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方案建议书
运维管理平台项目建议书
运维管理平台项目建议书1000字为了提高企业运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建议开发一款运维管理平台,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监控、管理和维护其 IT 系统。
本文将从背景分析、目标和需求、系统架构和实施计划四个方面阐述我们的建议。
一、背景分析近年来,随着企业内部 IT 系统逐渐庞大和复杂,运维工作变得愈加棘手。
不少企业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人力成本巨大,还容易出错,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
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发一款功能强大、易于使用的运维管理平台,以提高企业的运维效率和质量。
二、目标和需求我们的运维管理平台应该具备以下目标和需求:1、自动化管理。
能够自动发现企业 IT 系统中的设备、应用和服务,并自动管理和维护这些设备、应用和服务。
2、实时监控。
能够实时监控企业 IT 系统的各项运行状态,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和处理。
3、快速响应。
能够快速响应运维人员的请求,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4、易于使用。
我们的运维管理平台应该提供简单、易于使用的用户接口,使运维人员能够轻松地完成日常管理任务。
5、可扩展性。
我们的运维管理平台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轻松地对新设备、应用和服务进行管理和维护。
6、安全性。
运维管理平台应该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够对企业的敏感数据和信息进行保护。
三、系统架构基于以上目标和需求,我们建议采用以下系统架构:1、基于云平台。
我们的运维管理平台应该基于云平台,能够快速扩展和部署,在增加服务器时能够快速调整资源。
2、集中管理。
运维管理平台应该为多个设备、应用和服务提供集中管理,包括设备管理、应用管理、服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模块。
3、实时监控。
运维管理平台应该提供实时监控模块,能够实时监控各项运行状态,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和处理。
4、数据分析。
运维管理平台应该提供数据分析模块,能够对运维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安全性。
我们的运维管理平台应该在安全性方面进行加强,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密。
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5)
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引言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运维管理也需要更高效、智能的方式进行。
为了满足企业对运维管理的需求,我们提出了一种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建设方案,旨在打造一体化的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背景在传统的运维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手动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数据错误和遗漏。
而且,面对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和复杂性,传统的运维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因此,建设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成为了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统一的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以下目标: - 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 加速运维管理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 - 提升运维效率和质量; - 提供智能化的故障诊断和预测功能; - 建立统一的运维数据仓库,方便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方案1. 数据采集建设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的第一步是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与各个运维系统和设备进行对接,采集各种运维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运行状态、日志信息、性能数据等。
同时,还可以结合外部数据源,如天气数据、市场数据等,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2. 数据存储和管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是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核心。
建议采用大数据存储和计算平台,如Hadoop和Spark等,以满足数据量大、性能要求高的特点。
同时,还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以方便数据的管理和查询。
3. 数据清洗和处理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
这一步可以通过编写数据处理的算法和脚本来实现,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建设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核心是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
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获得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如设备运行状况、故障原因、预测性维护等。
智能数据中心运维平台-技术方案建议书
智能数据中心运维平台技术方案建议书目录1项目概述 (4)1.1现状分析 (4)1.2需求分析 (4)2总体方案 (7)2.1平台逻辑架构 (7)2.2平台部署架构 (9)3软件平台功能 (10)3.1可视化IT系统关系管理 (10)3.1.1功能概述 (10)3.1.2IT架构和流程管理 (10)3.1.3数据中心管理 (14)3.1.4地理信息可视化管理 (15)3.1.5流程可视化管理 (16)3.1.6运维管理视图 (16)3.1.7运维分析视图 (18)3.1.8综合搜索 (20)3.1.9用户运维桌面 (21)3.2协同编辑和视图管理 (21)3.2.1功能概述 (21)3.2.2功能模块 (22)3.2.3在线编辑 (22)3.2.4视图和场景管理 (23)3.2.5对象定位和路径查询 (25)3.2.6视图关联和组合管理 (25)3.2.7视图模板和自动视图管理 (26)3.3可视化引擎 (28)3.3.1功能概述 (28)3.3.2可视化元素管理 (28)3.3.3自动布局引擎 (30)3.3.42D/3D渲染引擎 (30)3.4综合搜索 (31)3.5可视化场景调用接口 (31)3.6告警事件处理平台 (32)3.6.1功能概述 (32)3.6.2功能模块 (33)3.6.3事件处理引擎 (34)3.6.4事件控制台 (37)3.6.5事件处理策略管理 (40)3.6.6影响分析和根源诊断 (41)3.6.7可视化告警分析 (44)3.7运维数据整合管理 (45)3.7.1功能概述 (45)3.7.2功能模块 (46)3.7.3运维数据管理 (47)3.7.4通用数据操作 (49)3.7.5外部数据接口 (50)3.8数据接口平台 (50)3.8.1功能概述 (50)3.8.2功能模块 (51)3.8.3运维工具接口 (52)3.9外部接口平台 (56)3.9.1功能概述 (56)3.9.2功能模块 (56)3.10后台管理 (59)3.10.1运维数据管理 (59)3.10.2用户和统一认证管理 (61)3.10.3事件处理策略管理 (62)3.10.4外部数据源管理 (64)4项目实施方案 (68)4.1项目实施方法 (68)4.2项目人员安排 (69)4.2.1项目组织架构图 (70)4.2.2项目成员职责说明 (71)4.3项目实施内容 (72)4.4项目实施计划 (75)5项目管理 (77)5.1工作方式 (77)5.2项目管理 (77)5.2.1范围管理 (77)5.2.2沟通管理 (78)5.2.3问题管理 (79)5.2.4质量管理 (82)5.2.5变更管理 (82)5.3风险管理 (83)5.3.1风险管理办法 (84)5.3.2项目风险 (87)5.4项目验收计划 (91)5.4.1验收测试计划 (91)5.4.2问题严重程度定义 (92)5.4.3验收 (93)5.5项目文档资料 (93)5.5.1项目成果文档清单 (93)5.5.2项目管理资料清单 (94)6培训计划 (96)6.1培训方式 (96)6.2课程列表 (97)7售后服务 (99)7.1技术支持及服务体系 (99)7.1.1服务质量 (99)7.1.2补丁更新服务 (100)7.1.3损坏产品介质的更换 (100)7.1.4快速响应现场服务 (100)7.1.5热线服务 (100)7.1.6Internet服务 (101)7.1.7服务响应时间 (101)7.2对服务承诺 (102)7.2.1热线服务 (103)7.2.2Internet服务 (103)7.2.3补丁更新服务 (104)7.2.4现场服务 (104)7.2.5定期巡检服务 (104)7.2.6服务响应时间 (104)1项目概述1.1现状分析运维平台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监管控体系架构,在各管理领域使用了多种专业工具,此种方式优势在于管理平台专业性强,实现对各领域的深度管控。
智能化运行与维护方案
智能化运行与维护方案
根据我司管理经验,结合项目智能化系统的特点,制定如下智能化管理方案。
一、建立一支设备运行及维护人才队伍
我司将采取从公司管理的高层物业的骨干队伍中抽调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对外招聘的方式组成一支精干的设备运行及维护队伍,以专业的弱电工程师为主体,提前介入熟悉设备性能及隐蔽线路走向,并邀请相关单位(如系统设计、安装单位)对所有技术人员和进行强化培训,确保谙熟该系统的操作及维护。
同时对所有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让每一个人员都能清楚知道隐蔽线路的具体位置。
二、建立设备技术档案、运行档案和供货商档案
我司将对系统中所有的器件、配件建立详细技术档案,包括型号、技术参数、外型尺寸、工作条件、原始数据等等,以便以最快的速度查得设备的各项参数,确保系统的最佳运行状态。
同时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周界防范管理系统、CTV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背景音响广播系统、物业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的实时运行设备的台帐,使操作人员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了如指掌,并对系统的报警信息作正确的分析及存盘。
并将对所有设备及配件建立安装单位、供货商、制造商、供货与技术咨询联系名录,并保持日常联系,确保设备快速取得技术支持和所需配件。
三、做好业主入住管理和系统应用培训
我司将从第一位入住业主开始,通过提供详细的竣工数据和现场操作指导业主正确使用室内智能化系统,介绍楼盘智能化系统的先进性,减少误报警及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来确保系统的完好性。
四、智能化养护计划
我司将采取日常巡视及定期保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日常的巡视检查是及时
发现问题,通过定期维护发现、解决软性隐患,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续前表5.8.1
续前表5.8.1。
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
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目录1技术方案概述 (6)1.1编制说明及依据 (6)1.1.1编制说明 (6)1.1.2编制依据 (6)2项目需求分析 (10)2.1成果预期与成果目标 (10)2.2对项目的解读与理解 (11)2.2.1强化主动监控,实现集中管理 (11)2.2.2快速定位故障,减少维护成本 (11)2.2.3提升主动管理、辅助分析决策 (12)2.2.4直观运行展现,快速指挥调度 (12)2.2.5规范日常流程,有序高效协作 (12)2.3主要问题、重点及难点的阐述 (12)2.3.1实现统一监控、处置及展现 (13)2.3.2完整、有效、统一的配置管理库 (13)2.3.3符合ITIL规范的基础服务流程 (14)2.3.4可灵活定制的运维流程引擎 (14)2.3.5通过服务目录、服务级别管理提升运维服务质量 (15)2.3.6简单易用的报表设计器 (15)2.3.7统一的运维服务门户 (16)2.3.8面向不同运维视角的个人工作台 (16)2.3.9完善、严格的权限和认证管理 (16)2.3.10标准、灵活的开放接口和扩展需求 (17)3体系及制度建设 (18)23.1参考标准与方法论 (18)3.1.1运维体系参考标准规范 (18)3.1.2IT运维管理成熟度分析 (19)3.1.3运维体系建设方法论 (21)3.2运维管理体系规划 (24)3.2.1运维管理规划目标 (24)3.2.2运维管理总体规划 (24)3.3运维管理管理制度建设 (26)3.3.1运维流程管理规范 (26)3.3.2IT运维操作管理规范 (26)3.3.3进行运维服务提升评估 (27)4平台技术方案 (28)4.1总体设计方案 (28)4.1.1总体设计技术路线 (28)4.1.2系统总体功能架构 (29)4.2功能设计方案 (31)4.2.1资产配置管理库(CMDB) (31)4.2.2集中监控管理(监控中心) (48)4.2.3操作审计管理(操作中心) (115)4.2.4运维服务流程(流程中心) (123)4.2.5运维统计分析(度量中心) (179)4.2.6运维管理门户 (189)4.3非功能设计方案 (225)4.3.1系统性能设计 (225)4.3.2系统扩展性设计 (225)4.3.3系统安全性设计 (229)34.3.4灵活的策略管理机制设计 (231)4.4接口与二次开发方案 (232)4.4.1二次开发接口总体设计 (232)4.4.2集成开发方案 (234)4.5部署方案 (239)4.5.1运维管理平台部署方案 (239)4.5.2呼叫中心部署方案 (240)4.5.3操作审计部署方案 (242)5项目实施方案 (243)5.1项目管理方案 (243)5.1.1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243)5.1.2变更管理 (245)5.1.3质量保证方案 (248)5.1.4项目风险管理 (252)5.2组织管理(人员及组织架构,保障措施等) (255)5.2.1项目组织架构 (255)5.2.2岗位职责 (256)5.2.3项目人员组成 (259)5.3实施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260)5.3.1实施部署计划 (260)5.3.2进度控制方法 (263)5.4资源需用计划 (264)5.4.1被监控对象与网络策略开通 (264)5.4.2操作审计网络策略开通 (264)5.5与其他人的协调、配合措施 (265)5.5.1项目沟通 (265)45.5.2沟通方式 (267)5.6项目培训方案 (271)5.6.1培训对象与内容 (271)5.6.2培训方式 (273)5.6.3培训资料及语言 (274)5.6.4培训讲师及材料 (274)5.6.5培训承诺 (275)5.7无缝转接运行措施 (276)6售后服务方案 (277)6.1技术服务内容 (277)6.1.1软件产品技术服务 (277)6.1.2日常技术支持服务 (278)6.2技术服务组织结构 (280)6.3系统运行保障应急措施 (280)6.4质保期内售后服务 (281)6.5质保期后的售后服务支持 (282)7合理化建议 (284)7.1配套流程规范制度是IT服务平台有效运转的基石 (284)7.2面向最终用户的对外运维门户实现IT服务能力的延伸及自助服务模式的培养2857.3基于知识库实现运维工作的自助化与智能化 (287)51技术方案概述1.1编制说明及依据1.1.1编制说明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厅下属信息中心是厅IT管理部门,是全省大集中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运维管理工作的主体,运维工作压力大。
OneCenter 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 解决方案(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
让运维更智能,让业务更高效OneCenter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方案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技术方案建议书勤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2017.8_____________目录第1章.方案概述 (4)1.1.项目背景 (4)1.2.需求分析 (4)1.3.建设目标 (6)1.3.1.建立统一运维门户 (6)1.3.2.建立IT异构资源的全面集中化管理 (6)1.3.3.建立全面准确的资产配置管理 (6)1.3.4.建立符合最佳实践的服务流程管理 (7)1.3.5.建立IT资源全面直观的可视化管理 (7)第2章.解决方案 (8)2.1.系统设计原则 (8)2.1.1.实用性和模块化原则 (8)2.1.2.一致性和开放性原则 (8)2.1.3.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 (8)2.2.系统安全设计 (9)2.2.1.用户安全机制 (9)2.2.2.SSO统一认证 (9)2.2.3.权限分权分域 (9)2.3.系统建设方法 (9)2.3.1.体系架构 (9)2.3.2.功能架构 (12)2.3.3.技术架构 (13)2.3.4.部署架构 (13)第3章.功能概述 (14)3.1.运维监控系统 (14)3.1.1.统一运维管理 (14)3.1.2.资源监控管理 (17)3.1.3.拓扑管理 (32)3.1.4.IP地址管理 (41)3.1.5.告警管理 (43)3.1.6.业务管理 (47)3.2.3D机房管理 (50)3.2.1.监控可视化管理 (51)3.2.2.资产管理可视化 (56)3.2.3.机房3D图形化展示 (58)3.2.4.配线可视化管理 (59)3.2.5.容量可视化管理 (61)3.2.6.资源分配情况管理 (62)3.2.7.上下架可视化 (64)3.2.8.自定义动画 (65)3.2.9.交互式演示汇报 (65)3.3.配置文件管理 (66)3.3.1.巡检管理 (66)3.3.2.机房虚拟现实展现 (69)3.3.3.资产管理系统 (71)3.3.4.供应商管理 (71)3.3.5.配置建模管理 (72)3.3.6.空间资源管理 (74)3.3.7.配置项导入 (75)3.3.8.配置项管理 (76)3.3.9.配置项视图 (78)3.4.运维流程管理系统 (80)3.4.1.服务台 (80)3.4.2.服务设计 (86)3.4.3.服务产品设计向导 (87)3.4.4.服务流程管理 (102)3.4.5.服务量化管理 (130)3.4.6.值班管理 (145)3.4.7.任务管理 (150)3.4.8.公告管理 (151)3.4.9.移动终端运维 (152)3.4.10.报表统计分析 (153)3.4.11.第三方接口 (157)3.4.12.运维知识库系统 (158)3.5.统一运维大数据管理分析系统 (164)3.5.1.统一运维大数据基础系统 (164)3.5.2.统一运维数据分类管理 (164)3.5.3.运维大数据检索与展现 (169)3.5.4.海量日志文件分析 (172)3.5.5.指标动态基线预测 (175)3.5.6.运维支撑能力评估 (177)第1章.方案概述1.1.项目背景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轨道集团)于2006年6月根据长政办函〔2006〕79号文件筹建成立。
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
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许多企业开始将传统的运维工作与云环境进行一体化实施,以提高运维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下面是一个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的示例:
1. 环境准备:部署云计算平台,包括虚拟化基础设施和管理工具。
确保硬件资源充足,并进行必要的网络配置。
2. 统一管理:使用运维管理平台对云环境中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
实现资源的自动发现、管理和监控。
3. 自动化运维:引入自动化工具,如自动化部署工具、自动化测试工具等,自动化执行运维任务,如软件升级、配置管理、故障排除等。
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运维效率和可靠性。
4. 故障监控与预警:配置监控系统对云环境中的各种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并设置预警规则。
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通知相应的运维人员进行处理,以减少故障对业务的影响。
5. 自助服务:提供自助服务平台,让用户可以自助申请和管理资源,如虚拟机、存储空间等。
减轻运维人员的负担,提高用户满意度。
6. 安全保障:加强对云环境的安全管理,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漏洞修复等措施。
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及时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
7. 性能优化:通过分析运维数据和日志,找出云环境中的性能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如增加硬件资源、调整配置参数等。
8. 持续改进:定期对运维一体化方案进行评估和改进。
根据用户反馈和运维数据,找出问题所在,优化方案,提升运维效果。
通过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企业可以实现运维自动化、资源高效利用和业务高可用性的目标,提升运维团队的工作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提高业务竞争力。
运维一体化方案
9.持续改进:根据运维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运维管理体系和流程。
五、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
1.技术风险:选择成熟、稳定的运维管理平台,降低技术风险。
2.人员风险:加强运维人员培训,提高团队素质,降低人员流动风险。
3.安全风险:加强运维安全管理和审计,防范内部安全风险。
(3)持续改进运维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和内容。
四、实施步骤
1.项目启动: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目标、范围、时间表等。
2.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组织架构、制定管理制度等。
3.运维工具与平台选型:评估、采购、部署运维管理平台和工具。
4.运维流程优化:梳理、优化现有运维流程,制定标准化作业流程。
5.运维监控与告警:构建监控体系,制定告警机制。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某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甲方”)提供一套全面、高效的运维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运维团队的综合素质,确保甲方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品质。
二、目标
1.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运维管理体系,提高运维工作效率。
2.实现运维流程自动化、智能化,降低人工干预程度。
(1)选择成熟、稳定的运维管理平台,满足自动化、智能化需求。
(2)部署自动化运维工具,实现自动化部署、监控、备份、故障排查等功能。
(3)部署统一日志管理平台,实现日志收集、分析、告警等功能。
3.运维流程优化
(1)梳理现有运维流程,优化流程节点,简化操作步骤。
(2)建立标准化运维作业流程,确保运维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运维一体化方案
第1篇
运维一体化方案
一、概述
本方案旨在推动我国某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甲方”)运维管理向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确保系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基于甲方现有运维管理体系和资源,结合行业最佳实践,制定以下运维一体化方案。
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
智能化IT运维管理平台方案建议书1. 企业运维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运维人员需要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和越来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不断扩展的应用需要越来越合理的模式来保障运维服务能灵活便捷、安全稳定地持续。
某企业从初期的几台服务器发展到庞大的数据中心,单靠人工已经无法满足在技术、业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那么标准化、自动化、架构优化、过程优化等降低运维服务成本的因素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其中,自动化开始代替人工操作在企业的运维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了强大的优势。
运维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自动化作为其重要属性之一已经不仅仅只是代替人工操作,更重要的是深层探知和全局分析,关注的是在当前条件下如何实现性能与服务最优化,同时保障投资收益最大化。
通过自动化运维能最大限度地在更少的维修时间内实现运维目标,提高运维服务质量。
因此,对于越来越复杂的运维来说,将人工操作逐渐改变为自动化管理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2. 企业运维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某企业初期只有文件共享和邮件服务等几台服务器,运维工作完全由人工操作,随着企业的发展,新业务系统不断上线企业、建设了中心机房,运维工作还是以人工为主,但是这一阶段增加了网络管理系统和环境监控系统,这两个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运维的工作量,基本上实现了运维的半自动化。
企业在发展,运维工作量在不断的增加,企业的运维工作面临以下的问题及需要解决:2.1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主动性需要提升在企业运维过程中,只有当故障已经发生并且造成业务影响时才能发现和着手处理,这种被动救火”不但使运维人员终日忙碌,也使运维本身质量很难提高,导致IT部门和业务部门对运维服务满意度都不咼。
运维人员日常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处理一些简单重复的问题,而且由于故障预警机制不完善,往往是故障发生后或报警后才会进行处理,使得运维人员的工作经常是处于被动的状态,怎样才能在故障发生前及时发现并把故障处理掉,使运维工作变被动为主动?2.2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运维机制企业在运维管理过程中缺少自动化的运维管理模式,没有明确的运维人员角色定义和责任划分,使到问题出现后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到根本原因,无法及时地找到相应的人员进行修复和处理。
2023-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建议书-1
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建议书运维管理平台是一个集中化的平台,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和监控IT环境。
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和业务的增长,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运维管理平台,成为了许多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方案策划、平台部署、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个完整的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建议书。
一、方案策划1、明确需求:在开展运维管理平台建设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运维管理模式和业务需求,以便确定平台的功能和特点。
2、选定平台的类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运维管理平台,比如一体化平台、云平台等等。
3、确定平台包含的功能:基本的平台功能包括监控、告警、自动化操作等,还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增加数据分析、可视化、报表分析等高级功能。
二、平台部署1、硬件配置:根据平台的规模和性能要求,选定合适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同时,也需要考虑硬件的扩展性。
2、软件部署:根据平台的类型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实施,采用统一的部署方式,在重要节点进行备份和恢复,并对系统部署进行各种安全性的评估。
3、数据迁移:前期工作完成后,需要将现有的数据进行迁移,包括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雅尼将原有的数据进行整合和清洗,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三、系统运行维护1、监控运行状态:及时监控运维管理平台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危险性,能够快速响应处理。
2、预防和管理故障:建立故障处理和管理流程,确保运维管理平台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预警或者巡检,预防故障。
3、合理的可扩展性: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主动发扬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精神,充分利用自己及团队成员学无止境的特点,学习现有IT技术,扩展系统能力。
总结:以上就是这个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建议书的详细介绍。
如果企业能够按照这个方案建造自己的运维管理平台,就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管理和监控IT环境,提高IT运维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企业只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策划,平台部署和系统运行维护,就可以打造自己的运维管理平台。
运维通方案建议书(2023最新版)
运维通方案建议书运维通方案建议书一、概述运维通方案旨在提供一套全面高效的运维管理方案,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故障快速响应。
本方案将涵盖以下几个关键方面:环境建设、运维流程、监控与告警、故障处理、性能优化和备份与恢复。
二、环境建设⒈服务器规划:详细规划服务器的数量、配置和部署位置,确保服务器的高效运作和容量满足需求。
⒉网络架构设计:设计高可用、可伸缩的网络架构,包括网络拓扑、子网划分以及网络设备选择和配置。
⒊安全策略设定:制定安全策略,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数据加密等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⒋硬件设备选购:根据系统需求和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确保设备的品质和稳定性。
三、运维流程⒈服务级别协议:与相关各方商定并编写服务级别协议,明确维护服务的范围、责任和响应时间等。
⒉运维团队组织:建立专业的运维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运维流程,确保运维工作的高效执行。
⒊变更管理:制定变更管理流程,包括变更申请、评审和执行等环节,以降低变更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⒋问题管理:建立问题管理流程,包括问题识别、分析和解决等,以确保及时解决系统故障和问题。
四、监控与告警⒈系统性能监控:选择适当的性能监控工具,对系统的关键指标进行监控,定期报告并进行分析。
⒉日志监控与分析:建立日志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系统产生的日志,并通过分析工具进行异常日志的提取和分析。
⒊告警设置与处理:设置合理的告警规则和阈值,及时发现并处理系统异常,确保系统的及时响应和快速恢复。
五、故障处理⒈故障诊断与定位:建立故障诊断与定位的流程,包括问题排查、日志分析和系统跟踪等,以快速定位故障原因。
⒉故障修复与恢复:根据故障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修复措施和恢复计划,确保故障能够迅速得到修复和恢复。
六、性能优化⒈瓶颈分析与优化:定期进行系统性能评估,找出系统的瓶颈,并进行优化调整,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吞吐量。
⒉资源优化与调整:监控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根据使用情况调整资源分配,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
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 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为了建设一套统一的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并提供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解决方案,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 确定需求:与相关部门、运维团队沟通,了解他们在运维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运维管理方面的需求和问题,明确目标和需求。
2. 数据采集与存储:建立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各种运维数据,包括设备状态、性能指标、日志等。
选择合适的存储方案,如分布式存储系统,以满足海量数据存储的需求。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构建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块,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功能。
使用合适的数据分析算法和工具,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进行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
提供可视化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4. 运维管理模块:设计和开发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模块,包括设备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等功能。
通过与数据分析模块的集成,实现智能运维管理,如故障预警、自动化运维等。
5. 安全管理:确保平台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等。
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策略,保护用户数据安全。
6. 部署与维护:根据实际需求和规模,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环境进行部署。
建立运维团队,负责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
7. 培训与支持:为用户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平台的功能和优势,提高运维效率和质量。
总之,建设统一的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和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解决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运维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同时注重用户需求和体验,确保平台能够提供高效、准确和可靠的运维决策支持。
关于组建智能运维中心的方案意见
关于组建智能运维中心的方案意见组建智能运维中心是提高企业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的重要举措。
智能运维中心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企业运维工作的集中管理和智能化处理,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高效可靠的运维支持。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关于组建智能运维中心的方案意见。
组建智能运维中心需要明确目标和需求。
企业应该明确运维中心的职责和目标,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中心的规模和功能。
例如,是否需要实时监控设备状态、网络流量和系统性能;是否需要提供故障诊断和自动化处理;是否需要进行容量规划和资源优化等。
明确目标和需求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确定智能运维中心的功能和配置。
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和工具。
智能运维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平台和工具的支持。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控、告警和自动化工具,以及数据分析和预测平台。
同时,要考虑到平台和工具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以便后续的升级和扩展。
第三,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流程和规范。
智能运维中心的建设需要与企业的运维管理流程和规范相结合。
企业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事件管理、变更管理和问题管理等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流程。
同时,要制定相关的运维规范和标准,确保运维工作的质量和一致性。
第四,培养专业的运维团队。
智能运维中心需要有一支专业的运维团队来负责管理和运维工作。
这个团队应该具备丰富的运维经验和技术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招聘和外包等方式来获取所需的人才。
同时,要建立起良好的团队文化和激励机制,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第五,持续优化和改进。
组建智能运维中心只是一个开始,企业需要持续地优化和改进中心的运作。
通过对运维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瓶颈,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要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和技术的创新,及时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以保持智能运维中心的竞争力和先进性。
组建智能运维中心是提高企业运维效率和降低运维成本的重要举措。
通过明确目标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和工具、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流程和规范、培养专业的运维团队以及持续优化和改进,企业可以打造一个高效可靠的智能运维中心,提升业务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集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运维项目建议书
提供各类培训和实 施资料等文档信息
决策分析平 台
▪ 在集团范围内进行了业务流程优化设计 ▪ 制定了以自然属性为基础的物料分类体系与编码 ▪ 统一了集团的会计科目结构与固定资产类别 ▪ 成立了数据标准化委员会,对数据标准进行审核与确认
▪ 规范核算,在全集团范围内实施了财务管理模块,实现 了集中管控
▪ 实现了ERP系统与资金管理系统的集成 ▪ 实施海波龙报表合并系统,实现了与ERP的接口 ▪ 在两总部进行了员工自助报销的试点
15
规范客户化开发流程,提高客户化开发质量
需求/问题提出
二
级 需求收集/分析 单
位
支
问题/需求报告
持
诊断
方案设计 及确定
设计 开发测试
顾问及 用户测试
培训及 用户测试
系统 运行
关键用户测试
用户手册
集
团 应
问题/需求 诊断
方案 设计及确定
顾问测试
培训 关键用户
维护 支持
用
组
诊断报告
功能说明书
确认文档
实现对网络、服务器设备、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的 性能监控和提醒,进行灵活的性能分析,保证软硬件 设备的正常运行。
18
专家协作:固化运维流程,内外部顾问协作,在线解决问题
<协作管理流程>
<项目使用人员>
协作管 理启动
发现项目实施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
查询相关文档和 FTA、FMEA体
系。
能否自行解决
否
问题是否在现 有模式中
服务规划
定义服务目标和 内容以满足现在 及未来需求
交接过渡
通过有效规划、文 档和知识转移等方 式,进行服务管理 交接
运维项目建议书
运维项目建议书尊敬的XXX公司:首先,感谢贵公司对我们的运维项目建议书的关注和支持。
本建议书就XXX公司运维项目的优化与改进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案,旨在提升贵公司IT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效率。
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建议:一、背景介绍贵公司作为一家快速发展的企业,依赖于高效的IT系统来支撑业务的运行。
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团队对贵公司的运维工作进行了调查和评估,并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我们建议在运维项目中采取以下措施来提升贵公司的整体运维能力。
二、系统监控与管理1. 引入自动化监控工具针对贵公司的IT系统,我们建议引入一款有效的自动化监控工具。
该工具将负责系统性能、网络状况、硬件状态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报警。
通过实施自动化监控,能够迅速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加强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掌控。
2. 设立运维绩效评估指标为了确保运维工作的高效性,我们建议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运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通过定期对运维团队的表现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团队的工作重点,并为团队成员提供有效的激励措施。
三、应急响应与恢复1. 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应急响应是保障系统连续性的重要环节。
我们建议贵公司在运维项目中,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应急联系人员、处理流程和协调配合等方面,以应对系统故障和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
2. 实施灾备与恢复计划为了应对不可抗力因素,我们建议贵公司制定灾备与恢复计划。
该计划可包括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冗余设计、应用程序迁移等内容,以确保在系统遭受严重灾害或故障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业务。
四、流程优化与团队培训1. 优化运维流程针对贵公司的运维工作,我们建议进行流程优化。
通过评估和改进现有流程,消除冗余环节,简化操作流程,提高运维效率。
2. 团队培训与技能提升为了在运维项目中提高团队的整体能力,我们建议贵公司安排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学习交流会。
通过这些培训活动,团队成员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智慧运维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运维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一、引言智慧运维一体化管理平台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与运维管理结合,实现运维工作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支持,提升运维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技术选型、建设步骤、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一套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智慧运维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二、需求分析1.提高运维工作效率: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故障诊断与维修处理,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2.降低运维成本:通过优化资源调配和作业安排,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
3.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提供全天候在线服务、提供工作进展的实时反馈等方式,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系统设计1.功能模块划分:a.设备监控管理:实时监控设备状态、故障报警、设备维修记录等。
b.工单管理:自动派发工单、监控工单进展、工单维修记录等。
c.资产管理:记录设备信息、维修记录、备件库存等。
d.统计与分析:对设备故障、维修效率等进行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e.用户管理:管理不同角色的用户,设定权限等。
f.移动端支持:提供移动端应用,方便运维人员随时随地进行工作。
2.数据流程设计:a.设备监控数据流程:从设备采集各项指标数据,经过传输、处理、存储等环节,最终通过界面展示给运维人员。
b.工单数据流程:从用户提交工单请求,到系统自动派发工单,再到维修人员维修处理,最终反馈给用户并记录在系统中。
四、技术选型1.数据存储:选择可扩展性高、性能稳定的数据库,如关系数据库和NoSQL数据库。
2.数据采集与传输: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通信协议,如MODBUS、OPC 等,实现设备数据的采集与传输。
3. 前端开发:选择常用的前端开发框架,如Vue.js、Angular.js等,实现界面显示和交互逻辑。
4. 后端开发:选择合适的后端开发语言和框架,如Java、Spring Boot等,实现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
5. 移动应用开发:选择流行的移动应用开发框架,如React Native、Flutter等。
2023-智慧运维一体化平台总体设计方案V2-1
智慧运维一体化平台总体设计方案V2智慧运维一体化平台是目前运维领域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它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各种设备、系统进行信息集成,为企业提供一套高效、智能、精准的管理解决方案,从而大幅提高运维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实现智慧运维一体化平台的功能,我们需要进行总体设计方案的制定,以下是具体的步骤:第一步,需求收集和分析。
在设计之前,需要对企业的状况进行了解与收集,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和痛点,制定适合的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企业运维流程进行分析,确定哪些环节需要优化和改进,以此为基础来制定智慧运维一体化平台的具体功能和特点。
第二步,系统架构设计。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对智慧运维一体化平台的系统架构进行设计。
一套好的系统架构设计能够使得系统运行更加稳定、高效,并且具有可扩展性。
同时,我们需要考虑系统接口的设计和服务的配套,确保不同系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信息交换。
第三步,平台模块开发。
在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上,需要对平台模块进行开发。
平台模块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展示模块等,这些模块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多源数据的集成处理和智能分析。
第四步,运维管理平台搭建。
在平台模块开发完成后,需要将模块进行整合,搭建成一套运维管理平台。
运维管理平台主要负责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关联和交互,使得管理员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第五步,安全策略设计。
智慧运维一体化平台中,涉及到大量的敏感数据和信息,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安全策略设计中,需要考虑数据加密、权限管理、入侵检测等多种方案,确保平台的安全性。
总之,智慧运维一体化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上述步骤仅为一个参考,具体设计方案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通过精细的分析、设计和实现,智慧运维一体化平台的推广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运维管理效率和自动化水平,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
集团企业智能化平台建设方案
业务需求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企业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技术发展
提高效率
通过智能化平台建设,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减少重复性劳动和浪费,实现企业运营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智能化平台建设,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
通过智能化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质量
通过智能化平台建设,实现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监控和精益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多租户
平台支持多种语言,可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提供了更加人性化和本地化的服务。
多语言
03
技术实现方案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微服务架构
数据驱动
总体技术架构
数据采集与整合
01
通过数据采集和整合,实现对企业内外数据的全面整合与标准化处理,建立数据资产库。
主要技术实现
智能化分析与应用
02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资产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
平台服务化
03
将各类业务功能封装成服务,实现服务的注册、发现、调用与监控,支持企业业务的快速响应与灵活调整。
解决方案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实现自适应学习和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团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方案建议书目录1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产品技术方案 (5)1.1自动化运维平台架构设计 (5)1.1.1技术架构 (5)1.1.2功能架构 (7)1.1.3部署架构 (8)1.2自动化运维平台功能设计 (17)1.2.1资源监控 (17)1.2.2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 (126)1.2.3自动化管理 (133)1.2.4IT运维管理 (156)1.2.5容量管理 (161)1.2.6报表管理 (166)1.2.7用户权限管理 (175)1.2.8其它 (175)1.3自动化运维平台系统设计 (185)1.3.1系统安全性设计 (185)1.3.2系统可靠性 (187)1.3.3系统可用性 (187)1.3.4系统易维护性 (187)1.3.5系统扩展性 (188)1.3.6系统可操作性 (188)1.3.7系统数据库的存储与恢复 (189)1.3.8系统接入方式 (189)1.3.9系统开放性(待补充) (189)2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及咨询、实施方案 (190)2.1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体系实施方法论 (190)2.2运维管理体系设计示例 (192)2.2.1事件管理 (193)2.2.2问题管理 (204)2.2.3变更&发布管理 (211)2.2.4IT基础信息配置管理设计与实施 (222)2.3项目管理及项目实施计划安排 (230)2.3.1项目组织架构 (230)2.3.2现场实施组织架构 (231)2.3.3项目进度安排 (235)2.3.4项目实施 (238)1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产品技术方案1.1自动化运维平台架构设计1.1.1技术架构1.1.1.1软件技术架构设计IMC智能管理中心以业务管理和业务流程模型为核心,采用面向服务(SOA)的软件设计思想,基于主流的J2EE架构平台,在保持技术的先进性、扩展性的基础上,采用子系统、层次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以全开放的、组件化的架构原型。
通过MDP消息总线进行集成,将资源监控、自动化运维、运维流程管理融为一体。
此外系统还提供了分布式、分级式的部署模式,二级代理支持横向扩展,为客户提供可靠的、可扩展的、高性能的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
整个系统还提供开放的restful web services接口来持续集成。
系统分为资源访问及日志采集适配层、系统功能层及web应用层。
资源访问和日志采集适配层支持丰富的设备访问协议,通过SNMP、CLI(telnet/SSH)、netconf、TR069、FTP、TFTP、SCP、RADIUS、HTTP等协议实现传统网络及SDN等网络、安全、新网络等设备和软件的统一监控和配置管理;通过IPMI、SMI-S、SNMP、SSH 等协议实现对服务器、存储等设备的硬件监控、带外管理和操作系统自动安装;通过RESTful 接口、SOAP、powershell等实现对Vmware、H3C CAS、KVM、ctrix xen、HW Fusioncomputer等虚拟化产品的统一管理;通过WMI、JDBC、SSH、Telnet、SOAP、http/https等协议实现对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系统统一监控和管理。
系统功能层包含了资源监控、CMDB、自动化、运维流程管理模块,资源监控将协议适配层采集的各类告警和性能数据存入到统一的性能数据及告警库中,其上包含了多个功能模块(资源管理、告警管理、拓扑管理、性能管理)和组件(网络管理、主机管理、存储管理、应用管理)实现了数据的处理。
CMDB使用开放可持续集成的框架,客户可定义个性化的CI模型及CI关系,并且可通过资源监控模块实现数据的配置信息的自动发现和更新。
自动化模块采用开源的ansible框架,实现对异构的IT环境的自动化运维管理,通过connection plugins与主机进行通信,host inventory提供了主机操作接口,而PlayBooks完成多个脚本任务的编排和调度。
运维流程管理组件基于开源的JBPM流程引擎,在此之上开发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等多种流程实例,实现运维管理流程化。
Web应用层采用了J2EEweb服务架构,使用了spring、hibernate等多种开源的web 开发框架,实现与用户的交互。
系统通过MDP消息总线完成多个模块间的通信,实现了多模块、组件的融合。
通过开源的CAS SOO技术实现了系统的统一认证和权限管理。
H3C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合作的道路,iMC智能管理软件提供了开放的RESTful API接口,RESTful Web Services 富有体系化的结构和易扩展的特点,让iMC的可扩展性、可订制能力极大增强。
通过REST 风格的Web Services,几乎能够将iMC中的任何功能集成到我们所期盼的软件中,以应对今天和将来各式各样的业务融合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基于iMC管理软件的开放接口,合作伙伴和客户可以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创作出独具特色、量身定制的运维管理平台。
1.1.2功能架构最底层是IT资源层,即运维平台的被管对象,它包含信息中心运行管理的所有对象,可分为网络设备、服务器、计算存储资源、系统应用软件、中间件、虚拟化资源、机房动力环境等。
第二层是业务处理层,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
它包含网络监控,系统监控,机房环境监控,性能数据,告警事件、日志等数据的集中采集。
数据采集实现对被管理运行对象的监控,掌握运行资源的配置状况、监控对象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可按照业务进行建模。
业务处理层,包含了性能管理及分析、统一事件管理、业务可用性管理、业务健康管理、业务影响分析、CMDB配置管理、ITSM运维管理、自动化操作管理等。
可了解业务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业务预警和快速发现IT系统的根源故障,并可与服务管理流程的集成,以及时响应和规范化地处理故障。
实现故障的闭环管理。
第三层是业务展示层,提供了多种展示视图和方式,包括3D机房仿真视图,拓扑视图、业务视图、大屏展示等。
1.1.3部署架构1.1.3.1分布式系统部署架构XX集团数据中心自动化运维平台需同时支撑5000个点、10000个元素规模的接入量,单台服务器无法实现对此规模的统一管理。
需具有大规模横向扩展的分布式部署能力。
iMC智能管理中心支持分布式部署架构。
可实现采集与处理分离,在不同的资源区内部署单独的采集单元,实现对数据的采集。
此外系统各功能组件可部署到不同的服务器上实现负载分担,例如告警管理、资源管理、日志分析、运维流程管理、流量分析等。
1.1.3.1.1分布式部署架构(数据集中)二级代理采集服务器数据统一上报到集中的数据库服务器,数据便于维护。
二级代理支持横向扩展,实现分布式的软件部署架构。
1.1.3.1.2分布式部署架构(数据分离)系统还支持数据分离的部署架构,每个数据采集服务器上可配置独立的数据库,数据存放在数据采集服务器本地,管理服务器直接访问远端机房的数据库服务器,实现统一管理。
可使用与远端机房与管理服务器间使用广域网链路连接的场景,采集数据存放在远端机房本地,无需实时上传,减少广域网带宽占用。
1.1.3.2双机热备份部署方案系统支持双机热备份部署方式,主备集群节点间采用心跳通信,主集群节点中断后可在5秒钟内实现主备切换,保障系统的高可靠运行。
主备节点的数据存储在同一的共享存储节点中,保障数据的一致性。
1)主管理服务器集群和备管理服务器集群构成iMC双机热备的群集节点;2)存储设备为IMC双机热备群集提供共享存储。
共享存储是构建双机iMC热备功能的基本构件。
3)交换机为双机热备部署的后端存储网络SW,用于连接群集节点和共享存储设备4)群集节点之间的群集心跳信号通信建议直连。
1.1.3.3分级部署架构XX集团大型网络中,IT基础结构复杂、设备众多,数据类型繁杂,数据量越庞大,且存在较多树形或星形拓扑的分支机构。
而各分支结构也已基本完成了各自的网络建设,与总部IT网络之间相对独立。
因此,总部只能通过专线或租用运营商链路管理各分支机构,网络复杂庞大。
如果没有分层的网络管理,将会导致单套网管系统负载过大、运维流程混乱、效率低下、权责不清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分级网络管理解决方案,有效提高iMC 管理网络节点的能力,以便对整个网络进行清晰的管理。
整个网管系统分为上、下级两层甚至多层,同一分级的多个物理区域,其管理区域之间是独立的,各网管系统也是相互独立的。
管理员需要通过上级网管直接对下级网管本身及某些重要设备直接进行管理,各分支节点管理本节点内的设备。
方案特点:●灵活的部署模式。
在上级网管iMC的“资源/下级网管视图/增加下级网管”功能页面中,选择上一步中增加到上级网管管理设备的下级网管服务器,并配置登录方式、端口、用户、登录名和密码等信息,增加下级网管。
当使用指定用户作为登录名增加下级网管时,下级网管需要提前建立以输入的登录名作为操作员登录名的操作员,并且操作员的登录密码与输入的下级网管登录密码相同。
●精细的权限控制。
●支持对下级网管的配置和管理。
在上级网管iMC的“资源/下级网管视图”中的下级网管列表中,列出了本服务器所配置的全部下级网管,可以点击下级网管列表项对应的图标对下级网管进行修改登录配置、删除、登录下级网管、查看下级网管网络拓扑、查看下级网管资源视图等管理操作。
●支持下级网管的告警上报和在上级网管处管理相关上报告警。
在下级网管iMC的“告警/分级网管告警设置”功能页面中,通过配置启用告警上报与否、上级网管告警组件部署服务器IP地址、上级网管告警接收端口、下级网管服务器IP地址、上报告警的设备范围、上报告警的告警范围等来配置下级网管收到某条告警后是否上报给上级网管。
在上级网管iMC的“告警/全部告警”功能页面中,告警列表会将下级网管所上报的告警列出,操作员可以对上报的告警进行查看和管理操作。
在上级网管iMC的全部告警列表中,操作员可以选择下级网管上报告警后点击“恢复上报告警”链接,来恢复选中的上报告警,并且自动恢复选中告警所属下级网管的全部上报告警。
1.1.3.4系统软件运行环境要求1.1.3.4.1操作系统(推荐使用x86-64位操作系统)1.1.3.4.1.1Windows●Windows Server 2003 with Service Pack 2 (32 bit)●Windows Server 2003 with Service Pack 2 (64 bit) 和KB942288补丁●Windows Server 2003 R2 with Service Pack 2 (32 bit)●Windows Server 2003 R2 with Service Pack 2 (64 bit) 和KB942288补丁●Windows Server 2008 with Service Pack 2 (32 bit)●Windows Server 2008 with Service Pack 2 (64 bit)●Windows Server 2008 R2 with Service Pack 1 (64 bit)●Windows Server 2012 (64 bit)1.1.3.4.1.2Linux●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5 (32bit)●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5 (64bit)●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5.5 (32bit)●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5.5 (64bit)●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5.9 (64bit)●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6.1 (64bit)●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6.4 (64bit)1.1.3.4.2数据库1.1.3.4.2.1Oracle 11g Release 1和Release 2 (仅限于Linux系统上)由于不同的Oracle数据库版本支持的最大CPU数量有限制,部署方案时参考下表1.1.3.4.2.2SQL Server 2005 SP41.1.3.4.2.3SQL Server 2008 SP31.1.3.4.2.4SQL Server 2008 R2 SP21.1.3.4.2.5SQL Server 2012 SP1由于不同的SQL Server版本支持的最大CPU数量和RAM大小有限制,部署方案时参考下表1.1.3.4.3Web浏览器●应该关闭浏览器的所有窗口阻塞设置;●必须使能浏览器的Cookies;●客户端推荐分辨率显示宽度为1280;●推荐使用IE 9或IE10;●推荐使用Firefox 20及以上版本;●推荐使用Chrome26及以上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