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会想你亭看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写景的方法。

2.通过细心品读,感悟作者的高雅情趣。

3.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能够体会作者的家国之思。

重点与难点:1.学习本文写景运用的白描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把课文进行了翻译,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大意。

这堂课我们再次走近张岱,诵读他的《湖心亭看雪》,看看他在短短的160个字的文章中,要表达怎样丰富的情感。

(二)美读课文,赏雪景。

为了更好地品析课文,我们要能够把课文读熟读透。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读读课文,感知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

(1)学生齐读课文。

(2)男女生分小组齐读。

朗读指导:读的时候要注意语气,语调,节奏,语速。

易读错朗读节奏:湖中/人鸟声/倶绝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三)咬文嚼字品“痴景”1.在读的过程中,相信同学们对这篇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

文中舟子对张岱有一句评价,是什么?明确: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关键词是哪个?是什么意思?明确:痴,意思是“傻”(或者“痴迷”)。

3.请到前文找一找,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傻”(“痴迷”)的?由此可看出张岱什么性格?预设“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倶绝”“更定”“独”看雪。

张岱挑了一个别人都不会选择的时间——晚上去看雪,可见他“傻”(“痴迷”)。

这里可以看出张岱特立独行、不随俗流的性格。

4.张岱追求怎样的山水之境?在文中找出相应语句支撑你的观点。

明确:比较纯粹的山水。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两句雪景古来共赏,我们也来咬文嚼字品一品。

5.有同学发现“一痕”“一点”“一芥”到“两三粒”的变化规律吗?预设:越来越小,营造出一种融入天地山水的感觉。

明确:这其实也体现出张岱的一个追求:天人合一(板书)的山水之乐。

同学们发现没有,张岱写景的笔调非常简单,没有色彩繁复的渲染,这种用简单朴素的线条勾勒出对象特点的写作方法,在文学上叫作白描。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张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湖心亭看雪》的内容和主题。

分析和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2 教学难点解释和运用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理解并描绘文中描绘的雪景和湖心亭的景象。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湖心亭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他们对雪景和湖心亭的印象和感受。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分角色朗读《湖心亭看雪》。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3 分析与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中描绘的景象的理解和想象。

第四章:课堂练习与拓展4.1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2 拓展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一幅描绘湖心亭雪景的画。

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进行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学生写一篇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2 评价方式教师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的综合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湖心亭看雪》的主题和意义。

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和想象,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雪景和湖心亭的美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咬文嚼字地赏奇景,学习白描手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性情,了解作者深层次的“痴”。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学习白描的写景方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深层次的“痴”,评价作者的性情。

【课型】品读交流感悟课【教学方法】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探究学习,理解作者的“痴”,评价作者的性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里的“杭“指的就是浙江的杭州,而杭州的名胜景区之一,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杭州西湖。

自古以来就有无数的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的_佳作。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哪些?(讨论交流并自由回答)参考答案:《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案 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案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同学们打开生字表和词语表,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课文的生字及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让学生读一读。

二、指导写字
1、出示汉字,引导观察并识记。

2、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
3、你认为哪些字难写?
故: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文”。

候:不要忘了中间的一小竖。

4、学生先描红,再试写,注意每个字的结构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圈出自己写的满意的字,与同伴比较。

5、教师在学生中巡视,挑选写得好字进行实物投影并评价。

三、指导完成“我会连”。

1、读一读,连线。

2、同桌互查。

3、齐读连好的词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8个生字,每个同学写得字又认真,又漂亮,写字姿势也比以前端正了,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
看雪
讲打指接惊故候奇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3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3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本文的我为您带来的3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和写作背景,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的雅趣。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的语言风格和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想像、揣摩关键字词等方法,咬文嚼字地赏奇景、议“痴”人,悟“痴”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展示了遗世自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应引导学生感受的性格,理解的“痴”。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解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生:背诗句。

预设: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此环节可以出示相关图片提示学生吟诵相关诗句。

师:同学们是否感受到了: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背诵课文,体味课文写景运用的白描手法,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激发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性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有了初步地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冬天的西湖,去欣赏美丽的雪景。

二、问题导学:1、叙事是本文的线索,找出记叙文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

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1)(2)(3)3、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4、找出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5、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6、“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7、“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三、训练达标: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翻译句子。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5、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6、文中舟子所说的话有什么用意?四:拓展延伸。

文章开头写“独往湖心亭看雪”后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后又写到“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

这样写从情节上看有什么作用?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课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课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学习作者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课文结构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作者张岱。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湖心亭”吗?它在哪里?为什么叫“湖心亭”?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查找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尝试理解其含义。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散文的美。

5.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湖心亭的雪景。

(2)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描绘雪景的短文。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7.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课下查找关于张岱的其他作品,阅读并简要介绍。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好,但在分析课文结构和表现手法方面还有待提高。

2.课堂练习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写作能力仍有待提高。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但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指导。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有关张岱的资料。

3.网络资源:关于湖心亭的图片、视频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二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概述重点难点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读感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导读提示]1、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找记叙文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

2、全文共两段,请简要介绍各段的大意。

3、寒冬腊月,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钟情山水的独特个性却遇上了知音人,他在湖上邂逅了两位客居杭州的人。

默读此段,找出表现独寂的夜游者相逢的心境的词。

4、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还有什么深意吗?5、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6、从小品文的角度,试分析此文的特点。

[重点难点导学]1、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著名文学家。

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夜航船》、《快园道古》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

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

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

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炽。

2、诵读指导首先要读得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是节奏合理。

其次要读得流畅,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7篇)

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本页是壶知道细心的帮大伙儿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7篇),欢迎参考。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艺术境界。

2、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预习导航:1、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

2、了解作者——张岱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3、了解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4、了解“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采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3、认真朗读课文,试着给加点字注音: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一芥()铺毡()更有此人()喃喃()长堤()自主学习: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人鸟声俱绝()2)是日()3)更定()4)余挐一小船()5)雾凇沆砀()6)上下一白()7)焉得更有此人()()8)强饮三大白()()9)客此()10)莫说相公痴()2、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用原文回答问题:1)文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点明主旨,收束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助第3题的提示,快速背诵短文。

2021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29《湖心亭看雪》(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1)

2021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29《湖心亭看雪》(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1)

《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朗诵、美读,领会湖山空灵之意。

2、游湖、看雪,琢磨文章写景之笔。

3、说人、话情,见地人物闲雅之趣。

教学重点朗诵、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进程一、导入西湖诗词。

创设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图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学习张岱的一篇小品文,跟从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二、朗诵疏通文字。

1、读:第一步,读顺:请一两位同窗尝试读文,同窗点评。

第二步,读齐:集体尝试齐读,读准确,读出节拍。

第三步,阅读:自由朗诵,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

2、理:第一步,理出要点:把时刻、地址、人物、情形等要素设置成问题投影出来。

要求学生在自由读的进程中找答案,然后探讨,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会要点:要求同桌配合,一学生美读,一学生翻译。

随意抽取同桌组合,汇报读与译的情形,重点字词作专门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请两位同窗别离串译课文一二两节,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3、再读:再次齐读全文,读出抑扬抑扬之势,读作声情并茂之感。

三、赏景写景技法。

多媒体特写文中描述雪景的文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罢了。

”1、说说此写景之语妙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意见。

参考:⑴妙在扣景之特点。

⑵妙在用朴素之语。

(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⑶妙在构悠远意境。

2、拓展:显示异曲同工的诗: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体味、感悟。

诗如下:“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3、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

四、说人闲雅之趣。

1、找关键字“独”、“痴”,把握人物的品性。

2、补充:张岱《自题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效没用?”五、结篇复读巩固。

六、作业搜集其他写雪的名句或名篇。

《看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看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看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惊、故、候、奇”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齐读课文。

二、新课学习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和北京的小朋友一起看了美丽的雪景,北京的小朋友可真幸福,每年的冬天都能看到那么美丽的雪景,可以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而台湾的小朋友呢?2.(课件出示台湾小朋友在商店橱窗看雪景的图片)“图中的这些台湾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3.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

那是用洁白的棉花做成的。

4.齐读、教师范读。

5.台湾的小朋友为什么不能看到真的雪?6.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1)找出台湾的位置,“因为台湾在我国的南部,一年四季都比较温暖,所以很难看到雪。

”(2)“台湾的小朋友从来没有看过真的雪,所以当他们听到老师看过的时候——(都很惊奇)(3)指导朗读3-6段。

(4)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北京吗?台湾省离北京远吗?从课文里找答案,“不算太远”。

(5)既然不远,“老师”有没有常回故乡看一看,看看北京美丽的雪景?为什么?台湾省本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像浙江省是中国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旧中国是由国民党政府统治,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把国民党政府打败了,国民党政府就逃到台湾。

所以台湾和祖国母亲就分开了,从此中国大陆和台湾省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来往,不能通电话,不能通信,更不用说回到北京去看看了。

7.他的又心情会是怎样?淡淡的忧伤、怀念家乡、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

提示:深情8.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感受一下老师的话和老师讲起的童年的雪景。

(读课文1~9段,配乐)9.分角色朗读,齐读旁白。

10.听了老师的话,台湾的小朋友想不想去北京看雪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两段话。

11.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1)指导正确断句。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1教学目标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育诵读实力。

积累文言词汇,培育古文的阅读理解实力。

体会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会、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本文写景的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写人、叙事的关系;教学内容解题。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驾驭文章表达手法打好基础。

整体感知课文,熟识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尝,弄清写景、抒情、叙事、写人之间的关系。

体会白描手法、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课前打算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作者及其作品,对作者、课文有也许的了解。

可查阅图书有《晚明二十家小品》《明人小品集》《晚明小品文库》《明小品三百篇》《历代小品文精华鉴赏》《明清性灵,J、品》等。

预习课文,疏通文义,了解课文内容,发觉并提出问题。

教学没计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

今日,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

阅读课文,动脑思索,看看张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检查预习同学沟通资料,汇合所提问题。

弄清作者、作品及本文。

介绍作者,了解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侨寓杭州。

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

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

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

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

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yuan集》《快园道古》《夜航船》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验的生活琐事。

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精彩平述。

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心情。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爽,极富诗情画意。

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明清名家小品精华》第583页)。

文体:《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整体感知:a.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看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看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看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2、学习并积累第九自然段中的语句;3、练习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4、懂得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和人民都盼望团聚。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师:同学们,冬天你们最盼望什么?(估计学生会说盼望下雪,如果学生所说不合教师意图,教师可以从自己童年的角度引发学生对雪的回忆,并用多出示瑞雪图,激发学生对雪的喜爱之情。

)师:下雪了,多好玩!你们是怎样玩的?(学生回答)二、板书课题、读题1、教师用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课题――“看雪”,并指导学生看清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

2、学生读题,之后仿照老师在田字格习字本上书写课题――看雪。

(写好后同桌比一比谁写得好。

)三、激兴初读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预设:谁看雪?在哪儿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师:带着你的问题阅读课文,比一比谁能找到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初读课文阶段,此时教师巡回获取学生阅读信息。

]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吗?[想知道的内容:1、谁看雪?(的小朋友看雪)2、在哪里看雪?(在商店的橱窗里看雪)3、看到了怎样的雪?(小朋友看到的是商店橱窗里用洁白棉花做成的雪)] 师:课文除了讲这些,还讲了什么吗?请读读第三段以后的内容,想想这些是讲什么?(生读课文,问答:讲老师告诉他们,童年在故乡看过并玩过真的雪)师:真聪明!看来读书是要仔细一些才好哟。

当他们听到老师地看过并玩过真的雪,他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生答:什么时候到来看雪呀?)师:在课文的哪儿讲了这个意思?(生找到课文的第十段)四、练读课文师: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不破句、不指读。

(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字音、断句)师:我们来互相比着读,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地方,好吗?我先读第一、二段,请你们帮我指出错误。

(教师朗读第一、二段,可以有意出现一些学生能够发现并能帮助纠正的错误。

《会想你亭看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会想你亭看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设计简说:张岱的山水小品文以清新隽永见长,在明末清初文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如果把他的《湖心亭看雪》当作一篇山水游记来欣赏,而对他的心灵语言不予解读,等闲视之,恐怕会唐突了名士和名士的佳作。

所以,我以品雪景、品痴人,悟痴心为切入点,运用传统的诵读、品读法,始终在教学中贯穿吟诵、品读,在诵读中悟出真意,找到答案。

同时,大胆尝试运用文本对读的方法,从吟诵歌咏西湖诗文引入课题到引导探究赏雪景,品痴人,悟痴情都引入大量相关文本,以拓宽学生视野,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共鸣,使他们更好的体会大自然地诗意,人生的情趣,并站在一定高度深入文本,从相关文本探访并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赏析融情、景、理一炉描绘的浩渺空旷悠远明净而不乏空灵清丽、玲珑秀美的湖山雪夜图景,体会那幽深的故国之思,家园之恋。

●教学目标1.品析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体会融情、景、理一炉的写作特色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淡淡的故国之思,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品析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体会融情、景、理一炉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诵读、品读法、文本对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回顾与引入:同学们,今天天气怎么样?好冷呵。

老师前两天晚上备课时也觉得今年冬天真是冷得早呵,我想,莫不是要下雪了么?没想到,第二天清晨一推开窗子,哇,好大的雪啊!只见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真是太美了!这场雪虽然来去匆匆,但那银装素裹的美丽的雪世界却还在老师心中挥之不去。

同学们呢?是啊,雪世界太美了!而张岱笔下的西湖,苏子曾说“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说西湖真是美,晴也美,雨也美。

可是明代汪珂玉曾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几人哉?”能真正领山水之绝的人,明代的张岱就是几人中的一人吧。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他的《湖心亭看雪》,去领略冬日雪湖的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设计简说:张岱的山水小品文以清新隽永见长,在明末清初文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如果把他的《湖心亭看雪》当作一篇山水游记来欣赏,而对他的心灵语言不予解读,等闲视之,恐怕会唐突了名士和名士的佳作。

所以,我以品雪景、品痴人,悟痴心为切入点,运用传统的诵读、品读法,始终在教学中贯穿吟诵、品读,在诵读中悟出真意,找到答案。

同时,大胆尝试运用文本对读的方法,从吟诵歌咏西湖诗文引入课题到引导探究赏雪景,品痴人,悟痴情都引入大量相关文本,以拓宽学生视野,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共鸣,使他们更好的体会大自然地诗意,人生的情趣,并站在一定高度深入文本,从相关文本探访并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赏析融情、景、理一炉描绘的浩渺空旷悠远明净而不乏空灵清丽、玲珑秀美的湖山雪夜图景,体会那幽深的故国之思,家园之恋。

●教学目标1.品析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体会融情、景、理一炉的写作特色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淡淡的故国之思,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品析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体会融情、景、理一炉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诵读、品读法、文本对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回顾与引入:同学们,今天天气怎么样?好冷呵。

老师前两天晚上备课时也觉得今年冬天真是冷得早呵,我想,莫不是要下雪了么?没想到,第二天清晨一推开窗子,哇,好大的雪啊!只见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真是太美了!这场雪虽然来去匆匆,但那银装素裹的美丽的雪世界却还在老师心中挥之不去。

同学们呢?是啊,雪世界太美了!而张岱笔下的西湖,苏子曾说“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说西湖真是美,晴也美,雨也美。

可是明代汪珂玉曾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几人哉?”能真正领山水之绝的人,明代的张岱就是几人中的一人吧。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他的《湖心亭看雪》,去领略冬日雪湖的美景。

生齐声课文。

二、引导探究:(一)、品雪景:体味描写雪景情、景、理融于一炉的特色。

文中写湖心亭看雪,写了什么样的雪景?冬日雪湖美在哪里?一生朗读第一段。

教师引导品读:(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大雪三日”与后文写雪景有什么关系?“绝”是什么意思?“湖中人鸟声俱绝”,什么意思?请用一个成语来替换。

一个“绝”字,巧妙地从人的听觉的角度刻画了大雪过后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空寂,这不禁让我们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课文这里是通过听觉写雪景,《江雪》呢?通过视觉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广大无垠,一尘不染,没有什么生命气息,洁净而凄清的雪世界,大家读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吗?在一代伟人的眼中,北国雪景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图。

我们同学们眼中的长沙莲花的雪景是怎样的呢?(PPT展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学生前天写的描写雪景的片段:雪花像软软的绒毛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像个俏皮的精灵,它们停留在我的发梢上,鼻子上,钻到脖子里,凉凉的,冰冰的。

一会儿,树们披上了白色和绿色相间的新装。

忽而,又披上了洁白的哈达。

厚厚的雪覆盖在房顶上,让人倍感温暖。

下课铃一响,大家都飞奔出教室,纷纷捧起洁白的雪,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好不热闹呵!——171班王晗张岱笔下冬日的雪湖,也像柳宗元的雪世界那么凄清而毫无生气吗?还是像北国雪景那么壮美?还是像我们同学们眼中那个温暖、俏皮、热闹的雪世界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魅力?(3)怎样具体描写西湖的雪景?(生读原文,PPT展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舟中人三粒而已。

”)①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画面。

②“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可以去掉吗?——描绘了一幅水墨模糊的雪夜山水图,寓动于静,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动起来,有了一种动态的融合美,一种富有层次感,错落有致的灵秀美。

若只说“天、云、山、水”则缺乏生命的活气和远近高低的层次。

③“上下一白”,“一”是什么意思?——大雪使色彩绚丽的西湖成为一个统一的白茫茫的世界,浑茫难辨,足见其大,“湖上影子”,依稀难辨,足见其小,对比之下,大者更大,小者更小。

④“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脸三粒而已”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把小舟比作芥,是有一个典故的。

庄子的《逍遥游》中有这样的句子:“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意思是说,在堂屋的低洼处倒一杯水,就只能拿芥草作它的小船了。

数量词是喻体,数量词前的名词是本体,“数量词﹢名词”就是一个绝妙的比喻。

这种写法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如:“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一钩残月向西沉”,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一峰骆驼”“一眼井”——夸张。

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来分别描绘长堤,湖心亭,舟,人,是夸张的修辞,突出了想象中居高俯瞰的视点上所看到的雪中景物之小,与浑然一体的浩渺天地构成鲜明的对比。

长长的堤岸如同苍茫大地上的一道划痕,湖心亭如同万顷波涛中的一个小白点,小舟如同一棵小草梗,舟中人如同两三粒米粒,把我们仿佛带进了一个既空旷悠远又空灵、玲珑秀美的雪湖的世界。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空旷辽阔的境界与“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渺小相对照,把一个小小的我置身于一个浩渺天际的天地之间,自然而然地引发出作者——天地、宇宙太浩大了,我太渺小了,生命太短暂了,我也只是生命的匆匆过客啊!的感慨。

真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他那种淡淡的孤寂感伤情怀也就从这几个量词中体现出来。

板书:看雪:空旷悠远(景)孤寂感伤(情)人生渺茫(理)⑤师:作者用语极其简练,寥寥几笔,就刻画出这么一幅清丽淡雅,玲珑秀美的冬日雪湖美景画面,让我们看到他对西湖是多么的痴情啊。

只有胸中装着西湖,装着山水,才会有这样的胸襟。

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板书:情、景、理融于一炉)(插入PPT:)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西湖梦寻自序》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西湖七月半》一生自由吟咏背诵该段,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幅悠远空旷又不乏玲珑秀美的冬日雪湖图,体会作者那种淡淡的孤寂情怀,深沉的人生感慨。

(二)、品“痴人”: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师过渡:作者将渺小的自己置身于一个极其广大的背景之下,通过大与小的对比,表现出自己的孤独、寂寞,那么如果这时遇到和自己一样深夜来看雪的人,会怎样?1、师朗读课文第二段。

2、思考讨论:“我”和“金陵客”是怎样的人?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哪些个性差异?——(性情中人,清雅脱俗之人,任性放达之人,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卓然独立之人……)能否找到文中评价他们的一个词?“痴人”,“痴”在何处?金陵客的“痴”:①“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是金陵客的惊呼,”“拉余同饮”,是他们惊喜的表现,“拉”这个词用得恰当吗?毕竟是初次见面啊,改成“请”如何?——一见如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喜极忘形,颇有豪爽之风。

②二人大喜,二客“痴情”,我当时呢?心情如何?他想见到金陵客吗?为何“强饮”三大白,而不是“畅饮”?——我把西湖引为知己、情人,冬日西湖是寄托孤寂、忧郁情怀的精神港湾,本想一个人尽享西湖的美景,才会在大雪三日之后,更定之时,独往看雪,没想到遇到了别的赏雪人,扰了雅兴,。

西湖是他的知己,更不如说是情人,去寻找情人需要他人吗?他是去追求精神的暂时宁静与超脱,可是就是这,也被破坏了,内心何等的忧郁啊?“强饮三大白”,不是酒,是内心的孤独和无解。

——另一种看法:辛弃疾有诗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里也可以说,“我见二客多痴情,料二客见我应如是”,写痴情二客大喜,拉与同饮,正是借二客之眼,写痴情之“我”。

“强饮”说明作者原本不能喝酒,却尽力喝,而且一喝三大白,足见其诚意,也有点“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意思,是偶遇知己内心喜悦的一种表现。

如果改成“畅饮”,就体现不出不能为之而为之的诚意。

两种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③张岱的“痴”:“独往”、“强饮”,痴景而痴行,因痴行而痴迷,因痴迷而喟叹。

小结:张岱和金陵客都是痴人,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PPT展示)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可谓志同道合,同学们,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只有到大自然中去深深地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气,去伸一伸他们要被压垮了的腰杆。

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

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和心智的独立。

因为凝寒独立是其人格,所以苍茫天地就成为了他们必然的心灵归宿。

同学们,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这样的痴人和痴文都很多啊。

你们还能想起吗?柳宗元的《江雪》。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曹雪芹写《红楼梦》。

⑤异:张岱和金陵人性格方面的差异:金陵人赏雪是二人结伴而行,带上好酒,谈诗论文,何等潇洒快乐,豪放旷达。

足见两人胸襟开阔,心情开朗,与其说是来赏雪,不如说是来享受自然,享受生活,享受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而张岱呢?他是“独往”,真的是独自一人吗?舟子呢?哦,他或许认为凡夫俗子的舟子不是他的同道和知己,没算上数,忽略不计了,这正反映了他的清高,孤高自许。

还有“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为什么会这么清高孤僻?“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插入有关作者基本情况介绍,课前印发给学生。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号陶庵。

出身仕宦世家,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

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

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

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

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

少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

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

但他却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也不后悔。

抚今追昔,颇有“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之感。

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