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2讲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2-3讲解
(2)主要表现
山
①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组织。
东
金
②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组 太
阳
建华约组织。
书
业
(3)特点:二战后美苏间进行了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在双 有
方争夺的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限 公
司
菜 单 隐藏
主干
2.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
高效
智能 检测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
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
的 政 策 ——即 使 这 种 政策 事 实 上 可行 , 即 使 藉此 能 够 养 肥我 们 自
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
山 东
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 金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主干 知识 整合
高频 考点 突破
高效
智能 检测
[思维点拨] 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局部战争不断,持续发酵的阿
拉伯国家政局动荡,既体现了阿拉伯人民要求民主的愿望,也有大国
插手的因素,与本考点知识联系非常密切。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公
司
菜 单 隐藏
主干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知识
整合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高频 考点 突破
高效 智能 检测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高2013级高考 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古代史 第2讲
(3)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和经济重心南移等南方的 扬州成都等发展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4)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进城市发展,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 口,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外贸港口。
3.“市”的发展 (1)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 (2)汉朝: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官府设市令 (或市长)进行管理。 (3)唐朝:“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主 要城市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4)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城市的经济 功能大大增强。 (5)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 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晋商、徽商成为当时著 名的商帮。
3、“海禁”与“闭关锁国” 原因:防范西方殖民入侵和反清斗争 ②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③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该政策产生的根源。
内容: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①来华贸易 作用 : 积极: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家安全。
危害: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 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②制瓷业 地位:瓷器是中国发明的,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具体: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 宋朝五大名窑;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瓷;景德镇瓷都
③纺织业 丝织业: 最早养蚕和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丝国”;丝绸之路。 距今四五千年前我国已养蚕并有丝织品;商朝织机;西周 斜纹提花织物;西汉长安东西织室数千工人;唐朝吸收波 斯织法;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明清织造局,清代缎。 棉纺业: 明代:棉取代丝麻毛,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4)、阻碍因素: 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一方面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强 化,另一方面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促进统 治者实行一系列抑制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造成国内市场狭小, 缺乏资本原始积累,难以扩大再生产; 具体表现在: ①国家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海禁和闭关锁国 政策,导致缺乏同海外联系,未能形成海外市场; ②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造成国内市场狭小,缺乏资本原始 积累,难以扩大再生产。 ③官府的沉重剥削,农民极端贫困,购买能力低下。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 对地方的管理,加强 了中央集权,巩固了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中国古 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大变革,是中国省制
的开端。
明 清 分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仍称行省)、府、县三级。(人民版) 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省、道、府、县四级。(人民版)
考点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二、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认识:从选拔形式上看,一般都是经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 的组织程序,从地方到中央;从选拔标准来看,经历了从重孝廉到 重门第到重才学的过程,标准逐步统一;从本质上看,成为加强统 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
(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一、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比较
不同点 推行时代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确立于元朝
推行于西周,春
秋走向瓦解 诸侯国相对独立
春秋战国至元朝建
立前 郡县是中央政府下 属的地方行政机构 ,官吏都由皇帝直 接任免
和中央 关系
于中央政府,诸 侯的权力和地位 可以世袭
行省是中书省的派 出机构,行政长官 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
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 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④而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 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人民版)
► 思维启迪4:科举制实施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 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 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 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 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2013年高考历史金太阳 二轮复习 专题2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二、董仲舒新儒学 (一)特点 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及
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有的。
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思想被新儒学继 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逐渐成为封建正 统思想。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4.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考查预计仍会以史籍材料、图片、
表格等形式切入,重点考查本阶段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及重农
抑商的经济政策、土地制度等;题型以选择题居多。
5.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董仲舒的“新儒学”、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
统)的考查,多以史学材料、名人观点切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6.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预计多以选择题的形式 出现,重点考查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特点,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 关系等。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缺乏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如第3题,材料说明佛教传播使父子不和,君臣不义,夫妇疏远,朋友关
系不和睦。而儒家伦理观强调三纲五常,佛教影响与儒家伦理相冲
突。 ●缺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分 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如第4题,材料的观点认为,思想文化为历史条件下不同的人、阶级、 时代背景服务。根据西汉时期儒学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时为政治、 经济、教育服务的史实回答。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主干知识】 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是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时期。 1.政治方面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12讲
1.(2012年苏州调研)右图为某著作的书影。
该书在13世纪末问世后,长期被人们视为“海外奇谭”,书中的一切仿佛离奇古怪,言过其实。
因此,人们给该书作者起了个别号叫“百万先生”,因为“他开口闭口总是说百万这个、百万那个”。
但到了15世纪,这本书在欧洲总共印刷了170多版,一时间洛阳纸贵。
这本著作之所以会热销起来主要是因为()A.当时西欧社会掀起了一股“寻金热”B.西欧人急欲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C.西欧资产阶级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D.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解放了西欧人们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做好本题关键是明确题目所引用著作是《马可·波罗行纪》。
此书中对东方国家黄金遍地的描述引发了“寻金”热,从而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A2.(2012年沧州模拟)菲律宾在1512年被麦哲伦发现后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
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Philippines)。
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A.带有宗教色彩B.尊重了当地文化C.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D.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解析:考查殖民主义的影响。
由材料可知菲律宾国名是由殖民主义扩张而来的,说明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A、B、C三项题干材料无从体现。
答案:D3.(2012年滨州统考)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
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B.西方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
从题目中的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兴起。
工业革命大大增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也造成了东方的贫困,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故选C。
B项属于直接原因,A、D 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C4.(2012年泰安质检)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
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至元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典例题+详细解析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广州模拟)《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王沈缺乏治理才能B.九品官人法有弊端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度只看出身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题干引用材料强调西晋时期选举官员的权力为世家大族垄断,寒门子弟受到排斥,这与当时的九品中正制选才标准密切相关,故选B项。
2.(2012·呼和浩特模拟)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
这说明(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解析:选 C 根据题干“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说明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往往出自谋生的需要。
3.(2012·漳州一模)5世纪前期,陶渊明著《桃花源记》,描绘出一块亦真亦幻的人间净土。
现在自称“桃花源”所在的有多处,考察这些地点,大都分布在今天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带,这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是( )A.南方经济发达B.南北统一成大势所趋C.作者主要生活在江南地区D.北方战争频繁解析:选D 根据“5世纪前期”“陶渊明”出自等信息可知此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桃花源”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没有战乱、宁静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当时,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4.(2012·四川高考)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解析:选C 世袭制、分封制都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体现了社会小集团的特权,而排斥其他社会成员,很难体现公平,故排除A、B两项;D项是地方行政制度,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社会公平”关系不大。
2013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2-4
课后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解析: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是新文化运动,而不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B、D均正确。
答案:C2.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该观点() A.基本否定太平天国B.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D.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王朝统治为“知有民族”,建立的政权仍具有封建色彩为“知有君主”,但作为旧式的农民起义没有涉及民权、民主等问题,所以孙中山先生的评价是客观的。
答案:B3.(2011·南通模拟)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解析:逐项分析,银价上涨,说明白银大量外流,这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国大量倾销商品有着因果关系,故选A。
B项错在“开始”两个字,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早在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时就开始了。
C、D两项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A4.某学生分析下表得出四项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太湖流域湖丝出口欧洲情况B.1679~1833年间中国湖丝出口逐增主要得益于上海港的便利C.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湖丝出口猛增得益于五口通商的刺激D.工业革命的开展使欧洲扩大了对中国湖丝的需求解析: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其中包括上海,B项中时间不符,A、C、D三项分析均正确。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解析版):选修篇-二轮专题(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131张)
•
选修1 │ 重点要点探究
•
材料二 有位外国史学家将日本与中国 进行对比,认为日本的变革有这样一些优 势:“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 民族团结,又有利于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 全国的传播,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 识外国的压迫,不像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 来很难受到西方的影响。此外由于日本有 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 久传统,因而19世纪同样的借用西方世界 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
(2)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度;统一度量 衡。 (3)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 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 •
选修1 │ 重点要点探究
•
(4)北魏孝文帝改革:较为客观公正;商 鞅变法:符合事实,有一定的道理;王安 石变法:存在偏见,失之片面。
• 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出现了积 贫积弱的局面,面临着严重边患。措施: 通过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将兵 法等理财和军事措施,促进了北宋社会经 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
选修1 │ 重点要点探究
•
材料五 北魏孝文帝变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明,魏 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 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 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 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 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
•
第七》
选修1 │ 重点要点探究
•
[答案] (1)军事:人民勇于为国战斗;经 济:百姓富足,国家富强;治安:人人路 不拾遗,无盗贼,无私斗;外交:诸侯都 推举秦国为霸主。
选修1 │ 重点要点探究
•
例3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 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历史,1-1-2
37 38 ○行政效率 ○君主专制
必修一
第1单元 第2讲
高考历史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一
第1单元 第2讲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一、专制皇权的加强
材料一 《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
人 教 实 验 版
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 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其是仆射为尚 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点拨提升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一
第1单元 第2讲
高考历史总复习
宰相制 相同(相似)
内阁制
人 教 实 验 版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不 同
地位
职权 对皇权的作用
法定制度,赋权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非法定,咨询 机构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
必修一
第1单元 第2讲
高考历史总复习
3.(2011· 龙岩模拟)《明史》载:“(内 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相宜,悉由票拟,阁权之 重,偃然汉、唐宰辅,殊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 )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人 教 实 验 版
3.职权: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 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必修一
第1单元 第2讲
高考历史总复习
4.影响
37 (1)提高了____○____。 38 (2)____○____进一步加强。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一
第1单元 第2讲
高考历史总复习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师用书
第2讲权力支配下的农耕文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立德树人/多维思考/导向教学从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来看: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生态理念和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当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借鉴古代的经济政策,发挥政府在农业和商业中的积极作用,对于促进农业和商业的产业转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来看:“一带一路”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
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以其连接的文明形态之多、跨越历史时期之长而光耀人类文明的史册。
如今,中国以互尊互信、合作共赢、文明互鉴的诚意,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个宏伟的战略构想,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全新的生命,承载着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也符合全球区域合作的时代潮流。
从近三年的高考命题点来看: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的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土地制度、生存空间逐渐变动的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及重大转型时期的商业发展是本专题的热考点。
复习备考时,既要对教材主干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又要注重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关注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的历史变动、制度或社会结构的变迁,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高度认识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征。
线索一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为突出特征。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古代商业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国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
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两者均是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①棉纺织业技术革新——珍妮机揭开了工业革命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发明 的序幕,引发一系列的发明创造。②冶金、采煤等 其他生产领域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③瓦特 改良蒸汽机, 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工业革命 进入发展阶段。 ④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轮船和 火车使人类陆上交通进入蒸汽动力时代。 1840 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手工劳 完成 动,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的工业 革命也相继完成。
第 一 次 工 影响 业 革 命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①工业革命使世界贸易的范围 和规模迅速扩大。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改变了 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③资产 阶级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 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④19 世纪中后 期,一个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传播 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 工人占61.4%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 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 产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 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解析:A 项是罗马法规定债务人的权力,古罗马政治地位高的 是原罗马的公民,逻辑关系不当;B 项,伯明翰的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是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反之不成立;C 项工厂中雇佣工人的比重大, 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钢铁联盟是垄断组织的表现,且占 比重大,关系合理,故选 D。 答案:D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迅速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影 响 使欧美资产阶级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城市在国家社会经 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 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 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2013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1-6-13
课后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2012·惠州第二次调研)以《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等为标题的论文和专著大量出现在欧洲某一时期。
欧洲的这一时期最有可能开始于()A.19世纪末20世纪初B.一战后C.二战后D.20世纪70年代初解析:二战后,欧洲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丧失。
答案:C2.(2012·襄樊四校高三期中)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说: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说:“……美国正在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上述材料说明()A.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军事上的冲突B.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国家关系的紧张C.意识形态的对立压倒其他国际关系D.美苏对峙,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美国和苏联由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分歧,使国家关系紧张。
乔治·凯南关于遏制苏联的战略理论被美国决策层采纳,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理论依据。
本题选B项。
答案:B3.(2012·浙江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冷战是一个多因素的产物”,影响冷战形成的因素包括()①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的差异②美苏双方互感“安全威胁”③英国等欧洲国家推波助澜的作用④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瓦解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的背景。
二战后,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双方产生对抗,出现了冷战。
④属于冷战的结束。
答案:C4.(2012·山东潍坊青州第一学期期中质检)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美国冷战政策。
高2013级高考 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古代史 第1讲
(2)、商鞅变法内容:
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 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 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 制、制定连坐法
“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 文化风俗: 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
(3)、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 积极作用: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 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 经济上: 了土地私有制。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 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 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 军事上: 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含义: (2)内容:
一 、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宗法制 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以巩固统治秩序,解决 (1)含义: 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及土地继承方面矛盾的制度。
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特点: 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③依据父系血缘亲疏分配政
教育: 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2、封建社会时期:封建文明
政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和发展; 小农经济为基础; 经济: 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 思想: 文化: 传统科技的成就,文学、汉字、书法、绘画、戏 曲的发展(渐趋平民化,通俗化)。
链接:古希腊时期:奴隶制文明
政治:民主政治制度 经济:商品经济 思想:早期人文主义 文化:辉煌的文化成就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秦的统一 (1)条件: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葡萄牙 (向东方) 经过 西班牙 (向西方)
①1487 年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好望 角;②1497~1498 年达· 伽马绕过好望 角到达印度。 ①1492 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 洲大陆;②1519~1522 年,麦哲伦船 队首次环球航行。
世界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 明开始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欧洲商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 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湖南雅礼中学 2012 届高三 9 月,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中指出:“归根到底,18 世纪时,荷兰让位于英国和法 国,其原因与 20 世纪时英法两国让位于美国和苏联的原因正相同”。 这些原因不包括( ) B.技术优势的丧失 D.战争的消耗
A.资源优势的丧失 C.体制优势的丧失
【解析】
考点二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②手工业发达,商业活动频繁。③ 背景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④1581 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荷 兰 概 况 殖
赢得国家独立,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①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 ②参与殖民竞争, 建立殖民地(非 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
民 过程 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 扩 张 结果 一带,一度占领中国台湾;美洲:建立以阿姆斯特丹为 中心的殖民地)。 17 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 车夫”。(人民版)
英 国 殖 概 况 民 霸 权 的 确 立 条件 ①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入海外贸 易的竞争。②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 工商业繁荣, 为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先进的资本 主义制度。④大力发展海军,为殖民争夺 提供了武力保障。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一农耕文明的古代中国第2讲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__秦汉时期练习
第2讲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一、选择题1.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
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
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
这反映出( )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C.秦由于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解析:题干提及秦朝实行郡县制而东方反抗,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而封国主要是东方,故选B项;西周时期,政府通过分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排除A项;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是暴政,排除C项;题干中“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可知汉朝秉承秦制有一定的弹性,排除D项。
答案:B2.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解析:据材料信息得出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故选A项;“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是使地方权力扩大,不利于皇权的加强,排除B项;“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实际上是扩大了监察功能之外的职能,排除C项;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
答案:A3.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
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 )A.制约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中外朝制。
材料体现建立中朝的原因是三公九卿“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故选B项;中朝的建立有利于制约丞相权力,但与材料建立中朝的原因无关,排除A项;中朝的建立有利于君主专制,排除C项;中朝不属于监察机构,与监察三公九卿无关,排除D 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菜 单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思维点拨]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日臻成熟。 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2)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并延 续了两千多年,主要形式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 农土地私有制。 (3)土地国有制:北魏、隋唐都曾经实行过均田制,这是一种土地 国有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影响
1.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定时、定
点,后打破时空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 后以农副产品、手工业品为主。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2)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
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如隋、唐、北宋的重要城市如洛阳、长安、开封 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3)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明 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组织形 式——工场手工业。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菜 单 隐 藏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解题思路]
本题从画面提供的场景入手,解题关键是熟知宋代
城市商业的特点。A项在规定区域设置市,市和坊分开,与图片中打 破市坊的界限不符,故排除。B项草市和C项夜市都与图片中白天城市 商业的繁荣没有关联,故排除。“大街两边民户铺席”说明了宋代商 业的特点——市、坊混在一起,也与图片场景相吻合,故选D项。 [答案] D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高考新课标专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构建体系]
[核心梳理] 1.土地制度
(1)井田制: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的所有制形式;春
秋时期,井田制崩溃。
菜 单 隐 藏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2.主要行业:冶金业(铜、铁、钢)、制瓷业(青、白、彩)和丝织业 (苏州、杭州)。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菜 单 隐 藏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5.资本主义萌芽 (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 (2)实质:雇佣关系。 (3)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 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4)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构建体系]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核心梳理] 1.先秦时期:商朝人善于经商,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2.秦汉:随着交通的发展,商业活跃,但总体水平不高。开通 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菜 单 隐 藏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3)交易媒介的变化:最初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再后
来货币固定为金银。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以地缘为纽带的业 缘组织。
菜 单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2.商品经济在古代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影响 (1)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 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来自于 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 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
菜 单 隐 藏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2.农耕工具:汉代:耦犁;唐:曲辕犁。 3.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 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 落后性、脆弱性。 4.古代水利灌溉 (1)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风力水车等。 (2)灌溉工程: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 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组织大规模的治黄工程;西域地区 的坎儿井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发展趋势。
(5)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菜 单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思维点拨] 图解资本主义萌芽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3.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
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形态;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 动关系。
4.突出成就
(1)冶炼技术:春秋时期人们发明冶铁和炼钢技术。 (2)纺织技术:西周以后,丝织技术突飞猛进,丝绸外销使中国获 得“丝国”称号;松江是元明时期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 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3)陶瓷技术:陶器为人类所共有,瓷器则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 发明。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例1]
(2012年高考海南卷)《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
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
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 了( )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菜 单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1.演变: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
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菜 单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菜 单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解题思路]
从题干反映统治者“藉田”、 “亲蚕”的现象,以
及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的历史现象说明,统治者重视 农桑生产,这正因古代中国是农业文明,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D项正确;本题易因表面认识而误选A项,主要是无法正确解读“历代 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信息;B项无从体现;C项说法错误, 山 东 重农抑商是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开始。 金 太 [答案] D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4.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菜 单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构建体系]
[核心梳理]
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菜 单
隐 藏
高考新课标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归 纳
悟典例 融 会 贯 通 巧演练 素 能 提 升
2.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①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农业是国家统治的主要经济基础; 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较大等特点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③中国两千多年来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是决定性因素。 (2)发展过程:①商周时期统治者重视并鼓励民间商业的发展;② 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兴起;③汉代私营工商业受到沉重打击;④ 中唐以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⑤明清时期,统治者固守重农抑 商政策,严格限制商业活动。 (3)影响: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②阻碍了工商业的发 展,强化了封建专制。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