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
小学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几点做法
小学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几点做法课内阅读和教学毕竟是有限的,学生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必须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的范围相当广,如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其身心将受到一次大的洗礼,心情自然会愉快,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又娱乐身心,何乐而不为呢。
基于儿童立场的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要引领学生品味文学经典的滋味,下面谈一谈小学整本书阅读课前导读课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文学作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抓住人物形象的分析,才能对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有深刻认识。
故事中的人物,其性格可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主题。
学生一旦对这个人物很感兴趣,就一定会迫不及待去阅读后面的文段了,那么这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就会转变为读下去的兴趣了。
如汤素兰著的《笨狼的学校生活》这本书,上课伊始出示主人公“笨狼”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笨狼”的第一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接着从推测入手,出示描写“鹅太太”的语段,推测“鹅太太”在学校是干什么的,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再让学生对比这位“鹅太太校长”和本校校长有什么不同;然后,猜一猜森林学校除了有趣的校长,还聘请了哪些有趣的老师,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动物会被聘请为老师呢?从而引导学生从书中部分情节推测书本的主要人物。
这样一步步地引起学生对“笨狼”产生兴趣,激发阅读的兴趣。
除了对人物形象,教师也可以借助封面上的图片、书名设置疑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致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与书的主要内容,建立读整本书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思考动机。
在整本书导读课中,教师还可以拓展介绍这本书的其他信息,如:作者的写作背景、内容提要、获奖情况、媒体的评价以及这本书的特别之处等,使学生对这本书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产生更大的阅读期待。
比如:《海底两万里》于1869年11月出版,初版就卖了五万册,1997年被拍摄了同名电影和动画片;《童年河》入选《人民日报》“100本适合孩子阅读的精品书”第一名,还获得2019中国童书榜“优秀童书奖”……通过回归整体,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欲望去阅读整本书。
(完整版)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完整版)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好文章向大家推荐一、指导目的: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利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指导的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文章大意以及如何选择积累好词妙句。
三、课前准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四、指导课时:一课时五、指导过程:(一)激趣导入哪个同学看过课外书的请举手。
看来你们班同学都是爱看书的好孩子。
老师也很喜欢看课外书呢,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怎样看课外书。
(二)认识看课外书的作用师:哪个同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看书?你真厉害,还没识字就开始看书了,你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
你能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那么爱看书吗?(生回答)师:当你们看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以后,通常会怎么做呢?(生谈自己的做法)师:是啊,当我们看了有趣的故事以后,都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好朋友听,和朋友一起分享,这样也起到了看书的作用。
板书:分享有趣的故事内容师:你们上小学以后,语文老师常常会布置你们看课外书,那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生谈自己的想法)师:对,看课外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科学,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你们知道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吗?(生答)师根据回答总结: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文中。
板书:摘好词妙句看了故事以后,自己一定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
板书:写感受(三)概括读书的方法师:大家回顾一下,平时你是怎样看书的,你知道有哪些读书的方法?(精读、速读)师:当你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问爸爸妈妈、问同学老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四)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1、师:原来我们班同学啊,都那么会读书,现在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有一对非常贫穷的夫妻,他们有四个孩子,但是却穷得难以维持生计,有个贵夫人想用一笔钱去换他们的一个孩子,你们猜他们会答应吗?这个故事叫《父母的心》,想知道结果就自己去看吧。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一、“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质疑自探。
(三)细读感悟,解疑合探。
(四)深读领悟,拓展升华。
(五)归纳总结,畅谈收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解读: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
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
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
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感知,质疑自探。
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畅谈收获、自主设疑、自我探究,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地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
小学语文阅读四步法
小学语文“四步导读”课堂教学模式一、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先学”可以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看书、自学和练习,也可以是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评定、补充与更正,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亲历实践的过程;所谓“当堂达标”,就是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通过扎实训练,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要认真贯彻“三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精讲精练,少讲多练,突出重点。
二、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小学语文“四步导读”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四步导读”初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综合训练生:(感知语言) (理解语言) (品评语言) (运用语言)师:(诱导) (引导) (指导) (辅导)三、具体操作步骤1、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第一步:正确认读。
即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做到“六不”(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破词句,不截断,不重复)第二步:整体感受。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朗读课文。
要有意识调动感悟,从整体上全面感受课文的言语材料,对课文的基本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这两步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可以合并或穿插进行。
读书时间必须充分,课文不读通、不读熟的不进入下一步骤。
2、细读课文,理解语言。
梳理初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
从叙事状物的角度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品评语言。
包括以下2个环节:(1)师生合作探究,理解重点内容,解决疑难问题。
(2)品读语言文字,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从表情达意的角度领悟语言运用之妙。
第1、2两个环节也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有时可以合并或穿插进行。
4、综合训练,运用语言。
第一步:背诵积累。
通过活记乐背,积累言语材料,积淀语感经验。
第二步:迁移运用。
由模仿到创造,由完成教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读写实践,并积极向课外语文生活延伸。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
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
因而,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树立形象→自主感悟→升华情感→积极拓展”的基本模式。
一、树立形象。
阅读课伊始,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画或多媒体课件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再现表象或形成新表象,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审美感、理智感、道德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愿望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学生按课文顺序进行朗读或默读,要求所有学生能够达到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及其表达顺序,对课文形成一些初步的印象和感受,情感受到一定触动。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示学习方法,并提出恰当的自读要求,帮助学生整合问题,使问题准确、有价值。
教师要注意加强个别指导,给学困生一些帮助,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学生沉浸在主动探求新知的愉悦之中。
二、自主感悟。
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1、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选择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或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认真阅读体会,加以感悟。
教师也可以提出宽泛的话题,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个别学习,独立思考,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读、思、画、批,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整理自己的思维,做好与小组成员交流的准备。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其他成员对其发言进行评价,每个人都有充分的交流和表现机会,小组内确定中心发言人,每次合作学习轮流担当此任。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纲要本指导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和惯,形成小学生阅读指导系列课程。
通过研究已形成的具有纲要、教学设计以及课外阅读网络,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阅读能力。
一、课外阅读课程的设计背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义务制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质。
其中阅读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也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学生研究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不仅要通过课堂阅读教学进行,还必须通过课外阅读来进行。
XXX最近制订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研究活动,拓宽学生的研究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
然而,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还存在着“想得多,做得少;号召多,务实少;形式多,效果少”的“三多三少”的现象。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学生课外阅读究竟读什么,怎样读;教师指导究竟导什么,怎样导,以保证《标准》的要求不是停留在理想的境地,而是真正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二、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标准》中规定了各个阶段课外阅读的总量,突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
由于课外阅读能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能启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研究生活,陶冶思想情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它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克服其弊端。
因此,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好比车子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三、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辅相承,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与课内指导相结合,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课外阅读有利于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惯。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策略摘要:整本书导读课采用五步法教学,简约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对“整本的书”的阅读期待,体会阅读方法,感受阅读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进而养成持久的读书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读整本的书”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综合性学科修养,整本书负载着而丰富的文化信息,整本书导读课是“得法课内,得益课外”,旨在推荐整本课外阅读书,指导学生会读整本书,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开阔视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整体性提升的语文素养。
一、精选经典——众里寻他千百度首先要遵循儿童性原则选择好书。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的规律为其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例如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情节性比较强、与学生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故事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城南旧事》《鲁冰逊漂流记》这类经典书籍适合高段学生阅读,《窗边的小豆豆》小故事类书籍适合中段学生,绘本类书籍如《我的爸爸》适合低段学生阅读。
二是遵循经典性原则,所谓经典是指各个时代的人爱读的作品,是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愿意去读的作品,是能跨越时间空间的阻隔的作品,是能在文学史上留下清晰印记的作品,比如《水浒传》《简爱》等文学著作。
三是遵循融合性原则,将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融合,与学校的特色、学校的学情结合起来,地方教材及国家教材结合起来进行推荐,而不是盲目的照抄某个学校的一些阅读清单。
二、导入激趣——人生若只如初见整本书导读课的导入激趣,既要贴近孩子思想又要能调动学生情绪。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导入激趣,从书名导入、作者导入、封面导入、封底导入、人物导入、情节导入、目录导入、精彩片断导入、特色语言导入等等,也可以相关影视作品、歌曲、名言、书评等。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例4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精品教案(范例4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1《安徒生童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课外阅读的交流、推荐,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带领学生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1、学生阅读《丑小鸭》等童话故事;2、要求同学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这本书。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 同学们你们希望自己变得更美丽些吗?如何做才能更美丽呢?2.光有外表的美是肤浅的,拥有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崇高的美!(指名说,板书课题:读书让我们美丽)3.开学二个月了,咱们班的图书角也成立二个月了。
同学们每人提供的图书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使我们每个人拥有了充足的图书资源。
这两个月下来你读了几本了,读的哪几本呢?4.这些书一定让你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聪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成果吧!二、图书交流推介会1. 小组交流、汇报读书成果。
2. 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师引导,推荐好书给班上其他同学。
)三、走近安徒生,重温经典1. 刚刚同学们向大家推荐了许多的好书,听了你们惟妙惟肖的介绍,老师也忍不住想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了,它的名字叫《安徒生童话》(展示书)2. (出示安徒生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你了解安徒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四、赏读《丑小鸭》1. 安徒生的童话里经典的故事莫过于《丑小鸭》,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
让我们来说说故事的内容呢?2. 丑小鸭最后怎么了?1、师配乐范读2、看着图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五、总结延伸1. 安徒生是世界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你还看过哪些?2. 老师这有他童话全集的一些目录,没看过的抓紧去拜读吧!(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图书目录)3. 目录上的省略号表示?4. 安徒生为何能写出这么多生动感人的童话呢?想知道的话,就到他写得自传《真爱,让我如此幸福》中找答案吧!这里的"真爱",是对书的的真爱,对生活的真爱,更是对童话的真爱。
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导读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导读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导读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有效的阅读导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阅读技巧,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导读策略。
一、图文导读法图文导读法是一种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预读文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精心设计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前了解文章的大致主题和内容。
例如,在学生还未进行正式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展示一张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场景或物品。
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段简短的文字,与图片相呼应,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猜测,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问题导读法问题导读法是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文章的信息。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文章的关键问题,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前思考并做出回答。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兴趣,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开始阅读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文章主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回答。
通过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可以更有目的性地进行阅读,寻找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提高他们的阅读准确性和理解能力。
三、段落导读法段落导读法是一种通过提供段落标题和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预测和推测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文章的段落标题,并解释每个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寻找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并解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例如,在学生开始阅读一篇记叙文之前,教师可以逐段地给出段落标题,并简要介绍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到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更好地进行阅读,把握文章的重点。
四、合作导读法合作导读法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阅读。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起阅读和讨论文章内容。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互助理解。
九种课外阅读课模式
九种课外阅读课模式一、读物推荐课向学生推荐富有童趣、文质兼美的儿童书刊。
主要是把学生的阅读范围延伸向课外,课内主要起“导引”的作用。
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成功引向课外。
要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列提纲、摘录、写札记、编手册、做卡片、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
三、读书交流课根据学生所阅读的书,让学生自由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也可参与其中)谈谈读书后的收获;说说喜欢的书中人物及原因……方式也可灵活多样,可小组内部讨论;也可小组讨论集中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交流;可自由地你一言我一语,也可让学生先把观点用语言组织好,作重点发言……四、读书唱游课把课外阅读和游戏、音乐等形式结合起来。
比如,教唱一些已经配了曲的诗词,像李煜的《虞美人》、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静夜思》等。
把学生一些喜闻乐见的歌曲的词改为难记的诗词,如把《兰花草》改为《游子吟》,把《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改为《春日》等,用唱歌代替背诵。
修改的原则就是让诗词歌曲的曲风相吻合。
还可试着与学生共同把一些诗词改为节奏分明的儿歌,让学生在课间游戏时合着节拍背诵。
五、读书汇报课以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为主,指导学生阅读为辅,形式不拘一格,达到目的即可。
如:古诗文背诵比赛;手抄报竞赛;优秀读书笔记评比、展示……六、读书指导课主要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如:(1)浏览性泛读法,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从中发现精彩的地方或自己急需的内容,再翻看具体内容;还可以看内容提要或看书的开头几段和结尾几段,掌握书的大概内容;也可以快速默读,用较快的速度了解一下大概的意思,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速读法。
要求“一目十行”。
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力争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
小学课外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
小学课外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小学课外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普遍处于"放羊"的状态,读什么书,怎么读,读的效果如何,往往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评价机制。
事实上,小学生知识经验积累少,认知理解能力偏低,如果任由他们自己进行课外阅读而不做指导,效果肯定不尽人意,也许量是达到了,但质却跟不上。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设"导读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导读课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是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根据这样的目标,可以确定导读课的内容与框架即基本模式:了解大概内容,形成初步印象;选读精彩部分(或与猜想内容相结合),体验阅读乐趣;传授阅读方法,提出阅读建议;介绍相关信息,激发阅读兴趣等。
一、了解大概内容,形成初步印象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封面什么样子?大概讲什么内容?我们新拿到一本书,一般会有这些疑问。
导读课就是要解决这些疑问,让学生对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留下初步的印象,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
首先从预读开始,观察书的封面,引导学生从封面上获得一些信息,由此来猜一猜故事大概会写什么。
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书名的特点,借助封面和内容简介,设置疑问,吊足学生阅读的胃口。
这样,学生的阅读的欲望被激发,深入阅读也就顺理成章。
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思考动机,而非被动让作者牵着走,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书的大体风格与内容概要,建立读整本书的概念。
如《爱丽斯漫游仙境》一课的导读,教师是从作者开始介绍,重点读了书本的序言,引导学生从序言中了解书本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本书的地位和写作特色等,并告诉学生,读书可以先从序言读起的方法。
而《绿野仙踪》一课,则是用好了书本的目录,引导学生从书本的目录推测书本的主要内容。
《一百条裙子》一书的导读中,教师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应该从封面、作者、目录、主要人物、故事内涵的介绍入手,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一本书,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建设及实施方案
“人心向学,悦读先行”——**学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的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一个时代的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广泛的、大量的阅读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实现“课外阅读课内教”,学会学法的迁移和应用。
为了贯彻落实我校“****,****”的办学理念,基于我校小学生的阅读水平现状,特在小学部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外悦读课程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让书香浸润学生的童年。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坚持每天阅读,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能在阅读中质疑,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性阅读,培养一定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于海量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四)积累经典,厚实文化底蕴。
背诵六本《经典诵读100课》,阅读100本绘本、100首儿童诗、100本整本书籍(校园文学、童话故事、百科全书等)。
(五)低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课程内容(一)经典诗文积累背诵——《经典诵读100课》,每学年完成一册。
(二)课外悦读指导课程——形成分级悦读精读书目和泛读书目系列。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5篇)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5篇)小学生阅读指导教案篇一教学目标:2、通过交流,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分享阅读的收获。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课前准备:1、认真阅读《大林和小林》,找找有趣的“奇思妙想”。
2、完成一篇《大林和小林》读后感、阅读单。
3、试着讲讲自己喜欢的故事。
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最近我们阅读了张天翼爷爷的童话,在他的书中我们认识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出示封面)《大林和小林》,他们是,大林和小林。
师:这段时间,老师留心观察了一下,我发现我们班同学在看这本书时,时而紧张,时而偷偷的笑,这本书真令大家爱不释手呀!今天就让我们结伴同行一起走进《大林和小林》(出示课题),和他们一起经历一段有趣的旅行,再和书中那有趣的人物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吧!二、书中之最师:小朋友们,在这本书里有许多有趣的描写,简直可以创世界吉尼斯记录啦!你们看!(出示最慢的赛跑):五米赛跑第一,乌龟第二,蜗牛第三,唧唧一共跑了五小时又三十分破全世界记录!1、谁来当一次体育播音员,响亮地把比赛结果播报给大家听听。
(一名学生播报)2、看,这就他们当时比赛的场景,咦!张天翼爷爷这样写,想告诉大家什么呢?(生答)师小结:是的,张天翼爷爷是在讽刺唧唧懒得连乌龟、蜗牛都跑不过呢,张爷爷可真会使用夸张手法啊!A、找一找3、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类似这样夸张的描写,下面我们就一起打开书找一找,看看书里还有哪些夸张的描写呢?(1)要求:找好以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你找到的选一句读给你小组内的同学听,然后再说说夸张在哪里?待会儿老师就请几个同学来跟大家分享!(2)小组交流,师巡视!(3)汇报,师评价!(生拿书自由说)指名4-5小朋友,张爷爷真有想象力,他还用他那夸张的手法创作了不少有趣的人物呢?咱们一起去和他们亲密接触吧!现在,我们一起再来猜一猜书中写到的那些有趣的人物。
出示:猜一猜B、猜一猜1、师:小朋友们,老师也准备了一段话,先请你们来猜猜他是谁?好吗?(1)她长着一双美丽的眼睛,一张大嘴,皮肤又黑又粗又硬,头发像钢针一样,脚上穿着顶贵的丝袜和跳舞鞋,可是腿却很短。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几种基本模式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几种基本模式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我校教师加强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在课外阅读指导实践中,逐步形成几种常用的课外阅读指导模式,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笔者就几种基本的指导模式进行介绍。
一、按教学结构分1、单元组合式。
就是模仿教材的单元编排方法,把同一类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单元,进行分析比较,领略同类文章的共同特点,品味同类文章的不同写作风格,迅速掌握不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可按主题组合为“热爱祖国”“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等单元,也可按体裁组合为“童话世界”“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单元,还可按内容组合为“壮丽河山”“人物写真”“自然奥秘”等单元。
其基本模式为“谈话导入、简介作者——浏览不同文章、找寻共同特点——精读各个片段、对比不同风格——整理归纳知识、巩固阅读方法”建议运用此模式时要依托语文单元教学,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同步指导,把语文单元教学作为基础,介绍相关的一组课外文章,让学生充分运用课堂所学阅读方法,降低阅读难度,减轻阅读负担,强化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在有序扩大阅读量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2、单一指导式。
这是平时阅读指导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在一节课里只指导阅读一篇文章,通过分析理解文章,总结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
其基本模式为“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整体把握、理解内容——互动交流、总结学法——推荐书刊、学以致用”此模式适宜阅读方法的指导,但由于内容单一,比较枯燥单调,最好结合其他模式进行。
二、按分析研究对象分1、作者生平串讲式。
把作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理解作品所渗透的时代烙印,收集分析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抱负。
此模式适合那些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年代、思想性强、寓意深刻的学生不易理解的作品,如一些唐诗宋词、诗歌散文。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精选8篇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精选8篇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篇一一、指导目的:1、让学生在好书交流会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在活动中进行团结互助的思想品质教育。
二、指导重点:让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指导难点:使学生学会选择健康有益的书进行阅读。
四、课前准备:要求每位同学都准备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
五、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
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去借阅课外书,并在阅读过程中爱护图书。
六、指导过程:一、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同学们好!今天又到课外阅读的时间了,高兴吗?经常读书会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一个与书相伴的童年,是充满美好和温馨的。
还记得关于书籍的一些名人名言吗?(学生交流名人名言)从这些名人名言中,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和大家分享才更有意思!今天举行一个——好书交流会二、介绍好书,交流读书方法(一)班内互相交流好书知道同学都很爱看书,最近看了什么好书?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想,那么就请赶快把书介绍给同学们吧。
(1)小组交流,先在小组内介绍,选出最喜欢的书再向全班介绍。
(2)班内交流,老师注意到各小组同学在介绍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眯眯的,老师猜想,书一定非常有趣,而且老师还发现口才越来越棒了,下面咱们一起分享各小组最受欢迎的书。
(各小组派代表介绍)(3)小结。
如果全班同学互相把书交换一次,那么在班中就会形成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了,同学们学到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多,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英语已成为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
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学习英语的关键。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并探讨针对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是学生在学校课程之外,通过阅读英语文章、故事书、儿童文学等形式进行英语学习的一种方式。
与学校课程有机衔接,起到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扩大学生词汇量的作用。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言基础、语言水平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英语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英语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语感,增强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在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中,已经形成了多种模式。
目前主要有自主阅读、导读式阅读和小组合作式阅读等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
自主阅读模式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后独立进行阅读。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导读式阅读模式是指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对阅读材料进行简要介绍,讲解一些重要的语法、词汇和阅读技巧,并且在学生阅读时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
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小组合作式阅读模式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内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阅读和讨论一些英语文章或故事书,并在小组内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
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以上几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各有其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自主阅读模式可能导致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上缺乏指导,难以确定阅读的难度和深度;导读式阅读模式虽然能够提供辅导和指导,但可能过于局限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小组合作式阅读模式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可能存在学生分工不均和讨论效率低下的问题。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精选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精选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小学生阅读指导教案篇一活动目的:1、了解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鼓励学生走进名著世界,激发学生品赏名著的读书情趣;2、教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汲取思想养料,感受美的熏陶,积淀文化底蕴;3、让学生在体验读名著、赏名著、演名著的快慰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展现自我的意识。
活动准备:1、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表2、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阅读内容和方向,指导阅读方法;3、准备自编自演小品《皇帝的新装》和《伊索寓言》。
活动步骤:(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
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的熏陶,在于心灵的滋养,在于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
今天,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徜徉,去领略名著的魅力,汲取智慧,净化心灵,丰富精神,愉悦人生。
)一、走近名著,亲近经典1、说一说,我心目中的名著经典过渡:一提到文学名著,每个同学都能如数家珍地罗列出许多:学生1:长大后,我明白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懂得了“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于是,我放下童话,走进名著,在另一种书籍中寻找自己的快乐与幸福,于是,在节假日、茶余饭后,一切闲暇的时间里,我在《红楼梦》里做客,去《水浒传》中感受,上《西游记》来游览,到《三国演义》串门……学生2:我喜欢在阵雨后的夏日,翻一翻《红楼梦》,不仅宝黛的爱情故事令我悲叹不已,书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教会了我认识纷繁杂的大千世界,世事的沉浮,让我有了一份平淡的心境。
学生3:我很喜欢看《安徒生童话》,里面的没一个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尤其是那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基本课型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基本课型一、基本课型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有:读物推荐课、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读写迁移课、班级读书会、读书笔记交流会等。
1、读物推荐课书籍浩如烟海,不加选择地读一是没那么多时间,二是读了没有多大的收获,甚至会有坏的影响。
要选择好的、有价值的书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是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因此为孩子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籍尤为重要。
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
主要方法有:书刊、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可依据读物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推荐方法。
如故事性强的作品,讲一个有趣的情节;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篇幅较长的作品,可以简介全书内容,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的人物道白或叙述,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然后引出推荐的读物、推荐理由。
师生可以共同阅读一章节或一篇,指导读书方法,制定阅读计划。
2、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方法指导课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一种课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
此课型有其现实性和针对性,是针对学生好读书却不得要领,或只看热闹,或纯为猎奇,读书不少收效却不大的现状而设置的。
有如下读书方法供参考。
①三读法浏览性泛读。
对浅显易懂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探求性速读。
为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
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品味性精读。
对名篇名著和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谋篇布局,欣赏佳词妙句,经过细嚼慢咽,将其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法圈点勾画,作批注。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十种形式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十种形式2.推荐式。
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
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3.复述式。
可有两种做法:一是学生共同独立地阅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儿童读物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的内容。
一是在各自阅读课外读物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的内容。
4.朗诵式。
就是使学生写作儿童读物或念某篇文章展开存有表情的朗诵。
5.游戏式。
就是让学生把阅读的故事内容,以不同的游戏形式,形象地再现出来。
6.图画式。
就是运用漫画或连环画的形式,重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精彩的片断。
7.叙述式。
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8.交流式。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平衡和维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以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意见反馈信息,我们可以使用交流式的方法。
此方式就是非政府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斩获或体会;也可以非政府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展开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9.欣赏式。
这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主要形式,通过语言、借助录音、音乐、幻灯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某些片断、章节,或语言的表达等。
10.书评式。
就是指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书刊、文章,刊登自己的心得体会、体会。
《木偶奇遇记》阅读指导江心小学方丽【设计说明】:《木偶奇遇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意大利著名童话。
文章通过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情节:匹诺曹的鼻子一撒谎就可以变短;孩子可以因为好吃懒做变为驴子;除了那位永远不退出对孩子的期望,有着天蓝色头发的仙女??能让同学们体验到匹诺曹成长的喜怒哀乐,从变化无常的生活中明白了许多肤浅而意义深刻的道理。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老师需要做的是给予适当的引导,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在读书过程中体悟文字的迷人,并培养“不颤抖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爱上阅读从导读开始——例谈小学课外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
里 还 有其 他人 , 数数 一 共几 个人 ?想 看看 他 们一 家是
教 法I 本 版 编 辑 / 师 国 俊
人 出 来 过 ”, 不 由得 发 出 了惊 叹 声 。 随 着 课 堂 的 深 入 , 更 多 的 疑点 就 生成 了学 生 的探 究 点 , 疑 点越 多 , 学 生 走 进 文 本 的 欲 望 就 愈 加 强 烈 !不 断 地 设 疑 , 就不 断地 激 励 唤醒 , 让 阅读 冲 动 得 以持 久 !
本 版 编辑 /师 国俊
l 教 法
爱 上 阅读 从 导读 开 始
— —
例谈小学课外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
⑧范颖琼
( 天 妃 宫小 学 , 江 苏 南京 2 1 0 0 1 1 )
摘 要 : 课 外 导读课 , 是 一 种 新 型 的 阅读 教 学 模 式 , 所谓 “ 导读课 ” , 简言之 , 即 指 导 阅 读 的 课 。 对 小 学生课 外 阅读进 行导 读 , 这是课 改 以来的一 大 亮点 。 导 读 课 的 目的 主 要 有 两 点 : 一是激 发 学生 阅读兴趣 , 二 是 传 授 学 生 阅 读 方 法 。根 据 这 样 的 目标 , 可 以确 定 导 读 课 的 内容 与 框 架 即 基 本模 式 : 了解 大 概 内容 , 形成初 步 印 象 ; 选读 精彩 部 分 , 体 验 阅 读 乐趣 ; 传授 阅读 方法 , 提 出 阅 读 建议 ; 介 绍相 关信 息 , 激发 阅读 兴趣 等 。
舍就 显得 尤 为重要 了。教 师要 根 据这 本 书 的特点 , 选
组 织 和 指 导 学 生 的课 外 阅读 , “ 来自读 课 ” 就 是其 中一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外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第一篇:小学课外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小学课外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小学课外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普遍处于“放羊”的状态,读什么书,怎么读,读的效果如何,往往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评价机制。
事实上,小学生知识经验积累少,认知理解能力偏低,如果任由他们自己进行课外阅读而不做指导,效果肯定不尽人意,也许量是达到了,但质却跟不上。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设“导读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导读课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是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根据这样的目标,可以确定导读课的内容与框架即基本模式:了解大概内容,形成初步印象;选读精彩部分(或与猜想内容相结合),体验阅读乐趣;传授阅读方法,提出阅读建议;介绍相关信息,激发阅读兴趣等。
一、了解大概内容,形成初步印象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封面什么样子?大概讲什么内容?我们新拿到一本书,一般会有这些疑问。
导读课就是要解决这些疑问,让学生对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留下初步的印象,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
首先从预读开始,观察书的封面,引导学生从封面上获得一些信息,由此来猜一猜故事大概会写什么。
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书名的特点,借助封面和内容简介,设置疑问,吊足学生阅读的胃口。
这样,学生的阅读的欲望被激发,深入阅读也就顺理成章。
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思考动机,而非被动让作者牵着走,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书的大体风格与内容概要,建立读整本书的概念。
如《爱丽斯漫游仙境》一课的导读,教师是从作者开始介绍,重点读了书本的序言,引导学生从序言中了解书本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本书的地位和写作特色等,并告诉学生,读书可以先从序言读起的方法。
而《绿野仙踪》一课,则是用好了书本的目录,引导学生从书本的目录推测书本的主要内容。
《一百条裙子》一书的导读中,教师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应该从封面、作者、目录、主要人物、故事内涵的介绍入手,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一本书,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如在指导学生看封面图时让学生了解小女孩住在简陋的房子里,非常贫穷。
此时,让学生质疑:这样贫穷的女孩为什么会有一百条裙子呢?不断地产生疑问正是阅读这本书的最好的兴趣导向。
二、选读精彩部分,体验阅读乐趣面对整本书,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书本信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产生阅读兴趣,让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呢?教学材料的取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教师要根据这本书的特点,选择典型的片段让学生一起阅读,体验阅读乐趣。
如在《特别的女生撒哈拉》导读中,首先初识波迪小姐--阅读外貌,然后再识波迪小姐--阅读事件,最后三识波迪小姐--阅读细节。
在这些不同角度的材料中,教师抓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作品语言引导学生阅读,感受作品散发的魅力,体验阅读的快乐。
首先来看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是以鲜明的文学形象吸引读者。
以人物形象为入手点的导读设计不仅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且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时随着人物命运变化的过程加深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
再看作品语言。
不同作家的作品闪耀着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师在导读时,从精彩语言、特色语言入手,“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中去”。
比如,老师抓住作品中描写波迪小姐外貌极具作者的语言特色的段落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作者是通过丰富的表示颜色的词语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师引导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精彩片断,带着学生初步感知作品语言。
然后看细节描写。
老师引导学生从局部细节入手,引发话题,特别是对德里的无礼野蛮行为,波迪小姐运用了自己的宽容与机智见招拆招。
抓住这个细节与学生互动,师生分角色朗读、表演人物对话,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情感,揣摩细节描写的魅力。
通过讨论,走进人物心灵,深化意蕴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
这样从精彩部分入手回应全书,从而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三、传授阅读方法,提出阅读建议平时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习得方法,课外阅读则要运用这些方法。
诸如朗读和默读的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的不同要求,边读边想画面,边读边思考,以及如何抓要点,如何梳理故事情节,如何体会人物形象,如何揣摩语言的精妙,如何做摘抄、作批注、写体会等。
可是,这些阅读方法与技能并不是一经传授,学生马上就能熟练运用的。
而且,不同的书籍,对阅读技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阅读导读课上加以强调,加以点拨。
如《草房子》导读,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作了如下指导:第一遍读,仔细读,不漏掉一个细节,从整体上理解小说内容。
第二遍读,带着问题读,跳跃地读,选择性地读,把感兴趣、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深入体会其中的奥妙。
为此,教师设计了几个问题:(1)你觉得桑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段落或相关事件来予以说明。
划记并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如果桑桑、秃鹤、细马、杜小康、纸月五个人都在我班,你最喜欢与谁做好朋友?为什么?(找、划、读文中相关语句)(3)赏析“爬城墙”部分,体会人间真情。
在这一片断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部分?这是一堵什么样的城墙?此刻的桑桑是什么样?柳柳是什么样?接下来的事情是怎样的?不难看出,问题牵引式阅读,目的性较强,有利于阅读方法落实到位。
而且,教师还进行了跳读的指导。
跳读也叫选择性读书,就是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相关部分再次阅读,当然是有目的地读,重点地读,深入地读。
如要回答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必须要对全文十分熟悉,最好把发生在桑桑身上的最主要几件事标出来,另外写在本子上,然后加以分析,从这些事件中看出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
“怎样的孩子”,要用概括性的词语说,一般是形容人的性格品质、思想感情的词语,如热情、自私、任性、善良、异想天开等。
回答这个问题的步骤与分析过程刚好相反,应该先概述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再用小说中的具体事例一一加以说明,最好一个特点对应相应的事件。
怎样进入到小说中去呢?小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乡村,而学生生活在城市,这之间多少会有距离。
于是教师说:“你想啊,农村生活如此神奇,如此美好,怎么不令人向往呢?有了这样的心情,读起来一定会饶有兴味的。
关于农村的一些生活场景,你如果确实不太熟悉,可以向家人打听,或与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交流,这也可以帮助你缩短阅读审美的距离。
”四、介绍相关信息,激发阅读兴趣在导读课的最后环节,可以拓展介绍这本书的其它信息,如获奖情况,名人和媒体的评价,以及这本书的特别之处等,使学生对本书的了解更加全面,从而产生更大的阅读期待。
比如《特别的女生撒哈拉》导读课最后让学生了解媒体的评价: “2004最棒、最佳、最好图书奖。
”--芝加哥图书馆“超级好看的书,真正给孩子看的书,一本讲教育的书。
”--Kirkus书评周刊“科德尔的本领在于,语气平常,讲述却精彩,故事自然醉人。
”--“童书中心”排行榜。
这让学生回归整体,产生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有强烈的愿望去阅读整本书。
又如《三十六计》导读,除了介绍作者和三十六个计策名,以及选读两个计策外,还增添了两个书上没有的内容:一是《三十六计》成书的过程,二是有趣的计策诗。
这无疑丰富了原书的内容,能进一步激起学生阅读《三十六计》的愿望。
以上是课外阅读导读课的基本模式。
四项内容相对独立,构成四个模块。
主体部分是第一、二项,第三项“传授阅读方法,提出阅读建议”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环节,也可以渗透在前两个环节,尤其是第二个环节之中。
当然,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几项内容之间的顺序,以及内容的增补,应根据书本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而定。
第二篇:整本书导读课的基本模式整本书导读课的基本模式5月中旬,校长派我和夏欣欣主任去长春学习,在学习中,我真的是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知识,在学习中各位专家主要讲了四个模块的内容,有“戏曲课”的内容,“整本书导读课”“读绘本故事,练习表达”习作课“指向写作阅读课”,其中“整本书的导读课”这个内容是我从未接触过的,也是学习后印象最深刻最让我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我今天讲座的内容是“整本书导读课的基本模式”。
我以我班学生为例,我班学生在每天中午读书活动的半个小时,我是让他们自由选择读书内容,有的学生读的是作文书,有的读的是童话故事,还有的学生读科幻小说,五花八门,但是不管读什么书,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是心甘情愿的去读,趁我看不见就搞小动作,或者闲聊,目的就是把半小时读书活动混过去,因此每次读书活动我必须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看着他们,这样一来,虽然表面上他们是在看书,不过真正看进去的没几个学生,有时我都觉得这半小时就是白白浪费掉了,但是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因此就读书活动怎么能让孩子心甘情愿的读书我也是挺头疼,但自从听了王文丽老师的这节整本书导读课《时代广场的蟋蟀》以后,我有了一些想法,于是在班级进行了初步实验,上了一节简单的导读课,虽然没有带动全班学生发生改变,但班级一半的学生都对我所推荐的课外书有很大的兴趣,并且让家长给买了,现在学生课余时间唠闲嗑的少了,捧着书聚精会神的看的孩子渐渐多了,我想这就是整本书导读课的作用,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就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普遍处于“放羊”的状态,读什么书,怎么读,读的效果如何,往往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评价机制。
事实上,小学生知识经验积累少,认知理解能力偏低,如果任由他们自己进行课外阅读而不做指导,效果肯定不尽人意,就算量勉强达到了,但是质却跟不上。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设“导读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导读课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是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根据这样的目标,可以确定导读课的内容与框架即基本模式:了解大概内容,形成初步印象;选读精彩部分(或与猜想内容相结合),体验阅读乐趣;传授阅读方法,提出阅读建议;介绍相关信息,激发阅读兴趣。
下面我分别从以上四方面介绍一下导读课的基本模式:一、了解大概内容,形成初步印象。
我们新拿到一本书,一般会有这些疑问。
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封面什么样子?大概讲什么内容?导读课就是要解决这些疑问,让学生对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留下初步的印象,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
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
首先从预读开始,观察书的封面,引导学生从封面上获得一些信息,由此来猜一猜故事大概会写什么。
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书名的特点,借助封面和内容简介,设置疑问,吊足学生阅读的胃口。
这样,学生的阅读的欲望被激发,深入阅读也就顺理成章。
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思考动机,而非被动让作者牵着走,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书的大体风格与内容概要,建立读整本书的概念。
我找了几篇导读课的教学设计,1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如《爱丽斯漫游仙境》一课的导读,教师是从作者开始介绍,重点读了书本的序言,引导学生从序言中了解书本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本书的地位和写作特色等,并告诉学生,读书可以先从序言读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