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案例

合集下载

【纪实连载】“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中医医案整理记录

【纪实连载】“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中医医案整理记录

【纪实连载】“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中医医案整
理记录
患者,孙某,女,61岁。

患者胃痞10年,加重半年,既往间断服用中西药可暂缓,近半年痞塞加重,并有隐痛,服药少效。

且有口腔溃疡,口中灼热感病症多年,平素性情急躁。

曾多次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症见胃脘痞塞,甚则疼痛,饮食不当则症情加重,嗳气,纳少,口干,唇红,口腔有灼热感,大便或糖稀,或干,不通畅。

苔黄薄腻,舌质红,脉细弦兼数。

脘部触诊明显不适,深压有隐痛。

症属胃弱气滞,津气两伤,肝气橙武,胃络失和。

治疗以滋胃柔肝,佐以理气合络。

方剂:
太子参10,麦冬门10,石斛10,白芍药10,怀山药10
北沙参10,枸杞子10,乌梅肉5.佛手花3,玫瑰花5,
丹参10,炒谷芽12等中药,每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服药7剂后,痞塞稍减,隐痛止,余症减不足言。

原方去枸杞子,川楝子,加黄连3清中去火,续服11剂,胃中灼热感明显减轻,诸症渐次缓建,口腔溃疡亦愈,纳馨,便爽。

3个月后随访没有发作。

桂林吴氏老中医按语:
气滞话火,或热郁阴伤,渭阳不能濡润,胃气失于通降,脘痞似饥而不欲食,脘中灼热,口干舌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当甘寒濡润,复以酸味,酸甘华阴,养中寓通,滋而不壅。

方如一贯煎,连梅汤,药选北沙参,麦门冬,石斛,生地黄,白芍药,乌梅,参入玫瑰花,佛手花,川楝子,麦芽等理气而不辛燥之品,或少佐黄连以清郁热,如津亏因气虚者,可配太子参,白术,山药,炙甘草。

萎缩性胃炎痊愈案例

萎缩性胃炎痊愈案例

萎缩性胃炎痊愈案例
[典型病例] 张先生,男,56岁,2021年4月2日初诊。

患胃病7年多,经常胃痞闷不舒,空腹尤甚,得食胀减,纳呆不饥,倦怠无力,日渐消瘦,大便多溏,噫气,矢气,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脉沉弦细,舌淡红有瘀点,舌下脉络淡紫粗长,舌苔薄白,黄芪25克,木香3克,桂枝10克,党参15克,丹参15 克,白术10克,鸡内金20克,炒白芍 15 克,姜半夏10克,陈皮10克,砂仁3克,甘草5克,水煎服。

吃药7天后,症状减轻。

原方加减治疗3月,食欲恢复,体重增加,痞满消失。

续服中药茶巩固,先后治疗约半年,复查胃镜及病理:肠上皮化生消失,转浅表性胃炎。

15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怎么治?吕大夫病历分享(39)

15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怎么治?吕大夫病历分享(39)

15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怎么治?吕大夫病历分享(39)
在临床工作中,在内科疾病方面,除了发热咳嗽以外,就是胃病居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环境和方式的改变,得胃病的人越来越多,胃癌的发病率也在逐渐提高,如何快速及时治疗胃病?《伤寒论》一直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在指导着临床治病,举一病例,供大家参考:
孙某某,女,61岁,因口苦伴上腹部反复疼痛15年于2019年12月27日来诊,曾在多家医院及诊所治疗,各类中西药物用了无数,胃部不痛感从未超过3天(病人哭诉),近5年来每年做胃镜检查,均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现症见:口苦伴上腹部胀痛,泛酸,头晕,大便2一3天/次,放屁臭,查体见:上腹部压痛,舌苔黄厚,脉弦数。

经脉证合参,属少阳阳明合病,给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

嘱饮食清淡,忌辛辣及肥甘厚腻。

1剂后患者上腹部疼痛明显减轻,3剂后疼痛感及泛酸消失,口苦明显减轻,大便每日1次,7剂后诸症皆愈。

半月后复诊,患者笑曰:未再出现任何胃疼及不适感,是15年来最舒服的时间,嘱患者继续饮食清淡,观察治疗,患者对治愈此病充满信心。

此类病人,在经方治疗中往往收到一剂知,两剂已的神奇效果,不胜枚举。

仲景书记载: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国医堂吕大夫,2020年1月。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分析
病历摘要
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

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

分析题:
1. 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
2. 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
参考答案:
1. 慢性萎缩性胃炎
2.胃腺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消化功能下降→溏便样腹泻
废用性萎缩-病例分析
病历摘要:
患儿,男,10岁,右下肢粉碎性骨折,石膏外固定10周,去除石膏后发现右下肢比左下肢明显变细。

分析题:
(1) 该现象属于哪种适应性反应?能否恢复正常?
(2) 你学过的适应性反应还有哪几种?
讨论思考与分析提示:
该问题较为简单,主要讨论萎缩、废用性萎缩的内容,根据书本知识可以解答。

萎缩可恢复正常。

其它适应性损伤包括肥大、增生和化生。

【医案】沈洪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

【医案】沈洪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

【医案】沈洪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常合并肠上皮化生,随病情进展,少数可出现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经历长期的演变可发展为胃癌。

慢性胃炎→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Correa模式)是国际上公认的胃癌发病模式[1]。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基础上合并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

异型增生及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均属于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PLGC),重度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发展为胃癌的风险大大增加,轻中度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大部分可逆转而较少恶变为胃癌[2]。

因此减缓或逆转CAG及PLGC的进展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率。

中医采用辨证论治与个体化用药相结合,不仅可改善患者症状,对部分患者的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具有逆转作用。

根据症状,本病可归属于中医“胃痛”“胃痞”“痞满”“嘈杂”等范畴。

吾师沈洪教授为国家级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精研典籍,潜心脾胃病诊治研究40余年,对本病的治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思路,现总结如下。

一病因病机《灵枢·五味》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薛己言:“脾胃为五脏之根蒂,人体之本源。

脾胃一虚,诸症峰起……若脾胃充实,营血健壮,经隧流行而邪自无所容”。

脾胃同居中焦,主运化、腐熟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具升清降浊之功,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沈师认为,本病多因禀赋不足,外邪侵袭,饮食伤胃,情志失调,劳逸过度等致脾胃虚损,脾胃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日久胃络失养,继而导致黏膜萎缩。

另一方面,脾损胃伤,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中焦气机升降失调,又易产生多种病理因素,如气滞、湿(痰)阻、食积、寒凝、热郁、血瘀、邪毒等,诸邪阻胃,加之正虚无力祛邪,可致胃络气血运行不畅,湿浊邪毒瘀结于胃络,胃络瘀滞日久,胃膜受损,渐出现胃黏膜腺体减少、萎缩,甚至发生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癌变等病理改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及分析52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及分析52例
d s r e . t u o s e i t c 2 0 2 2 2-2 3 iod r Aea Ne r p y har a, 0 8, 0: 8 i 8 .
[0 陈晋东 , 1] 国效峰 , 赵靖平. 安非他酮应用于抑郁症和戒除烟瘾. 中国医
院 用 药评 价 与分 析 ,07,( ) 18~ 8 . 20 7 3 :8 19
参考 文献
2 1 3: 0 0, 8.
N.1 00 o1 21
・3 61・ 1
[ ] 卢恬 , 4 屠洁, 王立平.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先进技术研究通报 ,
20 ,( ) 5 5 . 0 93 1 :7— 9 [ G rl ath e, i adAH ne , rg lsR n wo eodG nr 5] ea G renrRc r asn Du a e e nScn ee- d l h Cs
医学信 息
临床 医学
首选, 研究对比了舍曲林、 文拉法辛缓释剂 、 安非他 酮联用 心境稳定 剂治疗 双相抑郁 的风险 , 安非他酮在急性期及维持期 治疗 中转蹂率均最低 , 仅为文 拉法辛组 的 13; / 安非他酮 ( 法 10 g天 ) 用 5 m / 是一类安全有效的适应 性障碍 治疗 药物 ; 非他 酮是 首 个 获 F A批 准 用 于 预 防 、 疗 季 节 性 情 绪 失 调 安 D 治 患者的重症抑郁 ; 在治疗老年抑郁症 ]青少年抑郁症、 、 难治性抑郁、 伴帕金 森病的抑郁症等方面安非他酮均安全有效 L . 】。 U 3 未 来新 型 抑郁治 疗 药物 的 研发 . 现有 的药 物 开发 主要 集 中 在 单 胺 神 经 递 质 和 神 经 内分 泌 方 面 , 随 着 伴 抑郁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 , 的药物研发方 向可从以下方面开展: 未来 ①基于 单胺神经递质系统, 进行进一步 的优化 ; ②基于非单胺神经递质系统 的分子 靶标开发新型药物 , 如神经营养因子被证明在抑郁症发病及治疗中发挥重 要 作 用 , 导 的信 号通 路 有望 成 为新 型 药 物 开 发 的靶 点 ; 基 于大 脑 中 抑 其介 ③ 郁相关 的神经回路【 ; 重视 传统中药及其方剂 的开发 , 1 ④ 1 贯叶连翘、 巴戟 天 、 胡 、 等都 有 一定 的 抗 抑 郁 作 用 且 作 用 温 和 、 作 用 少 , 过 系 柴 半夏 副 】 通 统 的药理 毒理 学研 究有 望 进一 步 推 动 中医药 在 抑郁 症 治疗 方 面 的应用 。

萎缩性胃炎痊愈案例

萎缩性胃炎痊愈案例

萎缩性胃炎痊愈案例
周××,男,39岁,胃院胀满2年多,于1991年8月29日初诊。

近日因工作劳累而经常胃院胀满,伴恶心,纳呆,便溏。

曾服用莫沙必利、香砂六君子丸等,效果不佳,胃镜检查示:萎缩性胃炎来我这里看病时自述,胃胀满,饭后尤甚,嗳气,吃饭少,便溏,神疲,查其舌质淡、苔腻微黄,脉弱。

中医辨证属脾气虚弱,胃气失降,湿阻化热,方法:党参15g,白术、法半夏、枳壳、佛手各10g,石菖蒲、木香(后下)、苏梗、柴胡、黄苓、黄连各10g,陈皮6g.水煎服,日1剂。

服药1周,胃胀减轻,胃纳增进,大便成形,舌苔白略腻,上方去黄连,加丹参,三七末(另冲)3g,调治2月余,症状消失,饮食正常,精神体力转佳。

中医医案——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医案——慢性萎缩性胃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塞因塞用法治痞满症病案:曲某,52岁,2012年5月20日。

主诉:乏力腹满胀2个月余病史:五年前胃镜查萎缩性胃炎,曾长期服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等抗幽门螺旋杆菌药,以及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药皆无效,相继服用胃必治(复方铝酸铋),丽珠得乐和保和丸等中成药,也无好转,两个月前腹胀加重,曾到某中医院服用汤剂7帖,服后,稀便,一日2-3次,腹胀不但不减,反而逐日加重,现脘腹痞闷,不知饥,不欲食,食后腹胀益甚,身倦乏力。

初诊: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不痛,进食则胀,打嗝则舒,大便溏薄,频转矢气,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无力。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痞辨证审机:中虚不运,升降失司治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太子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陈皮15克厚朴15克木香7克枳壳15克甘草12克姜、枣为引。

七剂水煎服,日服二次。

二诊:5月30日。

腹满稍减,食量增多,大便日二次,仍不成形,舌脉如前。

照上方加焦三仙各15克,七剂水煎日二次服。

三诊:6月10日。

日间腹满痞塞感好转,唯夜间加剧,食量增加,大便正常,舌淡嫩少苔,脉沉弱,此乃脾胃之气未复,但中焦又渐,属脾阳不振。

治以补中益气,温阳散寒。

方药: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黄芪15克木香10克陈皮12克当归15克厚朴12克枳壳15克炮附子15克干姜15克焦三仙各15克。

七剂水煎服,日二次。

四诊:6月19日。

服药后痞塞消失,昼夜无异常,唯有口干,但不欲饮水,以前方去附子,干姜减半,继服月余而愈。

按语痞满有实痞虚痞之分,又有饮食停滞,痰湿内阻,肝郁气滞之不同,本例为虚痞,缘由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年,久服抗生素,戕伤胃气,而致腹胀痞满,而医者不辨虚实,见腹满使用消食导滞,攻下破气之剂,致脾胃更加虚弱,中虚不运,升降失司,犯虚虚之戒,诚如《证治汇补·瘩满》篇中所说:“…心下痞宜升胃气,以血药兼之,若全用利气之药导之,则痞尤甚。

王道坤教授采用自拟经验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

王道坤教授采用自拟经验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

王道坤教授采用自拟经验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前言: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上皮细胞数量减少和腺体萎缩。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主管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导致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从而引发胃炎。

湿热和气滞血瘀则是导致胃炎的主要病理因素[1-2]。

王道坤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深入的认知,他认为该病主要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病因,王教授采用自拟经验方进行治疗,包括调理脾胃、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面。

这些经验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自拟经验方的组成和作用1.1自拟经验方的组成调理脾胃药方:1.药方组成: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陈皮6克,枳实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2.药物功效: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诸药,陈皮理气健脾,枳实破气消食,生姜温中散寒,大枣补中益气。

3.使用方法:煎煮后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清热解毒方:1.药方组成:黄连6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金银花10克,薄荷5克,甘草5克。

2.药物功效:黄连清热燥湿,黄芩、连翘、金银花、薄荷均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甘草调和诸药。

3.使用方法:煎煮后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活血化瘀方:1.药方组成: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甘草5克。

2.药物功效: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均具有活血化瘀效果,甘草调和诸药。

3.使用方法:煎煮后分早晚两次服用。

调理情绪方:1.药方组成:柴胡12g、芍药10g、枳实10g,甘草6g。

2.功效:该方名为四逆散,主要功效是疏肝理脾,透邪解郁。

3.使用方法:煎煮后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注意事项:药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中医医案——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三)

中医医案——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三)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疏肝和胃法治愈胃炎病案:孙某,女,46岁。

初诊:1989年6月6日。

主诉及病史:病起2年,胃脘痞胀、隐痛,及于右胁下。

三个月来加重,嗳气频多,得嗳则舒,稍多食则症状尤著。

性情易躁,起病与情志不畅有关。

1988年元月及1989年5月两次经纤维内镜检查,诊断均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

经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著,症状持续存在。

诊查:舌苔薄白,舌质正常,脉弦。

上腹部按之不适,但无固定压痛。

肝、脾无肿大。

辨证:肝胃气滞证。

治法:疏肝和胃。

处方:苏梗10g 炒枳壳10g 炒白芍15g 制香附10g 炒陈皮6g 佛手片10g 绿梅花10g 麦芽15g 炙鸡内金6g 石见穿15g 白蒺藜10g 7剂每日1剂,两次煎服。

上方服7剂后,诸症均有减轻。

续服药14剂胃脘痞胀隐痛及嗳气等症状显著减轻,以后隔日服药1剂。

在盛夏高温时期,汗1出、口干,加麦冬15g、蒲公英15g。

原方略事加减,调治历半年,症状均消失。

于1990年1月20日复查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

随访1年,症未复发。

按语本例属胃脘痛,痛及右胁下,得嗳则舒,性躁,脉弦,证属肝胃气滞。

此例病情比较单纯,由于肝气失疏、胃气不和,治当疏肝理气和胃。

据个人经验,治胃病疏肝,苏梗优于柴胡,且苏梗色白而其味不辛,药性甚和平,不必因其“温”而虑其耗阴。

白蒺藜与麦芽也均有疏肝功用,与香附、苏梗相伍,并有绿梅花(绿萼梅)、白芍等,疏肝而不耗气伤阴。

治病贵在辨证。

很多浅表或萎缩性胃炎表现为肝胃气滞证候,运用疏肝和胃方药而取效,勿囿于脾胃气虚或胃阴不足而概用健脾、养胃之法。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367,徐景藩医案。

徐景藩,1927年12月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中医世家。

江苏省中医院(即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教授。

14岁从父徐省三学医,18岁复从师朱春庐,3载后行医开业于吴江县盛泽镇。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经方案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经方案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经方案例
胡某,男,62岁,郑州人,有多年慢性胃炎病史,1年前经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胃脘痞闷,恶心,不思饮食,喜饮热食,倦怠乏力,时有胃痛,动则加重,舌质暗边夹瘀紫,苔白略腻,脉沉弱涩;辨为脾胃虚寒证与瘀血证,治当温补脾胃,活血化瘀,给予理中丸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味,红参10g,白术10g,干姜10g,白芍12g,桂枝12g,桃仁12g,茯苓12g,牡丹皮12g 五灵脂10g,生麦芽20g,姜半夏12g,炙甘草10g。

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恶心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苔腻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胃脘痞闷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胃痛未再出现,以前方6剂。

之后,以前方治疗150余剂,诸证悉除,经纤维胃镜复查,仅有轻度胃炎。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胃脘痞闷、喜饮热食辨为虚寒,再根据舌质暗边夹瘀紫辨为瘀血,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又因苔白略腻辨为夹痰,以此辨为脾胃虚寒证与瘀血证;方以理中丸温补脾胃,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加五灵脂活血化瘀,生麦芽消食和胃,姜半夏降逆化痰。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中医治萎缩性胃炎案

中医治萎缩性胃炎案

博粹堂名医经典医案荟萃101期中医治萎缩性胃炎案导读:治疗萎缩性胃炎,中医专家周泽绪认为治疗的重点应是胆,只要胆囊功能恢复正常,胆汁下行而不逆流入胃,则胃部病变才能恢复。

三剂药就使病情大减,经近二月治疗而痊愈。

李女士,57岁,家住杨家坪,2013年3月25日初诊。

患者主诉:上腹痛并伴有烧灼感、食欲不振已经半年多了。

自发病后,先后在两家重庆三甲医院住院四次,作过二次胃镜,都诊断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窦炎,伴糜烂及胆汁返流。

用过胃膜素、三九胃泰、注射辅酶A、细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等多种药,不仅无效,且病情不断加重,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及经济困难双重压力,后慕名来博粹堂找中医专家周泽绪就诊。

接诊专家周泽绪刻诊:患者精神差,面萎黄晦暗,不思食,六个月只能喝稀面糊,若其中挟有小面块,都会引起上腹痛着,更不敢食面条,馍等较硬食品。

消瘦,全身困乏无力,头晕眼花站不住,胃由初阵发烧灼(如开水烫感),到现在经常有烧灼感,不敢喝热水,若喝下则烫得难受。

伴胁肋痛,大便三四日一次干结,查右上腹及胃区均有明显压痛。

舌痛,舌质红花裂痛,苔白腻干,脉细弦。

诊断与治则:中医专家周泽绪认为,此病表现在胃,其病源在胆,胆囊发炎胆汁倒流,腐蚀胃黏膜,而使胃病日益加重,进而导致饮食过少,营卫气化生明显减少,身体大虚。

病因不去,因此胃病难复。

治当疏肝利胆,安中通便。

处方:青皮15g,金钱草30g,党参15g,扁豆12g,石膏60g(另包先煎取汁代水),莪术20g,三棱20g,瓦楞子30g,枳实15g,大黄15g(另包后下)。

水煎服,三剂,日一剂,少量频服。

方解:“病在胆,逆在胃”,故本方以青皮、金钱草、枳实、大黄疏肝利胆,行气通便,促使胆汁下行;党参、扁豆、石膏、莪术、三棱、瓦楞子健脾清热,行气活血。

上药合奏疏肝利胆,安中通便之功。

3月29日:病情大减。

上腹已无烧灼感,喝热水也无烫感,疼痛明显减轻,转为轻度隐痛,食欲有所好转,一顿能食一碗稀挂面,精神好,体力增加,右上腹及胃区压痛均减,舌面已不痛,苔薄黄腻,脉细弦。

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

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

上方加水500ml,煎至300ml,分二次温服。

创面处理:可用3%硼酸水冲洗创面,日1次,用自制“大黄散”薄撒创面,待创面稍干燥后涂抹“湿润烧伤膏”,日1次。

重者还可用红外线灯照射创面日1次,每次10分钟。

创面原则上以暴露干燥为宜。

结 果29例患者全部治愈。

治疗天数:轻症4天,最长10天,平均治愈天数5天。

愈后创面无疤痕,有轻度色素沉着。

病案举例季某,40岁,男,干部,1994年8月8日就诊。

冠状沟溃疡8天。

检查:冠状沟右侧见一溃疡面约115cm×3cm,呈紫红色,边界清楚,创面有渗出液,局部红肿发痒疼痛,患者自觉身热,口苦心烦,脉弦数,舌红苔薄黄。

追问病史:发病前二天服SMZ co片分二次服,药后第二天冠状沟出现瘙痒,当日即破溃,既往在同一部位有类似发作二次,均因服用此药引起。

此次发病后在本院皮肤科就诊,诊断:固定红斑型药物性皮炎。

经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诊断:玉茎疮疡(郁热蕴蓄营血证)。

每日内服自拟“皮炎凉血清解汤”每日1剂,患部用3%硼酸水冲洗,创面薄撒“大黄散”,待稍干燥后外敷湿润烧伤膏,暴露创面,5日后痊愈。

讨 论笔者认为外生殖器药物性皮炎属中医“疮疡”范畴,其皮损特点有发病急,糜烂面鲜红灼热、疼痛、烦燥不安等,其病机是素体阳盛偏热加之恣食辛辣香燥腥发之品,至使血热外壅,脉络失和,致敏药物引动营血诸热发于肌腠,治宜凉血、活血、清热解肌。

自拟方中金银花、连翘为清热解毒常用之品,为疮家要药;生地、丹皮凉血活血;紫草凉血消肿解毒;土茯苓利湿祛风、解毒;白藓皮常用于痒疮湿疹;地龙有抗组织胺过敏的作用。

本方具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和抗过敏之功。

外敷药:11自制“大黄散”:用大黄、苍术、黄柏各等分放置干燥箱内80℃恒温干燥后,研粉过筛(120目),装瓶密封备用。

其有止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用,可促进创面愈合。

21“湿润烧伤膏”,为北京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研制(88卫药试字2—01号),主要成分β—谷甾醇等,近年已广泛用于烧伤烫伤,笔者用于治疗药物性皮炎效果较佳,其具有明显的止痛,生肌,保护创面的作用,愈后无瘢痕。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效果分析作为胃病的一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常有较薄的胃黏膜,导致胃没有很强的容纳与消磨功能,同时一直有萎缩和生化现象在胃黏膜上皮与腺体器官中出现。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及时或正确的进行治疗,癌变就很容易发生,使病人的正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

无食欲、贫血、口苦、泛酸、乏力、消化道出血、胃脘胀痛、恶心和肾虚等都是患者会出现的临床症状,病情年龄与发病几率密切相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的趋势在近几年一直呈增高状态,人们对此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均是在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选择和分组都要具有随机性。

西医治疗组中有26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年龄29~61岁,(47.1±4.9)岁为其平均年龄,病程4个月~5年半,平均病程(3.3±1)年;每个患者都没有重大疾病史。

西医治疗组中有28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27~63岁,(46.9±5.3)岁;病程3个月~6年半,平均病程(3.3±0.8)年;每个患者都没有重大疾病史。

年龄、性别、病程和重大疾病史等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并不显著(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于西医治疗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口服西药的方法,选择的药物是枸椽酸莫沙必利分散片与猴头菌片,口服枸椽酸莫沙必利分散片3次/d,4片/次,口服猴头菌片3次/d,2片/次。

而对于中医治疗组的患者,采用中医学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主要方法有以下4种。

1.2.1辨证论治我国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有一些制定的方案或规定等,而很多辨证分型就是以此为依据的,胃阴不足、胃络瘀血、脾胃湿热、肝胃不和以及脾胃虚弱就是其中5种最为常见的分类,根据很多专业人士的经验,辨证论治的一个方法就是藿朴夏苓汤加减、一贯煎加减、柴胡疏肝散加减、香砂六君子汤以及丹参饮加味,可以有效胃镜结果会得到明显改善。

中医医案——慢性胆囊炎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医案——慢性胆囊炎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化理气、疏肝和胃法治愈胃脘痛病案:王某,女,48岁。

初诊:1985年9月20日。

主诉及病史:胃脘痛3个月,放射至右肩背部,时时呕恶,纳物不香;大便稀溏,日行3次。

经解放军某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服成药多种未效。

诊查:刻诊见脘痛及于胁背,口干、口苦、咽干,舌干苔黄燥,脉细小弦。

辨证:证属湿热内阻,肝胃失和。

治法:拟清化理气,疏肝和胃。

处方:柴胡10g 黄芩10g 法夏10g 生姜10g 太子参15g 炙草10g 陈皮10g 茯苓16g 竹茹20g 枳壳10g 元胡10g 川楝子10g 炒山栀10g 白芍12g二诊:9月29日。

上方药连进8剂,呕恶未作,脘痛已缓,纳物仍欠佳,大便仍偏稀,舌脉同前。

前方进展,加白术10g、冬瓜皮30g。

三诊:10月8日。

上方药进8剂,疼痛已止;大便仍稍稀,但减为日行1次;纳物仍不甚好。

上方药进以资巩固。

1按语治疗本证所用方药乃小柴胡汤、温胆汤、金铃子散合方加减而成,以小柴胡汤疏利肝胆,调畅气机;配金铃子散,理气止痛,兼散郁热;温胆汤以调和脾胃,清利湿热。

全方共奏清化理气止痛之功。

复诊时大便仍溏,纳物欠香,均为脾运未复之象,故加冬瓜皮清热利湿,利小溲而实大便,白术健脾燥湿以增强脾之运化。

(以上由李振华整理)编者评注步老先生是著名的中医内科专家,脾胃病专家。

本例患者胃脘痛已3个月,胃痛放射至右肩背部,时时呕恶、纳谷不香,口苦,口干,咽干,舌干,苔黄燥,脉细小弦,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胆囊炎。

步老辨证为湿热内阻、肝胃失和,以小柴胡汤、温胆汤、金铃子散合方加减治疗,效果良好。

对于胃脘痛的治疗,各家见解不一,各具特色。

步老对胃脘痛从肝论治,体现了脏腑相关的精神,为治疗胃脘痛开辟了新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他的论点符合目前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是个很有前途的研究课题。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2例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2例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2例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半夏泻心汤临床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

临床上以胃脘胀满、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为主要表现。

病理特点为胃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62例患者均符合《慢性胃炎分类、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2例中,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2岁;对照组2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1.8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制半夏、党参各15g,黄芩10g,黄连6g,干姜9g,莪术10g,炙甘草6g,大枣5枚。

辨证加减:胆汁反流者加旋覆花、紫苏梗,枳实;疼痛者加白芍、延胡索,川楝子;反酸加海螵蛸,煅瓦愣子;瘀血重者加丹参、当归。

对照组采用摩罗丹,2丸/次,3次/日,饭前嚼服。

疗程3个月。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及病理疗效均参考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判定。

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以痊愈+显效+有效计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

讨论CAG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倦内伤;其主要病机在于脾胃升降功能失常。

故临证当以“理气通降”为大法。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方由7味药物组成,方中半夏为君,辛苦入胃,以和胃消痞,降逆止呕;辅以干姜辛温散寒,增强其辛开散结之功;黄连、黄芩苦寒泻热,增强其苦降除逆之力;四药并用,苦辛并进以利升降,寒热互用以调阴阳。

在治疗上若单纯攻邪,必致进而伤正,单纯顾正,势必难能祛邪,有犯虚虚實实之戒,故组方时,于辛开苦降之中,佐以参、草、枣补脾益气以和中,目的在于补泻并用,加速痞满的消除,如此辛开苦降与甘温补塞互用,辛甘化阳而不凝,开塞通闭而不滞。

加味一贯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

加味一贯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

加味一贯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病例】某女,53岁,本镇人,1995年2月17日诊。

主诉:上腹部痞满隐痛,兼胃中嘈杂似饥,食欲减退半年余。

自诉:“患慢性胃炎2年余,发作时用几天药,症状缓解即停,时愈时发1年多。

近半年来感胃脘隐痛不适,口干食少,在本乡医院治疗无效,找你治疗”。

【刻诊】上腹部痞满、隐痛不适,胃中嘈杂似饥,时有干呕,食量日减(每顿只能吃半碗稀饭),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有裂纹,少苔,脉弦细无力。

X线钡透示:“胃粘膜纤细”。

【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辩证】肝胃阴虚,通降失常。

【治则】宜甘凉濡润,滋阴通降。

方选加味一贯煎。

【处方】北沙参15g,麦冬20g,石斛15g,白芍15g,甘草10g,乌梅15g,丹参15g,制香附15g,川楝子12g,枇杷叶12g (包煎),生地20g,地骨皮30g,白薇15g,太子参15g,公英30g。

【用法】6剂,水煎服。

养胃舒 2盒, 1包, 2次/日。

吗丁林5mg 18片, 1片, 3次/日。

维霉素1瓶 6片, 3次/日。

硫糖铝1瓶, 4片, 4次/日。

【二诊】上腹部痞满、隐痛、嘈杂感稍减,五心烦热消失,大便仍秘。

前方白芍增至40g,生地用30g,加元参30g,去骨皮、白薇。

6剂,水煎服。

西药不变。

【三诊】大便每天1次,软便,食欲明显增加,嘈杂感消失,上腹仍隐痛,患者诉活动后乏力,少气,易出汗。

上方加黄芪40g,党参15g,醋文术10g。

10剂,水煎服。

【疗效】后即以此方出入化裁,前后治疗5个月,共用药96剂,症状消失,临床痊愈。

随访至今,愈后未发。

【说明】本例虽未作胃镜检查,但临床表现及X线钡透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

辩证为肝胃阴虚,治以甘凉濡润,滋阴通降。

用一贯煎化裁,治疗半年而愈。

以上两例虽同为萎缩性胃炎,但因病机不同,故治法各异,此即中医所谓“同病异治”。

医案分享:萎缩性胃炎

医案分享:萎缩性胃炎

医案分享:萎缩性胃炎
医案分享:萎缩性胃炎-荣胃散
药物组成:西洋参、⽯斛、⽩⽊⽿、⾹蘑菇、灵芝
上药共为细末,每⽇三次,⼀次3-6克,可单独应⽤,也可作辅药⽤。

有瘀⾎征象者加⽥七,脾阳虚者,西洋参改为红参,贫⾎明显者加⽤紫河车。

中医辩证:脾胃虚挟瘀
治法:荣胃散瘀
临床效果:
胡某某,男,40岁,军队⼲部,患萎缩性胃炎已5年,经第上腹隐痛,时轻时重,⾷欲不振,⾯⾊㿠⽩,⾆质紫黯,苔⽩,曾数次反复呕⾎、⿊便,在某院作过抢救治疗,经胃镜检查,胃窦部充⾎⽔肿,红⽩相间,并有许多结节,取活检,病理报告未见癌组织,诊为萎缩性胃炎,曾服⽤中药治疗5年,再作胃镜,未见好转。

来此诊后,投以丹参失笑散⽅加⽥三七,以荣胃散(⽥三七)作辅⽤药,治疗⼋个⽉余,胃镜检查,为浅表性胃炎,结节消失,红⽩相间区缩⼩,⾃觉症状明显减轻,嘱其继续服荣胃散,以巩固疗效。

按:临床实践证明,荣胃散对于恢复胃粘膜⽽防⽌恶性变有明显效果,且药⼒平和,持久,故可适⽤于各型胃炎的治疗⽤药及辅助⽤药。

药⽅因⼈⽽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药。

医案分享:胃病10余年,中医温阳化湿、活血通瘀治好萎缩性胃炎

医案分享:胃病10余年,中医温阳化湿、活血通瘀治好萎缩性胃炎

医案分享:胃病10余年,中医温阳化湿、活血通瘀治好萎缩性胃炎周某,男,62岁。

主诉:胃病十余年,前年冬开始增剧。

病史:去年10月纤维胃镜及病理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十二指肠炎、返流性食道炎,迭经雷尼替丁及中药等治疗,症情未有好转。

诊查:形体丰腴,面色暗滞;脘部隐痛作胀,临睡前泛酸较甚;胃中嘈杂,大便两三日一行,但不干结;腹不胀痛,纳食不香;苔白厚而腻,舌质瘀暗,脉沉缓。

查阅前服中药,多系左金、二陈类制酸和胃之品。

辨证:湿阻气滞,血脉瘀阻。

治法:温阳化湿,活血通瘀。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方药:淡附片10g,淡干姜5g,淡吴茱萸4g,炒苍术8g,川厚朴5g,陈皮6g,茯苓12g,紫丹参12g,归尾10g,桃仁12g,炒赤芍10g,7剂。

二诊:泛酸减少,大便通调,近3日每天一行;舌前三分之一腻苔已化,中后部仍白厚而腻;余症如前述。

证属湿阻气滞,血脉瘀阻,再用温阳化湿,活血通瘀。

原方药7剂。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三诊:脘部隐痛、胀满基本消失,泛酸亦大为减少,苔薄白微腻,舌质瘀暗中略显红活,脉沉细。

湿邪未净,血脉瘀滞,仍当温阳化湿,活血通瘀。

方药:淡附片6g,淡干姜4g,淡吴茱萸3g,炒白术10g,陈皮6g,茯苓12g,当归尾10g,紫丹参12g,桃仁12g,炒赤芍10g,7剂。

四诊:服上药后,偶泛酸,脘痛脘胀均未发作,后以此法,稍有增减,调理4个月左右,胃镜病理复查:慢性浅表性胃炎。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按语: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阴虚或中虚气滞者多见,一般胃酸减少,常治以一贯煎或六君子汤加减。

本例患者形体丰腴,痰湿素盛,阴凝不化,血流不畅,而久痛易于入络,血脉瘀滞势所必然。

湿为阴邪,非温不化,故重用附子、干姜、吴茱萸等辛热温燥之品,以温阳化湿;络脉瘀阻,乃用归尾、桃仁、赤芍等,以活血通络。

固证情性质未有改变,故立法、用药亦守此不变。

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案例
作者:新药医疗
患者资料:张某,男,35岁,由于上班应酬导致长期消化不良,经常腹胀,口淡无味,稍微多食则腹胀更为明显,偶感疼痛。

现病史摘要: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粘膜变薄,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等症状。

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疗方案:给予服用贞芪扶正颗粒一个半月,症状明显改善
疗效分析: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继续服用贞芪扶正颗粒半个月后,基本症状消失,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在生活中注意戒烟、戒酒和注意饮食。

治疗心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造成胃炎,在治疗过程中需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而贞芪扶正颗粒具有祛邪扶正,扶正固本,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能,因此运用贞芪扶正颗粒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