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益气养阴,化瘀解毒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法
中医益气活血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中医益气活血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6-06-27T13:55:12.1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作者:王小坤[导读]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部常见的疾病种类,主要是由于胃黏膜上皮和腺体的数目减少。
王小坤(彭州市人民医院四川彭州 611900)【摘要】目的:讨论中医益气活血养阴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意义。
方法:将46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名患者,观察和比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的23名患者中痊愈的有15名,好转的有7名,症状无改善的有1名,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的23名患者中,痊愈的有6名,病情好转的有11名,症状无改善的有6名,有效率为73.91%。
结论:中医益气活血养阴治疗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大力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益气活血养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339-02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部常见的疾病种类,主要是由于胃黏膜上皮和腺体的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和黏膜基层变厚,导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病理的改变[1]。
其临床特征主要为食欲不振、胀气、疼痛、消化不良等。
其发病原因多与病人的身体状况及有无家族史等因素有关。
可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病因及症状上缺乏特异性。
如今在治疗此胃炎上,中医药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特选取46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15年8月收治的46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男患者有26例,女患者有20例,年龄在20至71岁,平均年龄(49.5±3.4)岁。
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名患者。
这些患者资料均符合《慢性胃炎的分类、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中的诊断标准。
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pa t h ol o g i c a l c h a n g e s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 b e f o r e a n d a te f r t r e a t me n t we r e o bs e r v e d.Re s u l t s: Af te r t r e a t me n t , t he ma i n s y mp t o m s c o r e s
摘要 目的 : 观察益气养 阴化瘀解毒 方治疗慢性萎 缩性 胃炎癌前病 变气阴两虚挟瘀挟毒证 的临床疗 效。方法 : 收集 8 0例
P L G C患者, 以益 气 养 阴化 瘀 解 毒 方 为基 本 方 随 症加 减 治 疗 , 1剂/ d , 分 早 晚 两 次服 用 , 连 续 治疗 3个 月。 观 察 患 者 治 疗 前
wi t h t h e d e i f c i e n c y o f q i a n d y i n w i t h b l o o d s t a g n a t i o n a n d t o x i n . Me t h o d s : T h e r e w e r e 8 0 p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e n t s wi t h P L GC, t r e a t e d wi t h mo d i f i e d
养阴益气汤治萎缩性胃炎
养阴益气汤治萎缩性胃炎
摘自《中医诊疗特技经典》石永恭
主治:由于肾阴亏损,肝阳亢盛,脾胃阴虚,肝胃不和而致胃脘灼痛,即相当于西医所称的一些慢性退行期、部分急性活动期溃疡病及多数浅表性胃炎,浅表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等。
处方:山药30克,,玉竹10克,沙参、元参各10克可,麦冬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浙贝母10克,黄连3~6克,川楝子6克,白蔻6克,炒内金10克,元胡10克,桃仁10克,生甘草6克,半夏6克,柴胡8克。
用法:冷水煎,每剂煎2次混合一处,分早、晚食后半小时各服1半,1日1剂。
呃逆吞酸,胃脘胀闷甚者,去沙参、元参、麦冬,加海螵蛸15克、煅瓦楞子10克,竹茹15克、枳壳10克。
按语:肾阴不足,则五心烦热,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肝郁化热,则口苦咽干,心烦欲怒,胸胁苦满;肝阳亢盛,迫灼胃阴,下汲肾水,致胃液枯槁,郁火内盛,故胃灼痛;阴伤肠燥,则大便干秘,小便黄短;木郁土虚,胃失和降,则呃逆吞酸或呕恶不欲食。
方中山药、枸杞、玉竹、沙参、玄参、麦冬甘润养阴益味而为主;当归、白芍、元胡、桃仁、柔肝缓急,活血止痛而为辅;川楝、白蔻、内金、半夏、柴胡疏肝利气,和胃降逆而为佐,且防滋腻碍胃;浙贝、黄连清泻肝味之热,甘草调和诸药而为引。
全方以收养阴益胃,疏肝利气,清胃降逆,活络止痛之效。
注意:本方主治由于阴虚内热所致胃脘灼痛诸证。
对于寒凝气滞,脾胃虚寒等证则不相适应,切勿乱投。
中医经验方: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经验方: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益气养阴活血汤方药组成:黄芪20g,党参20g,炒白术15g,沙参12g,麦冬10g,白芍10g,丹参12g,三棱9g,川芎12g,五灵脂10g,延胡索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日1剂。
20天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
治疗期间,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辨证加减:瘀血较重者加桃仁9 g、红花9 g;阴虚为主者加生地15 g,知母10 g;肝胃不和者加柴胡12 g,枳壳12 g;脾胃湿热者加黄连9 g,砂仁9 g,苍术9 g。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痞证”“胃脘痛”等范畴,其发病机理主要为素体脾胃虚弱,再因情志不和、饮食不节、寒湿之邪等侵袭而发病。
或为寒热互结,或为湿热内蕴,或为肝木克脾土,致使脾胃升降失常,气机阻滞,胃络瘀阻,气郁化热,耗伤胃之气阴,加之久病入络伤阴,胃络更加瘀滞。
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本虚多以脾胃气虚、胃阴不足,标实多为瘀血阻络。
对于本病治疗应从整体出发,针对气虚、阴亏、血瘀的病理特点,采用益气养阴、活血祛瘀的治疗原则。
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治其本,脾胃运化正常,气血方能生化无穷。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党参、白术具有抗胃黏膜损伤、提高机体免疫的功能,党参、黄芪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系统之吞噬功能及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胃黏膜屏障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麦冬、沙参甘凉柔润,滋养胃阴,佐白芍酸甘化阴,使酸得其助而阴生,且白芍、甘草二味系张仲景氏方,有和里缓急,止腹痛的功效。
白芍中的芍药甙具有抗炎作用;甘草含甘草次酸有保护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因此芍药甘草汤对胃黏膜有修复作用,有利于对本病的治疗。
丹参、赤芍养血、活血化瘀,达清利,丹参、三棱、五灵脂、延胡索活血化瘀、散结止痛。
现代药理表明,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扩张血管,调节外周血循环功能,使病变部位侧支循环得到快速建立,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使萎缩腺体再生,并产生良好的止痛作用。
全方配伍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止痛,因此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老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2个验方和11个偏方
老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2个验方和11个偏方[处方名称] 愈胃汤[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行气健脾。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处方组成] 丹参30克、白芍50克、龙葵30克、菝葜30克、炙甘草5克、细辛3克、砂仁(后下)3克、制乳香3克、失笑散18克(包),水煎服。
[辨证加减] 胃脘痛甚者加服三七片;腹胀甚者加陈皮、厚朴、大腹皮等;纳食呆滞者加楂曲、蔻仁等;嗳气频作者加沉香粉、制半夏、枸杞子;嘈杂、口干者加煅瓦楞、乌梅等。
[疗程疗效] 治疗41例,临床治愈11例,显效21例,进步9例。
[处方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黄秉良。
[处方备注] 方用菝葜、龙葵等清热解毒消炎;甘草、白芍、乌梅等含有各种有机酸,能促进胃腺之分泌;失笑散、丹参、制乳香、三七片活血化瘀,增加血液循环,加速胃粘膜新陈代谢,促进粘膜炎症愈合;砂仁以助消化;细辛有局部麻醉作用,止痛效果较佳。
作者:茹十眉(1908~1989年),别名茹枚,老中医早年就读于中华艺术大学文科,毕业后从事美术教学,遐余之时,攻读中医,1935年经卫生行政部门统考,获得中医资格及开业执照。
曾问业于秦伯未,同时就读于厚生医学专科,毕业后曾任上海和济医院医师及浙江定海公立医院院长。
历任上海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复兴中医专科学校、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上海华东文学院教师,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校医。
建国后,在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上海戏剧学院)担任医务室主任、医师。
1956年调入上海中医学院,为创建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编写第一本中医内科教材作出了贡献。
历任上海中医学院内科学教师,上海市中医研究班、全国中医内科师资专修班教师及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内科编审委,并在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临床带教。
1985年被聘为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
著有《国医小儿病》、《传染病》、《妇女病》、《五官病》、《痈疽病》、《医药顾问》、《袖珍中医处方》等专著,撰写学术论文30余篇。
探讨益气化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3证立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及时正确施治,能收到较好的效果㊂本病病变部位在脑,可引起全身多种症状㊂健脾补肾㊁填精益髓为其根本治法,佐以调枢机㊁和营卫㊁化痰浊㊁开窍醒神㊁息风止痉等治法㊂益元荣督九穴摩方㊁治痿九穴摩方可作为各型脑瘫的基础方应用,临床中可结合百脉朝会摩方㊁通达原气摩方㊁天星十一穴摩方㊁火旺土健九穴摩方等化裁㊂参考文献[1]柳少逸.小儿推拿讲稿:广意派传承录[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柳少逸.经络腧穴原始[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收稿日期:2022-04-02)通信作者:杨晋翔,E -m a i l :y jx 571102@163.c o m 第一作者:张江娇,E -m a i l :z j j1226@163.c o m 探讨益气化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张江娇1,杨晋翔2,徐佳慧3(1.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103;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3.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68)ʌ摘要ɔ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难治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㊂杨晋翔老师认为胃癌前病变是毒㊁瘀㊁虚长期积累的结果,多属虚实错杂,在治疗上提出以益气化瘀解毒法为治疗主线, 一补一降㊁四调三结合 为治则㊂ʌ关键词ɔ 益气化瘀解毒;胃痞;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杨晋翔中图分类号:R 256.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306 慢性萎缩性胃炎(c h r o n i ca t r o ph i c g a s t r i t i s ,C A G )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点的常见消化性疾病,发病缓慢,病势缠绵,迁延难愈,且伴随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常被视为胃癌前病变(pr e -c a n c e r o u s l e s i o n s o f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P L G C ),是胃癌发生的高风险因素[1]㊂C A G 是胃癌最重要的癌前疾病,尤其是C A G 合并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时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更大[2]㊂C A G 临床以上腹胀㊁腹痛㊁纳少㊁嗳气㊁消瘦乏力为主要表现㊂‘中医内科学“将C A G 归为 胃痞 范畴,并提出5种辨证分型,属实痞的有邪热内陷㊁饮食停滞㊁痰湿内阻㊁肝郁气滞,属虚痞的有脾胃虚弱㊂西医对C A G 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治疗C A G 以对症治疗为主㊂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正邪有关,中医治疗C A G 可控制临床症状,抑制癌前状态,防止其向胃癌转变㊂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1.1 邪气犯胃,损伤胃气 外感寒邪或嗜食生冷㊁辛辣肥甘之品等,都损伤胃气而致胃失通降㊂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和传化,饮食水谷下传至小肠,需要胃保持通降㊂胃失和降,气机壅滞,则出现胃气上逆的症状,如胃部不适㊁嗳气㊁呃逆㊁嘈杂㊁反酸㊁胃灼热,甚至胃脘痛等㊂C A G 多由其他慢性胃部疾病迁延不愈演变而成,以病程长㊁病情复杂㊁反复发作为特点,久病血瘀阻气,或湿热内生,或热伤胃津㊂本病多在久病体虚㊁气阴两虚的基础上,气滞血瘀㊁湿热邪毒久踞不去而发㊂周莹等[3]认为,幽门螺杆菌(H p)感染与胃黏膜的损伤有密切关系,活动性慢性胃炎患者H p 检出率达90%,且在胃体㊁胃窦的任何病变部位均可检出㊂1.2 肝气郁结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气宜升,胃气宜降,以和降为顺,机体阴阳平衡,阳升阴降㊂肝主疏泄,调节脾胃气机,肝气条达,气机顺畅,则脾胃升降有序,脾胃运化正常㊂七情郁结,暴怒伤肝或忧思伤脾,均可影响气机,肝失条达,脾气泄而不散,胃气失于通降;肝胃不和,肝脾不调,常伴噫嗳,或胀连两胁,或胀甚而痛,或小腹胀满,或大便不畅㊂脾胃不和,胃气上逆;胃脘胀满,嗳气呃逆,矢气则松㊂现代医学认为肝郁81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3气滞导致自主神经紊乱,致幽门功能失调,胆汁反流,胆汁㊁胆盐反复刺激,减弱胃黏膜屏障对离子的通透功能,氢离子弥散进入胃黏膜,加重炎症的发生和发展㊂1.3 脾胃虚弱 ‘脾胃论“载: 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 脾既病,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㊂脾与胃病理上也相互影响㊂若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饥饱失常,劳倦过度,以及久病正虚不复等,均能引起脾胃虚弱㊂脾虚失运,胃失和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多见胃脘胀满不适㊁恶心呕吐㊁纳差㊁倦怠乏力㊁大便不成形等㊂慢性胃炎通常病程迁延,耗损正气,因此病程发展至C A G 阶段,亦会生成痰湿㊁瘀毒等病理产物,使病情加重[4]㊂病至于此,虚实夹杂,标本兼顾,需在攻邪的同时酌加培补脾胃正气之药㊂慢性胃炎病情反复,迁延难愈,若失治误治,则可发展为C A G ,胃镜下可见胃固有腺体萎缩,黏膜肌层增厚㊂研究表明,内镜下黏膜白相多见于脾胃虚弱证[5]㊂1.4 络脉瘀滞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 初病在气,久则入血㊂ 本病初期以气滞为主,表现为胃失通降,脾胃纳运失司,中焦气机失调,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滞日久,必然引起血瘀,因实致瘀;病程日久,耗伤脾胃之气,脾胃虚弱无以运化水谷精微,气血乏源,气血俱虚,以致血虚经络不充,因虚致瘀㊂临床常见面色黧黑㊁胃脘刺痛㊁痛处固定不移而拒按㊁舌质紫暗㊁脉涩等症㊂临床通过舌下络脉和脉象判断血行情况,舌下络脉细小或不充㊁脉象细弱为气血不足;舌络紫暗㊁脉涩或结多见气滞血瘀㊂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C A G ㊁肠上皮化生㊁非典型增生及胃癌术后多属虚实错杂证,气滞㊁血瘀㊁湿热㊁邪毒为标,脾胃不足为本㊂胃癌前病变是毒㊁瘀㊁虚共同长期积累的结果,杨晋翔教授在大量临床试验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出益气化瘀解毒法[6],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加强化瘀理气㊁清热解毒㊁消痞散结之功㊂杨晋翔教授以益气化瘀解毒疗法为指导,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对C A G 的治疗提出了以益气化瘀解毒为治疗主线, 一补一降㊁四调三结合 为治则㊂2.1 健运脾气,滋养胃阴 健运脾气主要用于脾气虚证,症见脘腹胀满或隐痛,纳少,面色萎黄,形体虚胖,舌淡苔薄白,脉弦细;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运脾气,使脾升胃降,气血津液得以输布,胃膜得以滋养㊂胃阴不足者症见胃脘灼痛或灼热感,口燥咽干,有饥饿感,大便干结,手脚心发热,形体消瘦,舌红少苔;选用一贯煎加减以滋养胃阴,佐以理气化滞之品,能养阴益胃,通降止痛,药用玉竹㊁百合㊁麦冬㊁天冬㊁生地黄㊁枸杞子㊁石斛㊁北沙参等药,可治久病胃阴亏虚及阴液耗伤证㊂2.2 和胃降逆,通降胃腑 和胃降逆主要用于胃气不降,因情志不遂㊁饮食失节导致的胃气壅滞㊁胃失和降㊂症见胃脘胀满,部位不固定,时轻时重,以气滞为主,或夹食,或夹湿,或夹痰,方用香苏饮加减,药用紫苏叶㊁陈皮㊁紫苏梗㊁香附㊁枳壳㊁青皮,既能和胃气,又能行气止痛,适当加入通降胃气之品,如枳实㊁大腹皮㊁香橼㊁焦槟榔㊁佛手等;通降胃腑主要用于胃失通降,胃气上逆,胆汁上犯,湿热蕴结,食积阻滞而作㊂症见胃脘堵闷或疼痛,口苦口干,嗳气呃逆,舌红苔黄腻或黑厚,脉弦或滑㊂本证胃失和降在先,胆汁上犯㊁湿热蕴结㊁食积阻滞在后,故以通降胃气为治疗根本,适当加入清热泻下之品,药用以紫苏梗㊁香附㊁黄连㊁陈皮㊁莱菔子㊁大腹皮㊁枳实㊁槟榔等为主㊂这是益气化瘀解毒法中化瘀解毒的体现㊂2.3 四调节 一调和肝胃:具体治法为平肝降逆,适用于肝胃不和㊁痰浊停滞㊁胃气上逆等,症见嗳气呃逆或恶心呕吐㊂此乃虚实夹杂㊁本虚标实之证,方用旋覆代赭汤,药用旋覆花㊁半夏㊁赭石㊁生姜㊁茯苓㊁党参㊁紫苏梗㊁甘草㊁香附㊂二调理气血:具体治法为行气活血㊁调血和气,适用于气滞血瘀或久病入络证,症见胃脘胀痛或只痛不胀,舌红有瘀斑,苔黄,脉弦㊂治宜行气化瘀止痛,气血通畅而郁解㊂方用金延香附汤或猬皮香虫汤加减,药用川楝子㊁香附㊁当归㊁延胡索㊁陈皮㊁刺猬皮㊁枳壳㊁大腹皮㊁九香虫㊁制乳香㊁制没药等㊂三调理脾胃:具体治法为升清降浊,适用于中气下陷证,治宜升降并调㊂若腹胀便稀,以升清为主;腹胀便干,以降浊为要㊂药用黄芪㊁大腹皮㊁党参㊁甘草㊁当归㊁柴胡㊁升麻㊁白术㊁枳壳等㊂四调理寒热:具体治法为辛开苦降,适用于寒热错杂证,症见胃隐痛,喜暖喜按,得温痛减,舌红苔黄㊂治宜寒热共用,苦辛并进以调其阴阳,方用泻心汤加减,药用黄芩㊁党参㊁黄连㊁半夏㊁干姜㊁吴茱萸㊁枳壳㊁砂仁㊁木香㊁陈皮等㊂2.4 三结合 一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治疗依据胃镜及病理诊断,对合并H p 感染者,适当佐以清利湿热之品,如黄芩㊁黄连㊁黄柏㊁槟榔等;对伴有肠化生者,9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023,V o l.31N o.13加败酱草㊁半枝莲㊁白花蛇舌草㊁半边莲等清热解毒;对伴异型增生者,加莪术㊁半枝莲㊁石见穿㊁墨旱莲㊁生薏苡仁以活血消肿㊂辨证治疗根据辨证论治,实痞中有饮食停滞㊁肝胃郁热㊁邪气客胃㊁肝气犯胃㊁瘀血停滞,虚痞有脾胃虚弱㊂二是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胃镜作为微观辨证的基础,胃镜下有黏膜颗粒样或结节状隆起为瘀血阻络,用药选丹参㊁桃仁㊁三七㊁莪术㊁生蒲黄㊁五灵脂㊁延胡索等;胃镜下黏膜苍白为脾气虚,用药选黄芪㊁白术㊁甘草㊁茯苓㊁西洋参等;胃镜下黏膜充血红肿为湿热甚,宜选用半边莲㊁败酱草㊁半枝莲㊁蒲公英㊁白花蛇舌草等药㊂证候㊁舌脉结合胃镜作为宏观辨证的基础,舌苔黄腻者,胃镜下可见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大多为活动期;舌下静脉青紫㊁迂曲者,胃镜下病理检查可伴有肠化生㊁异型增生等㊂三是基础与阶段相结合:基础治疗为益气化瘀解毒之法,选用黄芪㊁预知子㊁焦白术㊁茯苓㊁西洋参㊁石斛等益气理气,三棱㊁五灵脂㊁莪术㊁三七㊁丹参㊁白及㊁郁金等活血化瘀,白花蛇舌草㊁败酱草㊁半边莲㊁薏苡仁㊁半枝莲等清热活血消肿,防癌抗癌㊂阶段治疗是依据C A G的演变规律,分阶段辨证论治,早期多为脾虚气滞,加黄芪㊁陈皮㊁白术㊁豆蔻㊁茯苓补气理气;中期多为脾虚湿蕴㊁湿热瘀血毒邪明显,加黄连㊁蒲公英㊁败酱草㊁大黄㊁白花蛇舌草等清热利湿解毒;后期多为气阴两虚㊁脉络瘀阻,常以黄芪㊁党参㊁石斛㊁北沙参㊁三七㊁生蒲黄㊁当归㊁九香虫㊁香附㊁刺猬皮活血化瘀通络㊂在临床中,患者的症状多而复杂,笔者以通降论及胃热论为指导,以益气化瘀解毒为治疗主线,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以 一补一降㊁四调三结合 为治则,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㊂3验案举隅患者,女,50岁,2020年7月10日初诊㊂自诉反复胃脘胀痛5年余,伴有嗳气㊁呃逆,反酸㊁胃灼热较少,后背发紧,饱餐后加重㊂胃镜及病理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出血;伴灶性腺体肠化生;腺上皮呈轻度不典型增生;桥本甲状腺炎;肺结节;肝功能异常㊂遂来我院寻求中药治疗㊂患者饮食差,消瘦,大便不畅,神清,面黄肌瘦,舌暗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㊂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㊁增生㊂中医诊断:胃痛病(气虚气滞,湿热血瘀)㊂处方:青蒿10g,丹参10g,丝瓜络10g,茯苓10g,白芍10g,芦根30g,郁金10g,麸炒白术10g,延胡索10g,预知子10g,鸡骨草10g,凤尾草10g,垂盆草10g,川楝子9g,姜黄10g,枳实10g,莱菔子10g,香橼10g,大腹皮10g,佛手10g,车前子10g(包煎),瓦楞子15g(先煎),旋覆花10g (包煎),赭石20g(先煎)㊂7剂,每日1剂,水煎服㊂2020年7月17日二诊:患者胃脘胀痛减轻,嗳气㊁呃逆减轻,口干口苦,夜间反酸㊁胃灼热,月经提前且量少,大便通畅且偏稀㊂处方:茯苓10g,白芍10g,郁金10g,麸炒白术10g,延胡索10g,预知子10g,鸡骨草10g,凤尾草10g,垂盆草10g,川楝子9g,姜黄10g,枳实10g,莱菔子10g,大腹皮10g,佛手10g,车前子10g(包煎),瓦楞子15g(先煎),旋覆花10g(包煎),赭石20g(先煎),黄连片6g,吴茱萸3g,牡丹皮10g,黄芪15g,半枝莲10g㊂7剂,每日1剂,水煎服㊂2020年7月24日三诊:患者胃脘痛消失,偶有胃胀,嗳气㊁呃逆减轻,口干口苦,夜间反酸㊁胃灼热减轻,头晕憋气,大便通畅且偏稀㊂处方:白芍10g,郁金10g,麸炒白术10g,延胡索10g,预知子10g,鸡骨草10g,凤尾草10g,垂盆草10g,姜黄10g,枳实10g,莱菔子10g,大腹皮10g,车前子10g(包煎),瓦楞子15g(先煎),旋覆花10g(包煎),赭石20g(先煎),黄连片6g,吴茱萸3g,黄芪15g,白花蛇舌草10g,玳玳花10g,藤梨根10g,荜澄茄10g,乌药10g㊂7剂,每日1剂,水煎服㊂2020年7月31日四诊:患者胃脘胀反复,嗳气㊁呃逆减轻,口干口苦减轻,夜间反酸㊁胃灼热减轻,月经提前㊂处方:白芍10g,麸炒白术10g,鸡骨草10g,垂盆草10g,枳实10g,莱菔子10g,大腹皮10g,车前子10g(包煎),瓦楞子15g(先煎),旋覆花10g(包煎),赭石20g(先煎),黄连片6g,吴茱萸3g,黄芪15g,白花蛇舌草10g,玳玳花10g,藤梨根10g,荜澄茄10g,乌药10g,浙贝母10g,海螵蛸10g,牡丹皮10g,焦槟榔10g,龙胆10g㊂7剂,每日1剂,水煎服㊂2020年8月7日五诊:患者胃脘胀㊁嗳气㊁呃逆减轻,口干口苦减轻,月经1个多月未至,焦虑,大便干㊂处方:白芍10g,鸡骨草10g,垂盆草10g,大腹皮10g,枳实10g,莱菔子10g,车前子10g(包煎),瓦楞子15g(先煎),旋覆花10g(包煎),赭石20g(先煎),黄连片6g,吴茱萸3g,黄芪15g,藤梨根10g,荜澄茄10g,浙贝母10g,海螵蛸10g,龙胆10g,虎杖10g,02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3延胡索10g ,川楝子9g ,姜黄10g ,荜茇10g ,干益母草10g ㊂14剂,每日1剂,水煎服㊂2020年8月21日六诊:患者服药7剂后自行停药1周,胃脘胀减轻,嗳气㊁呃逆㊁反酸㊁胃灼热减轻,口苦,大便偏干㊂处方:白芍10g ,鸡骨草10g ,垂盆草10g ,大腹皮10g ,莱菔子10g ,车前子10g(包煎),瓦楞子15g (先煎),旋覆花10g (包煎),赭石20g (先煎),黄芪15g ,藤梨根10g ,荜澄茄10g ,龙胆10g ,虎杖10g ,延胡索10g ,川楝子9g ,姜黄10g ,荜茇10g,干益母草10g ,紫苏叶10g ,紫苏梗6g ,炒决明子10g ,白花蛇舌草10g ,党参片10g ㊂14剂,每日1剂,水煎服㊂2020年9月11日七诊:患者服药后自行停药两周,胃脘胀减轻,嗳气㊁呃逆㊁反酸㊁胃灼热减轻,口苦,月经血块,大便偏干㊂处方:白芍10g ,鸡骨草10g ,垂盆草10g ,大腹皮10g ,莱菔子10g ,车前子10g (包煎),瓦楞子15g (先煎),旋覆花10g (包煎),赭石20g(先煎),黄芪15g ,藤梨根10g ,荜澄茄10g,延胡索10g ,川楝子9g ,姜黄10g ,荜茇10g ,紫苏叶10g ,紫苏梗6g ,党参片10g ,香橼10g ,佛手10g ,鸡内金10g ,麸炒白术15g ,茯苓15g ㊂14剂,每日1剂,水煎服㊂2020年9月25日八诊:患者服药后自行停药1周,胃脘胀减轻,嗳气㊁呃逆㊁反酸㊁胃灼热减轻,口苦,大便偏干㊂处方:白芍10g ,鸡骨草10g,垂盆草10g ,大腹皮10g ,莱菔子10g ,车前子10g (包煎),瓦楞子15g (先煎),旋覆花10g (包煎),赭石20g (先煎),黄芪15g ,藤梨根10g ,荜澄茄10g ,延胡索10g ,紫苏梗6g ,党参片10g ,香橼10g ,佛手10g ,鸡内金10g ,麸炒白术15g ,凤尾草10g ,石斛15g,北沙参15g ,香附10g ,乌药10g ㊂14剂,每日1剂,水煎服㊂2020年10月9日九诊:患者服药后自行停药1周,胃脘胀减轻,偶有嗳气㊁呃逆,反酸㊁胃灼热消失,口干减轻,大便可㊂处方:白芍10g ,鸡骨草10g ,垂盆草10g ,大腹皮10g ,莱菔子10g ,车前子10g(先煎),瓦楞子15g (先煎),旋覆花10g (包煎),赭石20g (先煎),黄芪15g ,藤梨根10g ,党参片10g ,佛手10g ,麸炒白术15g ,凤尾草10g ,石斛15g ,北沙参15g ,香附10g ,乌药10g ,鬼箭羽10g ,白鲜皮15g ,苦参15g ,生地榆15g ,生侧柏叶15g ㊂服用7剂后,2020年10月13日查胃镜及病理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已消失;肝功能指标正常㊂按语:该患者为中年女性,胃脘胀满反复发作5年余,气虚气滞㊁湿热瘀血为基本病机,治疗以补气行气㊁清化通络㊁调理脾胃为基本大法㊂方中茯苓㊁麸炒白术㊁党参㊁黄芪㊁石斛㊁芦根㊁北沙参为君药,益气养阴;丹参㊁丝瓜络㊁郁金㊁延胡索㊁预知子㊁川楝子㊁姜黄㊁香橼㊁佛手为臣药,疏肝行气,活血化瘀;鸡骨草㊁凤尾草㊁垂盆草保肝护肝;旋覆花㊁赭石降逆化痰㊂本方集补气㊁行气㊁活血㊁保肝护肝于一体,调理气机,使脾升胃降,气机正常运行㊂本患者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后,胃脘痛消失,偶有嗳气㊁呃逆,反酸㊁胃灼热消失,后背发紧减轻㊂胃镜检查提示:浅表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消失㊂4 小结C A G 是指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㊁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㊁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㊂C A G 属于中医 胃脘痛 胃痞 痞胀 等范畴,中医多从虚㊁湿㊁热㊁瘀论治,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㊁湿热和血瘀为标,脾虚㊁湿热㊁血瘀是其基本病机㊂在治疗上以益气化瘀解毒为治疗主线, 一补一降㊁四调三结合 为治则㊂上述病例谨守病机,治疗以调理脾胃为主,佐以疏肝行气㊁活血化瘀㊁清利湿热之品,故药到病除,使多年顽疾短时间内收效甚佳,然而C A G 病程日久,病情反复,除中药治疗外,平时饮食起居仍需注意调摄,防止复发㊂参考文献[1]Y O O N H ,K I M N ,S H I NC M ,e t a l .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m e t a -c h r o n o u s g a s t r i c n e o p l a s m s i n p a t i e n t sw h o u n d e r w e n t e n d o -s c o p i cr e s e c t i o no fa g a s t r i cn e o p l a s m [J ].G u ta n d L i v e r ,2016,10(2):228-236.[2]陈云芝,李艳荣.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J ].陕西中医,1989,10(2):88-90.[3]周莹,王长洪,王艳红,等.慢性胃炎㊁溃疡病幽门弯曲菌检出阳性病例疗效分析[J ].云南中医杂志,1991,12(2):18-19.[4]赵静怡,赵鲁卿,张声生.张声生以微观癥积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经验[J ].北京中医药,2020,39(1):31-35.[5]许话.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与胃镜象㊁病理象相关性的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6]魏玥,杨晋翔,杨会敏,等.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干预的实验研究[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10):916-919.(收稿日期:2022-03-02)12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 年第 6 卷第 23 期2019 Vol.6 No.2314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李晶晶1,姜海波1,崔峰2*(1.昭苏县中医医院,新疆昭苏 835600;2.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院使用益气养阴化瘀法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 h r o n i c a t r o p h i c gastritisCAG)的疗效进行观察和临床分析,探讨益气活血汤治疗CAG在临床中的推广意义。
方法 采用分组对比的方法进行研究,以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科治疗的CAG患者共50例为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中药组(30例)及对照组(20例),中药组患者服用我科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治疗后对比组间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中药组患者的痊愈率、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明显,具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镇痛抗炎、保护胃黏膜、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于气阴两虚血瘀型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改善和治愈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CAG;益气养阴;疗效【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23.14.02在中医理念当中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归为“痞满”、“胃痛”的范畴,发病根本主要是胃气失和,脉络不通,不通则痛。
由于患者久病导致出现气衰无力、气虚血瘀,因此临床上在为患者开展治疗时,通常是主张采用化瘀、益气活血的药物从而起到养正消积的作用[1]。
本文主要是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方法,选取我院自拟方益气活血汤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胃阴不足兼血瘀证型,观察分析发现该方运用临床效果较显著,在促进改善病情、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2]。
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分析
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化瘀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7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划分A组(n=36,胃复春胶囊治疗)和B组(n=37,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应用益气养阴化瘀法,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益气养阴化瘀法;慢性萎缩性胃炎;茯苓;白芍慢性萎缩性胃炎即胃黏膜局部或广泛性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黏膜层变薄等,该病在临床上较常见,在胃镜检查中,发病率高达10%,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慢,病程长,时轻时重。
发病时,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感到上腹隐痛、嗳气增多、疲倦乏力等,发病原因与感染、免疫、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1-2]。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胃复胶囊等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难免发生不良反应,近年,益气养阴化瘀法逐渐被应用到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实施效果好。
本研究选取病例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益气养阴化瘀法临床应用效果。
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研究对象7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通过随机综合平衡法,把研究对象划分A组36例和B组37例。
A组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22-69岁,平均年龄(45.53±4.32)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7.24±1.33)年;B组男、女比例20:17,年龄最小者23岁,年龄最大者67岁,年龄均值(45.32±4.08)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54±1.38)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病历信息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1)纳入标准:①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②患者及家属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作者:谢晶日孙涛张冰来源:《世界中医药》2017年第04期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气阴两虚挟瘀挟毒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80例PLGC患者,以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和病理组织学的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患者各主要症状积分与总积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临床观察AbstractObjective:The observation of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Yiqiyangyinhuayujiedu Decoc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PLGC with the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 with blood stagnation and toxin.Methods:There were 80 patients with PLGC,treated with modified Yiqiyangyinhuayujiedu Decoction as the basic.They were given 1 dose per day,two servings,for 3 months.The main symptom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observed.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main symptom scores and the total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Key WordsYiqiyangyinhuayujiedu decoction;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Clinical observation中图分类号:R259;R24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7.04.017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或伴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
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谢晶日;张杨【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从临床症状、胃镜和病理学活检等方面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Yiqi Yangyin Huayu Jiedu principle" on CAG patients. Method: Choose 66 cases of CAG patients, and divided them in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respectively, from the clinical symptoms, endoscopy and biopsy pathology and so on to observe the effect. Result; The treatment group in clinical symptoms, endoscopy and pathology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 Yiqi Yangyin Huayu Jiedu principle is an ideal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AG.【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年(卷),期】2011(028)006【总页数】2页(P46-47)【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法;临床观察【作者】谢晶日;张杨【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6胃癌是我国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然而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实施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比较困难。
益胃化瘀基本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阴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益胃化瘀基本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阴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病因包括长期的胃炎、胃部溃疡、胃癌等,且病程长、难治愈、易于复发的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中医认为阴虚血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一旦发生,容易导致胃黏膜的衰退和胃功能的不良,所以对于这种证型的治疗尤为重要。
根据中医理论,益胃化瘀方具有温中益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治疗阴虚血瘀证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因此,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进行临床研究,探讨益胃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阴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益胃化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阴虚血瘀证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标包括:1. 探讨益胃化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阴虚血瘀证型的疗效。
2. 评价益胃化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阴虚血瘀证型的安全性。
3. 探讨益胃化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阴虚血瘀证型的可能作用机制。
三、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进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 研究对象:纳入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1)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阴虚血瘀证型诊断标准;(3)年龄在18-70岁之间;(4)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或停药至少4周;(5)愿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 研究方法:(1)治疗组:益胃化瘀方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10ml,疗程8周。
(2)对照组:甲硝唑口服片,每日2次,每次0.4g,疗程8周。
4. 研究指标:(1)主要疗效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胃功能指标(如胃酸、胃蛋白酶等)。
(2)次要疗效指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5. 研究计划:本研究拟于2021年6月开始,预计招募80名患者,其中40名作为治疗组,40名作为对照组。
活血化瘀法在萎缩性胃炎的运用
活血化瘀法在萎缩性胃炎的运用
萎缩性胃炎是个现代医学病名,中医治疗得遵循中医原则进行(这个病出现的症状群,可以在中医体系内解释并能解决。
)。
萎缩性胃炎使用活血化瘀法,无论是发作期还是缓解期,都是可以用的。
一个慢性病,病导致发病的原因,一定有注次之分。
瘀血占主要,那么就以活血化瘀为主。
当瘀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就以补气养血滋阴等等为主。
在恢复期,因各种因素,一旦有苗头,就把活血化瘀药加上,防止病情严重。
对于萎缩性胃炎,这样易反复发作的病,就得定期复查,定期维护。
活血化瘀药,有偏燥有偏寒凉的,据具体情况使用。
藏红花这样的药,能不用就不用。
太贵了,又不是没有其他药替代。
用用红花桃仁就挺好。
桃仁三克,嚼着吃了更节约。
鸡血藤、威灵仙、刘寄奴,推荐使用。
(注意目前刘寄奴都是北刘寄奴,就是阴行草,性寒凉,不是温的。
)
活血化瘀可以选择血府逐瘀丸、少腹逐瘀丸,配合补益药物使用。
比如血府逐瘀丸配合百补増力丸、补中益气丸。
根据情况,加大其中一种的剂量。
瘀血重加大逐瘀丸,气虚加大百补増力。
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谈
临证 酌加 : 胃络 瘀阻 最常 见 ,也 是导致 慢性萎 缩性 胃 兼 炎一肠化一异型增生一 胃癌 多步骤转化 的主要环节 。 症状 可见 胃脘疼痛拒按 , 痛 , 刺 痛有定处 , 舌质紫暗或有瘀 斑 , 脉涩 。 可加
组 患者 均 未 见 不 良反 应 。
3 讨论
蝎、 僵蚕等虫类 药物 , 善行走 窜之性 , 化瘀通络 , 活血止痛 ; 伸筋 草舒筋活络 。 本方 能够扩张血管 , 增强外周组织血流量 , 抑制血 小板聚集 , 降低 血糖 , 善微循环 , 改 提高神经细胞血氧供应 与营 养供给 , 从而起 到舒通 经脉 , 活血化瘀功效 。 临床观察 益气 养阴
N +K _ T a +A P酶活性 , 一 神经传导功 能障碍。③非酶促糖 化学说 : 高血糖时形成 大量糖基化终 末产物 , 积于血 管壁 , 堆 使管 壁增 厚, 管腔狭窄或闭塞 , 导致神经缺血 、 缺氧 , 形成脱髓鞘改变 。 ④
微循 环障碍学说 : 糖尿病时血液 流变异常 , “ 呈 高凝 ” 状态 , 纤维 蛋 白易堆积 , 红细胞聚集 , 加重神经组织 的缺血 、 缺氧 。糖 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的基础是微 血管病变 , 有研究证实糖尿病周 围神 经病 变患者神 经内膜 的血 管 中可见 纤维 素的沉积 和血小板 的 聚积I 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 中医“ 血痹 ” “ 、脉痹” “ 、痿证” 范
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 , 效显著 , 疗 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糖尿病周 围神 经病变是在糖尿病代谢 紊乱 的基础上 , 多种 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 果 , 现公认 发病机制有 : ①多元醇通路学说 :
慢性萎缩性胃炎:服用中药汤剂,滋阴养胃,益气养血
慢性萎缩性胃炎:服用中药汤剂,滋阴养胃,益气养血张先生,40岁。
主诉:发作性胃脘部疼痛5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胃脘部疼痛,食欲不振,曾多次就医,诊断不详。
曾服用过三九胃泰、复方铝酸铋(胃必治)等多种胃药,但病情时轻时重。
曾做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服用多种药物无效。
现症:胃脘痞满疼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口干思饮,舌质红,有瘀斑,无苔,脉细。
诊断:胃脘痛(胃阴不足,气血双亏,瘀血内阻)。
治则:滋阴养胃,益气养血,活血化瘀。
方药:养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方药:沙参15g,麦冬15g,生地黄15g,当归15g,枸杞子15g,川楝子15g,党参15g,陈皮15g,白芍15g,桃仁15g,红花15g,赤芍15g,丹参30g,枳实15g,焦三仙各25g,炙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2次。
二诊:患者服上方6剂后,胃脘疼痛、痞满减轻,食欲增加,但食后仍有腹胀,说明胃气初复,脾气未健,上方中加炒白术15g,茯苓15g。
三诊:患者服上方6剂后,诸症均减,但仍有面色不华,肢软乏力,舌红少苔,脉沉细。
此为胃中津液渐生,但气血仍不足,故改为补气养血为主,兼以化瘀,方药:生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生地黄15g,乌梅10g,桃仁15g,丹参30g,焦三仙各25g,甘草10g。
四诊:患者服上方12剂后,诸症消失而停药。
年底随访,胃脘痛未复发,身体健康。
除了上述的中医药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千叮万嘱患者一定要改正以前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要进行科学的饮食。
因此患者才能在治与调理中康复。
科学饮食长期进食刺激性食物、暴饮暴食等,可刺激胃黏膜,使胃黏膜抵抗力下降。
因此,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少量多餐。
饮食应富营养、易消化、温软、无刺激性,保证热量,并减少食盐摄入。
症状严重时,主要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减轻对胃部刺激,有利于胃黏膜修复。
浅谈养阴与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
浅谈养阴与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赵瑞珍王君霞尤敏胡结林李晓星(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 610075)【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7-0044-02【关键词】养阴、活血化瘀慢性萎缩性胃炎沙参麦冬汤失笑散丹参饮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本病的预防和治疗越显重要。
笔者就本病的治疗浅谈体会如下。
1 病因病机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早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否满”、“否膈”等病名,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脏寒生满病”,《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其病否”(“否”通“痞”),《灵枢•胀论》曰:“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有“满而不通者,此为痞”;《东垣十书》曰:“痞者,心下满而不通是也。
太阴者,湿土也,主壅塞,乃土来心下,为痞满也。
”《脾胃论》曰:“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自伤,元气亦不能充,则诸病之所由生也”;《丹溪心法》“痞者与否同,不能泰也,脾气不和,中央痞塞,皆土邪之所为也”;《张氏医通》曰:“肥人心下痞闷,内有湿痰也”,“瘦人心下痞闷,郁热在中焦”,“老人、虚人,则多为脾胃虚弱、运转不及”;《景岳全书》曰:“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
”可见古代医家已对本病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主以辩证施治。
本病病因多与饮食因素,情志所伤,劳逸失调,脾胃虚弱,痰瘀内阻及外邪侵袭有关,各种原因导致脾胃阴阳失调、升降失常,证侯复杂,概括多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
笔者在此重点论述胃阴亏虚兼瘀血阻络证侯。
胃喜润恶燥,各种原因导致胃失和降,耗伤阴液,胃体失养,胃阴亏虚,正如唐容川所说“脾阳不足,水谷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
萎缩性胃炎,思路:养肝阴疏肝木、滋肾水强脾阴、通瘀滞和络脉
萎缩性胃炎,思路:养肝阴疏肝木、滋肾水强脾阴、通瘀滞和络脉萎缩性胃炎,是以胃脘疼痛,病情迁延日久,进一步出现贫血、消瘦、疲乏、腹泻等全身症状为主的疾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
此种胃脘痛,病理变化复杂,因而病程多缠绵,病变迁延长期不愈,患者体质大都虚弱,或阴虚,或气滞,或血瘀,或寒热不调,或寒热错杂,或升降失司,或清浊相混,或虚实夹杂,或失治,或误治,见证不一,性质各异,这就需要仔细辨证,恰当论治。
大寒大温、大补大攻之剂,皆非所宜,应做到“攻不伤正,补不留邪”,缓中补虚,疏气令调。
一、养肝阴、疏肝木以防微杜渐“厥阴之气上干,阳明之气失降”,肝木扰动,先横逆乘胃,因此,多数胃脘痛的疾病往往与肝木有关,尤其在起病之初,无不表现出肝木横逆犯胃之证。
肝为风木之脏,性喜条达,若郁怒所伤则气滞横逆,侵犯阳明胃土而出现胃脘疼痛的症状。
气郁久则易化火,化火则易伤阴。
又久痛入络,入络则易致瘀阻。
故论治之中首要注重疏肝理气,并注意养肝之体以济其阴,活肝之血以通其络。
二、滋肾水、强脾阴以固先后天病虽在胃,而缘由肝木之克。
脾胃均属中州,因受肝木横逆之干扰而失运化之职,水谷不化,气血日衰,致使五脏六腑失之濡养,因而除胃脘痛外,常伴有消瘦、神疲、短气、头晕、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淡而暗、苔薄白、脉细微无力等一系列虚劳见证。
脾为肾之主,肾为胃之关,肾为先天,脾胃为后天,后天受损,必然导致先天之受害。
肾失脾主之健运而致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木得以妄行。
因此,滋肾阴、强脾胃而济先后天,以达对肝木之制约,是立法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三、通瘀滞、和络脉以标本兼顾叶天士说:“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
”萎缩性胃炎的后期也符合这一规律。
肝气郁滞迁延日久,气既被阻,血亦受累,络脉瘀阻不通而出现气滞血瘀的见证。
一般胃脘刺痛以午后为甚,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或涩,治宜活血疏滞、和络定痛。
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萎缩性胃炎伤阴者十之八九,根据伤肝阴、胃阴、脾阴、肾阴的不同,以及受害程度的深浅,在立法处方用药时务求恰如其分,病重药轻则无济于事,但也不宜过猛,急于求成,否则往往事与愿违。
益气养阴理气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益气养阴理气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王捷虹;沈舒文;赵燕;乔秋飞;王沧文;杨援朝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4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关键是气阴两虚,气滞毒瘀,针对其病机关键,治宜
益气养阴,理气化瘀解毒.临证应用自拟太白益胃汤(药用太白洋参、太白米、朱砂七、麦冬、半夏、黄连、枳实、佛手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628-629)
【作者】王捷虹;沈舒文;赵燕;乔秋飞;王沧文;杨援朝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陕西咸阳712083;陕西中医学院附
属医院脾胃病科,陕西咸阳712083;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陕西咸阳712083;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陕西咸阳712083;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
阳712000;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3
【相关文献】
1.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J], 谢晶日;孙涛;张冰
2.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J], 严爱花
3.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J], 严爱花
4.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刘志冬
5.益气养阴化瘀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胃络瘀血型)的疗效观察[J], 廖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
1 临床 资料
本 组 6 例 全 部 为 我 院 2 0  ̄2 1 年 门诊 及 住 院患 者 ,男 8 03 0 0 4 3例 ,女 2 5例 ,年 龄 最 小 3 2岁 ,最大 7 9岁 ,平 均 5 岁 。病 1
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十余年 ,大多数病程在 6年 以上 ,临床 症状 以上腹胀痛、纳少暖气、消瘦 乏力 为主要表现 。
足 ,有助于提高辩证用药。近来诸多学者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 的发 生、发展 、预后、转 归的作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胃癌 的 癌前状态 ,及肠腺化 生和 胃粘膜异型增生 的 C AG 列为胃癌 的 癌前病变 。患者的 “ 恐癌心理 ” 长期紧张、焦虑 、 抑郁 、 恼怒 , 更加 重了患者 的心理 负担 ,影响药物疗效 ,“ 胃先治心 ”心 治 健则脾 胃乃荣 ,脾 胃与心系在生理上 相辅相成 ,病理上又互 为 因果 ,治疗 上加入炙甘草 、生龙 骨、生牡蛎、合欢皮等药物 可收到较好疗效 。
劳倦过度 ,脾 胃素虚等 因素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关键 是虚 与
瘀 ,虚主要指气虚和 阴虚 ,而血瘀致病也越来越受到医家的注 意 ,瘀阻胃络 可使 胃粘膜腺体血运障碍,营养 匮乏 ,促 使本病 的发生及加重 。邓铁 l l 教授认为萎缩性 胃炎为本虚标实的虚 损病 ,本病之虚,主要 为脾 胃亏虚 ,脾亏虚于 阳气 ,胃亏虚于 阴液 ,此为发病的前提 和本质 。本病之实,多为虚损之后所继
王 琴 何 峰
பைடு நூலகம்
( 贵州省贵 阳市中医一 附院肛肠 病医院,贵州 贵 阳,500 ) 50 1 中图分类 号:R 5. 26 5 3 【 摘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7— 6 (0 1 3011 2 647 0 21 )2. 0— 8 0 0 证 型:G I D
益气活血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
经, 性平 , 无论 寒热 皆可 用之 , 有 补虚 止血 解毒 之效 , 加
[ 3 ] 罗树星 , 李 国成. 益 气 健 脾 方 对 大 鼠慢 性 胃溃 疡 的 影 响及 机 理 探 讨 E J 3 .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 1 9 9 8 , 2 7 ( 2 ) : 1 5 2 .
~
6 9岁 间 , 均龄 为 4 2 . 6岁 , 患者 病 程 5个 月 ~ 2 2年 ,
见 疾病 , 主要 特 征为 胃粘 膜变 薄 、 腺 体萎 缩 、 肠腺 化生 , 个 别伴 有不 典 型增 生等 r 1 ] 。近些 年 , C AG发 病率 呈 现 增 长 趋势 , 对 人们 的生活 质量 、 身 心健 康产 生 了巨大 威 胁, 及 早 发现 并 及 时治 疗 , 对c AG 疾病 患者 预后 具 有
1 3 1 8
陕西 中医 2 0 1 3年第 3 4卷第 l O期 苦, 性微寒 , 又 可 反 佐 方 中辛 温 太 过 , 以上 共 为 佐 药 。 炙草 为使 调 和诸 药 。本 方 紧 扣 胃病 的基 本 病 机 , 体 现
了整 体观 念 , 辨证论 治 的思 想 , 突 出 了从 肝 治 胃、 木 能 疏 土 的治法 。方 中丹参 用 量大 , “ 养 血活血 , 功用 四物 ”
摘 要 目的 : 观 察益 气活血养 阴类 中药 配伍 组 方 治疗慢性 萎 缩 胃炎 的临床 疗效 。方 法 : 对照 组行 西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滋养胃阴、清化湿热、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滋养胃阴、清化湿热、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胃阴亏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较为常见的证候,常用养阴益胃之法。
临床上常见许多患者,上腹部痞满或疼痛,伴脘中灼热,口干,纳呆,舌红苔少或无苔,舌面或有裂纹,为典型的胃阴亏虚证,但患者又常表现为上腹部明显畏冷,此时如纯用养阴生津,滋补胃阴之品,患者服后常感脘中满痛更甚。
所以在养阴益胃的同时常加用顾护脾胃阳气的药物,临床上常选用黄芪、太子参、百合、麦冬、玉竹、黄精、石斛、生地黄等药物配伍砂仁、乌药、桂枝等。
现代之人偏嗜辛辣醇浆厚味,容易出现湿热中阻证候,同时湿热之邪黏滞,反复缠绵,又可影响脾胃气机功能恢复。
在临床上出现脘腹胀满,肢体困倦,尿少色黄,大便溏泄不爽,纳少厌食,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症状。
治疗时多选用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黄连、浙贝母、瓜蒌、薏苡仁、栀子等清化湿热,用杏仁、豆蔻、石菖蒲、郁金等利气芳香化浊,促进脾胃气化功能的恢复。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枢纽,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常可导致胃失通降,气机阻滞。
而出现脘腹痞满,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或吐苦水,大便不爽等症;治疗上在采用疏肝和胃的同时还应加用降逆消痞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临床喜用四逆散合二陈汤加减治疗此病,常获良效。
胃络瘀阻贯穿于本病的全过程,故活血化瘀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用治法。
由于本病的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因此必须针对病人体质情况、病情轻重、虚实证候的具体情况,并根据标本缓急,灵活配合运用活血化瘀之品。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活血化瘀药能改善微循环、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病变恢复与炎症吸收,这些作用都可能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的逆转。
[王洪艳,赵瑞. 白兆芝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山西中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益气养阴,化瘀解毒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粘膜腺体萎缩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胃炎,常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部分患者有癌变倾向[1]。
本文以中医药治疗CAG为切入点,通过研究整理祥光文献资料和跟师经验,探讨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提出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标签: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反复损伤与修复的过程中,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一种慢性胃炎,其起病隐匿,有症状者多表现为上腹痛、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等,偶见贫血、消瘦或腹泻。
CAG常见于老年人,50岁以上老年人近50%胃黏膜有萎缩改变,且在CAG中,70%的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2]。
对于此病,西医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1]。
1病因病机特点
1.1病因特点从CAG临床表现来看,此病多属于中医的”胃脘痛”、”痞满”、”嘈杂”等病证范畴。
胃脘痛,早在《内经》时就有所提及,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且认识到情志不调与胃痛的关系,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
金元时期,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云:”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形体劳役则脾病……脾既病则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病焉”[3],不仅说到了饮食不节、形体劳役导致胃病,也谈到了脾与胃病的紧密联系。
时至清代,对此病的认识就更加深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噎嗝反胃》中有数例”胃汁不足”的胃病案例,如”老年血气渐衰,必得数日大便通爽,然后脘中纳食无阻。
此胃汁渐枯,已少胃气下行之旨,噎症萌矣”[4],认识到胃病与”胃汁不足”相关。
综合上述观点,本病病因和饮食劳倦、情志不畅等关系密切,病位在胃,和脾、肝息息相关。
1.2病机特点CGA患者主要是老年人,与其天癸衰少,肾元阴元阳相对不足,元气虚衰有关。
而该病病情缠绵不愈,呈现中医常说的”久病多虚”特点,多有形体消瘦等阴虚征象,亦有乏力,精神萎靡等气虚表现。
再加之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病初多为实热证,诸多医家在其初病之时,常投以苦寒之品,致折损阳气,亦苦燥伤阴。
况实热之邪,本伤阴津,故易致胃阴亏虚。
而伤津必兼耗气,更易致气阴两虚。
此病日久,亦呈现”久病多瘀”的特点,如《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中提到:”初病在经,久痛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即论述了胃病日久由气及血,久痛入络发展成胃络瘀血。
有学者选取近10年来30篇辩证治疗CGA 的临床文献统计[5],共计2875例该病患者,其中虚证占58.9%;气郁血瘀证占34.3%;脾胃湿热证占6.8%。
可见本病确以虚,瘀(郁)证型为主,胃病日久者,气虚阴亏血瘀的病机联系紧密,容易相互为患。
1.3 现代医学认识对中医辨证的提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CAG发病的重要原因,而根据HP感染的症状如口臭,舌红,苔黄[6]等来看,这属于中医热毒之候,结合前面所述气阴两虚的病机,根据”同气相求”的理论,阴虚内热常引发热毒内生。
从CAG发病年龄与饮食的调查来看,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CAG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而长期过食辛辣、过咸、过热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者更易发生本病。
这佐证了前面所述饮食不节的病因。
老年人的胃黏膜常见胃黏膜的小血管扭曲,小动脉綮玻璃样变和管腔狭窄,使胃黏膜退行性变、血供不足致营养不良、分泌功能低下、黏膜屏障功能减退,致使CAG加速发生[7],而这些病理改变佐证了前面所述的阴虚和血瘀的病机。
根据对病因病机的分析表明,气虚阴亏,血瘀毒蕴确系本病的主要病机。
2益氣养阴,化瘀解毒为基本治法
针对上述对CGA以气虚阴亏,血瘀毒蕴为主要病机的分析,故治疗应以益气养阴,化瘀解毒为基本治法。
其中益气乃是益脾气,正如清·薛己在《明医杂著》中言:”大凡脾胃虚弱,而不能摄血,宜调补脾气为主”,以补中益气汤、异功散等为基本方;养阴即是养胃阴,可宗叶天士胃阴学说,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云:”所谓胃宜降则和者……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4],以北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生扁豆、粳米、甘草等为养胃阴的基本药物;化瘀即是通胃络,可依叶天士法,以失笑散为基础方,川楝子,郁金,桃仁,桂枝等为通络之品。
针对久痛血瘀严重者,可酌用小剂量虫类药,搜刮胃络之邪。
根据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和导师经验,部分清热解毒的中药具有抗HP作用[8],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癌变。
临证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若查有HP(+),或中医辨证为湿热蕴毒者,往往少佐清热解毒之品,效果更佳。
3结论
CGA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因其迁延难愈和癌变的风险,给许多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笔者根据相关中医文献及跟师发现,以益气养阴,化瘀解毒为基本法进行加减治疗CGA,可使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姚永莉,张万岱,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J].新医学,2005,36(12):720.
[2]林刚.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体会[J].中医药学报,2010,38(3):67-68.
[3]李东垣.脾胃论[M].张年顺校注.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
[4]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苏礼,等整理.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122,157-163,385.
[5]孙青,周晓红,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研究概况[J].四川中医,2014,32(3):174-175
[6]方华珍,丁成华,等.舌诊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中的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4):416.
[7]戴威娜,纪小龙,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理诊断与胃镜不一致因素分析[J].武警医学,2010,21(10):905.
[8]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9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