株。
当问及他今后的打算时,59岁的他说:“我就喜欢树。
当我百年之后,灵魂也许会变成一棵大树或树上的一只小鸟儿。
”他就是雅江边的植树人——边久。
而在法国普罗旺斯地区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也有这样的一个种树人,数十年如一日的种树,他为什么要种树?又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植树的牧羊人,走近这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打开课本。
二、初读:感知故事情节1、词语学习生字词课前已经让同学们预习过了,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易错的字词齐声读两遍。
栋.()拣.()戳.()慷慨..()()帐péng()废墟.()坍塌..()()呼xiào()滚tàng()张扬溜达琢()磨微薄.()酬.劳()硬lǎng()水qú()流tǎng()光秃秃.()不毛之地刨.()根问底沉默寡.()言2、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边读课文边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写在学习任务单上,并试着抓住时间节点,用这些词语尽量简要地复述故事。
1913-1919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9-1945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5年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前布置了预习,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学习任务单,抓住时间节点,用勾画出的这些词语简要地复述故事。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13 植树的牧羊人(第1课时)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植树的男人》是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 摘》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 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部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 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 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 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 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
高原的情况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一个人住在石房子里; 牧羊同时种树;不太爱 说话;自信、平和;生 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 废墟;环境恶劣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再见牧羊人
身体还很硬朗;减少 了羊群的数量,开始 养蜂;性格上没有变 化,还是沉默寡言; 一直在种树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 萌发生机;树木已然 成片,蔚然成林;曾 经干旱无比的地方有 了溪水
植树的牧羊人
第1课时
有这样一部文学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 动画大师制作成一部动画片,这部动画片感动了无数 观众,并荣获第六十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这部 作品就是《植树的男人》,选入课本时改名为《植树 的牧羊人》。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 剧。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当过步兵,在目睹惨烈场面 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他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 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 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大多数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 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最后一次相见
87岁,年事已高;住 在凭一己之力建成的 乡间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 连空气也不一样了;废 弃的村子被重建起来; 许多人搬到这里安家, 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 的景貌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课件
合作探究
5、初次见到牧羊人,他给我什么印象?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 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 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这些直接描写牧羊人的细节内容,从正面刻画了牧羊人的性格,从中可看出他是一 个积极生活、态度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凡事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
预习检查
1、读准字音
慷慨(kānɡ kǎi) 干涸( hé ) 坍塌(tān) 缝隙( fènɡ xì ) 酬劳(chóu ) 废墟( xū) 薰衣草( xūn ) 滚烫( tànɡ) 光秃秃( tū ) 流淌( tǎnɡ ) 硬朗( yìnɡ lǎnɡ) 沉默寡言(ɡuǎ ) 刨根问底(páo ) 琢磨(zuó mo ) 山毛榉( jǔ )
戳 (chuō)戳破 戮 (lù)杀戮
涸 (hé)干涸 锢 (gù)禁锢
预习检查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干涸: (河道、池塘等)干枯,没有水了 坍塌: 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地面上的植物,多指庄稼。 沉默寡言: 深沉而少言语。 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 琢磨: 思考;考虑。 慷慨: 大方;不吝惜。
本文节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课文原题为《种植希望与幸福的人》,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 目。这篇短篇小说原是1953年让·乔诺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 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这虽是一个虚 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 做出了贡献。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思考 如下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14植树的牧羊人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牧羊人的品格。
3.理解牧羊人奇迹的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理解结构。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表现牧羊人品格的文字,用()标出环境描写的文字,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用序号标出意义段,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要阅读的过程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坍(tān)塌废墟(xū)流淌(tǎng)缝隙(xì) 琢(zu ó)磨沉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流淌:液体流动。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酬劳:酬谢,给出力的人的报酬。
转悠:漫步,无目的地闲逛。
富饶:物产多,财富多。
《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
任务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独自完成课后 表格,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 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勾画出 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完成下表。
三次见牧羊人 牧羊人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高原的情况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勾画出
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完成下表。
三次见牧羊人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独自生活;不太爱说话;显得自 信,平和;她就像这块不毛之地 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一切都变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充满了生气,又变得富饶了 。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干 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 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 一万多人在幸福生活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其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 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 荣誉勋章。
读一读、写一写字形
酬(chóu)劳 tāntā(坍塌) 流tǎng( 淌) 水qú( 渠 ) 睡jiào ( 觉 ) jué( 觉 )悟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身体还很硬朗:不再放羊,改养 蜜蜂;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பைடு நூலகம்;一直在种地;他还是那么沉默 寡言
已经是87岁的老人
到处是荒地;无边无际的荒野 ;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的 长着I些野生的薰衣草;狂风呼 啸
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 铺在高原;橡树,已经长得比 我高;树长得很茂盛,棵棵鲜 嫩、挺拔;看到了溪水
最新人教版(部编)七上语文《植树的牧羊人》精品课件(第1课时)
第1课时
根据文章,确定内容
在不改变文章内容和顺序的情况下,我们需要 为纪录片安排哪几部分内容?请概括出来。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提取信息,理清思路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 牧羊人
为“我”打水,请“我” 住在他的石房子里,挑 橡子,种橡树,讲自己 的经历。
荒野无际,房屋坍塌, 阳光灸热,狂风怒号, 泉眼干涸。
1.观看动画片《植树的牧羊人》。 2.根据课堂学习完成纪录片脚本的基本框架。
退出
再见 牧羊 人
不再放羊,改养蜜蜂,一 薄雾平铺,橡树茂盛, 毛榉成林,白桦挺拔,
直种树,带“我”看树。 看到溪水。
最后一次 87岁了。 相见
微风飘香,农舍干 净,泉水不断,一万 多人幸福生活。
表现人物的方式
在纪录片中 ,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人物? 直接刻画 侧面烘托
我们要表现怎样的一个牧羊人?
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一、导入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 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 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 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 之一。1932 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 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 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 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 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 诺街。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 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 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 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 在 1987 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 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 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 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四、总结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 行文中注意前后对比、照应; 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 见证人,使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 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五、布置作业
生字词 2 遍。
4
徐州市西苑中学备课首页纸
课 题 14《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
让.乔诺
总课时
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牧羊人的品格。 3.理解牧羊人奇迹的意义。
同上 1 同上 2 Ppt 同教学目标
重 难 教
点 点 具
课标要求 板
书
设
计
1
教
后
小பைடு நூலகம்
结
徐州市西苑中学活页备课纸
时 间
教
师
活
动
时 间
学 生 活 动
三、合作交流
3
1.为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老人心存善念荒山苦植树 第二部分:老人十年植树已蔚然成林 第三部分:老人创造奇迹改变了环境 第四部分:老人健康长寿荒地成沃土 2.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将人物的活 动放在一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以突出人物的品质,以及生命 的价值。 3.本文的结构对你的作文有何启示?
3 2 2
1
1
2
3
二、自主先学
第一步,泛读课文,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理解结构。指导 学生阅读时, 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表现牧羊人品格的文字, 用 ( ) 标出环境描写的文字,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用序号标出意义 段,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2 要阅读的过程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坍(tān)塌 废墟(xū) 流淌(tǎng) 缝隙 (xì)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流淌:液体流动。 4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酬劳:酬谢,给出力的人的报酬。 转悠:漫步,无目的地闲逛。 富饶:物产多,财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