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基本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儒家孔孟之道》课件
仁爱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仁 爱之心对待他人,这是人性本善的表现。他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相互关爱和帮助,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教育观之比较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不应受身份、地位等限制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他强调实践和思考相结合,注 重培养品德和能力。
孟子则强调“性相近,习相远”,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 但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人们的习惯和行为会有所差异。 他主张教育应以人的本性为基础,引导人们向善,培养良好 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儒家孔孟之道》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儒家思想概述 • 孔子思想 • 孟子思想 • 孔孟思想比较 •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与启示
01
儒家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 子创立,经过孟子、荀子等人的 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儒家思想在汉代以后成为官方意 识形态,对中国社会、政治、文
05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 应用与启示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01
02
03
家庭教育
儒家孔孟之道强调家庭和 睦、孝顺父母,有助于现 代家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 系。
企业管理
儒家孔孟之道提倡忠诚、 诚信、勤奋等品质,有助 于企业培养员工良好的职 业道德。
社会治理
儒家孔孟之道主张仁爱、 公正,可以作为现代社会 治理的重要思想基础。
智
智慧、知识、见识是儒家思想的 认识论,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思 考,提高自身修养。
儒家思想的影响与价值
01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中国社会 、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仁 爱之心对待他人,这是人性本善的表现。他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相互关爱和帮助,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教育观之比较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不应受身份、地位等限制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他强调实践和思考相结合,注 重培养品德和能力。
孟子则强调“性相近,习相远”,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 但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人们的习惯和行为会有所差异。 他主张教育应以人的本性为基础,引导人们向善,培养良好 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儒家孔孟之道》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儒家思想概述 • 孔子思想 • 孟子思想 • 孔孟思想比较 •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与启示
01
儒家思想概述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 子创立,经过孟子、荀子等人的 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儒家思想在汉代以后成为官方意 识形态,对中国社会、政治、文
05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 应用与启示
儒家孔孟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01
02
03
家庭教育
儒家孔孟之道强调家庭和 睦、孝顺父母,有助于现 代家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 系。
企业管理
儒家孔孟之道提倡忠诚、 诚信、勤奋等品质,有助 于企业培养员工良好的职 业道德。
社会治理
儒家孔孟之道主张仁爱、 公正,可以作为现代社会 治理的重要思想基础。
智
智慧、知识、见识是儒家思想的 认识论,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思 考,提高自身修养。
儒家思想的影响与价值
01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中国社会 、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文化概述(PPT74页).pptx
在这种爱的基础上产生的尊敬的心情愉悦的颜色爱的基础上产生的尊敬的心情愉悦的颜色乃至奉养的行动必然是纯真无伪的情感的流乃至奉养的行动必然是纯真无伪的情感的流无论对于孔子孝悌思想的认识有多少无论对于孔子孝悌思想的认识有多少不同但大多数人在以下观点上还是达成共识不同但大多数人在以下观点上还是达成共识的即认为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的许多家庭的即认为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的许多家庭里发扬了这种积极因素做到了少有所长老里发扬了这种积极因素做到了少有所长老有所终形成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父慈子孝的正有所终形成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父慈子孝的正常习俗和美好的道德风尚
5.自强不息的精神
讨论题: 为什么说“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特
有的精神,而不是西方文化特有的精神?
为什么说“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特有 的精神,而不是西方文化特有的精神?
要点: ① 思维方式:“天人合一”与“法自然”的原 则
《易传·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 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于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曾 经极大地影响并规定了包括朝鲜、韩国、日本在内的 整个东方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发展进程,使东方文化 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上,以 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东方文化,一度造就了领 先于世界文明的东方古代文明。
❖作为身处21世纪剧变洪流中的现代中国人,要在挑 战中去把握机遇,就更应当以处变不惊的冷静、理性 和客观,去重新审视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 化,发掘蕴藏其中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加 以继承和创新,进而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第二章 儒家文化
概说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这种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 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
5.自强不息的精神
讨论题: 为什么说“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特
有的精神,而不是西方文化特有的精神?
为什么说“自强不息”是中国文化特有 的精神,而不是西方文化特有的精神?
要点: ① 思维方式:“天人合一”与“法自然”的原 则
《易传·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 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于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曾 经极大地影响并规定了包括朝鲜、韩国、日本在内的 整个东方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发展进程,使东方文化 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上,以 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东方文化,一度造就了领 先于世界文明的东方古代文明。
❖作为身处21世纪剧变洪流中的现代中国人,要在挑 战中去把握机遇,就更应当以处变不惊的冷静、理性 和客观,去重新审视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 化,发掘蕴藏其中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加 以继承和创新,进而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第二章 儒家文化
概说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这种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 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
中国儒家文化PPT课件
25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仁”是孔子儒家学 说的核心,它是天地之 间的大道理、圣人的德 行。“仁”的第一个含 义是“爱人”。强调在 保持社会等级的基础上, 人们要发自内心地爱人, 而不是靠外力的强迫。
伤人乎?不问马。
26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长春市民自发悼念许浩博小朋友
2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凡事都要积极进取
44
单选题
孔子去世后不久,儒家分化为几个学派?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答案:C
45
判断题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 论,是孔子最先提出的。
答案:√
46
孔子在后世的影响
历代帝王封号:
汉平帝:褒成宣尼公
孝文帝:文圣尼父
北周静帝:邹国公
隋文帝:先师尼父
唐太宗:先圣、宣父
吃顿饭服务员90度鞠躬11次
3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5.孝悌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论语·学 而》)。
•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41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孝悌是儒家提出的两 个最基本的伦理规范。是 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 不少中国文化遗产和人文 景观都体现了孝悌精神。
李天一
63
五伦
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飘下的 雪花,谁也不认识谁,但落地 以后,便融为一体,结成冰,化 成水,永远也就分不开了。
在兄弟关系上,孟 子认为关键是要有恭敬 的诚心。
你和兄弟姊妹的关 系是否融洽?面对兄弟 姊妹时,你的心中有恭 敬的诚心吗?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
64
五伦
睡过同一张床;互相认识至少3~5年;穿 过对方的衣服;吵过架但依然是好朋友;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仁”是孔子儒家学 说的核心,它是天地之 间的大道理、圣人的德 行。“仁”的第一个含 义是“爱人”。强调在 保持社会等级的基础上, 人们要发自内心地爱人, 而不是靠外力的强迫。
伤人乎?不问马。
26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长春市民自发悼念许浩博小朋友
2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凡事都要积极进取
44
单选题
孔子去世后不久,儒家分化为几个学派?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答案:C
45
判断题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 论,是孔子最先提出的。
答案:√
46
孔子在后世的影响
历代帝王封号:
汉平帝:褒成宣尼公
孝文帝:文圣尼父
北周静帝:邹国公
隋文帝:先师尼父
唐太宗:先圣、宣父
吃顿饭服务员90度鞠躬11次
3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5.孝悌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论语·学 而》)。
•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41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孝悌是儒家提出的两 个最基本的伦理规范。是 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 不少中国文化遗产和人文 景观都体现了孝悌精神。
李天一
63
五伦
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飘下的 雪花,谁也不认识谁,但落地 以后,便融为一体,结成冰,化 成水,永远也就分不开了。
在兄弟关系上,孟 子认为关键是要有恭敬 的诚心。
你和兄弟姊妹的关 系是否融洽?面对兄弟 姊妹时,你的心中有恭 敬的诚心吗?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
64
五伦
睡过同一张床;互相认识至少3~5年;穿 过对方的衣服;吵过架但依然是好朋友;
儒家思想体系概述ppt课件
路漫漫其悠远
3.强调教化主体身教示范的榜样带动作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域在其中矣; 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4.孔子教化思想的终极追求:以培养君子圣贤 为目标,礼乐教化并行,让人具备高尚道 德品格。
“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恭 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 路漫漫其悠远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
? 在国家社会治理层面,提倡为政者需要培 养仁民爱物之心,置恒产,养恒心,以求 兼善天下。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 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 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 体。”《孟子·离娄上》
路漫漫其悠远
? 而在个体成长层面,基于性善论而强调涵 养本心,扩充“四端”,从而达德天下,使人 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 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仁义 礼智,非由外练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 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 倍雜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 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 丑上》
路漫漫其悠远
1.董仲舒思想的逻辑
? 天人合一、天人相副理念,以天道释人道 ,以阴阳释性情,说明人道顺时教化的必 要性。董仲舒所说的“天”是包括天、地、阴 、阳、火、金、木、水、土、人等在内的“ 十端”。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天分为阴阳两 部分,称其具有阴阳两方面的性质、功能和 特征。所谓“天之大道者在阴阳。阳为德,阴 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3.强调教化主体身教示范的榜样带动作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域在其中矣; 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4.孔子教化思想的终极追求:以培养君子圣贤 为目标,礼乐教化并行,让人具备高尚道 德品格。
“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恭 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 路漫漫其悠远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
? 在国家社会治理层面,提倡为政者需要培 养仁民爱物之心,置恒产,养恒心,以求 兼善天下。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 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 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 体。”《孟子·离娄上》
路漫漫其悠远
? 而在个体成长层面,基于性善论而强调涵 养本心,扩充“四端”,从而达德天下,使人 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 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仁义 礼智,非由外练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 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 倍雜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 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 丑上》
路漫漫其悠远
1.董仲舒思想的逻辑
? 天人合一、天人相副理念,以天道释人道 ,以阴阳释性情,说明人道顺时教化的必 要性。董仲舒所说的“天”是包括天、地、阴 、阳、火、金、木、水、土、人等在内的“ 十端”。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天分为阴阳两 部分,称其具有阴阳两方面的性质、功能和 特征。所谓“天之大道者在阴阳。阳为德,阴 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儒家经典导读(儒家修身入门)PPT课件
(儒家修身入门)
fangzh@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教学思路待改进之处
Ϙ每周提前布置任务,指定若干学生提前准备相关段落文字以 便课堂发言(此极重要!!!); Ϙ期末论文改成读书报告, 开学初就布置下去,每人自己找一本书,写读后感,1500字左 右; Ϙ网上上传一些重要资料,特别是主要的儒家经典。
注:挢,jiao,使服从。
32
《荀子·子道篇》
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孝 子所以不從命有三∶從命則親危,不從命則親 安,孝子不從命乃衷;從命則親辱,不從命則 親榮,孝子不從命乃義;從命則禽獸,不從命 則修飾,孝子不從命乃敬。 故可以從而不從, 是不子也;未可以從而從,是不衷也。明於從 不從之義,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愨以慎行之, 則可謂大孝矣。《傳》曰∶「從道不從君,從 義不從 父。」此之謂也。
21
春秋之义1:正名分
《春秋经·僖公28年》:天王狩于河阳。
《左 传·僖公28年》:是会也,晋侯召王,
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 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非其 地也,且明德也。
《公羊传·僖公28年》:狩不书,此何以书?
不与再致天子也。
22
春秋之义2:寓褒贬
隐公元年: 《春秋经》: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左 传》: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
无隐无犯。 郑玄注:隐谓称扬其过失也。无犯,不犯
颜直谏。孔颖达疏:据亲有寻常之过, 故无犯。若有大恶,亦当犯颜。
30
[君臣、父子]
《孝经.谏争章》: 曾子曰:“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
fangzh@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教学思路待改进之处
Ϙ每周提前布置任务,指定若干学生提前准备相关段落文字以 便课堂发言(此极重要!!!); Ϙ期末论文改成读书报告, 开学初就布置下去,每人自己找一本书,写读后感,1500字左 右; Ϙ网上上传一些重要资料,特别是主要的儒家经典。
注:挢,jiao,使服从。
32
《荀子·子道篇》
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孝 子所以不從命有三∶從命則親危,不從命則親 安,孝子不從命乃衷;從命則親辱,不從命則 親榮,孝子不從命乃義;從命則禽獸,不從命 則修飾,孝子不從命乃敬。 故可以從而不從, 是不子也;未可以從而從,是不衷也。明於從 不從之義,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愨以慎行之, 則可謂大孝矣。《傳》曰∶「從道不從君,從 義不從 父。」此之謂也。
21
春秋之义1:正名分
《春秋经·僖公28年》:天王狩于河阳。
《左 传·僖公28年》:是会也,晋侯召王,
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 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非其 地也,且明德也。
《公羊传·僖公28年》:狩不书,此何以书?
不与再致天子也。
22
春秋之义2:寓褒贬
隐公元年: 《春秋经》: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左 传》: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
无隐无犯。 郑玄注:隐谓称扬其过失也。无犯,不犯
颜直谏。孔颖达疏:据亲有寻常之过, 故无犯。若有大恶,亦当犯颜。
30
[君臣、父子]
《孝经.谏争章》: 曾子曰:“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
儒家文化-PPT(精)
来源:孔子以后
功能:修齐治平;修己安人
社会关系: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
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内涵:以“仁”为核心而进行道德规范的 文化:仁、中、和
一部《论语》治天下
儒 家 思 想 概 述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 “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 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中庸
《中庸》:“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 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 下国家可以平治,爵禄可以辞让,刀刃可 以承受,三者虽难都可为,而中庸看似容 易却难及)
中庸
3、政治范畴内的中庸:“中庸”表现于政 治范畴,就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4、哲学意义上的中庸:所谓叩其两 端,就是执两用中的哲学方法论。 第一,中和:《中庸》说“:喜怒哀 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
学在为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忧道不忧贫
儒家文化
工程管理03班 学号:10320306 姓名:李国武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 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 为以尊卑等级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 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 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何谓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具体产 生了哪些影响?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现代 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 6.“义利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功能:修齐治平;修己安人
社会关系: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
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内涵:以“仁”为核心而进行道德规范的 文化:仁、中、和
一部《论语》治天下
儒 家 思 想 概 述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 “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 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中庸
《中庸》:“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 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 下国家可以平治,爵禄可以辞让,刀刃可 以承受,三者虽难都可为,而中庸看似容 易却难及)
中庸
3、政治范畴内的中庸:“中庸”表现于政 治范畴,就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4、哲学意义上的中庸:所谓叩其两 端,就是执两用中的哲学方法论。 第一,中和:《中庸》说“:喜怒哀 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
学在为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忧道不忧贫
儒家文化
工程管理03班 学号:10320306 姓名:李国武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 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 为以尊卑等级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 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 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何谓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具体产 生了哪些影响?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现代 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 6.“义利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二章 儒家文化PPT课件
泰州学派:心学异端
阳明之后,王学发生分化,王艮 发展为泰州学派,成为王学左派, 主张百姓日用即是道,肯定饮食男 女之性。李贽师王艮之子,倡“童 心说”和“自然人性论”。
三、儒教三义
仁义 礼乐 内圣外王
1,仁义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际之间 的亲善关系,在此基础上孔子将 “仁”提升为儒家伦理道德的最高 范畴。 如何达到“仁”?孔子提出了两 个根本标准:忠恕。
三礼与五礼
• 三礼:儒家的三部典籍。
《周礼》,周王朝国家建构的基本大法; 《仪礼》,礼乐制度下贵族生活的细节规
定; 《礼记》,从礼的各种规定中阐发出的治
国为帮的微言要义。
• 五礼:吉、凶、军、宾、嘉
孔子礼乐观: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要恢复西周 的礼乐制度,“行夏之时,乘殷之 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孔子晚年返鲁,以六艺教人,其中 礼与乐最为重要,孔子是礼乐文化 的传播者。
援“仁”入礼乐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
• 子夏曰:礼后(于仁)乎?
游于艺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游于艺。”
•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 孔与民同乐
孟子说“今之乐由(犹)古 之乐也”,孟子并不在乎新乐 还是雅乐,而在乎统治者是否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乐以 天下,忧以天下”,是否与民 同乐。
孟子
孟子,名柯, 邹国(今山东邹 县))人。生卒 年不详,据《孟 子》一书推断, 约生于周安王十 七年,卒于周赧 王十一年(前 385-前304)。
孟子提出了“性善”理论。 “尽
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 矣” 。并提出了“仁政”学说和
“民本”思想,作出了“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论断。 还提出“与民同乐”的主张。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儒家思想精品PPT课件
从形式上看,是有了主客体的对立和联结。
孟子是在什么领域完成了主客体的合一的?
三、荀子的“隆礼重法”
荀子,名荀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他将先秦儒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我国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 成者。
1、主张“天人相分”,强调主体能动作用
他直接把“天”解释为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 以乱则凶”。“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 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 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 也。”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 乱理而归于暴。”因此,必须“化性起伪” 。
二、孟子的“以德王天下”
孟子(前372-前289),名 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 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 圣”。
孟子发展和完善了仁 的学说,提出仁政说和性 善论,反映出伦理本位的 人本主义思想。
1、仁政学的内容
(1)制民之产 民为邦本 保民而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传统文化
任课教师:张金荣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家人情化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汉代儒家 神学化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宋代儒家 哲理化
第四节 儒家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哲学模式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 —先秦儒家人情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 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宗师, 以《诗》、《书》、《礼》、《乐》、 《易》、《春秋》及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为经
孟子是在什么领域完成了主客体的合一的?
三、荀子的“隆礼重法”
荀子,名荀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他将先秦儒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我国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 成者。
1、主张“天人相分”,强调主体能动作用
他直接把“天”解释为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 以乱则凶”。“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 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 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 也。”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 乱理而归于暴。”因此,必须“化性起伪” 。
二、孟子的“以德王天下”
孟子(前372-前289),名 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 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 圣”。
孟子发展和完善了仁 的学说,提出仁政说和性 善论,反映出伦理本位的 人本主义思想。
1、仁政学的内容
(1)制民之产 民为邦本 保民而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传统文化
任课教师:张金荣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家人情化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汉代儒家 神学化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宋代儒家 哲理化
第四节 儒家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哲学模式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 —先秦儒家人情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 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宗师, 以《诗》、《书》、《礼》、《乐》、 《易》、《春秋》及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为经
儒家思想 ppt课件
(三)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地位
1、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道、 佛。
2、三教合一,却以儒家的影响最大。 3、儒家思想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成为中
华民族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二、儒家思想的内容
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 《诗经》、《尚书》、《仪礼》、
《乐经》、《周易》、《春秋》。 《论语》、《孝经》,《周礼》、 《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 榖梁传》、《尔雅》、《孟子》
1、天与命
在承认人生“有命”的基础上如何 认知人之为人的天命、确立人之为 人的正命,则是儒家传统中最具有 现代价值和现代意义的精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儒家思想对做人的规范
2、孝、慈、悌 是儒家关于人在不同的家庭和家族角色中承
担的不同责任的规范 孝,指孩子还报父母的爱; 慈,是指父亲对孩子的慈爱; 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
。 “克己复礼”积淀成为中国“节俭”、 “秩序”、“修身内省”的优良品格
二、儒家思想的内容
2、“仁”的第二个内容是“爱人” 三个方面的的基本涵义: ①家族成员间的亲善关系。 ② “泛爱众” 、“仁者爱人” ③ “仁者爱人”表现在统治者身上就是要有爱民之心,
实施仁政和德政 。
“爱人” 积淀成为中华民族“以人为本”、 “德治”等管理理念。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
(只是百家思想中之一。核心是“仁”“礼”)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发展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结合
(“仁政”、 “民贵君轻”)
秦始皇时期,儒家思想遭到 第一次劫难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3、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儒家思想概述(PPT37张)
儒家思想概述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也称为儒 教或儒学。 《汉书· 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 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 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 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 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一 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
二.儒学发展的各阶段及基本特征
⑴、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⑵、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经学) ⑶、以程朱理学为标志的宋明新儒学(理学) ⑷、西学冲击下的现代新儒学
(一)、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1、孔子、《论语》与儒学的起点 ①创立背景: A、东周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周王室衰微,诸 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B、鲁国在文化上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为 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
②《论语》与孔子的思想 “仁”、“礼”是孔子的基本思想
2、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仁政”说
“性善论” “内圣” 由人而天,尽心知性,天人合一
3、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2、董仲舒的理论观点:
①、“深察名号” ----------为什么学习经书 天意----真理-----“名”、“号”------儒家经 典
②、“微言大义” ----------如何学习经书 “见其指者,不任其辞。不任其辞,然后可与 适道矣。” (《春秋繁露·竹林》) (即领会圣人没 有明说,却透露于字里行间的意思。)
③、“大一统论” --------论证一统专制的合理 性
含义:所谓大一统就是大统一的意思, 就是一切统一于天子朝廷的专制统治。
“大一统论”的根据: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也称为儒 教或儒学。 《汉书· 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 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 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 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 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一 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
二.儒学发展的各阶段及基本特征
⑴、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⑵、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经学) ⑶、以程朱理学为标志的宋明新儒学(理学) ⑷、西学冲击下的现代新儒学
(一)、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1、孔子、《论语》与儒学的起点 ①创立背景: A、东周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周王室衰微,诸 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B、鲁国在文化上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为 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
②《论语》与孔子的思想 “仁”、“礼”是孔子的基本思想
2、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仁政”说
“性善论” “内圣” 由人而天,尽心知性,天人合一
3、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2、董仲舒的理论观点:
①、“深察名号” ----------为什么学习经书 天意----真理-----“名”、“号”------儒家经 典
②、“微言大义” ----------如何学习经书 “见其指者,不任其辞。不任其辞,然后可与 适道矣。” (《春秋繁露·竹林》) (即领会圣人没 有明说,却透露于字里行间的意思。)
③、“大一统论” --------论证一统专制的合理 性
含义:所谓大一统就是大统一的意思, 就是一切统一于天子朝廷的专制统治。
“大一统论”的根据:
孔子与儒家文化概述ppt课件(48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
“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
概括:
积极进取,见贤思齐, 推己及人,温良恭俭 让,孝亲爱国,忠实 诚信,见义勇为,见 得思义,见危授命, 杀身成仁,为大众谋 福利,具有高尚道德 情操的人。
实现仁的途径:
会层面,做到君君臣臣。
孔庙
孔庙即至圣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祭 祀孔子的礼制庙宇。位于曲阜城正中,是
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 雄伟的古代建筑群,被古建筑学专家称为
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与北京故 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敬王 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 的第二年,以其故居三间为庙,内设孔子的衣冠礼 器,岁时奉祀。隋时开始扩建,至唐代,北宋,明 弘治年间奠定现有规模。清雍正八年(1730年)火 后重建。占地21.8公顷,南北长约1公里,仿皇宫 之制,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 线上,左右对称排列,有建筑104座,466间,古 树1250株。院内苍松翠柏,森然排列,殿宇雕梁画 栋,金碧辉煌。各类碑刻2000余块,为中国罕见的 大型碑林之一。
五常:
仁义礼智恭宽信敏惠——《论语》 仁义礼智信——五常出于《春秋繁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出 于《白虎通义》 “三纲五常”连用——宋代朱熹
礼:敬神等仪式、礼仪、制度、秩序、法
律。
智: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
智慧等。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
致。
(3)为政的思想:
孔子与儒家文化
一、孔子其人
(公元前551--公 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 曲阜市东南)人。
“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
概括:
积极进取,见贤思齐, 推己及人,温良恭俭 让,孝亲爱国,忠实 诚信,见义勇为,见 得思义,见危授命, 杀身成仁,为大众谋 福利,具有高尚道德 情操的人。
实现仁的途径:
会层面,做到君君臣臣。
孔庙
孔庙即至圣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祭 祀孔子的礼制庙宇。位于曲阜城正中,是
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 雄伟的古代建筑群,被古建筑学专家称为
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与北京故 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敬王 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 的第二年,以其故居三间为庙,内设孔子的衣冠礼 器,岁时奉祀。隋时开始扩建,至唐代,北宋,明 弘治年间奠定现有规模。清雍正八年(1730年)火 后重建。占地21.8公顷,南北长约1公里,仿皇宫 之制,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 线上,左右对称排列,有建筑104座,466间,古 树1250株。院内苍松翠柏,森然排列,殿宇雕梁画 栋,金碧辉煌。各类碑刻2000余块,为中国罕见的 大型碑林之一。
五常:
仁义礼智恭宽信敏惠——《论语》 仁义礼智信——五常出于《春秋繁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出 于《白虎通义》 “三纲五常”连用——宋代朱熹
礼:敬神等仪式、礼仪、制度、秩序、法
律。
智: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
智慧等。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
致。
(3)为政的思想:
孔子与儒家文化
一、孔子其人
(公元前551--公 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 曲阜市东南)人。
儒家思想的概况PPT课件
儒学开始于孔子,并由 此形成一个以孔子为核心 的学派,后世即称为“儒 家”。
.
5
先秦儒家
.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 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6岁时,齐 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 粟,吾得而食诸!”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不 只是想做一个教师,他试图指导国家政治, 并想使其抱负在他有生之年得以实现。孔 子在鲁国做过小官,一度曾摄相事。但在 鲁定公十三年他毅然离开鲁国,开始了 14年的访问诸侯列国的活动。晚年又回
.
3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儒家
所谓“儒家”乃是指先秦至秦汉 之际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有云:“儒家者 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 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 高。”
.
4
先秦儒家
3、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
孔子是当时由旧儒向新 儒过渡的典型代表之一。 由于他晚年集中精力从事 教育,整理并删修殷周以 来的古代典籍,并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所以,成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秦儒学
汉代经学
宋明理学
.
清代朴学
1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儒家 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 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儒家的特征是宗师孔子,尊奉六经,崇尚礼乐仁义,提倡“中 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等。儒家的创 始人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战国时,儒家内部产生分化,“儒分为八”。其中以孟子与荀 子影响最大。 秦代和汉初,儒家曾一度消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一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此后至清末一直占据中国统治思想地位。 二千余年来,历代儒者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 说,又有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之流变。在漫长的历史中, 儒家思想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深刻
.
5
先秦儒家
.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 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6岁时,齐 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 粟,吾得而食诸!”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不 只是想做一个教师,他试图指导国家政治, 并想使其抱负在他有生之年得以实现。孔 子在鲁国做过小官,一度曾摄相事。但在 鲁定公十三年他毅然离开鲁国,开始了 14年的访问诸侯列国的活动。晚年又回
.
3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儒家
所谓“儒家”乃是指先秦至秦汉 之际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有云:“儒家者 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 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 高。”
.
4
先秦儒家
3、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
孔子是当时由旧儒向新 儒过渡的典型代表之一。 由于他晚年集中精力从事 教育,整理并删修殷周以 来的古代典籍,并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所以,成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秦儒学
汉代经学
宋明理学
.
清代朴学
1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儒家 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 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儒家的特征是宗师孔子,尊奉六经,崇尚礼乐仁义,提倡“中 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等。儒家的创 始人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战国时,儒家内部产生分化,“儒分为八”。其中以孟子与荀 子影响最大。 秦代和汉初,儒家曾一度消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一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此后至清末一直占据中国统治思想地位。 二千余年来,历代儒者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 说,又有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之流变。在漫长的历史中, 儒家思想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儒家主要经典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 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
礼》、《乐经》、《周易》、《春秋》。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
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 《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 《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 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 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3
• 代表:近代学者章太炎 当代学者李泽厚
• 儒者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负责治 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章太炎在《国 故论衡》中说:“儒本求雨之师,故衍化 为术士之称。”
• 李泽厚 也同意这个观点,认为儒家是巫师 演化而来的。
•4
代表:东汉许慎 现代郭沫若
许慎《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 之称。”把儒者看作为江湖术士。
•14
【宋元明新儒家——宋明理学】
起源:儒 、释、道(道教兴起于东汉)三教合 流、玄学的式微
侧重点:社会政治关系 朱熹的思想: 心性论:去人欲、存 天理,修养道德,成为圣
贤。(解释:人既有为善的根据(人性是理, 是善),也有为恶的可能(人有形体,有各种物 质要求),而人心是能动的,人究 竟为善为恶 全在人心的选择、决断。所以朱熹认为,要使 人为善成圣,必须使道心为主宰而人心听命, “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郭沫若考证,“儒”本是鄙称,儒家这 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 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带有 贬低其地位的意思。
•5
儒家创始人孔子
•6
孔子核心思想主张
主张“仁”: “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谐社会、以德治民),即要求统治者 能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 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主张以德治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维护“礼”:“贵贱有序”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克己复礼” 中庸: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7
儒家的主要特征
• 儒家的特征: 其一、以孔子为先师,为思想领袖; 其二、以《周易》、《尚书》、《诗经》、 《礼记》、《左传》等书为经典; 其三、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 结构; 其四、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 外王事功之学(重内心修行); 其五、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运 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
•15
王守仁(阳明先生) 心本论(人心即是天理,要用道德自觉(良心)
去管束人) 知行合一
•16
【清代儒家——新经学】
顾炎武:经世致用 王夫之:批评君主专制、民主思想 黄宗羲:朴素的唯物论、朴素的辩证法 曾国藩:内圣外王的典范、《曾国藩家书》
•17Biblioteka (乐以向善) 性恶论•13
【 汉代儒家——两汉经学】
• 儒家的特点之一就是阐发它所尊崇的经典 《易》、《书》、《诗》、《礼》、 《乐》、《春秋》。本为 六经,后因《乐》 亡佚,成为五经。
董仲舒:(今文经学派的最重要代表人物, 另一个学派是古文经学)
思想: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天人感应、义利之辨
•10
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先秦:孔子、孟子、荀子、 汉代:陆贾、董仲舒、郑玄、 宋代: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朱熹(继
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九渊、邵雍 明代:王阳明 清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曾国藩 现代:熊十力、梁漱溟、牟宗三
•11
儒家的发展
【先秦】 代表:孔子、孟子、荀子 地位:和诸子地位平等。而且,在秦始皇时
受到重创,便是所谓的"焚书坑儒“ 思想: 孟子:(名轲,战国时代邹国人) 仁政、 民贵君轻(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性善论、
•12
荀子: 基本情况: 名况,字卿,亦称孙卿,战国末叶赵国人。
曾长期在齐国稷下学宫从事研究和讲学, 很受齐 王重视。 理论: 重视礼乐(礼 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
•1
关于“儒”字的解释
• 儒,从人从需,谓人之需也,意味是 帮助人的。需,由雨和而构成汉字字 型,而是苗的须根,因雨而哺育。
• 儒,又音柔,谓非刚猛、勇武,而是 温柔的教诲,是和风细雨,而不是狂 风骤雨。
•2
儒家的起源
代表:汉代刘向、刘歆、班固 观点: 诸子百家出自周官。其中,儒家是从周代主管
教育的官员转化而来的。《汉书·艺文志》说: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 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 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 言,于道为最高。”其他各家如道家出于史学 之官,阴阳家则出于天文之官,法家则出于刑 法之官,名家则出于礼乐之官,墨家则出于祭 祀之官,等等。
•9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 而言:
《易》、《诗》、《书》、《礼》、《春秋》谓 之"经",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 经》之"传" 《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 为"记" 《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 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 语》、《孟子》, 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 《礼记》、《左传》。
儒家主要经典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 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
礼》、《乐经》、《周易》、《春秋》。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
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 《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 《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 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 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3
• 代表:近代学者章太炎 当代学者李泽厚
• 儒者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负责治 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章太炎在《国 故论衡》中说:“儒本求雨之师,故衍化 为术士之称。”
• 李泽厚 也同意这个观点,认为儒家是巫师 演化而来的。
•4
代表:东汉许慎 现代郭沫若
许慎《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 之称。”把儒者看作为江湖术士。
•14
【宋元明新儒家——宋明理学】
起源:儒 、释、道(道教兴起于东汉)三教合 流、玄学的式微
侧重点:社会政治关系 朱熹的思想: 心性论:去人欲、存 天理,修养道德,成为圣
贤。(解释:人既有为善的根据(人性是理, 是善),也有为恶的可能(人有形体,有各种物 质要求),而人心是能动的,人究 竟为善为恶 全在人心的选择、决断。所以朱熹认为,要使 人为善成圣,必须使道心为主宰而人心听命, “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郭沫若考证,“儒”本是鄙称,儒家这 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 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带有 贬低其地位的意思。
•5
儒家创始人孔子
•6
孔子核心思想主张
主张“仁”: “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谐社会、以德治民),即要求统治者 能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 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主张以德治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维护“礼”:“贵贱有序”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克己复礼” 中庸: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7
儒家的主要特征
• 儒家的特征: 其一、以孔子为先师,为思想领袖; 其二、以《周易》、《尚书》、《诗经》、 《礼记》、《左传》等书为经典; 其三、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 结构; 其四、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 外王事功之学(重内心修行); 其五、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运 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
•15
王守仁(阳明先生) 心本论(人心即是天理,要用道德自觉(良心)
去管束人) 知行合一
•16
【清代儒家——新经学】
顾炎武:经世致用 王夫之:批评君主专制、民主思想 黄宗羲:朴素的唯物论、朴素的辩证法 曾国藩:内圣外王的典范、《曾国藩家书》
•17Biblioteka (乐以向善) 性恶论•13
【 汉代儒家——两汉经学】
• 儒家的特点之一就是阐发它所尊崇的经典 《易》、《书》、《诗》、《礼》、 《乐》、《春秋》。本为 六经,后因《乐》 亡佚,成为五经。
董仲舒:(今文经学派的最重要代表人物, 另一个学派是古文经学)
思想: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天人感应、义利之辨
•10
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先秦:孔子、孟子、荀子、 汉代:陆贾、董仲舒、郑玄、 宋代: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朱熹(继
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九渊、邵雍 明代:王阳明 清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曾国藩 现代:熊十力、梁漱溟、牟宗三
•11
儒家的发展
【先秦】 代表:孔子、孟子、荀子 地位:和诸子地位平等。而且,在秦始皇时
受到重创,便是所谓的"焚书坑儒“ 思想: 孟子:(名轲,战国时代邹国人) 仁政、 民贵君轻(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性善论、
•12
荀子: 基本情况: 名况,字卿,亦称孙卿,战国末叶赵国人。
曾长期在齐国稷下学宫从事研究和讲学, 很受齐 王重视。 理论: 重视礼乐(礼 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
•1
关于“儒”字的解释
• 儒,从人从需,谓人之需也,意味是 帮助人的。需,由雨和而构成汉字字 型,而是苗的须根,因雨而哺育。
• 儒,又音柔,谓非刚猛、勇武,而是 温柔的教诲,是和风细雨,而不是狂 风骤雨。
•2
儒家的起源
代表:汉代刘向、刘歆、班固 观点: 诸子百家出自周官。其中,儒家是从周代主管
教育的官员转化而来的。《汉书·艺文志》说: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 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 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 言,于道为最高。”其他各家如道家出于史学 之官,阴阳家则出于天文之官,法家则出于刑 法之官,名家则出于礼乐之官,墨家则出于祭 祀之官,等等。
•9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 而言:
《易》、《诗》、《书》、《礼》、《春秋》谓 之"经",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 经》之"传" 《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 为"记" 《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 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 语》、《孟子》, 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 《礼记》、《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