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3.1《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第3框全民族的抗战教学设计人教版(1)
全民族的抗战一、 【课标解读】:课标:3-1-5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解读:第二次国共合作,平型关战斗,台儿庄战役,敌后游击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二、 【教材简析】:1. 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全民族的抗战”讲述面对日军的全面侵华,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史实。
抗战期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分别担负着正面战 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
教材以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保卫战为例,利用地图展示了抗战期 间的重要战役,帮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
同时,教材还通过多种形式, 说明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2. 教材结构体系:三、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知道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 实,了解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明确中国 共产党在长期的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 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与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史料研读、概括、分析、运用、论从史出等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习力。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现实,冷静剖析历史、正视历史,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 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知道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 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
难点: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与国共合作的重要性;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抗 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国共第二次合作- 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 敌后战场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灌沪会战 太原会战(平型关战斗)—有效牵制日军 武汉会战 的兵力 长沙会战 破袭战 地道战 麻雀战 地雷战 伏击战 •成为全民族抗战的 中盜砥柱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教学思想:“依标施教” 、“以史导论” 、以学为中心、“提升学力” “史地结合” 策略方法:史料化、问题化、活动化、趣味化、个别化和协作化、六、【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全民族的抗战☆教学流程(一)民族危亡:国难当头,探寻出路◎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七七事变”的内容,让学生想一想:“当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华时,中华民族要避免亡国灭种的唯一出路是什么?设计意图: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历史的必然。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教案:3.1.3全民族的抗战
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
③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如杨靖宇、赵一曼等。
3.板书设计简洁明了:
①用关键词和短句表达知识点,避免冗长的句子。
②用图表、时间线等形式展示信息,使板书更加直观。
4.板书设计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运用色彩、图案等元素,增加板书的美观性。
-结合地理、政治、文化等学科,跨学科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作业要求:
-作业要紧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知识点。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完成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检查,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2.教学难点
(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爆发的复杂背景,以及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情况。
(2)抗日战争的经过:学生对于战争中的一些战役和事件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资料进行讲解。
(3)抗日战争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深远影响,以及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的一些英雄人物和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伟大精神。
2.拓展要求
(1)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拓展学习。
(3)要求学生在拓展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和总结,将所学知识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鼓励学生分享拓展学习的心得和体会,通过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初中历史《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教学设计
二.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三.教学难点 1.为什么说卢沟桥抗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 2.如何看待日本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及日本当 局否认历史事实? 四.教学媒体的使用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谁知道这座桥的名字? 你 知道曾经在这里发生什么事吗? 学了这一课你就明了了。
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是1937年12月13 日。
1 .开展杀人竞赛。 2 .集体大屠杀。6周杀我同胞30多万。19万 被集体屠杀,草鞋峡一次杀我同胞5.7万, 是日寇制造的最大的一次集体大屠杀) 3. 残忍的杀人手段。枪杀,砍头,剖腹, 挖心,砍剁四肢等。 4 .强奸中国妇女 。
三)课堂小结:
师: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 的序幕。30万南京同胞的鲜血,进一步唤 起了全民族的觉悟。让我们永远记住为捍 卫民族尊严英勇现身的先烈,永远记住日 本军国主义罄竹难书的罪恶!处理课后作 业。 (学生齐唱《义勇军进行曲》)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写感想,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设置相关问 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唱国歌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在卢 沟抗战中体现的 以民族大义为重,不怕牺牲、坚守到底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为祖国 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新知识学习
1.七七事变 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的借口是什么?
在卢沟桥抗战的是哪 一支军队? 涌现了哪些英雄人物? 请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并说说应该学习 他们的什么精神。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3.2.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教学设计
(1)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亲身感受历史文物和资料,加深对抗日战争历史的了解。
(2)开展抗日战争主题的班会或演讲比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传承抗战精神。
(3)鼓励学生进行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如编写研究报告、进行历史人物访谈等。
(4)结合本节课内容,为学生推荐相关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如《南京!南京!》、《辛德勒的名单》等,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审美素养。
(5)学生在拓展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撰写一篇关于七七事变的历史短文,要求学生详细描述事变的过程、影响以及事变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地位。
2.制作一份关于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时间轴,要求学生整理出抗战的主要战役、重要事件和时间节点,并简要说明每个事件的意义。
4.艺术性与趣味性:
(1)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内容
(2)添加相关的历史图片或漫画,增加趣味性
(3)利用图表、图形等元素,展示时间轴和战役过程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3.2.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学科第三单元第二课《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兴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影响,了解全民族抗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的主要战役。同时,学生还应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认识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构建抗日战争的历史时序和背景。同时,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和战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学会从多元角度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此外,通过探讨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课件(共23张PPT)教材
武汉会战
淞沪会 战
中国军队70万, 日本军队20万, 激战三个月。 11月,上海沦 陷。
淞沪会战及会战 中的大刀队
资料:在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 会战中,中日双方动员兵力超过一百万人(日 方动员兵力约25万人,伤亡4万余人;中方动 员兵力约75万人,伤亡25万余人),蒋介石以 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 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产 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 任。
这是佟麟阁将军在一次军 事会议上表示抗击日本侵略者 的慷慨誓言。
资料1:蒋介石在1945年8月15日说:“我们中国在 黑暗和绝望的时期中,八年奋斗的信念,今天才得到 了实现。”——《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 书》 资料2:1945年春天,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报告中说: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 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论 联合政府》 思考:为什么蒋介石和毛泽东在抗战起点问题上有不 同的认识?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国 民党虽然进行了一些抗战,但总体来说还是实行 “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到了七七事变 之后,蒋介石才明确抗战立场,开始确立战时体制。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 争,中国军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抗日战 争。日本的侵略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 合作,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团结全国各界群众投入抗战。因 此,从战争的范围,涉及的群众面来说, 抗日战争已从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 转化为七七事变后的全民族抗战。
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被轰炸后的成都
4.对抗日根据地展开“大扫荡”,实行 “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资料1:日本法务大臣永野茂门说:“把那场战争说成是侵略战 争是错误的。当时日本真心想解放殖民地、建立(大东亚)共 荣圈”。 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公然叫嚣:“人们都说日本 (在南京)干下大屠杀,但这不正确。这是中国人编出来的谎 言,一直要污损日本的形象”。 资料2: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三单元第1课《中国抗日战争》教案3
1新设计1.创设情境,播放音像资料,还原历史事实。
2.采用史料教学法。
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3.采用讲授法、联系阅读法、问题情景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教学目标1.自课本知识,知道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的时间、地点、大致经过,西安事变发生原因、时间、地点、结果及影响。
3.根据本课知识结构图,能分析西安事变发生背景,认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4.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中国人民绝不屈服的反抗精神。
3学情分析虽然是九年级学生,但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4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史实及影响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难点:根据知识结构图,分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原因。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日本侵华活动的开始9月3日是什么日子?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1. 日本侵华原因:20世纪30年代初,为了转嫁__________,缓和国内矛盾。
2.日本侵华初期发动的侵华事变: ①_______事变(_____年9月18日、____柳条湖)②_______事变(____年1月28日、地点_____) ③______危急(在华北制造事端,欲使独立)3.面对日本侵略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反应①共产党:主张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学生:掀起_________运动(____年12月9日,北平)③东北人民: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________抗击日军④国民党:a._____事变,东北军奉令_____,结果日军占领______ b. “一·二八”事变,_____路军奋起抵抗(军长______,总指挥_____) c.爱国官兵发动_______事变(____年12月12日, 发动者______________)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师生互动1.读《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知识结构图(部分),回答问题(1)从知识结构图可看出中国抗日战争是从哪一事件后开始的?(2分)(2)据知识结构图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6分从日本、共产党及各阶层都主张、国民党三个角度分析)2.观看视频《西安事变》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①你认为谁是西安事变的主角?他都干了些什么?(2分)要求至少说出2个主角)②请给西安事变设置一个最糟糕的结局。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3.1.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答案:日本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殖民统治的一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应该珍视和平,反对战争,永远记住这段历史,以警示后人。同时,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 请结合课文内容,论述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日本侵华战争的起始时间及其重要事件。
2.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难点:
1. 如何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 如何客观、准确地解释历史事件,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解决办法:
1. 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突破重点1。
- 珍视和平,反对战争
- 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通过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段历史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在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重要起点,但学生对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缺乏深入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事件,我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更详细的历史背景资料,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312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卢沟桥事变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阴谋蚕食华北乃至中国的重要 步骤。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在卢沟桥一带频繁活动, 企图占领平津以达到控制华北的侵略意图已暴露无遗,所谓“士 兵失踪”只是为了入侵而制造的借口而已
日本军队选择卢沟桥作为事变的地点是处心积虑的.卢沟桥自古就 是出入北平的要道,近代平汉铁路建成后,经卢沟桥而贯穿南北; 同时,平保(北平至保定)公路又由此经过,东侧四公里处的丰 台则是平汉铁路与北宁铁路的交接点,所以卢沟桥是华北与华中 之间的交通咽喉,掌握了卢沟桥,就掌握了北平和华北的门户。
全 面 侵 华 战 争 的 爆 发
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地点: 北平西南宛平城外卢沟桥 日军在宛平城外进行军事演习,借口有 3、经过:士兵失踪,要进城搜查,遭到守军的拒 绝后,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 奋起抵抗,蒋介石正式对日宣战。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 4、影响: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日本教科书事件说明了什么?
日本右翼势力对侵华事实拒不承认,还极力美化 自己的行径。教科书事件表明了日本政府对右翼 势力的支持态度,企图淡化日本的战争罪行。
战前,靖国神社既是国家宗教设施,也是军事设施, 它从一开始就与军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日 本对外侵略中,军国主义势力利用靖国神社煽动崇拜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天皇、为天皇陛下赴死的军国主义情绪,为侵略战争 靖国神社 服务。战后,靖国神社改为独立的宗教法人,但其作 为军国主义精神支柱的影响依然存在。1978年,东条 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被作为“昭和殉难者”祭祀于靖 国神社。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一、开始的标志:
结合P73图3-9及材料,分析卢沟桥重要的战略位置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课 第1框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教学设计 人教版-旧人教版初中九年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一、【课标解读】:课标:3-1-5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某某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课标解读: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本单元第一课以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为起点,描述了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
本框内容则以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为切入口,从两个角度描述了侵华战争的开始。
从日本方面看,侵华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X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其转嫁经济危机的手段。
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侵华拉开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它促使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
2.教材结构体系:背景九一八事变开端结果抗日救亡运动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的高涨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英勇抗击日寇北平学生举行一二九运动背景经过某某事变结果意义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认识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知道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
2.掌握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某某事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3.知道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争的初步建立。
了解某某事变的经过,理解它的意义。
4.能分析某某事变这一历史事件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认识某某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转折。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历史图片、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2.学会独立思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史实的理解。
3.学会用讨论法分析历史现象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收集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如杨虎城、X学良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感受它们身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某某事变难点:某某事变的和平解决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1、讲解分析法。
本课理论性强,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相当多的问题作出分析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本课内容。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教学设计03
课题摘要 学科 单元 课程名称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一课。以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侵占 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从两个角度描述了侵华战争的开始。从日本方面看,侵 华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从中国方面看, 日本侵华拉开了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对于学生了解日本的侵华史具有重要意义。 2.学情分析 历史与社会 第三单元 学段 教材版本 初中 人教版 年级 九年级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奋起抵抗 2.《义 勇军进行曲》3.学生:一二九运动 (教师可追问学生是在谁的领导下进行的? “中华民 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四)国民党爱国将领:西安事变(10 分钟) 活动二:小组探究(3 分钟) ) :展示书本图 3-7 资料: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 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 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相残杀, 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同胞书》 ,1936 年 12 月 16 日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问: 从这首歌我们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感情?东北人民 遭受了什么?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
一、歌曲导 并且紧接着, 对中国其他地区也开始了惨无人道的侵 音乐软件播放歌曲, 入
略屠杀。尸横遍野,多少手无寸铁的百姓死于日本的 刺刀之下!因此,国家把九月十八日定为我们的国耻 日。国耻难忘,让我们一起去回顾这段历史! (出示 课题: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课件展示图片
1.结合资料,思考西安事变的原因? (可从主要矛盾和中共、蒋介石、张、杨对抗战的态 度思考) 2.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认为意义? 教师重要点提醒: 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 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 义是国共之间进行了十年(1927-1936)的内战基本 结束,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 成。 活动三:根据书本中的四张图,用年代尺重新梳理抗 战的过程。 问:年代尺的上下部分各有什么特点?(抗争史和屈 辱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件 3.1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共13张PPT)
理解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 抗日的序幕;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 束,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板书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一、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二、一二九事变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不
抵
抗
分析 日本为什么要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
大从数日据本:的至角19度30看年:,中国东北地区外国人113万之中,日本人占23万,朝 鲜1.人日占本80长万期;外觊国觎投中资2国0.6东3亿北日地元区之中;,日本占73%,约占日本对外投资
总额的一半。
2.九一八事变是日本长期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
·
华北事变
1931.9.1 8
1932.1.2 8
1935.9
1936.5
抗 日 救亡
东北抗日 义勇军
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运
动
上海第十九路军击退
日军的多次进攻
张、杨发动“西
? 安事变”
理解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各方对日本侵华的态度: 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奉行不抵抗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主张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期间,毛泽东就不止一次地讲到过,蒋家父子 是爱国的,并且试图团结蒋介石,搞联蒋抗美。
1918年,布尔什维克刚刚执政,德国和俄国之间的战争尚未停止。为 了首先巩固内部,列宁不顾众多同事的反对,坚持批准与德国签订了布列 斯特和约,割让了大片领土。等到政权巩固了,国家强大了,苏联最后又 把这些割让的土地收回来了。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4.1.1《内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程度,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观点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内战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战役经过和影响的理解。
4.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内战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建议。
8.内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为新中国建立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பைடு நூலகம்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经验。
9.内战的历史教训:和平的珍贵,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性,民族团结的意义。
10.内战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内战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经验。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讨论发言等情况,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4.内战时间线:1946年内战爆发,1949年新中国成立等关键时间节点的记忆。
5.解放战争的胜利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6.内战中的重要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贡献和作用。
7.内战时期的民众生活:战乱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民众的抗争和支持。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3.1.3《全民族的抗战》
7.课后作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给教师批改。
8.学生分组:为了提高课堂互动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成绩等因素,确保每个小组成员能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勇斗争的精神,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提高家国情怀。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已经学习过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对于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各种历史事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对于全民族抗战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可能还没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这段历史。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全民族的抗战”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抗战英雄的事迹或展示相关视频等方式,引出“全民族的抗战”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访问与“全民族的抗战”相关的官方网站或教育平台,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官网、抗日战争教育网等。
2.拓展要求: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研究“全民族的抗战”的相关内容。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教学设计(3份打包)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对于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入分析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对于知识掌握不足的学生,可以加强历史知识的梳理和讲解,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历史影像资料、讲述抗战英雄事迹等方式,营造战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与抗日战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战争事件的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5.小组讨论题:教师提出与抗日战争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检验学生对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掌握程度。
6.实践活动题:教师设计有关抗日战争的实践活动题,要求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对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掌握程度。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进程》、《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等书籍,深入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拓展要求: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选择拓展内容进行学习,加深对抗日战争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的理解。
-读书笔记:要求学生阅读拓展材料后,撰写读书笔记,总结所学习到的知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3-1-2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第2课时: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二、日军侵华罪行
南京大屠杀
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
对后方城市进行轰炸封锁 对抗日根据地展开“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讨论 Q:根据上述资料,说说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 是什么态度。 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拒不承认。
教科书事件不仅表明了日本政府对右翼分子的支持,也说 明其一直以来企图淡化战争罪行的态度
QUANMIANQINHUAZHANZHENGDEBAOF事变) 时间:1937年7月7日 ①卢沟桥 日军 ②借口 蓄谋已久 ③突然 经过 军长:佟麟阁 国民党:二十九军 一三二 赵登禹 师市长: 7月底:平津沦陷 8月—11月:淞沪会战 发展 11月:上海沦陷 南京沦陷 12月13日: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教案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教案
议一议:南京大屠杀给人类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本性。
我们应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应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恢复,勿忘国耻以警为常战争悲剧不能重演。
通过阅读课本,小
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南
京大屠杀给人类留下
了怎样的启示?
培养学生对文
本的阅读和对
信息的获取能
力
课堂小结结合PPT,总结这课主要内容,列个提纲。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
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
节课所学的内
容,查漏补缺
板书。
教学设计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七七事变”既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了解“八一三事变”等历史事件。
3.列举“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读图片和观看视频,增强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感性认识。
2.运用史实,分析讨论日本“教科书事件”等事实,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历史现象的鉴别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充分感受面对日军侵略,中国军人以民族大义为重,不怕牺牲、坚守到底的民族精神。
2.正确引导学生,牢记历史并不是了为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更好地走向未来。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七七事变”既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难点:了解日军侵华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性。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
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2.情景教学法。
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3.讲授法。
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利用中国地图,复习“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一.二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复习的时候按两条主线进行,一是日本侵华事件:“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二是中国抗战表现:“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
不管哪条主线,都要求学生在地图中找到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所在省份。
(二)新课探究第一板块:日本全面侵华的史实。
1.播放视频《卢沟桥》。
结合图3-9“七七事变示意图”,分析卢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
2.展示资料,结合教材内容,了解日本对中国的疯狂进攻。
利用中国地图,梳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一年年国土沦丧”的过程。
3.引导学生围绕图3-10与阅读卡,充分感受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国军人以民族大义为重,不怕牺牲、坚持到底的民族精神。
第二板块: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1.播放视频《南京大屠杀》。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教学设计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教学设计浙江省乐清市英华学校陈晓燕胡爱玲一、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知道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能够以南京大屠杀为例了解日本侵略军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让学生永远铭记这血的教训。
2.运用史实,学会联系当前的日本“教科书事件”等事实,驳斥其荒谬言论,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和鉴别能力。
3.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感受国破家亡的苦痛,知道牢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体验正确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和当代青少年的历史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七七”事变的标志和全面抗战的开始。
2.难点:记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采用史料教学法。
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内容安排。
本课内容在备课过程中分两个板块进行,第一板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史实;第二板块:日本侵华战争过程中所犯下的罪行。
通过这两个部分的认识与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以及反战情绪,牢记历史,面向未来。
在情感的提升上做到比较到位。
(2)史料引领,解读历史。
本课史料丰富,图文并茂,教师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
如补充“南京大屠杀”的视频史料,形象地展示日军在南京对南京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引导学生通过研读分析“教科书事件”,让学生充分体会日军侵华的本质是其侵略本质,再通过靖国神社事件和钓鱼岛事件,提醒我们要时刻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再次抬头。
(3)重点内容,取舍得当。
本课内容繁多,重点放在了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七七”事变。
在讲述日军罪行方面重点以南京大屠杀为例,其他方面仅作简单介绍。
2.不足之处本课时学习重点是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七七”事变的标志和全面抗战的开始,但对于资料的分析学生缺少指向性,尤其是对学生情绪的引导没有很好地做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教学设计
浙江省乐清市英华学校陈晓燕胡爱玲
一、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知道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能够以南京大屠杀为例了解日本侵略军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犯下了许多滔天罪行,让学生永远铭记这血的教训。
2.运用史实,学会联系当前的日本“教科书事件”等事实,驳斥其荒谬言论,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和鉴别能力。
3.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感受国破家亡的苦痛,知道牢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体验正确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和当代青少年的历史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七七”事变的标志和全面抗战的开始。
2.难点:记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采用史料教学法。
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1.呈现材料:“为什么日本老兵
在美丽的卢沟桥下跪?”
2.师:让我们在这节课的学习
中去寻找史据
1.生读材料:“日本老
人在美丽的卢沟桥下
跪”
2.预计生能顺利说出
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
的证据。
但对于具体事
件可能不是很了解
通过时事问题直接引出历
史事件,以简单话题激起学
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
引领学生投入课堂学习中
去
自主1.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描述,概
述“七七”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和
影响
2.思维碰撞:引导学生回忆上
一节课《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分析“七七”事变成为抗战全面
爆发的原因
3.引导学生观察图3-9,分析卢
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
4.展示资料,结合教材内容,
日本全面加紧侵华的疯狂进攻
进程。
引导学生围绕图3-10与阅
读卡,让学生充分感受,面对日
军的侵略,中国军人的行为体现
了以民族大义为重,不怕牺牲,
坚持到底的民族精神
师过渡: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
了哪些滔天罪行?
1.学生阅读课本第73
页内容,结合史料说出
“七七”事变的具体过
程
2.学生分析“七七”
事变成为全面抗日战
争的标志的原因
3.学生阅读课本了解
日本全面加紧侵华的
疯狂进攻
4.学生领略中国军民
的英勇抗争
1.在史料解读中串联历史
知识,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
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
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我阅读总
结历史事件
4.让学生明白:牢记历史
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
要以史为鉴,更好地走向未
来。
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树
立正确的历史观
阅读5.(1)播放南京大屠杀的视频,
让学生感受日本犯下的罪行
(2)展示罪行1:日本《东京日
日新闻》报道南京大屠杀过程中
的“杀人比赛事件”
思考:在日军的杀人比赛中,有
多少中国同胞丧生?阅读这段
新闻报道后,你有什么样的感
受?
(3).出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
下的罪行2、罪行3、罪行4。
师小结并过渡:在日本侵华期
间,中国军民伤亡 3500万人,
经济损失5620亿美元。
70多年
过去了,我们一直没有忘记这血
泪的历史,但是……
5.学生学习回答
学生体会“杀人比赛”
的情绪
5.通过案例的形式列举了
日军在不同地区采用了不
同的侵略方式,增强学生对
这段历史的感性认识
合作探讨呈现材料“墨写的谎言”---引自
日本2001年审定“合格”的初中
历史教科书:
1.(1)根据上述资料,说说日
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是什
么样的态度。
(2)举出若干事实,
批驳他们的荒谬言论
2.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
抹杀南京大屠杀真相,其目的是
什么?
3.针对目前钓鱼岛问题,中日
关系怎样才能健康稳定的发
展?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
做?
1.学生研读史料分析
讨论。
学生举例
2.学生讨论,互相交
流
3.学生谈谈自己对现
实的理性认识
1.开放式设计,培养学生
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2.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互
相交流,提升历史认识
3.帮助学生完成对现实的
理性认识
课
堂小结
1.引导学生结合本堂课的学习
内容
2.展示“老师对你说”
1.生阅读本堂课的学
习内容概况
2.学生各抒所见,在
老师的引导下感悟民
族精神
1.梳理知识
2.情感升华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内容安排。
本课内容在备课过程中分两个板块进行,第一板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史实;第二板块:日本侵华战争过程中所犯下的罪行。
通过这两个部分的认识与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以及反战情绪,牢记历史,面向未来。
在情感的提升上做到比较到位。
(2)史料引领,解读历史。
本课史料丰富,图文并茂,教师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
如补充“南京大屠杀”的视频史料,形象地展示日军在南京对南京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引导学生通过研读分析“教科书事件”,让学生充分体会日军侵华的本质是其侵略本质,再通过靖国神社事件和钓鱼岛事件,提醒我们要时刻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再次抬头。
(3)重点内容,取舍得当。
本课内容繁多,重点放在了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七七”事变。
在讲述日军罪行方面重点以南京大屠杀为例,其他方面仅作简单介绍。
2.不足之处
本课时学习重点是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七七”事变的标志和全面抗战的开始,但对于资料的分析学生缺少指向性,尤其是对学生情绪的引导没有很好地做到位。
学习这段历史,是让学生感受国破家亡的苦痛,体验正确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和当代青少年的历史责任。
但在课中学生的仇日情绪往往会夸大,忽视了和平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