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世纪中国的交通变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世纪中国的交通变迁

20世纪里,中国处于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型时期,交通的1

现代化对于这一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民族的传承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2

的不平衡性、西方工业革命浪潮的波及,甚至是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和压迫等各种3

共同因素,中国的交通,因时、因地、因人,在“繁荣共存”中不断“新陈代谢”4

着。以鸦片战争为转折点,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受到西方物5

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工业革命后出现的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铁路、公6

路等近代交通设施不断兴建提供了物质基础;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7

命等运动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反过来又促进近代8

经济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们的视野和思想观念不断9

开放。

10

11

1、陆路交通

在繁华都市,知名品牌桥车会不经意间从人们身边招摇而过,出租车招12

手即停,公交车随处可见,私家车的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与日俱增。面对13

来回穿梭、应接不暇的交通工具,回首历史,是否会不禁感叹。

14

据严昌洪在《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中描写:

15

清末民国时期的整个中国,就是这样一个交通工具的博览会,在新式交16

通工具奔驰于大地、航行于江河、飞行于天空的同时,有更多古老的交通工17

具仍在城乡水陆交通线上通行。

18

这说明了传统交通工具在清末民国时期仍然通行着,由于民俗的传承性、中19

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各种共同因素,新老交通并存,在各地农村,特别20

是贫困山区,道路不修,交通不便,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但中国的交通,21

因时、因地、因人,在“繁荣共存”中不断“新陈代谢”着。我国近代交通工具22

的演变,最集中最领先的是在上海。上海交通的演变是中国交通演变的一个缩影,23

我们以上海为例来探讨一下交通的演变。

24

上海开埠前后,盛行的交通工具就是独轮车和轿子,这两种是中国传统的交25

通工具,为中国所特有,似乎离现代化都市还很远。独轮车,又称小车、手推车、26

江北车,原先用来载货,中心偏高,不易掌握。租界开辟后,周围相继建成一些27

工厂,男女工都有。一些女工为了去较远的纺织厂上班,往往相约合坐独轮车前28

往,并且渐成风气。从当时的照片看,一辆车上约有八九人,分坐两边。由于收29

费低廉,一般贫民苦力均乐以独轮车代步或运物。但是好景不长,人力车兴起后,30

因其车速快于独轮车,而且乘坐舒适惬意,独轮车逐渐没落,仍旧以载货为主要31

功能。当时的官吏、商人与小康市民,大概认为有损面子,是决不肯坐独轮车。

32

他们出出入入均乘坐轿子。轿子是一种靠人扛、而行,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曾33

在东西方各国广泛流行,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34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35

要通过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36

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新与旧、快与慢,并驾齐驱。当时人力37

车的数量最多,1909年上海发放了8471辆人力车的牌照,“成为上海客运主要38

工具之一”。人力车是日本的舶来品,故又称东洋车。1874年,一个叫米拉的法39

国人,从日本引入。为求醒目,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当年的许多40

商界和文化界人士,最喜欢乘坐黄包车,常常包租一辆供其使用,或为家人使用41

留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1908年42

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意味着上海现代公共交通工43

具的起步。无轨电车则开通与1914年,为上海首创,他处没有,

被当时报刊称44

之为“上海唯一之新发明”。1934年,上海又出现双层公共汽车,还有双层码头、45

双层轮渡,被称为上海“双层交通工具”。汽车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到1912 46

年,上海汽车已有1400辆。全国各地汽车亦逐渐增多。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47

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铁路交48

通和机车制造,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49

车。我国最早的铁路——淞沪铁路。光绪二年(1876)淞沪铁路通车,中国人就50

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铁51

路。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五”

52

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宝成铁路;“二五”期间,又建成了53

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兰新铁路;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54

通车。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2006年7月1日青藏55

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56

57

2、水陆交通

中国是一个江河湖泊众多的国度。尤其南方更是湖泊成群,水网密布,58

顺河设街,邻水建房,依水成市,这种自然条件,便使舟楫成为主要的交通59

工具。近代中国水路交通,除传统的各类舟楫外,轮船也开始出现和使用。

60

中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16世纪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经渐61

渐落后于西方。中国人最先看的西方近代交通工具是漂洋过海到东方来的轮62

船,这是一种以蒸汽为动力的交通工具。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中国设立63

轮船公司,侵占我国航运权益。受其刺激,中国人也办起了轮船招商局,19 64

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创招商局,它是最早近代航运企业,首次65

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渐渐地轮船取代木帆船成为中国水上交通的主要工具。

66

轮船的通行使木船运输市场萎缩,许多船民事业该行,幸存者为弥补其驶行67

迟缓的缺陷,往往以小轮船曳之驶行,有的一艘小火轮拖带一只木船,有的68

一艘轮船拖带好几只木船,成一船队。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69

航空业的发展,水路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

70

71

3、航空交通

民国初年,飞机用作民用交通工具提上了当局的议事日程。北洋政府建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