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重叠需求、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
2-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际文化贸易的解释
2-6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际文化贸易的解释一、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原是一个销售学的概念,指的是某一工业产品从完成试制、投放到市场开始,直到量后被淘汰退出市场为止的全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该理论认为工业产品就像人或任何其他有机体一样,存在着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发展过程,因此任何产品一进入市场也就开始了其生命周期,这一周期可以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这四个时期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1.投入期。
也叫介绍期、引入期,指新产品研制成功投放到市场的试销阶段。
其特征是:产品刚刚进入市场,尚未被顾客接受,销售额增长缓慢;生成批量小,试制费用大,产品成本高;需大量广告宣传,销售费用高;一般没有同行业竞争;由于费用大,企业通常没有利润,甚至亏损。
2.成长期。
指新产品经过试销取得成功后,转入成批生产和扩大市场销售的阶段。
主要特征有:销售量迅速增长;产品设计和工艺基本定型,可组织成批生产;产品为用户所熟悉,可节省广告费用,销售费用大幅度下降;企业转为盈利,利润迅速上升;同行业竞争者开始仿制,出现竞争趋势。
3.成熟期。
指产品进入大批量生产,市场处于竞争最激烈的阶段。
特征有:市场需求已趋于饱和,销售量达到最高点;生产批量大,产品成本低,利润将达到最高点;很多同类商品进入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到成熟后期,市场达到饱和,销售量增长率接近零,甚至出现负增长。
4.衰退期。
指产品已逐渐老化,转入产品更新换代的时期。
主要特征包括:已有新产品开始进入市场,正在逐渐替代老产品;除少数或个别名牌产品外,市场销售量日益下降;市场竞争突出地表现为价格竞争,价格被迫不断下降。
根据产品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企业应当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以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后来这一学说被引入到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当中来,形成了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运用1956年,克拉维斯(I.K1arvas)在对H-O模型进行研究时,想证明劳动密集型商品都是由低工资国家生产的,但结果却出乎意料,他发现他考察的国家的出口行业的工资几乎都是其国内最高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重叠需求理论课件
• 第一阶段是创新阶段:创新国对某一种新产品的 出口垄断时期;
• 依据重叠需求理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
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
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
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
地出现。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重叠需求理论
12
理论简评
1,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突破了其他国际贸易理论仅从供 给角度研究贸易成因的局限性,侧重从需求角度探 讨产业内贸易的基础,是对要素禀赋理论和其他产 业内贸易理论的拓展和完善,同时也为贸易理论研 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 第二阶段是成长阶段:创新国大规模生产并出口 该产品,去的规模经济效益;
• 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其他发达国家生产者开始 生产这种新产品时期;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进 行竞争的时期;
• 第四阶段是标准化阶段:创新国进口时期。 • 第五阶段是晚期阶段:创新国在生产供给方面的
竞争优势已经完全丧失,开始完全依赖进口该种 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重叠需求是开展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重叠需求理论
8
核心思想
• 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 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两国之间收入水平越接近,
消费结构就越相似,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
就越雄厚;而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的产 业内贸易会较少。
林德尔理论思路课描述为: 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似
• 借用市场营销学的知识,把比较成本优势、 比较技术优势、比较规模经济优势的影响 等众多因素纳入一个贸易理论之中。
国际贸易学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供给与需求
• 学习曲线描述成本减少与特定行业积累产 出规模不断扩大之间关系的曲线。
13
14
• 学习曲线所描述的外部规模经济效果,我 们称之为动态报酬递增,或动态规模经济。
• 学习曲线论证了落后国家对幼稚工业的保 护有合理性。
15
第三节 重叠需求国际贸易理论
• 1961年,瑞典学者林德尔(S B.Linder)从 需求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的成因,提出了偏好相 似说(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
29
产品生命周期贸易模式
贸易国分类:
出口新产品的工业高度发达国家,如美国; 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如大多数欧洲国家; 某些发展中国家。
30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型
净出口
发展中国家
t0 t1
t2 t3
t4
t5
发达国家
0
时间
国
内
初
净进口
消 费
始 期
期
成 长
创新国 成
期
熟 期
31
1. 理论价值
第一,实现了比较优势观念由静态到动态演变的飞 跃。
经营成本 转口贸易
经济合作 季节性需要
政府干预下的价格扭曲
• 创造差异产品产生贸易的方法
一是改变产品的设计——客观差异
国际贸易练习题 答案
《国际贸易》练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1、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产品生命周期学说: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来的。
他认为产品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一国出口和进口商品结构是不同的。
产品的生命周期经历三个阶段:见下图。
(2)需求偏好相似学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用国家之间需求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
林德认为,赫-俄理论只适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适用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贸易。
(3)产业内贸易学说:产业内贸易学说是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提出的,是关于产业内同类产品贸易增长和特点的理论。
格鲁贝尔等人认为:当代国际贸易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另一类是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
所谓产业品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是指一国同时出口同类产品,或者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产的产品。
(4)新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逻辑思路为:由于企业异质性的存在,贸易会导致市场份额在产业内企业间的重新配置,市场份额向高生产率企业靠近,而那些最低生产率的企业被迫退出,从而提高了行业生产率水平,这一效应在封闭经济中是无法实现的。
第2章国际贸易政策1、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什么国际贸易政策(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进行商品、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
从单一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就是对外贸易政策。
2、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1)保护本国的市场(2)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4)积累资本或资金(5)维护和发展本国的对外经济政治关系3、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1)本国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2)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3)本国与别国经济、投资的合作情况;(4)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6)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7)各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国际贸易流动
国际经济贸易学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的创始人是美国经济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刘易斯·威尔士(Louis Wells)和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
1966年,弗农在美国《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一文,该文首次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认为不同国家间技术差距是产生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之一;威尔士在此基础上,引入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生命理论,具体描述了因技术差距产生国际贸易的过程;他们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引至国际贸易理论之中,奠定了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产品在其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国家生产和出口,以此说明国际贸易的流动方向,将市场营销学的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理论结合起来,使比较优势理论从静态发展为动态,它是关于产品生命不同阶段决定生产与出口该产品的国家转移理论。
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细分为产品开发期、市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产品阶段或产品创新阶段,又称引进阶段。
消费者不甚了解新产品的特性和如何使用这种新的产品,以及它给人们所带来的方便和好处,在这一阶段,需求主要来自本国,生产也主要针对本国需要,基本上没有出口。
要求投入的技术要素比较高,要求熟练的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也比较高。
这一时期的产品可以说是技术密集型的。
第二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又称增长阶段,技术已经成熟,生产过程已经比较标准化,同时和该产品使用的配套设备比较完善,获得消费者广泛的接受,所有的人都具有使用这一产品的技能,都拥有这种产品,该产品市场饱和,产品销售量的增长率开始下降。
与此同时国外的需求也已开始,成熟的技术随着产品的出口而转移出去,产品进口国能够迅速地模仿并掌握技术,进而开始在本国生产。
成熟阶段技术开始标准化,产品比较成熟,市场迅速扩张,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从而要求投入资本比较多。
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东亚地区的电子产业链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上主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地都集中 在美国、日本和欧洲,这些国家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出口电 子产品,该时期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较少;进入60年代后, 这些发达国家开始向亚洲四小龙进行直接投资和技术输出, 韩国和中国台湾开始成为电子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特别 是20世纪70年代后,许多生产半导体的大型厂商为寻求更 加低廉的生产成本,将其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工序移向海外, 东亚成为重要的生产基地;从70年代到80年代,东亚地区 电子产品开始从内销为主转为出口;
二、产品成熟阶段
三、产品标准化阶段
产品已实现了标准化,并普及到广大的市场中, 厂商的生产基本达到了最佳规模点。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工业化方面已取得相当成 效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亚洲“四小龙” 拥 有比较优势,产品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 输出。
产品周期理论的国际贸易演变图示
其他发达国家, 如西欧、日本 发展中国家 t0 t1 t2 t3 t4 T
重叠需求、技术变 化与国际贸易
本章结构
重叠需求品标准化阶段
第一节 重叠需求理论
核心: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则其需求结构的相似 性越大,从而两国发生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一、消费者行为假设
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 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 越偏好必需品; 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 好也相同。 推断:两国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 即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
净出口
创新国,如美国
净进口
Q 出口 消费 进口 生产 创新国 t0 t1 t2 t3 T
严建苗 《国际经济学》第6.章
9
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形下,贸易模式
并不能根据比较优势而加以确定,强烈的 外部经济会巩固现有的贸易模式:可能导 致一国被“锁定”在某种以无比较优势的 专业化分工模式中,甚至可能导致该国因 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如图2,D代表某种产品的世界需求,该产 品可以有A国或B国来供给,平均成本分别 为AC1和AC2。假定两国在该产品生产上 对于单个厂商来说均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并且由于厂商内部不存在规模经济,两国 的产业都是由许多完全竞争的小厂商构成, 竞争的结果使得产品价格等于厂商的平均 成本。
5
在贸易中,A国可以在点B完全分工生 产商品X,B国可以在点B′完全生产商 品Y。通过彼此间用60X和60Y相互交换, 两国最终消费组合均为无差异曲线Ⅱ上 的点E,在贸易中都获得了20X和20Y。 只有各国都在一种商品上面临规模经济 时贸易获利才会发生。 A国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向A点右侧 移动,则商品X的相对价格(生产可能 性曲线的斜率)就会不断下降直到A国 在X上实现完全分工为止。
新产品创新总是在美国,然后再传递和扩散到 西欧各国,最后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同时,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地发生
变化。
26
解释贸易发生的机制时,传统的是从供给的
角度来分析的; 从需求的角度来说明要素禀赋相似的条件下 工业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发生的原因。 1.国内需求是产品出口的可能性条件。出口是 国内市场超越国界发展的结果。 2.创造发明新产品与国内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 密切关系。 3.两国的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对商品需求的 重叠部分就越大,相互的贸易量就越大。 4.平均收入水平是偏好相似的指标。不同收入 的消费者将需求不同质量和档次的产品。
23
(2)两国的收入水平和市场范围差距越
06《国际经济学》第六章
另外,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较高,他们之间对 工业品的重复需要范围较大,因此工业品的贸易应主 要发生在收入水平比较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
End30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等人进一步 发展了这个从动态角度考察国际产品贸易的周期性规律。 克鲁格曼认为,发达国家以固定速度持续有序地开发新产 品,而发展中国家没有或缺乏产品创新能力。在发展中国 家模仿和吸收发达国家新产品生产技术这段滞后期间,发 达国家垄断新产品出口,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老产品(几乎 是完全竞争的产品)。每种新产品国际贸易都要经历发达 国家发明、出口、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向 发达国家出口的四个阶段。事实上,技术更新是以实现和 增强竞争力为转移的。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不仅存在一个 滞后问题,而且存在承受巨大技术转让费问题。
第六章 重叠需求、技术变 化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重叠需求理论 第二节 技术差距理论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End 1
第一节 重叠需求理论(需求 偏好相似论)
一、消费者行为假设 二、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三、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 的异同
End 2
概述
无论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还是要素禀赋理论,都是从 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即从技术差异、要素禀 赋差异等供给方面的因素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决定,而关于 需求方面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决定则并未提及。另一方面, 基于生产理论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比较注重于静态分析, 总是假设供给方面条件不变,而在现实中,这些国际贸易 的重要决定因素总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例如,由于 技术进步或创新,国际贸易中新产品或新品种总是不断地 出现,即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总是在不断更新。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场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
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一般来讲,任何一个国际贸易理论都要解决都要解决和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国际贸易模式及国际贸易收益。
以费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代表的技术差距决定国际贸易模型同样对上述三个问题做出了回答。
创新国(发达国家)后起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及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发生及国际贸易模式。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技术因素引进到国际贸易理论当中,使比较利益学说由静态发展为动态,这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一个进步和丰富。
从理论上讲,技术差距决定国际贸易模型,为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通过引进成熟技术,并结合本国其他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发展的实践也验证了这一理论。
然而,无论是费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还是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新理论,它们的一个共同点是都强调和突出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然而这些理论又都没有涉及如果单一的依赖技术引进,缺乏技术创新,这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什么影响。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技术创新加快等),这种技术变化的动态比较优势能不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收益?在这种贸易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如何?从表面上分析,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从技术差距及动态转移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格局。
产品生命周期与重叠需求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图示分析
Q
进口
消费 创新国 生产 出口 出口 消费 进口 O A B C D 生产 模仿国
T
五个阶段
1
2 3 4 5
技术创新阶段(OA阶段)
新产品成长期(AB阶段) 产品成熟期(BC阶段) 标准化生产期(CD阶段) 产品生命晚期(D点以后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简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了传统贸易 理论短期静态分析方法,是一种典型的动态化国 际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并没有排斥传统 的国际贸易理论,把比较成本优势、比较技术优 势、比较规模经济优势、生产区位变化、市场需 求格局的影响等众多因素纳入一个贸易理论之中, 暗示了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和演变是多因素综合 作业的结果。
yA1
yB1 yA2
yB2
理论简评
1
2 3
侧重从需求角度探讨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解释了迅速发展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现象 主要针对工业制成品贸易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
创新期
成长期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间,生产所需 的要素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在 新产品的生产中可以观察到一个 周期
成熟期
标准化时期
生命晚期
理论内容理论内容同类产品相互贸易的可能性经济发展水平相似人均收入水平相似社会消费需求结构相似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果相似重叠需求理论图示重叠需求理论图示b2a2b1a1ya1yb1ya2yb2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有相同需求的产品就越可能成为贸易品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理论简评理论简评侧重从需求角度探讨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解释了迅速发展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现象主要针对工业制成品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标准化时期成熟期成长期创新期在产品的整个生命间生产所需的要素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在新产品的生产中可以观察到一个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图示分析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图示分析出口进口进口出口消费生产生产消费创新国模仿国五个阶段五个阶段技术创新阶段oa阶段新产品成长期ab阶段产品成熟期bc阶段标准化生产期cd阶段产品生命周期简评产品生命周期简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短期静态分析方法是一种典型的动态化国际贸易理论
重叠需求贸易理论
重叠需求贸易理论一.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内容重叠需求理论又称需求相似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于1961年在其论文《论贸易和转变》提出的。
林德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产品的出口结构、流向及贸易量的大小决定于本国的需求偏好,而一国的需求偏好又决定于该国的平均收入水平。
平均收入水平越高,对产品消费需求的质和量都会提高。
平均收入水平越高,对服务的需求也越高。
因此,两国人均收入相同,需求偏好相似,两国间贸易范围可能越大。
但如果人均收入水平相差较大,需求偏好不同,两国贸易则会存在障碍。
若两国中一国具有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而另一国没有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则两国无从发生贸易。
如图所示,横轴表示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y)纵轴表示消费者所需的各种商品的品质等级(q),所需的商品越高档,其品质等级就越高。
人均收入水平越高,消费者所需商品的品质等级也就越高,二者的关系由图中的OP表示。
现在假设A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为yA,则A国所需商品的品质等级处于以D为基点,上限点为F,下限点为C的范围内。
假设B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位yB,则其所需的商品品质等级处在以G为基点,上下点分别为H和E的范围内。
对于两国来说,落在各自范围之外的物品不是太高档就是太过低劣,是其不能或不愿购买的。
图中我们可以看出,A国品质等级处于C和E 之间的商品、B国品质等级处于F和H之间的商品,均只有国内需求,没有来自外国的需求,所以不可能成为贸易品。
但品质等级处于E和F之间的商品。
两国都有需求,即所谓重叠需求,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商品,A、B两国均可输入或输出。
两国消费偏好越相似,则其需求结构越接近,或者说需求结构重叠的部分越大。
两国人均收入相同,需求偏好相似,两国间贸易范围可能最大。
二.贸易产生的前提条件因此,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有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一种产品的国内需求是其能够出口的前提条件,换句话说,出口只是国内生产和销售的延伸。
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探讨PPT课件( 36页)
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领先国
模仿国
技术领先
获得该项技术
垄断地位
低成本生产
出口新产品
出口
5
A 国生产、消费
A 国生产线
T0
T1
T2
T3
B 国生产线
B 国生产、消费 进出口线
A 国消费量
B 国进口量
B 国消费量 T( 时 间 )
1.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2技术差距论
– 评论
• 不能确定技术差距的大小 • 没有给出技术差距产生的原因和随时间推移而消失
19
2.产业内贸易理论
2.4产品差异论
– 基本概念
• 产业:投入要素相近,产品用途可以相互替代。 • 产品的差异性表现
– 产品同质性:产品间可以完全替代,但市场区位和市场时 间可能不同。
– 产品异质性: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尚可替代),要素投 入具有相似性。
重叠需求理论与产品周期理论
第五章重叠需求理论与产品周期理论5.1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二战之后,国际贸易出现了以下三种新特征:一.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一种产品。
国际贸易由行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转向行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国家间的贸易模式由南北贸易转向北北贸易。
三.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例如,纺织品和电视机等。
以上特征不是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所能解释的。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国际贸易理论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
例如,重叠需求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还有的经济学家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
我们在本章只介绍前两种理论,而将后一种思路留到下一章详细介绍。
5.2 重叠需求理论重叠需求理论(overlapping demand theory)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Linder)提出。
重叠需求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命题之上的。
一.一种产品的国内需求是其能够出口的前提条件,换句话说,出口只是国内生产和销售的延伸。
企业不可能去生产一个国内不存在扩大需求的产品。
1二.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是平均收入水平。
高收入国家对技术水平高、加工程度深、价值较大的高档商品的需求较大,而低收入国家则以低档商品的消费为主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所以,收入水平可以作为衡量两国需求结构或偏好相似程度的指标。
例如高尔夫球在欧美是普及运动,但在发展中国家却不是代表性需求。
三.如果两国之间都有共同需求品质的情形,我们称存在重叠需求。
两国消费偏好越相似,则其需求结构越接近,或者说需求结构重叠的部分越大。
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范围的商品,两国均可进口和出口。
如下图,横坐标代表国家收入,纵坐标代表该国所需各种商品的品质等级。
最低收入国与中等收入国有重叠需求,有贸易可能;中等收入国与最高收入国也有重叠需求,也有贸易可能。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名词解释汇总
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这两个概念紧密相连又有所区别,是不能等同起来的。
他们都是国际的商品交换活动,不过就其涵盖的范围而言,任何一国的对外贸易都远远不及国际贸易,它只是后者这个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占着其中较小的份额。
国际贸易的作用: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
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获得规模经济利益. 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利润水平。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商品按移动方向可划分为出U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按贸易有无第三者参加可划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按国境与关境可划分为:总贸易、专门贸易。
按交易方式的性质可分为:商品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租赁贸易。
补偿贸易:指买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国外厂商进口机器、设备、技术以及某些原料,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产品或劳务等偿还的一种贸易方式。
国际货物贸易额:理论上是世界所有国家的货物进口或出口总额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总. 贸易术语的国际观念1)1932年华沙一牛津规则2)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正本3)《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变化:1、调整了国际贸易术语的分类;2、调整了D组贸易术语;3、取消了“船舷”概念;4、补充了连环贸易的责任义务划分;5、扩展了贸易术语的使用范围。
保险金额计算公式:按CIF进口时,保险金额=CIF或CIP价x(l+投保加成率)按CFR进口时,保险金额+CFR x(l+特约保险费率)按FOB进I I时,保险金额=FOB x (1+平均运费率+特约保险费率)贸易条件:指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的外国商品.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个国家商品与劳务进出口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重商主义发展阶段:早期:货币差额论绝对顺差(货币政策)晚期:贸易差额论保证顺差(保护关税发展本国工业)绝对优势理论:指在两国都能上产两种相同产品的条件下,两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重叠需求理论(需求偏好相似论):生产者主要根据本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来生产产品,产品首先向国内市场供应,然后再向国际市场供应.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两国的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越接近,两国之间的可贸易品越多,两国的贸易关系也就越密切.总之,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两国的需求结构越相似,重叠需求的产品越多,两国的贸易关系越密切。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要点整理
名词解释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国际分工的结果与表现形式。
又称“世界贸易”。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占该国GDP的比重,反映对外贸易在该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出口贸易依存度与进口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出口一单位的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数量之间的比率。
总贸易:指以国境为标准来统计的货物的进出口情况专门贸易:指以关境为标准来统计的货物的进出口情况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产品价格上升,导致该产品使用密集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另一种生产要素实际价格下降。
里昂剔夫之谜:1953年里昂剔夫利用投入-产出表对美国1947年的对外贸易实际情况进行验证,发现其实际的情况与H-O理论的结论相反,即美国作为资本丰富、劳动短缺的国家出口的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产业内贸易:指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具有相同或相似生产要素禀赋的国家间进行的贸易,或者说一国在同一产品既有出口又有进口.重叠需求: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
重商主义: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幼稚产业:指该产业的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放任自由竞争则亏损,保护则可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最后竞争力提升。
保护、扶植幼稚产业的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带来的利润。
对外贸易乘数:出口增加国内的有效需求,顺差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倍数作用,对外贸易乘数的大小取决于一国的边际进口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一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6-1 重叠需求理论的图示
Q
Q6
Q5
Q4
Q3
Q2
Q1
P
A B
O
YB
YA
Y
与高教社《国际经济学教程》教材 2010年版(冯德连等主编)配套。课件编写人员:冯德连、邢孝兵、 金泽虎、项桂娥、葛秋颖、胡庆龙、张德化、董桂才、黄玉霞、刘敏、韩刚、潘锦云、徐洁香、万红先
与高教社《国际经济学教程安》徽教财材经2大01学0年国版际(经冯济德贸连易等学主院编冯)配德套连。博课士件2编00写70人20员8:冯德连、邢孝兵、 金泽虎、项桂娥、葛秋颖、胡庆龙、张德化、董桂才、黄玉霞、刘敏、韩刚、潘锦云、徐洁香、万红先
6.2.2 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二)产品成熟阶段(maturing product stage) 在这一阶段,对该产品及其特征方面的一般
该模型仅适用于工业制成品。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关注的是典型“新产品”的生 命周期及其对国际贸易所产生的影响。Vernon把重 点放在工业制成品,从美国开发出一项新产品开始着 手构建自己的理论。
与高教社《国际经济学冯德连、邢孝兵、 金泽虎、项桂娥、葛秋颖、胡庆龙、张德化、董桂才、黄玉霞、刘敏、韩刚、潘锦云、徐洁香、万红先
与高教社《国际经济学教程》教材 2010年版(冯德连等主编)配套。课件编写人员:冯德连、邢孝兵、 金泽虎、项桂娥、葛秋颖、胡庆龙、张德化、董桂才、黄玉霞、刘敏、韩刚、潘锦云、徐洁香、万红先
6.2.2 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新产品阶段(new product stage): 在这一阶段,产品的技术还未成型,研究与开 发的费用在成本结构中占据最大的比重。该产 品仅在国内生产和消费。
与高教社《国际经济学教程》教材 2010年版(冯德连等主编)配套。课件编写人员:冯德连、邢孝兵、 金泽虎、项桂娥、葛秋颖、胡庆龙、张德化、董桂才、黄玉霞、刘敏、韩刚、潘锦云、徐洁香、万红先
6.1.1 基本假设和基本概念
(二)重叠需求和代表性需求 1、重叠性需求(preference similarity )
6.1.1 基本假设和基本概念
2、代表性需求 林德认为,每个国家都存在一个代表性的需求水平。 代表性需求水平表明一国平均的收入水平或大多数人 的收入水平。这种收入水平的代表性消费品是各国消 费品产业发展的主导。因为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符合 大多数消费者的需要,其生产才容易达到规模经济, 从而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另一方面任何一 个国家,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异,其需求水平也必然有 差异。
第6章 重叠需求、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 6.1 重叠需求理论 6.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与高教社《国际经济学教程》教材 2010年版(冯德连等主编)配套。课件编写人员:冯德连、邢孝兵、 金泽虎、项桂娥、葛秋颖、胡庆龙、张德化、董桂才、黄玉霞、刘敏、韩刚、潘锦云、徐洁香、万红先
6.1 重叠需求理论
6.1.1 基本假设和基本概念 (一)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1:同一国家对于收入水平不同的居民(或 者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则越偏好于奢侈品或者高 端商品;收入水平越低,则越偏好于生活必需品或者 低端商品。 基本假设2:不同国家对于收入水平相近的消费者 (或者家庭),他们具有近似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6.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
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新产品首先在最先进的国家被 开发和生产出来,随后,需求向国外扩展,并且首 先在来自美国的出口中得到满足。然而,由于国外 需求增长,生产过程变得逐步标准化,在国外进行 生产逐渐变得比较有吸引力了。随后,产品进入它 的自然周期,从研究与开发、熟练劳动力密集型转 入资本和(或)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结果,它的 主要产地转移到不太发达的国家,贸易方向逆转。
与高教社《国际经济学教程》教材 2010年版(冯德连等主编)配套。课件编写人员:冯德连、邢孝兵、 金泽虎、项桂娥、葛秋颖、胡庆龙、张德化、董桂才、黄玉霞、刘敏、韩刚、潘锦云、徐洁香、万红先
6.1.2 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思想
由于厂商追求代表性需求,以实现规模经济效果,就 难以顾及不同档次产品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对一国而 言,那些非代表性需求的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又是由 谁来满足的呢?当然国内的生产者也可能专门为了那 些特殊的消费者而生产商品,但是它是以消费者付出 较高价格为回报的。
如果两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越是接近,彼 此需求结构的重叠部分就越大,因而两国的 贸易关系就越密切,国际贸易往往会在收入 水平相当的国家间展开。重叠需求理论又称 偏好相似理论。
与高教社《国际经济学教程》教材 2010年版(冯德连等主编)配套。课件编写人员:冯德连、邢孝兵、 金泽虎、项桂娥、葛秋颖、胡庆龙、张德化、董桂才、黄玉霞、刘敏、韩刚、潘锦云、徐洁香、万红先
标准开始出现,且开始使用大批量生产的技术。 随着生产过程的越来越标准化,规模经济得以实 现。在这一阶段,资本成为最主要的构成成本。 这一特征与赫-俄模型以及李嘉图的理论形成了强 烈对比,后者假定规模报酬不变。
与高教社《国际经济学教程》教材 2010年版(冯德连等主编)配套。课件编写人员:冯德连、邢孝兵、 金泽虎、项桂娥、葛秋颖、胡庆龙、张德化、董桂才、黄玉霞、刘敏、韩刚、潘锦云、徐洁香、万红先
6.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6.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
弗农(Vernon)在1966年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 模型(product cycle model),这是对技术差距模 型的总结与扩展。
6.1.2 重叠需求理论的评价
重叠需求贸易理论从需求的角度对产业内贸易加 以概括和解释。这一理论尽管是针对差异产品贸易而 言的,但是其核心内容是收入水平相近国家,需求水 平相似或重叠。因此,应该说这是对国际贸易理论的 一个重要贡献。
关于重叠理论的适用性,林德曾指出其理论主 要针对工业产品或制成品,而初级产品的贸易是由自 然资源禀赋不同而引起的,与产品的需求和收入水平 无关,适合于H-O理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