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沉降(4组)
(4)--水质工程学考试试卷B答案
![(4)--水质工程学考试试卷B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49bdf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0.png)
(4)--⽔质⼯程学考试试卷B答案)⽔质⼯程学试题(B⼀、填空题(1×10=10分)1、胶体的聚集机理主要包括、、和。
答案: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捕卷扫2、悬浮物在⽔中的沉淀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和。
答案:⾃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3、滤池的运⾏主要包括和两个过程。
答案:过滤和反冲洗4、悬浮物经过迁移和附着两个过程到达滤料表⾯,悬浮颗粒在滤层孔隙⽔流中的迁移主要有五种基本作⽤、、、和。
答案:沉淀、惯性、截阻、扩散、动⼒效应5、主要控制DBP的技术有三种:、和。
答案:强化混凝、活性炭吸附和膜过滤6/、所有各种杂质,按它们在⽔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和。
答案:悬浮、胶体和溶解物7、污⽔中的、等营养物质排到⽔体,将引起⽔体富营养化。
答案:N、P8、⼀般采⽤⽣化和两个指标来表⽰有机物的含量。
答案:化学需氧量COD和⽣化需氧量BOD9、沉淀池的形式按池内⽔流⽅向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种。
答案: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和辐流沉淀池10、⼀般采⽤BOD5/COD⽐值来初步评价废⽔的。
答案:可⽣化性⼆、名词解释(2×10=20分)1、离⼦交换答案:是⼀类特殊的吸附过程,离⼦交换剂从电解质溶液中吸取某种阳离⼦或阴离⼦,⽽把本⾝所含的另⼀种带相同电荷符号的离⼦等当量的交换下来并释放到溶液中去的过程。
2、异向絮凝答案:由布朗运动所引起的胶体颗粒碰撞聚集称为异向絮凝。
3、混凝答案:包括凝聚和絮凝,凝聚是指胶体脱稳并⽣成微⼩聚集体的过程,絮凝是指脱稳的胶体颗粒或微⼩悬浮物聚结成⼤的絮体的过程。
4、活性污泥答案: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物群体,包括四部分,①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物群体,②微⽣物⾃⾝氧化的残留物,③由污⽔挟⼊的并被微⽣物所吸附的有机物质,④由污⽔挟⼊的⽆机物质。
5、污泥容积指数答案:简称污泥指数,是曝⽓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g⼲污泥所占的湿污泥体积(以mL计)。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案例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2d3f8a73169a4517623a31c.png)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案例1.试分析水资源与水的自然循环的关系。
2.试分析水体污染与水的社会循环的关系,以及产生水体污染的根本原因。
3.试述水污染控制工程在水污染综合防治中的作用和地位。
4.试述水污染控制工程在水污染综合防治中的作用和地位。
5.水体自净能力、水环境容量与水污染控制工程有怎样的关系?试举例说明之6.试归纳污染物的类别、危害及相应的污染指标。
7.含氮有机物的好氧分解过程分氰化和硝化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能否同时进行,为什么?生活污水水质指标中BOD5是和哪个阶段的需氧量相对应?8.试简述BOD、COD、TOD、TOC的内涵,根据其各自的内涵判断这四者之间在数量上会有怎样的关系,并陈述其原因。
9.废水处理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它与处理单元及核心单元、核心设备间有怎样的关系?10.什么是废水处理的级别?对于城市污水而言,通常有怎样的级别划分?11.为什么要对废水进行预处理?通常有哪几种具体的预处理方法?12.某企业生产废水排放量为60m3/h,其浓度变化为每8h一周期,每周期内的小时浓度为30、80、90、140、60、50、70、100mg/L。
试求将其浓度均和到70mg/L所需要的均和池容积及均和时间。
13.某酸性废水的pH值逐时变化为4.5、5、6.5、5、7,其水量的逐时变化依次为5、6、4、7、9m3/h,废水排放标准为pH=6~9,问完全均和后是否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14.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各适用在哪些场合?15.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16.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浮上)的基本规律,影响沉淀或浮上的因素有哪些?17.水中油珠的密度ρs=800kg/m3,直径众=50µm,求它在20℃水中的上浮速度?18.某废水的静置沉降试验数据如下表,试验有效水深H=1.8m,污水悬浮物浓19.悬浮物浓度为430mg/L的有机废水进行絮凝沉降试验,实验数据如下表,试求沉降时间为60min、深度为1.8m时的悬浮物总去除率。
工业废水处理工初级习题库
![工业废水处理工初级习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28b78ea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a.png)
工业废水处理工初级习题库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SBR反应器的顺序操作是()。
A、进水→反应→出水→沉淀→闲置B、闲置→进水→反应→沉淀→出水C、进水→反应→沉淀→出水→闲置D、进水→沉淀→反应→闲置→出水正确答案:C2、污水泵站设备运行时,根据()控制泵的运行台数。
A、运行泵的出口压力B、集水池液位C、运行泵的电流D、污水排放量正确答案:B3、污水二级处理的概念是()处理。
A、物理化学B、化学C、物理D、生物正确答案:D4、厌氧生物处理法()。
A、沼气池B、厌氧生物滤池C、UASB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5、脱水是将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以下的操作。
A、10%B、95%-96%C、50%—60%D、80%—85%正确答案:D6、设有变频的鼓风机用于供给()曝气使用A、调节池B、积泥池C、曝气池D、沉淀池正确答案:A7、同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延时曝气法曝气池的泥龄()。
A、短B、无法确定C、相同D、长正确答案:D8、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间硝基苯酚B、乙醇C、碳酸D、苯酚正确答案:C9、离心泵的空载试运转必须在()进行。
A、检修前B、出口阀门打开后C、灌泵前D、灌泵后正确答案:D10、在工业用水中,冷却用水占工业用水的()以上。
A、70%B、90%"C、50%D、30%正确答案:A11、调节池的作用是()。
A、调节水量B、均和水质C、调节水量和均和水质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12、根据腐蚀机理,可以将金属分为()。
A、全腐蚀和局部腐蚀B、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C、污泥腐蚀和微生物腐蚀D、晶间腐蚀和电偶腐蚀正确答案:B13、COD定义是用强氧化剂氧化 ( )所消耗的量。
称为化学需氧量。
A、有机物B、无机物C、微生物D、化合物正确答案:A14、下列哪个不属于吸附的类型()。
A、交换吸附B、化学吸附C、物理吸附D、扩散吸附正确答案:D15、正常情况下,污水中大多含有对pH值具有一定缓冲能力的物质,下列不属于缓冲溶液组成的物质是()。
MIKE-使用说明概要
![MIKE-使用说明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0afd4e8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1.png)
1 基本参数与设置度可以忽略时,湖泊、河口、海湾、海岸和海洋的水动力、环境现象的模拟。
共分为4个模块:∙ 水动力模块(Hydrodynamic );∙ 平流扩散模块(Advection-Dispersion );∙ 泥沙输运模块(Mud Transport ); ∙生态过程模块(ECO Lab )。
其中,水动力模块是基础,为其他三个模块的计算提供动力。
泥沙输运模块可以用来模拟波流共同作用下粉砂、淤泥和粘土的冲刷、输移与沉降。
适用范围:矩形网格。
∙ 水动力模块(Hydrodynamic Module ) ∙ 输运模块(Transport Module )∙ 生态过程、溢油模块(ECO Lab/Oil Spill Module ) ∙淤泥输运模块(Mud Transport Module ) ∙ 粗砂输运模块(Sand Transport Module ) ∙ 粒径追踪模块(Particle Tracking Module ) ∙波谱模块(Spectral Wave Module )其中,水动力模块与波谱模块是最基本的两种。
适用范围:三角网格。
Alternative Direction Implicit Method ):交替方向隐式方法。
把每一个时间步长分成两步进行,前半步隐式计算x 方向流速分量及潮位,显式计算y 方向流速分量;后半步隐式计算y 方向流速分量及潮位,显式计算x 方向流速分量。
2.9m 。
simulation start time )、总步数(no. of time steps )及时间步长(time step interval )。
时间步长一方面决定了结果文件的最大输出频率,另一方面实现了不同模块的同步耦合。
具体计算时的时间步长则是在solution technique 中定义的。
水动力、平流扩散和波谱模型的计算步数是动态的,只要满足稳定性要求即可;对于泥沙输运和水质模型,进程可能多个步长更新一回。
自由沉淀实验(HM)(2)
![自由沉淀实验(HM)(2)](https://img.taocdn.com/s3/m/e0ababd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2.png)
自由沉淀实验(HM)(2)实验要求1.时间:2022年6月22日(周日)给排水11-1班第1~4组:上午8:00开始第5~8组:上午10:00开始给排水11-2班第1~4组:下午14:30开始第5~8组:下午16:30开始2.地点:学科楼8楼给排水实验室3.分组要求:4.纪律要求:按时来实验室做实验,实行签名考勤制度;实验结束后给老师检查试验验结果、签名后方可离开。
5.强调:(1)实验前写好预习报告,否则不能做实验。
(2)不来做实验无实验成绩。
6.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原始数据、数据处理(并画出E-t和E-u的关系曲线)、思考题、心得体会等。
实验五自由沉淀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所属课程名称:排水工程实验计划学时:3一、实验目的(1)观察沉淀过程,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求出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水中的悬浮固体并非单一均匀的球形颗粒,而是大小、形状和密度都各不相同的颗粒群,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要通过静沉实验来判定其沉降性能,并按试验数据绘制沉降曲线。
沉降曲线是在直角坐标上表示沉降效率与沉降时间或沉降效率与沉降速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公式。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D≥100mm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图11、沉淀柱2、水泵3、水箱4、支架5、气体流量计6、气体入口7、排水口8、取样口三、取样方法自由沉降适用于悬浮固体浓度较低,且为非絮凝性或弱絮凝性的水质状况。
试验是在设有一个取样口的透明沉降柱中进行的。
柱的内径为100mm,有效高度为1.5~2.0m。
取样口可设在工作水深为H的低部,也可设在H/2的中部,二者分别称为底部取样和中部取样。
絮凝剂沉降实验
![絮凝剂沉降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5e3add1c1c708a1284a4489.png)
絮凝剂沉降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浓缩池溢流样在相同时间内加絮凝剂与自由沉降的时间;
二、实验器材
溢流样、量筒、电子秤、计时器、塑料桶(5L);
三、实验药剂
聚丙烯酰胺(分子量1200万以上);
四、实验步骤
1、取干排旋流器溢流样于5L塑料桶中,搅拌、混匀;
2、分别取溢流样放入1000ml量筒中,按取样顺序编为为1#、2#、3#;
3、将1#、2#、3#样品同时放置在试验台上;
4、将配制好的3‰聚丙烯酰胺溶液(将称好的3g聚丙烯酰胺加入1000ml水中,搅拌均匀)分别加入1#、2#试样,3#试样不变;
5、分别在5分钟、10分钟、15分钟观察1#、2#、3#试样的沉降数值;
五、实验结果
1
2
3
1#、2#样品在5 min 沉淀高度为80 mm,随着时间的增加数值不变,已完全沉淀;3#样品在5min沉淀高度为40 mm,在15min后3#样品沉降物高度为70mm,接近于完全沉淀;
六、现场运行建议
山东的絮凝剂厂家取溢流样品带走,至今没有给出答复;汉冶没有做现在实验;焦作亿生做现场实验,并同意现场使用絮凝剂,来进行工业试验。
经工业试验,焦作亿生公司聚丙烯酰胺沉降效果可以满足现生产要求,建议使用此厂家产品。
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e40618a300a6c30c229f95.png)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按作用原理不同,废水处理方法可分成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物化法四大类。
2、调节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量和均和水质。
3、胶体的稳定性包括:动力学稳定性和聚集稳定性。
混凝处理关键是要破坏胶体的聚集稳定性。
4、根据废水中可沉物的浓度和特性不同,沉淀可分为__自由沉淀___、_絮凝沉淀_、_拥挤沉淀(成层沉淀、区域沉淀)__、_压缩沉淀_四种基本类型。
5、今有一理想平流式沉淀池,体积为V,深度为H,若颗粒沉速为u0,则Q= Vu0/H。
若将其分隔为n层浅池,整个沉淀池进水量保持不变,则每个浅池的表面负荷q0′= u0 /n 。
6、一般规律,对于疏水性颗粒易与气泡粘附,而亲水性颗粒难以与气泡粘附。
7、穿孔管配水系统属于大阻力配水系统,穿孔板配水系统属于小阻力配水系统。
8、根据作用机理不同,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三种形式。
9、在常温、稀溶液中,离子交换树脂对Ca2+、Cr3+、Ba2+、Na+的离子交换势高低顺序依次为Cr3+ > 、Ba2+ > Ca2+ > Na+。
在离子交换过程中,上述离子最先泄露的是Na+。
10、电渗析膜是_离子交换_膜,电渗析的推动力是___电位差___,电渗析去除的污染物是阴、阳离子。
反渗透膜是_分子扩散(半透)_膜,反渗透的推动力是_压力差__,反渗透膜透过的物质是水或溶剂。
11、油在废水中存在的三种状态①悬浮状态②溶解状态③乳化状态。
12、混凝的四大机理:双电层压缩机理、吸附电中和机理、吸附架桥机理、沉淀物网捕机理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K80:滤料的不均匀系数,K80=d80/d10,K80越大,滤料越不均匀。
2、自由沉淀:指水中悬浮物浓度不高,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呈离散状态,而且不具有凝聚性能。
固体颗粒在下沉过程中不改变形状、尺寸、密度、互不干扰,各自完成沉淀过程。
(指水中的悬浮物浓度不高时的一种沉淀类型,在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
2液体药剂习题
![2液体药剂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94dde27ccbff121dd3683eb.png)
2 液体制剂A型题A型题又称最佳选择题。
由一个题干和A、B、C、D、E 5个备选答案组成。
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不属于液体制剂的是A.solutions B.mixtures C.aromatic watersD.sols E.injections2.溶液剂的附加剂不包括A.hydrotropy agent B.solubilizer C.antioxidantD.wetting agent E.sweeting agent3.乳剂的附加剂不包括A.emulsifier B.antioxidant C.solubilizer D.preservative E.矫味剂4.混悬剂的附加剂不包括A.solubilizer B.suspending agent C.wetting agentD.flocculating agent E.preservative5.对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错误的是A.液体制剂均应澄明B.制剂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C.内服制剂的口感应适宜D.含量应准确E.常用的溶剂为蒸馏水6.糖浆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加入适量乙醇、甘油作稳定剂B.多采用热溶法制备C.单糖浆可作矫味剂、助悬剂D.蔗糖的浓度高,渗透压大,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E.糖浆剂是高分子溶液7.用作矫味、助悬的糖浆的浓度(g/ml)是A.20% B.50% C.65% D.85% E.95%8.高分子溶液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高分子化合物含有大量的亲水基与水形成牢固的水化膜B.有较高的粘稠性C.有较高的渗透压D.有网状结构E.有双电层结构9.对高分子溶液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有陈化现象B.有电泳现象C.有双电层结构D.有絮凝现象E.有盐析现象10.混悬剂中结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药物密度较大B.粒度分布不均匀C.ζ电位降低D.分散介质粘度过大E.药物溶解度降低11.不能作助悬剂的是A.琼脂B.甲基纤维素C.硅皂土D.单硬脂酸铝E.硬脂酸钠12.W/O型的乳化剂是A.硬脂酸钠B.三乙醇胺皂C.硬脂酸钙D.十二烷基硫酸钠E.阿拉伯胶13.对乳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乳剂的基本组成是水相与油B.司盘类是O/W型乳化剂C.W/O型乳剂能与水混合均匀D.外相比例减少到一定程度可引起乳剂转型E.乳剂只能内服和外用14.根据Stokes定律,与微粒沉降速度呈正比的是A.微粒的半径B.微粒的直径C.分散介质的黏度D.微粒半径的平方E.分散介质的密度B型题B型题又称配伍选择题。
絮凝沉淀的过程
![絮凝沉淀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89794f2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2.png)
絮凝沉淀的过程絮凝沉淀是指在水处理过程中,通过物理、化学等方式将悬浮物、胶体等微小颗粒渐渐聚集成较大颗粒,并使其沉积到底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认真介绍絮凝沉淀的过程,包括原理、方法、工艺、设备和应用等方面。
原理絮凝沉淀的原理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剂(如絮凝剂、凝集剂等)对原水物理特性进行调整,使得碎片化的微小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簇,由于其密度大于水而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除去杂质的目的。
在悬浮颗粒中,大部分微小颗粒的质量远小于其上升所需的阻力,因此微小颗粒极难全部通过重力沉降而清除。
而接受化学药剂结合物理选择,通过颗粒的聚合,使得颗粒半径不断增大,最后形成较大的团簇,由于沉降速度大增而能够顺当去除。
方法1.絮凝剂法:通过添加絮凝剂,使微小颗粒聚集形成较大的团簇,随后加入凝集剂使得团簇增大并沉积。
常用的絮凝剂有铝酸盐、铁酸盐、硅酸盐等,常用的凝集剂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
该方法成本低、处理效果好,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把握药剂的投放量和投放时机等关键技术。
2.压缩气浮法:紧要利用压缩空气产生的微气泡将微小颗粒附着,使其变为浮力微小、简单聚集成泡沫板块,最后经过震动、过滤等处理方式溶解。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高浊度、高磷废水处理过程中,处理效果显著,同时对药剂投放的要求相对较少。
3.浮选法:接受物理吸附剂将水中的颗粒、胶体等吸附在物理吸附剂的表面,利用颗粒、胶体等在药剂、物理吸附剂的作用下,形成比水密度大的沉降凝集体,利用自重和给水流的作用使其沉淀到池底。
工艺1.机械格栅:紧要用于去除大颗粒物质、植物碎屑等,在预处理反渗透工艺、排污处理和水槽配套中使用较为广泛。
2.沉淀池:紧要用于去除大颗粒固体物质、沉淀物等,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3.槽流反应器:常用于无特别要求的污水处理中,接受化学药剂结合物理选择的方法,去除颗粒、胶体等微小颗粒。
4.活性炭过滤器:常用于去除水的异色、异味、有机物质,结构紧凑、效果稳定、使用便利,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探索絮凝沉降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探索絮凝沉降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6da15fc5022aaea998f0f8f.png)
探索絮凝沉降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索絮凝沉降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在水处理工艺中有一项广泛应用的技术-絮凝沉降技术。
这一技术不仅可用于给水处理,还可用于工业废水处理。
而且许多经絮凝澄清后的工业废水可循环利用,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水资源,而且有利于保护环境,因而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字:絮凝沉降;混凝剂;水处理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前言泥砂、粘土、腐殖质等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及细菌、真菌、藻类、病毒等微生物通常都会在天然水体中存在,造成水体混浊、颜色和异味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在水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混凝处理就是以除去这些杂质为主要目的,使水中悬浮物的含量降至5mg/L以下,即得到澄清水,习惯上称它们为水的预处理。
经过预处理后的水,根据不同的用途再进行深度处理。
如作为锅炉用水,还必须用离子交换的方法除去水中溶解件的盐类及用加热或抽真空和鼓风的方法除去水中溶解性的气体。
如不首先除去这些杂质.后续处理(如除盐等)将无法进行。
因此,水的混凝处理是水处理工艺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絮凝沉降技术在水处理工艺中是一项广泛应用的技术。
它不仅可用于给水处理,还可用于工业废水处理。
许多工业废水经絮凝澄清后可返回工艺过程使用。
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水资源,而且有利于保护环境,因而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从目前国内的现状看,絮凝沉降技术虽获得了广泛应用,但一般絮凝剂耗量较高,有的还因选型不宜或使用方法不当,絮凝澄清效果不理想,为改善絮凝澄清效果、降低药剂消耗费用,木文将应用研究的体会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1絮凝剂类型与适用范围1.1无机絮凝剂铁盐和铝盐,例如三氯化铁、硫酸亚铁、硫酸铁、聚合硫酸铁、硫酸铝、明矾、碱式氯化铝、聚合氯化铝等是无机絮凝剂的主要表现。
通过水解形成胶状氢氧化物是它们的作用机理,这些氢氧化物与水中的悬浮粒子相碰吸附在一起,形成絮凝团,从而加速沉降过程,此外也具有一定的电性中和作用。
这类药剂应用历史悠久,在饮用水与工业给水处理中占主导地位。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最新整理及参考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最新整理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b8300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5.png)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最新整理及参考答案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最新整理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沉淀法一般适用去除的颗粒粒径是(C )。
A.0.02 ~ 0.1μmB.0.1 ~ 20μmC.20 ~ 100μmD.100 ~ 200μm2. 一般活性污泥法采用活性污泥的工作阶段为( B )。
A.对数增长阶段B.减速增长阶段C.内源呼吸阶段D.适应阶段3.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为安全计,一般将活性污泥处理的最高与最低的温度值分别控制在(D )。
A.20℃,10℃B. 30℃,10℃C.30℃,15℃D. 35℃,15℃4.好氧生物处理的溶解氧一般控制在(B )。
A.1 ~ 3mg/LB.2 ~ 4mg/LC.4 ~ 5mg/LD.5 ~ 6mg/L5.可以省去鼓风机进行曝气的形式是(D )。
A.扩散板曝气B.穿孔曝气C.竖管曝气D.射流曝气6.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有部分活性污泥处于内源呼吸状态的活性污泥法是(D )。
A.渐减曝气B.分布曝气C.深层曝气D.延时曝气7.在活性污泥系统中,二次沉淀池的作用是(C )。
A.泥水分离B.回流活性污泥C.泥水分离和回流活性污泥D.降解有机物8.在活性污泥工艺中,不会引起污泥膨胀的因素是(D )。
A.缺乏N、P营养B.溶解氧不足C.水温高D. N、P营养过剩9.只能采用鼓风曝气的活性污泥运行方式是(C )。
A.渐减曝气B.完全混合C.接触稳定D.延时曝气10.下列情况中,易发生污泥膨胀的是(A )。
A.不设沉淀池的活性污泥法场B.采用射流曝气的活性污泥性C.间歇运行的曝气池D.完全混合的活性污泥性11.可解释淡水进入海水港湾处的沉积现象的机理是(A )A.压缩双电层B.吸附电中和C.吸附架桥D.沉淀网捕12.可发生絮凝沉降的场合有( C )A.初沉池前期B.初沉池后期C. 二沉池前期D.污泥浓缩池13.影响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有( B )A.水的流速B.树脂交换基团的性能C. 水中离子浓度D.温度14.为保证获得高质量的水质,在除盐系统的最后往往采用的工艺为:( B )A.复床B.混合床C.阳离子交换双层床D.阴树脂双层床15.碱性废水的处理方法有:( C )A.气浮法B.混凝法C.过滤中和法D. 筛滤法16.采用氯胺作消毒时,氯氨消毒效果好的形态是:( B ) A.NH2CLB.NHCL2C.NHCL3D. NH317.用吸附剂处理废水时,主要吸附水中粒径大于2nm吸附质的孔是( C )A.大孔B. 小孔C. 过渡孔D.微孔18.采用反渗透工艺处理废水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其方法为:( D )A.控制pH和水温B.去除有机物C. 去除有机物D.去除悬浮物19.处于微生物内源呼吸期运行的活性污泥运行工艺有( B )A.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B.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C.高负荷活性污泥系统D.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20.深度处理塘主要采用塘型有( B )A.好氧塘B. 曝气塘C. 兼性塘D.厌氧塘31.采用混凝法处理水库水(水中含有大量天然有机物)时发现:硫酸铝的混凝效果比聚合氯化铝的混凝效果好.你认为处理该类水样时,主要的混凝机理是:( A )A.压缩双电层B.吸附电中和C.吸附架桥D.沉淀网捕32.可发生拥挤沉淀的场合有:( B )A.初沉池前期B.二沉池后期C.初沉池前期,二沉池后期D. 二沉池后期,污泥浓缩池33.酸性废水的处理方法有:( A )A.碱性废水相互中和法,药剂中和法B.药剂中和法,混凝沉淀法C.过滤中和法, 烟道气中和法D.碱性废水相互中和法,烟道气中和法34.为保证获得高质量的水质,在反渗透系统的最后往往采用的工艺为:( B )A.复床B.混合床C.阳离子交换双层床D. 阴树脂双层床35.硝化反应所需适宜的环境条件:( C )A.DO小于1mg/L B. BOD5在15~20mg/L以上C.温度20~30℃D.反应体系中存在高浓度的氨氮36.实际废水消毒处理时,不生成“三致物质”的消毒剂为( D )A.氯气,氯胺B.臭氧,紫外线,氯胺C.紫外线,氯胺D.二氧化氯,氯胺37.可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的滤池有:( C )A.重力式无阀滤池,虹吸滤池B. 虹吸滤池,压力滤池C.压力滤池,重力式无阀滤池D.普通快滤池,压力滤池38.用吸附剂处理废水时,吸附水中粒径很小的吸附质的是(B )A.大孔B.小孔C. 过滤孔D. 微孔39.采用反渗透工艺处理废水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的预处理,用混凝沉淀和精密过滤相结合工艺,去除水中悬浮固体及胶体的粒径为:( A )A.0.3~1μmB. 1~2μmC. 2~3μmD. 3~4μm40. 反硝化反应所需适宜的环境条件:(A )A.DO大于1mg/L,BOD5在15~20mg/L以下B.BOD5在15~20mg/L以上,污泥龄大于10天C.污泥龄大于10天,DO小于0.5mg/LD.反应体系中存在高浓度的氨氮41.世界水日为:( B )A. 6月5日B.3月22日C. 9月16日D.12月24日42.处理含藻类较多的水能得到较好处理效果的方法有:( B )A.混凝沉淀,气浮B.气浮,过滤C.过滤,吸附D.吸附,混凝沉淀43.可发生压缩沉淀的场合有:( D )A.初沉池前期B.二沉池前期C.二沉池后期D.污泥浓缩池44.选择水处理工艺流程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B )A.人员配置B.水质水量C.大中城市D.应用最新的研究成果45.加压溶气气浮工艺中应用最广的工艺为( B )A.全溶气法B. 部分溶气法C. 回流加压溶气法D.部分回流溶气法46、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的主要特点是BOD-SS负荷(C )A.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同B.非常高C.非常低,内源呼吸期,少且稳定D.可以随便设定47、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的主要特点是微生物处于(D )A.适应期B.生长率上升阶段C.生长率下降阶段D. 内源呼吸期48、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剩余污泥量(C )A.多且不稳定B.多且稳定C.少且稳定D.少且不稳定49、在正常情况下,活性污泥呈现的颜色为(A )A.黄褐色B.黑褐色C.红褐色D.紫褐色50、在正常情况下,活性污泥的表面积为(C )A.5~10cm2/ml B.10~20cm2/ml C.20~100cm2/ml D.100~200cm2/ml51、活性污泥微生物以异养型原核生物(细菌)为主,数量为(D )A.10~102个/ml B.103~104个/ml C.105~106个/ml D.107~108个/ml52、在活性污泥处理法中,会引发污泥膨胀现象的是(A )A.丝状菌大量增殖B.霉菌大量增殖C.原生动物增多D.后生动物增多53、处理水质良好时出现钟虫、等枝虫、独缩虫、聚缩虫、盖纤虫等(C )。
絮凝沉降实验
![絮凝沉降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695c70c7cd184254b353581.png)
絮凝沉降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絮凝沉淀的基本概念、特点及沉淀规律的理解;2、掌握絮凝实验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静沉曲线。
二、实验原理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 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如给水工程中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
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一变速。
静沉中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基本思想与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
自由沉淀采用累积曲线计算法,而絮凝沉淀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E ——沉降高度为H 、沉降时间为T 时沉淀柱中颗粒的总去除率; E T ——沉降时间为T 时,沉降高度H 处颗粒的去除率;H ——沉淀高度(0、H 3、H 2、H 1、H 0),由水面向下量测; h ——沉淀时间T 对应各等效率曲线间中点的高度(h 1、h 2...h n )。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有机玻璃沉淀柱 内径D =100mm 高H=2000mm)()()(112211-++++-++-+-+=+n T E n T T T T T E E Hh E E Hh E E Hh E E n T1、检查实验流程;2、准备预测水样;3、关闭沉淀柱总进水阀、各柱进水阀和排空阀;4、开启水泵出水阀和回流阀;5、开启水泵,通过回流搅拌水样;6、待水样搅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0值;7、关闭回流阀,同时打开沉淀柱总进水阀和各柱进水阀,调节开度,保证以相同的速度向1~4沉淀柱内进水;8、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各进水阀,同时记录各柱沉淀开始时间;9、当达到各柱相应的沉淀时间时,在该柱上下各采样口同时取样,并测定水样悬浮物浓度;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表1 絮凝沉淀实验记录表(mg/L):日期:水样初始悬浮物浓度SS表2 各取样点悬浮物去除率值E1、绘制等效率曲线;(1)以沉淀时间t为横坐标,以取样深度H为纵坐标,将各取样点的去除率绘于坐标纸上;(2)用内插法绘出等去除率曲线。
第3章 沉降与分级
![第3章 沉降与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c957eeba65ce05087632133e.png)
3.沉降分离作业
沉降分离作业包括分级、浓缩、沉淀(或澄清)。三 者共同构成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的主体。
分级,确切讲是水力分级,要求按沉降方式把固体
物料分成不同粒度级别。 浓缩,即通过颗粒沉降得到高浓度固体沉淀物。 沉淀,要求使固体物充分沉降回收并同时得到澄清 水。
3.沉降分离作业
三个作业以分级浓缩沉降为基础,联系密切。分级过 程必然伴随浓缩现象发生;浓缩则是不同粒级物料实现分 级的结果,而沉淀和澄清可视为极端的分级和浓缩过程。 从过程到结果,三作业的差别首先取决于沉降类型, 其次取决于沉降的时空条件(由设备与操作条件确定)。 分级作业采用分级浓缩沉降原理,常用设备有:斗子 捞坑、旋流器、角锥池、倾斜板沉淀槽、浓缩漏斗、沉淀
小,溢流生产能力低。通常不用于分级作业,而用来冲洗矿砂进行脱泥。
沉没式螺旋分选机溢流端的整个螺旋都浸没在沉降区的页面下, 其沉降区具有较大的面积和深度,适用于细粒分级,可以获得小于100 网目的溢流粒度。
2. 分级设备
按分级原理分类:
筛分分级设备 分 级 设 备 水力分级设备 离心力分级设备 复合型分级设备
2. 分级设备
按分级原理的底流排放方式, 分级设备分类:
角锥沉淀池 自重排泄设备 倾斜板沉淀槽 永田沉淀槽 重力分级设备
分 级 设 备
离心分级设备
螺旋水力分级 机械排泄设备 斗子捞坑 水力旋流器 沉降式离心机
塔、永田沉淀槽。它的共同点是沉淀空间小,煤泥水在其 中停留时间短。
3.沉降分离作业
浓缩作业既有采用分级浓缩沉降原理的部分(如用
浓缩机作一段煤泥浓缩回收设备),也有采用澄清浓缩 沉降原理的部分(如用浓缩机作二段细泥浓缩回收设备)。 常用浓缩设备有:耙式浓缩机、深锥浓缩机、旋流器、 浓缩漏斗。显然,采用澄清浓缩原理的设备都较大沉淀 空间,且沉降时间长。 沉淀澄清作业设备主要为沉淀池,它多采用分级沉 降原理,但它依靠较大空间,特别是充分的沉降时间来 保证沉降过程的进行。 目前沉淀池已基本被压滤机等设备取代。
絮凝剂沉降实验报告1
![絮凝剂沉降实验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593c93f2941ea76e58fa04ca.png)
絮凝剂沉降实验报告
实验1:
实验材料:7#氧化槽出矿;絮凝剂种类:现用的,8140,8160,8165,8180,8185,共6种称取1克
实验步骤:1)先分别配置6种絮凝剂,按1克试样药剂,500ml清水标准配置,搅拌均匀;
2)在取6个矿泉水瓶子各称取500ml7#氧化槽出矿;
3)做好标记,分别加入10ml已配絮凝剂;
4)观察结果,作好记录。
实验记录:沉降速度:8185>8140>现用的>8180>8165>8160
沉降清度:8165>8140>8165>8180>8185=现用的。
沉降层:基本相同。
实验2:
实验材料:7#氧化槽出矿;絮凝剂种类:现用的,8140,8160,8165,8180,8185,共6种称取0.5克
实验步骤:1)先分别配置6种絮凝剂,按0.5克试样药剂,500ml清水标准配置,搅拌均匀;
2)在取6个矿泉水瓶子各称取500ml7#氧化槽出矿;
3)做好标记,分别加入10ml已配絮凝剂;
4)观察结果,作好记录。
实验记录及结果:沉降速度:8140>8180>8160=8165>8185=现用的
沉降清度:8140>8180+8160>8165>8185= 现用的
沉降1小时后清度:8165>8185=8180=8140>8160=现用的
沉降层:现用的》8165=8140>8160>8185>8180
在高浓度千分之2时候:效果基本相同;在低浓度千分之1时候:8180效果稍好。
第3章 场分离-制药分离工程-0317-李永新-江苏师范大学
![第3章 场分离-制药分离工程-0317-李永新-江苏师范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2c4609f7a45177232e60a20e.png)
44
(2).毛细管凝胶电泳
将聚丙烯酰胺等在毛细管柱内交联生成凝胶。 其具有多孔性,类似分子筛的作用,试样分子按大小分 离。能够有效减小组分扩散,所得峰型尖锐,分离效率高。 蛋白质、DNA等的电荷/质量比与分子大小无关,区带电 泳模式很难分离,采用毛细管凝胶电泳能获得良好分离, DAN排序的重要手段。 特点:抗对流性好,散热性好,分离度极高。 无胶筛分技术:采用低粘度的线性聚合物溶液代替高粘 度交联聚丙烯酰胺。柱便宜、易制备。
机理:
A 降低溶剂介电常数 B 破坏水化膜
12
1、常用的有机溶剂沉析剂
选择依据: 水溶性要好 介电常数要小 致变性作用要小 毒性要小、挥发性适中
常用:乙醇、甲醇和丙酮
13
2、有机溶剂沉淀法的影响因素 1)温度 必须在低温下进行
2)pH值: pH多控制在待沉蛋白质的等电点附近。
3)样品浓度:一般初浓度为0.5~2%
在高电场的作用下,带正电荷的溶液表面及扩散层向阴 极移动,由于这些阳离子实际上是溶剂化的,故将引起柱中
的溶液整体向负极移动,速度ν电渗流。
34
电渗流的方向取决于毛细管内表面电荷的性质: 内表面带负电荷,溶液带正电荷,电渗流流向阴极; 内表面带正电荷,溶液带负电荷,电渗流流向阳极; 石英毛细管;带负电荷,电渗流流向阴极; 改变电渗流方向的方法: (1)毛细管改性 表面键合阳离子基团; (2)加电渗流反转剂 内充液中加入大量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将使石英毛细 管壁带正电荷,溶液表面带负电荷,电渗流流向阳极。
39
毛细管结构
毛细管是CE分离的心 脏。理想的毛细管必须是电 绝缘、紫外/可见光透明且富 有弹性的,目前可以使用的 有玻璃、熔融石英或聚四氟 乙烯塑料等。毛细管内径一 般为10~100μm,其截面结 构图标意图如图17.23所示。
沉淀的四种基本类型
![沉淀的四种基本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5f461ce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8.png)
沉淀的四种类型
答案:
1、分离沉降(自由沉降):
当悬浮物浓度不高时,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离散状态,各自独立的完成沉淀过程。
颗粒的形状、尺寸和质量不发生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
2、絮凝沉降(干涉沉降):
当悬浮物的浓度约在50-500mg/L时,在沉降过程中,颗粒之间可能发生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相互黏结,使颗粒的粒经、质量随着沉降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大,沉降速度不断加快。
3、区域沉降(成层沉降、拥挤沉降):
当悬浮物浓度大于500mg/L时,在沉降过程中,相邻颗粒之间互相妨碍、干扰,沉速大的颗粒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各自保持其相对位置不变,并在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而成层沉降,并与澄清水之间形成一个清晰明显的液-固界面,沉降过程即为界面下沉的过程。
4、压缩沉降:
颗粒在水中浓度很高时会相互接触,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可将下层颗粒的间隙水挤压出界面,使颗粒群被压缩。
常发生在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斗中或污泥浓缩池中。
—1—。
絮凝沉降的特点
![絮凝沉降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02e0f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3.png)
絮凝沉降的特点1、絮凝沉降的概念絮凝沉降是指悬浮水体在某些物理和化学作用下,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凝聚作用而结构化形成团聚体后,经沉降至水体底部的沉淀现象。
2、絮凝沉降的成因(1)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凝聚作用;(2)水体中水分子间引力增强,结合有机物和无机物形成大颗粒;(3)表面张力随着颗粒大小的增加而增大;(4)动量的偏向的估算,使得絮凝沉降成为一个可能的过程。
3、絮凝沉降的特点(1)沉降过程极其快速:当温度低时,絮凝质在一定时间内上升至悬浮物表面,下降到悬浮物底部;当混合物温度较高,则絮凝质上升速度较快,短时间内可迅速达到表面,使悬浮物的絮凝沉降的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2)颗粒较小:絮凝沉降的物质多为微粒,质量较轻,可随水流流失,无法视作沉淀物;(3)结构较松:絮凝沉降的物质质量轻,粒度小,结合能弱,故其介质结构较松,易溶解和分散;(4)大量消耗化学试剂:絮凝沉降法需要添加大量的絮凝剂,对于不同的悬浮物有着不同的化学剂,所以需要耗费大量的化学试剂;(5)高精度:絮凝沉降法能较好地去除黒色悬浮物,它有高精度的除污效果。
4、絮凝沉降的应用(1)工业污水处理:絮凝沉降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物、无机物以及有害重金属元素;(2)水质处理:絮凝沉降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消磁、脱色及去除有毒物质和重金属元素;(3)给水净化:絮凝沉降处理过程可去除底泥、硅藻等悬浮细沉淀物;(4)再生污水回用:使用絮凝沉降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废水的水质,使废水适宜回用。
综上所述,经絮凝沉降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有有机物、无机物以及有害重金属元素,改善水质、消磁、脱色以及去除有毒物质和重金属元素等,从而达到改善水质和保护水环境的目标。
水污染习题库
![水污染习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eaed1b355a8102d276a22f97.png)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案例1.试分析水资源与水的自然循环的关系。
2.试分析水体污染与水的社会循环的关系,以及产生水体污染的根本原因。
3.试述水污染控制工程在水污染综合防治中的作用和地位。
4.试述水污染控制工程在水污染综合防治中的作用和地位。
5.水体自净能力、水环境容量与水污染控制工程有怎样的关系?试举例说明之6.试归纳污染物的类别、危害及相应的污染指标。
7.含氮有机物的好氧分解过程分氰化和硝化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能否同时进行,为什么?生活污水水质指标中BOD5是和哪个阶段的需氧量相对应?8.试简述BOD、COD、TOD、TOC的内涵,根据其各自的内涵判断这四者之间在数量上会有怎样的关系,并陈述其原因。
9.废水处理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它与处理单元及核心单元、核心设备间有怎样的关系?10.什么是废水处理的级别?对于城市污水而言,通常有怎样的级别划分?11.为什么要对废水进行预处理?通常有哪几种具体的预处理方法?12.某企业生产废水排放量为60m3/h,其浓度变化为每8h一周期,每周期内的小时浓度为30、80、90、140、60、50、70、100mg/L。
试求将其浓度均和到70mg/L所需要的均和池容积及均和时间。
13.某酸性废水的pH值逐时变化为4.5、5、6.5、5、7,其水量的逐时变化依次为5、6、4、7、9m3/h,废水排放标准为pH=6~9,问完全均和后是否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14.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各适用在哪些场合?15.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16.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浮上)的基本规律,影响沉淀或浮上的因素有哪些?17.水中油珠的密度ρs=800kg/m3,直径众=50µm,求它在20℃水中的上浮速度?18.某废水的静置沉降试验数据如下表,试验有效水深H=1.8m,污水悬浮物浓度C0=300mg/L,试求u0=2.0 cm/min颗粒的总去除率。
实验四、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四、絮凝沉淀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b66f4881ec3a87c24028c463.png)
上海江科教学器材有限公司絮凝沉淀装置(4组实验)型号:GJK28一、实验目的水处理中经常遇到的沉淀多属于絮凝颗粒沉淀,即在沉淀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都有所变化,随着沉淀深度和时间的增长,沉速越来越快。
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难以用数学方式来表达,只能用实验的数据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
通过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絮凝沉淀特点和规律;2、掌握絮凝沉淀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整理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水泵2、配水箱3、搅拌装置4、配水管阀门5、水泵循环管阀门6、各沉淀柱进水阀门7、各沉淀柱放空阀门8、排水管9、取样口(1)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直径D=100mm,柱高1700m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
(2)配水及投配系统:配水箱、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等(3)取样设备(自备):定时器、烧杯、移液管、磁盘等。
(4)悬浮物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自备):分析天平(感量0.1mg)、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等。
(5)水样(自备):城市污水或人工配水等。
三、实验步骤(1)将欲测水样倒入进水槽进行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
(2)开启水泵及各沉淀池的进水阀(3)依次向1~4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阀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
4根沉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是20min、40 min、60 min、80 min、100 min 、120 min。
(4)当达到各柱的沉淀时间时,沿柱面自上而下依次取样,测定水样悬浮物浓度。
(5)将实验数据记入表1,计算结果记入表2表1 絮凝沉淀实验数据记录表表2 各取样点悬浮物去除率E 值计算表四、实验相关知识点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 以下的絮凝颗粒,在沉降过程中颗粒之间会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絮凝作用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
给水工程中的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淀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
絮凝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使颗粒粒径和质量凝聚变大,从而沉降速度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降实际是一个变速沉降过程。
絮凝、沉降技术在循环水处理过程中的运行总结
![絮凝、沉降技术在循环水处理过程中的运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9b7ec06f1aff00bed51ea1.png)
循 环水 经 过 絮 凝 沉 降 后 在 浓 缩 池 形 成 黏 泥 层 , 装 置 将 上
层黏 泥通过回流泵打至混凝池促进 颗粒成 团 , 下 层 黏 泥 通 过 污 泥 泵 打 出 去 进 行 压 滤 处 理 。 经 过 运 行 后 发 现 黏 泥 量 应 保 持 在适 当 范 围 内 , 否则 将影 响 絮凝沉 降效 果 , 造 成 矾 花 翻 池
降, 从开始运 行时的 1 2 0 m / h降 至 现 在 的 9 0 m / h 。 而 且 絮
凝池底部放净管设 置太 高 , 放 净 的时候 总有 积水 出不 去 , 导 致污泥不能彻底 清理 , 处 理 量 下 降 问 题 难 以解 决 。 加药装置 均采 用 不锈 钢 材料 制 成 , 虽 然 已 采 用 防 腐 材 质, 但 由 于 聚 合 氯 化 铝 溶 液 和 不 锈 钢 之 间 形 成 的 电 化 学 腐
用为 1 1 1 3 7 5元/ a 。投 加 聚 丙 烯 酰 胺 0 . 6 k g / h , 2 4 h使 用 量 为1 4 . 4 k g , 聚 丙 烯酰 胺 ( 相 对 分 子 质量 3 0 0 ) 单价为 6 8 5 0
元/ t , 一 年运行时间 3 0 0天 , 则运行费用为 2 9 5 9 2元/ a 。上 述 数 据 是 调 整 系统 运 行 效 率 后 的 数 据 。 3 . 2 运 行 后 消 耗 了 其 他 水 处 理 剂 的主 要 成 分 以聚 合 氯 化 铝 为 混 凝 剂 、 聚 丙烯 酰胺 为絮凝 剂 时 , 会 将 循 环 水 缓 释 阻垢 剂 有 效 成 分 絮 凝 沉 降 处 理 掉 。根 据 每 日水 质分析数 据 得 出 , 缓 释 阻垢 剂 有 效 成 分损 失 在 8 0 % 以上 。 2 0 1 6年 1月 份 , 缓 释 阻垢 剂用 量 比 2 0 1 5年 1 1月 份 增 加 了 1 7 7 5 k g 。水 处 理 过 程 必 须 增 加 缓 释 阻 垢 剂 , 目前 采 取 的 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江科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絮凝沉降实验
型号:GJK28
一、实验目的
水处理中经常遇到的沉淀多属于絮凝颗粒沉淀,即在沉淀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都有所变化,随着沉淀深度和时间的增长,沉速越来越快。
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难以用数学方式来表达,只能用实验的数据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
通过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絮凝沉淀特点和规律;
2、掌握絮凝沉淀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整理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水泵
2、配水箱
3、搅拌装置
4、配水管阀门
5、水泵循环管阀门
6、各沉淀柱进水阀门
7、各沉淀柱放空阀门
8、排水管
9、取样口
(1)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直径D=100mm,柱高1500m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
(2)配水及投配系统:配水箱、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等
(3)取样设备(自备):定时器、烧杯、移液管、磁盘等。
(4)悬浮物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自备):分析天平(感量0.1mg)、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等。
(5)水样(自备):城市污水或人工配水等。
三、实验步骤
(1)将欲测水样倒入进水槽进行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
(2)开启水泵及各沉淀池的进水阀
(3)依次向1~4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阀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
4根沉
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是20min、40 min、60 min、80 min、100 min 、120 min。
(4)当达到各柱的沉淀时间时,沿柱面自上而下依次取样,测定水样悬浮物浓度。
(5)将实验数据记入表1,计算结果记入表2
表1 絮凝沉淀实验数据记录表
表2 各取样点悬浮物去除率E 值计算表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 以下的絮凝颗粒,在沉降过程中颗粒之间会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絮凝作用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
给水工程中的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淀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
絮凝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使颗粒粒径和质量凝聚变大,从而沉降速度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降实际是一个变速沉降过程。
在实验中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的沉速食该颗粒的平均沉淀速度。
絮凝颗粒在平流沉淀池中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
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
因此在沉淀柱内,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颗粒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沉淀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实验装置,每根沉淀柱在高度方向每隔150~250mm 开设一取样口,柱上部设溢流孔。
将悬浮物浓度及水温已知的水样注入沉淀柱,搅拌均匀后开始计时,每隔20min 、40 min 、60 min 、……分别在每个取样口同时取样50~100mL ,测定其悬浮物浓度并利用下式计算各水样的去除率。
%100c c c E 0
i
0⨯-=
(式1) 以取样口高度为纵坐标,以取样时间为横坐标,将同一沉淀时间与不同高度的去除率标注在坐标内,将去除率相对的各点连成去除曲线,绘制絮凝沉淀等去除率曲线。
静沉重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基本思路和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
自由沉淀采用累计曲线计算法,而絮凝沉淀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根据絮凝沉淀等去除率曲线,应用图解法近似求出不同时间、不同高度的颗粒去除率,图解法就是在絮凝沉淀曲线上作中间曲线,计算见图,去除率分为两部分。
(1) 全部被去除的悬浮颗粒。
即指在制定的停留时间T 及给定的沉淀池有效水深H 0两直线相交点的
等去除率线所对应的E 值,它只表示T
H u u 0
0=
≥的那部分完全可以去除颗粒的去除率。
(2) 部分被去除的悬浮颗粒。
悬浮物沉淀时,虽然有些颗粒小,沉速小,不可能从池顶沉到池底,
但处在池体的某一高度时,在满足
i i u H u h <
时就可以被去除。
这部分颗粒是指沉速T H u 0<的那些颗粒。
这部分颗粒的沉淀效率也不相同,其中颗粒的沉速快。
其计算方法、原理和分散颗
粒沉淀一样,用图解法,因中间曲线对应的不同去除率的水深度分别为h 1、h 2、h i 、…,则
i H h 近似地代表了这部分颗粒中所能沉到池底的比例。
这样可将分散颗粒沉淀中的
dP u u 0
P 0
s
⎰
用 ()()() +-+-+-340
32302120i
E E H h E E H h E E H h 代替。
综上所述,总去除率用下式计算
()()()1n t n t 0
i 1t 2t 22t 1t 01
r E E H h E E H h E E H h E E -+++++-++-+-+
= (式2) 五、实验结果整理
(1)实验基本参数整理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水样性质及来源 沉淀柱直径D= 柱高H=
水温/℃ 原水悬浮物浓度SS 0(mg/L) 绘制沉淀柱及管路连接图
(2)实验数据整理。
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各取样点的去除率填在各取样点的坐标上。
(3)在以沉淀时间T 为横坐标,以深度H 为纵坐标,将取样各点的去除率填在各取样点的坐标上。
(4)在上述基础上,用内插法绘制等去除率曲线。
E 最好是以5%或10%为一间距,如25%、35%、45%、或20%、25%、30%。
(5)选择某一有效水深H ,过H 做x 轴平行线与各去除率线相交,再根据(式2)计算不同沉淀时间的总去除率。
(6)以沉淀时间t 为横坐标,E 为纵坐标,绘制不同有效水深H 的E~H 关系曲线及E~u 曲线。
六、注意事项
(1)
向沉淀柱进水时,速度要适中,既要防止悬浮物由于进水速度过慢而絮凝沉淀;又要防止由于进水速度过快,沉淀开始后柱内还存在紊流,影响沉淀效果。
(2)
由于同时从每个柱的5个取样口取样,人员分工、烧杯编号等准备工作要做好,以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上至下准确的取出水样。
(3) 测定悬浮物浓度时,一定要注意两平行水样的均匀性。
(4)
注意观察,描述颗粒沉淀过程中自然絮凝作用及沉速的变化。
七、思考题
1、 观察絮凝沉淀现象,并叙述与自由沉淀现象有何不同,实验方法有何区别。
2、 两种不同性质污水经絮凝实验后,所得同一去除率的曲线之曲率不同,试分析其原因,并加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