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_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五篇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_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五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教育的目的读后感范文篇1最近在全国流行了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是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怀特海编著的《教育的目的》一书,他在书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展的一个过程,要极力培养学生把思考和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把学习成为一种需求。
还指出在生活和劳动中,不能利用和使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
而教育的核心是不能让知识僵化,要它充满活力,活泼起来。
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核心问题。
同时教育是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变得不同和具有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他们自身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就是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五彩缤纷的生活。
反思我们现在,由于教育的目的和课堂的模式决定了中国的学生会出现大量的厌学情绪,从而产生了所谓的“差生”和“坏生”。
我们没有向学生展示生活的多姿多彩,而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完全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
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各种各样的知识挤压教给他们。
北大教授郑也夫把中国12年中等教育的现状比作压缩饼干。
他说,“学生的天赋和能力参差不齐,传统教育的做法往往是上压下提。
即成绩好的学生会被限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逼迫去学习,出现了伺候分数的现象”,而分数变成为了划分“优秀学生”同“差学生”之间的唯一衡量尺。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并没有传授其思想。
只是单纯得为了解题而解题,为了考试而考试。
郑也夫教授精辟的论述,已经把我们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全部揭露出来。
我们认真去想想,这些用于考试的内容真能让学生们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多少问题吗?在美国,小学教育便设置了这样一类课程,例如如何解决冲突,如何解决压力,还有如何同知心朋友交流、学会制定计划并行动、学会享受自然之美、如何相信自己的判断、如何将想法明确地告诉对方等等,除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还开设关于品格教育的课程。
重温《教育的目的》
重温《教育的目的》怀特海所著的《教育的目的》,我一年前读过,但没多大收获。
今天听王瑜老师的解说,我豁然开朗。
《教育的目的》被称为根本书籍。
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以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
怀特海在第一章中就提出: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一些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
(学生学习不仅学到知识和能力,同时还要有艺术的高雅,让生命充满质感)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这种发展通常在16岁和30岁之间发生。
训练这种自我发展,最重要的应该是12岁之前从母亲那里所受到的教育。
(怀特海也提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可以概括为: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理论的充实;教育思想的启发;教育行动的实践。
本书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之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两人的观点略有不同。
怀特海认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启发和引导,引导孩子们的思维,让孩子们应该觉得他们是在真正的进行学习,而不是在表演智力的小步舞蹈。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一一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育和生活是无法隔开的。
教育是什么:一片树叶能教育我们,一朵云也能影响我们的情绪,一面湖水,一个萍水相逢的朋友,一位智慧的老者,甚至一首歌,一次孤独的思考,都能滋养我们的精神,塑造我们的气质,培养我们的思维水平,我们教育一切,同时也被一切教育和影响,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滋养,是一种看似漫不经心的举动却深入内核。
所有人,都是教育的产物,所有未来的人,都将被教育改变和影响。
王瑜老师从三个方面解读《教育的目的》。
一、理想的教育:教育就是人点亮人最理想的教育取决于几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的天赋、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学校外部(邻近环境)所赋予的机会,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
教育的目的第八章思维的组织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第八章思维的组织读后感《教育的目的第八章思维的组织读后感》篇一读了《教育的目的》第八章“思维的组织”,真有点像在迷雾中摸索了许久,突然看到了一丝曙光的感觉。
这一章就像是一场思维的大冒险。
怀特海在里面提到思维的组织不是简单地把知识堆砌起来,就好比盖房子,不是把砖头胡乱一放就行。
这让我想到我上学的时候,那时候感觉学习就是不停地背知识点,历史事件的年份、数学公式啥的,就像个小机器人似的,只知道往脑袋里塞东西。
老师提问的时候,能把答案吐出来就觉得大功告成。
但读完这章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只是最浅层次的学习,真正的思维组织不是这样的。
怀特海说要让知识“活”起来。
这怎么个“活”法呢?我琢磨着,就像是把知识变成一个个小精灵,它们在你的脑袋里跳舞、玩耍,还能互相交流、合作。
比如说学物理的时候,那些力啊、加速度啊,不应该是孤零零的概念,而是像一群小伙伴,它们相互作用,能解释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像汽车为啥能跑起来,篮球为啥能在空中划个弧线。
这时候知识就不再是死记硬背的东西,而是变成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我记得有一次,我帮我弟弟做一个小手工,要用到一些简单的力学原理。
我当时就有点懵,那些书本上的知识好像一下子都躲起来了。
这时候我才发现,我之前学的知识都没有被好好地组织起来。
要是按照怀特海的观点,我应该在学习的时候就把这些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像给每个知识小精灵都找到它们在生活中的家一样。
这里面还提到思维的节奏,我觉得这可太有趣了。
就像我们听音乐,有快有慢,思维也应该是这样的。
有时候需要快速地吸收知识,就像听摇滚乐一样,激情澎湃;有时候又需要慢下来,好好消化,就像听古典音乐一样,优雅舒缓。
也许这就是学习的艺术吧。
但是呢,我也有点小疑惑。
在实际的教育环境中,要怎么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种思维组织的方法呢?现在的教育很多时候还是注重考试成绩,这会不会阻碍学生们去真正地组织自己的思维呢?是不是我们应该把教育的评价体系也改一改呢?总之,这一章让我对教育和思维有了全新的认识,就像给我的脑袋开了个新窗口,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从根源上思考教育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从根源上思考教育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图片发自简书App《教育的目的》英怀特海著,庄莲平,王立中译,文汇出版社,2023年10月版“什么是教育?当你从学校出来以后,把所有学到的内容都忘记了,剩下的内容就是教育。
”了解怀特海是从爱因斯坦转述的他的那句教育名言开始的。
后来,我又读到了罗素《西方哲学史》,了解到怀特海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巨大进步,是永久性的伟大学术著作之一教师常常被人们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当我们面对“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等教育的终极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比较清晰而又理性地回答呢?在我们的职业生活中,我们能否创造使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生活呢?暑假的时候,终于有幸读到了《教育的目的》这一本奇书。
读完之后,许多的感怀。
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是为了知识的传授,还是健康人格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必须记住,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
”对于知识教育,怀特海这样警告教育者。
这样的观点和荷兰著名学者房龙如出一辙。
房龙曾经说过:“凡学问一到穿上专家的拖鞋,躲进它的‘精舍’,而把它的鞋子上的泥土的肥料抖去的时候,它就宣布自己预备死了。
与人隔绝的知识生活是引到毁灭去的。
”(引自房龙《宽容》三联书店1985年9月版之后记《关于房龙与他的著作》p404)我当时读了以后,很震惊,马上想到了当下我们的特别重视知识的学校教育。
我们在教孩子很多的知识,目的究竟是什么?孩子的理解力是否提高了,还是仅仅是知识的机械记忆,这知识与孩子生活究竟有无关系?罗素也曾经说,“的确,假如是单纯的阅读,即使是读得再多,一个人对任何东西的理解力也是不会自行提高的。
除了获得见闻以外,还需要对搜集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认真的反思。
”(参见《西方的智慧》作者,罗素,译者:,崔权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结束语》337页。
)确实,唯有不断深入思考我们的教育生活,不断反思我们的教育实践,我们才能够不断自我革新。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后感第一篇嗨,朋友们!最近我读了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哎呀,真是让我感触多多!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就被吸引住啦。
怀特海说的那些关于教育的想法,真的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他讲教育不是死记硬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这让我直点头。
想想咱们以前上学的时候,是不是有过那种为了考试拼命背,考完就忘光的经历?他还说教育应该是充满活力和乐趣的。
可不是嘛,要是学习总是枯燥乏味的,谁还有兴趣呀!就像我们做游戏,如果总是一个模式,玩几次就腻歪了。
学习也一样,得有点新鲜劲,有点小惊喜。
而且哦,怀特海强调教育要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不能只是成绩好,还得有创造力,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会和人打交道。
这让我想到,以后要是我有了孩子,可不能只盯着分数,得让他多去尝试不同的东西,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读完这本书,我就觉得,教育真的是一件特别重要又特别需要用心去做的事情。
不能随随便便,得有方法,有热情,就像呵护一颗小幼苗一样,精心地照顾它,让它茁壮成长。
呢,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推荐大家也读一读,说不定也会像我一样,收获满满哟!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来和你们聊聊我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的感受。
你们知道吗?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藏!怀特海的观点真的太有趣啦。
他说教育不能太僵化,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不停地往里塞东西。
这让我想起以前那种刻板的教学方式,真的很让人头疼。
我特别喜欢他说的教育应该是有节奏的。
就像跳舞一样,有快有慢,有起有伏。
有时候要集中精力学习新知识,有时候又要放松下来,让知识消化吸收。
如果一直紧绷着,谁能受得了呀?还有啊,他提到教育要和生活相结合。
这简直太对啦!学的东西如果在生活中用不上,那学了有啥用呢?比如说数学,如果只是会做题,不会在买东西的时候算账,那不就白学了嘛。
另外,怀特海说教育要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这让我明白,不能总是老师和家长推着孩子走,得让他们自己有动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主动去追求。
专家解读《教育的目的》
专家解读《教育的目的》:培养有深度的智慧和品质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所著的《教育的目的》一书,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和目标。
怀特海认为,教育的对象是有血有肉的学生,因此教育要符合人生长的规律,呵护成长的热情和动力,引导其自我发展,养成智慧,从而更好地生活。
在怀特海看来,教育的目标是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的品质。
怀特海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他主张教育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怀特海强调教育的文化基础,认为只有具备广泛的文化修养,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世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他还强调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认为这是实现个人发展和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基础。
怀特海的教育理念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它提醒我们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它强调教育的文化基础和人文关怀,要求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最后,它启示我们要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将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爆炸,人们对于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我们需要更多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探索来应对这些挑战。
怀特海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启示,它提醒我们要注重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和价值。
综上所述,《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一个经典的教育学理论著作,更是一本指引我们正确对待教育和人生的指南。
通过深入理解怀特海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更好地培养出有深度的智慧和品质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精选8篇)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精选8篇)《教育的目的》读后感(精选8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的目的》读后感(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1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的回答还是只是让学生获得一个漂亮的分数,那恐怕这样的教育观念可能只是停留在了表面。
当然没有人能真正的为此盖棺定论,我想,价值观不同,目的必然是不同的。
刚入职的时候,学校请池主任到校做讲座,他当时分享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教育,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我想,就是我们要在教育过程中,教授给学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能力,反过来,这样的学生也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这样的循环才是良性的,才是长久的。
这样的教育目的更多的考量了社会的发展,个体的发展是为了集体的进步。
这样的教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集体主义思想是非常一致的。
教育大师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角度。
他在书中写道,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在某个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是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如艺术般高雅。
在书中,他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虽然我们有时也这样说,但我们真正做到了吗?家里还在读小学的小表弟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为了考得高分,不得不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学校教育普遍的功利化。
教育似乎全是为了考试。
我们要培养的是有文化又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
专业知识是基础,文化则引领他们进入更高远的境界。
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导致我们的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他们失去了对美的感受,他们变得冷漠、自私、缺乏责任感——这一切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慢慢渗透美育和道德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成为既有文化,又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
2023年《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3篇
2023年《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3篇《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1怀特海是英国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教育的目的》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他反对向学生灌输知识,强调古典文学艺术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等。
他的教育思想为我们的素质教育提供了许多启示。
“教育,意味着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文化修养,又精通某领域专业知识的人。
同时,教育是让人们掌握知识的一门艺术,所以教科书必然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十分容易的话,教师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来完成。
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努力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游戏规则已十分明确,不重视智力训练的民族注定在劫难逃。
”落后就要挨打,位于世界各国之中,我们只有不断进步,变成强国才可能不被欺负。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注重智力训练的话,可能就会消亡,而我们的教育对个人或者国家都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本书还提到了宗教性的教育,虽然我不信仰任何宗教,但是有些教育理念值得学习。
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使学生求知。
“学生在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接触不同的课程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但是教无定法,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没必要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用一种方法来教千万种学生。
我们可以根据作者划分的几个不同的阶段,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书中有一个观点:越是符合自然环境的,最适合人的发展,学习的效率越高。
同时拿婴儿举了例子,认为婴儿学习语言概念这些内容特别难,但是他们能掌握,而我们之后的教育,却没有婴儿学习语言、概念那么成功。
是因为我们没有自然的学习环境,没有成功的刺激,也没有做到专注、投入导致的。
而且作者既反对笼统的学科,又反对现在的分科,而它的方法论可能由于翻译的原因我也看不懂,我觉得并没有多大的指导效果。
从《教育的目的》看怀特海心智教育思想
无止境 , 教海 无涯 , 勇Tf i l J 新, 敢吃螃 蟹 ; 面 对荣耀 , 要
学 生 的心 理特 质 、 性 别 特 征 等 个性 差 异 . 文 本 的体 裁 特 征、 内容 的题 材 特 点 和 教 师 本 人 的语 文 内 涵 。 既 要遵 循 教育规律 . 又要 锐 意 创 新 , 让 语文课堂 妙趣横 生 . 叠 彩 纷 呈 倘 若 还 抱残 守 缺 . 固 步 自封 , 那 只 能让 学 生 对 语 文 望 而 止步 , 敬而 生畏 , 结果 只 能 是 死 路 一条 。 第三、 学会理性。 辩 证分 析 苏格兰牧 师贺拉提乌 斯 ・ 波 纳 曾 经 很 友 善 的 告 诉 大家 : “ 真 诚 的 思 考 .你 的思 想 就 能 成 为喂 养 世 界 饥 荒 的食 粮 。 ” 那 么我 们 就 来 看 看 《 道德经 》 里 的至 理 名 言 : “ 信 言不 美 , 美言不信。 善 者 不辩 , 辩者不善 。 知者不博 ,
意 学 生 的 心理 素 质 的培 养 : 教育是知识传授 . 但 还 有 另
一
个 要 素就 是 培 育 智 慧 , 使 人 具 有 活 跃 的 智慧 。 他 的论
述扣住了心智内涵中“ 心” “ 知” “ 智” 三 个 相 互 关 联 的要 素 ,指 明 了 现 代 教 育 真 谛 .教 育 是 一 个 全 面 的心 智 工 程 。这 些 阐 述 体 现 了 他 在 第 一 章 《 教 育 的 目的 》 中所 说
从《 教育的目 的》 看怀特海 心智教育思想
国 谢友 明
读了英国教育家 怀特海 的《 教 育 的目的》 一书, 受
益 匪 浅 。书 中将 激 发 学 生 的 聪 慧 置 于现 代 教 育 的 核心 。
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怀特海(1861—1947年)是英国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和罗素合着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空前进步,被称为永久性的伟大学术着作之一;他创立了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历险》等是其哲学代表作。
《教育的目的》则是他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全书一共六个章节,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节奏》、《自由与纪律的节奏》、《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大学及其作用》,涵盖了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他主张教育应该充满生气与活力,反对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他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他还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认为受教育者“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德教育便无从谈起”。
应该说,他的教育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理想的消失是人类努力失败的可悲证明。
在古代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
从神圣的智慧(这是古人向往的目标),沦落到学校教材知识(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标志了多少世纪以来教育上的一种失败。
”“只要我们把智力教育仅仅设想为获得机械的智能或仅仅在于系统陈述实用的真理,就不可能有进步。
”观照当下的学校教育,正呈现出这样一种机械的、为人们所诟病的面目:正常的知识传承,往往变成机械的操练,坦诚的心灵交流往往变成枯燥乏味的训诫;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使学生在灌输中逐渐丧失了作为“人”的丰富性;以意识形态作为德育工作和历史教育的主要内容,使教育难以脱离政治的巢臼而面临学生人文理想与创造智慧的枯竭;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教育发展理念,又使教育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大潮中沦为商品经济的附庸,失去了教育自身的尊严与规律,而教育却在盛世的喧嚣中沾沾自喜,抱着教育产业化的噱头寻找着权力的寻租——教育,正使我们的心灵不断趋向失衡而不知所措。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对现代教育的深刻反思
阅读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一书,让我对现代教育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反思。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也让我对现代教育的问题和挑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怀特海在书中提出了“两条教育的戒律”,即“不可教太多的科目”和“所教科目务虚透彻”。
这两条戒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学。
它反对传授死的知识和“无活力的概念”,反对学习中刻板地接受而不予运用、检验或重新组合知识概念。
这种思想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现代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怀特海的思想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应试技能的训练。
此外,怀特海还反对灌输式教学,呼吁教师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动地位。
他认为,学生的心智是一种永不休止的活动,灵敏、富于接受性、对刺激反应快。
因此,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在书中,怀特海还强调了消除学科同生活的隔离和消除学科之间互不联系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的中心应该是生活的一切方面,而不是孤立的学科知识。
这一思想在当今的课程改革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教师读后感演讲
教师读后感演讲《读〈教育的目的〉有感》最近读了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这本书,真的让我有很多想法和感触。
读到书中关于“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时,我感觉这真的是直击教育的核心。
我们常常陷入一种误区,以为教学就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就可以了。
其实不然,我联想到自己的课堂,以前总是强调学生要记住这个公式、那个定理,但是却很少关注他们是否真的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就像在讲解数学的几何定理时,学生们虽然能把定理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一到做那种综合性的应用题,很多人就不知所措了。
这让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多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去理解如何运用知识。
特别触动我的是书中提到的“兴趣是专注和颖悟的先决条件”。
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是有切身体会的。
我有一个学生,总是对语文的古诗词学习不感兴趣,上课的时候总是走神。
后来我尝试着从诗词背后的故事、诗人的生平经历这些更有趣味性的方面去讲解古诗词。
比如说讲李白的诗词时,我会讲他仗剑走天涯的豪迈一生,结果这个学生慢慢变得专注起来,对古诗词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那时候我就觉得作者想表达的真的是非常准确。
兴趣确实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当还有,关于“教育的节奏”这一部分内容,我开始的时候不是很理解。
怀特海说教育有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
后来我思考了很久,结合自己的教学习惯,我逐渐明白了。
就拿英语单词的教学来说,初学时学生们是浪漫地接触一些简单的日常词汇,这时候他们可能只是觉得好玩、新奇。
到了精确阶段就需要去深入地学习单词的语法结构、各种词性不同用法等。
最后综合运用阶段,就是让学生利用这些单词进行口语表达、写作等。
这三个阶段相互依存,要是打乱了节奏,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对了还想说,这本书里反复提到的教育不能与生活脱节这个观点。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在学校里成绩很好,可一到社会上就什么都不会了,这其实反映了我们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的失败。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在经历了十天的怀特海教育之后,我深深体会到这一教育模式的独特魅力。
怀特海教育是一种非传统的教育方式,其目的不仅仅是通过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篇读书心得体会中,我将探讨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以及对我的影响。
首先,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孩子们的学术能力,更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怀特海教育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并且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
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怀特海教育中,我学会了如何设定学习目标,并且采取积极的学习策略去达到这些目标。
我发现,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来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
在怀特海教育中,学生们会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和项目中,他们需要和同学们合作,并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
在怀特海教育中,我亲身参与了一个社会实践项目,我们小组需要合作完成一项社区服务活动。
通过这个项目,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沟通和协调,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作用。
最后,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怀特海教育中,学生们不仅仅注重学术方面的发展,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怀特海教育中,我有机会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和艺术课程中,这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我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怀特海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学生们需要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这锻炼了我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通过怀特海教育的经历,我深深体会到这种教育模式的独特魅力。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2500字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2500字导读:读书笔记《教育的目的》读后感2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2500字:今天的内容是关于“自由和训练的节奏”,与前一章教育的节奏是相关的,更针对教育工作者。
作者提出了智慧的概念,“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法,设计知识的处理,知识的选择,运用知识提升我们的直觉经验。
”教育的全部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获得智慧的两个要素是自由与训练,两者的节奏是教育者要思考的问题。
怀特海把自由看得极为重要,“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快乐是激发生命力的正确方式。
“积极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思维习惯,只有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产生。
”“孩子是被送到望远镜前来观察星星的。
”甚至在说到训练时怀特海再次强调了自由的重要性,“唯一具有重要意义的训练是自我训练——这种训练只有通过充分享受自由才能获得”。
最初的训练则是在适当的时期,适当地指出重要的事实、简化的概念等等。
有点四两拨千斤的意思,少少的训练指点大大的自由。
在后期的精确阶段的训练中,教师要严格把握度(自由与训练的平衡),训练要指向综合运用阶段,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再进入下一个浪漫阶段的自由,最终获得智慧。
“精确阶段是通过掌握精确地知识细节进而领悟原理的阶段;综合运用阶段是抛弃细节而积极使用原理的阶段,这时知识的细节融汇到下意识的习惯中”。
再摘录几句我喜欢的话,“教育是引导个体去领悟生活的艺术”。
“每个个体都体现了一种生存的探险,生活中的艺术就是引导这种探险。
”“发展的本能来自于自身:发展是有我们自己完成的,训练是自我训练,收获是我们自身首创精神的成果。
”下面说的都是智力方面的想法和做法,安全、道德、规则、心理、习惯还是需要关注的,不能听之任之的。
智力方面基本采取的是放养的态度。
孩子在大学学了某个专家的心理课,说父母在智力方面除了给点基因,无他。
我虽然心底赞同,可做爸妈的总想有点成就感,搜罗出一些过往说明自己还是有点用的。
从《教育的目的》看怀特海心智教育思想
从《教育的目的》看怀特海心智教育思想读了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一书,受益匪浅。
书中将激发学生的聪慧置于现代教育的核心,明确指出教育要让孩子学会自由选择去探索未知领域,才能孕育出智慧和创造新的知识。
怀特海的深刻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教育者的广泛认同,并影响深远。
在他的书里多次提及心智教育问题,反映了他的心智教育的思想,对当下学生的心智教育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
一、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心智心智包含着“心”、“知”、“智”三个要素。
“心”指的是心理素质,表现为心思、心向、心态、心灵;“知”指的是个体所占有的知识及其结构体系;“智”指的是智慧,即个体获取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或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怀特海认为教育就是心智的教育,就是使学生最终获得有教养的心智。
他对心智的教育要素作了进一步的细说:认为教育是灵魂的训练,是心灵教育,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是知识传授,但还有另一个要素就是培育智慧,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他的论述扣住了心智内涵中“心”“知”“智”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指明了现代教育真谛,教育是一个全面的心智工程。
这些阐述体现了他在第一章《教育的目的》中所说的,“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
二、心智要素是相互关联的怀特海认为心智的三要素“心”、“知”、“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体。
他说:“所谓知识的利用,我是指要把它和人类的感知、情感、欲望、希望,以及能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联系起来在一起,那才是我们的生活。
如果只是一味地通过被动记忆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来塑造自己的精神生活的话,简直不可想象,人性不是这样,生活更不应该这样,或许某些报纸杂志的编辑需要这样。
”这段话旨在说明,“知”与“心”的关系。
利用知识来塑造生活,要与人的情感、欲望、希望等精神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强调知识的习得和使用与人的心理情感的不可分性。
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
《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艾尔弗雷德•诺恩•怀特海(1861 —1947),英国数学家、教育家。
他在书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展的一个过程,要极力培养学生把思考和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把学习成为一种需求。
还指出在生活和劳动中,不能利用和使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
而教育的核心是不能让知识僵化,要它充满活力,活泼起来。
说的多好啊!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宏大而又难解的问题。
身为一个多年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读完怀特海教授的作品后,不禁被深深地触动了。
之前并没有深思过的这个问题,也时常在脑海中盘旋。
“教育是一种掌握种种细节的需要耐心的过程,一分钟,一小时,日复一日的循环。
企图通过一种虚幻的方法做出高明的概括,学习上绝无此种捷径。
我们知道有一句谚语“见树不见林”,这正是我要强调的一点。
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
”在“教育的目的”一章中,怀特海老师提到了这段话,从我个人自己的理解,我想可以概括两点,一是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二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通过树木见到森林。
首先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慢的艺术,更是一种运用精雕细刻、行中有为、潜移静化的慢工活。
李希贵校长曾在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指出:切不可把远期目标当作近期目标,把美好蓝图当成指日可待的现实。
教育需要时间,教育改革需要耐心。
面对教育理想与宏伟蓝图,我们要学会“慢”下来。
这里所说的“慢”,并非不进取、不作为,而是指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办教育。
所以我们要明白教育是服务人的一生的,功利的教学都是短视的,是不关注长远的,不关注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的。
特别是我们在做教学研究时,也要把研究当成是一种慢的艺术,有所发现,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
这个慢,就是让学生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这个慢,就是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用心做好教育。
其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通过树木见到森林。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对国际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怀特海教育这本《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这本书是怀特海先生在20世纪初期所写的,借助小说的形式,通过一个消极的教育例子来阐述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逐渐理解了怀特海的教育理念和目的,也对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思考进行了反思。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并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思辨力的人。
”这是怀特海先生强调的教育目的。
他认为,学校教育不应该局限于灌输知识和技能,而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的教育经历,我记得小时候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强调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分析能力,但是很少关注学生的素质和道德修养。
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导致了我在课堂之外很难运用所学知识,也不具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怀特海的教育理念,我重新审视自己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到除了传授知识,我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能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时,更好地解决和创新。
怀特海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和情节推动,给了我们激励和启发。
小说中的主人公战斗了教育制度、思维模式和道德观念的束缚,最终找到了一条有关教育的新路。
这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
我想到了我所在的学校,我们在教育中是否过于注重分数和竞争,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我们是否承认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天赋,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独特的才能和兴趣?我希望在教育中能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帮助他们发掘和展示自己的潜力。
此外,怀特海的教育理念也提醒了我作为一个学习者的重要性。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时常追求高分,但却很少思考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深刻的问题。
在阅读了《教育的目的》一书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量。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下面我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这个观点。
第一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评性思维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1.1 学生需要学会逻辑思维,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1.2 学生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创新和想象来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1.3 学生需要发展批评性思维,通过评估和分析来判断信息的可信度和价值。
第二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因此,教育应该匡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
2.1 学生需要学会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2 学生需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2.3 学生需要学会合作和团队合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第三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知识的应用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3.1 学生需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2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3 学生需要学会创造和创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第四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情感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以及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4.1 学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以保持积极的心态。
4.2 学生需要学会培养同理心,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4.3 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以促进人际交往和合作。
第五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有感-钱徐杰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发展――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有感吴兴高级中学钱徐杰怀特海是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出身于教育世家,早年就读并留校于英国剑桥大学,中年任教于英国伦敦大学,晚年受聘于美国哈佛大学。
《教育的目的》是其教育代表作,其深刻的教育思想得到广泛认同,并影响深远,闪耀着不朽的智慧光芒。
全书共七章,本人也不全面讲解书的主要内容,主要谈谈几个对我而言有重要启发的内容。
个人感觉本书内容丰富,跳出教育看教育,特别是从哲学角度来认识教育,对教育者有莫大好处。
因为教育者常常被一颗树木困住,反而往往看不到整片森林。
现在的我也是这样的教学,只注重教而缺少育人的概念,不过这个也和时代,国家,社会,校长一再强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有关。
大家都看重分数,老师自然为分数付出,别的付出再多也得不到认可。
而怀大师在P11页:教育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借助树木来认识树林。
与我古人所提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英雄所见略同啊!到处可见智慧之光。
闪烁着教育的真谛,有我国古人老庄哲学之感。
也有些西欧文化的名人故事等,小字部分十分精彩,补充欧洲古典文化常识,因由于译文不太流畅,阅读起来较为费劲。
以下摘抄对自己有用的观点:教育的目标是塑造既有广泛文化修养(哲学般深邃.艺术般高雅)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促使社会进步腾飞)的人才。
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
通常在16-30岁;训练这种自我发展,最重要的应是12岁之前从母亲那里受到的教育。
智力发展的训练是思维活动的训练,但反对的是不能与其它东西进行融会贯通的死知识,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这句对自己受用很大,要时时铭记在心!与此相联系的是填鸭式的灌输式教育,因其会对被动接受,不能激起任何思想的火花。
所以教,一定要教得透彻!教授儿童小而精的科目,才让他们进行自由想象和组合,感受发现世界的喜悦,他会发现,他所学到的东西,能够帮助他理解在他的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怀特海(1861—1947年)是英国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和罗素合着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空前进步,被称为永久性的伟大学术着作之一;他创立了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历险》等是其哲学代表作。
《教育的目的》则是他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全书一共六个章节,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节奏》、《自由与纪律的节奏》、《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大学及其作用》,涵盖了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他主张教育应该充满生气与活力,反对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引导他们自我
一起,并把这种理想融入自己的人格、信念、操守以及职业规范之中。
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大潮下,这种信念与理想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教育这一“象牙之塔”面临着新的分化、蜕变,有的开始裂变甚至开始沉沦:那种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荣的道德操守日渐泛商业化,工作以能否为自己带来经济收益作为是否成功的标志。
而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的大脑当作无生命的工具,当作一种僵死的物质,一种感受器,一种储存器,学生只是消极地接收知识,被动地接收知识,于是,任何知识、任何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成为呆滞的、凝固的、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一种储存。
学生也就没有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活生生的生命思维。
怀特海指出:“在普通的文化课程中,学生会对特殊的问题产生兴趣;同样,在专业学习中,学科外在的联系使学生的思想驰骋于专业领域之外更广阔的空间。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但当下的教育没有向学生展现生活这个独特的统一体,受那种急功近利、简单化的
影响,很多教师仅仅靠一次讲座,一堂观摩课,“企图通过一种虚幻的方法作出高明的概括。
”这不是教育进展的方式。
这种看似热闹的方式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呆滞的思想”的体现。
这种表演式的教学是一种作假,一种作秀,其所培养出来的人是“卖弄学问的人”,是分裂人格的人。
教育所要传授的是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条理的一种深刻的认识,以及一种特殊的知识,这种知识与知识的掌握者的生活有着特别的关系。
在这个社会发展多元化,知识、技术更新换代频繁的今天,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应该承担起人类文明、人类智慧、人类先进文化的薪火传递者这一角色,在商业化的社会中树立起为人类文明已经所证明了的全新的价值理念和终极关怀意识,以全新的姿态投入社会实践生活,关注现实问题,并以自身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了解、参与,播撒民主的种子和自由创造之果,在未来建设者的心灵深处锻铸起理性与智慧之火,为我们这个民族培养更多的具有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怀特海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思维。
”这是一个比传授知识更加伟大、因而
“过望。
”
都
是
识,脱离了活生生的生活和实践,割裂了学科间的内在关联,扼杀了人之天才的创造活力,是一种毫无价值、极其有害的教育。
怀特海认为,使知识充满活力而不是使之僵化,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
人类走向伟大和崇高的每一次革命,无不是对各种僵化观念的反动。
教育要承担起服务人类、增进自由的重任,就必须超越以被动的方式接受他人的思想,就必须超越现代教育的僵化观念,就必须加强首创精神(包括思想上的首创精神和行动中的首创精神)。
他指出:“成功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必有某种创新。
”“教育如果不以激发首创精神开始,不以促进这种精神而结束,那必然是错误的教育。
”
在过程教育哲学中,创造、历险、享受和自由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
创造性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进行历险、增进享受和获得自由的过程。
在怀特海看来,教育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决不是一个机械的、被动的、往行李箱里装物品的过程,它充满了历险、享受和自由。
要创造,就会有历险。
教育的每一种创新都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和现有教育秩序的突破,因而都是一种历险。
现代教育
的一大弊端正是受机械论的世界观所束缚,循规蹈矩,按步就班,把教学秩序固定化,长时间地使人按照固定的程序从事教学,从而使人的想像力变得迟钝不堪。
怀特海认为,秩序和创新并不矛盾,秩序是一种变化和发展着的秩序,即一种必然包含着新质的秩序。
如果一种秩序不能迈向更高的秩序即不能实现新质,那么就应当变革这种秩序。
因此,在教育中,不能没有秩序,但更不能没有创造和历险。
这似乎是一个两难,但“进步的艺术就在于既维护旨在变革的秩序,又维护旨在秩序的变革。
”正是在这种创新与守旧、变革与秩序、自由与纪律的互动中,教育向前发展了。
他十分欣赏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在《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屿》中的这样一句台词:“工作就是娱乐,娱乐就是生活”,认为教育也应该成为一种乐趣和享受。
在他看来,学生们知道些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教育中得到愉悦;创造的愉悦乃是成功之必不可少的前提,甚至某种纯粹休闲的愉悦也是必不可少的。
怀特海认为,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是教育的三种主要形式,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
单调的
但社会
体制)
的现代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在今天的中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的甚至还相当严重(特别是应试教育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的教育正面临着双重的任务:既发展现代性,继续为教育的现代化而不懈努力;又反思现代性,力图克服现代教育的种种弊端,迈向新的更高的后现代教育。
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所提供的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远见,为我们超越西方现代教育的发展模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后现代教育路径,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