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的牧羊人》2

课题《植树的牧羊人》2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过程

方法

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主题。

情感

态度

价值

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教学

重点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教学

难点

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第二轮修改复习检查: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叙述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三、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

四、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五、描写人物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

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

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⑦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七、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

远及近。

学习课文

【导】牧羊人的坚韧、顽强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也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

也能尽自己的力量多做保护环境的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写法上的精妙。

【读、思、议、展、评】

一、用字的精妙。

第三段中“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卧”字生动地写出了羊群懒散、毫无生气的样子,侧面突出了环境的恶劣。

二、第19段中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完成下列表格。

对比的写法,突出种树带来巨大的环境变化,侧面赞美了牧羊人改变环境的高贵品质和精神。

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孤身住在石屋,放牧羊群,生活简单充

实,沉默寡言,干净整洁,种橡树。

一片荒凉,村庄废弃,狂风

肆虐,没有水源。

再见牧羊人身体硬朗,不放羊,改养蜜蜂,坚持种

各种树木。

成片的树林,有了溪流,各

种树木生长得旺盛。

最后一次相见老人87岁,仍然坚持种树,双手创造

幸福。

到处都是绿色,充满生气富

饶,人们生活幸福。

三、“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

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寓意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富饶丰美。

四、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对牧羊人的赞叹,用直线画出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作者说“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你认为第几段中的描述最能印证“最了不起的奇迹”,请在原文中画出来。

(1)这些热情洋溢的赞美表现了作者的无比敬佩之情。

(2)第⑨段中“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河水汩汩地流入池塘,池塘边还种了菩提树。原先的废墟上已修复成崭新的房舍,周围的菜圃与花园,井然混栽着各式各样的白菜、玫瑰、韭葱、金鱼草和秋牡丹。这里重新充满了生机,变得富饶了。现在这里的人们生活的幸福、舒适。一路上,我见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乡村聚会上飘荡。整个高地焕然一新,散发出健康富裕的光芒。”

五、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高度赞扬了这位默默无闻的老人几十年的坚持,老人把永恒的精神和肉体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创造了伟大事业,使得生存下来的人们过上了无比幸福的生活。

结构上:首尾呼应。和文章开头“何为好人”遥相呼应。

小结:本文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扬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同时告诉我们心存善念必有善报,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也会被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