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疗及hp根除治疗

合集下载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ppt课件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ppt课件
4.5 胃阴不足证:主症:胃脘痞闷不适或灼痛;舌红少津, 苔少。次症:饥不欲食或嘈杂;口干; 大便干燥;形瘦 食少;脉细。
4.6 胃络瘀血证:主症: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舌质暗 或有瘀点、瘀斑。次症:胃痛拒按;黑便;面色暗滞; 脉弦涩。
23
症候确定
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 以上即可诊断。
上述证候可单独出现,也可相兼出现,临 床应在辨别单一证候的基础上辨别复合 证候。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证候可出现 动态变化,需认真甄别。
5
2、中医病因病机:
胃在生理上以和降为顺,在病理上因滞而病。 本病主要 与情志失和、饮食不调、外邪犯胃(包 括Hp感染)、药物所伤 以及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 等多种因素有关。上述病因损 脾伤胃,致使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中焦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 调,从而产生气 滞、食积、湿(痰)阻、寒凝、火郁、血瘀等各 种病理 产 物,诸郁阻胃,进一步妨碍脾胃气机之升降;另一方 面由于脾胃运纳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乏源而致使胃络失养,而 致本病发生。
24
七、治 疗
(一)西医治疗
目的
缓解症状和改善胃粘膜 组织学
1、 一般治疗:包括饮食原则、起居、精神情志等 方面因素。见预防与调护。
25
(一)西医治疗
2、 抑酸或制酸剂:适用于黏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 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 程度选用H2受体阻断剂( 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 莫替丁、罗沙替丁等) ,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 拉唑等) ,制酸剂( 胃舒平、碳酸氢钠、氢氧化铝) 。

1.3 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宽中醒脾 主方:黄连温胆 汤(《六因条辨》)加减。 药物:黄连、半夏、陈皮、 茯苓、枳实、苍术、 厚 朴、佩兰、黄芩、滑石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行临床基础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行临床西医+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治疗好转率为93.3%,Hp清除率为9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和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基础性西医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期间行中医辨证疗法作用显著,可提高疾病治愈率,值得应用。

标签: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治疗效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常见慢性病,由各种因素共同引发,贫血、消化不良等为疾病主要症状,由于该疾病具有反复性发作的临床特点,间接加大患者的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1]。

因此,需探讨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为更好地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抽选笔者所在医院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确诊;临床表现均伴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

排除标准:排除脏器功能损伤、消化性溃疡等病症的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

试验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2~70岁,平均(37.1±1.1)岁;疾病史3个月~10年,平均(4.2±0.2)年。

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3~71岁,平均(37.2±1.2)岁;疾病史4个月~11年,平均(4.3±0.3)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临床基础性西医疗法,药物为奥美拉咗、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奥美拉咗的用法为口服,20.0 mg/次,2次/d,均为饭前服用;阿莫西林的用法为口服,1.0 g/次,1次/d,饭前服用;克拉霉素的用法为口服,0.5 mg/次,2次/d,持续性服用3个月。

如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如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健康护理·77如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目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是经过医学人员的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发展,这种观点认为这种疾病有可能是因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严重,从而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二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三是长期与金属接触有可能对胃黏膜产生一定的损伤,从而导致肠胃疾病;四是患者曾经有过放射治疗溃疡病等经历,放射线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甚至可能使得胃黏膜萎缩。

其他因素比如生物性因素、体质因素、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免疫因素、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饮食习惯不好等都美拉唑、艾普拉唑、兰索拉唑以及泮托拉唑等。

第三类是抑酸剂,常用的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以及胃舒平等。

3.服用胆汁结合剂治疗如果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各类胃炎伴胆汁反流,可以选择服用胆汁结合剂治疗,常见的有铝碳酸镁(威地镁、达喜)、甘羟铝以及消胆胺等,其中铝碳酸镁还可以产生保护黏膜以及抗酸的疗效。

4.根除 Hp治疗如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是Hp阳性者,并且符合以下几种情况,则可以选择根除 Hp治疗。

一是患者家族中有胃癌遗传情况;二是患者所患疾病属于胃黏膜糜烂/萎缩病变的慢性胃炎;三是患者所患疾病属于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胃炎;四是患者属于伴糜烂性十二指肠炎者。

根除 Hp治疗方式一般情况下会选择铋剂加PPI加2种抗生素组合起来的四联方案,这种方案尤其适合在发达地区Hp 耐药较高的区域应用。

5.使用助消化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或者胃酸过低,则可以通过服用助消化药治疗,常见的助消化药有慷彼申、稀盐酸、泌特以及胃蛋白酶等。

6.使用促动力剂治疗如果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呕吐、嗳气、早饱或者上腹饱胀的话,通常选择促动力剂治疗。

常见的促动力剂药物有四种,分别是莫沙比利、多潘立酮、马来酸曲美布和酸伊托必利。

7.使用黏膜保护剂治疗如果患者存在胃黏膜糜烂、出血的情况,可以选择黏膜保护剂治疗。

摩罗丹联合连蒲双清片治疗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摩罗丹联合连蒲双清片治疗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摩罗丹联合连蒲双清片治疗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诸多研究证实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密切相关[1],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如何更有效地治疗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和提高hp感染根除率已成为胃癌早期防治的重点。

目前的三联疗法hp根除率偏低,胃黏膜和腺体的生长和再生不够理想,我院自2008年以来采用中成药摩罗丹联合连蒲双清片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根除hp感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经胃镜、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做14c尿素呼气试验hp阳性的患者共计9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

其中治疗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3~55)岁、平均(49±6)岁;病程3~14年、平均(9±6)年;合并消化道溃疡6例,慢性胆囊炎4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2~54)岁、平均(48±6)岁;病程3~13.5年、平均(9±6)年;合并消化道溃疡6例,慢性胆囊炎4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纳入及排除标准:1.2.1 诊断标准[2]①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患者可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

②胃镜:可见胃黏膜多呈苍白或灰白或红白相间,皱襞变细而平坦。

黏膜薄而透明,可表现红白相间,严重者有白色斑块或蓝色血管纹以及散在的粗、细颗粒。

黏膜下血管显露,可见到红色网状小动脉或毛细血管。

③胃黏膜病理活检:主要为胃黏膜固有层腺体不同程度萎缩,伴有幽门腺化生或肠腺腺体萎缩,可伴肠上皮化生和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化生,间质炎性浸润显著。

④14c尿素呼气试验查hp阳性。

1.2.2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1.2.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自愿接受试验治疗患者。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一、前言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消化领域热点研究方向,当前临床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当中,现有的发病机制不能很好地解释病变以及疾病进程。

患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导致患胃癌风险大幅度提高,该疾病被认定为癌前疾病,因此需要重视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治疗,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以及进展当前研究指出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胆汁返流、年龄、免疫以及遗传有关。

幽门螺旋感染是引发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旋杆菌入侵人体之后由于粘附作用在患者胃部分解尿素产生氨类有毒物质,幽门螺旋杆菌生成的多种蛋白酶、自由基会损伤胃部组织。

胆汁返流会到支付人体的胃黏膜屏障受损,胃黏膜受损后被胃腔内的H弥散刺激组织胺分泌过多,致使胃酸分泌量增加,胃腔血管扩张且渗透性增强,胃黏膜此时通过的有效血流量大幅减少引发萎缩性胃炎。

随着年龄增长,患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几率也会上升。

在部分国家以及地区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非常高,与遗传有关。

在免疫因子的研究方面,发现白细胞介素-1β和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会参与到萎缩性胃炎发病中。

三、萎缩性胃炎治疗方法第一,饮食治疗,针对引发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医生需要告知患有萎缩性胃炎疾病的患者注意饮食卫生,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家族聚集现象,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通过消化道传播,医生需要告知患者做好饮食管理,日常饮食需要增加富含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使用量,食物尽量保持清淡,避免摄入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食物,吸烟饮酒的习惯需要避免,制作方式为腌制、熏制的食物需要少吃。

第二,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针对萎缩性胃炎查出幽门螺旋杆菌检查阳性中度、重度人群,需要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查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但是症状较轻的患者人群不需要接受特定的药物治疗,仅需要定期复查,且治疗期间需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接受饮食管控。

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治疗患者不建议盲目长期接受抑酸治疗,需要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进行系统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方案

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方案

慢性萎缩性胃炎药物治疗方案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系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

目前,CAG缺乏特效治疗药物,其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以达到延缓或阻滞病变的进展、降低癌变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目的。

一、病因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CAG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还有胆汁反流、免疫、遗传、年龄、高盐及低维生素饮食等。

(一)Hp感染研究表明,长期Hp感染所致的炎症、免疫反应可使部分患者发生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将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作为根除Hp的推荐疾病,并认为根除Hp可消除炎症反应,使萎缩发展减慢或停止,并有可能使部分萎缩得到逆转。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也要求对证实Hp阳性的慢性胃炎,无论有无症状和并发症,均应进行Hp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因素存在。

按照我国Hp共识意见,推荐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2种抗菌药物的四联疗法。

PPI可选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兰索拉唑、艾普拉唑中的任意一种。

铋剂推荐选用枸橼酸铋钾,可选用胶体果胶铋。

1 2青霉素皮试阴性阿莫西林克拉霉素85%~94% 低阿莫西林甲硝唑85%~94% 中阿莫西林呋喃唑酮85%~94% 中~高阿莫西林四环素85%~94% 中~高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85%~94% 中~高青霉素皮试阳性四环素呋喃唑酮85%~94% 中四环素甲硝唑85%~94% 中~高用量用法阿莫西林 1000mg,2次/d克拉霉素 500mg,2次/d甲硝唑 400mg,3~4次/d呋喃唑酮 100mg,2次/d四环素 500mg,3~4次/d左氧氟沙星 500mg,1次/d或200mg,2次/d联合治疗方案选择:1.推荐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共有7种,不分一线和二线用药;初次联合用药治疗失败后,可在其余方案中选择一种方案进行补救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治疗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治疗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治疗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是一种常见的胃病,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并及时接受医生的治疗,就可以治疗好它。

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速度较快,而饮食方面则应少吃刺激性、酸性、产气性食物,以及含淀粉的食物。

宜多吃丰富的蛋白质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山楂、橘子和___等,以刺激胃酸分泌和提高胃酸浓度。

同时,少量多餐,有规律地进食,注意饮食的温度以及保持心情轻松。

此外,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也很重要。

对于Hp相关
性胃炎,需要进行根除Hp的治疗,而其他慢性胃炎则主要是
对症治疗。

生活上还要注意禁食生冷、辛辣食品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最重要的是要预防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董秋菊,韩佰花,刘增福菏泽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山东菏泽274000[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疾病的出现与许多因素有关,在诸多关联因素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占重要比重,会使患者胃部发生感染进而形成炎症疾病,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发生胃癌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随着临床研究对该疾病治疗探索的深入,更多的方法也不断在临床投入使用。

对于此类疾病患者的治疗,需要从疾病的病理与发生原因展开。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西药;中医[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4(a)-0185-04 Research Progress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DONG QiuYu, HAN Baihua, LIU Zengfu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Heze Municipal Hospital, Heze, Shandong Province, 274000 China [Abstract]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is a common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many factors, among which Helicobacter pylori (H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causing the infection of the stomach and forming in⁃flammatory diseases, and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ease, the chance of gastric cancer will greatly increase, threaten⁃ing their lives and health. As clinical research into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progresses, more methods continue to be used in the clinic.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his disease needs to start from the pathology and causes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Atrophic gastritis; Helicobacter pylori; Western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发生在胃黏膜局部,此处的肌肉组织出现萎缩样改变,黏膜层变薄,且黏膜肌层增厚。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浅谈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浅谈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浅谈摘要: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药在治疗CAG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目前,除了传统的“辨证论治”外,诸多中医大家在胃镜、病理、药理等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选方用药治疗CAG获得了更为可喜的成果。

今后,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各医家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在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利用共聚焦显微內镜、窄带成像技术等高科技诊疗手段对CAG实时评估,及早鉴别化生性萎缩和非化生性萎缩,并选用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彻底阻断CAG向腺体化生、不典型增生进展,甚至逆转腺体的萎缩、化生,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浅谈1辨证施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5型,脾胃虚弱证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肝气犯胃证用柴胡舒肝散加减,脾胃湿热证用清中汤加减,胃阴不足证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胃络瘀滞证用失笑散合丹参饮。

孙建荣辨证分为脾胃气虚型、脾肾阳虚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痰浊中阻型、肝胃不和型,分别用以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健中汤合附子理中汤、益胃汤、半夏泻心汤、二陈汤合平胃散、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43例,总有效率93%。

分为胃阳虚型、胃阴虚型和胃阴阳两虚型,分别用香砂六君子汤、三酸汤、益胃汤,治疗50例,总有效率96%。

胡跃军分为4型,肝胃不和型用川黄连、吴茱萸、姜半夏、柴胡、郁金、白芍、广木香、炒枳壳、制香附、制延胡索;脾胃气虚型用党参、茯苓、炒白术、制延胡索、白芍、干姜、黄芪、当归、炒陈皮,胃阴不足用山药、玉竹、麦冬、生地、香附、当归、沙参、石斛、甘草、炒麦芽,瘀阻胃络型用蒲黄、五灵脂、当归、白芍、川芎、香附、延胡索、没药、乳香、炙甘草、炙黄芪,治疗50例,总有效率92%。

2专方专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两组治疗,治疗组82例用加味半夏泻心汤,对照组82例用根除Hp四联疗法后服用叶酸,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7.8%、对照组7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疗及hp根除治疗060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疗及hp根除治疗0603

完整ppt
8
西医治
减弱攻 因子
根除Hp 抑酸/弱酸治( 五胃
泌素 )
控制酒精、食、物
CAG
增强胃
粘膜防
胶体 硫糖
御功能
前列腺素物等 (可引起平滑肌
收,抑制胃酸分泌,防止酸、 强碱、无水酒精等胃粘膜侵,
具有胞保作用。 )
症治
抑制胆汁反流 改善胃力
充生素、叶
至萎
• 9.缺性血 • 10.慢性浅表性胃炎的
完整ppt
7
断方法
下表
内断
黏膜白或灰白、白相 (以白主 ),血管露、 色灰暗、襞平甚至 消失,可伴粒或状 改
确依据
+病理学
Hp感染、慢性炎症、活性 萎、 化生:小型和 大型;异型增生(胞异 型性、腺体构紊乱)
完整ppt
13
推荐的根除 Hp 适和推荐度
强烈推荐: 消化性 (不是否活和有无并症史 ) 胃 MALT 淋巴瘤 推荐: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 糜 早期胃瘤已行内下切除或手胃次全切除 期服用 PPI 胃癌家族史 划期服用 NSAIDs(包括低量阿司匹林 ) 不明原因的缺性血 特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其他 Hp 相关性疾病(如淋巴胞性胃炎、 增生性胃息肉、巨大肥厚 性胃炎) 个人要求治
“人-人”“ -口”是主要的播方式和途径,幽 螺杆菌亦可通内播,而且幽螺杆菌感染 在家庭内有明的聚集象。
完整ppt
12
方法
• 内下菌培养:通胃取胃粘 膜作直接涂片、染色,切片染色及 菌培养来幽螺旋杆菌。是断幽 螺旋杆菌最可靠的方法。
• 尿素呼气: C13、C14 • 血清幽螺旋杆菌抗体定 • 便幽螺杆菌抗原定
完整ppt

慢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空泡毒素A(Vac A)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 A)蛋白 尿素酶
HP的作用机制
✓ 粘附作用:HP具有黏附素能紧贴上皮细胞,使细胞绒毛 断裂,细菌被绒毛覆盖,不易去除
✓ 蛋白酶的作用:HP可产生蛋白酶分解蛋白质,并消化上 皮细胞膜,破坏黏液屏障结构
✓ 尿素酶作用:HP具有很强的尿素酶活性,将尿素分解为 NH3,既能保护细菌的生长环境,又能损伤上皮细胞
浅表性胃炎 ↓
全层黏膜炎 ↓
萎缩性胃炎
局限于胃小凹和黏膜固有层表层 累及腺体区,腺体基本完整 腺体破坏、萎缩消失,黏膜变薄
✓ ⒈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是指胃腺转变成肠 腺样,含杯状细胞
✓ ⒉假性幽门腺化生:是指胃体腺转变成胃窦幽门腺的形态
✓ ⒊不典型增生(dysplasia):增生的上皮和肠化上皮可发 生发育异常,表现为不典型的上皮细胞,核增大失去极性 ,增生的细胞拥挤而有分层现象,黏膜结构紊乱,有丝分 裂象增多
• 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为消化不良,其症状应属于功能性 消化不良。根除治疗可使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 得到长期缓解。根除HP可使胃黏膜组织学得到改善,对预防 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有重要意义,对改善或消除消化不良症 状也具有费用-疗效比优势。
关于根除幽门螺杆菌适应症: ①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胃黏膜有糜烂、中至重度萎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一、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在胃窦小弯,大弯,胃体小弯各取一块) :最可靠,且可检测HP,区别CSG或CAG, 排除早期胃癌
CSG :黏膜充血、水肿、渗出多,黏膜光滑,红白相间 ,以红为主,有少量出血点,轻度糜烂
CAG:黏膜苍白或灰白,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弥漫性 或灶性分布;黏膜变细而平坦,黏膜下血管透见;也可粗糙 ,呈颗粒状小结节;易发生糜烂和出血

慢性胃炎基本诊疗操作规范

慢性胃炎基本诊疗操作规范

(三)进 入路径标 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胃炎(ICD-10疾 病编码:K29.50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 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促进炎症消退、 防止病情发展和对症处理。
(五)治疗方案 的选择及依据
胆汁反流的病例,应用促动力药物。
(1)根除 Hp治疗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或上皮内瘤 变、有胃癌家族史者应给予根除Hp治疗,其他 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行根 除Hp治疗。根除Hp治疗能使很多患者消化不良 症状消失,同时减轻炎症程度、减少肠上皮化生 的发生。
常用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 或铋剂加两种抗生素。为减少耐药发生,可选择 铋剂加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的四联治疗方 案。如青霉素过敏,可选用不含阿莫西林的方案, 推荐方案如下。
(七)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型; 心电图、胸片,B超(肝胆脾胰)。
2.选检项目
立位腹平片、CT、血 淀粉酶。
(八)出院标 准
症状减轻或消失。
(九)变异及 原因分析
一.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调整药物治疗,导致住 院时间延长。
二.伴有恶性贫血者,导致 住院时间延长。
三.伴有胃粘膜重度异型增 生者,需要进一步治疗。
二、慢性胃炎基本诊疗路径 双向转诊流程
(一)向上 级医院转诊 指征
具备下列任一指征可转上级医院:
一.既往未行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确诊, 此次应行胃镜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 诊断;
二.伴恶性贫血;
三.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体重下降, 大便潜血持续阳性。

16.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路径

16.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路径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路径一、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临床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疾病编码 ICD-10: K29.400、K29. 400x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实用内科学》(陈濒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4版)。

1.具备反酸、暧气、上腹饱胀和疼痛等临床症状。

2.胃镜病理检查提示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或X线钥餐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征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实用内科学》(陈漱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4版)。

1.质子泵抑制剂。

2.H2受体拮抗剂。

3.HP检测阳性者行HP根除治疗。

4.胃黏膜保护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9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疾病编码ICD-10:K29.400、K29.400x00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同级别医院近期内已查项目可自行决定是否取用)(1)血常规、便常规和潜血、尿常规;(2)生化、凝血功能、感染指标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胃泌素G17、胃蛋白酶1/11、肿瘤指标(CEA、CA199、CA724、AFP、CA125 等)、D-二聚体、叶酸、维生素B12;(3) Hp感染相关检测,如C13或C14呼气试验或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粪便HP抗原检测;(4)胃镜、活检病理学检查或消化道钥餐检查;(5)胃泌素G17;(6)胃蛋白酶原;(7)肿瘤标记物筛查;(8)凝血功能;(9)内镜下活体病理学检查。

(10)心电图;(11)胸片或胸部CT;(12)腹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淀粉酶;(2)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3)血清铁、铁蛋白、促红素水平、网织红细胞、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自身免疫指标、炎症指标(如血沉、CRP);(4)腹部立位片、上腹部CT或MRI平扫+增强;如有维生素B12缺乏相关症状者,行头颅或脊髓MRIo(七)出院标准。

萎缩性胃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萎缩性胃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萎缩性胃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萎缩性胃炎概述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又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致病因素引起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引起胃黏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导致胃分泌胃液及胃蛋白酶的能力降低,影响胃部的正常生理功能。

早期萎缩性胃炎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可出现不同程度胃部胀满、胀痛等消化不良相关症状,若未及时治疗会并发胃出血、胃溃疡以及癌前病变等。

目前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手段。

英文名称:atrophic gastritis其它名称: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中医疾病:胃脘痛、痞满、呃逆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发病部位:胃,腹部常见症状:食欲不振、口苦、嗳气、泛酸、恶心、中上腹不适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潜血试验、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维生素 B12水平测定、超声、X 线、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活检重要提醒:萎缩性胃炎有向胃癌发展的可能性,需要关注癌前病变情况及定期复查。

临床分类:1、基于病变部位分类(1)A 型萎缩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胃体部,多弥漫性分布,胃窦黏膜一般正常,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血清胃泌素增高,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减少或缺少,易发生恶性贫血,但消化道症状较少,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胃炎。

(2)B 型萎缩性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呈多灶性分布,血清壁细胞抗体阴性,血清胃泌素多正常,胃酸分泌正常或轻度减低,无恶性贫血,较易并发胃癌,这是一种单纯性萎缩性胃炎。

(3)AB 型萎缩性胃炎:病变同时累及胃窦、胃体。

2、基于萎缩程度分类(1)轻度萎缩性胃炎:胃窦部浅层腺体呈局灶性萎缩,减少,而大小弯腺体正常。

(2)中度萎缩性胃炎:胃窦部及小弯腺体均有萎缩,减少,且范围较轻度广泛。

萎缩性胃炎怎么治疗?

萎缩性胃炎怎么治疗?

萎缩性胃炎怎么治疗?随着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胃炎也成为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疾病。

随着病程的发展变化,胃炎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病变特点,其中萎缩性胃炎往往与胃部癌症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患有萎缩性胃炎,那么只是胃癌病变的背景性疾病,当其疾病在进一步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肠上皮化身以及异型增生的时候就可以被视为癌前病变。

1关于什么是萎缩性胃炎大部分的疾病名称都与其病理变化相关,由此,萎缩性胃炎在大部分人看来此种疾病可能会被理解为患者胃体积相应缩小。

但其实萎缩性胃炎指的是胃内容腺体的萎缩或者是消失,而患者胃部整体体积是不会存在明显变化的。

内镜检查可以确诊大部分萎缩性胃炎,在内镜之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部会呈现花斑样的改变。

2萎缩性胃炎患者会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值得警惕的是,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在临床上并不总是会表现出特异性的症状。

有些患者在吃饭之后会有比较严重的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以及胀满等明显不适感受,有一些患者只会存在食欲不振、恶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而较为严重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则存在贫血、消瘦、舌乳头萎缩的症状,其中少数出现胃沾膜糜烂的患者可能会伴随着上消化道出血现象。

由此可见,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症状不尽相同,在日常生活当中可能会由于症状与消化不良相似而被忽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身体若是出现了异常症状,应该要警惕,及时到医院去进行相关的检查,明确病情,以采取相应的治疗。

3萎缩性胃炎应该要如何治疗3.1萎缩性胃炎的一般治疗一般的萎缩性胃炎治疗即是在饮食和日常生活当中采取调节方式。

在饮食上医生会推荐易消化的食物,并且建议避免食用生冷及具有刺激性的食物,食物当中应该要包含一定营养,选择优质蛋白进食。

心情的影响对于病情的改善也是相当重要的,应该要消除患者的自身顾虑,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不要让负面的心情影响到病情,坚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3.2使用抑酸或制酸剂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若是在临床症状当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黏膜糜烂,或者是出现烧心、反酸以及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的疾病严重程度选择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或是制酸剂进行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疗策略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疗策略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疗策略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以胃黏膜腺体减少为主要病理特征,部分患者进一步发生胃黏膜肠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GIM),显著增加胃癌尤其是肠型胃癌的发病风险。

针对14项前瞻性随访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CAG的年发病率为0-10.9%,胃癌高发区人群和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CAG发病率较高。

包含107项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CAG的全球患病率为33%,其中,胃癌高发国家的CAG患病率显著高于胃癌低发国家(42%比2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CAG患病率显著高于未感染者(46%比17%)。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50%。

因此,在我国CAG是常见病和高发病。

本文仅就CAG的研究历程、诊治现状和临床难点进行述评,以探讨CAG 的临床处置策略。

一、CAG的前世——病因与临床表现CAG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被称为自身免疫性胃炎,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尚未发现和确定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胃炎的致病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CAG患者外周血中存在抗壁细胞和抗内因子的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病理特征是胃黏膜腺体的分泌细胞因自身免疫攻击而大量丢失。

壁细胞和主细胞等分泌细胞主要位于胃体和胃底,故自身免疫性胃炎的胃黏膜萎缩主要发生在胃体和胃底,而胃窦部常常没有萎缩。

研究表明,自身反应性的辅助性T细胞负责攻击和杀伤壁细胞和主细胞,而抗壁细胞自身抗体和抗内因子自身抗体并不参与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发病。

自身免疫性胃炎并不能完全代表CAG,因为常见的CAG多始于胃窦部,并逐渐向胃体和胃底蔓延。

这一困扰临床医师多年的难题,因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迎刃而解。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多始于儿童时期,虽然存在一定比例的自发性清除,但多数感染者胃内长期存在幽门螺杆菌定植。

持续性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部分患者进一步演变为CAG。

慢性萎缩性胃炎应该怎么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应该怎么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应该怎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指的是人们体内的胃粘膜由于受到多次破坏导致胃粘膜上皮以及胃粘膜中的腺体出现萎缩情况,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胃粘膜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这样不仅会让患者体内的胃粘膜变薄,也会增加患者胃部出现其他疾病的概率。

临床上把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疾病划分在胃病范围内,属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根据相关研究人员统计,在我国全国范围内患有这一疾病的人们占有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疾病病发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胀气、食欲不佳以及贫血、心情烦躁等。

经临床研究发现,这一疾病出现的原因有许多,病情严重者也会引发胃癌,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生命健康都具有严重危害。

所以,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知识对人们生活以及身体健康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慢性萎缩性胃炎应该怎么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病因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疾病主要成因临床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影响这一疾病形成的原因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经过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出现这一疾病的原因都与以下这几个原因有关。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的细菌,这一病菌对于生长与生存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经过相关医学人员研究发现,百分之八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都是由于感染了这一病菌后才出现的胃部疾病,并且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可以在人体内部长期存活的唯一生物物种,在第八届胃肠疾病学会议上,相关学者把幽门螺旋杆菌确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诱发原因之一。

(二)饮食与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不仅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的几率,对于生命健康与身体健康也都具有重要作用。

部分患者由于没有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不仅给身体健康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也给疾病的产生创造了许多机会。

如人们经常食用刺激性较强食物,经常饮酒、吸烟、熬夜、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情绪不稳定、精神状态差等都会导致人体内部的胃粘膜受损,而这些不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都可能成为人们患有慢性萎缩胃炎疾病的原因。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与预防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与预防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与预防【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039-02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实重是胃黏膜上皮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特有的再生能力,致黏膜发生改建,最终导致不逆的胃腺体萎缩,甚至消失。

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慢性萎缩性胃炎36例,年龄40~56岁,男性20例,女性16例,均有饮酒及吸烟史,经胃镜或B超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

临床可见有腹痛、腹胀、恶心、纳呆、嗳气、反酸等症状。

1.2 胃镜检查黏膜颜色改变,由正常橘红色转为灰白、灰黄、灰绿色。

萎缩早期可见黏膜内小血管,后期可见黏膜下大血管。

萎缩性胃炎可合并表浅性胃炎,有时亦有过形成表现,这时黏膜层变厚,表面粗糙不平,呈颗粒或结节状,伴僵硬感。

2 预防及治疗2.1 预防保养、消除病因注意饮食,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及纠正不良习惯,防止暴饮暴食,饮食应定时,少量多餐,不要进食过饱,咀嚼充分。

避免摄入对胃黏膜有刺激的食物,如辛辣及粗糙食。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适当休息,慎用或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不饮浓茶及烈性酒,不吸烟,减少食盐摄入,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自身免疫力。

2.2 抗Hp治疗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定植于人胃黏膜并引起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革兰阴性螺旋形细菌,大部分 Hp能表达毒素相关蛋白及产生空泡毒素等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也可诱导炎症反应而引起胃黏膜损伤。

HP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与胃癌的形成密切相关,HP根除后可以使炎症消退,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甚至胃类癌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对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的作用有限。

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的HP 阳性患者必须作HP根除治疗,这对预防胃癌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2.3 萎缩性胃炎伴胃酸过低或无酸者,可用0.5%稀盐酸5~10ml,每日3次,或胃酶合剂10ml,每日3次,或胃黏膜保护剂主要作用是促进黏液分泌及细胞再生,稳定细胞膜,增加内源性前列腺素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ppt
9
中医治疗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为中医的“胃 痛”、“痞满”、“胃痞”等范畴。
胃复春片
健脾益气,活血解毒。 口服 4片 tid
完整ppt
10
内镜随访
高级别 上皮内 瘤变
•需立即确认,证实后行内 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伴有低级 别上皮内 瘤变
•证明此标本并非来于癌旁者, 根据内镜和临床情况缩短至每
至萎缩 • 9.缺铁性贫血 • 10.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
完整ppt
7
内镜诊断
诊断方法
镜下表现
黏膜苍白或灰白、红白相 间 (以白为主),血管显露、 色泽灰暗、皱襞变平甚至消 失,可伴颗粒或结节状改变
+病理组织学检查
确诊依据
Hp感染、慢性炎症、活动性 萎缩、 肠化生:小肠型和大 肠型;异型增生(细胞异型性 、腺体结构紊乱)
完整ppt
13
推荐的根除 Hp 适应证和推荐强度
强烈推荐: 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 胃 MALT 淋巴瘤 推荐: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 糜烂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 长期服用 PPI 胃癌家族史 计划长期服用 NSAIDs(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其他 Hp 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 增生性胃息肉、巨大肥厚 性胃炎) 个人要求治疗
“人-人”“粪-口”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幽门螺杆菌亦可通过内镜传播,而且幽门螺杆菌 感染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完整ppt
12
检测方法
• 内镜下细菌培养:通过胃镜检查钳取胃粘 膜作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及细 菌培养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是诊断幽门 螺旋杆菌最可靠的方法。
• 尿素呼气试验:C13、C14 • 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测定 • 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测定
6 个月左右随访一次
中-重度 CAG伴肠 化生
•1年左右随访一次
Hale Waihona Puke •不伴有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酌情行内镜和
病理随访
完整ppt
11
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 螺旋形弯曲的细菌,是人类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 胃部细菌 。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 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和胃 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枸橼酸 • PPI: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
兰索拉唑、泮托拉唑 10d或14d
完整ppt
17
推荐的四联方案中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1.阿莫西林 1.0,bid 克拉霉素 0.5,bid 2.阿莫西林 1.0,bid 左氧氟沙星 0.5,qd或 0.2,bid 3.阿莫西林 1.0,bid 呋喃唑酮 0.1,bid 4a.四环素 0.75,bid 甲硝唑0.4,bid或tid 4b.四环素 0.75,bid 呋喃唑酮 0.1 bid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 及hp的根除治疗
完整ppt
1
慢性胃炎分型
内镜下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浅表 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同 时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出血、粗大 皱襞或胆汁反流等征象,则诊断为非萎缩 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胆汁反流等。
内镜与病理诊断相结合被认为是临床诊断 萎缩性胃炎的金标准。
完整ppt
18
青霉素过敏者推荐的抗菌药物
①克拉霉素 + 左氧氟沙星 ②克拉霉素 + 呋喃唑酮 ③四环素 + 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④克拉霉素 + 甲硝唑
完整ppt
19
停药1月后复查HP
如初次治疗失败,可在剩余方案中再选择 一种方案进行补救治疗。 如为补救治疗,建议间隔2 ~ 3 个月。
完整ppt
8
西医治疗
减弱攻 击因子
根除Hp 抑酸/弱酸治疗(五肽胃泌
素试验 )
控制酒精、饮食、药物
CAG
增强胃
粘膜防
胶体铋剂 硫糖铝
御功能
前列腺素药物等(可引起平滑肌
收缩,抑制胃酸分泌,防止强酸、
强碱、无水酒精等对胃粘膜侵蚀,
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
对症治疗
抑制胆汁反流 改善胃动力
补充维生素、叶 酸等
完整ppt
2
• 1.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 片状和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 (斑)、黏膜水肿、渗出等表现。
• 2.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 以白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 显露;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可有灰色肠 上皮化生结节等基本表现。
完整ppt
3
完整ppt
4
慢性萎缩性胃炎定义
• 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 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 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完整ppt
5
临床表现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 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主要 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 钝痛,少数病人可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 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不能 作为诊断的依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 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组织学检查, 尤其是后者诊断意义更大。
完整ppt
14
根除HP方案
推荐用于根除治疗的 6 种抗菌药物 中,甲 硝唑耐药率达 60% ~ 70%,克拉霉素达 20% ~ 38%, 左氧氟沙星达 30% ~38%, 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 低,在1%~ 5%。 耐药显著影响根除率。
完整ppt
15
根除HP方案
• 标准三联疗法:PPI + 克拉霉素 + 阿莫西林 或PPI + 克拉霉素 + 甲硝唑 联合治疗7-14天
• 序贯疗法 :前 5 d PPI + 阿莫西林,后 5 d PPI + 克拉霉素 + 甲硝唑,共10 d
• 伴同疗法:同时服用PPI + 克拉霉素 + 阿莫 西林 + 甲硝唑
• 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PPI + 左氧氟沙星 + 阿莫西林
完整ppt
16
根除HP四联疗法
铋剂+PPI+两种抗生素 • 铋剂: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胶体次
完整ppt
6
病因
•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 的胃黏膜中可培养出Hp
• 2.饮食习惯 吸烟,饮酒,食物刺激,损坏胃黏膜的药物 • 3.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反应是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 4.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 5.体质因素 年龄 • 6.遗传因素 恶性贫血 • 7.金属接触 铅 • 8.放射 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黏膜损伤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