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值法的面板数据分析 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熵值法的面板数据分析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对策
一、引言
(一)问题概述
人才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城市经济发展与人才发展相辅相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才转移和人才的流动方向产生了越来越强的趋向性。
人口迁徙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人才的迁徙转移更加明显的影响着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特别是在产业转移的现阶段,人才的转移和产业的转移呈反方向移动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人才向发达城市靠拢。通过调查显示,越发达地区关键人才跨市流出意愿越低,在排名中显示,上海以18%占据最低位置,其他依次为北京(22%)、成都(25%)、大连(27%)、天津(28%)。以上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城市人才吸纳能力也逐渐成为决定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关注并研究我国城市人才吸纳能力,有利于各个城市制定符合城市特色的人才吸引战略,为城市经济发展储备人才,奠定基础。
(二)问题提出
1.提出背景
当今世界呈现出一极多强的局面,一个国家必须有足够的魅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潜力。通过人才的知识运用,发展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从而达到人才兴国,人才强国。
同理,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所作的贡献,而如何吸引人才也是每个发展中的城市需要思考的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向的趋向性越来越明显:大中小城市人才分布的不均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地区间人才流向问题逐渐激化。以上情况将会造成大城市人才饱和,中小城市人才缺乏,阻碍了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2.问题提出
(1)影响城市吸纳人才的因素涉及诸多方面,该怎样选取相应指标,并通过模型将指标系统化,从而得到全面测度城市人才吸纳能力;
(2)对于已选定的一级、二级指标,怎样设置响应的指标权重,使各项指标精确地反映出其对城市吸纳人才的能力所作出的贡献率;
(3)对于指标分析主要设计哪些方法,以及如何选取、选取那些适当的分析方法;
(4)使用何种方法对评价主体予以分类,进行类别分析并最终提出发展建议及改进方法。(三)问题分析
1.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设计城市吸纳人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衡量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状况,找出吸纳人才能力弱的原因所在,指出改善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最终增强城市的竞争实力。
(2)科学性原则
城市吸纳人才能力指标体系应该准确地反映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同一国家不同城市间人才吸纳能力的比较,挖掘城市竞争潜力。
(3)全面性原则
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评价应该充分考虑城市显在和潜在的人才吸纳能力。不仅要反映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硬指标,还要考虑一些软指标。
(4)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
对定性指标要明确其含义,并按照某种标准对其赋值,使其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标的性质。定性和定量指标都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和确切的计算方法。
(5)通用性和发展性结合的原则
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即设立的指标能反映不同地区的城市人才吸纳能力的共性。建立的城市吸纳人才能力指标必须具有发展性,即可根据具体的地域、城市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灵活应用,更准确地反映不同城市的特征。
2.样本城市的选取
本文样本城市的选取参照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2010年评出的我国十佳发展潜力城市排行榜:
表1 十佳发展潜力城市
排名城市总分
1乌鲁木齐92.27
2福州89.47
3天津85.08
4重庆81.45
5沈阳80.46
6武汉79.78
7南宁78.97
8海口72.11
9开封70.71
10日照69.05
该排行榜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的年度综合性研究评价课题之一,是该会首度对中国最具开发潜力城市进行研究与评价,应用自主创立的评价指标体系(gn中国城市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政策倾向指数、国家扶持度指数、投资者关注度指数、支援优势指数在内的4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62项三级指标組成),在搜集翔实的基础资料及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公众口碑支持率的基础上,对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95个地级市、374个县级市的分类优势进行评价产生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上榜的10个城市进行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区域辐射力四项因素的初步分析,可得出结论:该榜所列出的十佳城市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所选取的十个城市覆盖面广泛,囊括了(准)一线(天津)、二线(武汉、沈阳、重庆、福州、乌鲁木齐、南宁)、三线城市(海口、日照、开封),沿海及内陆城市,东北部、中西部及南部城市,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因此可从这10个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入手,运用其当年经济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科技支出等方面的相关数据,使用熵值法对十个样本城市建立人才吸纳能力模型,综合测度其人才吸纳能力。并在理论及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就提高中国所有城市人才吸纳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3.评价方法
(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因子分析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在数据分析时,先对已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进行指标的同类合并和删除,确保选取指标的有效性,同时减少指标数目,减少运算量。
(2)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主要是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技术,在进行多元数据分析之前,用主成分分析来分析
数据,对数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又称主分量分析。具体应用中,为了全面分析问题,往往提出很多与此有关的变量(或因素),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这个课题的某些信息。
(3)熵值法
熵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能量分布的越均匀,熵就越大。上也是系统混乱和无序的度量,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的程度,熵值越大,混乱无序的程度越大。一般而言,指标所反映信息的确定性越高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综合分析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指标的信息熵越大,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小,在综合分析中所起的作用越小。利用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比较客观、真实的评价城市吸纳人才的能力。
(4)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直接比较各事物之间的性质,将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将性质差别较大的归入不同的类的分析技术。本文将主要应用聚类分析对10个样本城市进行划分,并且可以描述出各细分类别的城市特征,以便于如后可以有针对性的对目标城市群提出增强其人才吸引力的合理化建议。
4.整体评价
本文将提到两种方法的比较(因子分析得分和熵值法得分及相应的排名)。
5.政策建议
最终得出结论,详细见最后结果。
(四)国内外相关理论
1.国外的研究
2009年9月8日,中华网刊载了瑞士研究机构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2009年各国经济及社会竞争力报告。报告中提出一个国家在国际或地区中整体竞争力的概念,即国家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可持续性增长的综合能力。国家竞争力的评价是全新的系统量化概念,以此为依据可得到城市竞争力的概念,从而进一步确定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概念:吸纳人才能力就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产业、人才、资源基础等条件下所具备的吸引接纳转移人才并能使其得以发展的人才吸引能力,人才选择能力和人才支撑能力。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在争取转移人才博弈中的实力。
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所以对于城市很难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因此对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评价就需要找到一个量化的标准,从而正确的引导人才的流动方向,促进产业转移与城市经济的发展。
2.国内研究
王让、李欣在《统计预测与决策2011年第8期》发表的《中国区域知识竞争力测度与提升政策分析》中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省域知识竞争力评价模型,从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知识经济政策、社会信息政策等方面提出提升知识竞争力的建议,该文中提出知识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张浩、何明珂在《统计预测与决策2011年第7期》发表的《基于熵值法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模型》中提出熵值法是建立评价模型的一个重要的方法,特别是平衡计分卡的使用。还有很多关于竞争力的研究,运用了因子得分法,例如《统计预测与决策2011年第9期》上发表的上官飞和舒长江的《中部省份区域竞争力的因子分析与评价》。
对于竞争力分析,产业转移方面的分析很多,但是区域吸纳人才能力的分析很少,另一方面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测度是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为了能更好的指引人才的流动方向,达到经济效用最大化。发达城市经济发达,人才饱和,根据人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呈现负效用。为此,拟在界定人才承接能力的概念基础上,以高校人才为例,运用熵值法对中国10个发展潜力排名靠前的城市建立模型,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