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竞争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摘要:改革开放后,伴着我国多年的市场经济深化,我国已经具有丰沛的基础会计人才资源,但是具备核心竞争力、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高级会计人才还相当缺乏。如何培养高端的会计人才成为如何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就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2

一、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会计人才的培养的总体目标

会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的发展服务,所以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符合社会现状并能够把控市场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能力的界定及结构的需求是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决定性因素,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口号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对于这四点要求可以做出如下解读:

首先,“厚基础”是指在全方位掌握会计学科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强化英语、计算机、应用数学等公共学科的学习。其次,“宽口径”指的是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扩展,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使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强。再次,“高素质”体现在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与文化素质相匹配的思想道德情操是一个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会计人才不可或缺的要素,所以要使会计学员的

业务素质、文化素质以及身心素质得到全方位发展。最后,“强能力”是要锻炼学生吸收知识的技能、在综合运用知识的基础上创新的技能,这些能力的锻炼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知社会实践,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此外,对于会计这样一个应用型专业来说,会计实验的教学必不可少,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演变为其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会计人才培养课程存在的普遍问题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和完善,我国已然形成了极具规模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层次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其弊端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显现。传统教育将应届毕业生置于两大困境之中:其一是社会经验不足,其二是知识更新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这说明我国以往的填鸭式教育模式造就了目标模糊的会计教育,其产生的社会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会计教学没有统一的目标,造成培养方向和方法散乱。

2.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科学,现正处在青黄不接的阶段。

3.教材设置不合理,教材内容落后,无法适应社会发展。

4.“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没有改变,无法利用多媒体和远程教学等现代科学手段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互动。

5.学生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务能力的锻炼。

我国人事部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度人才市场相关数据显示:职位整体供需比例达到了1:2.71,而会计专业的供需比更是远远高于

这一平均值达到了1:4.68。虽然,伴随各高校的扩招而来的是趋于饱和的简单操作型的会计人才,但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端符合型会计人才却并未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企业之间的商战日趋激烈,这对掌握企业管财政大权的会计人员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一个企业财会体系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运作活力。综上所述,作为在会计人才储备中起重大作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及早探索新的道路,才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会计人才的总体思路

第一,打造更为专业的高素质教师团队,改革现有教学体系。

一方面,要积极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素质,因为教师是整个会计人才队伍的领头羊,决定着会计人才队伍的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首要任务,可以强化教师的进修机制,只有教师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才能保证教学的含金量。此外,还要完善教师职业制度的建设,例如岗位竞争和奖罚并举就是鞭策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素质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是要逐步改革现有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改革应从教学观念改革为出发点,观念改革就是要提倡在教学中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工具,丰富教学手段,将原来枯燥的课程变得丰富有趣。例如,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远程教学工具不仅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降低教学成本、扩大教学资源的受众面。另外,可以加大案例教学的容量,引入实景分析,例如让学生自行设立公司并运营,不仅可以

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各种会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还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拓宽学生的视野。只有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和教学内容的配比,才能真正找出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会计人才的有效方法。

第二,强化会计人员培养中的实践过程,提升会计人员处理实务的技能。

相较于传统的书本教学,实践教学已经在会计培训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时因为“实践是创新之本”。但即使实践的作用已经受到广泛肯定,其地位仍然是从属于传统教学,且比重有限,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考量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实践体系并完善其中的每一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和传统理论教学应该是处于平行状态,且能够相互促进,这就对师资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师资方要积极整合资源,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完整而强大的实践基地。完备的教学实践体系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以会计人员的身份完全进入到真实的会计处理程序之中,整合理论知识,实现各门类知识的融会贯通。由此看来,只有强化学生的实践学习,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实用性人才的目的。

具体来说,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两个部分,即“校内实验”和“会计社会实践”。前者是依托学校构建的会计实验室完成的,实验室的功效非常强大,可以让学生实现从凭证填制、账簿登记到报表编制的所有仿真操作,这种仿真操作最大的好处就是实现实际操作和理论教学之间的零距离,让老师可以随时观察学生的操作方

式并对相应问题做出纠正和解答。此外,在会计做账全面迈向信息化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显得尤为重要,会计实验室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实践平台,学生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个平台熟悉电算化的操作程序;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习心得自己设计制作一些小程序,也有利于促进自身水平的全面发展。相对于实验室操作来说,会计社会实践显得更为复杂一些,因为学员随时可能会碰到突发情况,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解决这些突发情况对于会计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历练。“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虽有相似,但具有本质的区别和自身的特色,如果能够合理安排这两者所在课程份额,将会对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会计人才有很大帮助。

第三,从考核机制的转变中显示素质教育的特色。

传统的教育体制极为注重书面的考核成绩,使得大多数学员的学习过程都是以考试为目的,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为宗旨,却忽略了学习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限制了会计人才的思维模式和创造能力,使其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要打破这种格局,就必须建立新的考核机制,对于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才的培养分为公共素养的培育和专业素养的培育,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模式:对于培养公共素养的外语和计算机等课程来说,以国家硬性级别为考核标准;对于专业素养的会计来说,可以分部考核,一部分是专业知识的考试,一部分是培训过程中的实验成绩考核,最后一部分是其创作论文的考核,这三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一个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