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排涝工程规划设计
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摘要防洪排涝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旨在防止城市内部的洪水灾害并解决城市排水问题。
本文将从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其设计原则、技术方案和施工要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引言防洪排涝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城市安全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建筑物数量和高度不断增加,城市排水和防洪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建设防洪排涝工程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二、防洪排涝工程设计1.设计原则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设计方案应基于科学数据和先进技术,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2)全面性:考虑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文特征等因素,确保防洪排涝工程的全面性;(3)灵活性:设计方案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变化;(4)可持续性:设计方案应考虑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确保防洪排涝工程的可持续性。
2.技术方案防洪排涝工程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雨水收集:收集雨水并通过管道输送到排水系统,以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2)河道整治:对城市周边的河道进行整治,拓宽河道和深化河床,提高河道的输水能力;(3)堤防加固:加固已有的防洪堤防,保证其稳定性和防洪能力;(4)地下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地下排水系统,以排除地下水和雨水,避免地面积水和城市内涝现象;(5)水文监测:设置水文监测站点,对雨水和河流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洪水情况。
三、防洪排涝工程施工1.施工准备(1)项目施工准备(1)项目组建:建立专业的项目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2)材料采购: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及时采购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3)场地准备:对施工场地进行勘测和踏勘,制定施工方案并进行场地清理和准备工作;(4)安全保障:制定安全生产计划,设置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防洪防涝方案
1.防洪工程:
(1)堤防加固:对项目区域现有堤防进行加高、加固,提高其抗洪能力。
(2)河道整治:对项目区域内的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3)蓄滞洪区建设:在适当位置建设蓄滞洪区,降低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2.防涝工程:
(1)排水管网改造:对项目区域内的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排水能力。
2.加强项目组织管理,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
3.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和效果。
4.工程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为今后防洪防涝工作提供借鉴。
七、结论
本方案旨在为项目区域防洪防涝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工程合法合规。同时,积极与社会各界沟通合作,共同提高我国防洪防涝能力,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力量。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方案,确保防洪防涝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提高预警准确性及响应时效。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依据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详细的投资估算。
2.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防洪防涝工程的顺利实施。
六、实施计划
1.制定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工程进度、质量、投资等要求。
2.原则:
(1)安全第一: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核心,提高防洪防涝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统筹兼顾:综合考虑项目区域的地理、气候、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合理布局防洪防涝设施。
(3)科学规划:依据防洪防涝规范和标准,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提高防洪防涝能力。
(4)综合治理:结合水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等方面,实施综合治理,提高防洪防涝效益。
2.原则:
防洪排涝施工方案
防洪排涝施工方案一、工程背景我国地广人众,水资源丰富,但在一些地区,如江河流域等,却存在较大的洪涝灾害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减少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需要对防洪排涝工程进行施工。
二、工程目标1.提高河道和湖泊的蓄水能力,减轻洪水的冲击。
2.建设泵站和渠道等排水设施,确保区域内的快速排水。
3.优化排涝系统,减少洪灾发生的频率和程度。
三、施工方案1.河道修复与加固通过对河道进行疏浚、清淤、加固等工作,提高河道的通水能力,确保洪水能迅速通过河道排泄。
同时,修复堤岸,防止河水漫溢。
2.泵站建设在洪水容易积聚的地区建设泵站,用于将积聚的洪水排出。
选用大功率泵机,确保泵站的排水能力。
泵站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的地形和地势,以便最大化地发挥泵站的作用。
3.渠道建设在需要排水的区域建设渠道,用于将收集到的水流迅速排出。
渠道的设计要根据地形地势进行合理布局,使得水流能够顺畅地流入渠道,并尽快排出。
4.水库建设在流域的上游建设水库,用于蓄积水源,减缓洪水的冲击和涌入速度。
水库的规模和容量要根据流域的洪峰流量进行合理设计,确保能够起到有效的调洪作用。
5.放河策略在洪水来临前,根据梯级调度原则,及时将水库中的储水适时放出,以减少水库的负担,并降低下游河道的洪水水位。
6.提高防洪设施加强对堤防、堤顶和水闸等设施的检查和维修工作,保障这些设施的完好性,避免失修导致的水患事故。
7.增加排涝设备根据地域特点,全面增加机械式排涝设备,如抽水机、人工排水设备等,以提高排涝效率。
8.加强排水管网建设在城市和农村建设齐全的排水管网,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出。
管网的设计要遵循流域排涝、动态排涝的原则,排水管道的布局要科学合理。
四、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1.工程费用问题:防洪排涝工程属于大型工程,费用较大。
可以通过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
2.工期问题:防洪排涝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工期可能较长。
可以合理安排施工队伍和资源,加快工程进度。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问题也日益凸显。
其中,洪涝灾害是城市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为了有效应对洪涝灾害,保护城市的人民和财产安全,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的相关问题。
一、背景分析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是基于城市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决策的过程。
首先,需要对城市所处地理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地势高低、河流湖泊分布、降水特点等。
其次,需要考虑城市的气候特点,包括降雨强度、降雨频率等因素。
最后,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包括山地、平原、河谷等地貌特征。
二、规划目标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明确规划目标。
首先,保护城市的人民和财产安全是最基本的目标。
其次,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同时,要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最后,要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三、规划原则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科学性原则。
规划方案需要基于科学的数据和分析方法,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其次,综合性原则。
规划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
最后,可持续性原则。
规划方案需要注重长远发展,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四、规划内容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需要确定城市的防洪排涝重点区域。
通过对城市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洪涝灾害情况的分析,确定城市的防洪排涝重点区域,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实施。
其次,需要确定防洪排涝的技术措施。
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技术措施,包括河道整治、水库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等。
最后,需要制定防洪排涝的管理措施。
规划方案需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摘要:受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暴雨天气日益频繁。
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雨水系统规划设计范围日益加大,已经逐渐超过了原有规划设计方法适用范围,很多城市遇到暴雨就成内涝,居民无法正常出行、工作,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内涝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内涝,首先就要着眼于防洪排涝规划设计,本文从防洪排涝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探讨符合现代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需要的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
关键词:城市规划;防洪;排涝;设计1.防洪排涝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防洪排涝规划应是城市总体规划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各环节中要贯彻现代治水理念,加强内河整治,建设完整、系统、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水环境体系。
确保水系建设规划科学、目标明确、管理到位、建设重点突出。
江河、湖泊流经城市往往会存在城市规划与防洪规划矛盾,总体城市规划和防洪规划需体现相应法规要求。
在城市建设上与防洪排涝有矛盾的,应以防洪排涝为主,为了不影响城市景观,可划定一定面积的滞洪区,降低洪水位,既解决好防洪排涝问题,又在城市增加湖面、水面,加深人与自然和谐,同时使堤防整治更加活水、清水、亲水,提高城市品位。
2堤防工程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环境保护和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城市堤防位于滨水地带,空气清新、人口密集,城市堤防从单一的水利工程,也融合防洪、交通、休闲、园林景观为一体,有效的提升了城市品位。
城市水利规划要将河道规划作为重点,江河两岸的堤防建设要使江河沿岸成为防洪线、交通线、亮丽景观线和繁荣经济线。
因此,堤防工程应在不影响防洪安全前提下,合理利用江河两岸滨水地带,结合城市规划旅游、商业、交通、景观等多方面的要求进行建设。
给市民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3.堤防工程与水库结合堤防工程与水库结合是解决城市防洪问题经常采取的措施。
堤防是工程较简单的基本防洪措施,对常遇洪水有很好防守作用。
防洪排涝工程方案设计
防洪排涝工程方案设计一、前言洪水和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防洪排涝工程方案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防洪排涝工程方案的设计原则、方法和具体方案。
二、设计原则1. 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势、水文特性及自然灾害情况等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洪排涝方案。
2. 综合考虑: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土地利用、城市规划、交通、环保、农田灌溉等多方面因素。
3. 依法依规: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设计,确保工程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4. 可持续性:尽量采用生态友好型的设计方案,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5. 公开透明: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方案的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三、设计方法1. 调研勘察:在设计之前,进行必要的地质勘察和水文气象调查,了解当地的地质和水文特征,为方案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2. 地形分析:分析当地的地形地势特点,确定可能存在的洪涝危险点和隐患区域。
3. 水文计算:利用水文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洪水频率分析、洪峰流量计算等,确定工程防洪排涝的基本设计参数。
4. 工程设计:根据上述调研和分析结果,采用合适的工程技术手段,设计合理的防洪排涝工程方案。
5. 社会效益评估:进行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评估,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对当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评估其整体效益和可行性。
6. 风险评估:对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判,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和防范可能的风险。
四、具体方案1. 河道整治:对当地的河道进行整治,疏浚河床,清理河道,修建堤坝和防洪闸门,增加河道的输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减少阻涝风险。
2. 水库防洪:在洪涝频发区域适当地修建水库,调节洪水流量,起到减缓洪水冲击和储蓄雨水的作用。
3.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当地的地貌地质和自然气候条件,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易受洪涝影响的区域进行房屋建设和农作生产。
现代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保护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现代城市必须建设健全的防洪排涝系统。
本文将介绍现代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和方法。
一、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是建立健全的城市排水管理体系的核心。
在规划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洪涝风险评估:首先,需要对城市所面临的洪涝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这包括对历史洪水灾害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城市地形、降雨量、水文特征等因素的研究。
通过评估洪涝风险,可以确定城市所需的防洪排涝系统的规模和需求。
2. 技术方案选择:根据洪涝风险评估的结果,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来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
这可以包括建立雨水花园、拓宽河道、增加水容量、建设防洪闸门等措施。
技术方案的选择应该考虑到成本效益、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3. 空间布局设计:在确定技术方案后,需要进行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空间布局设计。
这包括确定排水通道、涵洞、集水区和排水点的位置和大小。
同时,还要考虑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的与排水系统的协调,以避免冲突和重复建设。
二、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设计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设计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工作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施工技术:在设计阶段,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
这涉及到排水渠道的挖掘和加固、涵洞和闸门的建设、泵站的设置以及其他相关工程的施工。
合理的施工技术能够保证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设备选型:为了保证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
这包括排水泵、涵洞闸门控制设备、监测传感器等。
设备的选型应该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维护成本和适应性等因素。
3. 管理与维护:设计阶段还应该考虑到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问题。
这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定期对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以及培训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
只有加强管理和维护,才能确保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有效运行。
工程排涝方案设计(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城市排水系统中,排涝工程是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方案针对某城市排涝需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排涝方案设计。
二、工程背景及需求1. 工程背景某城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暴雨频繁。
近年来,城市排水系统在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条件下,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排水能力不足、内涝严重等。
为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抗灾能力,确保城市安全,有必要对该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排涝方案设计。
2. 工程需求(1)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确保城市在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条件下,排水畅通。
(2)降低城市内涝风险,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3)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布局,提高城市排水系统运行效率。
三、排涝方案设计原则1. 安全可靠:确保排涝设施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安全运行,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2. 经济合理:在满足排涝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3. 系统集成:将排水、调蓄、防洪、排涝等设施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完善的排涝系统。
4. 智能化: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排涝系统的实时监测、预警和远程控制。
四、排涝方案设计内容1. 排水系统设计(1)雨水管网设计雨水管网采用环状布置,以实现雨水快速收集和排放。
雨水管网设计流量应满足暴雨强度计算要求,并留有足够的余地。
(2)雨水泵站设计雨水泵站位于城市低洼区域,采用多级泵站设计,以提高排水能力。
泵站设计流量应满足暴雨强度计算要求,并留有足够的余地。
2. 调蓄系统设计(1)调蓄池设计调蓄池位于城市低洼区域,采用地下调蓄池设计,以实现雨水收集、调蓄和排放。
调蓄池容积应满足暴雨强度计算要求,并留有足够的余地。
(2)调蓄池与雨水管网连接设计调蓄池与雨水管网连接处设置阀门,以实现雨水管网与调蓄池的灵活切换。
3. 防洪系统设计(1)防洪堤设计防洪堤位于城市周边,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防止洪水入侵城市。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摘要:随着在城市不断发展,防灾防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会直接延缓城市发展的进程,而且还会衍生出其他问题。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提高防洪排涝技术水平,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向多功能建设这方面发展加快这一工程设计的进程,降低灾害发生造成的影响,提高生态环境的发展促进相关领域的健康发展,从而帮助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1城市防洪排涝现状与问题1.1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建设现状我国城市洪涝灾害分布广泛,除西北、西南部分城市风险较低外,全国大部城市均面临着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的威胁,其中又以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中下游以及部分沿海城市为重。
随着城市的发展,防洪排涝逐步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
历经数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洪涝灾害防治模式,防灾减灾能力有了质的提升,灾害损失和因灾死亡人口稳步下降,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城市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国当前的城市洪涝防治体系主要以防洪排涝工程为依托。
在城市外围,规划及建设水库、闸坝和蓄滞洪区;在城市周边河道,开展防洪堤坝的修复与建设,并适度开展河道的综合治理;在城市内部以排水设施为主,通过排水管网、渠道、排涝泵站等应对城市积水。
洪涝灾害来临时,以防洪排涝工程为主体,有力开展灾前预警、防洪调度和应急响应及保障工作,削减灾害损失。
1.2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建设问题剖析(1)城市设防标准较低,工程建设不足。
我国大多城市现今的防洪排涝工程尚不够完备,防灾减灾能效仍显薄弱。
根据2016年中国水旱灾害公报,2016年我国共有192座城市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
截至2013年,全国有641座城市面临洪涝威胁,但在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仅有321个城市防洪能力达到了国家防洪标准(占总数50%),31个重要防洪城市中仅有10个达标,54个重点防洪城市中仅有16个达标,70%以上的城市管线系统排水能力不足1年一遇。
城市防洪与排涝系统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防洪与排涝系统规划设计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防洪与排涝系统规划设计变得日益重要。
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威胁。
因此,合理设计并建设城市防洪与排涝系统,对于保护城市安全、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可靠性和城市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防洪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利用的改变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了城市内水文过程的改变,进而导致洪涝的产生。
因此,合理设计城市防洪系统成为一项日益重要的工作。
首先,城市防洪系统的规划设计可以减轻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风险,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其次,合理设计城市防洪系统可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可靠性,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城市防洪系统的规划设计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密切相关,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提升城市的韧性。
二、城市防洪与排涝系统规划设计要素城市防洪与排涝系统规划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要充分了解城市地理特点和降水情况,包括城市地势、水系分布、降雨频率和降雨强度等。
其次,要对城市内涝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城市排涝需求。
此外,还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用地规划,以确保防洪系统与城市发展的协调。
最后,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金投入和城市居民的需求。
三、城市防洪与排涝系统规划设计案例以南京市为例,该市是中国东部地区典型的水城,拥有发达的水系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
然而,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和水资源的加剧利用,城市防洪与排涝问题逐渐凸显。
为此,南京市进行了全面的防洪与排涝系统规划设计。
在南京市的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首先,根据南京市地势和地理特点,确定了各个排涝区域,并设计了相应的排涝设施。
其次,根据不同区域的洪涝程度,确定了排涝设施的规模和位置,以确保城市不同部分的排涝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南京市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积极开展植被恢复和湿地建设工作,以改善城市的水文生态系统。
四、挑战与展望虽然城市防洪与排涝系统规划设计可以有效减轻城市洪涝灾害风险,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江都防洪治涝规划
1综合说明1.1概述江都市沿江经济开发区南至长江、夹江,北至京沪高速,西与滨江新城相连,东至引江河,规划地域总面积约102Km2。
距城区仅10公里,并以市域中心城镇大桥镇为依托,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开发区属通南地区,包括沿江圩区和通南高沙土区,地势低平,汛期低于长江洪水位,历史上多次遭受洪涝侵袭。
现状防洪排涝标准较低,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安全要求。
2010年9月,受江都市沿江经济开发区委托,我院承担了《江都市沿江开发区防洪治涝规划报告》的编制任务。
本报告章节安排参照水利部《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及《江苏省防洪排涝规划编制纲要》。
1.2编制依据主要根据有关国家法律、法规、条例、有关批文、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有关规划文本等进行编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防洪标准》(GB50201-94);(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4)水利部《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 ;(5)《江苏省防洪排涝规划编制纲要》;(6)《江都市区防洪排涝规划》(1996-2010);(7)《江都市沿江开发规划纲要》;(8)《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对防洪、排涝的一些原则要求。
1.3防洪治涝现状1.防洪工程:长江、夹江堤防已基本达到堤防50年一遇、建筑物100年一遇的“长流规”新标准。
但部分地段尚未全面达标,由于堤后深塘大量存在,堤防滑坡塌方等险情时有发生;嘶马弯道河势变化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坍江的威胁仍然存在,需要加固。
2.排涝工程:区内河床淤积严重,水生植物茂盛,排水出路受阻,现有设计排涝能力不足,泵站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管理不当,硬件设施破坏较大,加之河道淤积严重,效率低下,实际抽排流量达不到设计流量。
1.4防洪工程设施规划夹江堤防由于堤后深塘大量存在,堤防滑坡塌方等险情时有发生,未能达标,必须加固。
东大站排涵、杨湾闸、圣容涵,新建高低分界节制闸7座。
1.5治涝工程设施规划改造扩建原有泵站11座,新建泵站6座,总的设计排涝流量达到93.5.5m3/s , 为接长新开内河,沟通内部水系,增加连通水面率拓浚、整治内部河道30.97m。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大纲目录(共5篇)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大纲目录(共5篇)第一篇: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大纲目录**市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大纲目录第1章规划背景 1.1规划背景 1.1.1区位条件 1.1.2地形地貌 1.1.3地质水文 1.1.4经济社会概况 1.2对相关规划概要 1.2.1城市发展规划概要 1.2.2相关专项规划概要第2章排水防涝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2.1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现状2.2存在问题及分析第3章规划总论3.1规划依据3.2规划原则3.3规划范围 3.4规划期限 3.5规划目标 3.6规划标准3.6.1雨水径流控制标准3.6.2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3.6.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第4章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4.1 径流量控制 4.2 径流污染控制 4.3 雨水资源化利用第5章排水防涝设施规划 5.1排涝总体规划方案5.4.1排涝分区 5.4.2排涝规划任务 5.4.3排涝总体规划方案 5.2洪涝及洪潮遭遇分析 5.3排涝计算5.3.1排涝特征水位 5.3.2排涝计算 5.4 排涝工程规划5.4.1排涝工程地质5.4.2治涝工程设施布置5.4.3雨水管渠规划(1)排水体制(2)排水分区(3)排水管渠(4)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5.4.4雨水调蓄设施规划5.4.5水闸规划 5.4.6内河涌整治规划 5.5引水泵站及节制阀5.5.1引水泵站建议 5.5.2节制阀5.6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内容5.6.1近期排水防涝工程(1)工程建设内容(2)建设时序设想5.6.2远期排水防涝工程第6章环境影响评价 6.1环境影响初步评价6.2环境保护投资估算第7章投资估算7.1投资估算7.2资金筹措意见第8章管理规划8.1体制机制 8.2信息化建设 8.3应急管理第9章保障措施 9.1建设用地 9.2资金保障 9.3其他第10章附件及说明10.1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10.2规划附图要求10.3文本格式要求第二篇: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汇报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汇报一、基本情况××市中心城区位于河谷地带,西高东低、成“两山对恃、三山汇聚、四川相连”的主城山水小格局,建成区地势相对较平缓,绝大部分地区的地面坡度在5°以内。
工程建设防汛方案设计
工程建设防汛方案设计一、引言在我国众多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常常出现暴雨、洪涝等天灾,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制定完善的防汛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工程建设防汛方案进行设计。
二、地区特点及灾害分析根据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首先需要对当地的洪涝灾害进行分析。
一是地势低洼,易遭遇洪涝;二是暴雨频繁,降水量大;三是水土流失,流域面积广。
同时,还需要考虑地质、土壤类型,和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等。
综合分析,找出当地的主要洪涝灾害特点。
三、防汛方案设计1. 建设防洪工程(1)河道治理对当地的主要河道进行整治,包括清淤、疏通、修建堤防、加固桥梁等,提高河道的输水能力和储水能力。
同时,在水体和土地的利用上也要加强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退耕光地,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2)增加排涝设施在低洼地区建设排涝设施,包括管道、抽水泵等,及时排除积水,有效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在设计排涝设施时,要充分考虑地势和下水道网络的设置等因素。
(3)加强防洪建筑在人口密集地区,要加强防汛建筑物的建设,包括堤防、防汛墙等,提高地区的抗洪能力。
同时,也要积极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防洪意识,加强自救能力。
2. 强化监测预警系统(1)建设完善的水文气象监测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水文气象监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到相关的气象和水文数据。
因此,在工程建设防汛方案中,要加强水文气象监测系统的建设,确保获取到准确的数据。
(2)建立预警系统在获取到气象和水文数据后,需要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
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消除或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3. 加强社会应急救援能力(1)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在遭遇洪涝灾害时,需要有健全的应急机制来进行救援。
因此,在工程建设防汛方案中,要加强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建设,包括设立应急指挥中心、组建救援队伍、储备应急物资等。
浅谈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设计
2 0 1 2年 7月 1 2日, 北 京遭遇 6 1年来 最强暴雨 , 降雨造成市 区 出, 近年来部分城市水患频繁 、 部分城市严重干旱 , 都与城市水 系的 内大面积 内涝 , 道路积水严重 , 交通 大面积拥 堵 , 地 铁机场线停 运 , 严重破坏有着密切关 系。 因此 , 如何规划城市水系 、 重 建生态系统成 首都 机场取消 和延误的航班超过 5 0 0架次。不仅仅是北京 , 华北东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课题 。 北西南普 降暴雨 , 全 国多地发生 内涝 , 多地交通 中断 , 国家 防总称 防 城市水系规划是城市防洪排涝安全 的重要 保障 , 是城市格局 的 汛形 势不容乐观 。同时 , 也引起 了关于城市排水 和防洪排涝体 系的 基础之一。 水系的存 在将对规划用地的选择 、 用地布局 、 路 网结 构等 反思 和追 问, 预防暴雨带来 的城郊洪水 和市 区内涝危害在城市规划 产生较 大影 响 , 甚 至影响城市的结构形态 , 需将 水系规划 纳入 到城 建设 中具有无 比重要的地位 和意义 。 市用地分析的前期 重要研究 ,这样不仅使城市用地 布局更合理 , 更 1城市防洪体 系规划 能够体现城市的灵气 。 城市 防洪体系规划是城市发展中最为关键的要素 , 城市 防洪体 城市水系规划应服从城市 防洪 的各项要求 , 并保证 城市 防洪安 系规划 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乃至城市的上下游水系 , 需要对城市 全 。将城市水系与城市雨水管渠相衔接 , 通过改造使其作为城市雨 客水提 出相应 防护措施 , 防止 外围洪水人侵城市 , 保 障城市防洪安 水排放的重要通道 与规划 区外 围水体连通 , 一方面可与现状雨水排
・
2 2 6・
工 程 科 技
浅谈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设计
(完整word版)防洪排涝施工组织设计
八、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工程目标一、工程概况二、工程目标第二章施工部署及管理组织机构一、施工组织机构二、施工组织管理机构第三章、施工条件、施工导流及总体布置一、施工总体布置依据二、施工总体布置原则三、施工总体布置四、场地围护及现场文明施工五、临时用地六、施工围堰、导流第四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一、施工准备二、施工测量三、土方开挖四、土方回填五、模板工程、钢筋制安、混凝土浇筑六、清障清淤工程七、砂、碎石垫层八、清理表土及清障除杂九、浆砌石工程十、砖砌工程十一、干砌石工程施工工艺十三、混凝土路面十四、泥结石路面施工施工工艺第五章工程进度及保证措施一、施工进度计划二、进度计划保证措施三、进度计划的组织管理措施第六章资源配备计划一、劳动力计划二、施工机械组织计划三、主要材料用量计划四、资金使用计划第七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一、工程质量承诺及质量保证体系二、施工质量的控制三、施工质量的检验手段四、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的质量保证措施第八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措施一、安全管理制度二、安全技术措施第九章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一、文明施工措施二、标化工地及环保措施第十章地下管线及其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一、地下管线保护加固措施二、地上电杆保护加固措施三、地上树木保护加固措施四、既有及在建房屋保护加固措施第十一章现场施工人员劳动技能培训措施一、正确引导思想意识二、强化技能培训三、全面提升素质第十二章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一、项目风险预测二、项目风险防范三、事故应急预案附表一:拟投入本标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投入本标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安排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或横道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布置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工程目标为了如期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实现我们制定的施工控制目标,特编制本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以指导和约束施工,确保我方施工总体目标的实现.一、工程概况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加固隧洞出口排洪渠长度444m,治理下游河道上段长度196m,下段长度1100m。
防旱排涝工程方案设计
防旱排涝工程方案设计一、项目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干旱和水灾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防旱排涝工程项目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旨在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和设施建设,解决城市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排水不畅的问题,提高城市抗干旱和抗水灾能力,保障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二、项目范围本项目的范围包括城市区域内的防旱排涝工程设施建设和改造。
1. 建设新的防洪设施,包括大型排水沟渠、雨水收集池等。
2. 对原有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排水能力和抗洪能力。
3. 建设水资源调配设施,包括水库、调蓄池等,用于地下水储备和供水。
4. 开展防旱排涝技术研究,开发新的排水设备和技术,提高排水效率和降低排水成本。
三、项目技术方案1. 收集分析城市区域的雨水排放情况,确定排水沟渠和雨水收集池的位置和规模。
2. 设计建造城市区域内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地下排水管道、雨水污水分流装置等。
3. 对城市主干道和低洼地区进行排水设施改造,提高排水能力和排水效率。
4. 建设水库和调蓄池,用于集中调蓄雨水和地下水,满足城市用水需求。
5. 开展防旱排涝技术研究,研发新型排水设备和技术,提高排水效率。
四、项目实施方案1. 制定详细的工程施工计划,包括工程设计、土建施工、机电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等。
2. 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3. 加强沟通协调,确保项目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按时完成工程建设目标。
五、项目预期效果1.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城市水患损失,保障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 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城市用水安全。
3. 推广新的防旱排涝技术和设备,提高城市抗干旱和抗水灾的能力。
六、项目评估和可行性分析1. 对项目实施前期的技术和经济评估,进行可行性分析,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防洪排涝规划
αPF
Y⋅ F = (立 米 ) 或 Q 方 /秒 3.6t ⋅T
式中:Y——设计径流深 (mm) F——排水面积 (km2) t——每天排水时数(自排按24h计,抽排按20~22h) T——作物允许排水天数 (天)
1、旱作物(局部) Q=
αPA
86.4T
(立方米/秒) (mm) (天) (平方公里)
1、原因:①降雨量过大或过于集中或阴雨连绵 ②河流洪泛、讯期河堤决口淹没农田 ③区外径流入侵 ④地形低洼,地下水汇集,造成地下水位上升 ⑤灌溉水补给过量 2、表现形式:地面积水、地下水位上升(过高)、土 壤过湿 3、排水原则:减少来水量;加大出水量。 4、措施:1)、截流,做围堤;2)排除地表水,建排 水闸、站,修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改良土壤。
二、排水沟横断面设计(设计步骤基本 与渠道横断面设计相同)
• 1、纵坡 视地形而确定,比降以不冲不淤为宜 • 2、边坡 与沟道土质、护石材料有关,渠道的边 坡要比排水沟的边坡要稍陡 • 3、糙率 与沟道材料有关,参考渠道糙率 • 4、不冲不淤流速 ,参考渠道标准 • 5、断面设计
公式:Q = ωC Ri (米 3/秒) (米 3/秒) Q = Q 地表 + Q 地下
(2)经验数据 )
见教材
第五节
排水沟断面设计
排水沟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水位, 横断面——设计沟深、底宽 一、排水沟设计水位
• 设计水位:排涝水位——地表径流控制 • 排渍水位——地下水流量,控制的地下水
(一)排渍水位
• 即排水沟经常维持的水位
推算:——农沟——斗沟-----支沟——干沟——总干沟
1 .2 + 1 .5 自 由 出 流 公 式 : B= 3、 闸 顶 高2 g H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防洪排涝工程规划设计摘要:防洪排涝规划是城镇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文章针对东莞某镇防洪排涝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防洪排涝工程;规划设计;计算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防洪排涝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 防洪排涝工程现状某镇位于东江南支流下游的水网地带,属冲积平原区,区内水系发育,水网纵横交错,为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某镇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建设,目前已编制了防汛应急预案、防旱抗旱应急预案及防台风应急预案,并积极配合市三防办的工作。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某镇大部分堤防工程已建设完成,堤防、水闸的联合运用基本解决了近期**镇的防洪问题,但围内遭遇大暴雨时由于缺少排站工程受淹时间较长。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前,某镇属农村地域,大部分为农业用地,基本无堤围工程,仅在农田灌溉区建有水闸用于挡潮和排水,改革开放后,某镇城市建设和管理逐步走向规范,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防灾减灾工程的开展,修建水闸、堤围工程,使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得到提高,基本形成了外围依靠堤防、水闸挡洪,内部依靠水闸、渠道排水的总体布局,但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加之部分工程运行时间已久,防洪排涝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有的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年代久、建设标准低(2)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不足(3)房屋建设紧临排水渠道,占用过水断面,增加排水阻力,部分过路涵束窄渠道严重。
(4)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日益发展,用地性质发生变化,原有的鱼塘、农田变为建设用地,地面硬化,不透水性增强,可用于调蓄的面积减少,加重了受灾的程度和排涝的压力。
(5)区内农田区和建成区镶嵌分布,共用排水通道,不利于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建设。
2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城市水利发展理念,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和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城镇抗灾能力为中心,加快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现代水利的转变,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为实现“人水和谐”的社会及城市建设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1 防洪排涝规划原则(1)以某镇总规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排涝达标整治与防洪工程达标整治同时进行。
(2)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排蓄结合、自排与强排结合。
(3)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减少搬迁。
(4)采取分片治理、清淤清障,做到水系畅通、排水自如,达到综合治理的目标。
(5)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强工程管理。
2.2 规划标准(1)防洪标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珠江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6号文),“珠江三角洲重点保护区和南宁、柳州、梧州等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其他重要地区的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
东莞各镇区属“其他重要地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确定某镇防洪(潮)标准为50年一遇,。
(2)排涝标准:根据某镇的经济发展情况、城镇建设现状,为配合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结合《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珠江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粤水办【2002】95号文)中对珠江三角洲治涝标准应采用20年一遇排涝标准的要求,本次规划**镇城区河(渠)道、排站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h暴雨径流量1天排出基本不成灾,农田区排站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h暴雨径流量1天排出。
(3)建筑物设计标准及等级结合《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要求确定堤防级别为3级,永久性防洪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性防洪建筑物级别为5级。
根据《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最大过闸流量1000~100m3/s的水闸,工程规模为中型,等别属ⅲ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洪水标准采用3级,即设计洪水标准不低于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不低于100年一遇。
最大过闸流量100~20m3/s的水闸,工程规模为小(ⅰ)型,等别属ⅳ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洪水标准采用4级上限,即设计洪水标准采用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采用50年一遇。
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规模为中型的排站,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4级,泵站建筑物防洪标准设计标准采用30年一遇,校核标准采用100年一遇;规模为小(ⅰ)型的排站,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5级,泵站建筑物设计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校核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
3 防洪排涝规划设计3.1 防洪排涝体系总体布局现状防洪排涝布局是采用修建堤围的方法防御境外洪潮水入侵,区内则主要通过水闸、渠道工程排出内涝水。
由于某镇堤防纳入近几年实施的防灾减灾项目,绝大部分堤围已进行加固改造,防洪排涝规划总体布局基本遵循原布局,依靠堤围达标建设防御围外洪潮水入侵;区内通过新建排站、水闸工程,整治内河涌,排除区内涝水;采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建立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优的治害效果,保障镇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3.2 防洪工程设施规划(1)主要防洪工程的等级和设计标准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某镇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洪水,永久性防洪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性防洪建筑物级别为5级。
位于穿堤建筑物的防洪标准不低于其所在堤围的防洪标准,即50年一遇洪水标准。
(2)防洪工程设施规划对现有堤防进行防洪复核,规划对不满足防洪标准部分堤段进行达标整治,对于堤面仍为土堤,由于现状杂草丛生,给工程管理和防汛抢险带来不便,本次规划堤面采取硬化措施。
堤防堤线规划总体遵照原堤线布置,个别地段因水闸工程外移发生局部改变。
3.4 排涝工程规划3.4.1 水利计算方法水闸、排站联合运用,以内洪为主时对应外海多年平均高高潮水位;以外海设计潮位为主时对应区内多年平均年最大24h降雨量150mm产生的洪水,最后取其外包线成果。
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淹没系数;—堰流流量系数,ε—侧收缩系数b—水闸净宽(m);ho—闸前水深(m);v1, v2—分别为时段初、时段末滞蓄水量(万m3);q1, q2—分别为时段初、时段末来水流量(m3/s);q—闸排流量(m3/s);w—闸排水量(万m3);q—电排流量(m3/s);t—计算时段(sec)。
3.4.2计算基础条件(1)外江水位过程:采用分析计算成果。
(2)特征水位的确定最高内水位:纯农田区或以农田区为主地区,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以农作物耐淹水深0.1~0.2m为控制,作为区内最高控制内水位建成区或以建成区为主地区,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考虑河道内安全超高与地面坡降推算到站前的水位作为区内控制最高内水位。
最低内水位:根据各河道河底情况确定。
起排水位:根据最低内水位和最高内水位确定。
(3)涌容曲线:此镇内各渠道相对较宽,且排水分区内各渠道相互连通,渠道主要起蓄水作用,规划区内渠道基本维持原宽不变,仅对渠道进行清淤、边坡整治或对阻水建筑物拆除或拆除重建。
根据区内河道、水域面积及地面情况,计算各分区的水位—涌容关系曲线。
3.4.3排涝工程设施以现有总规中雨水规划、用地规划等为基础,参照现行排水体系、现有用地情况,将规划区域划分为不同的排水区。
根据分析计算结果,利用已有的河涌布局,对分区内渠道按标准进行扩宽、清淤、胡、护岸整治等工程措施,对现有闸站进行复核,对于不满足排涝标准的闸站扩建或者重建,将外江出口处既有与新建排水闸(站)结合,采取堤、闸、站、渠工程联合运用。
3.5 清障工程规划3.5.1 存在主要问题随着此镇的经济发展,对通讯、电力、供水的需求越来越大,管网建设日多,需跨河道建设的工程,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阻水现象,影响河道泄洪功能的正常发挥,威胁防洪安全。
(1)境内河道部分地段河岸建有违章建筑,侵占了行洪断面;河道断面普遍缩窄,影响行洪,造成水位壅高;(2)生活和建筑垃圾经常倒入河道内,造成阻水,影响了排水的通畅;(3)跨河建筑物建设过程中缺少防洪影响评价,很多建筑不符合防洪要求,影响河道行洪安全。
3.5.2 清障原则和措施(1)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东莞市河道堤防管理规定》及《东莞市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
(2)对影响河道行洪、排水的隔埂、违章建筑、垃圾等按照“谁设障、谁清理”的原则进行限期清理。
(3)对未按照防洪标准设计、阻水严重的桥梁、码头、围墙及其他建筑物,由建设单位按照防洪要求限期改建或拆除。
(4)逾期不予清除的,由水利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强行拆除。
(5)对于低于规划防洪标准水面线的阻水建筑物或构筑物,应予拆除。
需要重建的,应建于规划洪水水面线以上,并预留安全超高,确保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
3.5.3 主要河道清障某镇跨河建筑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跨河的管线,一种是桥梁,以桥梁为主。
桥梁阻水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桥梁宽度严重束窄河道引起壅水,另一种是桥梁梁底高程位于规划的最高内水位之下或虽位于水位之上但不满足超高要求。
根据某镇防洪排涝规划及测量成果,对于由于高度不够的桥梁应于近期拆除重建,对于由于宽度不够的桥梁可根据财政条件于远期改造。
3.6 非工程措施规划应该认识到,无论建设什么样的防洪工程设施,不可预见因素和超标准洪水的危险性总是存在的。
工程措施防洪是改造自然,非工程措施防洪是顺应洪水的自然特性采取其它措施减少损失。
如果完全采取工程措施提高防洪标准,不仅难度大、周期长、投资大,而且存在一定的限度,经济上也不一定合理。
因此某镇防洪不能完全依靠工程措施的建设,还必须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配套建设。
4 结论(1)某镇规划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堤防,按20年一遇排涝标准整治建成区区内河道,按10年一遇标准整治农田区区内河道。
(2)在充分尊重现状及相关规划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分析与计算,提出的防洪排涝标准及相关工程措施,技术路线合理,规划方案可行,可以基本解决镇的洪涝问题。
(3)河涌及排站规模按要求进行控制,在实施步骤上,考虑地方财力,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根据工程重要性分阶段实施,先实施关键性的闸站及主要河道整治等工程。
具有良好的弹性。
(4)工程措施防御洪水标准是有限的,城市建设也不允许无限的提高防洪标准,而超标准洪水发生的可能性总是存在,因此,非工程措施在城市防洪排涝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试行)(db44/t182-2004)[2]《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广东省水文局,2003)[3]《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广东省水文总站,1991)[4]《堤防设计规范》(gb50286-98)[5]《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6]《泵站设计规范》(gbt2026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