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解讲解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课件 古书的注解.ppt

古代汉语课件 古书的注解.ppt

孔颖达
贾公彦 徐彦 杨士勋
李善 颜师古
杨倞 张守节 司马贞
《五经正义》 —《易》《书》《诗》《礼》《左》 《周礼疏》、《仪礼疏》 《春秋公羊传疏》 《春秋谷梁传疏》
《文选注》
《汉书集注》
《荀子注》 《史记正义》 《史记索隐》
4、注释的中落——宋、元、明
(1)本期注释的特点 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
2、古人注释,接近实际,较为可靠。
《左傅·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 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
3、古人注是今人注的源头,是今人注的重要依据。
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 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毛亨 孔安国
《毛诗故训传》 《古文尚书注》
马 融 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
《孝经》、《周礼》、《仪礼》、《礼记》等
郑 玄 《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
何 休 《春秋公羊解诂》
高 诱 《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
王 逸 《楚辞章句》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 3、笺
▪ 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 ▪ 《郑笺》
补注》
▪ 郭庆藩的《庄子集释》 ▪ 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 ▪ 孙诒让的《周礼正义》、《墨子间诂》 ▪ 2、王念孙的《读书杂志》 ▪ 王引之的《经义述闻》 ▪ 俞樾的《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
义举例》
▪ 3、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 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
▪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 郝懿行的《尔雅义疏》 ▪ 邵晋涵的《尔雅正义》 ▪ 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 ▪ 戴震的《方言疏证》 ▪ 王念孙的《广雅疏证》

古书的注解课件

古书的注解课件

(二)串讲句子大意 1、翻译 按字面直接释义,包括直译和意 译。 ①直译——译文与正文词义对应, 语法结构基本相当。 《尚书· 洛诰》:‚考朕昭子刑, 乃单文祖德。‛苏轼《书传》: ‚考我所以明子之法,乃尽文王 德也。‛
②意译——不拘于正文词义和语
法结构的串讲,目的在于沟通文 意。 《孟子· 尽心上》:‚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赵岐《孟子章 句》:‚当自勉强以忠恕之道, 求仁之术此最为近也。‛
《仪礼注》、《礼记注》 高 诱 《战国策注》、《吕氏春 秋注》、《淮南子注》 王 逸 《楚辞章句》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
①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②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
这个时期,除了经部书外,还出
现了大量有关史部、子部、集部 的训诂专著以及佛经的音义。如: 史部方面:‚《史记》三家注‛: 张守节《史记正义》、 司马贞 《史记索隐》 、 裴骃《史记集 解》。 颜师古 《汉书集注》、裴松之 《三国志注》
不可求思。‛毛传:‚思,辞也。‛ 《淮南子· 精神篇》:‚不识天下之 以我备其物与?且惟无我而物无不备 者乎?‛高诱注:‚与,耶,辞也。‛ 《孟子· 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 尽心焉耳矣。‛赵注:‚焉耳者,恳 至之辞。‛
2、实词用法 《礼记· 表记》:‚不自大其事。‛
孔疏:‚大谓夸大。‛这里‚大‛用 为动词。 《左传· 桓公十一年》:‚宋雍氏女 于郑庄公。‛杜注:‚以女妻人曰 女。‛ 《史记· 卫世家》:‚繄起死人而肉 白骨也。‛韦昭注:‚是使白骨生肉, 德至厚也。‛
孟子
孝经 论语 尔雅 公羊传 谷梁传 左氏传 周礼 仪礼 礼记 周易 尚书 诗经
汉武帝
初唐
唐文宗
宋仁宗

古书的注解——精选推荐

古书的注解——精选推荐

古书的注解幻灯⽚1古书的注解⼀、古代注疏簡介⼆、古書注解的體例三、古書注解的內容四、注解術語五、古注閱讀實例幻灯⽚2古代注疏簡介●注解古書的⼯作開始於漢代。

●鄭⽞是漢代最著名的注解家,對《周易》、《⽑詩》等多部經書都作過注解。

●唐代出現了“疏”、“正義”,它不僅注解經書原⽂,還對漢代學者的注釋也作解釋。

●六朝以后,注解的古書的范圍有所擴展。

唐代除了為先秦經書做注疏⼯作之外,也對其他古書做了注解。

●清代是⼩學發展的⿍盛期,學者幾乎對每⼀種重要的經典都做了新的注解,取得極⾼的成就。

幻灯⽚3古書注解的體例● 1.傳注類和義疏類的體例●以《⼗三經注疏》的《⽑詩正義》為例。

● 2.集注、集解類注疏書的體例●以《論語集解》、《孟⼦集注》為例。

● 3.⾳義類書的體例●以《經典釋⽂》為例。

● 4.章句類書的體例●以《孟⼦集注》引鄒⽒“章指”為例。

幻灯⽚4古注的体例·传●1、传(zhuàn)。

本义为传(chuán)递、传述的意思。

引申指解释经义的⽂字,也指对古书字句解释疏通的注释。

●前者如解释《易经》的《易传》,解释《春秋经》的《左传》、《公⽺传》、《⾕梁传》等,这类“传”,多数侧重于经⽂的思想内容,或是叙述事件的原委(如《左传》),或是对“微⾔⼤义”的阐发解说(如公⽺、⾕梁⼆传)。

幻灯⽚5古注的体例·传●后者如西汉⽑亨的《⽑诗故训传》,它是以语⾔⽂字的考释疏通为宗旨的注解形式。

《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使为《离骚》传。

”颜师古注:“传谓解说之,若《⽑诗传》。

”《⽑诗正义·关雎》“诂训传”孔颖达疏:“传者,传通其义也。

”可见,传是注解的⼀种形式,讲古书注解,主要指后⼀类书。

幻灯⽚6古注的体例·注●注,本义为灌注,引申为传注、注释。

《说⽂·⽔部》:“注,灌也。

”段⽟裁注:“引申为传注,……注之云者,引之有所适也,故释经以明其义⽈注。

”唐贾公彦《仪礼·⼠冠礼》疏:“⾔‘注’者,注义于经下,若⽔之注物也。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实用文档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 ①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 ②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实用文档
疏:不仅解释经文,而且给前人 的注解作注解,也叫正义。
如:唐初,由孔颖达等纂集成的 《五经正义》 ,凡一百八十卷。
实用文档
这个时期,除了经部书外,还出 现了大量有关史部、子部、集部 的训诂专著以及佛经的音义。如:
古文经学:汉景帝时,人们从孔子
旧宅的壁缝里发现了用篆文书写的 《尚书》、《周礼》、《论语》等 书,这些书称之为古文经,河间王 刘德也从民间获得了古文经书,献 给了朝廷。古文经和今文经文字有 差异、甚至连篇章、内容和解释、 评价也不同。研究古文经的学者形 成了古文经学派。如:许慎、马融、 郑玄。
实用文档
汉武帝即位后,实行了“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 从此儒学独尊,《诗》、《书》、 《礼》、《易》、《春秋》五经 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为神 圣的法定经典,也成为广大读书 人必读的经典。
实用文档
所谓儒家经典,现在一般是指儒 学十三经,亦即周易、尚书、诗 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 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 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 的学问。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 体。
今文经学: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 向弟子讲授经学,这时的经书大都 没有先秦时的旧本,而是由战国时 代的学者师徒之间口头传授,到汉 代才用当时的隶书写成,因此成为 今文经。代表人物:董仲舒。
实用文档
《礼记·乐记》:“《诗》云: ‘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 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 何事不行。”
《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 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 曰独,幼而无父曰实用文档孤。”

古书的的阅读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的阅读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的注解
4、宋代的重要注释家及注本 邢昺:《孝经注疏》、《论语注疏》、《尔雅注疏》收入 《十三经注疏》。 孙奭 :曾奉敕校定赵歧《孟子注》,并撰《孟子正义》 十四卷,收入《十三经注疏》。另着有《孟子音义》、 《尔雅释文》等书,均传于世。 朱熹: 著作主要有《周易本义》、《诗集传》、《四书 章句集注》、《楚辞集注》等。 洪兴祖: 着有《老庄本旨》、《周易通义》、《楚辞补 注》等书。
一、古书的注解
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 义的注解。笺 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 笺的本义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 以备参考。 义疏体 疏即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或称作义 注,正义、疏义等,简称疏。疏的注释特点是不 但对古书原文进行注解,同时对前人所作的注解 也进行注释。 章句体 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其特点是, 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和全章 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 集解体 集解又称为集注,集说,集释等,这是汇 集各家解说,加以选择并加上自己见解的一种注 释方法。不是集各家之说,而是通释经传。。
一、古书的注解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视也。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
为闇昧之行。《笺云》:“仪,威仪也。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 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 以利吾国乎。” 《章句》:“曰,辞也。叟,长老之称也,犹
父也。孟子去齐,老而至魏,故王尊礼之。曰:‘父不远千里之路而来 至此,亦将有可以为寡人兴利除害者乎?’”此段话从“孟子去齐”以 后串讲整个句义,是章句的体例。
一、古书的注解



7、读曰、读为 说明通假字的术语。例如:《庄 子· 逍遥游》:“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 为变。” 8、辞、词 古人把虚词叫做“辞”或“词”,在注解 中使用这两个术语,就是指明虚词。例如:《诗· 周 南· 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毛传:“思, 辞也。” 9、衍文,脱文校勘术语。衍文也叫“衍字”,简称 “衍”,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误加的文字。脱文 也叫“夺字”,简称“脱”,指古籍因传抄刻印而脱 落的文字。

第一讲 古书的注解

第一讲  古书的注解

(三)常用的注音术语 读曰,读为: 1、读曰,读为: 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 ."郑玄注:"时读曰莳 "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 2、读若,读如: 读若,读如: 又重之以修能. 又重之以修能. 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 :"故有绝才者谓之能 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 霾两轮兮絷四马.洪兴祖注:"霾读若埋." :"霾读若埋 霾两轮兮絷四马.洪兴祖注:"霾读若埋." 吾是以狂而不去也。(《庄子·逍遥游》) 吾是以狂而不去也。(《庄子 逍遥游》 。( 逍遥游 王先谦注:狂音读如诳,言以为诳。 王先谦注:狂音读如诳,言以为诳。 如字: 3、如字: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礼 大学》 记·大学》) 大学 《经典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 经典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 好好, 好好 呼报反,下如字。 呼报反,下如字。
• 练习: 练习: 写出下列几部典籍的注疏者 诗经》 《诗经》:汉 传,汉 笺,唐 集解, 论语》 《论语》魏 集解,宋 疏。 左传》 等正义。 《左传》晋 注,唐 等正义。 孟子》 《孟子》汉 注,宋 疏。
等正义。 等正义。
• 三、古注的基本体例 1."传":是用今语传达古语含义的意思。 传 :是用今语传达古语含义的意思。 广义: 注解” 广义:“注解”: 狭义:指直接阐释经义的注解。 狭义:指直接阐释经义的注解。 如毛亨《毛诗诂训传》 如毛亨《毛诗诂训传》。 2.“笺”:主要是对原注加以补充和订正。 主要是对原注加以补充和订正。 笺 如郑玄的《毛诗笺》 如郑玄的《毛诗笺》 3.正义(义、疏):串讲文意 ):串讲文意 .正义( 如孔颖达《毛诗正义》 如孔颖达《毛诗正义》。 4.章句:训释词义,按章和句串讲分析经文大意。 章句: 章句 训释词义,按章和句串讲分析经文大意。 归纳出文章的段落大意。 归纳出文章的段落大意。 如汉代的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如汉代的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古书的注解-讲解[优质PPT]

古书的注解-讲解[优质PPT]
稷麦菽也。”
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 后面,相当于“……的样子”。
例:《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 注:“泠然,轻妙之貌。” 4、犹、犹言——一般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引申义训解本文。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或“等于说”。 例:《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之幼。”赵岐注:老,犹敬也;幼犹爱也。”
3、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周南·汝坟》)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 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诗》 之此类众矣。”
二、古注的源流与发展
1、古注的源流 古注之源,可追溯到先秦:先秦著作中多有注释
杂夹文中。 如:
(1)《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震, 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 兑,说也。”
唐代进行义疏的著作主要有:
尚书 汉孔安国传 唐孔颖达正义
周易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正义
诗经 汉毛亨传 郑玄笺 唐孔颖达正义
周礼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
仪礼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
礼记 汉郑玄注 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左传 晋杜预注 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公羊传 汉何休注 唐徐彦疏
郭 象 《庄子注》
孔颖达 《五经正义》(《易》《书》《诗》《礼》 左》)
贾公彦 《周礼疏》、《仪礼疏》
邢 昺 《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
孙 奭 《孟子疏》
陆德明 《经典释文》
杨 倞 《荀子注》
张守节 《史记正义》
颜师古 《汉书集注》
(4)古注的中落——宋、元、明
特点: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 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一、什么要读古注古书的注释按时间分可以分为古注和今注两大类(大体清代以前的注释叫古注)。

今注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一般说来观点比较正确。

科学性较强,而且使用现代汉语,通俗易懂,但我们阅读古书仅仅借助今注是不够的,这是因为:1、古代的传注家距古书成书时代近,如汉代注先秦之书,也就是几百年,语言变化不大,典章制度尚存,加之他们学识渊博,学风扎实,所作的注解往往比较可靠。

这些古注都是今注的基础和依据。

今注有的比较简单,各种注本对一些问题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加确切、深入的理解古书的内容,就必须阅读古注。

2、有许多古书至今没有今注。

我国的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有今注的只是一小部分,对多数没有今注可参考的古书在阅读时必须借助古注。

3、中文专业的学生是专门学习研究我国各代语言文学的,应当具备利用古注阅读古书的能力,这是一项基本的训练和要求。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古注。

如(清)阮元在《十三经注疏》前的《重刻宋版注疏总目录》中说:“窃谓士人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

空疏之士,高明之徒,读注疏不终卷而思卧者,是不能潜心研索,终身不知有圣贤诸儒经传之学矣。

”二、古注的类型古注的别称有:传、笺、章句、注、疏等,按今人的理解都是指对古书注释或注解,但它们的原义有细微差别,经历一个发展过程。

1、先秦就有“传、解、说”的各目,这些都是解释的意思,传:传过、传通之意。

《说文》:“传:遽也(送信的快车或快马)段玉裁注:如今驿马,引伸传遽之义,则凡展转引伸之称皆曰传,“孔颖达曰:传通其义也”。

如:《毛诗诂训传》(简称毛传);《尚书》孔安国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者合称“春秋三传”,一般说,《左传》多补充史实,文字较多;《公羊》、《谷梁》多解释词语和《春秋》的体例;其他如《韩非子》有《解老》一篇,《墨子》前有《经上》和《经下》两篇,后有《经说上》和《经说下》两篇。

一般说“传”偏重于内容的解说,意思的阐发。

古代汉语 古书的注解

古代汉语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一古书注解产生的原因3古人所著原书碍于体例不会面面俱到有时需要补充史实材料3扩展于魏晋南北朝推进于唐1再度注释的出现2注解范围扩大3集注集解的出现5全面发展于清三古注的类型10选注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产生的原因
1、词改变了意义,事物改变了名词 2、时代推移,背景变换 3、古人所著原书碍于体例,不会面面俱到, 有时需要补充史实材料 4、后人对原书的评论有时以注解的形式出 现
二、古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
1、产生于先秦 2、兴盛于两汉 3、扩展于魏晋南北朝,推进于唐 1)再度注释的出现 2)注解范围扩大 3)集注、集解的出现 4、变化于宋元明 5、全面发展于清
三、古注的类型
1、注(训、说、释…):对原文作独立注解 2、笺:P612 3、疏:P611 4、校:考核古书,或校正文字,或考镜源流 5、音义:以辨音释义为本,也校勘 6、章句:循文释义,串讲大意 7、补注:订正、拾遗前人注疏 8、集解(集注、集释):P614 9、笔记:P625 10、选注:古人进行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
四、古注的内容
1、释词 2、串讲 3、通释全章大意 4、阐述语法 5、说明修辞手段
五、古注的术语
1、曰,为,谓之: A曰X 2、谓:X谓A 3、貌,之貌:X,A貌 4、犹:X,犹A也
5、之言,之为言:X之言A也 6、读为,读曰:X读为A 7、读若,读如:X读若A
五、古注的术语(续)
8、音:X,音A 9、反,切:X,AB切;X,AB反;X,AB 10、如字: 11、言:X,言A 12、辞,词
13、衍文 14、脱文 15、当为,当作
六、古注经的体例
1、P613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通论十七十八古书的注解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通论十七十八古书的注解

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重点:常用术语ps背课本P612下面的十三经注疏的作者由于时代久远,我们阅读古书,会碰到许多语言文字方面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一般可以通过参看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有古代人用文言文作的,也有现代人用现代汉语作的,相比较而言,后者要比前者少得多.而且,现代人要注解先秦古书,也离不开汉唐人的旧注。

所以,要读懂古书,必须参考古书的旧注,了解其体例,注解的方式以及它的局限性等等。

一、古书注解的概貌为什么要给古书作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言的发展变化,使得后人对古书中的一些话看不懂了,于是就要由专门研究的专家来作注.戴震在《尔雅文字考序》中说:“昔之妇孺闻而辄晓者,更经学大师转相讲授仍留疑义,则时为之矣.”就是这个意思。

系统地给古书作注,是从汉代开始的。

比如在汉代,《诗经》有三家的解说,即鲁之申培公、齐之辕固生和燕之韩婴,分别称为鲁诗、齐诗、韩诗。

后来又有毛亨作的传(称《毛诗》).孔安国曾给《尚书》作注;马融、郑玄都曾给许多儒家经典作过注;高诱给《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作注;王逸给《楚辞》作注。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经典在汉代几乎都有人作了注。

汉代的注解比较注重语言文字的解释和名物的说明,而且他们离先秦时代比较近,所以汉代的注解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汉代注解的古籍主要是儒家经典,到后来注解的范围逐步扩大,不仅先秦时的老庄著作有人作注,汉代的著作也有人作注了。

如在六朝时,有魏代的王弼注了《老子》,晋代的郭象注了《庄子》,三国时韦昭注了《国语》,刘宋时裴駰作了《史记集解》等等。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古籍整理也颇繁荣,如唐初著名学者孔颖达注《五经》,李善注《文选》,颜师古注《汉书》,都为后世所称道。

又如司马贞作《史记索引》,张守节作《史记正义》等。

一些“子书"(哲学著作)也有人作注,如杨倞作《荀子注》,尹知章有《管子注》等等.宋朝注释家中最有名的就是朱熹。

他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他的注释能吸取汉唐人的长处,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解释古书中的词句.他对《诗经》中《国风》一些诗的解释,能不受毛传的束缚,指出它们是爱情诗,比汉儒高明。

第一讲古书的注解

第一讲古书的注解

1、傳注體 、
1.1詁、訓 詁 1.2傳612 傳 《說文》:“傳,遽也。”段玉裁注: “傳者,今之驛馬。” 1.3注 注 《說文》:“注,灌也。”用在注釋古書 上,指使文意如水之流注,暢通明曉。 1.4箋612 箋
《說文》:“箋,表識書也。”
1.1詁、訓 詁
唐孔穎達說:“詁者,古也,古今異言, 通之使人知也。訓者,道也,道物之貌以 告人也。”(《詩•周南•關雎》疏)。 清馬瑞辰認為:“單詞則為詁,重言則為 訓。詁是就其字之義旨而證明之,訓則兼 其言之比興而訓道之。此詁與訓之辨也。”
(三)闡釋語法
1、詞法 、 1.1注釋虛詞 注釋虛詞 1.1.1使用專門術語訓釋虛詞 使用專門術語訓釋虛詞 1.1.2區分虛詞具體用法 區分虛詞具體用法 1.1.3比較分析虛詞用法的細微差別 比較分析虛詞用法的細微差別 1.2實詞用法分析 實詞用法分析 2、句法 、 2.1對句讀的分析 對句讀的分析 2.1.1明注 明注 2.1.2暗注 暗注 2.2對句式的分析 對句式的分析 2.2.1語序變異的分析 語序變異的分析 2.2.2省略 省略
1.2.2指出修辭手法,點明句子的言外之意 指出修辭手法, 指出修辭手法 • (19)牂羊墳首,三星在罶。(《詩·小雅 苕之華》) 牂羊墳首,三星在罶。 《 小雅 苕之華》 小雅·苕之華 牂羊墳首 毛傳: 牂羊, 牝羊也。 大也。 毛傳 : “ 牂羊 , 牝羊也 。 墳 , 大也 。 罶 , 曲梁 寡婦之笱也。 牂羊墳首, 言無是道也。 也 , 寡婦之笱也 。 牂羊墳首 , 言無是道也 。 三 星在罶, 言不可久也。 鄭箋:“‘無是道 無是道’ 星在罶 , 言不可久也 。 ” 鄭箋 : “‘ 無是道 ’ 喻周已衰, 求其復興不可得也。 不可久’ 者 , 喻周已衰 , 求其復興不可得也 。 ‘ 不可久 ’ 喻周將亡, 如心星之光耀見於魚笱之中, 者 , 喻周將亡 , 如心星之光耀見於魚笱之中 , 其去須臾也。 其去須臾也。”

04第四节 古书的注解

04第四节 古书的注解

6、读为/读曰(P617) 用 途:用声训方法释词的术语,常用于以本字解 释假借字。 训释格式:被训释语+术语+训释语 可以译作:把某字当成某字来读 《庄子· 逍遥游》:“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 “辩读为变。” 《书经· 尧典》:“播时百谷。” 郑玄注:“时读曰 莳。”
7、读如/读若(P618) 用 途:主要是用以注音,其次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训释格式:被训释语+术语+训释语 可以译作:像某字那样读
(三)义疏体——又称“疏”、“注疏”、“义注”、“讲疏”、 “正义”等,是一种经、注兼释的体例。经,指古籍原文;注, 一般指汉代的注释(P611-612)。
《说文》:“疏,通也。从������ 从疋,疋亦聲。”
特点:较为详尽、细致,常常引经据典来说明问题。 代表作:唐· 孔颖达《五经正义》。其中《毛诗正义》对 《诗经》、《毛传》、《郑笺》都进行了解释。例如《硕鼠》。 (四)集解体——又称“集注”、“集传”、“集释”等,是 一种汇集诸家注释的体例。(P614)
毛传:“矢,誓;靡,无;之,至也。至己之死,信无它心。”
《诗经· 卫风· 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 为容!” 毛传:“妇人,夫不在,无容饰。”
(三)阐明章旨 《诗经· 魏风· 硕鼠》 唐· 孔颖达等《毛诗正义》:“硕鼠,三章,章八 句……经三章,皆上二句言重敛,次二句言不修其政。 由君重敛,不修其政,故下四句言将弃君而去也。” (四)讲解语法 《左传· 隐公元年》:“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晋· 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繄,语助也。” 《孟子· 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 而抚四夷也。” 宋· 朱熹《孟子集注》:“朝,致其来朝也。”
《说文》:“注,灌也。”《仪礼•士冠礼》贾公彦疏: “注者,注义于经下,若水之注物。”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说文》注疏四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汉石经无‘行’字、
‘夫’字。按:《史记·孔子世家》亦无‘行’
字,因丈人章而误衍也。”
8、衍文、脱文 古籍在流传过程中脱漏的文字,叫做 “脱文”,简称“脱”,也叫夺文、 缺文、阙文。
《论语·颜渊》:“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皇本、高丽本‘吾’下 有‘岂’字。《释文》出‘吾焉得而食诸’„„„ 按:《史记·仲尼世家》及《汉书·武五子传》并 作‘岂’,与皇本合。《太平御览》二十二引‘吾 恶得而食诸’。‘岂、焉、恶’三字义皆相近,疑 今本‘吾’下有脱字。”
二、古注的体例
第一、传注体 第二、义疏体 第三、章句体 第四、集解体 第五、补注体 第六、音义体
第一、传注体
定义:
以传述的方式阐明经 义注解的体例。包括“传 ”、“注”、“笺”三类 。
(一)传注体——传
1.传:zhuàn,传述。以
传 注 体

《春秋左氏传》
春秋 · 左丘明
传述的方式阐明经义,
故称‚传‛。
(一)传注体——笺
1.笺:jiān, 标记,表明。注
传 注 体

释者对于前人传注的阐明、 补充、说明、订正,都另 行标明,不与前人传注相 混杂,这种注释称为‚笺‛。 东汉 · 郑玄
《毛诗笺》
2.笺,始于东汉郑玄的《毛
诗笺》。
传注体-释例
毛亨传
郑玄笺
郑玄笺
毛亨传
郑玄笺
第二、义疏体
定义:
既解释古书原文,又 解释前人注解的内容的一 种体例。

“曰”、“为”、“谓之”还可以用 来区分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

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
古汉语通论(十七) 古书的注解(上)
秦以前的许多典籍传到汉代 , 由於种种原因(如语言 的发展 , 口授和传抄的错误等) ,汉代人已经不能完全读 懂; 於是有一些人专门为这些古书做注解 ,像毛亨 、 孔安国 、马融 、郑玄等 , 都是著名的注解家。
一、古书注解的概念
• 古代人对前人书籍中的字 、词 、句 、段落 、篇章 等方面的解释 , 叫做古书的注解 ,简称“古注 ”。
《吕氏春秋》 等书 , 而这些书是战国时代的作品 。书中谈 到的一些动物 , 如狻麑(suān , 即狮子) ,据研究 ,不 是战国以前所能见到的。
• 《尔雅》 成书的下限不会晚于西汉初年。 • 因为在汉文帝时已经设置了《尔雅》 博士 , 到汉武帝时已
经出现了犍为文学的《尔雅注》 。
第二 ,两汉时期为古书注解盛行的第一个高潮,儒家各 种经典的注释大量出现。
代表人物: 朱熹 其注释特点在于 :
一方面继承前代训诂成果 , 另一方面从作品的语言出发, 反复体会文意 , 后做出解释 , 纠正了汉唐古注中的某些错误。
比较重要的古注有: 邢昺《论语疏》 、《孝经疏》 、《尔雅疏》 孙奭《孟子疏》 。 朱熹《周易本义》 、《诗集传》 、《四书章句集注》 、 《楚辞注》, 洪兴祖《楚辞补注》
• 家君以为《外戚传》 称: 史佚教其子以《尔雅》 。 《尔 雅》 , 小学也。
• 又《记》 言: 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 。 《尔雅》 《尔雅》 之出 ,远矣。
• 旧传学者 , 皆云周公所记也。 • 张仲孝友之类 , 后人所足耳。
• 《尔雅》 成书的上限不会早于战国。 • 因为书中所用的资料 , 有的来自《楚辞》 、《庄子》 、
• “古注 ”的类型包括注 、传 ﹑笺 ﹑章句 ﹑集解 ﹑疏 、音义。 • “古注 ”的重要性——沟通古今的桥梁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解释词义:这是注解古书的基础工作,需要对古文中的生僻字词、历史名词、典故成语等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文意。

2. 串讲文意:注解者会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将文章的主旨和思想进行串讲,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和思路。

3. 分析句读:古书的句读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注解者会对古书的句读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语序和语气。

4. 提示语法:古书的语法和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注解者会对古书的语法进行分析,提示读者注意古书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5. 说明修辞表达方式:古书中的修辞手法比较丰富,注解者会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的修辞表达方式。

6. 诠释典故成语:古书中经常出现一些典故和成语,注解者会对这些典故和成语进行诠释,帮助读者理解其含义。

7. 校勘文字:古书的抄写和流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别字和错误,注解者会对这些进行校勘和纠正,保证古书的准确性。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注解者可以对这句话进行串讲,分析其含义,并说明其中的修辞手法和典故。

同时,如果发现有错别字或者句子顺序错误等问题,也需要对其进行校勘和纠正。

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

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
目的
帮助读者理解古书的韵律和节奏,深入理解古文的意境和美感。
语法分析
定义
语法分析是对古汉语语法结构的研究,通过分析古书中的句子结构、 词序等特征,揭示古汉语的语法规律。
方法
运用语法学、语言学等学科知识,对古书中的句子结构、词序进行 归纳和分类。
目的
帮助读者理解古书的语法结构,解决阅读中的句法障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宋代的注解
《四书章句集注》
对《大学》、《中庸》、《论 语》、《孟子》的注解,由朱熹
所著,主要解释义理和考据。
《资治通鉴音注》
对《资治通鉴》的注解,由司马 光所著,主要解释史实和地名。
《九经解》
对九部儒家经典的注解,由欧阳 修等所著,主要解释文义和考据。
明清的注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01
对四库全书的提要和评价,由纪晓岚等所著,主要评价书籍的
新技术的应用与影响
新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应用于古书注解领域。这些技术 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注解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古书注解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影响分析
新技术应用对古书注解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注解 的质量和效率,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便利;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导 致一些传统方法的丧失,需要合理平衡新旧方法之间的关系。
方法
运用现代语言学、文献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古书中的字、 词进行语义、语音、语用等方面的分析。
目的
帮助读者理解古书中的语义,解决阅读中的语言障碍。
音韵研究
定义
音韵研究是对古汉语语音系统的研究,通过分析古书中的韵脚、 声调等特征,揭示古汉语的音韵规律。

古书注解基本方法

古书注解基本方法

古书注解基本方法
古书注解是将古代文献或古籍典籍进行解释和解读的过程。

下面是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
1. 词句解释:在注解中解释古书中的生僻词汇、难懂词句的含义,帮助读者理解文本。

2. 时代背景分析:注解可以对古书中所描写的历史时代进行背景分析,解释时代背景对文本含义的影响。

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书的内涵。

3. 典故和引用解析:古书中经常引用或提到一些典故、史事或其他文献。

注解会解析这些典故和引用,揭示出古书中隐藏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4. 语言修辞分析:注解可以分析古书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段,帮助读者理解古书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

5. 观点解读和评价:注解可以对古书中的作者观点和态度进行解读和评价,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本的价值。

6. 相关文献引用:注解可以引用其他相关文献或学者的观点,促使读者更深入地研究古书。

同时,古书注解还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背景知识,以及注解的深度和广度。

注解应紧密结合古书本身的特点和题材,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理解和解读。

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_图文

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_图文
28
《汉书·刘歆传》:《古文尚书》乃“天汉之后 ,孔安国献之。”其实,“天汉”是汉武帝年号
,此时孔安国已经死了,说他献书就不是事实 ,除非他的鬼魂还在。荀悦《汉纪·成帝纪》: “孔安国家献之。”原文脱“家”字 《论语》“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俞樾《群经平议》认为“寡”“贫”二字乃错 简所致,应互换。
五、古书注解的内容 1.注释字词句章指; 2.注释典故; 3.说明语法修辞; 4.增补史实; 5.阐明哲理。
35
1.注释字词句章指 (1) 释词 毛传:“贯,事也。”郑笺:“硕,大也。” 何晏《论语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下引马融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 子也。” (2)串讲 郑笺“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曰“我事女三岁矣 ,曾无教令恩德来眷顾我?”从中可看出释词, 串讲中也有释词。
30
徐:指徐邈。著 《毛诗音》,已 失传。用一个汉 字注音,叫直音 。简单然而落后 。并非每个汉字 都有同音字,且 所注之字比被注 音者更难认的情 况难免。
31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貫事也箋云碩大也大鼠大鼠者斥 其君也女無複食我黍疾其稅斂之 多也我事女三歲矣曾無教令恩德 來顧眷我又疾其不修政也古者三 年大比民或於是徙○貫古亂反徐 音官複扶又反稅始銳反比毗志反
17
《诗经》
经传

毛亨传 郑玄笺

孔颖达疏
集解
朱熹集注
今人注译
余冠英译注
18
三、古书注解的术语 1、曰、为、谓之——略等于“叫做”。 被释词置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 《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朱熹注“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菜不熟为馑。 《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楚辞 章句》:“害贤为嫉,害色为妒。”(嫉才妒妇 )

古书注解知识讲解课件

古书注解知识讲解课件

古人注和今人注
古书的注释: 古人注——清代及之前的注释,用文言文写成, 有一定的体例(简称古注) 今人注——用现代汉语白话文写成,较为通俗 (一般来说,可包括“五四”以来学者的注释, 但解放后的较多)。 古人注是今人注的源头;今人注是在 古人注的基础上选择、翻译而来的,即使没有 古注,也多依古注推衍。
• 大型辞书的许多解释也是从古注而来,有时 读古注比查工具书更能解决问题。
• 4、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 理论 •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周南·汝 坟》)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 者,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 《诗》之此类众矣。”
• 《說文》:“誼,人所宜也。”段玉裁注:“誼、 義古今字。周時作誼,漢時作義,皆今之仁義字也。 其威儀字,則周時作義,漢時作儀。凡讀經傳者, 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無定時,周爲古則漢爲今, 漢爲古則晉宋爲今,隨時異用者爲古今字。”
古书注解的重要性
清代戴震《爾雅文字考序》:“昔之婦孺聞而輒曉
者,更經學大師轉相傳授,仍留疑義,則時爲之矣。” 由於語言的發展變化,前人寫的書後人看不懂了, 需要有專門知識的人來注釋。 古代注釋家距所注古代文獻的時代較近,對古代文 獻產生的時代背景、文化特點、典章制度、風俗習慣等 情況都比較了解,故其注釋的准確性相對較高。 《孟子·梁惠王上》:“爲長者折枝,語人曰:我 不能。是不爲也,非不能也。” 趙歧注:“折枝,案摩,折手節,解罷枝也。 劉熙注:“折枝,若今之案摩也。” 朱熹注:“爲長者折枝,以長者之命折草木之枝。” (謬)
1、古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诗经·邶 风·终风》) 汉·郑玄《毛诗笺》:“言,我;愿,思 也。~当读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忧悼而不 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 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 《詩經·豳風·七月》:“七月食瓜,八月 斷壺,九月叔苴。”毛亨傳:“壺,瓠也。 叔,拾也。苴,麻子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朕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 氏。”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 之。”
“寤生”之“寤”实是 “啎”的通假字,本
是逆的意思,杜预释“寤”为“寐寤”显然是 不合情理的。
(2)《左传·桓公四年》:“宋华父督见孔父 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杜 预注:“色美曰艳。”
按照这一解释,“美”与“艳”的意思就
(2)《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 “窈窕,幽闲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
闲专贞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 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 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 根据《毛传》和朱熹注,我们得知“窈窕”本来的含义是幽闲、 娴静的意思,后来才引伸出美好、漂亮这一义项。
3、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周南·汝坟》)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 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诗》 之此类众矣。”
二、古注的源流与发展
1、古注的源流 古注之源,可追溯到先秦:先秦著作中多有注释
杂夹文中。 如:
(1)《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震, 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 兑,说也。”
(2)《周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 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 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3)《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4)《左传》:“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 信,过信为次。”
(5)《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 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古书的注解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
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蓧 ,徒吊 反。植,音值。丈人,亦隐者。蓧 ,竹器。 分,辨也。五谷不分,犹言不辨菽麦尔,责其 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也。植,立之也。芸,去 草也。子路拱而立。知其隐者,敬之也。止子 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食,音 嗣。见,贤遍反。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 “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孔子 使子路反见之,盖欲告之以君臣之义。而丈人 意子路必将复来,故先去之以灭其迹,亦接舆 之意也。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
(3)《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 人,同心同德。” 孔安国《尚书大传》: “我治理之臣虽少,而心德同。十人: 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 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及文母。”
根据孔安国的注,我们了解到:乱=治, 古今异义,十人之名赖之得以保存。
2、古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 的重要依据
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 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
。”长,上声。子路述夫子之意如此。 盖丈人之接子路甚倨,而子路益恭,丈 人因见其二子焉。则于长幼之节,固知 其不可废矣,故因其所明以晓之。伦, 序也。人之大伦有五:父子有亲,君臣 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是也。仕所以行君臣之义,故虽知道之 不行而不可废……
一、古书注解的重要性
1、古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
(1)《朕伯克段于鄢》: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侯 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 根据《杜注》,我们不但知道了一雉墙的面积,而且知道了三百 雉并非指诸侯国首都城墙的周长,而是指首都城墙一面的长度。
郭 象 《庄子注》
孔颖达 《五经正义》(《易》《书》《诗》《礼》 左》)
贾公彦 《周礼疏》、《仪礼疏》
邢 昺 《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
孙 奭 《孟子疏》
陆德明 《经典释文》
杨 倞 《荀子注》
张守节 《史记正义》
颜师古 《汉书集注》
(4)古注的中落——宋、元、明
特点: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 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复了,实际上“艳”的含义是高大。
《 说文》:“豔,好而长也。从丰,丰,大也。”又 《左传·文公十六年》:“公子鲍美而艳。”公子鲍是 男子,这里的“艳”显然不是妖艳的意思。 (3)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 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传·僖公二 十八年》) 《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译文: “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枕其股。”
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朱 熹 《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 《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周易本义》、《诗 集传》、《楚辞集注》
(5)注释的复兴——清(近代)
三、古注的体例和内容
(一)古注的体例
1、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训解文献词句为 主的体例。常见的名称有“传”、“注”、“笺”。
先秦尚未成为一门学科,人们只是自觉不
自觉地运用,也无注释专书。
2、古注的发展概述
(1)古注的萌芽——先秦
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2)古注的兴盛——两汉
特点: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本期古注的重要学者 毛 亨 《毛诗故训传》 孔安国 《古文尚书注》 马 融 注 《周易》、《尚书》、《毛诗》、《论语》、《周
礼》、《仪礼《礼记》等 郑 玄 《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 何 休 《春秋公羊解诂》 高 诱 《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 王 逸 《楚辞章句》
(3)古注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特点①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注”的“疏”
②出现了“经注兼
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王 弼 《老子注》
传:是传述的意思,指传述经文的文义。孔颖达说:
“传者,传通其义也。”一般是先释字句,后明经 旨。如汉代毛享的《毛诗诂训传》(毛传:毛亨对 《诗经》的注释。)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 羊传》、《春秋穀梁传》。
注:是注释的通称,取义于灌注。意思是古代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