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控制度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zheng策,切实搞好安全生产,规范,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第三事业部所有的施工活动、工作场所、人员及设施。

第二章职责第三条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或安全总监组织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工作,并负责重大危险源的审核、批准。

第四条工程部是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汇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上报重大危险源清单,并组织策划风险控制措施。

第五条综合部负责事业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具体实施,并参与工程部组织的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章工作程序第六条危险源的辩识一、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包括: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或可能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管理、施工现场已有的或拟用的设施、建筑物、设备等。

二、危险源辨识要求:1、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2、考虑在评价期限内,已有措施的适用性和效果。

3、危险源辨识要考虑的因素:(1)业务活动:事业部和项目部的地理位置,活动或施工过程的阶段,计划的和被动性的工作,确定的任务(如驾驶)。

(2)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以及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3)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作业,特殊行业工种,危险设备、设施及工程,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和活动,具有易燃、易爆特性作业活动,曾发生或行业内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活动。

(4)具体可按“机”(振动、手工工具、弹簧)、“电”(闪电、马达、配电箱等)、“热”(低温、蒸气等)、“放” (X光、激光、电视辐射)、“化”(易燃、易爆、自燃、有毒、致癌物)、“生”(细菌、病毒、微生物等)、“人”(心理压力、误操作等)。

4、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用询问、交流,现场观察,查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调查表法等。

5、危险源辨识步骤:(1)项目部将本部门按要求对分列出的每一项业务活动,辨识出与此业务活动相关的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3篇)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3篇)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序言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系统地识别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能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定义危险源:指能够引起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物体、材料、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

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损害程度和发生概率,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

二、责任与义务1. 企业管理层负责制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 各部门负责自身工作区域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做好记录与报告;3. 所有员工必须参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工作,积极提出改进建议。

三、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1. 制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计划,明确工作范围和时间节点;2. 开展工作区域的危险源辨识,按照先进的识别方法和工具进行,详细记录识别结果;3. 对辨识结果进行风险评价,包括对风险的概率、严重程度和可控性进行分析;4. 基于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风险防范、隔离措施、预警标识等;5. 定期复评已评价的危险源,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6. 实施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结果必须及时记录和报告,并建立档案。

四、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1. 直接观察法: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巡视,发现并记录可见的危险源;2. 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员工发放调查问卷,征求他们对工作环境和作业活动的意见和建议;3. 风险矩阵法:通过将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分别分级,绘制出风险矩阵图,以辅助风险评价;4. 专家评估法:邀请安全专家参与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结合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来确定风险水平;5.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通过对设备或系统的故障模式和其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评估风险;6. 事件树分析法:通过构建事件树,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发展路径,评估风险。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本制度旨在明确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管理要求,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所有相关岗位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 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岗位和工作区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并按照结果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2.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化学物质的存储和使用- 作业区域的工艺安全风险- 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 人员活动与行为的安全风险三、危险源控制措施1. 企业应按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结果,针对每个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2. 针对机械设备的控制措施:- 确保设备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 建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教育- 设置设备安全警示标识3. 针对化学物质的控制措施:- 建立化学品储存管理制度,明确分区分级存储要求- 购买符合安全标准的化学品-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培训指导- 建立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预案4. 针对作业区域的控制措施:- 确保作业区域通风良好- 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护栏、防护网等- 建立作业区域安全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演练5. 针对电气设备的控制措施:- 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保养- 确保设备安装符合相关要求- 建立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 设置电气设备操作警示标识6. 针对人员活动与行为的控制措施:- 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强化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 建立员工安全奖惩制度-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评估四、危险源管理责任及培训1. 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 相关岗位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危险源管理培训,了解危险源的特点和控制措施,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3. 危险源管理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估。

五、紧急情况处理1. 企业应建立紧急情况处理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事故后果,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危险源识别、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该制度将有助于企业对潜在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并通过管理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本文将重点介绍危险源识别、评价方法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具体制度要点。

二、危险源识别方法1. 设备设施检查法通过对企业现有设备设施的检查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检查设备设施的工作正常性、维护保养情况、使用年限、安全装置等方面,及时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2. 工艺流程分析法通过对企业工艺流程的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关注工艺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中毒、溺水等潜在危险,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3. 工作岗位调查法通过对各个工作岗位的调查和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关注工作岗位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危险,如高处作业、热作业、机械作业等,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三、危险源评价方法1. 风险矩阵评价法将危险程度和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相交,得到不同风险级别。

根据不同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高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采取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措施,中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低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进行常规管理。

2. 初步危险性评价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初步评估,确定其危险性等级。

评估时应充分考虑危险源本身的危害程度、可能的事故后果、事故发生的概率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优先级。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要点1.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范围明确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对不同类别的危险源进行分类,根据其风险等级确定管理要求。

2. 重大危险源的标识和记录对已识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标识,在危险源附近设置警示标志和提醒标识,以提醒相关人员注意。

同时,建立重大危险源台账,记录重大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危险等级等信息。

3.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可以全面地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控制。

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辨识的过程。

辨识的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关的危险源。

(2)实地勘察法。

组织专业人员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实地勘察,辨识潜在的危险源。

(3)调查问卷法。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员工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4)专家评审法。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审,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和辨识。

2.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的过程。

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1)危险性评价。

评估危险源对人员、财产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2)频率评价。

评估危险源发生的频率以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发生概率。

(3)可控性评价。

评估对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定量评价主要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等方法进行。

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是指对人员、财产和环境具有重大危害风险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的制度。

1.管理原则(1)风险分级原则。

根据重大危险源对人员、财产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对其进行风险分级,优先进行管理。

(2)预防为主原则。

采取预防措施,控制重大危险源,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综合治理原则。

综合运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全面控制和管理重大危险源。

2.管理内容(1)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辨识和评价,掌握其危害程度和控制难度。

(2)控制措施制定与实施。

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确保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

(3)监测与检查。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一、制度概述本制度是为了确保企业对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评价与控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而制定的。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岗位和所有员工。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 危险源辨识1.1.企业应当建立危险源辨识的机构和组织,并明确责任人。

1.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勘查、文献调查、专家评估等。

1.3.危险源辨识应当全面、系统、准确、细致。

1.4.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应当进行标识和记录。

2. 危险源评价2.1.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程度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评价和分级。

2.2.评价结果应当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

2.3.评价结果应当与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和研究,确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危险源控制1. 排除危险源1.1.优先考虑排除危险源的可能性。

1.2.如排除不可行,应当采取其他控制措施。

1.3.排除危险源的措施应当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 替代危险源2.1.优先考虑替代危险源的可能性。

2.2.如替代不可行,应当采取其他控制措施。

3. 防护措施3.1.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和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3.2.防护措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4. 技术控制4.1.采用工艺改造、设备更新等措施进行技术控制。

4.2.对于较大风险的危险源,应当评估和改进相关的技术控制措施。

5. 管理控制5.1.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控制措施的执行和效果。

5.2.培训员工,提高其对危险源控制的认识和能力。

5.3.定期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四、应急预案和演练1. 建立应急预案1.1.针对评价结果和控制措施,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

1.2.应急预案应当详细列明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2. 应急演练2.1.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2.2.应急演练结果应当进行总结和评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

五、培训和教育1. 培训计划1.1.根据岗位和工种的危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3篇)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3篇)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等,以及所有员工。

第三条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与评价,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第四条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应遵循科学、综合、系统、预防的原则。

第五条单位应建立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与权限。

第二章危险源识别第六条危险源识别是指对工作场所中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确认的过程。

第七条危险源识别应全面、深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工作环境的危险源,如空气污染、噪声、震动等;2. 设备设施的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3. 物质原辅材料的危险源,如有毒有害物质、易燃物质等;4. 作业方式的危险源,如高空作业、维修作业等。

第八条单位应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危险源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工作场所巡查;2. 安全检查、监测;3. 安全培训与教育;4. 事故隐患排查。

第九条单位应建立完善危险源识别的记录与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危险源识别的时间、地点、人员;2. 危险源的性质、位置、可能带来的危害;3. 危险源的识别结果与处理措施。

第十条单位应及时处理发现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与消除。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十一条风险评价是指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量化、评估和等级划分的过程。

第十二条风险评价应包括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考虑潜在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因素。

第十三条风险评价应确保科学、公正、客观,依据相关标准或方法进行。

第十四条风险评价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危险源的特性和性质;2. 动态变化的环境因素;3. 单位的现有风险管理措施。

第十五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明确风险的等级,并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与目的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公司制定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消除或控制潜在的危险源,降低与危险源相关的风险。

二、范围适用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项目以及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区域、实验室等。

三、术语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物质、设备、环境或工艺。

2.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过程。

3.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程度,一般包括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4.管理措施: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控制风险、防范预防、应急处理等措施。

5.责任人:指被指定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理措施的人员。

四、制度要求1.危险源辨识(1)各部门负责人要组织员工对所辖区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将辨识结果记录并进行归类分析。

(2)对于发现的新危险源,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或消除,并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3)辨识结果应明确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影响范围等信息,并进行文档化保存。

2.风险评价(1)辨识后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评价要综合考虑潜在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暴露时间以及员工的易感性等因素。

(3)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文档化记录。

3.管理措施(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明确责任人。

(2)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教育、设立防护设施、完善应急预案等。

(3)责任人要负责组织、执行和监督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4.监督与评估(1)公司要定期组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组织相关部门、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能力。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一种用于识别、评估和控制危险源及其相关风险的体系化管理制度。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危险源辨识:通过对工作场所、作业过程、设备设施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是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辐射等;化学因素,如有害化学物质、气体、液体等;生物因素,如病原体、危险生物等;以及人为因素,如工作方式、操作不当等。

2. 风险评价:对确定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及工作环境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一般包括风险的频率、严重程度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等方面的考虑。

评价的方法可以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危险源可能造成的风险。

风险控制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人员行为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技术控制包括改进设备、工艺流程等;管理控制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等;人员行为控制包括培训教育、行为纪律等。

4. 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有效实施。

管理制度包括相关的文件、规程、制度等,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相应的管理程序,确保危险源的持续管控。

通过建立和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危险源,评估和控制风险,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降低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维护员工的权益和福祉。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建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认真执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涉及危险源的工作岗位和生产环节。

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1. 危险源辨识(1)各级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和工作岗位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以发现隐患和未控制的危险源,确保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2)危险源辨识要全面、细致、准确,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操作程序等方面。

(3)危险源辨识要视具体情况制定辨识周期,一般不少于一年一次。

2. 风险评估(1)危险源辨识后,对于发现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后果等级。

(2)风险评估要综合考虑事故发生可能性、可能的损害程度、是否有保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等多个因素。

(3)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危险源的风险被控制在合理可控范围内。

四、风险控制措施1.危险源控制原则危险源控制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控制:(1)优先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危险源,如改进设备设施、改进工艺流程等。

(2)其次采取管理措施控制危险源,如制定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范等。

(3)最后采取个体控制措施控制危险源,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岗前培训等。

2. 危险源控制文件和制度的建立(1)建立并完善设备设施的维护和完善制度,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的使用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2)建立并完善工艺流程的管理制度,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工艺的顺利进行。

(3)建立并完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度,规范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处理,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

(4)建立并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消防设施的巡查和维护等工作,确保消防安全。

(5)建立并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制度,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管理制度
3、工作过程的危急、有害因素包括恶劣天气、道路状况、车辆车况、设备设施、违法违章操作等。第七条危急 源分类:公司范围内生产及服务中的危急源根据影响范围分为道路货物运输、经营活动场所、设施设备。第八条危 急源分级: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两级危急源,依据风险级别分为一般危急源和重大危急源。(一)可能引发稍 微损害事故的危急因素一般风险的危急源列为一般危急源;(二)可能引发一般及以上生产平安事故、了能引发道 路交通一般及以上事故的危急因素重大风险的危急源列为重大危急源。第九条重大危急源分级(一)道路货物运输 类分三级1.一级重大危急源可能引起道路交通重大及以上事故的;2.二级重大危急源可能引起道路交通一般
8、危急源掌握方案、应急措施或应急预案,方案中要明确责任部门或人员、职责、可能导致的事故、主要平安 防范措施和方法。(一)一般危急源应实行平安宣扬、专项培训I、警示教育的方式增加和提高全体从业人员平安生 产意识和平安防范意识。(二)重大危急源L三级重大危急源应制定专项方案、平安措施和风险卡控措施进行掌握; 2.二级重大危急源应制定专项方案、平安措施和风险卡控措施进行掌握外还应当编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响应的各项 措施;3.一级重大危急源制定专项方案,平安措施和应急预案。第十八条公司危急源辨识和风险掌握管理领导小组 负责公布本公司各类重大危急源清单,平安生产主要负责人支配重大危急源的机动检查,平安部负责组织对各类重 大危急源辨识与掌握状况的检查,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第十九条每年年初由平安生产负责人确定本年度重点督查 方案,报董事长批准后组织实施,同时报公司备案。其次十条公司根据编制的督查方案组织危急源辨识和风险掌握 管理。本方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辨识和风险掌握管理领导小组,依据上报的“危急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及公司的实际状况对危急源重新确认 ,并将并将变化状况准时下发。第十六条危急源的辨识工作纳入公司的定期平安检查范围。第十七条危急源的掌握 方法:对评价出的重大危急源要进行掌握,可通过确定目标、指标,制定相应任平安部负责人,平安部负责公司危急源辨识和风险掌握管理详细工作:(一) 组织实施阶段的平安生产风险分析,指导公司部门对生产、管理和服务活动过程中的危急源进行辨识、评价、掌握 和管理活动,排查平安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危急源,组织制定掌握措施和应急预案;(二)负责对公司的危急源 辨识和风险掌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督办和动态检查;(三)定期讲公司重大危急源想行业主管部门上报。第五条 危急源定义:危急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损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状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第六 条危急源辨识范围包括(一)全部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企业员工以及从事道路活动的车辆、人员;(二)生产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一、前言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事故和保障工人健康的基本措施。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危险源,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可能产生危险的设备、工艺、材料、场所、人员等要素,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记录。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险源辨识:(1)开展危险源辨识调查:调查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引发事故的条件,包括设备、工艺、人员、作业场所等方面;(2)借鉴现有经验和数据:了解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事故经验和数据,分析其产生事故的原因和危险源,并对自己的企业进行类比和推演;(3)参考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危险源的划定和识别标准,对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项核查。

2.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量化、定性或定量评价的过程。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险源评价:(1)定性评价: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比较其与安全标准和要求的符合程度,判断其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威胁程度,从而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和排序;(2)定量评价:通过测量、分析危险源的物理参数、化学成分、人体接触剂量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可以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和方法进行测量和分析,如测量设备的噪声、光照强度、化学品的浓度等。

三、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安全和健康的威胁。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险源控制:1.技术措施(1)优化工艺和设备: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或消除危险源的产生。

例如,通过改进设备的设计和结构,减少安全隐患和操作错误的可能性;(2)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作环境和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一种用于识别、评估和控制危险源的管理方法。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因素。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可以减少事故和灾难的发生,保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危险源辨识是指确定可能导致事故和灾难的因素。

它可以通过对工作场所的调查、观察和记录来实施。

辨识到的危险源应该尽可能详细地进行登记,包括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和可能造成的伤害等信息。

辨识危险源的过程应该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全面而准确地识别到所有的危险源。

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到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评估危险源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可能威胁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

风险的可能性是指事故和灾难发生的概率,后果的严重程度是指事故和灾难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

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来减少、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

风险控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在危险源产生之前采取措施来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

事中控制是指在危险源产生时进行控制,减轻事故或灾难的后果。

事后控制是指在危险事故发生后采取措施进行事故调查和救援,以减少损失并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为了有效地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组织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这些制度和流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责任分工与权限划分、工作程序和要求、监督检查和评估、培训和教育、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等。

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和流程,可以确保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减少事故和灾难的发生,维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总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一种用于识别、评估和控制危险源的管理方法。

它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来减少事故和灾难的发生,保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一、基本原则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

2. 建立危险源分类建档、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3. 加强对危险源与环境风险的研究和监测,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二、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 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并定期更新。

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辨识,包括可能带来的伤害类型、频率和严重后果等。

3. 定期开展危险源稳定性评估和可操作性评估。

4.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危险源的模拟和预测。

5. 将危险源辨识结果纳入公司安全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工具1. 对现有工作流程和作业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 利用专业设备和仪器检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进行人员访谈和调查,了解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体验。

4. 依托专家评审和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危险源辨识。

5. 利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

第二部分:风险评价一、基本原则1.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2.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3. 风险评价需要依据科学、客观和可重复的方法进行。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2. 进行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频率。

3. 采用专业软件和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计算。

4. 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评估危险源可能引发的灾害后果。

5.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更新和修订。

三、风险评价的内容1. 对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2. 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

第三部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1. 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危险源的风险水平,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2. 采取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实施风险控制。

3. 风险控制需要进行有效的宣教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风险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制度范文(3篇)

风险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制度范文(3篇)

风险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制度范文一、编制目的全面识别项目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风险源,准确做出评价检测,为有效控制管理提供途径和方法。

二、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涉及所有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活动与过程。

2.安全科为本项工作的主控部门,负责本制度的编制、修订并予监督实施。

三、术语(一)风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二)风险源辨识识别风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三)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四)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的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五)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安全生产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四、工作制度(一)职责____项目经理审核批准项目风险源清单及各科室、各施工队上报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2.安全科负责风险源综合监督管理,汇总项目部风险源清单,编制风险危险源台帐。

负责组织对风险源辨识评价成果、管理方案的审查。

3.各施工队负责对设备购置、使用、维护过程中的风险源进行监督管理,参加对项目上报的风险源辨识评价成果、管理方案的审查。

4.综合办公室负责办公区风险源的辨识评价及管理。

5.各施工队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辨识辖区内的风险源并组织评价,编制、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二)工作程序1.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时机____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之初和变更时。

1.2工程项目开工前。

1.3法律法规要求发生重大变更时。

1.4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职业病、财产损失或相关方重大投诉时。

1.5每年年初进行风险源辨识和评价更新时。

1.6施工工艺或条件发生重大变更时。

2.风险源辨识的过程2.1各科室、各施工队应指定风险源辨识人。

2.2各科室、各施工队指定的风险源辨识人应具有相应的辨识能力,并经过风险源辨识的专项培训。

2.3各科室、各施工队依据生产经营活动或服务过程,确定所管辖的作业活动。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一份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范本。

该制度范本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危险源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以确定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危险源辨识的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规模,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类别;2. 列举每个危险源类别下的具体危险源;3. 采用专业工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系统辨识,包括物理危险、化学危险、生物危险、设备危险、工艺危险等;4. 归纳总结危险源,生成危险源辨识报告。

三、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确定各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危险源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危险源评价的目标和方法;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观察,收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3. 运用定量或定性的工具和方法,对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4. 生成危险源评价报告,包括评估结果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重大风险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水平。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具体内容如下:1. 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标准和判定方法;2. 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3.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监测和巡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4. 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评估和复查,及时更新管理措施。

五、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1. 引言1.1 管理目标1.2 适用范围2. 危险源管理的基本原则2.1 预防为主2.2 综合管理2.3 法律依据3.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3.1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步骤3.2 危险源评价的目标和方法4. 重大危险源管理4.1 重大危险源的判定标准4.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4.3 重大危险源的监测和复查5. 安全培训和教育5.1 员工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5.2 安全培训的计划和实施6. 安全责任和奖惩制度6.1 安全责任的界定和分工6.2 安全奖惩制度的规定7. 事故报告和调查7.1 事故报告和登记7.2 事故调查和分析8. 制度执行和监督8.1 制度执行的程序和要求8.2 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9. 附则9.1 重大危险源清单9.2 参考文件9.3 修订记录六、结论本文介绍了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了一份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范本。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范本(三篇)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范本(三篇)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企业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涉及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具体执行由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

第四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科学、客观、综合、全面、预防优先。

第五条本制度应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结合,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第六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目标、任务、原则、方法与程序。

第七条本制度的修订应及时进行,以适应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

第二章目标和任务第八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目标是:全面识别分析企业所有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源,评估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提出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降低事故的影响和损失。

第九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任务包括:对企业内所有可能产生危害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建立风险管控机制,确保危险源可以被有效控制。

同时,及时对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补充完善现有的风险管控措施。

第三章原则第十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2. 客观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客观、真实地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3. 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危险源对安全生产的危害程度,综合评估风险的大小。

4. 全面性原则:对企业内所有可能产生危害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确保不遗漏。

5. 预防优先原则:在辨识与评价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优先考虑预防控制。

第四章方法与程序第十一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方法有:现场观察、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分析、数学计算等。

第十二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包括:确定辨识与评价的范围和目标、收集必要的信息和数据、分析信息和数据、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确定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建立风险管控措施、监督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防范事故风险,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项目和岗位。

第三条本制度的任务是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的评价,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工作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工作。

第五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全面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六条风险评价工作应当与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

第七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八条危险源辨识工作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排查,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第九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文献调查、专家咨询等。

第十条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技术条件及设备设施是否达到安全标准;(二)工艺流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三)原材料和半成品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四)职工操作是否存在安全风险;(五)周边环境是否对安全产生影响;(六)其他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

第十一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当有针对性、全面覆盖,记录辨识结果并及时整理。

第十二条危险源辨识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频次,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十三条风险评价工作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十四条风险评价应当根据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和相关规定进行。

第十五条风险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对危险源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二)对危险源引发的事故后果进行评估;(三)确定风险等级和优先进行防控的危险源。

第十六条风险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十七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记录并进行汇总,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第十八条风险评价应定期进行复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调整和改进意见。

第四章风险控制第十九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对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各部门、项目、岗位进行指导,明确风险控制措施和责任。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和保护员工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该制度主要目的是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监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预防和控制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危险源辨识评价1.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引发事故和职业病的各类因素进行系统的辨识和分析。

其目的是找出企业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了解其性质和内在联系,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辨识的对象:对工作环境中所有可能引发事故和职业病的因素进行辨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各类危险源。

(2) 辨识方法: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采用不同的辨识方法,如调查、观察、测量、检测等方法。

(3) 辨识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对辨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是否存在风险和危害,并给予相应的风险等级。

3. 危险源辨识评价的要求危险源辨识评价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 全面:对工作场所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确保辨识结果的全面性。

(2) 科学:采用科学的辨识方法和评价标准,确保辨识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及时: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定期辨识和评价,确保辨识结果的时效性。

(4) 可行:对辨识结果的控制措施应该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帮助企业实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危险源监控管理1. 危险源监控的目的危险源监控是指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是实时掌握危险源的变化和动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和职业病发生。

2. 危险源监控内容危险源监控包括以下内容:(1) 监控对象: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监控,包括各类设备、装置、物质和工作过程等。

(2) 监控方法:采用各种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监控,如传感器、摄像头、实时监测系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华润凯旋门二期工程项目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控制度
1目的
对现场所有活动的人员、场所、设施以及运行、作业设备产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风险的重要程度,确定、更新重要危险源,以及对其进行管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方案及运行控制提供依据,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级别和财产损失,为体系的持续改进产生更大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项目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全过程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

3术语和定义
3.1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疾病的根源、状态、行为或其组合。

3.2风险
危险事件发生或曝露其中可能性和由事件或曝露其中导致伤害或疾病严重程度的组合。

3.3风险评价
评估采取了任何适当的控制措施后,危害因素造成的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过程。

4职责
4.1项目负责人
a)负责批准项目《重要危险源和控制措施清单》;
b)各部门负责人批准本部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表》和《重要危险源和控制措施清单》。

4.2安全部
a)负责组织各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b)负责组织项目重要危险源的收集整理和对风险控制的策划;
c)负责确认与更新项目重要危险源和不可接受风险。

4.3各部门
a)负责对本部门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认与更新;
b)负责对本部门重要危险源风险控制的策划与实施。

5管理内容与要求
5.1危险源的辨识
5.1.1危险源的辨识应考虑以下因素:
a)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人员的行为、能力及其他人为因索;
d)来自工作场所外部会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之下的人员造成不利于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
e)来自工作场所周边、由组织控制下的与工作有关的活动产生的危险源;
f)工作场所中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不论由组织或其他部门提供;
g)组织、组织的活动或材料的变化或已纳入计划的变化;
h)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临时的变化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i)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方法的实施有关的适用的法定义务;
j)工作场所、过程、装臵、机械/设备、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与人的能力相适应。

5.1.2作业活动和场所的划分通常包括:
a)公共场所:如办公楼、会议室、员工餐厅等;
b)作业活动场所:如作业场所、运行场所、抢修现场、施工现场、仓库等;
c)各种设备设施:如运行设备、作业设备、特种设备、机械设备等;
d)危险作业活动:如高处作业、动火作业等;
e)特种作业活动:如场内机动车驾驶,特种设备操作、起重作业等。

5.1.3危险源的分类按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分类辨识:
5.1.3.1按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后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结合公司实际,将危险源分为十四大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化学性爆炸;(12)物理性爆炸;(13)中毒和窒息;(14)其它伤害等。

5.1.3.2按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时,将危险源分为六大类: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

5.1.4危险源辨识的信息收集:
5.1.4.1危险源的辨识应覆盖公司所有活动场所、活动过程、进入活动场所的所有人员以及运行、作业活动的所有设备设施。

5.1.4.2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充分考虑危险源的三种时态
a)过去: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过去遗留的危险源;
b)现在: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在现有(或拟定)的控制措施下的危险源;
c)将来: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源。

5.1.4.3考虑危险源的三种状态
a)正常(常规):在进行正常的作业活动时存在的危险源,如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以及其它设备设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或人的不安全行为等;
b)异常(非常规):在作业活动中不能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可能发生的危险源,如电气、机械设施设备的试运转、维修、停机及发生故障时的危险源、恶劣天气(风雾天、雨雪天﹑高温寒冷天)作业时等危险源;
c)紧急(事故):主要指在作业活动中不能预见因素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或灾害,如地震、发生火灾爆炸、交通事故、高处坠物或滑坡掩埋窒息等危险源。

5.1.5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a)询问和交流;
b)现场观察;
c)查阅有关记录;
d)获取外部信息等;
e)分析以往事件等。

5.2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5.2.1危险源风险评价的步骤:
a)确定各作业活动及场所的危险源;
b)对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
c)确定风险的危险危害程度;
d)最终确定公司的重要危险源。

5.2.2危险源采用作业条件危害性评价法(LEC法)对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价。

计算公式:D=L×E×C
公式中: D——危险等级评价标准分值,取值见表四;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取值见表一;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取值见表二;
C——一旦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取值见表三。

表一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L)
表二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表三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C)
5.3重要危险源的确定
5.3.1危险源风险等级的划分:按D值的大小,分为五个等级,见表四。

表四危险等级评价标准(D=L×C×E)
5.3.2重要危险源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
b)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没有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的;
c)直接观察可能导致事故,但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d)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e)D值>70的。

5.3.3D值在160分以上的为不可接受风险,应立即组织整改,采取了适当措施后重新评价,直至达到可接受程度。

5.4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策划
5.4.1针对不同的危害等级的控制措施要求,基于以下顺序对降低风险予以考虑,确定危险源控制措施:a)消除;b)取代;c)工程控制;d)标识,警告和(或)管理控制; e)个体防护用品。

5.4.2对于重要危险源,必须规定控制措施,通常有以下几种:
a)制订目标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方案,如建立改造设备降低机械伤害事故率、设备设施完好率、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率等目标指标;
b)制订并执行管理程序或管理制度、重要部位检查制度、安全警示标志设立要求、
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文件;
c)对人员进行培训和上岗控制,如通过安全及技能培训、安全知识宣传、安全演练,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等;
d)现场控制措施,如监护、隔离、通风、警示标识等;
e)监视和测量措施,如定期检测、现场数据监控等;
f)个体防护,包括配备相应的劳动安全防护用品的购臵、发放、使用等;
g)编制应急预案、消防器材和应急设施的配备等。

5.5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更新
5.5.1每年年初由安全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更新工作,如无大幅度更新,流程可适当简化,具体由安全部确定。

5.5.2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识别更新和评价危险源:
a)发生重大事故,需进行原因分析或借鉴教训时;
b)计划使用新的机械设备或材料、采用新技术措施等;
c)法律、法规的更新或变化;
d)计划有相关方到现场实施新的作业活动时;
e)生产经营活动、服务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
f)安全部组织各部门对公司经营活动及服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源进行评价,对发现的新的危险源,应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g)当相关方在公司活动中产生新的危险源时,应进行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形成临时的或阶段性的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具体按《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执行。

5.6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结果的运用
5.6.1当危险源发生变化或更新时,安全部负责及时将新的辨识和评价的结果下发到有关部门;各有关部门根据新的辨识和评价结果对有关控制措施和作业文件进行修改。

5.6.2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应确保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已决定的控制方法加以考虑;在制定、审批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方案、培训需求计划时,应考虑危险源评价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