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
心理困扰研究
目录
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工作报告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出发点
1、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去化解
在一年多的调查摸底中,我们发现我校学生有心理障碍的达到20%,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他们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定;人格偏执扭曲,耐挫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青春期间困惑等。
并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说谎、吸烟、赌博、考试作弊、厌学、逃学、与老师对立、不接受教育,是非观念淡漠,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2、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199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途径、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条意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目的:从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入手,有效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问题,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2、意义:培养和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心理学教育理论和国家纲领性文件为指导思想,以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为行动指南,以务实、真诚的精神为工作作风,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问题,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根据其年龄特点,初中重点放在自我和人际关系方面,高中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生活及社会适应方面。
针对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化解措施。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课题研究要遵循以下几个要求:①发展性辅导。
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
②主动性指导。
不是学生向我们“要健康”,而是我们春风化雨“送健康”。
③整体性辅导。
每一位学生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④活动性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春雨,要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味到“春雨”的美妙。
2、要克服的几个倾向
①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倾向;
②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
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化倾向;
④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
⑤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倾向。
3、研究的工作思路
①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③选取符合校本教育研究的教学内容,并采取科学的教学管理;
④建立心理咨询室,搞好咨询工作;做好个案的收集整理;在素材积累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问题,将有效的化解措施收集整理,形成成果;
⑤与家庭教育相联系,努力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做好家长工作。
4、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预备学习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
做好开题报告,建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理咨询电话,开设心理辅导广播站,开展心理辅导专题讲座以及各种心理辅导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不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积累个案,将学生学习及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困扰分类归整,然后对症下药,具体研究。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
设立实验班,针对心理困扰特大特多的方面,制定化解措施,逐渐形成成果,并逐渐扩大研究面。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
将取得的成果、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并提出新的目标。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
1、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室”的档案整理工作。
2、搞好“心理咨询”记录,认真做好信件回复工作,做好个案收集整理工作,认真开展活动课。
3、创办一份报纸。
4、将研究成果整理总结后,准备出一本论文集。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管理原则:县教研室指导,学校为主,教研组研究相结合。
2、组织机构:
①课题领导组组长:李利军
副组长:胡勇、施鹏、高绍巨
②课题协调工作组:方先红、胡朝晖、刘光力
③课题研究工作组:
总负责:胡勇
组长:高少菊
副组长:刘光力、陆丹、胡家振
办公室:胡朝晖
健康教育室:陈实初(身心卫生)
档案室:曾昭荣
成员:解北海、李三林、袁波勇及各班班主任
九、经费预算
预计投入资金5000.00元。
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支出:咨询调查费、会议费、心理咨询室布置费、差旅费、资料费、印刷费、教师培训费、代课费等。
十、课题研究预期效益
使每一个跨进中学的学生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
汉寿县毓德铺中学
2013年2月
《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2011年,我校确立《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课题研究,很快确立了研究小组成员——由学校副校长胡勇老师全面负责,高少菊副校长担任组长刘光力等老师为课题组参研人员,正式拉开了此课题研究的帷幕。
2011年至2012年,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学习和调查摸底,研究组成员反复讨论,慎重考虑,于2012年9月初正式确立了我校研究的课题为:《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同时对研究组成员重新进行调整。
2012年9月8日,我校举行了隆重的开题报告会,在开题报告会上,研究组成员胡勇老师受研究组的委托,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形式给学生作了题为《受用一生的忠告》的报告。
在开题报告会上,课题研究负责人刘光力(现教导主任)同志宣布了研究组的成员组成机构:一、总负责:胡勇,组长:高少菊,副组长:刘光力、陆丹、胡家振,办公室:胡朝晖,健康教育室:陈实初(身心卫生),档案室:曾昭荣,成员:解北海、李三林、袁波勇及各班班主任
随后,正式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咨询电话(),除周六和星期天外,每天安排研究组成员值班,接听学生电话、接受学生咨询,每期给学生开展一次心理专题讲座。
不定时利用学校广播站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课。
按课题实验报告的规划,今年拟结题。
现就课题组两年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加强管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课题研究室自建立以来,课题研究组的领导迅速组织参研人员查阅资料,分析情况,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提出了“科学、有序、务实、关爱”的工作理念,要求所有的研究组成员要遵循这一理念,做好自己的工作。
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任务、内容、原则、根本目的。
课题研究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课题研究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有效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扰问题,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根据其年龄特点,初中重点放在自我和人际关系方面,高中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生活及社会适应方面。
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课题研究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
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做到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从发展健康心理入手,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三、课题研究阶段
《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预备、学习阶段: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电话,开设心理辅导广播站,开展心理辅导专题讲座以及各种心理辅导课。
通过以上活动,不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积累个案,将学生学习及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困扰分类归整。
然后对症下药,具体研究,寻找突破口。
此阶段半年时间。
第二实验研究阶段:设立实验班,针对心理困扰特大特多的方面,制定化解措施一一解决,逐渐形成成果,并逐渐扩大研究面。
此阶段两年时间。
第三总结阶段:将取得的成果、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并提出新的目标。
此阶段半年时间。
四、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
1、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①课题领导组组长:李利军
副组长:胡勇、施鹏、高少菊
②课题协调工作组:方先红、胡朝晖、刘光力
③课题研究工作组:
总负责:胡勇
组长:高少菊
副组长:刘光力、陆丹、胡家振
办公室:胡朝晖
健康教育室:陈实初(身心卫生)
档案室:曾昭荣
成员:解北海、李三林、袁波勇及各班班主任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建立起了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为主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使每一位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
学校投入专款不断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在对研究成员的使用和待遇上,等同于其他专业教师,并鼓励、支持此项工作,肯定研究组的工作业绩。
学校选择的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老师和心理咨询员,心理素质都比较好。
他们都比较注重自身形象,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道德水平、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在工作中他们都能发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坚持以科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做到了尽职尽责、忠于职守。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工作中,学校做到了三保证:即保证时间、保证老师、保证场地。
使此项研究工作三年来得以顺利进行。
3、针对课题《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选取了符合校本教育的教学内容,并采取了科学的教学管理。
课题确立以后,学校要求全体老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每学期的课题
总结会上,课题组老师都要交流经验,谈心得体会,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是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问题的。
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原有的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内容外,学校还为初一、初二学生订了健康教育课本,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由政治老师专职负责。
同时,各年级、各班级、校团委、各班团支部都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课题组老师每学期举办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2—3次。
政教处、电教室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大量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影音作品。
学校利用各种重大节日,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戏、娱乐课活动和文娱演出。
由校团委和学生会负责的心理广播站,每月都有一次“心灵直通车”专题,针对学生心理困扰较大的问题进行指导、化解。
各班班主任充分利用班主任工作特点与环境,将心理健康教育同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教学管理方面,注重科学性与实践性并重,计划性与灵活性并重,注重系统性原则,全体性与关注个别差异原则,主体性原则,开发性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
1、理论学习及研究情况
(1)理论学习坚持每月一次。
主要内容有《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的革命》,《初中生心理学》,《高中生心理学》,《中学教育大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校订阅的许多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杂志,古今中外著名心理学家的著作,以及全国各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等等。
(2)子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2012年9月8日,全校举行了开题报告会,然后,正式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咨询电话,除此之外,每天安排研究组成员在“心理咨询室”值班,接听学生、家长电话,接受学生咨询。
每月开一次会议,汇报并讨论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每期给学生开展一次心理专题讲座。
不定时利用学校广播站和校园电视网给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课。
至2013年,课题研究进展一直较顺利。
两年来,研究工作逐渐走向系统化、科学化和明晰化。
“心理咨询室”接听咨询电话和接受当面咨询300余次;班主任每月利用班会课上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或活动课;研究组的领导和参研人员每人开展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健康教育室的陈实初老师每月办一期专题版报,每学期开展一次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每个参研人员和班主任都撰写了一篇专题论文。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情况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注重科学性、计划性、针对性。
这项工作开展得比较成功。
(1)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及方法:
第一、心理健康辅导课的目标是预防或降低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生,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与其它传授系统科学知识的科目极不相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教学选择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直接相关,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经历和阅历以及与他们心理发展相吻合的一些内容,深入到他们的心理活动深层,去探索、开启,激发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目的。
第三、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只是观察、关心和引导,而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不仅得到渲泄,找到解决方法,而且树立了自信,得到了经验,对自身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活动课中既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充分地参与,又要求老师平等地参与,教师在课前应充分设计辅导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内心活动,内心的体验,内心的感悟,教师不能以自己的
观点去束缚学生的观点。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正是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因此收效很好。
(2)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及分类
学习辅导:战胜遗忘,缓解考试焦虑,提高学习效率等;
情绪辅导:欣赏自己,发泄愤怒的方式,克服自卑、增强自信等;
人情关系辅导:慎交网友,理解父母,学会赞美,学会合作等;
生活辅导:追星的利与弊,如何看待名牌,我看社会等。
活动课分三条线有计划地开展:第一、政教处,其活动课与德育工作相勾联,如演讲、专题片放映等;第二、校团委,其活动课主要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魅力为主题展开;第三、各年级,其活动主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年级实际开展。
无论哪条线的活动课都开展得精彩纷呈,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启迪,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六、加强日常管理和阶段工作素材的收集与整理。
课题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开展非常顺利。
两年中,课题组召开专题工作会18次,开展全校性的专题讲座6次,政教处组织的各年级的专题报告会每期1次,理论学习每月一次。
所有组上的参研人员都认真投入到课题研究工作中,工作热情高,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都很强。
三年中,课题组成员利用休息时间在咨询室接受咨询,接听电话,认真负责地回复学生的每一封信,解答每一个问题,精心化解学生的每一个困扰,从没记过报酬,全凭一股工作热情在做这项工作,而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上,档案室的解安民老师非常负责,工作严谨,在几个主研人员的配合帮助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整理规范而科学,分类细致明晰。
三年来,共收到教师相关论文63篇,阶段工作小结9份,活动课整理积累资料7份,个案材料168份。
七、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在经费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共投入研究经费4000.00元,具体支出如下:1、咨询调查费300.00元;2、会议费500.00元;3、心理咨询室布置费500.00元;4、差旅费300.00元;6、资料费700.00元;7、印刷费300.00元;8、教师培训费400.00元;9、代课费1000.00元。
八、《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其意义已远超越了课题研究本身。
首先,该项研究工作,为我校师生构建了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因为“拥有一颗健康的心”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每个人最可贵的财富了。
此项研究工作如雨后的一束阳光,久旱后的一滴甘霖,带给全校师生一份脉脉的美丽,它正悄悄唤醒沉睡在人们心中的那抹健康。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润物细无声”的关爱,走进了师生的心中。
老师们正以自己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默化着学生;学生们正学会以健康的心理迎接社会人生的种种挑战。
在这春风化雨中,学校良好的校风得以形成,学生的各种素养基本养成。
第三、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已成为学校全体教师的教育理念,它时刻提醒着教师们该以怎样的方式和心态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
该子课题的研究将为德昌中学的校本教育和人本教育提供一个前瞻性的模式。
汉寿县毓德铺中心学校
《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
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简介
我校确立研究的课题为:《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研究》,我校对该课题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
(二)对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估价
1、就学生而言,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健康的,心理状况是好的。
当然,由于我校生源涉及到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心理发展水平不一致,因而目前无法对我校的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作出精确的数量描述,而只能作出比较概括的判断。
2、我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在:
①自我认同感差,自我评价值低,不能辩证看待自身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②理想状况较差,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学习没有动力。
③人际关系紧张,一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交友原则,不能正确处理与周围人群的人际关系,显示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
④暴力倾向严重,相当部分学生有明显的暴力倾向,主张用暴力或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⑤是非观念淡漠,自尊心歪曲明显。
⑥法律意识淡漠,社会集体观念差,没有积极维护社会、集体、班级荣誉的正确认识。
(三)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2、《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把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作为德育目标之一。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4、《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把健康心理作为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中学生基本的素质要求之一。
5、《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标准》第一次以课程标准形式规定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并以此规范教育实践。
6、1999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1、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开发潜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
2、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健康的情绪和性格特征,可以增强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效果,促进学生智能的协调发展与学习效率的提高。
3、心理健康教育能消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和不良行为,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克服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促进积极向上的心理形成,进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缓解人际冲突、密切人际关系。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